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芗斋先生谈运动、站桩和养气
王芗斋徒弟谈站桩

王芗斋徒弟谈站桩为了使学者练习方便起见,我们将站桩(浑圆桩、矛盾桩)分三个阶段,即初级阶段(亦称强化阶段)、中级阶段(亦称泛化阶段)、高级阶段(亦称自动化阶段),下面就三个阶段的反应及注意事项介绍如下,供各位参考。
一、初级阶段(强化阶段)初习站桩者,站不到十分钟,就会出现身体不适、足掌、跟发麻,有时似火烧,肩臂发张、大腿肌肉震颤,酸痛难忍,觉得时间过得很慢,这个阶段思想乱七八糟,不易集中,总想到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其他事情,越想入静越不能入静,情绪波动很大,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所以,我们称这一阶段为初级阶段。
如何度过初级阶段?我们认为必须采取自我强化训练的手段来进行。
按站桩的基本原则调配好肩架以后,就再不要去管姿式对不对,也不要设置意念,只要求忍受一切生理反应,去完成站桩时间。
站桩前自己为自己制定好站桩的计划,然后强制自己去完成计划。
具体计划是:全期为三个月,第一个月为强化训练月,从五分钟开始,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每次站桩时间以一至二分钟递增,最后每次达到30—40分钟以上,每次都要强迫自己去完成预定指标。
我们认为这个阶段是艰难的爬坡阶段,大凡没有毅力者,将会像大浪淘沙一样被淘汰掉。
也可以说站桩入门是对一个人意志的考验。
必须“劳其筋骨苦其心志”,“证悟心源了悟空虚”,方可修拳学之道。
这一阶段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树立信心,持之以恒,每天都要如数完成站桩时间,至于站桩的质量问题是以后的事。
2、不要设置意念活动,可任意设想自己愿意想的事情。
杂念来了,不要加以克制,来者不拒去者不留,任其自然。
3、将站桩看成是休息,忘记自己是在站桩,不要将其视为负担。
这样可以延长站桩时间。
总之这一阶段是个较困难的时期,必须强制自己去战胜本身的惰性,战胜自我,才能从不自然到自然。
二、中级阶段(泛化阶段)通过艰难的强化训练,逐渐从强化阶段过渡到泛化阶段,这个阶段是进入自动化的过渡时期,训练时间各一个月,每次站桩由30—40分钟开始,最后达到60分钟以上,因为学者还未完全征服人体的生理反应和控制精神意念的调配,还未完全掌握站桩的要领,人为的有意识地去追求姿式的正确和思想的入静,站桩中的“那种东西”有时有,有时没有,站桩的姿式有时对有时不对,有时能放松入静,感到很舒服,有时又不能放松入静,感到很别扭,很不自然,正确和错误,舒服和别扭不断交替。
大成拳王芗斋述说站桩的惊人秘密

大成拳王芗斋述说站桩的惊人秘密
有些大成拳爱好者,老是喜爱四处刺探所谓大成拳站桩的诀窍,并且听见风即是雨,乃至不惜代价盲目以求,成果因小失大,绕来绕去仍是绕回到起点。
有关站桩的文章,上网一搜就一大堆,终究以谁说的为准呢?当然是大成拳宗师王芗斋先生。
王芗斋先生通知我们:“用工时,莫发急,应找个适合的场所,使用大树的吸炭呼氧,和紫外线的灭菌力,再凝思静气的站立,身躯宜直,两足分隔与肩齐,混身关节都含着似曲非直意,内空洞外清虚,两手要渐渐的轻松提起,高不过眉,低不过脐,臂半圆腋半虚,左手不往鼻右来,右手不向鼻左去,往怀有不粘身,向外推不逾尺,双手改变在规模里,不计好坏之姿态,更不重势之繁简与次序,须体恤全身表里得力不得力,守平凡,莫猎奇,十分都是极平易,研学术从不分今古和中西,这种运动也算真稀罕,由于世人多不知,不用脑,不吃力,并不消磨好时日,行站坐卧都可操练,这里边蕴藏着许多精金美玉,和无限的心机研究起来世天趣,有谁能体会到这自娱能分配虚空世界力,训练的开心难比方,飘飘荡荡随他去,精力充溢神不疲,注意顶心如线系,遍体松静力如泥,慧眼默察细胞系,如疯如颠如醉如迷,蓄灵独存动听相依,海阔天空涤万虑,那管它日月星球都搬运,只需你肯恒心去站立,自有你想不到的舒服,这即是长辈不传的诀秘。
”
当然,这仅仅大成拳站桩的诀窍,也是大成拳登堂入室的底子法门,只要过了这一关,才干更好地习练试力、试声、发力等内容。
但是这些内容,非明师身传口授渐渐点化恐难得其要。
站桩功要点王芗斋

站桩功要点王芗斋站桩功不需注意深呼吸,不意守丹田,不讲大小周天循环,更不讲阴阳八卦。
通过自然呼吸全身放松,凝神定意,姿势动静虚实松紧的调配,适当的意念活动,渐渐地达到呼吸方面慢、紧、细、匀,思想入静,身体舒适轻灵,体内息息相生。
在练功时间内精神无思无虑,不论站、行、坐、卧均可锻炼,简单易行。
练功进无论采取那种姿势都要全身放松,摆好姿势保持不动,各大小关节似曲非直,经常注意全身放松,但要“松而不懈,紧而不僵”,也就是在放松的前提下,又要保持全身和谐完整一致。
在拳技上称为内三合,外三合。
内三合是指: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
外三合指: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
体内空灵,外形中正圆合,以意为用,以形为全,以静为合,形意一致,可以取意,意自形生,形随意转,内外合一。
以上要领经过长期锻炼,才能领会其精神。
关于姿势的调配,需根据个人情况而定,体质弱的可采用坐卧为主,站式为辅,体质较好的应采取站式为主,扶树等辅助式相配合。
一般病情不重,体质中等的人锻炼举例如下:初练阶段,预备式和浮托式为主,适当配合辅助功。
以松为主,适当注意松而不懈,紧而不僵,以放松意念活动为主,适当体会水浴活动,每次可站三十分钟,勿疲劳。
这一阶段可能感到四肢疼痛,也可能1日伤(局部)似有复发的反应,要防止失去信心,一定要坚持下去。
也有舒服的感觉,心身愉快,精神饱满,食欲增加,体力增强,病情初见好转。
这一阶段,大约需三个月。
第二阶段,疼痛等不适感觉基本消除,既使有些反应也无关痛痒,自然感到舒适得力。
通过相应的意念活动,消除杂念,体内微动,病情大有好转,信心大大增强,精神面貌有了显著的改变。
这时可练推托式,分水式,学会掌握两三种站和两三种辅助式功,可以加强练习。
这段时间大约需半年以上。
第三阶段,是属于强功不作详述。
病症适应姿势的举例1.神经衰弱:适应撑托及卧式。
2.高血压:适应撑托、扶树、扶椅式。
3.心脏病:适应靠树、浮托式。
4.肝脏病:适应揉腹上浑圆式。
[大成拳]养生桩漫谈--王芗斋著
![[大成拳]养生桩漫谈--王芗斋著](https://img.taocdn.com/s3/m/34fb61c7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c7.png)
养生桩漫谈-----王芗斋著序言养生桩是内在锻炼的一种基本功夫,是一种养生(健身)之术,同时因为它的姿式动作都是和人身的生理组织相配合,一方面使高级中枢神经得到充分的休息与调整,一方面使机体得到适当的锻炼,兼有防病和治病之效(这是经验已经证实了的),因而也可说是一种医疗学术,又可说是养生的艺术,这本小册子,原为同学们人手一篇,领略较易,不同于问世之文,故不详解。
大家都知道口传心授尚不能在很短时日领会到,因此,我绝不敢认为这是完整无缺的,就算对的,也还须要逐渐改进。
我幼时多病,医药无效,于是弃读投师、寻求养生之术,既长外游各地,访名师寻益友,凡有关键身养心的学术和技艺,无不用心钻研,采其精华,舍其糟粕、博采广收,以期于养生一道有所成就,平生师友最多,皆各有所长,在教益和切磋琢磨中,经过数十年的研究体会,并结合《内经。
素问篇》的要义和拳学的基本工夫,参互为用,终于获得养生术的梗概,因此术的姿势,行站坐卧皆可用功,但以站桩为主,故名为养生桩(又称为浑元桩)。
我年逾七十,身外无他物,仅对养生一道,稍有心得,深愿贡献给广大人民,作为健身治病的一种方法,但我国养生之学,没有系统的文字记载,除了片断点滴地散见于古人遗著外,仅凭口传心授流传下来,加之个人天性愚鲁,学识浅薄,用文字来详细而正确的说明养生桩的具体内容是不可能的,因此这段说明文字,不但失之于简单,有挂一漏万之处,而且缺点错误也是不可避锡的,深望海内同好多加指正,并在学习中体会改进。
养生桩的来源和变迁我国养生之术历史悠久,但乏书藉稽考,也无文字记录,偶获片纸,也多残缺不全,根据先辈传述和多方的参考,个人认为,应是古代人类有大自然界同毒蛇猛兽竞争生存时,由争斗经验中,逐渐积累演变,不知经过多少千年多少万人的参加研究探讨中得来。
养生桩漫谈(王芗斋)

养生桩是内在锻炼的一种基本功夫,是一种养生健身之术,同时,因为它的姿势动作都是和人身的生理组织相配合,一方面使高级中枢神经得到充分的休息与调整,一方面使机体得到适宜的锻炼,兼有防病和治病之效,这是经验已经证实了的,因而也可以说是一种医疗学术,又可以说是艺术的锻炼,这本小册子,原为同学们人手一篇,领略较易,不同于问世之文,故不详解。
大家都知道口传心授尚不能在很短时日领会到,因此我绝不敢认为这是完整无缺的,就算对的,也还须要逐渐改进。
我幼时多病,医药无效,于是弃读投师,寻求养生之术,既长外游各地,访名师寻益友,凡有关健身养心的学术和技艺,无不用心钻研,采其精华,舍其糟粕,博采广收,以期于养生一道有所成就,平生师友最多,皆各有所长,在教益和切磋琢磨中,经过数十年的研究体会,并结合《内经•素问篇》的要义和拳学的基本功夫,参互为用,终于获得养生术的梗概,因此术的姿势,行站坐卧皆可用功,但以站桩为主,故名为养生桩。
我年逾七十,身外无他物,仅对养生一道稍有心得,深愿贡献给广大人民,作为健身治病的一种方法,但我国养生之学,没有系统的文字记载,除了片断点滴地散见于古人遗著外,仅凭口传心授流传下来,加之个人天性愚鲁,学识浅薄,单纯用文字来详细而正确的说明养生桩的具体内容是不可能的,因此这段说明文字,不但失之于简单,有挂一漏万之处,而且缺点错误也是不可避免的,深望海内同好多加指正,并盼同学们在学习中体会改进。
第一节养生桩的来源和变迁我国养生之术历史悠久,但乏书籍稽考,也无文字记录,偶获片纸,也多残缺不全,根据先辈传述和多方参考,个人认为,应是古代人类在大自然界同毒蛇猛兽竞争生存时,由争斗经验中,逐渐积累演变,不知经过多少千年多少万人的参加研究探讨中得来。
养生桩简介.王芗斋

养生桩简介王芗斋养生之术历史悠久,方法繁多,锻炼方式虽各有不同,但总的目的都是为了却病延年,防止早衰。
回忆数十年来我对养生术的学习和锻炼,自觉简而易行,受益很大的是站桩(养生桩)。
站桩的姿势大体可分站式、坐式、卧式、行走式、半卧式等类型,每个类型可分为几种,甚至数十种不同姿势,虽然姿势种类繁多,但除行走以外,都有个共同特点,就是开始练功时要做到闭目、凝神、静气,然后慢慢地把姿势摆好,使躯干四肢一直保持不动,直到锻炼结束。
初练站桩的人,可以先练站式,站式练功开始时,要两脚八字型分开,宽度与肩齐,两腿保持一定的弯曲度,臀部似坐,再把双手抬起,抬手的位置要求是高不过眉,低不过脐,近不贴身,远不过尺,臂半圆,腋半虚,左手不往身右来,右手不往身左去,动作变化在这些范围内。
站桩每天可站两三次,开始每次做十分钟左右,以后逐渐延长到四十分钟。
下面谈站桩问题的几个体会。
一、养生桩的起源和作用养生桩是由我国形意拳的站桩演变而来。
所谓形意者,即以形取意,以意象形,意自形生,形随意转,也就是形体精神同时锻炼的一种基本运动,它的基本作用,一方面能使中枢神经得到休息;另一方面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个人系统的新陈代谢。
中枢神经得到充分休息,调节功能就会加强,血液循环加速和新陈代谢增强,使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得到充分的灌溉。
如果全身润泽,生机旺盛,就能达到却病延年的目的。
二、养生桩的特点健身之术虽繁多,但总的不外乎两大类—即动、静两种。
一般说来,运动是强身健体的体育活动,静功多是锻炼内在的真气,充实三宝(神、气、精);站桩是精神、形体同时锻炼的一种方法,它的主要特点是,在练功的时候,不一定要注意呼吸和意守丹田,一般通过姿势、动静、虚实调配与适宜的意念活动,就可达到腹式呼吸的要求和入静的目的。
锻炼中虽然讲究形式,但不必拘泥;虽言意念,但不必执着。
它不仅能锻炼体力,而且简便易行,无论行坐卧立,随时随地都可以练功。
三、姿势和时间的掌握养生桩虽然是一种静中求动,动中求静的功夫。
为什么练内家拳要站桩,来看看浑圆桩创始人王芗斋先生怎么说

为什么练内家拳要站桩,来看看浑圆桩创始人王芗斋先生怎么
说
站桩对于练习内家拳的圈友来说,应该是快速放松并生长新力的最佳途径。
为什么这么说呢?来看看混元桩创始人,也是近代历史上一代大师王芗斋先生在他的'意拳正规'中是怎么说的:
文中说想要得到技击的各种妙用,必须要从站桩换劲开始,站桩可以生劲,可以实战搏斗,疏通气血。
为什么说站桩可以生劲呢?站桩的时候,是在神、意、气的统领下,采用用劲不用力的方式,将僵力逐渐褪去,在松的前提下,伸筋拔骨,关节节节打开,再通过筋和劲膜将关节节节贯穿,肌肉和运动系统重新协调,身上有如常备满弦的五弓,意念为箭,触之既发。
这便是内劲,这个内劲也是整劲,是和平时的力不一样的。
重新生长的内劲,越练越粗壮,越练越绵长,越练越灵巧。
勤者为尊,达者先至,于是可以使弱者变强,笨拙的也可以变得灵巧。
王芗斋苦口婆心说站桩

王芗斋苦口婆心说站桩常志朗先生于1950年认识王芗斋老先生并向他学习大成拳,不久便得到王老先生的偏爱,于是让志朗先生搬到自己家去住,管吃、管住,便于练拳,以后常先生的在家监护人变成了王芗斋,有时候开家长会都是王先生去。
常先生每天放学回到王先生家里做完作业便开始学拳。
王先生教的是站桩(食指挑眉桩)。
时间久了,志朗先生有些厌烦,当时他才11岁,对站桩也不是太理解,而且太累、太疼,觉得见效不快,于是慢慢的产生了厌烦的情绪,便偷偷地去别的地方去打拳、打沙袋、推手等,觉得非常有意思,而且自己感觉长进快。
以前一点也不会打,现在通过实作有了一些经验,比同龄的孩子都强了,自己非常得意。
又听到一些练拳的人讲说和王先生学拳慢,光站桩什么时候能练出来呀,多实作、多推手,二、三年就练出来了,听了觉得有道理。
于是志朗先生开始骗王先生,放学后去别人那里练,说学校下课晚,要不就是学校有事。
总之,每天回到王先生家都很晚,吃完饭已经更晚了,再草草站一会桩,应付王先生一下便去睡觉。
时间长了就让王先生看出来了,于是王先生每天晚饭后就留志朗先生聊会天,当然王先生是有针对性的,聊天的内容自然离不开站桩的重要性,于是王先生讲了很多关于站桩重要性的话。
王先生说他跟郭先生习拳时,每天站桩要站二炷香,那种大粗香五十年代王先生家里还有,志朗先生看见过。
我和于鸿坤买过这种香,非常难买,市面上没有,后来不知道于鸿坤从哪里弄来了这种香,让志朗先生一看正是这种香。
点上一试一炷能烧两个小时零一刻钟,因此我们推断,除去磕头时间,再插深一点,人累了总得想办法偷点懒,这是人之常情,站桩时间应为二个小时。
每天早上天不亮到一座庙里,点上一炷香先给达摩磕头,再给郭先生磕头,然后站桩,食指挑眉桩,站完一炷香再点一炷香,再给达摩磕头,再给郭师磕头,再站一炷香,郭先生去逝后王先生一直坚持站桩,一站就是九年。
郭先生在世时总是嘱咐王先生一定按照此法站十年桩,后来王先生站到九年,实在是耐不住寂寞了,想来北京逛逛,没想到一炮走红。
我随芗老学站桩:“洪炉大冶身,陶熔物不计”

我随芗老学站桩:“洪炉大冶身,陶熔物不计”“内缘不外溢,外缘不内侵。
”“不能不想,你就全想,连你小时候淘气的事都想。
还要想着身如大冶洪炉,一切私心杂念如枯枝败叶,遇之俱焚。
这么站站吧。
”“洪炉大冶身,陶熔物不计”我在练习过程中,出现了一个问题:很容易被身边人说话的声音引过去,听人家说什么。
越不想听,越听;越听,心越烦;越烦越紧张,越紧张越站不下去。
我问自己:开着收音机都能不听播放的内容,为什么现在就不能不听身边的人说话呢?慢慢地,我找到了原因:姿势的改变,使得身体运行状态发生了变化,当身心不能及时调整,适应这种变化的时候,就会出现“神不守舍”的状态。
这是一个由“耳听”引起的“心不静”的问题。
我自己解决不了。
怎么办?只得向芗老请教。
芗老针对我在不同阶段出现的问题,教给我三个不同的办法:一是想自己。
想自己高兴、愉悦的事情,给大脑以良性刺激。
心情舒畅了,身心就随之放松了。
二是不想。
体会“发呆(愣神儿)”的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是一种思无所思,视无所视,听无所听,大脑处于一种“休息”的状态。
三是全想。
上述两个方法,芗老都教过我。
可是我哪儿有那么多高兴的事啊?“发呆(愣神儿)”也是短时间的状态,不可能长,怎么才能使心静下来呢?芗老对我说:“不能不想,你就全想,连你小时候淘气的事都想。
还要想着身如大冶洪炉,一切私心杂念如枯枝败叶,遇之俱焚。
这么站站吧。
”设想自己是一座正在炼钢的炼钢炉,所有想法都如枯枝败叶般地被熊熊烈火烧得灰飞烟灭。
按照这种方法练习,我开始能静下心,放松地站着了。
练习中,我感到这应该就是《拳道中枢》所说的“内缘不外溢,外缘不内侵”“洪炉大冶身,陶熔物不计”的修炼方法。
按照这种方法练习,我在不知不觉中“站”了两个多小时。
站完以后,心里很平静,环顾四周,一片祥和、明亮,有种从没有过的轻松、愉悦、甜蜜的感觉。
作者简介程岩,1943年生于北京,工程师。
自幼随父习练意拳,后更得王芗斋先生亲传,为意拳第三代传人。
[大成拳] 站桩功(初稿)-----王芗斋 著
![[大成拳] 站桩功(初稿)-----王芗斋 著](https://img.taocdn.com/s3/m/a7f3853a87c24028915fc372.png)
站桩功(初稿)-----王芗斋著简介站桩是我国古代养生术的一种,早在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中,就有“……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蔽天地,……”的记载。
但千百年来,这种方法只是被人们当做习拳过程中的基本功。
根据站桩中刚柔、虚实、动静、松紧错综为用的原理和阴阳相交、水火既济的功用,结合自己几十年的练功体验,创造了一种动静相兼,内外温养,用于防病治病、健身延年的功法——站桩功。
通过北京医学院附属医院、北京铁路医院、河北省中医研究院附属医院及本人多年与人治病的实践证明,这种功法适用于肠胃病、肝脏病、肺病、神经病、关节炎、高血压、半身不遂和妇科、眼科等多种疾病的治疗。
而站桩功之所以能够治病的基本作用就在于它既能保养心神,又能锻炼形骸;既能健强脑力,又能增长体力。
现代医学认为这种功法不仅可以使血液循环畅通,新陈代谢旺盛,加强各脏器、器官以至细胞的功能,同时使全身肌肉得到惰力性的体育锻炼,产生一种内向的冲动,从而给大脑以良性刺激,再则未入静前,体会轻松舒适之感,对大脑也是良性刺激,入静后,进而产生抑制性保护作用。
我国医学认为这种功法既能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使阴阳相交,水火既济,又能助长精神,锻炼形骸,增长力气。
但是站桩功又不同于一般的练功方法,它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一、练功时嘴微张,自然呼吸,不守窍,不讲周天循环,因此,绝不会产生任何副作用。
二、实践证明,初学练功的患者,只要坚持锻炼,虽然没有达到入静要求,也可收到较好的疗效。
三、不拘时间、地点、条件;不论行、站、坐、卧;随时随地都可以练功。
因此这种简单易行、完全可以和生活打成一片的功法,就很容易被广大群众所接受与掌握。
四、根据不同的体质、病情、年龄、性格、禀赋、生活习惯等,给予调配不同的姿势和意念活动,因此这种辩证论治——因人制宜、因病设式的方法,既可加速疗效,又易于提高疗效。
五、由于这是一种形、意、气、力、互相关联、互相制约、调整阴阳平衡的整体活动。
身体恢复秘籍之养生桩

身体恢复秘籍之养生桩下面引用武国忠一段文字:·“我从小练习中国传统武术,练的是大成拳。
这个拳没有什么招数和套路,就是‘两手往胸前一抱,静静地站着’。
这个动作在武术里叫做‘站桩’,我把这个源自武术的方法运用到养生治病上,称之为‘抱住健康’养生法。
至今为止,我发现,这个集养生、中医、武术于一体的保健方法,居然是目前所有锻炼身心的方法中最简捷,而且见效最快的一种。
大成拳的创始人王芗斋先生,在七八岁的时候,身体极度虚弱,得了顽固性哮喘,这种病在当时是没有什么好办法治的,万般无奈时,著名的形意拳大师,武林中有‘半步崩拳打遍天下’美誉的郭云深先生把形意拳中的不传之秘--站桩养生功传授给了他,王芗斋先生就通过练这种养生功来调养身体,不仅病好了,而且身上不知不觉有了很深的功夫。
练‘抱住健康’养生法时无须意守丹田,没必要摈除一切杂念,多想点令人愉悦的事吧,因为,心主喜,微微的喜悦比任何养心的药都好。
这时,我们全身放松,无忧无虑,您看吧,没多久,您就会尝到什么是身体的大欢喜。
”---武国忠《活到天年》武国忠这个养生桩效果是很不错的,其实它是武术里的一个桩功,兼具养生和武术的功能,养生界亦有很多人在习练此桩。
中国传统武术的精髓就在站桩上了,“要把骨髓洗,先从站桩起”,百练不如一站。
站桩在武术界是深受重视的,用极度重视来形容一点不为过。
我以前的文章也一直向戒友推荐这个桩功,有不少戒友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但这个桩功有一个累人之处,那就是手要架着,感觉像抱一个气球,要不紧不松,太紧球会炸,太松球会掉,就是要找那种不紧不松的感觉。
武国忠的这个桩法当然很好,不过这季我要推荐另外一个养生桩,效果也是非常之好,就是子午养生桩,大家看下面这段文字:·子午门内养功站桩:两小臂抬于腰间,与上臂成90度,两小臂平行,左腿向左横跨一步与肩同宽,沉肩坠肘,含胸拔背,头正身直,百会、会阴成一直线,下颌微收舌顶上腭,嘴唇微闭,全身放松,意守丹田,逆腹式呼吸,逐步达到呼吸细长、均匀,站桩时间,根据年龄与身体状况而定,由短而长,争取每次达到30分钟以上。
我随芗老学站桩:六十年站桩之体悟

我随芗老学站桩:六十年站桩之体悟王芗斋先生,名尼宝,字芗斋(又称响斋、向斋),号宇僧,晚年自号“矛盾老人”,光绪十二年十月二十九日(1886年11月24日)出生于直隶深县(今河北省深州市)魏家林村一户普通农民家中,1963年7月12日病逝于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享年78岁。
1944年,王芗斋先生58岁,这一年他著成了心血之作《拳道中枢》。
《拳道中枢》的出世,标志着一个“拳法别开一面新”的“特殊拳学”在中华大地上诞生了。
我是一个王芗斋先生站桩功的业余爱好者。
自从2000年《纪念王芗斋先生诞辰115周年》大会以来,我一直在想:王芗斋先生一生被病魔缠绕,他为什么能在民国时期开创出这个“特殊拳学”?他为什么要开创这个“特殊拳学”?这个关于拳的“学问”究竟“特殊”在什么地方……最近的这些年里,这些问题时常萦绕在我的心头。
我父母都是芗老的学生,母亲还是芗老的义女。
1945年至1947年,芗老在我家居住了三年,并嘱托我父亲为他撰写《自传》。
1958年至1961年,我在少年时期也曾跟随芗老学习了三年。
这些说不清的缘分,使我对芗老的这个“特殊拳学”有了一定了解。
因此,遵照我父亲“实事求是”、朱垚葶师伯“要写'如是我闻’”、姚宗勋师伯“不要贻误后人”的教诲和要求,我不揣冒昧地把我了解的、有关芗老的一些习拳经历和我父子两代(也可以说我家四代人)跟随芗老学习站桩的经历、方法记载下来,作为资料提供给大家,以便大家更全面地了解这个“特殊拳学”,发扬中华民族的武学文化。
我业余站桩,加之鲁钝不文,文中舛错之处在所难免,恳望各位方家、大德予以指正,不胜感谢。
在回忆和记述中,我曾得到霍震寰、李敏生先生,姚宗勋、杨德茂、朱垚葶、赵华舫、窦世明、王玉芳等前辈以及白金甲、魏玉柱、吴小楠等师兄弟的鞭策、鼓励、支持、帮助,在此致以衷心的感谢。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此乃吾之心愿。
作者简介程岩,1943年生于北京,工程师。
自幼随父习练意拳,后更得王芗斋先生亲传,为意拳第三代传人。
站桩功(王芗斋原著之一)

站桩功(王芗斋原著之一)站桩是我国古代养生术的一种,早在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中,就有“……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骨肉若一,故能寿蔽天地……”的记载。
但千百年来,这种方法只是被人们当做习拳过程中的基本功。
根据站桩中刚柔、虚实、动静、松紧错综为用的原理和阴阳相交、水火既济的功用,结合自己几十年的练功体验,创造了一种动静相兼,内外温养,用于防病治病、健身延年的功法—站桩功。
通过北京医学院、北京铁路医院、河北省中医研究院附属医院及本人多年与人治病的实践证明,这种功法适用于肠胃病、肝脏病、心脏病、肺病、神经病、关节炎、高血压、半身不遂和妇科、眼科等多种疾病的治疗。
而站桩功之所以能够治病的基本作用就在于它既能保养心神,又能锻炼形骸;既能健强脑力,又能增长体力。
现代医学认为这种功法不仅可以使血液循环畅通,新陈代谢旺盛,加强各脏器、器官以至细胞的功能,同时使肌肉得到惰力性的体育锻炼,产生一种内向的冲动,从而给大脑以良性刺激。
再则未入静前,体会轻松舒适之感,对大脑也是良性刺激;入静后,进而产生抑制性保护作用。
我国医学认为这种功法既能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使阴阳相交,水火既济,又能助长精神,锻炼形骸,增加力气。
但站桩功又不同于一般的练功方法,它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一、练功时嘴微张,自然呼吸,不守窍,不讲周天循环,因此,绝不会产生任何副作用。
二、实践证明,初学练功的患者,只要坚持锻炼,虽然没有达到入静要求,也可收到较好的疗效。
三、不拘时间、地点、条件;不论行、站、坐、卧,随时随地都可以练功。
因此这种简单易行、完全可以和生活打成一片的功法,就很容易被广大群众所接受与掌握。
四、根据不同的体质、病情、年龄、性格、禀赋、生活习惯等,给予调配不同的姿势和意念活动,因此这种辩证论治—因人制宜、因病设式的方法,既可加速疗效,又易于提高疗效。
五、由于这是一种形、意、气、力互相关连、互相制约、调整阴阳平衡的整体活动。
养生桩一代宗师王芗斋先生遗著《站桩漫谈》全文

养生桩一代宗师王芗斋先生遗著《站桩漫谈》全文【导语】:王芗斋先生堪称史上“站桩”和“武术”的集大成者,他集各桩之长、去繁就简而创“浑圆桩(混元桩)”。
此桩颇具技击和养生之效,无屈膝折腰之苦。
时至今日,诸多武术门派用这一桩法来“筑基”和“换劲”——通过虚灵顶劲、含胸拔背等要领,将周身之力合为一体,养成中华传统武术要求的发力习惯;同时,越来越多的大众也开始站桩,体验到“一站通经血、一抱健康来”的奇妙!本文分两个部分:一是王芗斋先生简介;二是先生遗著《站桩漫谈》全文。
请相信:人体自有大药,站桩是启动自我疗愈的开关,绝非虚言!王芗斋先生简介:一代宗师——意拳(大成拳)创始人王芗斋先生(1885-1963),名政和,又名尼宝,字宇僧,晚年自号'矛盾老人',先生生于河北深县魏家林村。
自1894年从郭云深大师学习形意拳。
因其终年苦修苦练,寒暑不辍,深究拳理,倍受郭老青睐,故尽得郭老毕生拳学之精髓。
弱冠之年,已成为一代名师。
解放前,蒋维乔、周潜川等气功名家不但敬佩王芗斋精湛的拳学,并且也深知他是具有上乘功夫的气功专家。
气功名家胡耀贞、刘贵珍等都曾经常求教于王芗斋。
王芗斋曾指出,气功并不神秘,人之所以生病是因为脏腑机能失去了平衡所致,而站桩气功的理论就是通过练功来调整人体的平衡,增强人体的调节平衡与控制平衡能力,以达到治病健身的目的。
1960年,卫生部中医研究院聘请王芗斋为顾问,在广安门医院推广站桩功,开辟我国独特的站桩疗法,后来站桩功在全国广为流传,成为卫生部推广普及的五大气功功法之一。
王芗斋晚年在北京中心公园,以教站桩为主。
他广收各类病人,治愈者无计其数。
《站桩漫谈》全文:养生桩是内在锻炼的一种基本功夫,是一种养生健身之术,同时,因为它的姿势动作都是和人身的生理组织相配合,一方面使高级中枢神经得到充分的休息与调整,一方面使机体得到适宜的锻炼,兼有防病和治病之效,这是经验已经证实了的,因而也可以说是一种医疗学术,又可以说是艺术的锻炼,这本小册子,原为同学们人手一篇,领略较易,不同于问世之文,故不详解。
全面公开:王芗斋站桩内功心法

全面公开:王芗斋站桩内功心法全面公开:王芗斋站桩内功心法站桩助修,静中之动,内功心法,医理精奥,以形助意,气血调动,疏通经络,身强体壮,虽深易行,人人可学。
王芗斋站桩歌发系云天脚踩地,两臂松撑抱球圆。
十指茫茫放光辉,气平心静体自安。
全身虚灵随风动,慢如游泳空气间。
向上拖起千斤力,向下浮按水中船。
松紧自如得整劲,身体强壮似神仙。
站桩内功心法基本动作:一、两脚平铺于地,与肩同宽,全身放松;二、双手在胸前环抱,如同环抱一个气球;三、臀部后靠,如同坐高凳,似坐非坐;细节要求:四、头,下颚稍微往回收一下,和脖子之间好好像夹住一个乒乓球;同时,感觉头上面有跟绳子吊着。
五、手掌心内凹,十个手指张开,里面的关节往里面夹,外面的关节往外面顶,虎口是圆撑的,腕关节不能僵死,两个肩膀撑开。
十个手指之间要如同夹一根香烟,不能让它掉下来。
手可以举高一点或者举低一点,但高不过眉低不过脐;两手还可以左右调整位置,以鼻子拉一中间线,左手不放鼻线右,右手不放鼻线左边。
六、松肩横肘,腋下全虚,屈肘环抱膈肌放松,双手如同抱一个气球,用力轻了这个气球就飞出去了,用力紧了这个气球就爆了。
用心体会这种松而不懈。
紧而不僵的感觉。
七、双膝顶出,腿稍微往前弯曲一点,身体的全部重心落在脚掌的前三分之二处,八、足趾抓地,足心涵空,后脚跟就稍稍抬起,又不能完全抬起来,要像踩着一个蚂蚁似的,不能让它跑了,也不能把它踩死。
九、眼睛似闭非闭。
十、双肩、胸部、腹部和背部充分放松。
,姿势固定好了以后,可以前后晃一下,如同在游泳池里,体会水和人激荡的感觉,幅度不要太大。
三到五分钟手就会发热发胀,里面有蚂蚁爬感觉,这就是“蚁行感”,两个肩胛会发热、发沉,手心、脚心也会发热。
头顶线悬百会穴;手掌劳宫穴,腿弯曲足三足,脚掌涌泉穴,胸部腹部背部放松调和任督二脉……调一身经络气血之法(此内功修法为形意拳大师郭云深秘传意拳创始人王芗斋,道家胡海牙弟子武国忠外传)附录:武国忠医师师从当代著名道教学者,中医临床家,针灸大师胡海牙,是胡海牙先生的入室弟子;又从师于意拳大师王玉芳,朱垚亭两位先生精研意拳养生,得意拳站桩真传,被王玉芳先生收为义子。
大成拳王芗斋:站桩对各种疾病的疗效

大成拳王芗斋:站桩对各种疾病的疗效在读文章之前您可以点击下方超链接,阅读武功秘籍。
武术大师们一致推崇的练武要诀请点击:练武要诀。
站桩能够调节神经机能,调整呼吸,增强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的作用,因而对神经系统、肌肉系统等,以及新陈代谢各方面的病症,特别是急性转为慢性的病症,都有良好的疗效。
经过四五十年的经验,其效果虽因人因病而异,有大小快慢之别,但除去随学随止之外,没有疗效是很少的,而且有很多病愈之后继续锻炼,大多收到转弱为强,老而益壮之效。
由于缺乏文字记录,对于过去的经验不但未能总结,就是学者的人数姓名也无法统计,现在为了供大家参考,只好将最近一、二年来对于站桩治疗各种病的一点体会,分类略述于下:高血压—神经性的收效较快,官能发生变化的如血管硬化或冠状动脉硬化收效较慢。
神经衰弱—一般的头晕脑胀,头痛等症状较易治疗,收效的快慢主要在于能否稳定神经,已经引起消化不良或便秘者收效较慢。
关节炎—一般的风湿性和多发性关节炎都易于治疗,属于后遗病或先天性的关节炎比较难治。
气管炎—气管炎的种类很多,大多有肺气肿和心脏喘的症候,得病不久者,收效较快,先天性的不易治疗,但和年龄、体质、性情及生活条件有密切关系,只要耐心持久的练功,饮食起居多加注意,也是可以治愈或减轻的。
武术大师们一致推崇的练武要诀请点击:练武要诀。
肝脏病—肝肿和肝硬化只要耐心地适当地练功,再注意饮食和环境方面的保养,可以逐渐减轻以至治愈。
胆囊炎—经历过的胆炎患者,大多已作过胆切除的手术,有的已经转为肝脾病或神经衰弱病,根据过去的几个患者来看,在练功过程中病状是逐步减轻的,痊愈的前后效果都很好,将来能否把握,尚难预测。
肺病—只要按照步骤适当地耐心练功,再加注意饮食保养,一般都可治愈。
半身不遂—要耐心练功,持之以恒,一般是可以治好或减轻的,但此病最易复发,必须一面练功,一面避免生气、着凉、劳累方可,如舌头手脚都坏,就不能治疗。
胃肠病—疗效良好,但比较迟缓,病情较轻者三四月可好,病情较重者八九个月,三五年不等。
王芗斋浑元养身桩练功日记-2022-01-01-站桩的关键点

王芗斋浑元养身桩练功日记-2022-01-01-站桩的关键点通过参考网上的资料结合自己5个月的练功体会,总结了一下站桩的关键点。
站桩前室内不要有流动的风。
最好关好门窗。
室内要比较安静。
骨骼是个衣服架子,身体挂在这上面。
在站桩的练法要求中,有的是【我】可以人为调整控制的动作,有的是要站出来的【效果】,无法人为调整得到。
【我】两脚平行站立,两脚外侧约与肩同宽。
不要感觉双脚向外叉着就行了。
似坐非坐:【我】两膝盖向外一展,【效果】背部放松下来,溜臀。
【我】然后前面腹股沟有意识的再向下一沉一松,【效果】小腹掉下来的感觉。
似靠非靠:【我】后脑勺有点靠上墙的感觉,也可以想像两肩与两脚前后中点在一个平面上。
【效果】百会,会阴和两脚中间的连接线的中点在一条线上。
【我】站桩最最关键的是盆骨前倾,向前靠,尾椎处向身体前移,并稍有点上翻。
然后气脉通畅,这一点一定要做到。
【效果】如果动作做到位了,会感觉到站桩的效果变明显了,身体发热,打哈欠,流眼泪。
还会感觉到小腿外侧被拉紧了,有可能刺激到了足三里。
并且感到体重压到了前脚掌还有它的外缘。
重心落到了前脚掌。
最近二个月我一直在直接调整想让重心落到前脚掌三分之二处。
这个一般很少能直接调整到。
这应该是一个结果,盆骨前倾,向前靠,尾椎处向身体前移,并稍有点上翻做到了,就会有这个效果了。
有效果后,有时就会在站桩中感觉到筋发紧,然后身体自己向前向上,还能感觉到头顶上有一根线悬着。
还能感受到沉肩坠肘,感觉两个肩和胳膊相接的再向头偏一点的地方有明显的下沉的感觉。
两胳膊被它向下坠拉着。
站完后,感到身体轻快。
【我】入静前一定要检查双肩有没有放松。
如果没有试图放松一下。
【效果】没有直接效果。
【我】练功时长最好超过40,60分钟,然后到90分钟。
但是这个急不来,慢慢向上加时间。
一般最少也要40分钟才有效果。
我这两天直接从70多到90,感觉有点累到了。
打算再减到70附近。
【效果】站桩中好的反应。
如果效果好了,身体会发热,有的部位会胀痛。
王芗斋先生论桩功之境界(转载)

王芗斋先生论桩功之境界(转载)持桩需经历三种境界,体认有得,方为功夫。
所谓境界,即持桩时所有之心理状态与生理状态也。
盖心理作用于生理,生理作用于心理交相辉映也①。
清末学者王国维先生尝谓:凡成事者皆须经历三种境界,一曰: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二曰: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三曰: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习拳亦应如是②。
桩功之第一境界,从心理上讲谓之“不悔”。
学者需坚信不疑,有百牛挽之不动决心。
从生理上讲坚持百日即有感觉。
坚持三、四年,即觉四肢膨胀,手足发热,有灌铅之感。
四肢阴面有感觉较易且快,其阳面有感觉则较难且慢。
四肢之阴阳面皆须有灌铅膨胀之感,方为有得,臻此境界始可学功③。
桩功之第二境界,从心理上讲谓之“望尽天涯路”,此际须信天下拳道之妙,唯我自尔独尊,而他家所无也。
从生理上讲持桩至五、六年即觉两耳膨胀,眉鼻梁觉如有物在内鼓动,颈项挺拔犹如顶上有大绳吊引,头皮发胀、须发飞涨,觉有大石压顶之感。
此即持桩时头直顶竖之功也。
同时上肢之感觉渐渐蔓延至臀部及小腹。
至此四肢之感有日增焉。
臻此境界,即觉天趣盎然矣。
然所发之力还非源自腰脊而是梢节之机械之力也④。
桩功之第三境界,从心理上讲谓之“回首”,此时本能活力如蛇。
“神庄意静”,弹指挥手,无非天籁。
回过头来再看,十年来所操各法,皆如敝履,理应弃之沟壑而不惜,初步所练即为正果。
从生理上讲坚持十年左右即觉腰脊有膨胀之感。
此种感觉直达谷道臊根,却觉体整如铸,身如铅灌,肌肉如一,行走似趟泥,抬手锋棱起,身动如挟浪,腰脊板似牛。
臻此境界,动则自有奇趣横生之感,所发之力始能均整。
至此技击之资备矣⑤。
以上所谈之年限,皆系我自身体识所得。
在于学者或可略长,或可略短,均在于个人天赋与功力然耳。
曾文正公曾谓:“成就事业天资仅作三分,而勤奋则占七分。
”此非虚语也,学者勉之⑥。
持桩虽日久,但见效不著,须求之于己身,不是姿势不正确,或既是心理起副作用于生理,或既生理起作用于心理,总之必有问题,当求证于高明,莫自以为是,切要!切要⑦!又持桩切忌死持一式,各式须交替轮流,每日如此。
王芗斋说的养生桩是什么样?

王芗斋说的养生桩是什么样?♥山人与你准时相约,每日06:25 ♥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远离疾病带来的痛苦、让自己的每一天都生活在快乐当中,是每个正常人都非常希望得到并保持的事情。
随着健康养生知识的普及,中国传统武术中的站桩功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站桩养生的行列。
此时就像苍蝇闻到了血腥味、诸路并未究竟掌握站桩真义,甚至从未练习过站桩的大师们,发现并认定这是一个天赐的市场良机。
于是这些大师们嗡嗡地叫着向初学站桩的练习者们扑了过来,有心人发现:即使是当下已经臭名昭著的大师也开始人模狗样的教授站桩功了。
这是一个非常令人担忧的现象,传统武术已经让这些大师门用他们的神功异能或光辉战绩给毁得差不多了;现在他们又将魔爪伸向站桩养生这个领域,可以预见在此领域大师们将给练习者带来的危害将大大超过传统武术领域的练习者。
因为在站桩养生这个群体里有许多练习者都是身患各种疾病的相对弱势群体,其中老人妇女亦占很大比例。
面对这些老弱妇孺为主体的弱势群体,长期行走江湖并精研说、学、逗、唱的大师们是极易得手的。
这些本应得到全社会关爱的人们,如果再落入大师们的魔爪受到大师们的坑蒙哄骗;那可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船破又遇顶头风,后果一定是苦不堪言惨状更无法相像。
就此笔者尝试将养生桩法的特点及原传原貌用人人都能看懂文字在叙述下来,如拙文能给爱好站桩养生的人们一点点实际的帮助则吾心慰矣。
我们所学习和练习的站桩养生的功法,是以王芗斋先生所传的大成拳养生桩为圭臬的。
可以说当下所有公开传授站桩功法的人即使是有所成就的,和王芗斋先生相比都是粗浅的初学者,是难望王芗斋先生之项背的。
故此我们想要保持养生桩的原传原貌就必须要认真学习王芗斋先生的养生桩歌诀,在此基础上方有可能准确无误的进行下一步的站桩实践活动。
养生桩歌诀——王芗斋养生桩,极容易。
深追求,头万绪。
用功时,莫着急。
应选个适当场地,充足阳光,流通空气,有水有树更相宜。
不论行走坐卧和站立,要内外放松,身躯挺拔,腰脊骨垂线成直,浑身大小关节,都含着似曲非直意。
王芗斋谈养气

王芗斋谈养气太极网习拳者多言气功,立论分歧莫衷一是。
芗斋先生授拳时尝以意气力三字用或气力并称,极重气宇。
而所授养气之理在于不为害,其法至简至易,本于自然以鼻呼吸要细匀而无声,而以匀静自然为其要诀。
今言气须知此气及指呼吸碳氧二气而言,并须先进明人身动作与呼吸运用之原理。
习拳养气调息呼吸以运用呼吸所生之弹力以尽拳之妙用,非如世人练成大肚子即是气功名手之谓也。
气充力强为习拳之结果,气之顺逆虚实关系人之壮老勇怯,而身体四肢筋骨之运使变化因之赖之。
气之于人为无量供应,引人生原动力之所由生也。
欲力之强大须从养气人手自不待言也。
养气功夫亦可谓这理气功夫,气系呼吸碳氧二气而言,前已言之,用呼吸方法使身体内外之气川流不息,此种吸引功能全身血脉之摧动,由此可知气在体中或在体餐养之用之变化。
神乎至于无形,微乎至于无声,引自身外,充于体内,操拳功也,灵妙莫可推测,静也严肃莫可撼移,无不基于此气,非养之有素,何能臻此养气之道,岂可忽哉。
讲养气者多矣,或胸内努力以鼓荡两肺,或沉气腹内以求充实,而气结不通者皆不明养气之理者也。
养气之理在于呼吸自然,即不许用力来鼓荡,亦不许故用我意之支配,不急不迫徐徐为之,顺其自然能于不觉呼吸而为呼吸,全身血脉动荡方能与呼吸相合,无论行动立止均能如此,方得气肃真实功夫,而后得孟子浩然之气,而明至大至刚之奥蕴矣。
芗斋先生日:“世大夫常以坐功为禅学之秘,自认己得且极是矣,其实不过口云自然,岂盘腿一坐便不自然。
即使练之无害必无所得,只知一时之神经清。
呼吸静,不能明此非具体功夫也。
”气贯全身为养气要诀,气非通畅关节不能敏活也。
盖国呼吸而血液为鼓荡浑身各种细胞(毛发气孔)均同时为鼓动而生吸引之动作。
此种呼吸动作乃拳之基本动点。
从此基点发生之操作乃合理自如之动,动能自如然后方得天然生生不己之气而知其真滋味矣。
全身毛发同司呼吸与鼻呼吸互为应合。
毛孔呼吸对于人身之功能实大于鼻呼吸而人不自觉。
故言气功者多论鼻息而鲁及于毛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芗斋先生谈运动、站桩和养气
生命在于运动。
而近代站桩创始人王芗斋先生对站桩这种运动的特色曾有深刻的精辟论述,阐明站桩方法有健身、治病、养气和换劲的妙用。
王芗斋称:“站桩方法虽然只是站立不动,实则其内部筋肉细胞已开始工作。
即所谓体内呈活动状态,而非探求其外形之变动与转移,以使身体各器官平均发展。
”(引自《习拳一得》)又称:“这种运动和一般运动不同,它是把锻炼和休息统一起来的一种运动,是在锻炼中休息,又在休息中锻炼的运动方法。
”(引自《站桩漫谈》)“这种运动是筋肉气血的运动,使全身各器官同时平均发展为原则。
即使在运动中全身之筋肉已呈疲劳不能忍受之状态,而心脏搏动并不失常,呼吸并不困难。
相反的,在运动后尚能感受到较运动以前的呼吸轻松舒畅。
”“至于一般的运动,有的失于激烈而损伤身体,有的失于偏颇而促成局部的发达。
”(引自《习拳一得》)
王芗斋先生于1963年7月逝世,为了纪念他,我们在1964年3月以原北京地质学院工会气功锻炼组名义编辑了《站桩功资料选集》,其中第二集编有《王芗斋先生语录选》及编入王芗斋的《站桩对各种疾病的疗效》和在1963年6月26日健康报上发表的王芗斋的《养生术简介》。
在“疗效”文中王芗斋对站桩在治疗高血压、神经衰弱、关节炎、气管炎、肝脏病、胆囊炎、肺病、半身不遂、胃肠病、心脏病、筋肉失和等症方面,分别提供于一点体会。
而总的认为:“站桩能够调节神经机能,调整呼吸,增强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作用,因而
对……各方面的病症,特别是急性转为慢性的病症,都有良好的疗效,经过五十年的经验,其效果虽因人、因病而异,有大小快慢之别,但……没有疗效是很少的。
而且很多人病愈之后继续锻炼,大多收到转弱为强,老而益壮之效。
”
现在流行的站桩法多是王芗斋所创作的养生桩和技击桩,其中代表性桩法称混元桩。
王芗斋称:“桩法颇繁,如降龙桩、伏虎桩、子午桩、三才桩等。
兹去繁就简,采取各桩之长,合而为一,名曰混元桩。
”(引自《意拳正轨》)据香港麒麟1983年出版的李英昂校注本的王芗斋1929年10月遗著《意拳正轨》书中李英昂注称:“混元桩有三式。
其一,两足稍开,膝微曲,两手下垂,手指微有上提之意;其二,两足横开一步,成椅马式,两手提起环抱,如合抱一树,人树合一。
其三,左足右横半步,前进半步,如军队之休息式,是为三才步。
两手如上式环抱。
内意随功夫进度口传。
此式又名技击桩。
”
但站桩运动之所以能起特殊作用,决不在其姿式或外形,而在其内含。
如王芗斋先生谈到:“锻炼时要保持意力不断的虚灵挺拔,轻松均事,以达到舒适得力为原则。
”(引自《王芗斋先生语录选》)王芗斋写道:“夫桩法之学,最忌身心用力,用力则气滞,气滞则意停,意停则神断……尤忌扬头折腰,肘膝过于曲直,总以似直非直,似曲非曲为宜,筋络舒适展为是。
头宜上顶,闾骨宜直。
气宜下沉,心宜静思,手足指尖稍微用力,牙齿似闭非闭,舌卷似顶非顶,混身毛孔似松非松。
如是则内力外发,弱者转为强,自不难得其要领地。
”(引自《意拳正轨》)因此,王芗斋强调“欲求技击妙用,须以站桩换劲
为根始。
”(见《意拳正轨》)而欲求站桩入门,还要求从调整意念开始。
所谓“锻炼时要凝神定意,默对长空,内要清虚空洞,外要中正圆和。
同时要脱换一个心目欢喜的状态,洗涤一切念虚,扫除一切情缘。
寂静调息,内外温养。
浑身毛孔放大,有如来回过堂风之感。
使肌肉群不期而然的成了一条空灵的口袋,挂在天空,上有绳吊系,下有木支撑。
又如躺在天空地阔的草地上,又像立在悠悠荡荡的水中。
如此则肌肉不锻自炼,神经不养自养。
”(引自《站桩漫谈》)而有些站桩者,或能如王芗斋所说:“站不过数分钟汗即涔涔而下。
再站过数分钟则觉腹中蠕动,甚至牵及全身。
习练已久,自觉浑身嘶嘶作响,气血之动荡如源泉滚滚。
”(引自《拳学新编》,“腹中”或作“肤中”)
还有,站桩自能养气,习拳也要养气,神意与气合。
王芗斋在其《拳学新编》中有所论述:“用神,用意,勿用力,能养气调息,川流不息,使神、意与气合……所谓用意是以意体查使气归于自然,全身周到而得其匀静也……得于自然而气肃。
”“气肃则胆壮,心静神清,守之不失,自然动无不合。
”“要知提气固非,求沉其气亦属非是……所以,拳家讲运使以练其气者,不足尚也。
”所谓“不见力处正是有力处,不觉呼吸时下在呼吸。
”“助则暴而乱其气。
”“习拳平时用功,常神聚而不离,如站桩之时,自神不外驰,意不外想,精不妄动,气不轻浮,神不乱游,无站桩之形,亦收其实效,则有不可思议之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