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合集下载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主治外感风邪、邪热壅肺证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主治外感风邪、邪热壅肺证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主治外感风邪、邪热壅肺证【处方】麻黄去节,四两(9g) 杏仁去皮尖,五十个(9g) 甘草炙,二两(6g) 石膏碎,绵裹,半斤(18g)【用法】上四味,以水七升,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

温服一升(现代用法:水煎温服)。

【功用】辛凉疏表,清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邪,邪热壅肺证。

身热不解,咳逆气急,甚则鼻煽,口渴,有汗或无汗,舌苔薄白或黄,脉浮而数者。

【加减】如肺热甚,壮热汗出者,宜加重石膏用量,并酌加桑白皮、黄芩、知母以清泄肺热;表邪偏重,无汗而恶寒,石膏用量宜减轻,酌加薄荷、苏叶、桑叶等以助解表宣肺之力;痰多气急,可加葶苈子、枇杷叶以降气化痰;痰黄稠而胸闷者,宜加瓜蒌、贝母、黄芩、桔梗以清热化痰,宽胸利膈。

【方解】本方证是表邪入里化热,壅遏于肺,肺失宣降所致。

风热袭表,表邪不解而入里,或风寒之邪郁而化热入里,邪热充斥内外,故身热不解、汗出;口渴、苔黄、脉数;热壅于肺,肺失宣降,故咳逆气急,甚则鼻煽。

若表邪未尽,可因卫气被郁,毛窍闭塞而无汗;苔薄白,脉浮亦是表证未尽之征。

治当辛凉透邪,清热平喘。

方中麻黄辛温,开宜肺气以平喘,开腠解表以散邪;石膏辛甘大寒,清泄肺热以生津,辛散解肌以透邪。

二药一辛温,一辛寒;一以宣肺为主,一以清肺为主,且俱能透邪于外,合用则相反之中寓有相辅之意,既消除致病之因,又调理肺的宣发功能,共用为君。

石膏倍于麻黄,使本方不失为辛凉之剂。

麻黄得石膏,宣肺平喘而不助热;石膏得麻黄,清解肺热而不凉遏,又是相制为用。

杏仁味苦,降利肺气而平喘咳,与麻黄相配则宣降相因,与石膏相伍则清肃协同,是为臣药。

炙甘草既能益气和中,又与石膏相合而生津止渴,更能调和于寒温宣降之间,为佐使药。

四药合用,解表与清肺并用,以清为主;宣肺与降气结合,以宣为主。

共成辛凉疏表,清肺平喘之功。

本方配伍严谨,用量亦经斟酌,学时应用心体会。

麻杏甘石汤与麻黄汤俱用麻黄、杏仁、甘草而治喘咳,但前方主治之喘咳。

麻杏石甘汤的标准配方

麻杏石甘汤的标准配方

麻杏石甘汤的标准配方麻杏石甘汤,又称麻黄杏仁石膏甘草汤,是一款具有清热解毒、润肺止咳的中药汤剂。

它是根据传统中医理论而制备的,由于其疗效显著,因此一直被广泛应用于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中。

麻杏石甘汤的配方比较简单,主要成分有麻黄、杏仁、石膏和甘草。

下面是麻杏石甘汤的标准配方及其功效作用的详细介绍。

主要成分:1.麻黄麻黄是麻黄属植物麻黄的干燥茎叶,具有辛温力大,宣肺散寒,化痰平喘的功效。

在麻杏石甘汤中,麻黄是起到发散肺气、宣通鼻窍、解表肺热的作用。

2.杏仁杏仁是杏树的果仁,具有降气化痰、润肺止咳的功效。

在麻杏石甘汤中,杏仁是配合麻黄一起发散肺气,加强鼻窍通畅的作用。

3.石膏石膏是石膏类矿物的天然石膏,具有清热解毒、润肺止咳、降火生津的功效。

在麻杏石甘汤中,石膏是起到清热解毒、降火明目的作用,可以缓解口干咽燥的症状。

4.甘草甘草是甘草属植物的根和茎的干燥根,具有和中益气、解毒润肺、止咳化痰的功效。

在麻杏石甘汤中,甘草是起到调整汤味,增强麻黄、杏仁、石膏的药效的作用。

标准配方:1.麻黄(6克)2.杏仁(6克)3.石膏(9克)4.甘草(6克)制法:将上述药材加水煎煮,滤去渣,得到麻杏石甘汤。

功效作用:1.清热解毒:麻杏石甘汤可以清热解毒,适用于感冒、喉咙痛、口腔溃疡等症。

2.润肺止咳:麻杏石甘汤可以润肺止咳,适用于咳嗽、喉咙痛、气喘等症。

3.宣肺散寒:麻杏石甘汤可以宣肺散寒,适用于感冒、发热等症。

4.降火生津:麻杏石甘汤可以降火生津,适用于口干咽燥、口腔溃疡等症。

总之,麻杏石甘汤具有非常显著的疗效,可以广泛应用于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中。

但是需要注意,对于某些特殊的体质或患有其他病症的患者来说,麻杏石甘汤可能会有不良反应,因此在使用前需要咨询医生并严格按照剂量使用。

麻黄汤类方歌

麻黄汤类方歌

⿇黄汤类⽅歌⿇黄汤类⽅歌(⼋⾸)⼀、⿇黄汤 : ⿇黄汤治太阳寒 ,⿇桂杏草四味联。

表实⽆汗头⾝疼,脉紧⽓喘更恶寒。

⼆、⼤青龙汤 : ⼤青⿇杏⽯膏枣 ,桂姜相加七味好。

不汗烦躁⾝疼痛 ,饮流四肢肿胀讨。

三、⼩青龙汤 : ⼩青龙汤⽤⿇黄 ,桂芍⾟味与⼲姜。

半夏炙草同剂量 ,表寒⾥饮病为殃。

四、⿇黄杏仁⽢草⽯膏汤 : ⿇杏⽯⽢四味施 ,汗出⽽喘肺热居。

⾝热脉数证⽅是 ,不恶寒兮别桂枝。

五、⿇黄连轺⾚⼩⾖汤 : ⿇黄连轺⾚⾖汤 ,湿热兼表⾝发黄。

⿇翘姜⾟梓⽪枣 ,杏仁⾚⾖煮潦浆。

六、⿇黄细⾟附⼦汤 : ⿇黄细⾟附⼦汤 ,太少两感⽤此⽅。

发热恶寒脉不起 ,温经解表有专长。

七、⿇黄附⼦⽢草汤 : ⿇黄附⼦⽢草汤 , 伤寒两感阳⽓伤。

此⽅原来⽆⾥症 , 助阳发汗保安康。

⼋、⿇黄升⿇汤 : ⿇黄升桂汤芍姜 , 知膏天冬苓术黄。

归蕤炙草⼗四味 , 寒热并⽤和阴葛根汤类⽅歌(三⾸)⼀、葛根汤 : 葛根桂枝加葛黄 , ⽆汗项背⼏⼏强。

⼆阳合病下利治 , 刚痉⽆汗⾓⼸张。

⼆、葛根加半夏汤 : 葛根加夏病⼆阳 ,下利呕逆表邪强。

疏表解肌利肠胃 , 合病治法好思量。

三、葛根黄芩黄连汤 : 葛根芩连加⽢草 , 协热下利喘汗宝。

清热⽣津解表⾥ ,葛根⽤⾄⼋钱好。

抵当汤类⽅歌(三⾸)⼀、桃核承⽓汤 : 桃核承⽓硝黄草 , 桃仁桂枝五药讨。

太阳蓄⾎腹痛急 , 其⼈如狂功效好。

⼆、抵当汤 : 抵当汤中⽤⼤黄 , 虻⾍桃蛭⼒最强。

少腹硬满⼩便利 , 攻瘀逐热治发狂。

三、抵当丸 : 抵当丸即抵当汤 , 捣药成丸煮⽔浆。

连渣服之只⼀颗 , 缓攻瘀⾎正不伤。

栀⼦豉汤类⽅歌(七⾸)⼀、栀⼦豉汤 : 栀⼦豉汤治虚烦 , 懊?颠倒不得眠呕吐少⽓加姜草 , 胸窒结痛药不添。

⼆、栀⼦⽢草豉汤 : 见栀⼦豉汤⽅歌内三、栀⼦⽣姜豉汤 : 见栀⼦豉汤⽅歌内四、栀⼦厚朴汤 : 栀⼦厚朴药有三 , 栀⼦厚朴枳实煎。

⼼烦腹满分上下 , 清烦泻满两证兼。

五、栀⼦⼲姜汤 : 栀⼦⼲姜治⼼烦 , ⾝热不去泻⼜添。

麻杏石甘汤方药解析及临床应用

麻杏石甘汤方药解析及临床应用

临床金鉴2021年第6期(总第235期)麻杏石甘汤方药解析及临床应用周 跃1,吕秀琼2,廖振芸3,阳明香4,赵 蓉5(1.桂林市临桂区黄沙瑶族乡水产畜牧兽医站,广西桂林 451113;2.来宾市兴宾区良江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广西来宾 546108;3.桂林市临桂区中庸镇水产畜牧兽医站,广西桂林 541114;4.桂林市临桂区四塘镇水产畜牧兽医站,广西桂林 541104;5.桂林市临桂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广西桂林 541100)摘要:利用中医辨证理论,对中医古方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进行加味应用,采用中西医结合办法治疗猪、牛羊等家畜具有发热、喘气、咳嗽等症状的上呼吸道感染。

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及单独使用中药方治疗均效果显著,表明中药组方治疗畜禽疾病的可行性。

关键词:麻杏石甘汤加减;中西医结合;家禽上呼吸道疾病中图分类号:S853.9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3-8655(2021)06-0023-02中草药的应用已有一万多年历史,古代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开始懂得应用单味药材治疗人及动物疾病。

随着临床实践经验的积累,人们发现单味药对许多复杂疾病已不能胜任,于是多味药物的组合便应运而生,俗称“方剂”’。

药物经过组合后具有相互促进,增强疗效,照顾全面,彼此制约,减轻不良反应等优点[1]。

方剂组合在家畜家禽的应用也有很悠久的历史。

中医学家留下的成方很多。

明代朱橚撰写的《普济方》收载了方剂61739首,是我国目前最大的一部方剂大典,很多方剂在畜禽养殖中广泛应用。

1 方药组成及加减和使用方法麻杏石甘汤出自《伤寒论》,为后汉张仲景所著,药物组成为麻黄12 g、杏仁15 g、甘草9 g、石膏60 g,以上为1头100 kg 猪或牛1天的药量。

根据发病症状轻重、体温高低、病程长短及对机体津液损耗不同,可以加大石膏药量,或加入适量麦冬、生地、知母、金银花、连翘等药,研碎拌料投喂或煮水饲喂、灌服。

2 适应症候本方具有辛凉泄热、清肺平喘的功效,临床用于外感风热重症,凡是体温升高、咳逆气急或张口喘气、鼻镜或鼻盘干燥、呼吸急促或腹式呼吸,甚至鼻煽、口渴、烦躁等热盛于内的病症,均可使用本方加减治疗。

5.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浅述

5.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浅述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浅述苗磊,亓超(菏泽医学专科学校, 山东菏泽274000;济南市长清大学科技园山东中医药大学)关键词: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症证治药中图分类号:R289.3;R24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118(2011)04-0046-02 汉代张仲景著作《伤寒论》,可谓是“惜字如金”。

从条文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即可见一斑,这“惜字如金”的笔法显示了传统医学中医大家的风范。

而由于时代的久远,现在学习《伤寒论》时,难免有许多困难。

近来学习其中的“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久久不能明晰仲景师其中的医意,遂翻看查阅课本资料,终于些许明了。

现粗浅加以阐述。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见于《伤寒论》第63条和第162条[1]。

原文如下: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2]。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方麻黄四两(去节)杏仁五十个(去皮尖)甘草二两(炙)石膏半斤(碎,绵裹)上四味,以水七升,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

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若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子甘草石膏汤。

1麻杏甘石汤之症1.1 发汗(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2] “发汗后”,示意已经经过了发汗的治疗;“不可更行”,暗示已经使用(行)过桂枝汤。

又考其原文位置,第62条、163条邻近各条文均以论述太阳病病证的正误治,更结合条文内容,揣测原证应属太阳之列。

治疗时却因汗不得法、误治以下,又加之肺合皮毛,而致表邪入里,内陷于肺,郁而化热。

当此之时,原之表证非,邪内陷入里,故曰“不可更行桂枝汤”。

1.2 汗出正确认识本证的汗出对于治疗极为关键,此处汗出并非太阳表虚卫外不固之汗出。

若为太阳表虚之汗出,必会有脉浮等表证之象,在文中并未提及。

经云“阳加于阴谓之汗”。

原证误治,邪入里化热,肺热壅盛;据藏象理论,肺外合于皮毛,肺热壅结于里,津液得邪热之蒸,迫而外走毛窍腠理,故发为汗。

方剂对比总结

方剂对比总结

方剂对比总结1.麻黄汤与桂枝汤中均用桂枝、甘草,具有解表散寒之功,用于外感风寒表证,症见恶寒,发热,头痛,苔薄白,脉浮者。

麻黄汤中还有麻黄、杏仁,发汗散寒力强,又能宣肺平喘,适用于风寒表实证,症见恶寒发热,无汗而喘,脉浮紧等;桂枝汤中还有芍药、生姜、大枣,发汗散寒之力稍逊,重在调和营卫,适用于风寒表虚证,症见恶风发热,有汗无喘,脉浮缓或浮弱等。

2.银翘散与桑菊饮中均用连翘、桔梗、薄荷、芦根、甘草,具有疏风清热之功,用于温病初起之风热表证,症见发热,口渴,咳嗽,脉浮数者。

银翘散中还有银花、竹叶、荆芥、豆豉、牛蒡子,解表清热之力较强,属于“辛凉平剂”,适用于风热表证,热象偏重、表郁较甚者,症见发热较高,咽喉疼痛,无汗或有汗不畅,微恶风寒等;桑菊饮中还有桑叶、菊花、杏仁,肃肺止咳之力较大,属于“辛凉轻剂”,适用于风热表证,受邪轻浅,肺失清肃者,症见但咳,身热不甚,口微渴等。

3.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为麻黄汤去桂枝,加石膏而成。

二方虽同治实喘证,但麻黄汤麻、桂合用,属辛温之剂,解表散寒力强,主治风寒实喘证;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麻、膏合用,属辛凉之剂,宣肺泄热力强,主治肺热实喘证。

4.蒿芩清胆汤与小柴胡汤中均用黄芩、半夏、甘草,具有和解少阳之功,用于邪在少阳,症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口苦呕逆,苔白脉弦者。

蒿芩清胆汤以青蒿配伍黄芩为主,清热之力胜,再配竹茹、赤茯苓、碧玉散、陈皮、枳壳等,祛湿化痰辟秽之功较著,适用于少阳热重,兼有痰湿中阻者,症见寒热往来,热重寒轻,吐酸苦水,苔腻脉滑等;小柴胡汤以柴胡配伍黄芩为主,再配生姜,疏散之功强,且有人参、大枣,又能益气扶正,适用于伤寒少阳证。

5.竹叶石膏汤与白虎汤中均用石膏、甘草、粳米,具有清热生津之功,用于外感热病,邪在气分证候,症见身热多汗,心烦口渴,舌红脉数者。

白虎汤中石膏与知母相伍,清热泻火力强,适宜于热在气分,正盛邪实,“四大”俱备者;竹叶石膏汤乃白虎汤去知母,加人参、麦冬、竹叶、半夏而成,清热泻火之力逊之,又增益气滋阴、和胃止呕之功,正如《医宗金鉴》所说:“以大寒之剂,易为清补之方”,用于热势已衰,余热未清而气津两伤,胃气失和之证,症见身热不甚,舌红苔少,脉虚数者。

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咳嗽

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咳嗽

麻杏石甘汤出自《伤寒论》原文第63条:“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第162条:“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若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子甘草石膏汤。

”主治外感风邪,邪热壅肺之证。

我师认为麻杏石甘汤证的常证为“高热、咳喘、无汗”,易被医者所识,但条文所述的证候“汗出、无大热”与常证相差甚远。

医圣仲景之用意在于举变达常,以防止上述证候被医者所误而不敢使用麻杏石甘汤,故在《伤寒论》中“无大热”是指体温不甚高,一则与“汗出”有关,汗出之后,部分热邪得散,体温有所下降;二因邪热入阳明,热邪深伏于里,不得外达之故。

麻杏石甘汤具有辛凉宣泄,清肺平喘之功效,乃治疗邪热壅肺喘证之要方,方中麻黄宣肺定喘,伍以石膏使其变辛温为辛凉,清宣肺中郁热;石膏长于清泻里热,石膏配麻黄,清而宣透;杏仁宣降肺气,止咳平喘;甘草调和诸药,泻热解毒;合则清热宣肺,止咳平喘,治疗邪热壅肺、气逆咳喘之良方。

经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张景岳则曰:“咳证虽多,无非肺病。

”二者看似矛盾,实则不然。

吾师曰:前言辨证,后为辨病。

故治咳首应促肺宣肃,同时辨明寒热虚实、阴阳表里及所涉脏腑,随机处之,勿论病之新久,皆当如此。

而实热咳喘,无论年龄大小、病程长短,有是证用是药,照予麻杏石白皮12g,白鲜皮20g,地肤子15g,地龙9g,火麻仁12g,郁李仁12g,大黄下),厚朴12g,瓜蒌12g,黄芪20g,石斛9g,鸡内金12g,谷麦芽各12g,7剂,水煎剂,早晚餐后40分钟温服。

2017年日二诊:患者较远,年事高便,自行停药1周,今日复诊诉咳减,余证同前,舌淡红,苔薄黄,脉弦数。

予上方去桑白皮、白鲜皮、地肤子、地龙,加浙贝母9g、连翘15g、山楂20g,改厚朴患者药后症缓,时有咳嗽,痰黏,口干苦减,大便两日一行,舌淡,苔薄白,脉弦数。

守上方喘;瓜蒌性寒,清热涤痰,可润肠通便;谷麦芽、鸡内金和胃消食,使诸药不碍脾胃运化;诸药相伍,共奏清热化痰,润肠通便,益气养阴之功。

《中医方剂学》学习笔记:辛凉解表之麻杏石甘汤

《中医方剂学》学习笔记:辛凉解表之麻杏石甘汤

《中医方剂学》学习笔记:辛凉解表之麻杏石甘汤伤寒麻杏甘石汤,汗出而喘法度良,辛凉宣泄能清肺,定喘除热效力彰。

麻杏甘草石膏汤,四药组合有擅长,主治风热咳喘证,辛凉宣泄效力彰。

组成:麻黄6克、杏仁9克、生石膏24克、甘草6克。

简称为麻杏石甘汤,出于《伤寒论》。

这个方从它的病机来看,它治疗外感风邪,邪热壅肺证。

全面地说是外感风邪,邪热壅肺证。

现在我们使用邪热壅肺是主要的了,所以主症现在作为肺热咳喘,是主要的了,应该是主症。

原来这个方出在《伤寒论》,它是用于外伤寒邪,由表入里,由太阳到阳明。

由表入里过程当中,要化热,邪正斗争化热。

就造成了伤寒由表入里,由太阳到阳明,郁而化热,导致邪热壅肺。

这个导致的邪热壅肺,从温病来讲也用麻杏石甘汤。

温病的原因,温热病邪侵犯,它由卫分到气分也是由表入里,也可以郁而化热,形成邪热壅肺。

但这个时候表邪未尽,就是说在这样的阶段邪热壅肺已经形成了,但是病邪没有完全入里。

表邪,表证的尾巴还有,所以叫未尽。

应该说不重,但运用这个方要针对表邪,有没有?有多少?还是要灵活运用的。

所以说麻杏石甘汤,虽然出在《伤寒论》,那实际上伤寒学派、温病学派都使用。

不管是寒邪,还是温邪侵犯人体,最后由表入里,殊途同归,都可以导致邪热壅肺。

当然来的,起源的这个伤寒啦,寒邪也好,温邪也好,它们程度和后来的病情影响、变化速度可以有一定的区别,但是从这种基本病机的形成,都是殊途同归的,由表入里的,郁而化热,造成以内热为主了,兼有表证。

但整方的用药,因为表里同治,所以辛散、寒凉清里相结合。

辛和凉,辛凉透表,意义是麻黄是辛散,石膏是寒凉,相结合辛凉。

同时从病机,完整病机是表里同病,还是外寒内热,尽管以内热为主。

所以还是辛和凉的结合,所以把它归在这个辛凉解表剂里面。

从这个证的形成这两种可能最后都是郁而化热,形成邪热壅肺了。

所以它最后内热形成了,表邪未尽,是这样一个特点。

表邪未尽可以看得出浮脉了。

那总体上里热为主了,脉数了,所以浮数的脉。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的功效与作用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的功效与作用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的功效与作用
关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的功效与作用》,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谈起麻黄甜杏仁甘草石膏汤许多盆友都不清楚它是啥,这也很一切正常,终究麻黄甜杏仁甘草石膏汤主要是用于看病的,在平常的日常生活出現的很少。

下边我们就为大伙儿简易介绍一下。

牙龈别称特异
麻杏甘石汤(《张氏医通》卷十六)。

牙龈药方特异
麻黄9克甜杏仁9克(削皮、尖)甘草6克(炙)熟石膏18克(碎,绵襄)
牙龈功效与作用特异
宣肺泄热,止咳平喘。

治肺热喘咳,甚则气短,鼻翼扇动,有汗或无汗,畏冷疑惑,口干,脉滑数,苔薄黄。

现用以肺炎、漫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麻疹、百日咳、慢性鼻窦炎等属邪热闭肺者。

牙龈使用方法使用量特异
上四味,自来水1.4升,煮麻黄,去上沫,纳诸药,煮取400ml,去滓,温服200ml。

牙龈备注名称特异
聚瑞麻黄宣肺止喘为君;熟石膏清泄肺热为臣;甜杏仁降气止咳化痰为佐;甘草调合诸药为使。

诸药共用,可使肺气虚得宣,肺热得清,喘咳自止。

牙龈摘抄特异
《伤寒论》
应用麻黄甜杏仁甘草石膏汤来修复终究不容易是个太快的医治全过程,可是要是积极主动接受并开朗解决,毫无疑问会明显改善的。

针对一些病症我们应当尽早防止。

解表方之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解表方之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方源】:《伤寒论》【组成】:麻黄12克,杏仁五十个,去皮尖9克,甘草6克,石膏250克,棉裹24克。

【用法】:以水七升,煮麻黄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

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效】:辛凉宣泄,清肺平喘。

【主治】:热邪犯肺。

症见身热不解,咳逆气急,鼻煽,口渴,有汗或无汗,舌苔薄白或黄,脉滑而数。

【方解】:发热,喘急,口渴,舌苔薄黄,脉浮滑而数,症属表邪化热,壅遏于肺。

有汗或无汗,鼻煽为次要症状。

本方证由风寒或风热表邪化热犯肺所致。

邪在表,可见身热,恶风或恶寒。

表邪化热犯肺,肺热壅盛,熏蒸津液,可见有汗;若热闭于肺,皮毛闭塞,亦可无汗。

二者相较,有汗表实为里热更甚。

肺热气壅,失于宣降,故见咳嗽,甚则鼻翼煽动。

热伤津液而口渴。

脉浮滑而数为表有热之症。

本方以清肺热为上,为辛凉重剂。

方中石膏辛甘大寒,入肺胃二经,即可清热生津,又能透热外出,为主药。

麻黄宣肺平喘,外解表邪,配石膏寒热并用,清宣相合,为辅药。

临床应用时,汗出而喘,石膏可五倍于麻黄;若无汗而喘,里而较轻,石膏可三倍于麻黄。

总之,本方必须辛寒大于辛温,方不失为辛凉之剂。

佐以杏仁,于麻黄宣降并用,加强降气平喘之功。

甘草为使,调和诸药。

【按语】:本方以发热、口渴、咳喘气急,脉数为辩证要点,。

现代常用于治疗肺炎、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痈、百日咳,小儿咳喘,小儿夏季热、麻疹、忧郁症、遗尿、盗汗、眼科疾患、鼻窦炎、烂喉痧、白喉、喉炎、流行性腮腺炎、痔疮、荨麻疹、皮肤瘙痒症等。

如咳喘甚者,加桑白皮、地龙、黄芩、瓜蒌;发热甚者,重用石膏,加黄芩、连翘、银花;咳痰黄稠,加瓜蒌、贝母;痰多气急,加葶苈子、桑白皮、枇杷叶;痰中带血,加白茅根、侧柏叶;口渴,加知母、沙参;咽喉肿痛,加枝梗、山豆根、板蓝根;胸痛、加郁金、瓜蒌、白芥子;麻疹,加牛蒡子、蝉蜕、荆芥、桔梗;麻毒内陷,肺热炽盛,加大青叶、黄芩、连翘;鼻渊,加辛夷、地龙、苍耳子、薄荷。

【精】芦根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精】芦根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小穗长9~12毫米,暗紫色或褐紫色,稀淡黄色;
甘。 表面黄白色,有光泽,先端尖形似竹笋,绿色或黄绿色。
干芦根 呈压扁的长圆柱形。 表面有光泽,黄白 色,节部较硬,显 红黄色,节间有纵 皱纹。质轻而柔韧, 不易折断,气无, 味微甘。 均以条粗壮、黄白 色、有光泽、无须 根、质嫩者为佳 。
干芦根
芦根的民间传说
略 表 形 体 节 轻 白 米扁面似有上而色,,黄竹节有韧,可长白笋,残,中见短色,节留不空排不,绿间的易,列一有色长须折周成,光或根断壁环10直泽黄及。厚的~径,绿芽横约细17先色痕切孔1厘1~.端。。面,米52毫尖全质黄外c,m。 并4从根比全对还又2可颖”,并28刀外芦静 。6年一沈晁均 身m7王 . 、有此也较国多含含用披穷烧有黑号根脉8、蔚若有热~g月华对芦1注轻 以 就 弱 各 突 2氨 于 针 人 就 轻 心 叫 既 注中 等 瑜 抑不2,对于根18入度后成的地触基香形听自度把刀能射 药用对制 解15芦麻还日μ在抗,了中的反酸烟,了然抗脸黑清可 芦比分作 ,-g二根疹可学/位氧村一枢池射,的内非退氧一心热引 根色离用 咳m甲中已用习L兔化里味抑沼(脂添颖常了化沉的和起 的法纯并 逆对氧挥透于课小作的不制地猫肪加比感,作说药胃家 鉴对化存 气羟基发或河题肠用人花作、腓酸剂外激”用:店止兔 别芦得在 急基-性未豚对腔,都钱用河神,。颖,穷,“店呕血 、根到量 鼻自成 透 鱼-,可知能:溪经甾长急人可穷主,压功多的效煽苯由分而中可防道退表边醇约忙听防鬼慢又短 效糖命关 ,-醌腓基进出毒使止芦烧现、,问了止,悠不暂 、在名系 口1,肠的行现。倍蠕肾根的为湖生道连肾买悠滋下 应体为, 渴对肌清了身;动上能草对边育:忙上不地腻降 用外最 ,R-标除羟分热-收腺解药大、酚“到腺起对碍, 、的大 有P本能基析烦o缩素大。鼠池,好村素药穷胃皮 药抗抑 汗l)力苯y,渴减Ⅰ的热及塘多师外的就人,下 理氧制 或有为甲并,慢、氧,小两元傅池氧别说故注 作化率 无短1醛进咳。0R化是鼠岸酚,塘化来:为射 用活分 汗暂,.行嗽-。一均、如什边。,“治可 及性别 ,P的丁香气o种有砂咖么上我要胃使 研进为 舌l抑香y烟粗Ⅱ退镇地啡法挖还退热血 究行苔7制醛的而6和烧静、酸儿了不烧呕糖 进了薄%作,加喘R药作湿和?些想,哕略 展研白和用松香,-,用地龙”鲜卖就之有 。究或8P。柏实属1o谁,等胆叫芦给得要下 ,黄%l醛y验疹Ⅲ家并多酸花根你吃药降 并,;,,毒的有能有。子,呢羚。, 与脉香发内三发与野说用!羊对 抗浮草现陷种高咖生:水角离 坏而酸芦,多烧啡。“洗,体 血数,根肺糖的因你去离蟾 酸者阿萃热进病相赶根了蜍 进。魏取炽行人拮快上羚心 行酸液盛细,抗到的羊脏 比,可者胞便。池泥角及 较对降,毒去塘沙,离 。-低亦香性挖边,发体香可豆实些挖切烧兔烟加酸验芦些成退肠对味及,根芦半不均人 用二发, 根 寸 了 呈体之氧现再,长。抑的。杂三也用,制刺环种不水煎作激已多去洗成用,烷糖药净汤,并木均店后给对具质对求,孩兔有素H那给子耳改e。个孩灌血la善刀子下管细香黑煎去无胞味心成。明和等了汤显B作1,药影6用细芦喝响,胞 皮疏松,可以剥离。气无,味 鲜芦根 叫花子同情地对穷人说:“退烧不一定要吃羚羊角不可,我教给你个法儿,不花一分钱,就可以退孩子的烧。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方组、临证参考用量)麻黄12g 杏仁9g 炙甘草6g 生石膏24g 上四味,以水1400ml ,煮麻黄,减400ml ,去上沫,再下余药,煮取400ml ,去滓,温服200ml 。

(功效)辛凉宣泄,清肺平喘。

(主治}主证:汗出而喘,无大热,口渴,咳嗽,气喘,痰黏色黄,舌尖红,苔薄白而干,或薄黄,脉浮数,或滑数。

副证:恶风,头痛,鼻塞,胸胁疼痛,烦躁,或无汗。

(临证加减)1.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小儿肺炎。

药用麻黄1.5-5g ,杏仁4 —8g ,石膏15〜25g ,甘草1-4g ,桔梗4 一lOg ,黄苓、银花各6-IOg,淡竹叶10-15g,陈皮5 一10g,茯苓8-10g。

痰热闭肺去陈皮、茯苓;风热犯肺去石膏、黄苓、陈皮、茯苓;痰湿阻肺去石膏、银花。

若并发水气凌心者用真武汤加减;厥脱者用独参汤或参附汤加减。

[四川中医,1989 ,cu ,:93 2。

麻杏石甘汤治疗小儿外感发热:药用生石膏15 —30g ,麻黄、生甘草各6g ,杏仁log。

热毒重加银花、连翘、黄苓;咳嗽加桔梗;腹泻加黄连。

服12 小时热退者为有效。

[湖北中医杂志,1987 ,(1) :153 3.麻杏石甘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治疗结核性胸膜炎。

基本方为麻杏石甘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瓜蒌皮。

如胸痛者,加元胡,枳壳;发热较重者,加重生石膏至20g ,加柴胡;咳喘胸满较甚者,加重炙麻黄用至12g ,加桔梗、苏子;体质虚弱偏于气虚者,加生黄芪、党参;偏重于阴虚者,酌加生地、太子参,丹皮;痰涎壅盛者,加桔梗、半夏,贝母、胆南星.[陕西中医函授,1997 ,(6) :19~20]4。

麻杏石甘汤加味治疗百日咳:本方用麻黄、杏仁、生膏、百部、葶苈子、大枣、甘草、饴糖。

[江西中医,1960 ,clO ,:2s]5。

麻杏石甘汤加味治疗支气管炎:以麻杏石甘汤加地龙、夜交藤、半夏、葶苈子、篇蓄。

[天津医学,1975 ,c12 ,:626]6.麻杏石甘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味治疗支气管哮喘:药用麻黄9g,杏仁12g,生石膏20g,炙甘草6g,葶苈子、桑白皮各IOg,大枣7枚,地龙5g。

麻黄汤类方-麻黄汤加减方及类方简介【优质参考】

麻黄汤类方-麻黄汤加减方及类方简介【优质参考】

严选内容
7
一、麻黄汤
7、麻杏姜辛五味甘草汤 方源:张吉成经验方。 组成:麻黄、杏仁、干姜、细辛、五味子、 甘草。 功效:宣肺散寒,蠲饮止咳。 主治:小青龙汤之轻证。咳嗽恶风,清涕 鼻塞。
严选内容
8
一、麻黄汤
8、麻杏部甘汤 方源:张吉成经验方。 组成:麻黄、杏仁、百部、甘草。 功效:宣肺散寒,润肺止咳。 主治:风寒久咳,舌淡苔薄净。
严选内容
16
三、麻杏大黄汤
3、防风通圣散 方源:《宣明论》卷三 组成:防风、川芎、当归、芍药、大黄、薄荷叶、麻黄、 连翘、芒硝各 15克,石膏、黄芩、桔梗各30克,滑石90 克,生甘草60克,荆芥穗、白术、栀子各7.5克。 功效:发汗达表,疏风退热,泻火通便,解酒,解利诸邪 所伤,宣通气血,上下分消,表里交治。 主治:临床上用于治疗感冒、头面部疖肿、急性结膜炎、 高血压、肥胖症、习惯性便秘、痔疮等,属于风热壅盛, 表里俱实者。 要点:憎寒壮热无汗,口苦咽干,二便秘涩,舌苔黄腻, 脉数 。
1、麻杏苡甘汤 组成:麻黄、杏仁、薏苡仁、甘草。 功效:祛风除湿止痛。 主治:风湿身痛。 按语:本方尚具有祛风除湿,宣肺平喘的功效, 又可主治风寒挟湿犯肺所致的咳喘。刘渡舟教授 以之合用甘露消毒丹主治湿温咳喘。
再按:寒湿为重,水肿者,用麻黄加术汤;湿重 合三仁汤;热重加石膏。
严选内容
21
五、麻杏苡甘汤
19
四、麻杏芩甘汤
2、麻杏石甘汤合大柴胡汤 组成:麻黄、石膏、大黄、杏仁、柴胡、 黄芩、白芍、枳壳、法夏、甘草。 功效:辛凉宣肺,通腑利胆。 主治:风热犯肺,少阳腑实证,太阳、阳 明、少阳同病,咳嗽,喘息,发热,口苦, 口渴,腹满,便秘,头目胸胁胀痛,舌苔 黄腻,脉数。
严选内容

麻杏石甘汤

麻杏石甘汤

麻杏石甘汤伤寒论云:发汗后,喘家,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麻黄4两去节、杏仁五十个去皮、石膏半斤碎裹、甘草二两。

青龙试注:发汗后,汗出一个是中风,用桂枝汤,这里反而强调不可以桂枝汤说明这个汗出不合适桂枝汤了,因为进入阳明所以汗出。

脏腑辨证属于邪入肺胃,因此以麻黄杏仁宣肺止咳喘,石膏清肺胃之热。

这里无大热之意是指热邪并未进入腑实证,只是指的经证而已。

【功效主治】具有辛凉宣泄,清肺平喘的功效。

主治外感风邪肺热咳喘证。

【适用人群】◎用于身热不解,咳逆气急,甚则鼻翕,口渴,有汗或无汗,舌苔薄白或黄,脉象浮数等症。

◎现代临床常用于治疗感冒、急性支气管炎和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顽固性咳嗽、小儿支气管肺炎、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急性鼻窦炎、膀胱炎、寻常痤疮和肛裂等疾病,辨证属邪热壅肺型者。

【禁忌人群】◎凡喘咳证属上甚下虚型者,皆忌用大剂量的石膏清热,以致不利于温阳祛痰,且寒凉之品易伤阳气,而加重下元虚损。

其临床表现兼见痰涎壅盛、喘咳短气、胸膈满闷、或腰痛腿软、或肢体浮肿,舌质淡白,苔白滑或白腻、脉象弦滑等症,可供鉴别之用。

◎凡喘咳证属外寒内饮型者,皆忌用方剂中大剂量的石膏清热,但无温肺化饮之功,反而伤及阳气,使寒饮更剧。

其临床表现兼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痰涎清稀量多、胸闷、或头面四肢水肿、苔白滑、脉象浮等症,可供鉴别之用。

◎凡喘咳证属风寒束表型者,皆忌用方剂中的麻黄配伍大剂量的石膏,体现辛凉宣肺之法,而不利于辛温发汗,反助寒生害,徒伤正气。

其临床表现兼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舌薄、苔白、脉象浮紧等症,可供鉴别之用。

【煎服禁忌】◎麻杏石甘汤方剂中的诸药不宜同时煎煮,宜先煎麻黄,后入诸药,这样麻黄中的总生物碱含量最多,同时在沸水中加入苦杏仁,高温能破坏苦杏仁酶,从而保留苦杏仁苷,如果在冷水中浸泡时间过久,苦杏仁苷太多会水解释放出氢氰酸,在沸腾时则更易挥发。

临床经验:(1)有汗与无汗均可用麻黄。

方剂学趣味方歌速记口诀

方剂学趣味方歌速记口诀

方剂学趣味方歌速记口诀解表剂一、辛温解表剂1、麻黄汤《伤寒论》:麻子炒杏仁。

(麻黄,桂枝,炙甘草,杏仁)2、桂枝汤《伤寒论》:大嫂炒姜汁。

(大枣,芍药,炙甘草,桂枝)3、九味羌活汤(《此事难知》引张元素方):秦皇尝百草,细心防枪刺穿胸.(黄芩,生地黄,苍术,白芷,甘草,细辛,防风,羌活,川芎)4、小青龙汤《伤寒论》:麻子将要甘心下跪。

(麻黄,五味子,干姜,芍药,炙甘草,细辛,半夏,桂枝)二、辛凉解表剂1、桑菊饮《温病条辨》:荷叶杏花,草根更俏。

(薄荷,桑叶,杏仁,菊花,甘草,芦根,桔梗,连翘)2、银翘散《温病条辨》:猪吃金,牛喝银,草根更俏。

(竹叶,淡豆豉,荆芥穗,牛蒡子,薄荷,银花,甘草,芦根,桔梗,连翘)3、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伤寒论》:干嘛姓石。

(炙甘草,麻黄,杏仁,石膏)三、扶正解表剂1、败毒散《小儿药证直诀》:独身生活更幸福,何止钱财穷.(独活,人参,羌活,桔梗,茯苓,薄荷,枳壳,前胡,柴胡,方剂学趣味方歌速记口诀川芎)泻下剂一、寒下剂1、大承气汤《伤寒论》:小黄识谱.(芒硝,大黄,枳实,厚朴)二、温下剂1、温脾汤《备急千金要方》:黄夫人炒姜。

(大黄,附子,人参,甘草,干姜)三、润下剂1、麻子仁丸《伤寒论》:布什妈要大白杏。

(厚朴,枳实,火麻仁,白芍,大黄,蜂蜜,杏仁)四、逐水剂1、十枣汤《伤寒论》:甘愿起早。

(甘遂,芫花,大戟,大枣)和解剂一、和解少阳1、小柴胡汤《伤寒论》:生芹菜炒大虾仁。

(生姜,黄芩,柴胡,炙甘草,半夏,人参)二、调和肝脾剂1、四逆散《伤寒论》:柴草制药。

(柴胡,甘草,枳实,白芍)2、逍遥散《和剂局方》:龄少才当干,逍遥逐江河。

(茯苓,白芍,柴胡,当归,甘草,白术,烧生姜,薄荷)三、调和肠胃1、半夏泻心汤《伤寒论》:江大人今夏添草帘。

(干姜,大枣,人参,黄芩,甘草,黄连)第四章清热剂一、清气分热1、白虎汤《伤寒论》:师母干净。

(石膏,知母,甘草,粳米)二、清营凉血1、清营汤《温病条辨》:西皇帝住乔丹卖银元。

中医方剂学趣味速记歌诀

中医方剂学趣味速记歌诀

中医方剂学趣味速记歌诀中医方剂趣味记忆歌诀第一章解表剂1、辛温解表剂麻黄汤《伤寒论》:麻子炒杏仁。

/干妈贵姓?桂枝汤《伤寒论》:大芍炒姜汁。

九味羌活汤(《此事难知》引张元素方):秦皇尝百草,细心防枪刺穿胸。

小青龙汤《伤寒论》:麻子将要甘心下跪。

/少将为嘛甘心下跪?加味香苏散《医学心悟》:臣子穿芳草,福将慢戒酒。

止嗽散《医学心悟》:百草园前臣敬接。

2、辛凉解表剂桑菊饮《温病条辨》:荷叶杏花,草根更俏。

/荷花根,巧接杏桑果银翘散《温病条辨》:猪吃金,牛喝银,草根更俏。

葱豉桔梗汤《通俗伤寒论》:猪吃草帘脖子更白。

升麻葛根汤《闫氏小儿方论》:麻哥要草。

竹叶柳蒡汤《先醒斋医学广笔记》:母牛早餐河东柳叶,哥姐馋。

柴葛解肌汤《伤寒六书》:钦差高举枪,白要姜枣草根。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伤寒论》:干妈姓石。

3、扶正解表剂败毒散《小儿药证直诀》:独身生活更幸福,何止钱财少。

/活熊身伏草埂,二虎只可强攻。

再造散《伤寒六书》:早起穿少干活,缝织人生幸福。

葱白七味饮《外台秘要》:麦地将割,白吃白睡。

加减葳蕤汤《通俗伤寒论》:为何猪吃红草更白。

第二章泻下剂1、寒下剂大承气汤《伤寒论》:小黄识谱。

/皇后只是笑。

大黄牡丹汤《金匮要略》:二人笑大肚。

大陷胸汤《伤寒论》:大陷胸汤谁大笑。

2、温下剂大黄附子汤《金匮要略》:皇子细心。

温脾汤《备急千金要方》:黄夫人炒姜。

/为姜大人附子干杯。

三物备急丸《金匮要略》:三物备急黄豆浆。

3、润下剂麻子仁丸《伤寒论》:布什妈要大白杏。

/二人要小承气。

济川煎《景岳全书》:智者骑马,从容西归。

4、逐水剂十枣汤《伤寒论》:甘愿起早。

/达古愿找谁。

舟车丸《景岳全书》:请陈将军轻骑花牛,干香槟。

疏凿饮子《济生方》:鞋匠上路吃槟榔,嚼姜皮,拎木桶。

5、攻补兼施新加黄龙汤《温病条辨》:猿人皇帝卖姜炒小海龟。

增液承气汤《温病条辨》:深冬皇帝忙。

第三章和解剂1、和解少阳小柴胡汤《伤寒论》:今夏大人走江湖。

/生芹菜炒大虾仁。

麻黄杏仁石膏甘草汤的功效是什么

麻黄杏仁石膏甘草汤的功效是什么

麻黄杏仁石膏甘草汤的功效是什么
关于《麻黄杏仁石膏甘草汤的功效是什么》,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现在网络的发展人们都喜欢在网络上面分享自己知道的事情,特别是很多人都喜欢在网络上面分享自己的养生方法,麻黄杏仁石膏甘草汤是我们经常在网络上看见的一种汤药,但是很多人对于这种汤药里面的成分不是很了解,但是对于身体会造成严重的伤害,那么麻黄杏仁石膏甘草汤的功效是什么?
本方主治证是由风热袭肺,或风寒郁而化热,壅遏于肺所致。

肺中热盛,气逆伤津,所以有汗而身热不解,喘逆气急,甚则鼻翼煽动,口渴喜饮,脉滑而数。

此时急当清泄肺热,自然热清气平而喘渴亦愈。

所以方用麻黄为君,取其能宣肺而泄邪热,是“火郁发之”之义。

但其性温,故配伍辛甘大寒之石膏为臣药,而且用量倍于麻黄,使宣肺而不助热,清肺而不留邪,肺气肃降有权,喘急可平,是相制为用。

杏仁降肺气,用为佐药,助麻黄、石膏清肺平喘。

炙甘草既能益气和中,又与石膏合而生津止渴,更能调和于寒温宣降之间,所以是佐使药。

综观药虽四味,配伍严谨,用量亦经斟酌,尤其治肺热而用麻黄配石膏,是深得配伍变通灵活之妙,所以清泄肺热,疗效可靠。

很多网络上面的分享都是没有任何科学依据的,甚至对于我们的身体会造成严重的伤害,我们最好不要盲目的使用网络上面的分享来制作药汤,食疗虽然很重要,但是根据自身身体状况制作的食疗方法才能起到好的效果。

第七版方剂学歌诀

第七版方剂学歌诀

1 解表剂1.1辛温解表1.麻黄汤麻黄汤中臣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汗解表宣肺气,伤寒表实无汗宜。

2.桂枝汤桂枝芍药等量伍,姜枣甘草微火煮,解肌发表调营卫,中风表虚自汗出。

3.九味羌活汤九味羌活防风苍,辛芷芎草芩地黄,发汗祛湿兼清热,分经论治变通良。

4.香苏散香苏散内草陈皮,疏散风寒又理气,外感风寒兼气滞,寒热无汗胸脘痞。

5.小青龙汤解表蠲饮小青龙,麻桂姜辛夏草从,芍药五味敛气阴,表寒内饮最有功。

6.止咳散止嗽散用百部菀,白前桔草荆陈研,宣肺疏风止咳痰,姜汤调服不必煎。

7.正柴胡饮正柴胡饮平散方,芍药防风陈草姜,轻疏风邪解热痛,表寒轻证服之康。

1.2辛凉解表1.银翘散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2.桑菊饮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3.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仲景麻杏甘石汤, 辛凉宣肺清热良,邪热雍肺咳喘急,有汗无汗均可尝。

4.柴葛解肌汤陶氏柴葛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张,芩芍桔草姜枣芷,羌膏解表清热良。

5.升麻葛根汤阎氏升麻葛根汤,芍药甘草合成方,麻疹初起出不透,解肌透疹此方良。

1.3扶正解表1.败毒散人参败毒草苓芎,羌独柴前枳桔共,薄荷少许姜三片,气虚感寒有奇功。

2.参苏饮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齐,干葛木香甘桔茯,气虚外感最相宜。

3.麻黄细辛附子汤麻黄细辛附子汤,助阳解表代表方,阳虚外感风寒证,寒重热轻脉沉良。

4.加减葳蕤汤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葱白桔梗随,草枣薄荷八味共,滋阴发汗功可慰。

2 泻下剂2.1寒下1.大承气汤大承气汤大黄硝,枳实厚朴先煮好,峻下热结急存阴,阳明腑实重症疗。

去硝名为小承气,轻下热结用之效。

调胃承气硝黄草,缓下热结此方饶。

2.大黄牡丹汤金匮大黄牡丹汤,桃仁芒硝瓜子襄,肠痈初起腹按痛,尚未成脓服之康。

3.大陷胸汤大陷胸汤用硝黄,甘遂为末共成方,专治水热结胸证,泻热逐水效非常。

2.2温下1.大黄附子汤金匮大黄附子汤,细辛散寒止痛良,温下治法代表方,寒积里实服之康。

《张仲景方证化裁全解》之麻杏石甘汤加减

《张仲景方证化裁全解》之麻杏石甘汤加减

《张仲景方证化裁全解》之麻杏石甘汤加减大家晚上好今天的汉传普及课本来是另一外师兄弟讲的,临时有事,我来顶上,因为时间紧,没怎么备课,我简单讲一下,大家课后有问题再咨询。

今天我们学习麻杏石甘汤加减类方,麻杏石甘汤黄芩石膏杏子甘草汤文蛤汤麻黄升麻汤先讲前面两个方在学习前我们再复习一下经方六纲基础,六纲者太阳、少阳、阳明、少阴、厥阴、太阴也!经方把人体的疾病根据各自的病理特性分为六个大类,太阳病的病理特性或者说本质是表实热,阳明是里实热,少阳是半表里偏于实热,少阴是表虚寒,太阴是里虚寒,厥阴是半表里偏于虚寒。

六纲每一纲都包含了病位(表、里、半表里)、病性(寒、热、寒热夹杂)和病态(虚、实、虚实夹杂)。

六纲病有各自的典型方证,典型方证下又有不同的类似证型,这些证型可以单见,可以合并,像模块一样,可以相互组合而形成不同的方证。

我们这一轮要学习的是这些不同方证的组合规律及用方。

这些方和证都是有规律的,仲师已经给我们总结出来了我们只需延着他的道路求方证对应就初步进入了经方的大门。

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以证定方,也可以以方测证,这样学起来就会事半功倍。

如何方证对应呢?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假药味之滋,因气感之宜,辨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齐,以通闭解结,反之于平。

及失其宜者,以热益热,以寒增寒,精气内伤,不见于外,是所独失也。

故谚曰:“有病不治,常得中医”。

(《汉书·艺文志》)这一段话就给出了指导思想,也暗藏了精髓。

简单一点说就是用药物的阴阳(寒热)去中和疾病的阴阳(寒热),使身体阴阳平和,这样就会疾病不生。

中医经方治病首先要辨寒热,疾病的寒热属性清楚了,我们就用相反的药物去中和疾病的寒热属性,使阴阳平和,疾病不生。

有了这个概念,才容易逐步深入理解经方的各个知识点,下面就按这个思想讲讲麻杏石甘汤吧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麻黄(去节,四两)杏仁(去皮尖,五十个)甘草(炙,二两)石膏(碎,绵裹,半斤)上四味,以水七升,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09月/23日/
5伤寒论6方药解析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聂惠民
[原文]
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63)
麻黄四两,去节杏仁五十个,去皮尖甘草二两,炙石膏半斤,碎,绵囊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

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若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子甘草石膏汤。

(162)
[阐论]
两条皆为倒装笔法,63条论汗后邪热壅肺作喘的证治。

162条论下后邪热壅肺作喘的证治。

文中/不可更行桂枝汤0句应接在/无大热者0后,方为理顺易解。

/发汗后0,是指太阳病发汗不得法或发汗太过,使邪热内传壅盛于肺而致病。

肺主气,外合皮毛,热壅于肺,蒸迫津液外走毛窍,故汗出;肺司呼吸,热盛则气逆故喘;因邪热已内传,则表无大热。

因太阳发汗后,证候已经发生变化,所以不可再用桂枝汤。

从鉴别诊断角度分析/汗出而喘0,并非无汗而喘,故不是麻黄汤证;/汗出而喘0、/不可更行桂枝汤0,又非太阳中风所致。

这样就把太阳表证之喘排除在外。

进而分析/汗出而喘0、身/无大热0,且无阳明烦渴见症。

这样又把阳明内热上迫于肺之喘排除在外。

最后诊断本病是邪热壅肺所致,故治疗重在清宣肺热,而不在于发汗解表,用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主治。

表病论治,宜因势利导采用发汗,使表邪从汗而解。

若误用攻下,邪易陷入,发生其他变证。

本证属误治一例,下后表邪不得外解,反而乘机内入,以致邪热壅肺,不得宣通。

两条的致病原因虽不相同,但热邪壅肺的病理机转则一,所以治疗方法也一样。

本方为麻黄汤去桂枝加石膏而成。

麻黄辛温宣肺平喘,石膏甘寒直清里热,两药配伍,能清宣肺中郁热,有定喘之功;且石膏的用量多于麻黄一倍,借以监制麻黄辛温之性转为辛凉清热之用。

杏仁降肺气之逆,佐麻黄以平喘;甘草性甘缓,能调和麻黄、石膏凉热之力溶和,以相助成功。

麻黄汤去桂枝之辛温,加石膏之甘寒,能佐麻黄清泄肺热,助杏仁而止咳喘,这一加一减,则变辛温之剂为辛凉之方。

四药之功,各有所主,麻黄发肺郁,杏仁下肺气,甘草缓肺急,石膏清肺热。

四药相合,共奏清热宣肺,降气定喘之功。

本证的成因,是/发汗后0或/下后0邪热壅肺而致。

后世医家尤在泾认为,此证形成是/缘邪气外闭之时,肺中已自蕴热0。

这一观点与临床亦较贴切。

据临床所见,本证成因有三:¹汗下后,邪热壅肺;º未经汗下,传经邪热,内袭于肺;»素日肺热,复感外邪。

一般公认,本证有热、喘、咳、渴四大症状,至于/发汗后0或/下之0的因由不必追究。

关于方中有汗用麻黄、无大热用石膏的问题,似乎令人费解,实则不然。

从麻黄的药理功能来看,不同的配伍,所发挥的作用各异。

有汗禁用麻黄,是指麻黄汤而言,因麻黄与桂枝相配,发汗走表,效力功专。

本方仅用一味麻黄,且与石膏相配,则能透发在里之郁热,故功效专于清宣肺热而定喘。

无大热用石膏者,因石膏与知母相伍,能清阳明里热;与麻黄杏仁相配,能清肺热而平喘。

况且表无大热,而里热壅肺已急,故用之甚当。

应用本方的注意事项如下:
1.辨本方证要点:证见咳嗽、喘促、身热或外无大热、口渴、痰黄等热喘的特征;舌尖或舌边红、苔淡黄(中间或根部),或舌面乏津;脉数或弦数、滑数。

2.药物用量的比例:各药之间的比例,是取得疗效的关键。

¹麻黄与石膏原方的用量是1:2,大量的石膏,一则制其辛温,使本方变为辛凉,二则功效专一,使本方专于清宣肺热,笔者临床用量多掌握在1:5或1:10之间,效果为佳。

石膏用量的多少,视肺热轻重而定,一般是热重者,石膏宜重用。

º麻黄与甘草的比例也宜恰当,据临证经验,取两者等量为宜。

因为甘草量大则牵制麻黄宣散之力,量小则恐麻黄宣散太过,两者配伍恰当,功专在肺,取效则速。

若属风寒实喘,以及久喘虚证,皆不宜服用此方。

3.本方证之喘与小青龙汤证、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麻黄汤证的鉴别。

小青龙汤证,因风寒束表,内有停饮而致,证见发热恶寒、干呕咳喘、脉弦紧,治当外散表寒、内蠲水饮;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因营卫不和,肺气失宣所致,证见发热恶风、汗出而喘、脉浮缓,治当调和营卫,宣肺定喘;麻黄汤证,因风寒外束,肺气闭郁而致,证见发热恶寒、无汗而喘、脉浮紧,治当辛温发汗,宣肺定喘。

喘证的辨证方法,首先要抓住呼吸困难、喘息等主症。

喘证按病理性质分为:¹表邪之喘:由风寒束表,内犯于肺而致,辨证关键在于表证兼喘。

º水饮之喘:由水饮内停,肺气上逆而致喘。

辨证要点在于水饮为患。

»热实之喘:由热邪壅肺或肠腑燥结而致喘。

其辨证要点,一则在热,一则在实。

¼阳虚之喘:由阳衰阴盛,真阳欲脱,肺肾两竭致喘,证属少阴危候,表现为息高之象。

笔者临床应用
1.急性气管炎:证见咳嗽黄痰、苔淡黄脉数者,本方加桑皮、贝母、桔梗、金银花等清热化痰止咳之品。

若见身热者,再加桑叶、芦根、茅根以疏解外邪。

2.小儿肺炎、支气管肺炎:证见喘咳痰涎甚者,酌加金银花、葶苈子、桔梗、天竺黄、杏仁等清热解毒、化痰平喘之品;若身见高热者,加柴胡、黄芩、牛蒡子、金银花等清热疏解之品;若麻疹合并肺炎,疹毒内陷、肺炎炽盛者,加黄芩、前胡、蝉衣、紫草等清热透表之品。

3.百日咳:属风热袭肺,肺气不宣,痰涎壅盛者,酌加百部、葶苈子、大枣、前胡、贝母等清热化痰止咳之品。

4.支气管哮喘、过敏性哮喘:属热邪壅肺者,可酌加桑皮、芍药、蝉衣、葶苈子等品。

5.咽炎、喉炎:属热邪郁结者,酌加板蓝根、射干、牛蒡子、桔梗等。

医案选录
医案一:过敏性哮喘
米某,9岁,男,1987年10月9日初诊。

咳喘三天,昨起加重,咳嗽频作,喘息胸闷,身热有汗,口干且渴,脉数,苔黄。

病始于幼时患肺炎后,每于春秋季节发作频繁。

体温38.2e,呼吸急促,口唇红紫,两肺散在干啰音,心律齐, 150次/分。

中医辨证为邪热壅肺,气逆致喘。

治以疏解清热,化痰平喘。

宗麻杏甘石汤加味治疗,处方:炙麻黄5g,生石膏25g,杏仁10g,炙草5g,桑叶、桑皮各10g,芦根、茅根各10g,金银花15g,川贝母10g,水煎温服。

进药三剂,热退,咳喘平息大半。

上方去桑叶、茅根、芦根,加杭白芍12g,桔梗10g,百部10g,蝉衣10g。

五剂。

三诊:咳喘皆平,嗣后固本调理而安,次年春季未见复发。

(5聂惠民医案6)
医案二:小儿肺炎
傅某,9个月,男,1986年5月10日初诊。

咳嗽频作三日,伴有喘息,痰多,喉中有声,口唇干燥,大便硬结,服药未效,指纹紫、苔白中黄,体温38e,右肺下可闻湿啰音,某院诊为肺炎。

中医辨证为痰热壅肺,肺失肃降而致喘证。

治以清热化痰、降气平喘,宗麻杏甘石汤加葶苈子、桑皮、前胡、黄芩、金银花治疗,进药六剂而愈。

(5聂惠民医案6)
医案三:肺热咳嗽
李某,男,56岁,1985年5月18日初诊。

咳嗽月余,病始于外感,初始服过抗生素止咳
药,亦服用过养阴清肺丸及中药汤剂等效果不佳,故来门诊求治。

现证:咳嗽不已,夜卧亦咳、痰量中等,色黄黏稠,不易咳出,咳甚汗出,时有胸闷,口干能饮,便燥溲赤。

舌尖红、苔淡黄,根部略厚、脉弦略数。

证属痰热壅滞、肺失宣降,而致咳嗽,治宜清热化痰止咳。

宗麻杏甘石汤加贝母、双花、桔梗、栝楼皮,水煎温服。

进药六剂、咳嗽锐减,惟觉晨起痰多。

前方去双花加陈皮、浮海石,增强清肺化痰之力。

继进五剂,咳痰皆除。

(5聂惠民医案6)
医案四:麻疹兼喘
心成兄,幼时出麻,冒风隐伏,喘促烦躁,鼻扇,肌肤枯涩。

不啼不食。

只服麻杏石甘汤一服,肤润,麻渐出,再服,周身麻出如痱,神爽切安,目开喘定。

(5程杏轩医案6)
医案五:哮喘证
王某,男,19岁,1989年7月21日初诊。

患哮喘十余年,每入夏则发哮喘,一般为8月中旬发作严重,哮喘、胸闷,甚则难于平卧,治疗后9月末渐缓解,诊断为过敏性哮喘。

现表现为:喘尚未作,咳嗽流涕,有痰色黄,舌质红、苔淡黄,脉沉弦略数。

证属邪热郁肺。

拟清热止咳平喘,宗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加味,处方:炙麻黄3g、生石膏15g、杏仁10g、炙甘草6g、桑皮10g、前胡10g、桔梗10g、百部10g。

六剂水煎,每剂分二次温服。

药后咳减,惟有鼻塞、鼻痒流涕等过敏现象,舌红,脉弦数,守方进退,调理月余而愈,哮喘未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