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与学生生活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学生生活中的重要他人及其影响
1、重要他人的概念 Mills提出的,专指对个体的社会化过程具有重要影响的 具体人物。 2、学生的互动性重要他人 (1)指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认同的重要他人。 (2)受年龄阶段的影响(家长—教师—同伴—不存在的); (3) 还因学生的社会属性不同 (4)往往会有层面差异 3、学生的偶像性重要他人 (1)指因受到学生特别喜爱、崇拜或尊敬而被学生视为学 习榜样的具体人物。 (2)与互动性重要他人的区别: 具体任务VS社会知名人物;双向VS单向; 所有方面潜移默化的影响VS突发的、短暂的、刻骨铭心 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
第二节 学校生活与学生生活
(一)学生对于学校生活的态度 (二)学生生活中的重要他人及其影响 (三)学校生活与学习压力
(一)学生对于学校生活的态度
ຫໍສະໝຸດ Baidu
学生对于学校生活的态度受制约于多种因 素:社会大背景、学校背景、学生自身 学生自身特征对学校态度的影响 年龄和年级水平(负相关);性别差异 (女>男);家庭社会经济背景(正相关); 学生认知能力、学习成绩(正相关) 学校特征与学生对学校的态度 在开放性学校中,学生积极性比传统学校 高。
(二)学生心理障碍的各种表现 1、学生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人格障碍、神经 症和精神病三类。 2、学生中常见的心理障碍主要有以下四种: 攻击 退缩 焦虑 恐怖
(三)学生失范行为的各种表现 1、学生失范行为主要表现为两类:越轨行为 和违法行为(普通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 2、当前学生失范行为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校园暴力触目惊心 色情犯罪 以侵犯财产为目的的越规犯罪 吸毒、网络违法行为等新倾向
(四)学生心理障碍和失范行为的归因分析
1、社会生活环境中的问题 社会规范失控 文化的商品化:整个文化娱乐市场呈现出低俗化倾向 城市化的影响:社会控制力削弱,个人空间结构与社会心理变化 价值观多元观 人口流动影响 2、学校教育失误问题 指导思想的偏差 :德育问题 个别教师素质差:导致师生之间人际关系紧张 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制教育薄弱 3、家庭生活环境中的问题 “四过现象”; “教育真空现象” 家庭结构裂变:核心家庭,单亲家庭,破裂家庭
3、韦伯提出的关于社会行为的“理想类型”, 把学生失范行为分为: 目的型失范行为:目的是理性的,手段是 违规甚至是违法的。 价值取向型失范行为:价值观念与教育主 导观念背离。 情感型失范行为:行为目的是个体需求型。 传统型失范行为:仅因遵循传统习俗而违 背教育规范所造成的失范行为。
4、学校生活环境差异导致各种适应问题 (1)原因: 三重社会生活环境各有一套价值、规范, 存在如何协调、适应的问题; 社会生活中常与学校生活中经历的发生矛 盾,学生面临各种适应性的困难。 (2)学生有两种认识: 把学校生活理想化; 看到了现代学校制度化生活的负面,总相 信外面生活很精彩。
第一节 学生的生活环境与心理、行为失范
(一)学生生活环境的差异 (二)学生心理障碍的各种表现 (三)学生失范行为的各种表现 (四)学生心理障碍和失范行为的归因分析 (五)学生失范行为的理论解释
(一)学生生活环境的差异
1、学生的家庭生活与学校生活的差异 (1)家庭生活表现出的基础性、持久性给学生以持久、独特影响,存在 的教育优势和家长的教育力量是其他教育难以具备的,是极其深远的。 但也有一定负面影响。同时,家庭生活对孩子的成长过程的影响并非固 定不变的,家长应正视这种变化。 (2)二者差异: 家庭生活:感性与感情、自由与放松、个体性与特殊性 学校生活:理性与理智、强制与限制、社会性与一致性 (3)这就要求学校要尊重学生、因材施教、与家庭生活密切联系 2、学生的同辈群体生活与学校生活的差异 (1)同辈生活:民主平等、互助合作、自由表达 (2)学校生活:权威与不平等、互相竞争、有限表达 (3)因此,学校要区分同辈群体生活的性质,发挥其积极影响。 3、学生的社会文化生活与学校生活的差异 (1)社会文化生活:广泛灵活、多元性、丰富、煽情 学校生活:古板、严肃、抽象与理性、更多强调学习活动。 (2)学生参与社会文化活动可拓宽学生知识面,扩大学生交往空间和范 围,锻炼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但社会生活又是鱼龙混杂的。 (3)应正式二者差异,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成为学校改革的一项重要内 容。
(五)学生失范行为的理论解释 1、心理学解释 “心理缺陷说”:正常人知道限制他们的 越轨冲动,而“心理缺陷者”不知道限制 他们的越轨冲动。“心理缺陷”主要是因 童年的社会文化失调所造成的。 “挫折—侵犯说”:认为越轨行动是一种 由挫折产生的针对他人和社会的侵犯形式。 侵犯的强度与挫折强度有关。
2、社会学解释 (1)结构模式————从社会结构和文化角度 差异交往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控制缺乏说:社会内外部的控制削弱和受到破坏引起的 失范说:控制个人行为的道德规范松弛,个人之间的道德 制约丧失。 手段—目标说:社会文化为每个人制定了合法目标,但在 结构上并未每个人提供合法手段去实现这些目标,人产生 挫折、紧张,就会采用非法手段。 亚文化群理论:亚文化(其产生由于社会化过程不完善、 不适当,在下层阶级居住区形成)群所具有和维护的价值 观及行为倾向,与主流文化相抵制。 (2)过程模式 以“标签论”为代表。 用互动理论探讨了越轨—犯罪的过程。 失范是一种政治现象, 权力决定一切 必须改造社会关系,而非失范者。 失范和控制失范是相互联系的。
(三)学校生活与学习压力
1、学习压力的含义 (1)含义:学习压力是指学生在就学过程中所承受的来自环 境的各种紧张刺激,以及学生在生理、心理和社会行为上 可测、可评估的异常反映。 (2)因素:来自环境的紧张刺激(压力源);个体的内部紧 张状态(压力体验);个体的反应(压力反应) 2、学习压力的现状——主要来自考试、作业量 3、学习压力的影响 “恐学症”——中小学生流失大量——影响我国劳动者素 质、民族素质的提高。 心理疾患:适应环境不良,人际关系不好;情绪轻度抑郁; 人格障碍 4、学习压力的形成机制 导致学习压力的原因: 环境因素(分流教育制度;家庭) 个体身心素质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