温病清热治法及其临床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清 气 分
《温病条辨》“太阴温病,脉浮洪,舌黄渴甚,大 汗面赤,恶热者,辛凉重剂白虎汤主之(上焦篇 七)。” “面目俱赤,语声重浊,呼吸俱粗,大便闭,小 便涩,舌苔老黄,甚则黑有芒刺,但恶热,不恶 寒,日晡益甚者,传至中焦阳明温病也,脉浮洪 燥甚者,白虎汤主之。脉沉数有力,甚则脉体反 小而实者,大承气汤主之(中焦篇一)。”
3、清 营 分
含“透热转气”之意,本方的配伍特点是以清营 解毒为主,配以养阴生津“透热转气”,使入营 之邪透出气分而解。
遵《素问· 至真要大论》“热淫于内,治以咸寒,
佐以甘苦”之旨,治宜咸寒清营解毒为主,辅以
透热养阴。
3、清 营 分
张秉成《成方便读》卷3:“……方中犀角、黄连, 皆入心而清火。犀角有清灵之性,能解夫疫毒; 黄连具苦降之质,可燥乎湿邪,二味为治温之正
组成:芍药三分,地黄半斤,丹皮一两,犀角屑一两。上 切(犀角磨汁和服)。以水一升,煮取四升,去滓,温服 一升,一日二三次。要注意犀角的服法和用量。
4、清 血 分
组方特点:本方配伍特点是凉血与活血散瘀并用, 使热清血宁而无耗血动血之虑,凉血止血又无冰 伏留瘀之弊。 《医宗金鉴· 删补名医方论》:“吐血之因有三: 曰劳伤,曰努伤,曰热伤。劳伤以理损为主;努 损以去瘀为主;热伤以清热为主。热伤阳络则吐 衄,热伤阴络则下血,是汤治热伤也。故用犀角 清心去火之本,生地凉血以生新血,白芍敛血止 血妄行,丹皮破血以逐其瘀。此方虽曰清火,而 实滋阴;虽曰止血,而实去瘀,瘀去新生,阴滋 火熄,可为探本穷源之法也。”
3、清 营 分
禁忌:原著说:“舌白滑者,不可与也”,并在 该条自注中说:“舌白滑,不惟热重,湿亦重矣,
湿重忌柔润药”,以防滋腻而助湿留邪。
4、清 血 分
适应症 治法 方药 组方特点
加减
禁忌
4、清 血 分
适应症:温热病最深重的阶段,以伤阴、伤风、 动血、耗血为特征。热在血分,邪热深入血分, 耗血伤阴,动血生风,以壮热或低热,手足抽搐 或蠕动,神昏谵语,癍疹紫黑,吐血、衄血、尿 血、便血等,舌质深紫或绛,脉弦数等为常见症 的证候。由热毒炽盛于血分所致。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散瘀 方药:犀角地黄汤。《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二方。
2、清 气 分
禁忌: 四禁:“白虎本为达热出表,若其人脉浮 弦而细者,不可与也;脉沉者,不可与也, 不烦者,不可与也,汗不出者,不可与 也。”
3、清 营 分
适应症 治法 方药 组方特点
加减
禁忌
3、清 营 分
适应症:适用于热在营分,证见身热夜甚,神烦 少寐,时有谵语,目常喜开或喜闭,口渴或不渴, 斑疹隐隐,脉细数,舌绛而干。
1、清 卫 分
组方特点
方中重用银花、连翘各一两,乃借其二药寒凉芳 香,既能入肺清热解毒,又能达表宣畅气机。二 者相须为用,既清且透,郁、热兼顾,以收清热 而不遏气,透邪而不伤津之效。
是在大队辛凉中配以小量 ( 芥穗、豆豉 ) 辛温 之品,使其温而不燥,其意不在发汗祛邪,而在 于开郁以畅气机,既利于透邪,又不悖辛凉之旨。
2、清 气 分
加减方:白虎加桂枝汤,白虎加人参汤(太阴温 病,脉浮大而芤,汗大出,微喘,甚至鼻孔扇者, 白虎加人参汤主之。若脉散大者,急用之,倍人 参(上焦篇八)。手太阴暑温,或已经发汗,或 未发汗,而汗不止,烦渴而喘,脉洪大有力者, 白虎汤主之。脉洪大而芤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上焦篇二十六)。下后无汗脉浮者,银翘汤主 之。脉浮洪者,白虎汤主之。脉洪而芤者,白虎 加人参汤主之(中焦篇十三)。)白虎加苍术汤。
2、清 气 分
适应症 治法 方药 组方特点
加减
禁忌
2、清 气 分
适应症:温病热在气分证。壮热面赤,烦渴引饮, 口舌干燥,大汗出,脉洪大有力。适应证一般以 “四大”(即大热、大汗、大渴、脉洪大)典型症
状为依据。
治法:辛凉清气 方药:白虎汤《伤寒论·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篇》, 吴鞠通称为辛凉重剂。
方药:银翘散(《温病条辨》上焦篇方)即吴鞠
通所说的“辛凉平剂” 。
1、清 卫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分
连翘一两 银花一两 竹叶四钱 生甘草五钱 牛蒡子六钱 苦桔梗六钱 芥穗四钱 薄荷六钱 淡豆豉五钱
上为散。每服六钱,鲜苇根汤煎,香气大出,即取服,勿 过煮。肺药取轻清,过煎则味厚而入中焦矣。病重者,约 二时一服,日三服,夜一服;轻者三时一服,日二服,夜 一服;病不解者,作再服。本方重用银花和连翘,用量达 一两,其他均为四到六钱。
(一)按卫气营血辨证
1、清卫分 2、清气分 3、清营分
4、清血分
5. 清气营
1、清 卫 分
适应症 治法 方药 组方特点
加减
禁忌
1、清 卫 分
适应症:适用于温热病,病在卫分,表现为发热, 有汗不畅,微恶风寒,口渴咽痛,舌质尖红,苔 薄黄,脉浮数。
治法:辛凉解表,清热解毒
1、清 卫 分
加减法: 胸脯闷者,加藿香三钱、郁金三钱护中;渴者, 加花粉(清热生津);项肿咽痛者,加马勃、玄 参(清热解毒);衄者,去荆芥、豆豉(因其辛 温发散而动血),加白茅根三钱,侧柏炭三钱, 栀子炭三钱,清热凉血以止衄;咳者,加杏仁, 利肺气。二三日病犹在肺,热渐入里,加细生地, 麦冬,保津液;再不解,或小便短者,加知母、 黄芩、栀子之苦寒,与麦、地之甘寒,合化阴气 而治热淫所胜。
一、清热治法的定义
依据: 《素问· 至真要大论》:“治热以 寒”,“热者寒之”,“温者清之”。 凡由温、热、火、暑邪致病而形成里 热证,均以此法治疗。
二、温病清热法的应用
清热法
按卫气营血 辨证 : 1、清卫分 2、清气分 3、清营分 4、清血分 5. 清气营
与其他治法相配合: 1、清热解暑 2、清热解表 3、清热解毒 4、清热开窍 5、清热利湿 6、清热凉血
1、清 卫 分
禁忌:①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② 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成药。③风寒 感冒者不适用,其表现为恶寒重,发热轻,无汗,
头痛,鼻塞,流清涕,喉痒咳嗽。④脾胃虚寒,
症见腹痛、喜暖、泄泻者慎用,要中病即止。⑤过 敏体质者尤其对花粉类过敏者慎用。
1、清 卫 分
如兼有阴虚,用银翘汤滋阴清热解表(银 花五钱,连翘三钱,竹叶二钱,生甘草一 钱,麦冬四钱,细生地四钱)。
脾胃,而五脏生气,血脉精髓,因之以充溢,周身筋骨肌 肉皮肤,因之而强健。”
2、清 气 分
王士雄《随息居饮食谱》:“粳米甘平,宜煮粥 食,功与籼同,籼亦可粥而粳较稠,粳亦可饭而 籼耐饥。粥饭为世间第一补人之物,强食亦能致 病戕生,患停饮者不宜吸粥。痧胀霍乱虽米汤不 可入口,以其性补,能闭塞隧络也。” 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论述祥:“白虎标悍, 邪重非其力不举,用之得当,原有立杆见影之妙, 若用之不当,祸不旋踵者多不敢用,未免坐误事 机。”
2、清 气 分
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其性凉而能散, 有透表解肌之力,为清阳明胃腑实热之圣药。无 论内伤、外感用之皆效,即他脏腑有实热者,用 之亦效。《神农本草经》原谓其微寒,其寒凉之 力远逊于黄连、龙胆草、知母、黄柏等药,而其 退热之功效,则远过于诸药。盖石膏生用以治外 感实热,断无伤人之理,且放胆用之,亦断无不 退热之理。石膏之性又善清瘟疹之热,又善清头 面之热,又善清咽喉之热。”
治法:清营解毒,透热养阴。
方药:出《温病条辨》卷一上焦篇方。
3、清 营 分
组成:犀角三钱,生地五钱,元参三钱,竹叶心 一钱,麦冬三钱,丹参二钱,黄连一钱五分,银 花三钱,连翘二钱(连心用)。 水八杯,煮取三杯,每日三服。
3、清 营 分
《温病条辨》卷1:“脉虚夜寐不安,烦渴舌赤, 时有谵语,目常开不闭,或喜闭不开,暑入手厥 阴也。手厥阴暑温,清营汤主之。”“太阴温病, 寸脉大,舌绛而干,法当渴,今反不渴者,热在 营中也,清营汤去黄连主之。” “小儿暑热,身热,卒然痉厥,名曰暑痫,清营 汤主之,亦可少与紫雪丹。” “大人暑痫,亦同上法。热初入营,肝风内动, 手足瘛疭,可于清营汤中,加勾藤、丹皮、羚羊 角”。
2、清 气 分
组成:知母六两,石膏一斤(碎),甘草二两 (炙),粳米六合。 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一日
三次。
孟英认为:“白虎者,西方之金神,司秋之阴兽。
虎啸谷风冷,凉风酷暑消,神于解热,莫如白
虎。” 。
2、清 气 分
王根据《经方剂量揭秘》依据吴承洛《中国度量
衡史》“汉一两相当于13.92克,一升折合今之200
4、清 血 分
加减法:若见蓄血、喜忘如狂者,系热潘血分, 邪热与瘀血互结,可加大黄、黄芩(方后注:喜 忘如狂者,加大黄、黄芩),以清热逐瘀与凉血
散瘀同用,攻逐瘀血;用治热迫血溢之出血证,
2、清 气 分
组方特点:选用白虎,量宜权衡,配伍严紧,药 简效宏。本方应用的关键在于石膏和粳米,需重 用石膏,但粳米不能少,也可用山药代替。
余师愚《疫疹一得》:“石膏性寒,大清胃热; 味淡气薄,能解肌热;体沉性降,能泄实 热。……非石膏不足以治热疫,遇有其证辄投之, 无不得心应手,三十年来,颇堪自信。”
北京中医药薪火传承3+3工程
路志正名医工作室
温病清热治法及其临床应用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刘喜明 2010 年 11 月

1

清热治法的定义
2
温病清热法的应用 临床举例
3
一、清热治法的定义
清热法即清法,治疗学术语,属于中医
“八法”之一,使用寒凉药物以治疗热性
疾病。 临床多用于热性病和脏腑火热证。 根据临床病证的具体情况,清热法可单用、 亦可与其他治法互相配合使用,以病情需 要为原则。
2、清 气 分
缪希雍《本草经疏》:“石膏本解实热,祛暑气,散邪热, 止渴除烦之要药。温热二病,多兼阳明,若头痛、遍身骨 痛而渴不引饮者,邪在太阳也,未传阳明不当用;七、八 日来,邪已结里,有燥粪,往来寒热,宜下者勿用;产后 寒热由于血虚或恶露未尽,骨蒸劳热由于阴精不足而不由 于外感,金疮、下乳,更非其职,宜详察之,并勿误用。” 缪希雍《本草经疏》:“粳米即人所常食米,为五谷之长, 人相赖以为命者也。其味甘而淡,其性平而无毒,虽专主
毫升。一尺折合23.04厘米”,《汉书· 律历志》 “二十四铢为两,十六两为斤,十合为一升”,石 膏一斤相当于222.7克
2、清 气 分
《伤寒论》176条:“伤寒,脉浮滑,此表里俱热, 白虎汤主之。” 350条:“伤寒,脉滑而厥者,里有热,白虎汤主 之。” 219条:“三阳合病(太阳、少阳、阳明三经证候 同时出现),腹满身重,难于转侧,口不仁(语 言不利,食不知味)面垢,谵语,遗尿,发汗则 谵语,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 白虎汤主之。” 是以,白虎汤为治阳明经证,热厥,三阳经合病证 以及阳明经胃热炽盛的主方 。
2、清 气 分
“太阴伏暑,舌白口渴,有汗,或大汗不止者, 银翘散去牛蒡子、元参、芥穗,加杏仁、石膏、 黄芩主之。脉洪大,渴甚汗多者,仍用白虎法。 脉虚大而芤者,仍用人参白虎法(上焦篇四 十)。” “形似伤寒,但右脉洪大而数,左脉反小于右, 口渴甚,面赤,汗大出者,名曰暑温,在手太阴, 白虎汤主之。脉芤甚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上 焦篇二十二)。”
药。热犯心包,营阴受灼,故以生地、玄参滋肾
水,麦冬养肺金,而以丹参领之入心,皆得遂其 增液救焚之助。连翘、银花、竹叶心三味,皆能
内彻于心,外通于表,辛凉清解,自可神安热退,
邪自不留耳。”
3、清 营 分
加减:若温病液伤,邪陷心包,发热,神昏谵语, 用清宫汤。《温病条辨》16条“太阴温病,不可 发汗,发汗而汗不出者,必发斑、疹;汗出过多 者,必神昏谵语,….神昏谵语者,清宫汤主之 (连翘心 莲子心 麦冬 元参(玄参) 竹叶 犀 角),牛黄丸,紫雪丹,局方至宝丹亦主之”。 若热陷心包而窍闭神昏者,可与安宫牛黄丸或至 宝丹合用以清心开窍;若营热动风而见痉厥抽搐 者,可配用紫雪,或酌加羚羊角、钩藤、丹皮以 熄风止痉;若兼热痰,可加竹沥、天竺黄、川贝 母之属,清热涤痰;营热多系由气分传入,如气 分热邪犹盛,可重用银花、连翘、石膏、大青叶 以增强清热解毒之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