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力平衡说课

合集下载

初中物理二力平衡说课稿

初中物理二力平衡说课稿

初中物理二力平衡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初中物理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二力平衡。

一、教学目标在本节课中,我们的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二力平衡的概念、条件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 明确什么是二力平衡状态。

2. 掌握二力平衡的四个条件。

3. 能够运用二力平衡的原理解决简单的物理问题。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二力平衡的概念及其四个条件。

2. 教学难点:如何将二力平衡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如门的开合、静止在斜坡上的物体等,引出平衡状态的概念。

2. 引导学生思考:当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是否平衡?(二)新课讲解1. 概念阐述:明确二力平衡的定义,即当一个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这两个力就处于平衡状态。

2. 条件分析:详细讲解二力平衡的四个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3. 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如弹簧秤拉橡皮筋,让学生直观感受二力平衡的条件。

4. 应用举例: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桥梁的支撑、建筑物的结构等,让学生理解二力平衡的应用。

(三)课堂练习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生活中的二力平衡实例。

2. 完成课后习题,巩固二力平衡的概念和条件。

3.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课堂小结1. 总结二力平衡的定义和条件。

2. 强调二力平衡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广泛应用。

3.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相结合。

四、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习题中关于二力平衡的部分。

2. 观察生活中的例子,找出二力平衡的应用,并记录下来。

五、板书设计在黑板上清晰地书写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二力平衡的定义、四个条件以及应用实例,以便学生记录和复习。

物理《二力平衡》说课稿

物理《二力平衡》说课稿

物理《二力平衡》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物理《二力平衡》。

在这堂课中,我将介绍二力平衡的概念、条件、应用等方面,带领大家一起探讨和学习这一重要的物理概念。

一、教学目标和要求1.掌握二力平衡的概念和条件;2.理解二力平衡的应用;3.能够运用二力平衡解决实际问题;4.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围绕二力平衡展开,通过实例、实验和练习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掌握这一概念。

教材中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二力平衡的概念:物体受到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作用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这种受力情况称为二力平衡。

2.二力平衡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两个力的大小和方向必须同时满足。

3.二力平衡的应用: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二力平衡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如天平、杠杆等。

4.练习:通过练习题和实验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二力平衡的概念和条件,同时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实验技能。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的方式,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二力平衡的条件和表现形式。

2.实例分析:通过实例分析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二力平衡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和相关应用,互相交流学习心得,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4.教师讲解:通过教师讲解的方式,系统地梳理二力平衡的概念和条件,让学生全面掌握这一知识点。

5.练习巩固:通过练习巩固的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二力平衡的概念和条件,同时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实验技能。

四、教学步骤及时间安排1.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二力平衡,并引出本堂课的教学内容。

2.讲解二力平衡的概念和条件(15分钟):通过教师讲解的方式,系统地梳理二力平衡的概念和条件,让学生全面掌握这一知识点。

二力平衡初中物理说课教案

二力平衡初中物理说课教案

二力平衡初中物理说课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力以及力的作用。

2. 引导学生思考力的作用效果。

教学内容: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力的概念和作用效果。

2. 提问法:引导学生思考力的作用。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力的作用。

2. 讲解力的概念:力的定义、力的单位。

3. 讲解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作用效果的两种表现形式。

4. 练习:让学生举例说明力的作用效果。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力的概念和作用效果的理解。

2. 学生能否举例说明力的作用效果。

第二章:二力平衡的条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什么是二力平衡。

2. 让学生掌握二力平衡的条件。

教学内容:1. 二力平衡的概念: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2. 二力平衡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二力平衡的概念和条件。

2. 演示法:通过实验或图片,展示二力平衡的现象。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二力平衡的现象。

2. 讲解二力平衡的概念:二力平衡的定义。

3. 讲解二力平衡的条件:二力平衡的四个条件。

4. 演示二力平衡的现象:通过实验或图片,展示二力平衡的现象。

5. 练习:让学生判断哪些现象符合二力平衡的条件。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二力平衡的概念和条件的理解。

2. 学生能否判断哪些现象符合二力平衡的条件。

第三章:二力平衡的运用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二力平衡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二力平衡在生活中的运用:如翘板、天平等。

2. 运用二力平衡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物体的重力。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二力平衡在生活中的运用。

人教版《二力平衡》说课稿

人教版《二力平衡》说课稿

人教版《二力平衡》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物理教材中的《二力平衡》这一章节。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六个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

教材分析《二力平衡》是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位于力学单元的起始部分。

本章节主要介绍了力的基本概念、力的作用效果以及二力平衡的条件和应用。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学生可以初步理解力的作用,掌握力的平衡状态,并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为后续学习更深层次的力学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力的概念,掌握力的作用效果,了解二力平衡的条件,并能在具体问题中判断力是否平衡。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物理规律的能力,训练学生运用逻辑推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力的基本概念和二力平衡的条件。

教学难点在于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和生活实例,深刻理解力的平衡状态,并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教学方法本节课我将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和实验探究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如推门、拉抽屉等,引出力的概念,并提出问题:“当门轻易被推动时,我们用力推,门却不动了,这是为什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2. 讲解新知首先,介绍力的基本定义和作用效果,然后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不同情况下物体的运动状态,引导学生总结出二力平衡的条件。

3. 学生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验证二力平衡的条件,并讨论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4. 总结归纳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点,强调二力平衡的条件和应用,并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问。

八年级物理下册《二力平衡》说课稿

八年级物理下册《二力平衡》说课稿

八年级物理下册《二力平衡》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课堂应注重让学生经历从生活到物理,从自然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验和活动,从被动到主动,在锻炼能力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技能,了解科技发展,从而融入到现代社会中。

所以本课《弹力》在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注重全员参与、让学生主动探究等方面作了一些努力。

2.教学难点重点
①重点:二力平衡的条件
②难点: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3.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认识平衡力和平衡状态的概念,会利用二力平衡的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②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过程,归纳、总结出结论。

③情感、态度与价直观:通过小组实验体会并融入探究学习的合作氛围,提高
主动参与意识及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二.说学情
经过一个学期的物理学习,初二的学生已经基本具备了一个科学探究的素养,他们乐于独立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所以在教学各个环节中注意通过学生感兴趣的事例入手,再通过猜想、分析、实验、推理等手段来处理问题,层层深入,最后通过学生动脑分析、动手操作来解决遇到的问题,这样不仅启迪学生思维、锻炼学生
能力、还会大大加强学生学习物理、运用物理的自信心。

三.说教法学法
1、教法:本节主要采用的是启发式教学为主,结合实验、讲解、讨论、探究、小组汇报等多种方法辅助教学。

2、学法:学生在我所创设的物理环境中,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等活动主动获取必要的感性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使学生实现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

二力平衡说课稿(通用8篇)

二力平衡说课稿(通用8篇)

二力平衡说课稿(通用8篇)二力平衡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本节内容是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第九章运动与力第1节二力平衡。

力学是初中物理的重点内容,二力平衡又是力学中的重点之一。

第八章《力》,为学生学习二力平衡做了充分的知识准备,而二力平衡的学习是学生学习牛顿第一定律、力和运动的关系以及压强和浮力知识的重要基础,所以,本节知识是联系新旧知识的纽带,在力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解决力学问题的理论基础。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对新生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善于观察,热衷于动手实验。

前面学生已经学习了力的相关概念和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为本节课的学习做了知识铺垫;他们也经历了一些简单的探究活动,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合作的意识。

三、教学目标依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二力平衡及二力平衡的条件。

(2)知道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3)进一步理解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4)能利用平衡条件解决简单的平衡问题。

2、过程与方法:(1)通过组织学生讨论并对物体受力分析,理解二力平衡的概念。

(2)通过组织实验探究得出二力平衡的条件。

(3)通过运用知识分析实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4)形成从实际现象中分析并获得物理规律的推理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平衡现象,初步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培养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

四、重点难点二力平衡条件是本节的重点,应用二力平衡的条件解决实际问题是本节的难点。

五、教法与学法情境引入、引导探究、指导讨论、演示突破的教法,观察现象、亲历实验探究、小组协作、讨论归纳的学法。

六、教学过程分析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通过几幅图片(如静止在桌上的花瓶、黄山飞来石等)引导学生分析它们分别处于怎样的状态?它们分别受到那力的作用。

引出凡是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二力平衡》说课稿

《二力平衡》说课稿

《二力平衡》说课稿尊敬的老师们,大家好!我今天要说的课是关于《二力平衡》的内容。

在这堂课中,我们将深入探讨二力平衡的定义、分类、应用以及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通过这堂课,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二力平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对力学有更深入的理解。

一、引入首先,让我们思考一下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平衡现象。

平衡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从鸟在电线上的平衡到人的身体保持的直立姿势,从车辆的静止到运动的停止,这些现象都离不开平衡的概念。

而二力平衡就是这些平衡现象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学习目标本课的学习目标是:1.理解二力平衡的定义和基本要素;2.掌握二力平衡的分类和判定方法;3.了解二力平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实例;4.能够运用二力平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及过程1.二力平衡的定义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是二力平衡。

二力平衡是指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作用于同一物体上,使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简而言之,二力平衡就是两个相反的力达到平衡状态。

2.二力平衡的要素二力平衡的要素包括三个方面: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和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这两个力的作用点必须相同,且必须作用于同一物体上。

当满足这些条件时,我们就说这两个力达到了平衡状态。

3.二力平衡的分类根据两个力的方向关系,二力平衡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1)共线平衡:两个力的方向相反且作用于同一直线上,使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例如,静止在桌面上的书本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就是共线平衡的例子。

(2)非共线平衡:两个力的方向相反但并不共线,使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例如,悬挂起来的电灯受到的重力和拉力就是非共线平衡的例子。

(3)偶力平衡: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作用于同一物体上,但它们的合力为零,使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例如,两个人用同样大小的力从两端拉一根绳子,使绳子保持静止状态,这就是偶力平衡的例子。

二力平衡说课稿

二力平衡说课稿

二力平衡说课稿一、说教材《二力平衡》是物理课程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处于力学部分的核心地位。

本文主要围绕二力平衡的条件进行讲解,包括力的合成、力的平衡判断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等。

这一部分内容不仅是对先前学习的力的概念、力的作用的深化,而且为后续学习牛顿运动定律、力学单位制等打下基础。

本文的作用在于,首先,它帮助学生理解在日常生活中物体为何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即力是如何相互抵消的;其次,它为解决复杂力学问题提供了基本的分析方法;最后,通过二力平衡的学习,学生可以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 二力平衡的定义与条件。

2. 平衡力的识别与合成。

3. 实际物体平衡状态的分析。

二、说教学目标学习本课后,学生应当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掌握二力平衡的定义,能列出二力平衡的条件。

- 学会使用力的合成方法来判断二力是否平衡。

- 能够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判断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观察和理论分析,培养观察、思考、总结的能力。

- 利用图示和模型,提高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 培养合作精神,通过小组讨论和实验,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三、说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重难点如下:1. 理解并掌握二力平衡的四个条件,即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2. 学会力的合成方法,并能应用此方法分析二力是否平衡。

3. 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分析中,能判断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这些重难点的掌握是学生深入理解力学概念、形成物理思维的关键,也是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所必须具备的核心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特别关注对这些重难点的讲解和练习。

四、说教法在教学《二力平衡》这一课时,我计划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旨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力,同时突出我的教学特色:1. 启发法:- 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引入二力平衡的概念,例如推拉门、天平等,引发学生的思考。

初中物理实验二力平衡实验说课

初中物理实验二力平衡实验说课

二力平衡实验说课八年级物理二力平衡实验说课一、实验目标与意义本次实验的目标是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使学生理解二力平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二力平衡的判断方法。

实验的意义在于加深学生对力学的认识,提高学生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为后续的物理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实验原理与装置实验原理:二力平衡是指物体受到两个力作用时,如果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这两个力一定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实验装置:本实验采用简单的悬挂装置,包括支架、滑轮、细线、重物和测力计等。

重物通过细线悬挂在滑轮上,测力计用于测量细线两端的拉力。

三、操作步骤与技巧1.准备好实验器材,确保支架稳固,滑轮灵活。

2.将重物悬挂在滑轮上,调整细线长度,使重物处于平衡状态。

3.用测力计分别测量细线两端的拉力,并记录数据。

4.改变重物的位置或质量,重复上述步骤,记录多组数据。

技巧提示:在操作过程中,要确保细线始终保持竖直,避免摩擦力的影响;同时,要缓慢移动测力计,以免对实验数据产生误差。

四、数据记录与分析记录每次实验时重物质量、细线两端的拉力等数据,并整理成表格。

分析数据,观察拉力大小、方向和作用线的关系,验证二力平衡的条件。

五、实验结论与讨论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当物体处于二力平衡状态时,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这一结论与实验原理相符,验证了二力平衡的基本条件。

在讨论环节,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如果改变重物的质量或位置,二力平衡的条件是否仍然成立?如何解释实验中的误差?通过讨论,可以进一步加深对二力平衡概念的理解。

六、安全注意事项1.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重物坠落伤人。

2.使用测力计时要小心轻放,避免损坏仪器。

3.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整理器材,保持实验室整洁。

七、教学反思与改进通过本次实验教学,我发现学生在实验操作和数据记录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如操作不规范、数据记录不完整等。

《二力平衡》说课稿

《二力平衡》说课稿

《二力平衡》说课稿《二力平衡》说课稿《二力平衡》说课稿1 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知道二力平衡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理解二力平衡的条件、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活动和阅读感受科学就在身边、教学重点:二力平衡、教学难点:二力平衡、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练习法教学用具:程度桌面、木板、滑轮两个、细线、钩码假设干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复习提问引入牛顿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是不是只有不受力的物体才能保持静止、才能做匀速直线运动?请同学们举例说明。

引导:物体受外力作用时,也可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做匀速直线运动。

引出平衡态的概念,进展新课教学。

二、新课教学平衡状态由上面学生举出的例子定义平衡状态。

指出这时作用该物体上的几个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效果互相平衡,或者说几个力互相平衡。

物体受力平衡时最简单的情况是受两个力作用。

过渡:物体受力作用时满足什么条件才能保持平衡?二力平衡条件通过演示实验得出二力平衡的条件。

介绍实验装置如图12.6-1所示,用细线系住木板上的任意两个孔,细线的两端跨过桌边的滑轮各悬挂一个一样质量的钩码。

引导学生观察与考虑下面问题。

木板是否静止?木板静止时受到的两个拉力的大小有什么关系?方向有什么关系?把木板改变一下,使两个力的作用线不在同一直线上,木板还能静止吗?重新平衡后,两个力的方向有什么特点?在细线的两端悬挂质量不一样的钩码,木板还能静止吗?任选其它两个孔重复上述实验。

引导学生根据观察结果自己得出结论。

可在老师引导下由多名同学互相补充使其完善。

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请学生画出图中物体受力的示意图,并分析^p 物体是否受到平衡力,哪一对力是二力平衡。

静止悬挂的电灯。

静止在桌面上的茶杯。

匀速运动的拖车。

稳固练习1.放在程度桌面上的书所受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A、书对桌面的压力与书所受的重力;B、书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C、书所受的重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D、书对桌面的压力加上书的重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2、起重机的钢丝绳吊着重物,比拟在重物静止时,重物匀速上升时,重物匀速下降时钢丝绳对重物的拉力大小,那么〔〕A.重物匀速上升时,拉力最大B.重物静止时,拉力最大C.重物匀速下降时,拉力最大D.上述三种情况,拉力一样大三、总结、扩展让学生讨论课本“想想议议”中的问题,总结力和运动的关系,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条件。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8.2二力平衡说课稿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8.2二力平衡说课稿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增强学生的实践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对学生的了解和教学内容的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二力平衡的定义、二力平衡的条件、判断二力是否平衡的方法。
教学难点为:二力平衡条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何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物理模型,运用二力平衡条件解决问题。
为了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我将采用以下方式导入新课:
1.生活实例引入:向学生展示一个简单的日常生活中的二力平衡现象,如一个静止的笔直的尺子,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尺子不会向任何一边倾斜,从而引出二力平衡的概念。
2.提出问题:紧接着提出一系列问题,如“什么情况下两个力能够使物体保持平衡?”“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什么?”这些问题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基础。
(五)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的目的是巩固所学知识,提升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应用能力。我将布置以下作业:
1.完成一份二力平衡实验报告,要求学生详细记录实验过程、观察现象和结论。
2.解决一些与二力平衡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
3.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五、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包括:二力平衡的定义、二力平衡的条件、判断二力是否平衡的方法、物体在二力平衡条件下的运动状态等。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二力平衡的概念,掌握二力平衡的四个条件;学会运用二力平衡条件判断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二力平衡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观察、数据分析,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合作交流,提高学生团队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2023年中考物理复习说课稿 -------二力平衡

2023年中考物理复习说课稿 -------二力平衡

2023年中考物理复习说课稿 - 二力平衡一、课程概述本课程是为2023年中考物理考试进行复习而设计的说课稿,主要内容为二力平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力的合成、力的平衡及其相关概念,并能够应用这些知识解答有关平衡的物理问题。

二、教学目标1.了解力的合成和分解的基本原理;2.掌握力的平衡条件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3.学会用向量图解决力的平衡问题;4.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重点1.力的合成和分解;2.力的平衡条件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内容1. 力的合成和分解1.1 力的合成力的合成是指将两个或多个力合成为一个力的过程。

通过学习力的合成,可以计算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在实际问题中,可以将合力应用于物体的运动和平衡问题。

1.2 力的分解力的分解是指将一个力分解为两个或多个力的过程。

通过学习力的分解,可以将一个力分解为多个平行或垂直的分力,进而分析力的作用和平衡条件。

2. 力的平衡条件2.1 力的平衡力的平衡是指物体上作用的力相互抵消,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运动的状态。

力的平衡条件可以表示为合力为零或合外力矩为零。

2.2 平衡的判定通过判断合力和合外力矩是否为零,可以判断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平衡状态下的物体有三种形式:平衡力的平衡、力矩的平衡和力和力矩的平衡。

2.3 平衡问题的解法解决平衡问题的步骤包括:建立坐标系、列出平衡条件、求解未知量。

通过实际问题的解析,学生可以掌握解决平衡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理论知识,让学生了解力的合成和分解、力的平衡条件等基本概念;2.实例演练:通过示例问题演练,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团队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解决力的平衡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举一个日常生活中的力的平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力的平衡及其重要性。

2. 理论知识讲解2.1 力的合成和分解的概念及原理; 2.2 力的平衡条件及其应用; 2.3 平衡问题的解决方法和步骤。

二力平衡说课文稿

二力平衡说课文稿

科学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阜阳师大附中:刘祥杰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的实验说课课题是科学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下面我将从7个方面分享我的说课。

一、实验内容分析本实验选自人教版八下物理第八章第二节二力平衡,学生通过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的学习,理解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当物体不受力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而现实生活中,物体受到力仍可以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二力平衡的条件,学生通过体验活动猜想并设计实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由二力平衡条件的探究到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为后续摩擦力等力学知识的学习垫定了基础。

本节内容在力学体系中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本节课学生掌握了受力分析的理论依据。

二、实验器材本实验的实验器材有滑轮、可拆卸水平台面、小车、钩码、轻质卡片等等三、实验目标设计根据教材内容,结合课程标准以及学科核心素养,我制定了以下实验教学目标:1.课程标准:知道二力平衡条件2.核心素养:(1)物理观念:通过实验理解二力平衡的条件,初步形成运动和相互作用的观念。

(2)科学思维:从生活中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分析受力特点,理解平衡力产生的作用效果与不受力等同。

(3)科学探究:从生活中的现象中发现问题,并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并解决问题,通过自己动手实验让科学探究能力得到锻炼。

(4)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实验认识到科学探究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同时体会到各种生活现象背后的真理,让学生用理性眼光看待事物。

四、实验方法设计立足于学生,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我确定了如下教法、学法:1.教法(1)体验:实验体验,引导猜想(2)设疑:创设问题,引发思考(3)点拨:适时点拨,促进生成2.学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讨论分析归纳五、实验教学过程设计1.本节课教学流程如下:本节内容首先通过学生观察体验,再依据现象作出猜想。

小组合作设计并完成实验探究,分析总结得出结论,利用已得到的结论解决最初的问题。

八年级物理说课稿 二力平衡

八年级物理说课稿 二力平衡

二力平衡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XXX。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二力平衡》,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流程、等几个方面来阐述本节的教学设想。

一、教材分析本节是《运动和力》中的第二节,学习本节知识之前学生已有的有关力及运动方面的知识,但还存在着一定的思维障碍。

例如:当我们推讲桌而推不动的时候,学生往往会认为这是推力小于阻力的原因。

二力平衡知识在力学中的地位十分重要。

它既是牛顿第一定律的延续,又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其它力学知识的基础。

这部分内容和方法的学习,关系到学生以后会不会进行受力分析进而解答力学问题的关键。

因此,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核心素养及目标:物理观念:知道知道什么是力的平衡和二力平衡。

科学探究: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归纳总结二力平衡的条件。

科学思维:通过讨论、练习学会应用二力平衡条件去分析、解决简单的力学问题。

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参与体验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体验生活与物理的联系,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与勇于探新的科学态度。

重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应用;难点: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物理也是平衡状态的理解。

三、教法学法分析根据本节内容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主要采用实例导入、演示实验、启发学生总结等教学手段达成教学目标。

四、教学流程流程一、复习拓展,引入新课提出已学问题:惯性定律的内容是什么?能不能反过来说: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物体,不受力的作用?并找一个学生上台让学生思考:这位同学站在这里静止不动,虽然受两个力的作用但为什么会保持静止呢?以实例引出本节主题探讨。

流程二、观察演示,讨论总结探究二力平衡条件(老师做演示实验)(为了弥补课本实验的不足:可把课本实验器材中的小车改成了硬纸板,同时增加一把小剪刀,便于把一个物体变成两个物体)老师边演示二力平衡实验边提问,学生观察记录并思考归纳总结。

完成实验后指导学生讨论得出二力平衡条件,教师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对结论进行提炼处理,使学生易记、易用。

二力平衡初中物理说课教案

二力平衡初中物理说课教案

二力平衡初中物理说课教案第一篇:二力平衡初中物理说课教案二力平衡初中物理说课教案 [1000字]《二力平衡》说课稿庄彦伟说课的内容是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第八章第二节《二力平衡》。

平衡是一种状态,物体的平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我本节内容。

一.教材分析教材首先从生活中的静止和匀速运动现象提出了牛顿第一定律所没有解决的问题:物体受外力作用时,也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从而建立了平衡状态、平衡力的概念;并进一步指出最简单的受外力平衡的情况是二力平衡,随后通过实验分析总结出二力平衡的条件.得出二力平衡条件以后,利用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的知识得出物体受到的这两个力的合力为零.使学生的认识从理论上提高一步,同时初步建立平衡力的合力为零的印象.再联系具体事例,让学生应用二力平衡条件进行分析,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后教材通过“想想议议”使学生进一步完善“运动和力的关系”的知识体系.二力平衡的条件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点,本节的重点是研究总结物体平衡的规律,规律教学应首先通过观察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实验研究问题,再对实验结果概括、总结得出规律.教法建议:1.本节是对牛顿第一定律的进一步深化理解,充分展示其在物理学中的重要作用.所以要从牛顿第一定律中“不受外力”的特殊现象出发,针对已经建立的规律提出质疑,激发学生探索自然规律的兴趣,培养学生勤思勤问的良好品质.2.平衡条件的得出是本节的重点知识,不能只强调结论,而要加强过程教学.3.平衡条件的应用是对教学的检验,要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4.最后的小结应由学生对牛顿第一定律进一步加以补充,使其更完整.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对新生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善于观察教师演示实验。

前面学生已经学习了力的相关概念和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为本节课的学习做了知识铺垫;他们也经历了一些简单的探究活动,具备一定的实验设计能力和合作的意识。

《二力平衡》说课稿

《二力平衡》说课稿

《二力平衡》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二力平衡》,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分析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二力平衡》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二节的内容.《二力平衡》的知识是继学生刚了解力的概念,探究出“牛顿第一定律”知识的延续,是牛顿第一定律研究的需要和补充;也是物理上分析问题的一种方法。

二力平衡的情况随处可见,力学问题经常要运用二力平衡的条件来分析,因此二力平衡的条件是整个力学中的重点。

同时,本节知识的学习和应用,也为后面学习浮力知识奠定了知识基础,做好了思路和方法上的准备。

因此,本节知识是联系新旧知识的纽带,在力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解决力学问题的理论基础。

2.学情分析:本节课对学生而言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匀速直线运动中汽车的牵引力与阻力的二力平衡。

另外,学生在学习平衡力时,容易和一对相互作用力混淆,因为这两对力都具有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的特性,教学中要重点加以分析和说明。

二、教学目标分析依据《物理课程标准》相关要求,同时针对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结合教材,本着面向全体,使学生全面主动发展的原则,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是二力平衡并理解二力平衡的条件,初步学习分析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竖直或水平方向的受力及其大小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研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能力;通过对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平衡现象.初步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培养对科学的热爱和对我们生存的空间探索的欲望。

三、教学重点、难点分析二力平衡条件具有应用的广泛性和后继学习的基础性,所以我将教学重点确定为二力平衡的条件的探究,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难点确定为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四、教法分析根据本节内容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法:①直观演示法;②讨论法;③多媒体展示。

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二力平衡》说课稿

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二力平衡》说课稿

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二力平衡》说课稿一、课程背景简介本节课是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材的第一单元——力的作用,该单元是物理学的基础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

本节课以《二力平衡》为主题,通过学习二力平衡的原理和应用,帮助学生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并能够运用这一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课程目标•知识目标:掌握二力平衡的基本原理,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概念。

•技能目标:能够通过解析图解法和三角函数法解决二力平衡问题。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和乐趣。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二力平衡的基本原理、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概念。

•教学难点:通过解析图解法和三角函数法解决二力平衡问题。

四、教学内容1. 二力平衡概述二力平衡指两个力互相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能够使一个物体保持平衡,即合力等于零。

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分析力的合成与分解,来探究二力平衡的原理与应用。

2. 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合成是指将多个力合并成一个力的过程,力的分解则是指将一个力分解为多个分力的过程。

力的合成与分解是研究力学问题常用的基本方法。

我们通过图解法和三角函数法来解析和计算力的合成与分解,具体方法如下:•图解法:将各个力按照一定的比例画在图纸上,通过测量法获得各个力的大小,再通过几何法求得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三角函数法:将各个力的大小和方向用三角函数表示,通过数学计算得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3. 二力平衡问题解决通过学习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我们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1)平衡力的计算:已知物体受到的两个力的大小和方向,求解使物体保持平衡的另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

(2)夹角求解:已知物体受到的两个力的大小和夹角,求解使物体保持平衡的另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

(3)斜面力的分解:已知物体在斜面上受到的重力和垂直于斜面的支持力,求解物体在斜面上受到的平行于斜面的力的大小和方向。

通过这些例子,帮助学生理解二力平衡问题的解决方法,提高应用力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力平衡》的说课稿

《二力平衡》的说课稿

《二力平衡》的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二力平衡》。

这是初中物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也是学生需要掌握的一个重要知识点。

在此,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七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关于二力平衡的概念及其应用。

二力平衡是力学中的一个基础概念,它不仅涉及到物体的运动状态,还与物体的受力情况密切相关。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二力平衡的条件,掌握判断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的方法,为后续学习更加复杂的力学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初中二年级的学生。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基础的物理知识,如力的概念、牛顿第一定律等。

同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接触到平衡状态的问题,如走路、骑自行车等。

因此,学生对二力平衡的概念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探究才能真正掌握。

三、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理解二力平衡的概念及条件;2.能够判断物体在二力作用下的平衡状态;3.能够利用二力平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二力平衡的概念及其条件,教学难点是判断物体在二力作用下的平衡状态。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部分内容,我将通过讲解、演示和实验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

五、教法学法本节课将采用以下教法学法:1.直观教学:通过实验和演示的方式,让学生直接观察物体的平衡状态和受力情况,从而形成直观的认识。

2.启发式教学: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3.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实验等方式,让学生在互相交流和学习中掌握知识,培养合作精神。

4.归纳总结:通过让学生自己总结和归纳二力平衡的概念和条件,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六、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将分为以下五个环节: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观察并思考物体的平衡状态和受力情况的关系,从而引出二力平衡的概念。

《二力平衡》说课课件

《二力平衡》说课课件

学生还存在一定的思维障碍。比如当我们推讲桌
推不动时,学生往往会认为这是推力小于阻力的原因, 这样就会造成学生对一个物体在平衡状态下,对平衡
力的理解和应用产生思维障碍。
三、教法学法
教法:情景教学法、实验探究法
学法:“实验探索——思考深入——归纳总结”
的实验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一、教材分析
三、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二力平衡条件的探究。 教学难点: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一、教材分析
四、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小车
弹簧测力计 塑料片
滑轮 细线 钩码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有力及运动方面的知识为本节内容的学习 提供了知识基础; 学生经过一年多的物理学习基本掌握了探究这种 学习方法,这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有利的方法保证;
一、教材分析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平衡力和平衡状态;归纳二力 平衡的条件;会利用二力平衡的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分组实验探究二力平衡条件, 掌握基本实验方法和实验步骤;会总结实验结论,会应用 二力平衡条件分析简单的物体平衡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小组实验,体会并融 入探究学习合作氛围,提高主动参与意识;会用二力平衡 条件分析生活现象,感受知识的力量,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F2=5 N
F1=5 N
A
B
F2=5 N
F1=5 N
F2=5 N
C
F1=5 N
D
实验目的: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实验器材:小车、弹簧测力计;细线、滑轮、钩码、塑料片。
实验注意事项和要求:
1、以小车或塑料片为研究对象,先按住物体保持静止状 态,再施加不同的拉力,松手后观察物体的运动情况。 2、观察两个力作用在小车或塑料片上的四种不同情况。 3、完成实验记录表格。

物理《二力平衡》的说课稿

物理《二力平衡》的说课稿

物理《二力平衡》的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们,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初中物理中的《二力平衡》。

在此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二力平衡的概念和重要性。

二力平衡的概念二力平衡是指物体受到两个力作用时,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简单来说,当一个物体受到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作用时,它就会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不变。

二力平衡的重要性二力平衡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不仅是物体运动和静止的基础,还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比如,我们平时走路、骑自行车、乘坐汽车等,都离不开二力平衡的原理。

此外,二力平衡也是学习其他物理概念的基础,比如力的合成、牛顿第二定律等。

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三个:1.让学生掌握二力平衡的概念和条件;2.让学生理解二力平衡与物体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3.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观察能力。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1.二力平衡的概念和条件;2.二力平衡与物体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3.实验:验证二力平衡的条件。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二力平衡的概念和条件,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框架;2.实验法:通过实验验证二力平衡的条件,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观察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新课首先,我会通过一些实例来引导学生思考二力平衡的概念和条件。

比如,我会问学生:当我们站在地面上时,我们的身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如果处于平衡状态,那么我们的身体受到了哪些力的作用?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引出二力平衡的概念。

讲解概念和条件接下来,我会详细讲解二力平衡的概念和条件。

我会告诉学生:当一个物体受到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作用时,它就会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不变。

这个状态就是二力平衡状态。

然后,我会通过一些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个概念和条件。

比如,我会问学生:如果我们在水平地面上推一个木块,当木块不受外力作用时会处于什么状态?如果木块受到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作用时又会处于什么状态?通过这些问题,帮助学生理解二力平衡的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说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重点是二力平衡的条件, 为了能使学生对这个重要的内容深刻理解, 一方面要强调学生认真做好探究实验,主 动地探求二力平衡条件,这是关键之所在; 另一方面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地分析 物体的受力情况,起到积极引导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力的平衡和二力平衡的条件。 (2)知道二力平衡时物体的运动状态。 (3)会应用二力平衡条件去分析、解决简单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二力平衡条件。
(2)学会分析一个物体受几个力及这几个力的平衡关 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力平衡条件是从实验中总结出来的,能够培养学 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树立乐于探索日常生活中物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 第八章《力和运动》
第二节 二力平衡说课
一、说教材 地位和作用
本节主要涉及到的内容有三个方面:即力 的平衡概念、二力平衡条件及其应用。二力平衡 是物体受两个力作用而保持的平衡状态,是物体 受力平衡问题中最简单的一种情况,在力学中的 地位十分重要。它既是牛顿第一定律的延续,又 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其它力学知识的基础,所以二 力平衡知识是联系新旧知识的一个纽带。这部分 内容和方法的学习,关系到学生以后会不会进行 受力问题的分析问题。因此,学习这部分知识具 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说教法、学法 1、教法 根据本节内容的特点,结合学生的 实际情况,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 点,主要采用以下教法: ①精彩的导入; ②安排学生“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活 动,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对实验进行实验 设计、操作、观察、思考; ③学生相互交流讨论自己得出结论,教师再 适时地进行点拨,体现出“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最后再以提问的方式向学生强调一下一 对平衡力与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区别。 目的是让学生能够正确地应用二力平衡知识 来解决实际问题。 趁热打铁,用多媒体向学生出示随 堂练习(能够起到紧扣重点、越过难点的作 用),进一步巩固所学的内容、培养解决问 题的能力。
六、说小结和作业 小结要重点回顾强调平衡态,和二 力平衡的条件。 作业,重点以突出知识点,利用知 识点解题为主。题量做到少而精,切实减轻 学生的课业负担。学习指导与联系的基础梳 理。
五、说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第一步:导入 提出已学问题:牛顿第一定律定律的 内容是什么?能不能反过来说。 学生明确回答后,列举常见的例子。 (一)创设情境引入:(1)找一个学生上台站 立。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这位同学站在这 里静止不动,分析该同学受两个力的作用为 什么会保持静止呢? (2)教师边手拿粉笔盒上下做匀速直线运动, 边问学生粉笔盒所处的状态、受到几个力的 作用?
教学的重点、难点

(1)重点:二力平衡条件是学生进行力与运动关系 分析的基础,所以二力平衡条件是重点。
(2)难点:
1、力的平衡概念的建立是难点; 2、对物体受力作用的分析比较弱,所以运用二 力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是本节的难点。 3、区别一对平衡力与一对相互作用力也是一个 小的难点。

5、说教学器材
(1)学生分组:两端带定滑轮的长木板一块、硬纸板 一块、小剪刀一把、若干质量相等或不等的砝码、 两只小砝码盘、细线若干、弹簧测力计。 (2)有关多媒体课件
三、说学情
(1)学生已有的有关力及运动方面的知 识为本节内容的学习提供了知识基础。 (2)学生经过一学期的物理学习已经基 本掌握了探究方法,这为本节课的学 习提供了有利的方法保证。 (3)学生还存在着一定的思维障碍。
2、说学法 新课程要求学生“会学”而不仅仅 是“学会”,因此要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 方法。通过探究实验,充分发挥实验的直 观作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其 它任何学习手段都不能代替的。在实验中, 指导学生学会“实验探索—思考深入—归 纳总结”的实验探究问题的方法,符合学 生的认知规律。另外,为了让学生能够达 到学以致用,真正掌握二力平衡知识,安 排了几个随堂练习。
如图,在两边的绳套上挂 不等重的钩码。放开塑料 板,塑料板 滑向一边
如图,在两边的绳套 上挂等重的钩码。放 开塑料板,塑料板静 止不动。
如图,在两边的绳套上挂等重的 钩码。并将塑料板扭转一个角度, 使拉塑料板的细绳相互平行,但 不在同一直线上。放开塑料板, 塑料板将旋转。
如图,用剪刀把卡片剪成两块小卡片,用手 按住,保证二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 在同一直线上,放 手后可以看到 ,两块小 卡片将反向拉向两边 。
(二)
探究二力平衡条件
从日常生活中体会,物体的运动状态包 括:运动的方向和运动的快慢。进而分析处 于平衡态的物体具备什么样的条件。 找出差异:那么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应 该具备什么条件呢? 设置这样的过度语能够为学生探究新 知留下悬念,激发其解决问题的欲望。
学生探究活动: (1)实验器材的改进(为了弥补课本实验的不足: 只有一个小车,不能探究同时受力在不同物 体上的情况,我把课本实验器材中的小车改 成了硬纸板,同时增加一把小剪刀,便于把 一个物体变成两个物体)。
总结归纳二力平衡条件:
作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两个 力就彼此平衡。
二力平衡条件:
同体、等大、反向、共线
(三)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对所学知识作小结后,出示实例: 吊着的电灯保持静止,灯受重力20牛,则 此灯受拉力大小为多少? 先由灯处于静止得到它受平衡力; 然后分析灯受哪两个力,即重力和拉力, 最后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已知重力20牛, 确定出灯受拉力20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