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影几何学

合集下载

射影几何(正式版)

射影几何(正式版)

射影几何首先,射影几何学是几何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

概括的说,它是专门研究图形的位置关系的,也是专门用来讨论在把点投影到直线或者平面上的时候,图形的不变性质的学科。

那射影几何的某些内容在公元前就已经发现了,但直到十九世纪才形成独立体系,趋于完备。

接下来,我将从以下4个方面介绍射影几何。

(1,2,3,4)首先是第一点,从透视学到射影几何在文艺复兴时期,描绘现实世界成为绘画的重要目标,这就使画家们在将三维现实世界绘制到二维的画布上时,面临了如何呈现的问题。

例如如何将平行的9个长方体从一个角度观察并呈现在了二维纸面上。

正是这种冲突,刺激并导致了富有文艺复兴特色的学科---透视学。

这里不得不提起一个数学透视法的天才,阿尔贝蒂。

他是当时意大利著名建筑师、建筑理论家。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有影响的建筑理论家。

一生致力于理论研究,著有《论绘画》、《论建筑》、《论雕塑》,其中《论建筑》为当时最富影响、最具代表性的建筑理论著作,书内列有研究建筑材料、施工、结构、构造、经济、规划、水文、设计等章节,完整地介绍了他的建筑思想。

另外《论绘画》一书(1511)则更是早期数学透视法的代表作,成为射影几何学发展的起点。

接下来就是第2点了——射影几何的早期发展在19世纪以前,射影几何一直是在欧氏几何的框架下被研究的,其早期开拓者德沙格、帕斯卡等主要是以欧式几何的方法处理问题(这点很重要)。

但是由于18世纪解析几何、微积分的发展洪流而被人遗忘。

德沙格:生在法国,也死在法国,和当时的笛卡尔、费尔马等领头数学家都是好朋友,这批人的活动和所取得的成就,使法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辉煌的国度。

身处这一旋涡的德扎格以其新颖的思想和独特的数学方法,对于透视法产生的问题给予数学上解答,开辟了数学的一个新领域,成为射影几何学的先驱的第一人。

帕斯卡:法国著名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哲学家和散文家。

主要贡献是在物理学上,发现了帕斯卡定律,并以其名字命名压强单位。

中学中射影几何原理的应用

中学中射影几何原理的应用

中学中射影几何原理的应用什么是射影几何?射影几何是几何学中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在投影变换下性质保持不变的几何对象。

射影几何通过引入无穷远点和平行线的概念,扩展了欧几里德几何中的概念和定理,使之在更广泛的场景中适用。

射影几何在中学中的应用1. 平面几何的射影在平面几何中,射影几何常常用于解决图形的相似性问题。

通过引入无穷远点和平行线,我们可以更方便地描述和判断图形的相似性。

例如,当两条平行线上的点到无穷远点的射影分别是一对共轭点时,我们可以推出这两条直线在射影变换下是相似的。

2. 物体的投影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物体的投影问题。

射影几何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来解决这类问题。

通过引入射影坐标系,我们可以将三维物体的投影问题转化为平面几何中的射影问题。

这样不仅简化了计算,还能更直观地理解物体在不同角度下的投影关系。

3. 几何变换的分析在几何变换中,射影几何充当了重要的角色。

射影几何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分析不同几何变换之间的关系。

例如,当我们进行平移、旋转、缩放等变换时,射影几何可以告诉我们哪些性质会保持不变,哪些性质会发生变化。

4. 空间几何中的应用射影几何在空间几何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引入无穷远点和射影平面,我们可以更方便地判断空间中点、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

例如,当一个点到射影平面的距离为0时,我们可以推断这个点在射影平面上。

这种技巧在空间几何的计算中十分实用。

总结射影几何作为几何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广泛应用于中学中的数学教学和实践中。

其在平面几何、物体投影、几何变换和空间几何中的应用,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各类几何问题。

射影几何的原理和方法是中学数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几何直觉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深入学习射影几何的原理和应用,对于学习数学和理解几何概念是十分有益的。

几何学中的射影几何研究

几何学中的射影几何研究

几何学中的射影几何研究几何学是研究空间图形和它们的性质的学科,而射影几何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射影几何通过引入射影平面和射影点的概念,对平行线和无穷远点进行了研究,从而为几何学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和工具。

本文将针对射影几何的基本概念、应用以及研究现状进行探讨。

一、射影几何的基本概念射影几何的基本思想是将实数域上的几何问题拓展到射影平面上,从而解决传统几何学中无法解释的问题。

射影几何中最基本的概念是射影平面和射影点。

射影平面可以看作是在传统的欧几里得平面上加入了一条无穷远线形成的平面,而射影点则是传统几何中的点在射影平面上的映射。

二、射影几何的应用射影几何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计算机图形学中,射影几何可以用来处理透视投影问题,使得计算机生成的图像更加真实。

在地图制作中,射影几何可以用来解决投影问题,实现地球表面的平面展开。

此外,在相机成像和光学仪器设计等领域,射影几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射影几何的研究现状射影几何作为几何学的重要分支,在现代数学中得到了广泛的研究。

从理论的角度来看,射影几何涉及到代数、拓扑和几何学等多个领域的交叉研究。

研究者们通过引入射影空间、投影变换和射影群等概念,对射影几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在应用方面,射影几何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拓展。

例如,在计算机视觉和模式识别领域,射影几何可以用来进行图像处理和目标跟踪。

此外,在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虚拟现实等领域,射影几何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射影几何的研究还面临着一些挑战。

其中之一是如何将射影几何与其他数学分支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从而推动射影几何的发展。

另外,射影几何在应用方面仍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如何将射影几何应用到更多的领域,并且发挥出更大的价值。

总结射影几何作为几何学的重要分支,通过引入射影平面和射影点的概念,为解决传统几何学中的一些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射影几何在实际生活和学科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并且在理论和应用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挑战和发展空间。

射影几何学初步

射影几何学初步

定理5.2(帕普斯(Pappers)定理)
设 A, B,C 和A', B', C ' 都是共线点组,并设 M 是
直线 AB' 和 A'B 的交点, N 是直线 AC' 和 A'C 的交
点, P 是直线 AC' 和 A'C 的交点,则 M , N, P 共
线.
定理5.1
• A 如果两个三角形对应顶点的连线交于一点, 并且对应边都相交,则三个交点共线.
第五章 射影几何学初步
• 1 中心投影 • 2 射影平面 • 3 交比 • 4 射影坐标系 • 5 射影坐标变换与射影变换 • 6 二次曲线的射影理论
§1 中心投影
从上一章中知道平面的仿射变换的重要特性是把
共线的三点变成共线的三点。我们还会遇到更一般的从
一平面到另一平面保持点的共线关系的映射。例如,给

象。为了使中心投影成为一个映射并且是双射,就需要

在 1与1 上添加一些新的点,使点M 0 都有象,点 N 1

都有原象。这样的添加了点的平面就形成了射影平面

的概念 。
图(5.1) O
M理5.1(德扎格(Desarques)定理)
如果两个三角形的对于顶点的连线(有 三条)交于一点,则它们的对应边的焦点 (有三个)共线.
• B 如果两个三角形对应顶点的连线交于一点, 并且它们的一对对边平行,其他两队对应边相交, 则两个交点的连线平行与第一对对应边.
• C 如果两个三角形对应顶点的连线交于一点, 并且已知它们的两对对应边平行,则第三 对对应边也平行.
了两个相交平面
1与
以及两平面外的一点O,将点
1

射影几何公理

射影几何公理

射影几何公理【实用版】目录1.射影几何的定义与基本概念2.射影几何公理的基本内容3.射影几何公理的应用4.射影几何的发展历程与意义正文射影几何是一种数学几何学,主要研究空间中直线、平面以及它们的射影。

射影几何公理是射影几何的基本理论,它为射影几何的研究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本文将从射影几何的定义与基本概念、射影几何公理的基本内容、射影几何公理的应用以及射影几何的发展历程与意义四个方面进行介绍。

首先,射影几何的定义与基本概念。

射影几何起源于光学和摄影测量学,它的基本概念包括射影、射影空间、射影直线、射影平面等。

射影是指从一个点向一个平面投射的过程,射影空间是指由射影和平面构成的空间。

射影几何的研究对象是射影空间中的直线、平面以及它们的射影。

其次,射影几何公理的基本内容。

射影几何公理包括以下三个基本原理:1)直线确定一个平面;2)两个不共线的点确定一条直线;3)三个不共线的点确定一个平面。

这些基本原理为射影几何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接着,射影几何公理的应用。

射影几何公理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例如在计算机图形学、摄影测量学、空间探测等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

射影几何公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最后,射影几何的发展历程与意义。

射影几何公理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欧几里得和阿里士多德等数学家都对射影几何做出了重要贡献。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射影几何在现代数学、物理学、工程学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为许多实际问题的解决提供了理论支持。

总之,射影几何公理是射影几何的基本理论,它为射影几何的研究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射影几何公理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它为许多实际问题的解决提供了理论支持。

几何学中的射影定理和相似三角形——几何知识要点

几何学中的射影定理和相似三角形——几何知识要点

几何学中的射影定理和相似三角形——几何知识要点几何学是研究空间和形状的学科,其中射影定理和相似三角形是其中重要的概念和定理。

本文将介绍这两个知识点,并探讨它们在几何学中的应用。

一、射影定理射影定理是几何学中的重要定理之一,它描述了两条平行线与一条横截线所形成的射影关系。

射影定理可以用于求解平行线之间的距离、角度和比例等问题。

射影定理的几何表述如下:当一条横截线与两条平行线相交时,它们所形成的对应的线段长度相等。

换句话说,射影定理说明了平行线与横截线之间的相似关系。

射影定理的应用非常广泛。

在建筑设计中,我们常常需要确定建筑物的高度、宽度等尺寸,射影定理可以帮助我们通过测量建筑物的阴影长度来确定其实际尺寸。

在地理测量中,射影定理也可以用于确定高山的高度、河流的宽度等。

二、相似三角形相似三角形是指具有相同形状但大小不同的三角形。

相似三角形之间存在一种特殊的比例关系,即对应边的比例相等。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条件有两种:AAA判定和AA判定。

AAA判定是指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角度相等,而AA判定是指两个三角形的两个对应角度相等且对应边成比例。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有很多。

首先,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度相等,对应边成比例。

其次,相似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之间也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

另外,相似三角形的高度、中线、角平分线等也成比例。

相似三角形在几何学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例如,在地图上测量两座建筑物之间的距离时,我们可以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来计算。

此外,在工程设计中,相似三角形也可以用于计算物体的尺寸、角度等。

总结:几何学中的射影定理和相似三角形是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射影定理描述了平行线与横截线之间的射影关系,可以用于求解距离、角度和比例等问题。

相似三角形是具有相同形状但大小不同的三角形,其对应边成比例。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有很多,可以用于计算距离、尺寸和角度等。

这些知识点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用途,对于几何学的学习和应用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射影定理和相似三角形,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几何学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射影几何定理

射影几何定理

射影几何定理摘要:一、射影几何定理的定义与背景1.射影几何的起源与发展2.射影几何定理的概念引入二、射影几何定理的重要性质1.定理的基本内容与公式表述2.定理在射影几何中的核心地位三、射影几何定理的应用领域1.在数学领域的应用2.在其他学科领域的应用四、射影几何定理的意义与价值1.对于数学理论的贡献2.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正文:射影几何定理,作为射影几何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起源于19 世纪,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逐渐成为了射影几何学研究的基础。

该定理不仅对射影几何学科有着深远的影响,同时也为其他学科领域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

射影几何定理的一个重要性质是,它揭示了射影空间中的点到直线、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具体来说,该定理的公式表述为:在射影空间中,给定点P、直线L 和平面π,如果P 在L 上,且L 在π上,那么P 也在π上。

这个定理在射影几何中具有核心地位,为射影几何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射影几何定理在数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代数几何中,射影几何定理可以用来解决代数曲线的几何问题;在拓扑学中,射影几何定理可以帮助研究者理解流形之间的映射关系。

此外,射影几何定理还在计算机科学、物理学和工程学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射影几何定理对数学理论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它不仅丰富了射影几何学的理论体系,而且为其他数学分支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同时,射影几何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也体现出其具有很高的价值。

例如,在计算机图形学中,射影几何定理可以用来简化三维模型的表示和计算;在光学设计中,射影几何定理有助于优化光学系统的结构和性能。

总之,射影几何定理作为射影几何学科的一个重要理论,具有深刻的内涵和广泛的应用价值。

射影几何学

射影几何学

在射影几何学中,把无穷远点看作是“理想点”。

通常的直线再加上一个无穷点就是无穷远直线,如果一个平面内两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就交于这两条直线共有的无穷远点。

通过同一无穷远点的所有直线平行。

德国数学家克莱因(图)在爱尔朗根大学提出著名的《爱尔朗根计划书》中提出用变换群对几何学进行分类在引入无穷远点和无穷远直线后,原来普通点和普通直线的结合关系依然成立,而过去只有两条直线不平行的时候才能求交点的限制就消失了。

由于经过同一个无穷远点的直线都平行,因此中心射影和平行射影两者就可以统一了。

平行射影可以看作是经过无穷远点的中心投影了。

这样凡是利用中心投影或者平行投影把一个图形映成另一个图形的映射,就都可以叫做射影变换了。

射影变换有两个重要的性质:首先,射影变换使点列变点列,直线变直线,线束变线束,点和直线的结合性是射影变换的不变性;其次,射影变换下,交比不变。

交比是射影几何中重要的概念,用它可以说明两个平面点之间的射影对应。

在射影几何里,把点和直线叫做对偶元素,把“过一点作一直线”和“在一直线上取一点”叫做对偶运算。

在两个图形中,它们如果都是由点和直线组成,把其中一图形里的各元素改为它的对偶元素,各运算改为它的对偶运算,结果就得到另一个图形。

这两个图形叫做对偶图形。

在一个命题中叙述的内容只是关于点、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可把各元素改为它的对偶元素,各运算改为它的对偶运算的时候,结果就得到另一个命题。

这两个命题叫做对偶命题。

这就是射影几何学所特有的对偶原则。

在射影平面上,如果一个命题成立,那么它的对偶命题也成立,这叫做平面对偶原则。

同样,在射影空间里,如果一个命题成立,那么它的对偶命题也成立,叫做空间对偶原则。

研究在射影变换下二次曲线的不变性质,也是射影几何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如果就几何学内容的多少来说,射影几何学;仿射几何学;欧氏几何学,这就是说欧氏几何学的内容最丰富,而射影几何学的内容最贫乏。

比如在欧氏几何学里可以讨论仿射几何学的对象(如简比、平行性等)和射影几何学的对象(如四点的交比等),反过来,在射影几何学里不能讨论图形的仿射性质,而在仿射几何学里也不能讨论图形的度量性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射影几何学射影几何是研究图形的射影性质,即它们经过射影变换后,依然保持不变的图形性质的几何学分支学科。

一度也叫做投影几何学,在经典几何学中,射影几何处于一种特殊的地位,通过它可以把其他一些几何学联系起来。

发展简况十七世纪,当笛卡儿和费尔马创立的解析几何问世的时候,还有一门几何学同时出现在人们的面前。

这门几何学和画图有很密切的关系,它的某些概念早在古希腊时期就曾经引起一些学者的注意,欧洲文艺复兴时期透视学的兴起,给这门几何学的产生和成长准备了充分的条件。

这门几何学就是射影几何学。

基于绘图学和建筑学的需要,古希腊几何学家就开始研究透视法,也就是投影和截影。

早在公元前200年左右,阿波罗尼奥斯就曾把二次曲线作为正圆锥面的截线来研究。

在4世纪帕普斯的著作中,出现了帕普斯定理。

在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在绘画和建筑艺术方面非常注意和大力研究如何在平面上表现实物的图形。

那时候,人们发现,一个画家要把一个事物画在一块画布上就好比是用自己的眼睛当作投影中心,把实物的影子影射到画布上去,然后再描绘出来。

在这个过程中,被描绘下来的像中的各个元素的相对大小和位置关系,有的变化了,有的却保持不变。

这样就促使了数学家对图形在中心投影下的性质进行研究,因而就逐渐产生了许多过去没有的新的概念和理论,形成了射影几何这门学科。

射影几何真正成为独立的学科、成为几何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是在十七世纪。

在17世纪初期,开普勒最早引进了无穷远点概念。

稍后,为这门学科建立而做出了重要贡献的是两位法国数学家——笛沙格和帕斯卡。

笛沙格是一个自学成才的数学家,他年轻的时候当过陆军军官,后来钻研工程技术,成了一名工程师和建筑师,他很不赞成为理论而搞理论,决心用新的方法来证明圆锥曲线的定理。

1639年,他出版了主要著作《试论圆锥曲线和平面的相交所得结果的初稿》,书中他引入了许多几何学的新概念。

他的朋友笛卡尔、帕斯卡、费尔马都很推崇他的著作,费尔马甚至认为他是圆锥曲线理论的真正奠基人。

迪沙格在他的著作中,把直线看作是具有无穷大半径的圆,而曲线的切线被看作是割线的极限,这些概念都是射影几何学的基础。

用他的名字命名的迪沙格定理:“如果两个三角形对应顶点连线共点,那么对应边的交点共线,反之也成立”,就是射影几何的基本定理。

帕斯卡也为射影几何学的早期工作做出了重要的贡献,1641年,他发现了一条定理:“内接于二次曲线的六边形的三双对边的交点共线。

”这条定理叫做帕斯卡六边形定理,也是射影几何学中的一条重要定理。

1658年,他写了《圆锥曲线论》一书,书中很多定理都是射影几何方面的内容。

迪沙格和他是朋友,曾经敦促他搞透视学方面的研究,并且建议他要把圆锥曲线的许多性质简化成少数几个基本命题作为目标。

帕斯卡接受了这些建议。

后来他写了许多有关射影几何方面的小册子。

不过迪沙格和帕斯卡的这些定理,只涉及关联性质而不涉及度量性质(长度、角度、面积)。

但他们在证明中却用到了长度概念,而不是用严格的射影方法,他们也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研究方向会导致产生一个新的几何体系射影几何。

他们所用的是综合法,随着解析几何和微积分的创立,综合法让位于解析法,射影几何的探讨也中断了。

射影几何的主要奠基人是19世纪的彭赛列。

他是画法几何的创始人蒙日的学生。

蒙日带动了他的许多学生用综合法研究几何。

由于迪沙格和帕斯卡等的工作被长期忽视了,前人的许多工作他们不了解,不得不重新再做。

1822年,彭赛列发表了射影几何的第一部系统著作。

他是认识到射影几何是一个新的数学分支的第一个数学家。

他通过几何方法引进无穷远虚圆点,研究了配极对应并用它来确立对偶原理。

稍后,施泰纳研究了利用简单图形产生较复杂图形的方法,线素二次曲线概念也是他引进的。

为了摆脱坐标系对度量概念的依赖,施陶特通过几何作图来建立直线上的点坐标系,进而使交比也不依赖于长度概念。

由于忽视了连续公理的必要性,他建立坐标系的做法还不完善,但却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

另—方面,运用解析法来研究射影几何也有长足进展。

首先是莫比乌斯创建一种齐次坐标系,把变换分为全等,相似,仿射,直射等类型,给出线束中四条线交比的度量公式等。

接着,普吕克引进丁另一种齐次坐标系,得到了平面上无穷远线的方程,无穷远圆点的坐标。

他还引进了线坐标概念,于是从代数观点就自然得到了对偶原理,并得到了关于一般线素曲线的一些概念。

在19世纪前半叶的几何研究中,综合法和解析法的争论异常激烈;有些数学家完全否定综合法,认为它没有前途,而一些几何学家,如沙勒,施图迪和施泰纳等,则坚持用综合法而排斥解析法。

还有一些人,如彭赛列,虽然承认综合法有其局限性,在研究过程中也难免借助于代数,但在著作中总是用综合法来论证。

他们的努力使综合射影几何形成一个优美的体系,而且用综合法也确实形象鲜明,有些问题论证直接?蚪唷?882年帕施建成第一个严格的射影几何演绎体系。

射影几何学的发展和其他数学分支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特别是“群”的概念产生以后,也被引进了射影几何学,对这门几何学的研究起了促进作用。

把各种几何和变换群相联系的是克莱因,他在埃尔朗根纲领中提出了这个观点,并把几种经典几何看作射影几何的子几何,使这些几何之间的关系变得十分明朗。

这个纲领产生了巨大影响。

但有些几何,如黎曼几何,不能纳入这个分类法。

后来嘉当等在拓广几何分类的方法中作出了新的贡献。

主要内容概括的说,射影几何学是几何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它是专门研究图形的位置关系的,也是专门用来讨论在把点投影到直线或者平面上的时候,图形的不变性质的科学。

在射影几何学中,把无穷远点看作是“理想点”。

通常的直线再加上一个无穷点就是无穷远直线,如果一个平面内两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就交于这两条直线共有的无穷远点。

通过同一无穷远点的所有直线平行。

在引入无穷远点和无穷远直线后,原来普通点和普通直线的结合关系依然成立,而过去只有两条直线不平行的时候才能求交点的限制就消失了。

由于经过同一个无穷远点的直线都平行,因此中心射影和平行射影两者就可以统一了。

平行射影可以看作是经过无穷远点的中心投影了。

这样凡是利用中心投影或者平行投影把一个图形映成另一个图形的映射,就都可以叫做射影变换了。

射影变换有两个重要的性质:首先,射影变换使点列变点列,直线变直线,线束变线束,点和直线的结合性是射影变换的不变性;其次,射影变换下,交比不变。

交比是射影几何中重要的概念,用它可以说明两个平面点之间的射影对应。

在射影几何里,把点和直线叫做对偶元素,把“过一点作一直线”和“在一直线上取一点”叫做对偶运算。

在两个图形中,它们如果都是由点直线或一个平面和一条直线总相交于一点,两个平面总相交于一条直线;此外,每两点总决定一条直线,每三个不共线点总决定一个平面,等等。

齐次坐标为了能用代数方法来处理射影(或扩大)空间的几何问题,需要引进齐次坐标(有时还引进射影坐标)。

仍从欧氏(或仿射)平面开始。

设在平面上已经建立了以□为原点的直角(或仿射)坐标系,(□,□)为一点□ 的坐标。

令□则比值□0:□1:□2完全确定□ 的位置,(□0,□1,□2)就叫做□的齐次(笛氏)坐标。

原点的齐次坐标显然可以写成(1,0,0)。

设□不是原点□,则□1,□2不同时等于零;再令□1,□2固定,而令□0向0接近,则□点沿一条经过□而斜率为□2:□1的直线□向远方移动。

设□表示扩大直线□上的无穷远点,则可以认为,当□0趋于□ 时,□趋于□。

因此,可以把(0,□1,□2)作为□的齐次坐标,特殊地,(0,1,0)和(0,0,1)依次是□轴和□ 轴上无穷远点的齐次坐标。

这样,每一组不同时为零的三个数□0,□1,□2 都是扩大平面上一点的齐次坐标,而若□ 为不等于零的数,则(□□0,□□1,□□2)和(□0,□1,□2)代表同一点,下面引进记号(□)=(□0,□1,□2),□(□)=(□□0,□□1,□□2)。

设□ (□1,□2不都是0)是欧氏(或仿射)平面上一条直线的方程。

在用齐次坐标表示时,它可以写成□, (1)这也就是扩大直线的齐次方程,这直线上的无穷远点是(0,□2,-□1)。

扩大平面上的无穷远直线方程显然可以写成□0=0。

这样,每一个齐次线性方程都代表扩大平面上一条直线。

由于比值□0:□1:□2完全确定直线,(□)=(□0,□1,□2)就叫做(齐次)线坐标。

为了区别两种齐次坐标,上面引进的(□)=(□0,□1,□2)就叫做(齐次)点坐标。

方程(1)叫做点(□)和线(□)的关联条件或接合(即(□)在(□)上,或(□)经过(□))条件。

当不区别无穷远元素和非无穷远元素,使扩大平面成为射影平面时,(□)和(□)就依次成为射影平面上的齐次点坐标和线坐标,它们都可以看作射影坐标的特款。

与此类似,可以得到扩大或射影直线上的点坐标(□)=(□0,□1)以及扩大或射影空间的点坐标(□)=(□0,□1,□2,□3)和面坐标(□)=(□0,□1,□2,□3)。

在扩大或射影空间中,点(□)和面(□)的关联条件是□下面,除非特别指明,所讨论的空间,就是三维射影空间,所讨论的点、线、面都是射影空间里的点,射影直线和射影平面。

在射影空间,指定一个平面□0=0作为无穷远面,就得到扩大空间(见射影坐标)。

对偶原理关联关系是射影平面和射影空间的基本关系。

在关联条件(1)中,(□)和(□)有完全的对称性,这就使得直线和点可以在逻辑上取得平等的地位。

它们叫做平面上的对偶元素。

设方程(1)里的□□是固定的,它就代表一条直线;令满足(1)的□□变动,就可以得到在该线上的一切点,这些点的集合叫做以(□)为底的点列,而(1)也就是点列的方程。

根据线性方程理论,可以看出,点列中每三点线性相关。

即:若(□),(□)是点列中任意两个不同的点,则它的每一点(□)都可以写成(□)和(□)的线性组合(□)=□□□(□)+□(□,),其中□□□,□是齐次参数。

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作为点列中的射影坐标。

另一方面,若令(1)中的□□固定,而令□□变动,就得到一切经过点(□)的直线(□),它们的集合叫做以(□)为中心的线束,而(1)就是线束的方程,同时也是点(□)的方程。

若(□),(□)是线束中任意两条直线,则线束的每一条直线(□)都可以写成□。

由于点列和线束中的元素都只依赖于两个齐次参数的比值,即依赖于一个独立参数,它们就都叫做一维基本形。

已给平面上一个以点和直线构成的图形,把其中的点和直线对换,就得到另一个图形,叫做所给图形的对偶。

例如,点列(和一条直线关联的点的集合)和线束(和一点关联的直线的集合)是对偶形。

三角形是自对偶形。

对于平面上一个只涉及点与直线的关联关系的定理,如果把其中的点和直线及其关联关系对换,就得到一个新定理,叫做原定理的对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