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演示实验,演绎课堂精彩-2019年精选文档
初中演示实验的改进教研(3篇)
第1篇摘要:演示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验操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演示实验的改进角度出发,分析了初中演示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期为初中物理教学提供参考。
一、引言演示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手段,通过教师演示,使学生直观地了解物理现象和原理。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演示实验存在一些问题,如实验现象不明显、操作复杂、安全性低等。
为了提高演示实验的效果,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教研。
二、初中演示实验存在的问题1. 实验现象不明显部分演示实验由于条件限制,实验现象不明显,导致学生难以观察到实验现象,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2. 操作复杂部分演示实验操作复杂,需要教师花费较多时间和精力进行操作,影响了课堂教学的连贯性。
3. 安全性低部分演示实验存在安全隐患,如易燃、易爆、腐蚀性等,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威胁。
4. 实验器材不足部分学校实验器材不足,无法满足实验教学需求,影响了实验教学的开展。
三、初中演示实验的改进措施1. 优化实验设计针对实验现象不明显的问题,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优化:(1)选择合适的实验器材:选用具有明显实验现象的器材,如激光笔、磁铁、玻璃棒等。
(2)改进实验方法:通过调整实验步骤、优化实验条件,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
(3)运用多媒体技术: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实验过程,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清晰地观察到实验现象。
2. 简化实验操作针对操作复杂的问题,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1)简化实验步骤:将复杂的实验步骤进行简化,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操作。
(2)创新实验方法:采用易于操作的新方法,如利用生活中的物品进行实验,降低实验操作难度。
(3)培养学生动手能力:通过分组实验、探究性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提高实验安全性针对安全性低的问题,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1)选择安全可靠的实验器材:选用不易燃、易爆、腐蚀性低的实验器材。
优化演示教学 改善实验实效共8页word资料
优化演示教学改善实验实效科学实验作为科学课程教学的重要基础、重要内容、重要方法和重要手段,在科学课程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实验员除了参与实验室管理之外,也应该为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服务。
如何把握每个实验的诀窍、技巧,协助科学教师精心创设一定的情境,辅助组织演示实验,引导学生参与科学探究等,成为科学教学实施中实验员面临的新问题。
1 配合教师做好演示实验1.1 课前充分准备为确保演示实验成功,实验员要认真做好演示前的一切准备工作。
1)选择好实验器材,熟悉仪器装置的构造、原理和性能;2)在课前反复预演练习,达到熟练的地步,对实验中有可能出现的故障做到心中有数并能及时排除;3)掌握演示时间,讲究课时效率;4)实验员也要把握教学标准,恰到好处地补充一些小实验,或对现有的实验作必要的改进,从而改善教学效果。
例如:在惯性现象的演示实验中,把课本中该实验的小钢球改为鸡蛋,用盛有大半杯水的杯子替代小圆柱筒,使之变得更生动、有趣,学生会为鸡蛋的命运而紧张,从而导入新的认知兴趣。
1.2 明确实验目的演示实验的实验目的必须明确,知道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做这个实验要解决什么问题,准备怎样去解决问题,应观察什么,应注意什么变化。
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服务,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自主指向观察、思考、理解问题。
例如:在光的直线传播教学中,要得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规律,课本中设计的实验是,首先用烟雾箱演示光在空气中的传播(直线),再演示光在水中的传播(直线),接着再演示光在不均匀介质(糖水)中的传播(曲线),学生通过观察、归纳,得出结论。
1.3 追求直观清晰教师做演示实验,目的就是让学生观察好某种科学现象,发现科学规律,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
但是如果学生看不见、看不清,实验就会适得其反。
因此,实验员应该想方设法配合教师增大演示实验的可见度,投影放大、机械放大、自制可见度大的仪器进行演示等都是常用的方法。
一时不能改进的实验,可建议教师选择学生代表观察、读数,把结果告诉大家,或教师在教室内巡回让学生观察等。
改进演示实验,演绎课堂精彩
改进演示实验,演绎课堂精彩发表时间:2014-08-26T14:07:27.420Z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4年第7期上供稿作者:池邦东[导读] 科学实验不仅是研究科学科学的重要方法,也是科学教学的重要手段,是科学学科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池邦东摘要:为使科学课堂更具精彩、活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我们常会在课堂上做一些演示实验,以引入某个科学问题,或对某个实际科学问题进行分析和验证。
同时,我们改进创新一些常用的演示实验,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让课堂因“演示实验”而更加精彩。
关键词:演示实验;改进;科学科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科学实验以其本身的特点和独特魅力,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提高科学教学质量有着其他教学形式不可比拟的优势。
科学实验不仅是研究科学科学的重要方法,也是科学教学的重要手段,是科学学科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科学教师一定重视实验的作用,充分挖掘教材中实验的科学之美,引导学生对科学之美的追求。
初中科学实验教学的基本类型有演示实验、独立实验、分组实验、课外实验等等。
而演示实验是直观教学的一种高级形式,由教师或部分学生参加的,为演示自然现象、自然规律等,结合课堂教学进行的实验活动。
科学演示实验有助于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科学概念、科学原理和科学规律,促进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但在新居民学校中,科学演示实验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大部分老师普遍为考试而做实验。
因此,必须改变实验教学,就地取材改进实验,积极开发新实验,把实验与课堂教学有机地融合,发挥实验在课堂教学中的功效,也使演示实验成为科学课堂中最精彩的片段。
一、教学中演示实验存在的问题1.客观的原因(1)学校的原因在农村学校的实验室内,实验仪器、实验设施比较缺乏,一些易损易耗仪器和药品得不到及时的修理或补充,致使一些演示实验无法正常开展或开展较少。
略作改进,演示实验更精彩
略作改进,演示实验更精彩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那么在初中的物理教学中,必须以实验为基础,这也是初中物理教学的最大特点之一。
物理实验大体可分为学生分组实验和教师演示实验两大类。
学生分组实验要求学生亲自参与操作,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分组实验隆而重之,实在不适宜每节物理课都进行;而演示实验主动权在教师的手中,教师可以根据当节课内容的多少和时间的松紧安排学生或自己动手做演示实验。
多次尝试改进演示实验,笔者觉得效果相当明显。
下面就几年来尝试改进的实验一一列出:一、变演示实验为学生小实验,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尝试到了改进演示实验的甜头。
那是初二物理第一章第二节《我们怎样听到声音》,在介绍完书本中的人耳结构、骨传声之后,看看时间剩余得很多,再加上刚接手这几个班级,不知道学生的个性与习惯如何,于是就在班级上进行测试双耳效应,让学生用手紧紧捂住左耳,闭上眼睛,我在讲台的左中右轮流说出一句话:我是初二级的学生了。
然后让学生判断我是在左边还是右边发出“学”字的。
哇,学生马上来兴致了,让我再来一次,于是又再试一次:我是你们的物理老师。
“物”字在左边、右边还是中间发出的?左边、右边、中间,学生什么意见都有,于是我再建议,能不能由学生班干部(物理课代表)来发声?于是学生们自己在测试,我在旁边观察。
最后有学生建议:能不能两个人之间试做一做?我问:能不能做到?学生们开始思考,用什么做发声的物体,如敲桌子、机械表、手机、敲笔盒、刮梳子等等。
于是学生又纷纷投入实验当中。
下课后,我问他们这节课感觉如何,他们说很好,对双耳效应的理解特别透彻。
通过这一节课的尝试,我看出学生基本上都是能跟上老师的教学思路的。
二、变演示实验的颜色和时间,把知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学生动手做演示实验固然开心快乐,但老师做演示实验,略加改进,也是精彩无比的。
如《液化和气化》的水沸腾演示实验中,我在化学实验室借来一个平底烧瓶,用木夹将其夹好,放上大约90度左右的温开水,放在酒精灯上加热,用橡胶塞把温度计固定好,轻轻放在平底烧瓶的瓶口,观察温度计示数的变化(不断升高)并记录在表格里,等水沸腾后,将一些紫色粉笔碾成灰,放进平底烧瓶内,水的沸腾更清晰、更美丽。
改进演示实验 提高课堂实效
改进演示实验提高课堂实效【摘要】教师应对演示实验教学进行改进创新,要发掘物理演示实验中巧妙的构思和方法,以实验为依托,拓宽其思路,挖掘其内涵,通过形式多样的实验活动来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改进;演示实验;课堂实效;教学效果中学物理实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在当今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在物理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实验教学能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而演示实验既是中学物理教学的起点,又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重要手段。
演示实验的可观性、兴趣性及创造性直接影响着实验的效果,同时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此,教师应对演示实验教学进行改进创新,要发掘物理演示实验中巧妙的构思和方法,以实验为依托,拓宽其思路,挖掘其内涵,通过形式多样的实验活动来提高教学效果。
下面就我在实际的教学中,对演示实验的改进创新谈一下自己的做法。
一、利用简单的材料改进演示实验著名物理教育家朱正元有句名言:“坛坛罐罐当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
”我做演示实验时,注重因陋就简、就地取材、废物利用,由于取材为学生所熟悉,学生就更加感兴趣。
如光的衍射实验:拿一张十六开较厚的深色的纸,紧靠在感应圈的一个极的尖端,打开感应圈的开关,由于火花放电,会在纸上打出小于0.1mm的小孔(要记住小孔的大体位置,因为肉眼很难观察到)用这个小孔对准太阳或其它光源,可以很明显地看到单孔衍射现象。
另外,做静电力实验时,可以利用气球,通过摩擦让它们带电,演示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效果非常明显。
用儿童玩具激光器做微小形变的演示及半圆形玻璃砖的全反射等等。
这些实验的特点是:取材方便、简单易行。
物理学家麦克斯韦说过:“一项演示实验,使用的材料越简单,学生越熟悉,就越能透彻地获得所验证的结果”。
这些实验不但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能让所有的学生都动手做实验,理解实验,突破难点。
二、通过加强实验的趣味性改进演示实验增加演示实验的趣味性,不但可以寓教于乐,而且更能使学生在笑声中加深对物理概念及规律的理解。
改进演示实验 提高课堂实效-精选文档
改进演示实验提高课堂实效中学物理实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在当今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在物理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实验教学能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而演示实验既是中学物理教学的起点,又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重要手段。
演示实验的可观性、兴趣性及创造性直接影响着实验的效果,同时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此,教师应对演示实验教学进行改进创新,要发掘物理演示实验中巧妙的构思和方法,以实验为依托,拓宽其思路,挖掘其内涵,通过形式多样的实验活动来提高教学效果。
下面就我在实际的教学中,对演示实验的改进创新谈一下自己的做法。
一、利用简单的材料改进演示实验著名物理教育家朱正元有句名言:“坛坛罐罐当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
”我做演示实验时,注重因陋就简、就地取材、废物利用,由于取材为学生所熟悉,学生就更加感兴趣。
如光的衍射实验:拿一张十六开较厚的深色的纸,紧靠在感应圈的一个极的尖端,打开感应圈的开关,由于火花放电,会在纸上打出小于0.1mm 的小孔(要记住小孔的大体位置,因为肉眼很难观察到)用这个小孔对准太阳或其它光源,可以很明显地看到单孔衍射现象。
另外,做静电力实验时,可以利用气球,通过摩擦让它们带电,演示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效果非常明显。
用儿童玩具激光器做微小形变的演示及半圆形玻璃砖的全反射等等。
这些实验的特点是:取材方便、简单易行。
物理学家麦克斯韦说过:“一项演示实验,使用的材料越简单,学生越熟悉,就越能透彻地获得所验证的结果”。
这些实验不但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能让所有的学生都动手做实验,理解实验,突破难点。
二、通过加强实验的趣味性改进演示实验增加演示实验的趣味性,不但可以寓教于乐,而且更能使学生在笑声中加深对物理概念及规律的理解。
如做“超重和失重”的演示实验时,在弹簧秤下挂一个重物,设法分别让其在竖直方向做匀速、匀加速、匀减速运动时,弹簧秤示数的大小变化不同。
这时学生感到意外而有趣,都有亲手做一做的欲望。
改进演示实验,提高实验教学效果论文
改进演示实验,提高实验教学效果【摘要】教师的演示实验具有较强的直观性和示范性,教学中对实验不足之处进行合理改进,有利于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通过改进实验装置和操作方法、整合多个实验开发综合实验等手段,提高了初中科学演示实验的成功率,取得了良好的实验教学效果。
【关键词】演示实验教学效果教师的演示实验是中学科学实验的主干,它不仅是课堂教学中为学生释疑解惑的重要手段,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是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的重要源泉。
教师的演示实验具有较强的直观性和示范性,演示实验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影响实验教学的效果。
在多年实验教学过程中,发现教科书上的部分实验结果不太理想,如: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往往由于还原不充分,导致不能观察到光亮的红色;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由于红磷在空气中点燃后,再伸入到集气瓶中,有部分空气逸出,不能得到准确的实验结果;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如果操作不当容易失败等。
为此,本人对这些实验在操作方法或实验装置上进行了改进,改进以后,实验的成功率显著提高,实验现象明显,取得了良好的实验教学效果,其中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改进在2009学年初中科学新课程实验调研中获得市三等奖、区一等奖。
一、改变实验操作方法,增强实验的直观性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是初中科学教学的重点,实验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氢气具有还原性,能将化合物转化为单质。
按照教材操作:将黑色的氧化铜斜铺在试管底部,先通入一会儿氢气排出试管内的空气,再加热,反应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等试管内的固体冷却后观察:黑色固体变成光亮的红色,同时试管口出现水珠。
但实验中发现仅仅是在试管壁上部分和导管口上看到少量光亮的红色,试管内大部分的固体是砖红色的,并没有如教材描述的实验现象,分析其中原因是中间的氧化铜没有与氢气充分的反应,部分生成的是氧化亚铜,学生对老师的实验现象产生疑问:为什么大部分的固体是砖红色,而不是光亮的红色?教师对学生的疑问往往忽视或告诉学生只要记住光亮的红色就行,让学生死记硬背实验现象。
改进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最新年精选文档
改进初中物理演示实验一、尝试改进演示实验1.补充演示实验的数量。
教材已列出大量实验,有的章、节和知识点还没有演示实验或数量还不够。
有和没有演示实验,教学的效果有很大区别,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适时加入演示实验很有必要。
八年级“液化”概念的教学,只按教材列举一些液化现象,然后分析,得出结论:“降低温度,气体液化”。
由于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定量的感性素材,小学自然和初一地理学过“大气中的水蒸气会凝结成小水珠,学生已经形成了液化的前概念。
这样的教学“液化”简单地“建立”了,这种建立过程太粗略,停留在知识的识记上,课堂教学也枯燥。
这节课是在学生已有的“液化”前概念的基础上,强化正确的认识,更深地认识“液化”,并要求学生会用“液化”解释生活中的有关物理现象。
教学时可插入两个演示实验。
先在秋高气爽的十月准备一瓶冰冻矿泉水,用抹布擦干净后展示在学生面前,立即唤醒学生生活中的经历和脑中已有疑问“过一会,瓶外会有水珠出现?”,“瓶外为什么会有水珠出现?”学生很快进入教师设置的物理情景,教师趁机发问“瓶外的水珠从哪里来?”经过教师的讨论、分析、学生确定“水珠不是从瓶内渗出来的”,“水珠从空气中来”。
教师进一步追问:“水珠是怎么从空气中变来的?”然后,演示实验,同时加热两只盛有温水的烧杯,并引导复习、分析:“杯中的水有没有发生物态变化?”学生答:“蒸发”,“人眼为什么看不见水面上方的水蒸气?”(水蒸气是无色无味气体,空气中有大量的水蒸气)。
取两块玻璃片,一片在火上烤热,另一片不烤。
两片分别放在烧杯上片刻,待冷玻璃片上生成了明显的水珠时,而热玻璃片上没有生成水珠,把两块玻璃片同时展示给同学们看。
“水珠是怎么来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珠”,随后要学生观察,拿走玻璃片的杯口上方有“白气”出现,“‘白气’是什么?”据分析,讨论得出“白气”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及时矫正“白气”是水蒸气的错误前物理认识)。
此时,刚才冰冻矿泉水瓶壁外已出现大量的水珠,学生心中的谜底与“水”俱来。
巧改实验 演绎精彩课堂
巧改实验演绎精彩课堂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的改进,该实验教材所示的是悬挂式,( 八年级上物理P98,图5.1-2;如右图)
这样当把经摩擦后的棒放上去时,细绳不仅
摆动,而且有时还要转动,不易静止下来。
而摩擦所产生的电荷又是极为有限的,很容易在湿润的空气中释放掉,等到静止下来时,其演示效果已非常不佳了,甚至经常失败。
为了克服上述的不足,我在教学中从90年起就改悬挂式为支撑式,其效果非常理想。
其具体做法是:首先,在玻璃棒或橡胶棒的重心位置钻一个小孔(小孔深度要适宜:既不能过深,又不能过浅。
过深,棒与支撑座接触会增大摩擦,从而使棒的转动不灵活;过浅,棒的重心会偏离一边而支撑不稳),再用磁针的支撑座作支撑座就行了。
然后,请两个学生分别用事先洗净、烘干的毛皮(丝绸)分别摩擦橡胶棒(玻璃棒),摩擦后将钻有孔的那一棒放在支撑座上,当它稳定后,另一学生拿经他摩擦过的另一棒,去靠近被支撑起来的那一棒(尽可能使两棒的被摩擦端水平平行靠近——我们在摩擦时不可能摩擦到棒的端点,而往往摩擦的是离端点约3-5cm的地方),这样被支撑起来的那一棒,就会因相互排斥(或吸引)而转动起来,效果十分明显,如下图所示。
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注意:( 1 ) 、绸子与玻璃棒摩擦时,绸子要多折几层。
( 2 ) 、摩擦时应边抽拉边旋转,往复运动。
(该实验的改进教具92年曾选送参加市教具改进展)。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2019年精选文档
把课堂还给学生, 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1构建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平台? 的基本要求1.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营造富有情感和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新课标明确指出: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因此, 教师要准确地给自己的角色定位,既要保持必要的权威, 又不能以绝对真理的拥有者自居。
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就是为每一个学生创设形形色色的舞台, 营造一种师生之间和谐、平等、民主交往的良好化学课堂氛围,促使学生愉快地学习, 激发学生的兴趣。
1.2创设问题情境,留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 激发课堂的自主学习新课程下的课堂是有生命力的, 化学课程以全新的面容出现在我们的眼前, 它突出了以“学生为中心” ,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它高度尊重学生的个性,面向全体学生, 重新整合了知识体系,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2构建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平台的主要策略2.1 让学生的手“动”起来动手实践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作用, 能变低效为高效。
教师在课堂上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案例1】: 《氢氧化铝的两性》的教学片段在讲授氢氧化铝的两性时,我把演示实验, 变成边讲边实验,在实验前设计以下问题, 引导学生的思维:a.把硫酸滴入氯化钡溶液中,?与把氯化钡溶液滴入硫酸中产生的现象一样吗?b. 把氯化铝溶液逐滴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与把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氯化铝溶液中现象有何不同c. 把偏铝酸钠溶液逐滴滴入盐酸与把盐酸逐滴滴入偏铝酸钠溶液现象又有何不同?综合分析上述现象, 可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学生在教师设计的问题引导下,兴趣大增,迫不及待地动手做实验, 从实验中寻找答案, 发现溶液滴加顺序的不同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现象, 这样的教学设计能使重点突出、难点分散突破并使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验,对这一点知识的认识更为深刻, 同时激发了学习化学的兴趣。
改进化学实验,提高演示效果
改进化学实验,提高演示效果摘要:化学实验是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巩固所学的知识。
然而2012年人教版化学书上的部分实验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导致在教学上不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也有所欠缺。
为此,我在教学中对部分实验进行了改进和创新,设计了一些更具趣味性、操作性和实用性的化学实验,目的在于提高化学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实验改进现象明显初中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大大小小的实验不下几十个,虽然参考教科书的实验方法也可以完成实验,但我觉得有些实验是可以加以改进的。
结合自己十几年的教学经验,通过在实际教学中的揣摩与实践,以及吸取其他优秀教师提出的宝贵意见,我对教学中的一些实验进行了如下的改进。
实验改进一:在“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中有一个步骤是熄灭蜡烛,然后点燃从烛芯飘出的白烟。
按常规的做法是把蜡烛吹灭,但吹灭蜡烛后,从烛芯飘出的白烟是四散的,不利于点燃,实验成功率低(如图1所示)。
为了提高实验的成功率,改善实验效果,现作出如下改进:把“吹灭蜡烛”改为“用酒精灯的灯帽盖灭”(如图2所示)。
通过改进,发现烛芯飘出的白烟非常集中,一点就燃,实验效果非常明显。
学生自己做实验时也能轻易成功,一改以往吹灭的弊端,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完美的改进。
实验改进二:上册书130页的“灭火器原理”实验(如图3所示)。
本实验在进行反应时会产生大量的气体,导致抽滤瓶内的压强过大,塞住瓶口的橡胶塞很容易被强大的气流冲开,发生危险。
为了避免在课堂上做演示实验时发生危险,现对“灭火器原理”实验进行如下的改进:改进材料:冰露塑料瓶1个(代替抽滤瓶)试管1支改进方法:在冰露塑料瓶的瓶颈附近打一个小孔(如图4所示)。
实验步骤:1、向打孔的冰露塑料瓶中加入200mL的饱和碳酸钠溶液。
2、把装满浓盐酸的试管放入冰露瓶内。
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盐酸实验改进-2019年精选教育文档
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陈淑华汪梅燕一、课本实验设计方法区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二、实验目的比较剧烈程度从原教材的实验结论“NaHCO3和Na2CO3都能与稀盐酸反应,但NaHCO3与稀盐酸的反应要比Na2CO3与稀盐酸的反应剧烈得多”可以看出,这一实验的直接目的是为了比较反应的剧烈程度,即比较反应速率。
三、改进原因1.0.3g Na2CO3和 NaHCO3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通过计算本身是NaHCO3与盐酸反应产生的气体要多一些,作为对比实验数据不够恰当。
2.课本上的实验仅仅区分了Na2CO3和NaHCO3分别与盐酸反应的快慢,但是它没有从本质上去解释为什么Na2CO3与盐酸反应要慢一些,而NaHCO3与盐酸反应要快一些。
3.在同时倒置气球的过程中,有可能两种固体不能同时与盐酸接触反应。
另外,固体装在气球里面,在倒置时有可能粘在气球内壁或小试管的上方,使得反应不够充分。
4.实验中,采用的气球较软,一个人同时操作较困难,且气球膨胀后体积不同而产生的压力也不一样,对反应速率有影响,效果不是很好。
5.稀盐酸浓度不明确,在实验的过程中不好把握。
稀盐酸浓度大于1mol/L,在同时加入NaHCO3和Na2CO3固体中时,反应现象都是同样的剧烈,基本分辨不出NaHCO3和Na2CO3。
只有浓度小于1mol/L的稀盐酸与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反应,才能从反应的剧烈程度区分开来。
6.称取等质量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但是两个物质的量不同。
物质的量大,得到的溶液浓度也大,速率也大。
因此,研究的浓度不能相等,实验就没有可比性。
四、改进方案1.实验原理2HCl+ Na2CO3=CO2↑+H2O+NaClHCl+NaHCO3=CO2↑+H2O+NaCl2.仪器和试剂仪器:大玻璃管(2支)、气球(2只)、橡皮塞、注射器、滴定台、滴定夹。
试剂:盐酸(0.5mol/L)、Na2CO3(0.8mol/L)、NaHCO3(0.8 mol/L)。
2019演示实验改进二则精品教育.doc
演示实验改进二则演示实验改进二则一、改变传统观念,端正教学思想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素质教育是一种着眼于发展,着力于基础的教育,其根本出发点是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
因此,素质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化学是中学教学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是每个现代公民必须具备的科学素质之一。
这就要求我们决不能把化学教学搞成仅为少数学生的升学服务,而大搞“题海战术”,走“应试教育”的老路,使学生负担过重,妨碍学生全面发展。
然而,强调面向全体学生,也并不是“齐步走”、“一刀切”或“扯平拉齐”,要承认学生的客观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作出不同的目标要求。
一要保障优秀学生的正常发展,不能使他们处于“嗷嗷待哺”状态,要尽可能满足他们的求知愿望,使他们的潜能得到充分开发;二要提高中等学生的现有水平,让他们“吃好”,鼓励他们赶超优等生;三要加大转变后进生的力度。
首先,对后进生不能歧视,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是由于受非智力因素的影响,造成学习成绩上的暂时落后。
作为化学教师应利用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社会、化学与环境以及化学趣味实验等有利条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产生迎头赶上的学习动力,使其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二、强化德育功能,培养现代意识是贯彻素质教育的标志进行素质教育,思想道德素质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是衡量素质教育能否得到强化的重要标志。
德育工作并不仅只是校长、班主任和政治课教师的事,而应渗透到各个学科中去。
“教书育人”是每个教师的责任,化学课也不例外。
1?依靠化学学科的特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化学学科本身充满着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方法,我们可以在化学教学中通过质量守恒定律、分子、原子、离子、质子、中子、电子等建立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通过氧化与还原、化合与分解、溶解与结晶等内容树立学生的对立统一的观点;通过元素周期律等内容帮助学生理解量变到质变的规律;通过酸、碱、盐、氧化物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烃和烃的衍生物之间的衍变关系培养学生的联系转化的观点;……总之,在化学教学中主观能动地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进演示实验, 演绎课堂精彩科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科学实验以其本身的特点和独特的魅力,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提高科学教学质量有着其他教学形式不可比拟的优势。
科学实验不仅是研究科学的重要方法,也是科学教学的重要手段,是科学学科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科学教师一定要重视实验的作用,充分挖掘教材中实验的科学之美,引导学生对科学之美的追求。
初中科学实验教学的基本类型有演示实验、独立实验、分组实验、课外实验等。
而演示实验是直观教学的一种高级形式,是由教师或部分学生参加的,为演示自然现象、自然规律等,结合课堂教学进行的实验活动。
科学演示实验有助于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科学概念、科学原理和科学规律,促进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但在新居民学校中,科学演示实验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大部分教师普遍为考试而做实验。
因此,必须改变实验教学,就地取材改进实验,积极开发新实验,把实验与课堂教学有机地融合,发挥实验在课堂教学中的功效,使演示实验成为科学课堂中最精彩的片段。
、教学中演示实验存在的问题1. 客观的原因(1) 学校的原因在农村学校的实验室内,实验仪器、实验设施比较缺乏,些易损易耗仪器和药品得不到及时的修理或补充,致使一些演示实验无法正常开展或开展较少。
另外这些学校由于办学经费不足,往往在实验设备上的投入很少,从而导致实验设备落后。
(2) 演示实验本身的原因教材中的演示实验设计和操作虽然经过反复验证,但具体操作中仍存在一些瑕疵,如现象不明显、不安全、药品用量大、污染严重、操作复杂费时等。
有些教师碰到这样的实验往往就放弃了。
2. 主观的原因(1) 在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由于受到传统的教学理念以及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平时在做演示实验的时候,显得匆匆忙忙。
在教学需要做演示实验的章节时,才到实验室领取器材,然后到教室里准备实验,这样,既浪费了时间,又不能完美地完成实验。
(2) 教师把演示实验当作方便自身教学、验证自身想法的教学手段。
而不是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为学生的学习做实验。
这样的实验,其实是教师在为自己、为教材做实验。
因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兴趣都很低,课堂教学效果很差。
二、教学中演示实验的设计与改进1.演示实验的现象应准确明显,实验直观性强现行的科学教材中有些实验比较难做,结果不很明显,这势必会影响学生做实验的情绪,挫伤学生的实验积极性,生对实甚至使学验产生怀疑。
反之,如果实验内容准确地揭示了化学反应的本质,现象一目了然,使人产生过目不忘的感觉,并能引起学生强烈的惊叹。
对于这样的实验,我们如何进行改进?下面试举两例说明:例1:关于分子之间有间隔的实验,100 亳升水和100 亳升酒精混合后其体积小于200 亳升。
按照教材中的实验过程来进行操作,实验结果就很不明显,如果能够将该实验装置略做改进,如图1 所示,那么效果就会比较明显。
实验过程:(1) 先加入100亳升水(记住液面刻度100 亳升);(2) 再加入100亳升酒精(记下液面刻度200亳升)(3) 反转振荡;(4) 观察最后液面刻度(小于200 亳升)实验现象:最终液面刻度小于200 亳升。
实验结论:说明分子之间是有间隔的。
这个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揭示分子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性质――分子之间有间隔,而实验的改进只是装置选择的不同,实际操作并不困难。
改进后的演示实验现象更明显,实验效果也更好。
例2: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可将红磷换为白磷,广口瓶换为大试管。
实验时只需把白磷直接放入试管中,塞紧塞子,此时把试管放入热水中,白磷自燃,冷却后打开止水夹,实验完成。
由于试管较长,该改进结果更准确,现象更明显。
2.演示实验的改进应有助于理解科学概念运动学中有些理论因演示实验一闪即逝的现象而难以观察及同步分析,导致难以导出结论。
如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机械运动》中学习机械运动的概念时,教师可以借助于多媒体的播放视频,并截取其中的片段进行演示。
过程:a先播放神舟火箭发射视频;b根据三张图片(如上图2、3、4) 观察火箭与塔的位置变化。
本演示实验通过多媒体播放神舟发射现场,学生不仅体验了激动的时刻,感受了震撼的场景,激发了学生爱国的情怀,同时还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当然也深刻地理解了机械运动的概念。
3.演示实验的改进应体现环保、绿色化学的理念上世纪末以来,国际上提出“绿色化学”的理念。
绿色化学是预防污染的基本手段,既要使原料充分利用,又要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实现零污染。
环保意识在工业发展迅猛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
这关系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甚至全人类能否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
因此,初中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已显得刻不容缓。
例如:浙教版科学八下第45 页“钠在氯气中的燃烧的实验,取一支大试管,塞入带干燥管的胶塞,用铁夹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在干燥管里垫一层石棉绒或玻璃丝,往试管内加入少量高锰酸钾晶体,再注入少量浓盐酸,立即塞紧带干燥管的胶塞,用一小块硬纸片盖住干燥管口。
高锰酸钾跟盐酸反应产生氯气,干燥管内投入有滤纸吸干煤油的绿豆大的金属钠。
金属钠在氯气里激烈燃烧。
在干燥管里产生大量白烟,这就是氯化钠固体。
如果再向干燥管投入金属钠,金属钠仍在氯气里燃烧。
”该实验不需要事先用广口瓶收集氯气,直接省去“把金属钠放入燃烧,再用酒精灯给金属钠加热”这一步骤,实验操作简单,成功率也比较高。
又如浓硫酸的脱水性实验:烧杯中放入20g蔗糖,加入几滴水,搅拌均匀。
然后加入15ml 溶质的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迅速搅拌。
观察实验现象。
此实验的缺点是:反应放出大量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如S02等,对空气污染严重,学生咳嗽不止,甚至干扰了课堂正常秩序。
改进方案:将200ml 烧杯置于有少量水的玻璃水槽内的一块大理石小垫块上(大理石小垫块稍微高于水面),再在200ml 的小烧杯上倒扣一个大烧杯(如图5)。
4.演示实验的改进应提高实验的趣味性一些演示实验可进行恰当改进,使操作简单、现象明显、安全可靠及联系生活实际。
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深化知识,而且能提高实验的趣味性,使课堂更精彩。
例如,浙教版科学八上大气的压强一节中用“瓶口吞鸡蛋” 实验演示大气存在压强。
该实验虽然有意思,也深受学生喜欢,但做这个实验之前,需要煮熟一些鸡蛋,并且一只鸡蛋只能使用一次;实验对鸡蛋的大小要求比较严格,因为大的进不去,小的会自动落下,所以挑选大小合适的鸡蛋也比较困难。
改进:取一个装椰汁的易拉罐( 罐口不要完全撕开,仅留一个刚好能插吸管的小口)在易拉罐中装入深度约1cm的水,然后用酒精灯加热,当水沸腾冒出大量水蒸气时,用钳子抓起易拉罐,然后快速地用橡皮泥将罐口密封,放在一边冷却。
稍等片刻,便能听到连续的“噼啪”响声,只见易拉罐被严重压瘪,变得面目全非。
这个实验取材简便、方法简单、有声有色、现象明显、说服力强、学生很感兴趣。
它能很好地证明“大气压的存在和大气压来自四面八方”这个科学道理,从而激发学生开展科学探究的兴趣和热情。
5.演示实验的改进应体现质疑、探究的理念教材中属于验证性的演示实验比较多,常常只要求教师把演示实验按照教材中实验的要求展示出来即可。
如同教师只是按照剧本将情节演绎出来一样,学生也只是像看戏一样看着教师表演,这样的演示实验就缺乏创造性和探究性,也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质疑能力,失去了对实验探索的欲望。
例如,浙教版科学八上大气的压强中用“覆杯实验”引入大气压概念”。
传统的演示实验:往玻璃杯内倒满水,用纸片盖严杯口。
将杯翻转,口向下,纸片不掉下,水没流出,由此可引入大气压的概念。
改进:第一步:先做“空杯演示”,手拿空杯,杯口向下,用纸片盖严杯口,松手后纸片掉下,教师问:“怎样才能使纸片不掉下?”这时引导学生得出:“对纸片施一向上的压力。
”第二步:做“覆杯实验”,方法同传统的演示实验,纸片没掉下,教师诱导:“纸片受哪些外力作用?它们各自的方向怎样?”由此引导学生联想类比空杯演示,使学生很自然地悟出:纸片受重力和向上的压力作用。
”教师再追问:“这个向上的压力是谁施加的?”由于纸片只跟空气接触,学生顿悟:“是大气施加的”。
在演示实验过程中,教师设置一系列问题,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6.演示实验的改进应充分走向生活、社会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说:“教育即生活,即成长。
”为了更好地体现科学教学的实用性,教师必须让科学实验与生活实践相结合。
当前一些学校的科学实验室的资源不足,不能很好地满足教学的需要,因此,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身边的物品,就地取材,做一些简单可行、现象明显的实验,这样对学习非常有帮助。
例如:选用可乐瓶,用改变灌水量的不同来学习浮沉条件;选用梳子,用手指以不同的速度拨动发出不同的声音来探究音调和振动快慢的关系;选用笔做惯性实验、压强大小实验、导体绝缘体实验;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中,用普通废旧塑料药瓶代替化学实验中反应的锥形瓶,旧圆珠笔壳代替玻璃导管,鸡蛋壳代替碳酸钙等。
另外通过做教材中的实验,如“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工业上水的净化”、“酸雨危害的模拟”等,学生就能真切地感受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科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道理。
科学是一门实验的学科,实验是科学学科的生命之源。
演示实验是初中科学教学中传授科学知识的一种重要手段,对于学生形成科学观念、理解和巩固科学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有着其他教学方式无法替代的作用。
因此,教师应在演示实验方面下足功夫,不断改进创新,让科学课堂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