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纲鸟类的多样性
鸟类种群遗传多样性分析

鸟类种群遗传多样性分析鸟类作为地球上最古老、最广泛分布的一类脊椎动物,对于我们了解动物基因和自然生态环境的变化非常重要。
鸟类种群遗传多样性分析是通过研究鸟类基因型和表型的变异以及不同个体间的遗传差异,了解鸟类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与演化历史。
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演化研究中,鸟类种群遗传多样性分析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遗传多样性的概念遗传多样性是指基因型在种群和物种水平上的变异程度。
一般包括3个部分:种群遗传多样性、物种遗传多样性、生态遗传多样性。
种群遗传多样性主要指内部基因对的不同表达,物种遗传多样性指不同物种间基因序列的不同表现,而生态遗传多样性是指基因在不同环境因素下的表现。
鸟类种群遗传多样性鸟类是地球上最具多样性的脊椎动物之一,拥有多样的行为、形态、生态类型和生活习性等。
根据遗传分析发现,鸟类种群遗传变异具有显著特点,比如表现为地理隔离对遗传分异的影响很大,而迁徙和选择等要素对鸟类种群遗传分异的影响较小。
因此,鸟类种群遗传多样性分析是了解鸟类种群历史演化和生境变迁的有效方法。
鸟类种群遗传多样性研究方法鸟类种群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方法多种多样,主要涉及到遗传标记、分子标记、基因测序、单倍性分析等多种方法。
其中,现代分子标记技术是研究鸟类遗传多样性的最常用方法。
分子标记是指通过分析生物体内的特定基因或DNA片段,了解生物间的遗传差异的方法。
DNA片段可以根据长度、碱基序列、形态等方式进行描述,从而展现生物体的DNA多样性。
常用的分子标记包括PCR-RFLP、RAPD、AFLP、SSR等。
通过多种分子标记技术,不同种群间的遗传差异可以被测得,并可以对整个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及变异情况作出判断,从而更好地研究和保护鸟类遗传多样性。
鸟类种群遗传多样性的意义鸟类是地球上最具多样性的脊椎动物之一,对于人类的生态文明和自然环境保护均有重要意义。
鸟类种群遗传多样性研究对于了解鸟类的遗传演化过程和历史变迁,指导鸟类资源保护和生物多样性维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探秘鸟类的多样性

探秘鸟类的多样性鸟类是地球上最为独特和多样化的动物类群之一。
它们以其独特的外貌、丰富多彩的羽毛和多样化的行为而闻名于世。
从小巧的蜂鸟到高大的鸵鸟,从彩虹般的孔雀到华丽的冠鸟,鸟类的多样性令人叹为观止。
首先,让我们来探索鸟类的多样化外貌。
鸟类的羽毛是它们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羽毛的颜色、形状和纹理各不相同,使得每一种鸟都有独特的外观。
例如,孔雀的尾羽展开时,呈现出绚丽的蓝色和绿色,宛如一幅艺术品。
而金丝雀的羽毛则呈现出明亮的黄色,给人一种温暖和愉悦的感觉。
此外,一些鸟类还具有特殊的外形特征,如喜鹊的长尾巴和啄木鸟的坚硬嘴巴,这些特征使它们在物种中独树一帜。
除了外貌,鸟类的行为也展现出了令人惊叹的多样性。
不同种类的鸟类有着各自独特的习性和行为模式。
例如,猛禽类鸟类以其优秀的狩猎能力而闻名,它们以迅猛的速度和敏锐的目光捕捉猎物。
而鸣禽类鸟类则以其美妙的歌声而著名,它们用鸣叫来吸引异性和标记领地。
此外,一些鸟类还有着独特的迁徙行为,它们在不同的季节之间迁徙,寻找更适合生存的环境。
这些行为的多样性使得鸟类成为了生物学研究的热门对象。
鸟类的多样性不仅仅体现在它们的外貌和行为上,它们还栖息在各种不同的生态系统中。
从寒冷的北极到炎热的沙漠,从茂密的雨林到广袤的草原,鸟类可以在各种环境中找到自己的家园。
每一种鸟类都适应了特定的环境,并在其中发展出了独特的生存策略。
例如,企鹅生活在南极洲的寒冷环境中,它们的身体覆盖着厚厚的羽毛,以保持身体的温暖。
而沙漠中的鸵鸟则有着长长的腿和强壮的脚,以适应奔跑和抵御高温的需求。
这些适应性使得鸟类能够在各种极端环境中生存下来。
鸟类的多样性不仅仅是因为它们的外貌、行为和生态环境的差异,还因为它们的物种数量之多。
据统计,全球共有约10000多种鸟类,分布在各个大洲和岛屿上。
其中,南美洲的亚马逊雨林被誉为“鸟类的天堂”,拥有着世界上最为丰富的鸟类资源。
在这片热带雨林中,鸟类的物种数量超过1500种,占全球鸟类物种的十分之一以上。
动物生物学:22 鸟纲分类

羽 毛
分布均匀,无羽裸 之分,羽支分离不成羽
片
羽毛呈鳞状均 匀覆盖全身
飞羽发达,有羽裸区 之分,羽小支钩连成羽片
生 殖
雄具发达的交配器
具交配器
绝 大多数无交配器
代 非洲鸵鸟等,仅分 如王企鹅,主 包括了现存绝大多数
表 布于南半球
要分布于南极 鸟类,如丹顶鹤等
ér miáo
平胸总目
❖ 本目为现存体型最大的鸟类,体重大者达135kg,体高 25m,适与奔走生活。
❖ 中文学名:鸵鸟 ❖ 二名法:Struthio camelus ❖ 界:动物界 ❖ 纲:鸟纲 ❖ 目:鸵鸟目 ❖ 科:鸵鸟科属
❖“鸵鸟政策”:“鸵鸟在危急时把头埋 在沙堆里”,研究证实错误。
❖ 中世纪时期,骑士的头盔上都插着一根鸵鸟的羽毛。 到了19世纪,它又成了女士们服饰的装饰品。
❖ 这种需求促使农民在南非、美国南部和澳大利亚等地 建立饲养鸵鸟的农场。
突胸总目
❖ 翼发达,善于飞翔。 ❖ 龙骨突起。 ❖ 最后4~6枚尾椎骨愈合成
一块尾综骨。
❖ 具充气性骨骼。
❖ 正羽发达,构成羽片,体 表有羽区、裸区之分。
❖ 雄鸟绝大多数均不具交配 器官,仅少数种类如天鹅 、鸭、鹅等有交配器 。
❖ 我国常见种类见右。
1、鸊鷉目2、鹱形目 3、鹈形目 4、鹳形目 5、雁形目 6、隼形目 7、鸡形目8、鹤形目 9、鸻形目10、鸽形目 11、鹦形目12、鹃形目 13、鸮形目14、夜鹰目 15、雨燕目 16、蜂鸟目 17、佛法僧目 18、鴷形 目
目——
❖ 小鸊鷉(学名:Tachybaptus ruficollis;拼音名:Xiǎo Pì Tī)是鸊鹈目鸊鹈科的鸟类 。体长约56 cm。枕部具黑 褐色羽冠;成鸟上颈部具黑 褐色杂棕色的皱领;上体黑 褐,下体白色。善于游泳和 潜水,常潜水取食,以水生 昆虫及其幼虫、鱼、虾等为 食。通常单独或成分散小群 活动。繁殖时在水上相互追 逐并发出叫声,有占据一定 地盘的习性。繁殖期在沼泽 、池塘、湖泊中丛生的芦苇 、灯心草、香蒲等地营巢, 每窝产卵4~7枚,卵形钝圆 ,污白色,雌雄轮流孵卵。 留鸟及部分候鸟。
鸟类的遗传多样性与遗传漂变

影响因素:影响鸟类遗传多样 性的因素包括物种的演化历史、 生态环境、种群大小和分布范
围等。
遗传多样性的来源
物种内遗传变异:同一物种内不同种群或个体间的遗传差异
物种间遗传变异:不同物种间的遗传差异和进化历程
地理分布:不同地理种群间由于地理隔离和环境差异导致的遗传差异 生态多样性:不同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包括鸟类在内的 各种生物的遗传多样性
Part Four
鸟类遗传多样性与 遗传漂变的关系
遗传多样性与遗传漂变的相互影响
遗传多样性是鸟类 适应环境变化的基 础,能够提高种群 的生存和繁衍能力。
遗传漂变是指基因 频率在种群中随机 的、不可预测的变 化,会导致种群基 因库的改变。
遗传多样性可以降 低遗传漂变的影响 ,使种群更容易适 应环境变化。
遗传漂变可以增加 遗传多样性,为种 群提供更多的进化 可能性。
遗传多样性对鸟类适应性的影响
遗传多样性有 助于鸟类适应 不同的环境变 化
遗传多样性有 助于鸟类繁殖 更多的后代
遗传多样性有 助于鸟类抵抗 疾病和寄生虫 的侵害
遗传多样性有 助于鸟类适应 气候变化和生 态系统的变化
0
0
0
0
1
2
3
4
遗传漂变对鸟类种群结构的影响
遗传漂变是指基因频率在种群中随机 传多样性与遗传漂变之间存在 相互影响和制约的关系,共同维持种 群的稳定和进化。
了解鸟类遗传多样性与遗传漂变的 平衡关系有助于保护和利用鸟类资 源,促进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发展。
THANKS
汇报人:XX
遗传多样性的意义
维持生物多样性:遗传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生物 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生物的多样性 鸟类

攀禽
• 攀禽: 这类鸟最明显的缘树木。
生物的多样性
鸟类专题
鸟的主要特征
生物课学过大概看看吧
• 鸟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呈流线型,大多数 飞翔生活。体表被覆羽毛,一般前肢变成 翼(有的种类翼退化);胸肌发达;直肠 短,食量大消化快,即消化系统发达,有 助于减轻体重,利于飞行;心脏有两心房 和两心室,心搏次数快。体温恒定。呼吸 器官除具肺外,还有由肺壁凸出而形成的 气囊,用来帮助肺进行双重呼吸。
鸣禽
• 鸣禽为雀形目鸟类,种类繁多。鸣禽善于 鸣叫,由鸣管控制发音。鸣管结构复杂而 发达,大多数种类具有复杂的鸣肌附于鸣 管的两侧。
陆禽
• 陆禽是指鸟纲中的鸡形目和鸠jiū鸽目的鸟 类。这些鸟类经常在地面上活动,因此被 称为陆禽
猛禽
• 猛禽是鸟类六大生态类群之一,涵盖了鸟 类传统分类系统中隼形目和鸮形目的所有 种。
游禽
• 游禽:是鸟类六大生态类群之一,涵盖了 鸟类传统分类系统中雁形目、潜鸟目、鸊 鷉Pì Tī目、鹱hù形目、鹈tí 形目、鸥形目、 企鹅目七项目中的所有种。在此就不一一 介绍了
涉禽
• 涉禽是指那些适应在沼泽和水边生活的鸟 类。它们的腿特别细长,颈和脚趾也较长 ,适于涉水行走,不适合游泳。休息时常 一只脚站立,大部分是从水底、污泥中或 地面获得食物。
• 鸟的种类繁多,分布全球,生态多样,现 在鸟类可分为三个总目。平胸总目,包括 一类善走而不能飞的鸟,如鸵鸟。企鹅总 目,包括一类善游泳和潜水而不能飞的鸟 ,如企鹅。突胸总目,包括两翼发达能飞 的鸟,绝大多数鸟类属于这个总目。
平胸总目
• 为现存体型最大 的鸟类(体重大 约达135kg,体高 2.5m),适于 奔走生活。平胸 总目的著名代表 为鸵鸟。
关于鸟的简介

关于鸟的简介
鸟是一类脊椎动物,属于脊索动物门、鸟纲。
它们具有覆盖全身的羽毛和两只前肢改造而成的翅膀,能够飞翔。
鸟类在地球上广泛分布,栖息于各种不同的环境中,包括森林、草原、湖泊、河流、海洋等。
鸟类拥有独特的适应能力,使它们在各个生态系统中生存和繁衍。
它们的身体结构和解剖特征经过漫长的进化,包括强壮的胸肌、空心的骨骼、高效的呼吸系统等,使其能够轻巧地在空中飞行。
鸟类的羽毛具有隔热、防水和飞行等功能,对于保持体温和飞行起着重要作用。
鸟类的食性多样,包括肉食性、植食性和杂食性。
它们以昆虫、小型动物、种子、果实等多种食物为食。
鸟类在繁殖方面也表现出多样化,有的鸟类进行单配对繁殖,有的进行群体繁殖,也有一些形成复杂的社会结构。
鸟类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们参与了花粉传播、种子传播和控制害虫等生态过程。
另外,鸟类也是美丽多样的生物资源,受到许多人的喜爱和保护。
总体而言,鸟类以其独特的飞行能力、羽毛结构以及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而备受人们关注。
它们的多样性和适应能力使其成为自然界最受欢迎和拥有丰富文化象征意义的动物之一。
鸟类的介绍

鸟类的介绍
鸟类是一类温血脊椎动物,属于脊椎动物门的鸟纲。
它们是地球上最为多样化的脊椎动物之一,目前已经发现了约10000多种不同的鸟类。
鸟类的身体结构适应了它们在不同环境中的生存和繁衍。
首先,鸟类的身体结构非常适合飞行。
它们的前肢演化成了翅膀,可以迅速地在空中飞翔。
鸟类的骨骼轻巧而坚固,骨骼中有许多空腔,使得它们能够轻松地在空中飞行。
另外,鸟类的胸肌非常发达,这使得它们可以迅速拍打翅膀产生动力。
其次,鸟类的羽毛是它们最为显著的特征之一。
鸟类的羽毛具有保温、防水和飞行的功能。
它们的羽毛分为轻羽毛和硬羽毛两种类型,轻羽毛负责保温和防水,硬羽毛则负责飞行。
鸟类的羽毛颜色丰富多样,有些鸟类的羽毛可以显示出美丽的色彩,用于吸引异性或警示敌对者。
鸟类的嘴巴也有很大的变化,它们的嘴巴形状和大小各异,适应了它们不同的食物来源和获取方式。
有的鸟类的嘴巴形状非常细长,适合捕食昆虫或鱼类;有的鸟类的嘴巴较短而宽厚,适合啄食坚果或果实;还有的鸟类的嘴巴呈钩状,适合捕捉小型哺乳动物。
鸟类的繁殖方式也多种多样。
有的鸟类会筑巢,用来孵化卵和抚养雏鸟;有的鸟类则选择在岩石缝隙中筑巢;还有的鸟类会选择树洞或者
用自己的唾液建造巢穴。
鸟类的产卵期也因物种而异,从几天到几个月不等。
总的来说,鸟类在地球上具有重要的生态角色。
它们在食物链中扮演着各种角色,从食草动物到食肉动物,从飞行捕食者到在地面觅食的鸟类。
它们的多样性和适应性使得鸟类成为了地球上最为成功的动物之一。
鸟类的研究报告

鸟类的研究报告
鸟类是一类羽毛动物,属于脊索动物门、鸟纲,具有独特的适应性和生态功能。
通过对鸟类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它们的形态特征、生态习性以及对生物多样性的贡献。
首先,鸟类的形态特征是研究的重点之一。
鸟类的外形多样,体型大小不一,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
例如,可以对鸟类的喙形态进行研究,比如,长喙鸟可以用来捕食深水中的鱼类,短喙鸟适合捕捉昆虫等。
此外,还可以研究鸟类的羽毛结构和羽色变化,来了解其适应性和进化历程。
其次,鸟类的生态习性也是研究的重点。
鸟类的繁殖行为、迁徙习性、觅食方式等都是研究的对象。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研究,可以了解鸟类的繁殖策略、迁徙路线、食物链等重要的生态信息。
例如,一些鸟类会选择集群繁殖,这可能与减少捕食者的袭击有关;而一些鸟类会长距离地迁徙,这可能与寻找丰富的食物和适宜的繁殖地有关。
最后,鸟类对生物多样性的贡献也是值得关注的。
鸟类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能够传播花粉、帮助种子扩散,维持生物多样性的稳定。
同时,鸟类还是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的重要环节,如食肉鸟类可以控制小型哺乳动物的数量,保持食物链的平衡。
因此,研究鸟类对于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至关重要。
总之,鸟类的研究对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它们的形态特征、生态习性以及对生物多样性的贡献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鸟类的研
究,我们可以进一步认识自然界的奥秘,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做出更有效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鸟类的多样性
教学目标
1.了解不同生活环境中的鸟类的不同形态结构特点,从而理解鸟类的多样性。
2.了解鸟类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了解本地区当前鸟类资源的现状,从而能够自
觉地保护鸟类。
3.学习观察鸟类,保护鸟类的方法,从而培养自觉保护鸟类的情感和观察能力。
重点、难点分析
理解鸟类的多样性是本节的教学重点。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已成为当今生物教育和解决当今环保等难题的世界性问题,使学生从小树立保护物种多样性的观点是生物教师在自己教学工作中义不容辞的责任。
本节鸟类多样性是学习、理解生物种类多样性的典型材料,是学生获得生物多样性观点的基础知识,因此教师应该提高认识,认真研究教材,并注意收集本地区生物多样性的材料,丰富深化本节课的教学。
然而,尤其在城区,很多地方鸟类活动少,而且它们远离人群,学生难以真切、全面地观察、了解鸟类,使学生缺乏感性经验,使之又成为难点。
本节选择了鸟类中猛禽的代表猫头鹰、鸣禽的代表大山雀、游禽的代表野鸭、走禽的代表鸵鸟、涉禽的代表丹顶鹤展开学习,是较全面了解鸟类多样性的材料。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结合看录像、参观动物园中的鸟馆、参观百鸟园、组织野外观鸟等活动,让学生真正去亲近鸟、观察鸟、研究鸟,在此基础上,开展关于鸟类多样性中一些问题的讨论,才能完成这一教学任务。
教学过程设计
一、本课题参考课时为1课时
二、教学过程
千百万年来,人类与鸟类共同在地球上生活,建立起亲密的伙伴关系,鸟类卓越的飞翔能力、艳丽的色彩、动听的歌喉、奇妙的本能行为,强烈地吸引着人们的注意,并给人以美的享受和科学的启示。
我国鸟类资源丰富,鸟类种数在世界上居于第4位。
巴西有2000种,秘鲁有1678种,哥伦比亚有1567种,我国有253种。
本节课是用更大的视角研究不同种类的鸟类。
1.对几类生态类群鸟类代表的研究
本节课前,组织学生参观百鸟园、参观动物园中的鸟馆,有条件的学校组织野外观鸟活动是非常必要的。
在参观前,教师应准备观察报告,以指导学生在参观中的观察活动。
进行野外观鸟前,教师应向学生讲解野外观鸟方法。
本节课在课前观察的基础上,可采用师生共同探讨鸟类生活习性和形态结构特点相适应的问题,尤其注意各生态类群鸟类的喙和足的特点。
课前还可以播映几种典型鸟类的录像。
2.保护和招引益鸟
研究鸟是为了保护鸟、利用鸟,在学习益鸟的保护和招引一节之前,教师应尽可能掌握本地区鸟类资源的现状、本地区当前保护鸟类的措施等资料,也可组织学生进行这方面的调查,与本地区鸟类专家座谈,查找有关的鸟类资料等。
课上师生共同讨论保护鸟类的若干问题,如本地区鸟类资源现状,本地区为保护鸟类做了什么工作?还应做哪些工作等。
最后可以组织全班写一个给全校或给附近社区居民的倡议书,进一步宣传爱鸟、护鸟知识,动员更多的人行动起来。
小资料
野外观鸟
观鸟前的准备
一架双筒望远镜(6X~10X),有条件还可准备一架高倍望远镜(20X左右);一本本地区的鸟类图鉴;一个小笔记本和铅笔。
衣服、鞋帽要得体,穿着舒适便于活动,要穿长衣、长裤和高帮鞋。
另外,在自然界观鸟时,穿戴的颜色应与环境相适应,特别是不要穿戴红、黄、橙、粉红和白色的衣帽,因为大多数鸟类对这样鲜亮的颜色非常敏感,不愿靠近,这就影响了观鸟的效果。
观鸟的时间
应与鸟类的活动规律相适应。
从一天看,多数鸟类在日出后2小时和日落前2小时比较活跃,鸣叫、取食等活动频繁,所以一天中最佳观鸟时间在清晨和傍晚。
在不同的季节里,秋季和春季能看到更多种类和更大数量的鸟,因为在我国,特别是东部地区,是许多候乌迁徙所经过的路线。
留鸟在一年四季中都可观察;观察当地的夏候鸟就应在夏季观察,冬候鸟则应在冬季。
观鸟地点
每种鸟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适应各自所需的环境条件。
在不同的生活环境中就会观察到不同种类的鸟,就在我们身边,我们的住所附近、学校、工作单位及城市公园都可以观察到鸟。
你如果想观察雁、鸭和鹭类等游禽和涉禽,就应选择到湿地去,也就是到海滨、滩涂、湖泊、河流、沼泽、稻田等环境中去观察。
若要观察林鸟就要到林区去,特别是山地林区,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和植被类型的不同,可以看到不同种类的鸟。
观鸟的方式
一般在野外观鸟,有行进中观鸟和静止在某一地点观鸟两种方式。
鸟类的野外识别
1.根据形态特征识别鸟类
(1)身体的大小和形状包括体长、体重、形体特点等。
(2)嘴和后肢的形态许多鸟类的嘴型有明显的特征,如鹤、鹳、鹭、啄木鸟等,嘴长而直;戴胜、太阳鸟等的嘴长而弯曲;夜鹰、雨燕、家燕类等的嘴型扁而阔等。
后肢的形态对于鉴别鸟类也十分重要,但在野外观察时往往受到限制。
(3)翅型和尾型翅大致分为尖形、圆形、方形等类型;尾的形态可分为平尾、圆尾、凸尾、尖尾、凹尾、叉尾等
(4)羽色首先要注意乌体的主要颜色,然后尽量快速准确地注意头、颈、尾、翅、胸、腹、腰等部位的颜色,并注意抓住一两点最突出的特征。
2.根据行为特征识别鸟类
(1)根据飞翔与停落时的姿态(如图)。
鹤与鹭的飞行
左方模式图为双翅的前百观
隼和杜鹃的停落姿态
游禽的游泳姿势
天鹅,秋沙鸭,河鸭,潜鸭,雁
下: ,鸬鹚,鹈鹕,鸥,骨顶
(2)根据叫声;
(3)根据生活环境。
中华人民共和国鸟类保护名单(草案)
一类保护鸟:白鹤、黑鹤、朱鹤、彩鹃、黑鹃、白、中华沙秋鸭、白肩雕、白尾海雕、褐马鸡、棕尾虹雉、绿尾虹雉、白尾梢虹雉、蓝鹏、白颈长尾雉、黑颈长尾雉、黑长尾雉、灰腹角雉、黄腹角雉、黑头角雉、赤颈鹤、丹顶鹤、白鹤、白头鹤、黑颈鹤、棕颈无盔犀鸟、冠斑犀鸟、双角犀鸟。
二类保护鸟:白额雁、红胸黑雁、白琵鹭、鸳鸯、天鹅、瘤鸭、白冠长尾雉、红胸角雉、红腹角雉、小构鹬、小青脚鹬、松鸡、铜鸡(白腹锦鸡)、金鸡(红腹锦鸡)、蓝马鸡、棕头鸥、遗鸥、白鹇、绿孔雀、孔雀雉、高山雪鸡、蓑羽鹤、蓝翅八色鸫、黑琴鸡、花尾棒鸡、血雉、勺鸡、灰鹤、大鸨、小鸨、鹦鹉(国内所有种)、猛禽(国内隼形目、形目所有种)。
世界各国己选定的国鸟
澳大利亚一琴鸟、奥地利一家燕、比利时一红隼、斯里兰卡一黑尾原鸡、丹麦一云雀、爱沙尼亚一家燕、德国一白鹤、英国一欧亚鸲、危地马拉一凤尾绿咬鹃、冰岛一白隼、印度一蓝孔雀、萨尔瓦多一砺鹬、日本一绿雉、卢森堡一戴胜、荷兰一白琵鹭、挪威一河岛、南非(阿扎尼亚)一蓝鹤、瑞典一乌鹞、美国一白头海雕、委内瑞拉一拟掠鸟、缅甸一孔雀、毛里求斯一多多鸟、乌干达一皇冠鸟、伊拉克一雄鹰、新西兰一天翼鸟、爱尔兰一砺鹬、墨西哥一长脚鹰、法国一公鸡、巴哈马一红鹤、多米尼加一鹦鹉、巴巴多斯一鹈鹕、特立尼达和多巴哥一蜂鸟、厄瓜多尔一大秃鹰、智利一山鹰、波兰一雄鹰、赞比亚一雄鹰、津巴布韦一津巴布韦鸟、肯尼亚一雄鹰、阿根廷一棕灶乌、巴布亚新几内亚一极乐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