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微课文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兰亭集序》微课文本
肖雨荻 2015.11.26
同学们好!我是湖北黄石二中的肖老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兰亭集序》。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既是书中极品,又是文中上品。课件呈现的是王羲之的书法作品,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可见“书中极品”绝非妄言。那么“文中上品”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去领略吧。先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时代背景,积累整合文言知识。
2、反复诵读,把握作者由“乐”到“悲”再到“痛”的思想情感。
3、合作探究,体会作者的人生慨叹,领略文中所蕴含的情致、理趣。
4、学习本文的写作特点,背诵全文。
再看【作者简介】
王羲之(公元303~361),字逸少,东晋琅邪临沂人,是我国古代最杰出的书法家。出身于士族名门,是东晋政治家王导的侄子。曾任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早年从卫夫人学习书法,后多鉴前代名家,博采众长,备精诸体,有“书圣”之称。其子王献之也是书法名家。父子齐名,世称“二王”“二圣”。王羲之在诗文写作上也是高手。东晋文坛盛行骈文,王羲之是少数仍沿用散文写作,或以散驭骈的作家之一。其文风清新洗练,不尚辞藻而多情致。
背景介绍:两晋政治恐怖,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残杀现象时有发生。士大夫不满,普遍崇尚老庄,追求清静无为自由放任的生活。玄学盛行,对士人的思想,生活以及文学创作都产生了很复杂的影响。此时的文学创作内容大多消沉,出世入仙和逃避现实的情调很浓。但王羲之一反“清虚寡欲,尤善玄言”的风气和追求骈体的形式主义之气,抒写了情真意笃,朴素自然的优美散文《兰亭集序》,不但享誉东晋文坛,在中国文学史上也有极高地位。
兰亭,是东晋时期会稽郡治山阴城西南郊名胜。这里山清水秀、风景幽雅,是当时名流雅士时常集会的地方。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在会稽山阴的兰亭行修禊之礼,参加的名士,有“东山再起”的司徒谢安、“掷地作金石声”的辞赋家孙绰,潜心物外的高僧支遁等四十一人。当时要求每人作四言、五言诗各一首。之后王羲之将诗作集结成集,并为此集作序一篇,即为《兰亭集序》。下面我们来了解序这种文体。
“序言”简称“序”,也叫前言,与“跋”同属一类。列于卷首叫“序”,附于卷末叫“跋”。其作用在于推介某人著作或某一材料,说明写作过程、写作目的、主要内容或说明一些同本书有关的事情,帮助读者更好地去阅读或理解。序言,有自己作的,叫“自序”;也有请他人写的,叫“他序”,他序除了介绍著作外,往往还有一些评价的内容。
相关文言知识的检测,请同学们完成“课前自学内容提示单”上的第四大题和教材第31面的练习题二。这里我们来【感知文本】
我先给同学们范读一遍,请你正字音、明句读,并画出文中直接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范读)根据文章的情感变化,我们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如下:第一部分(1-2自然段):描写宴集盛况流露情绪:信可“乐”也!
第二部分(3自然段):抒发人生感慨表达感情:岂不“痛”哉
第三部分(4自然段):交代作序目的直抒胸臆“悲”夫!
全文由乐而痛,由痛而悲,跌宕起伏,感情丰富。下面我们来品读文本:开篇只25个字就交代清楚了兰亭集会的时间、地点、目的,表现出作者高超的语言技巧。1、2段写景文字精练优美,朴素清新: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惠风和畅,写景状物言简意赅,妙趣天成。如此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带给人的当然是欢欣愉悦。朗诵时注意语调要清新明快,充满欢欣、优雅之情调。
暮春三月,草长莺飞;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茂林修竹,清流潺潺;胜友云集,曲水流觞;泼墨挥毫,赋诗饮酒,不亦乐乎!可作者的感情怎么变成“痛”了呢?他由眼前的美景、盛会想到了什么?作者探索人生,发表对忧乐和生死问题的看法,第3段以理论为主,故应以和缓低沉的语调读出。重读的词语有“死生亦大矣”中的“大”,“岂不痛哉”中的“痛”,末句以降调读出慨叹的语气。
第三部分,也就是文章的第4自然段是交代作序目的,这一段中议论包含着抒情,我们要理清作者感情的发展脉络,以便诵读记忆。
这一段由读昔人“兴感”之作时的体验“若合一契”说明古人也时常有感于死生;然后转入对世事的深入抒写,批判当前士大夫“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表现了作者抗拒人生虚幻的执着努力,随之又发出“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悲乎”的慨叹,可见作者对生死敏锐、深刻的感受中有一份对人生特别的热爱和执着,接着作者交代了《兰亭集》的成因“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既然人生变化如此迅疾,此次宴会的情况就该记录下来,使将来之人了解作者心中的感慨。随着感情变化的步步推进,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是作者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
这一段在朗读时,先要弄清“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的句读,读出节拍,读出批判语气。“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悲乎!”缓缓吐出,重音为“悲”,后面的句子以和缓低沉的语调读出,收束全文。
【归纳小结】本文思路清晰,结构严谨,写景、叙事、议论和抒情相结合,语言清新自然、简洁雅致。作者由乐到痛再到悲,表达了由兰亭聚会引发的人生盛事不常、年华易逝的感慨。
【合作探究】请大家思考“课前自学内容提示单”上的第六大题。
【拓展延伸】(文化常识)
永和九年:用年号纪年法纪年,即使用帝王确立的年号加上序数词纪年。
癸丑:用干支纪年法纪年,即使用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进行依次组合(甲子、乙丑、丙寅等等)来纪年。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指的是这一年为东晋穆帝确立“永和”这一年号的第九年,也是“癸丑”年。两种方法叠用,有清晰纪年的作用,更有音韵的需要。
暮春:用孟仲暮纪月法纪月,即三月。
修禊:古代习俗,于阴历三月上旬的巳日(魏以后定为三月三日),人们群聚于水滨嬉戏洗濯,以祓除不祥和求福。实际上这是古人的一种游春活动。
流觞曲水:古人的一种游艺项目,众人坐在环曲的溪水边,把酒杯放在水面上任其漂流,停在某人处,就由某人取而饮之,或吟咏诗赋代替喝酒。
【课后活动】
1.作者说“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你还读过哪些抒发人生无常之感、时不我待之叹的古代诗文?请你做些整理,并和同学交流。
2.文章最后说“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你作为后之览者,学完此文,有哪些感触?请写一篇500字左右的的读后感。
3.阅读《魏晋名士风流》(宁稼雨:南开大学中文系教授)一书,培养自己潇洒鲜明的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