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中医学基础--藏象学说
中医基础理论(3.1)--藏象学说概论
惟 是 惟 新
至 精 至 诚
六 腑
受纳、传导水谷—传化 物
泻而不藏、实而不 满
实,水谷或糟粕的暂时充实;不满,糟粕及时排出,不能全部充
★(二) 脏腑生理功能特点
奇恒之腑
外形中空,其形似腑,内藏精 汁,
功能似脏,似藏非藏,似腑非 腑
“ 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
,地
气之所生也,皆藏于阴而象于地,故
藏而不
《素问 · 五藏别论》
★ 一 藏象的概念
藏,通“脏”,藏于体内的内脏。
zàng : 内脏 cáng : 深藏、贮藏
藏
月藏
脏
象:五脏系统的外在现象和与自然相关事物的比
象。
心“形如倒垂未开之莲蕊”;肾“形如豇 豆”
1. 脏腑的内在形象
“ 肝病者,两胁下痛引少腹,令人善怒 ”
《素问 · 藏气法
2. 表现时于论外》 的生理病理征象
(二) 五脏与外在环境的协调统一性
1. 人与自然环境协调统一 2. 人与社会环境关系密切
★ 五 五脏精气阴阳理论
先天之精
五脏之阴(滋润、宁静、抑制)
五脏之精
精化为气 五脏之气
后天之精
五脏之阳(温煦、推动、兴奋)
复习思考题
1 、简述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和生理特点。 2 、五脏、六腑与奇恒之腑有何异同? 3 、藏象学说的特点是什么? 4 、简述五脏精气阴阳理论。
构框架的基础上赋予了功能性结构的成分而形成的
形态功能合一性结构。藏不仅仅是解剖学概念,更
重要的是生理病理学概念。
脏器
是西医学的一个形态学概念,是指机体内外的 器官 而言。属一个纯形态学的或实体性的结构,而 其功
★ 二 脏腑分类及其生理特点
中医学基础(藏象)
心 藏 神
膝关节周围滑膜囊的分布
心
(二)与体窍志液关系
脉指血脉,心主血脉,华,光彩的意思。 由于头面部血脉非常丰富,所以,心的生理功 能是否正常,可以从面部的色泽变化显露出来。
1.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
2.心在窍为舌
舌为心之苗,舌内应于心。心阳气不足时, 舌淡白胖。
膝关节周围滑膜囊的分布
心
(二)与体窍志液关系 3.心在志为喜 心的生理功能和情志的喜有关。喜一般为 对外界的良性反应,有益于心的生理功能。但 喜乐太过,则又可使心神涣散,注意力难以集 中。 4.心在液为汗 汗是由津液通过阳气蒸腾气化后从玄府排 出的液体。因为心主血脉,津血同源,所以汗 为心之液。
膝关节周围滑膜囊的分布 脏腑学说的内容简图
名称:心、肝、脾、肺、肾 五脏 特点:化生和贮藏精气 脏腑 ( “藏而不泻” , “满而不实” ) 六腑 名称: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 (内脏总称) 特点:受盛和传化水谷) ( “泻而不藏” , “实而不满” ) 奇恒之腑 名称: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特点:既不同于五脏又不同于 六腑的一类组织器官
膝关节周围滑膜囊的分布 第二节 五脏的生理功能(心)
生理 含义 功能 生理意义 病理意义
1
心 主 血 脉
1 .血液的正常运行基 1 .心气不足, 指心 本条件:气充沛,心血 心 血 亏 虚 --- 心 慌,心悸,倦 具有 充盈,脉道通利。 怠乏力,面色 推动 2 .维持心脏自身功能: 血液 心脏搏动正常,保持正 无 华 , 舌 淡 , 脉细无力。 在脉 常的心力,心律和心率。 中运 3 .对全身的作用:血 2 .心气不足, 行的 液流注全身,发挥营养 心 血 瘀 阻 --- 心 功能。滋润作用。全身精力充 前 区 闷 痛 , 面 沛,面色红润光泽,舌 色 灰 暗 , 舌 质 淡红,润泽,脉缓和有 紫 暗 , 脉 涩 不 畅。 力。
中医基础理论藏象学说(一)
“藏象”⼆字,⾸见于《素问·六节藏象论》。
藏指藏于体内的内脏,象指表现于外的⽣理、病理现象。
藏象包括各个内脏实体及其⽣理活动和病理变化表现于外的各种征象。
藏象学说是研究⼈体各个脏腑的⽣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
它是在历代医家在医疗实践的基础上,在阴阳五⾏学说的指导下,概括总结⽽成的,是中医学理论体系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以脏腑为基础。
脏腑是内脏的总称,按照⽣理功能特点,分为五脏、六腑和奇恒之腑;以五脏为中⼼,⼀脏⼀腑,⼀阴⼀阳为表⾥,由经络相互络属。
为五脏,其共同特点是能贮藏⼈体⽣命活动所必须的各种精微物质,如精、⽓、⾎、津液等;六腑,其共同⽣理特点是主管饮⾷物的受纳、传导、变化和排泄糟粕;,即脑、髓、⾻、脉、胆、⼥⼦胞(⼦宫),其共同特点是它们同是⼀类相对密闭的组织器官,却不与⽔⾕直接接触,即似腑⾮腑;但具有类似于五脏贮藏精⽓的作⽤,即似脏⾮脏。
藏象学说的形成,主要有三个⽅⾯:⼀是来源于古代的解剖知识。
如《灵枢·经⽔》中说:“夫⼋尺之⼠,⽪⾁在此,外可度量切循⽽得之,其死,可解剖⽽视之。
其脏之坚脆,腑之⼤⼩,⾕之多少,脉之长短,⾎之清浊……皆有⼤数。
”⼆是长期对⼈体⽣理、病理现象的观察。
例如因⽪肤受凉⽽感冒,会出现⿐塞、流涕、咳嗽等症状,因⽽认识到⽪⽑、⿐窍和肺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
三是长期医疗经验的总结。
如从⼀些补肾药能加速⾻折愈合的认识中产⽣了“肾主⾻”之说。
藏象学说是⼀种独特的⽣理病理学理论体系。
其中脏腑不单纯是⼀个解剖学的概念,更重要的则是概括了⼈体某⼀系统的⽣理和病理学概念。
⼼、肺、脾、肝、肾等脏腑名称,虽与现代⼈体解剖学的脏器名称相同,但在⽣理或病理的含义中,却不完全相同。
⼀般来讲,中医藏象学说中⼀个脏腑的⽣理功能,可能包含着现代解剖⽣理学中的⼏个脏器的⽣理功能;⽽现代解剖⽣理学中的⼀个脏器的⽣理功能,亦可能分散在藏象学说的某⼏个脏腑的⽣理功能之中。
中医基础理论 第二章 藏象
人体整个生命活动的一部分。
● 心主神的作用与表现 ※ 任物 任:担任、接受 物:事物 心具有接受、分析并处理客观事物或信息、 从而进行意识思维和情志活动的功能——对外 界事物的反映(脑的功能)
含义:藏于内的脏腑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 现象及与其相应的自然之象。
(二)藏象学说的含义
是通过对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的观察,研究人体 各脏腑、形体官窍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 自然界关系的学说。 ※ 以“见外而知内”的方法,通过观察人体
外部象征来推测人体内部情况。突出的是“象”, 以象测“藏”。 这一独特方法,与西医学截然不同。
临床实际: ※ 汗出过多,伤津液、耗心气——心 悸、气短、神疲、甚则肢冷、亡阳。 ※ 出血过多,伤津液——口喝、便秘、 肌肤干燥。 心之气血不足引起病理性汗症: 心气虚 自汗(表卫不固) 汗出 心阴虚 盗汗(阴不摄阳)
(四)心在志为喜 志 —— 情 志 活 动 , 人 有 “ 五 志 ” 、 “七情” 古人将五志分属于五脏,说明五志是 五脏活动的表现,是五脏功能的一个部分, 是建立在五脏之气基础上的,是五脏对外 界事物作出的反应,是人体正常的情志变 化。
从这一角度来看,心所主之神绝非仅指狭义 之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了。
● 心主神的物质基础 血液是神活动的物质基础。 心之所以藏神是建立在心主血脉基础上的, 以此为前提。
心神必须得到心血的濡养——心血充 关系 足,心神得养 心主血脉的功能受心神调节——支配 心主血脉 例: 失血过多,出现精神疲倦甚则昏迷。 精神紧张,血流加速,心跳加快。
表现
正常——精神振奋、头脑清晰、思维 敏捷、反映灵敏、处事迅速 反常——失眠、多梦、神志不宁、甚 则谵妄或反映迟钝、精神萎 靡、甚则昏迷等
中医学基础——第四单元 藏象
中医学基础——第四单元藏象细目一藏象的概念藏象学说的主要特点是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
人是一个有机整体,它是以心为主宰,以五脏为中心,以精气血津液为物质基础,以经络系统为通道,将人体各脏腑形体官窍,联系成五个功能系统。
细目二心要点一心主血脉:1.心主血一是心行血以输送营养物质;二是心生血。
2.心主脉心主脉,是指心气推动和调控心脏的搏动和脉管的舒缩,使脉道通利,血液通畅。
要点二心藏神:心藏神,是指心具有统帅人体五脏六腑、形体官窍的一切生理活动和主司人体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功能。
广义之神,是指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狭义之神,是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等。
心被称作“五脏六腑之大主”。
血液是神志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
要点三心在体合脉要点四心开窍于舌,又称舌为“心之苗”要点五心在液为汗,“汗为心之液”要点六心在志为喜要点七心其华在面细目三肺要点一肺主气、司呼吸肺主气,主呼吸之气和主一身之气。
1.肺主呼吸之气2.肺主一身之气:宗气的生成和对全身气机的调节。
要点二肺主宣发肃降1.肺气的宣发作用:一是呼出体内浊气。
二是输布精微和津液。
三是宣发卫气。
2.肺气的肃降作用:一是吸入自然界的清气。
二是输布精微和津液。
三是肃清异物。
要点三肺主通调水道肺的通调水道功能,是指肺的宣发和肃降对体内水液的输布、运行和排泄所起到的疏通和调节作用。
“肺主行水”“肺为水之上源”。
要点四肺朝百脉,主治节1.肺朝百脉:全身的血液都通过百脉而聚会于肺,经肺的呼吸,进行体内外气体的交换,将富含清气的血液通过百脉输送到全身。
肺朝百脉的生理作用是助心行血。
2.肺主治节:一是调节呼吸功能;二是治理和调节全身气机的升降出入;三是辅助心脏,推动和调节血液的运行;四是治理和调节津液的输布、运行和排泄。
要点五肺在体合皮,其华在毛要点六肺开窍于鼻要点七肺在志为悲(忧)要点八肺在液为涕细目四脾要点一脾主运化是指脾具有把饮食水谷转化为水谷精微和津液,并将水谷精微和津液吸收、转输到全身各脏腑组织的生理功能。
中医基础理论之藏象学说
膀胱
膀胱位于小腹的中央,为贮 尿器官。
膀胱的主要生理功能: 一、贮尿 二、排尿 (膀胱病变,主要为尿频、尿急、尿痛;或
是小便不利,尿有余沥,甚至尿闭;或是 遗尿,甚则小便失禁。)
三焦
三焦的主要生理功能: 一、主持诸气,总司全身的气机和气化。 二、为水液运行之道路。
上焦、中焦、下焦的部位划分及其各自的生 理功能特点: 上焦主气的升发和宣散,“上焦如雾”。 (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 中焦 “泌糟粕,蒸津液”,升降之枢,气血 化生之源,“中焦如沤”。 (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 下焦排泄糟粕和尿液,“下焦如渎”。 (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
和在窍
在志为忧
在液为涕
在体合皮 其华在毛
在窍为鼻
脾
脾为“后天之本”
脾的主要生理功能: 一、脾主运化
运化水谷:对饮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运化水液:对水液的吸收、转输和布散作用。
二、主升清:将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的吸收和上输于心、 肺、头目,通过心肺的作用化生气血,以营养全身。
三、主统血: 脾有统摄血液在血脉中流行,防止逸出脉 外。
中医基础理论之藏象学说
XXXXXXXX
XXXXX XX年XX月
藏象
藏,是指藏于体内的内脏;象,是指 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
藏象学说的形成,主要有三个方面:一 古代的解剖知识。二是长期来对人体生理、 病理现象的观察。三是反复的医疗实践,从 病理现象和治疗效应来分析和反证机体的某 些生理功能。
藏象学说的主要特点,是以五脏为中心 的整体观。
肾的主要生理功能
一、藏精,主生殖发育:(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
1.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的生殖之精。
2.后天之精:出生后,来源于摄入的饮食物,通过脾 胃的运化功能而生成的水谷精气以及脏腑生理功能 中化生的精气通过代谢平衡后的剩余部分。
中医学藏象学说
五 行五
脏
人体
六 五五 腑 官体
五五 志华
角酸 青 生 风 东春 木 肝 胆 目筋 怒 爪
徴苦 赤 长 暑 南夏
火心
小 舌脉 肠
喜面
宫甘 黄 化 湿 中长 夏
土脾
胃 口肉
思唇
商辛 白 收 燥 西秋
金肺
大 鼻皮
肠
毛
悲毛
羽咸 黑 藏 寒 北冬
中医学藏象学说
水肾
膀 耳骨 胱
恐发
13/188
第二节、脏 腑
外邪伤人,常先从皮毛而入
肺主气属卫
(1)宣发卫气,输津于皮毛
肺
(2)皮毛与肺配合,协调肺呼吸作用
水谷精微
肺气宣发
卫气
1. 护卫肌表 2. 温养脏腑肌肉皮毛
中医学藏象学说
3. 调整控制腠理开合
41
41/188
肺气不宣
肺气虚弱 宣发渎职 卫气虚弱
恶寒无汗
宣发肺气
肌肤苍白,憔悴 皮毛枯槁 怕冷、出汗 轻易感冒
舌质色泽--气血运行和心主血脉生理功效 “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舌者,音声之机也”
中医学藏象学说
27/188
心功效正常
心开窍于舌
舌体红活荣润;柔软灵活,味觉灵敏,语言流利 心功效异常
心阳气不足
舌质淡白胖嫩
心阴血不足
舌质红绛瘦瘪
心火上炎
舌红,甚至生疮
心血瘀阻
舌质暗紫或有瘀斑
心主神志异常
22/188
心主神志与心主血脉亲密相关
血液是神志活动物质基础 “心藏脉,脉舍神”
心主血脉
影响
心主神志
担心,愤恨,焦虑等心神改变 面色和脉象改变 心胸部感觉异常
中医基础理论----第1单元藏象
中医基础理论——第二单元藏象(一)藏象学说的概念和特点要点一藏象的基本概念藏,是指藏于躯体内的脏腑组织器官;象,是指内部脏腑组织器官表现于外的各种征象。
藏象,指藏于体内的脏腑组织器官及其表现于外的生理和病理现象。
要点二藏象学说的主要特点1.以五脏为中心的人体自身的整体性。
2.五脏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要点三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的功能特点心要点一主要生理功能1.心主血脉:指运行在脉中的血液,依赖于心脏的搏动而循环于周身,发挥其濡养的作用。
2.心藏神:即心主神志,或称心主神明。
广义之神,是指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狭义之神,即是心所主之神志,是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等。
心被称作“五脏六腑之大主”。
要点二生理特性1.心主通明。
心属火,华彩见于面,为五脏六腑之大主。
2.心为阳脏而主阳气。
3.心应夏为阳中之太阳。
要点三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1.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2.心开窍于舌。
舌为心之外候,又称舌为“心之苗”3.心在志为喜4.心在液为汗,“汗为心之液”5.心与夏气相通应附:心包络心包络,简称心包,是心脏外面的包膜,有保护心脏的作用,手厥阴心包经与手少阳三焦经相表里,故心包属于脏。
在温病学说中,将外感热病中出现的神昏谵语等心神功能失常的病机,归之于“热入心包”或“痰热蒙蔽心包”等。
肺要点一主要生理功能1.肺主气、司呼吸肺主气,一身之气都归属于肺。
(1)气的生成,特别是宗气的生成;(2)对全身气机的调节。
肺主一身之气的作用,主要取决于肺的呼吸功能。
2.肺主行水,通调水道一宣发:1.将津液布散至全身以濡润之;2.主司腠理的开合,调节汗液的排泄。
二肃降:1.将体内的津液不断地向下输送,至其他脏腑以濡养之;2.将脏腑代谢所产生的浊液,下输至肾,生成尿液而排出体外。
“肺主行水”,“肺为水之上源”。
3.肺朝百脉,主治节(1)肺朝百脉:是指肺具有辅心行血的作用,即全身的血液,都通过经脉而聚会于肺,通过肺的呼吸,进行气体交换,然后再输布到全身。
中医基础理论藏象学说
藏象学说是古代医家在长期生活医疗实践 中,以古代解剖知识为基础,认识了内脏 的某些功能,在此基础上,运用察外知内 、取象比类、整体观察等方法,观察到内 在脏腑反映于外的各种征象,经过概括、 抽象、推理,逐步归纳出来的。
四、五脏、六腑与奇恒之腑的生理特点
脏腑
形态结构
五 脏 实体性脏器
六 腑 中空有腔性脏器
奇恒之腑 中空有腔性脏器
功能特点
藏精气而不泻 满而不能实 传化物而不藏 实而不能满
藏精气而不泻
五脏六腑的生理特点,对临床辨证论 治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般说来,病理上“脏病多虚”,“ 腑病多实”,治疗上“五脏宜补”、 “六腑宜泻”。
“象”,是这五个生理病理系统的外在现 象和比象,其涵义有二:
一是指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征象;
二是指内在以五脏为中心的五个生理病理 系统与外在自然环境的事物与现象类比所 获得的比象。
“藏象”把形与象有机地结合起来,较确 切地反映了中医学对人体生理活动的认识 方法。
┌ 五藏
┌ 藏──具有不同活动规律的内脏─┤ 六府
中医藏象理论研究正在向以下方面发展:
1 在宏观基础上的微观研究(如每一功能 的微观机制的研究);
2 在整体思想指导下的个体差异研究(如 体质研究,精理论的构建);
3 据功能以推测其结构的研究(如肺气宣 降有行呼吸和水液作用,推测肺气与肺、 气管的某些神经递质、受体、细胞因子等 相关,肝气的疏泄功能与平滑肌相关)。
三、藏象学说的特点
(一)以五脏为中心的人体自身的整体性 (参见“整体观念”)
中医基础理论--藏象学说课件
2、血液充盈
3、脉道通利
19
心主血脉功能的临床观察
面色
舌色
脉 1. 面色红润
胸部的感觉
心主血脉 功能正常
2. 舌色淡红滋润有光泽 3. 脉象和缓而有力 4. 胸部感觉舒畅
20
心主血脉功能异常
1、心气不足
面色淡白,乏力少气,心悸,心慌,脉弱无力
2、心血亏少
37
小肠主液
“小肠居胃之下,受盛胃中水谷而分清浊,水液由
此而渗入前,糟粕由此而归于后,脾气化而上升
小肠化而下降,故曰化物出焉”--张介宾
小肠的泌别清浊功能,与尿液的量有关 --“小肠主液” “利小便及所以实大便”
38
小肠上述三个功能,中医理论习惯上将之纳 入脾胃升清降浊功能之内 受盛和别浊--胃的受纳和通降的延续 化物和泌清--脾的运化升清的组成部分
28
心开窍于舌
在窍--开窍 心开窍于舌--舌为心之外候,舌为“心之苗”
在结构上
心经的别络,联系到舌,“手少阴之别……系舌本”
在生理功能方面
心主血脉和神明,与舌的色泽、运动、味觉、语言有关 舌质的色泽--气血的运行和心主血脉的生理功能
“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舌者,音声之机也”
29
心在液为汗
13
五脏
“藏而不泻”,“满而不疗上脏病 多补……
“泻而不藏”,“实而不满”--腑病多 六腑
实如:食滞胃脘、大肠燥结、膀胱湿热-
-
“六腑以通为用” --消食和胃、泻下通便、清利膀
胱等
脏实者可泻其腑,腑虚者可补其脏
14
中医与西医脏器比较
名称基本相同,但其概念并不完全一致
中医药学基础-第二章藏象
中医药学概论
二、肺
1、肺主气、司呼吸 司呼吸:主管肺的呼吸功能 生理:肺主气、司呼吸------呼吸平稳、均匀、 气道通畅 病理:肺气虚------呼吸微弱、气短懒言,语音低 微、体倦乏力,全身功能下降
中医药学概论
二、肺
肺主宣发、肃降
宣发:是指肺气向上升宣和向外周布散 呼出浊气 布散精气 宣发卫气,调节腠理开合,排汗 肃降:是指肺气向下通降和使呼吸道保持洁净 吸入清气 布散精气 保持呼吸道洁净
中医药学概论
四、肝
(4)调理冲任二脉:冲为血海,其血量依靠肝的疏泄调 节;任脉为阴脉之海,与肝经脉相通。肝的疏泄直接影响冲 任二脉的通利协调。
肝的疏泄功能正常,任脉通利,冲脉充盈,月经应时, 孕育正常。
肝失疏泄,冲任失调,气血不和,则经行不畅,引发痛 经、闭经、不孕等。
中医药学概论
四、肝
2、肝藏血
脏器:是西医学的一个形态学概念,是指机体内外的 器官而言。属一个纯形态学的或实体性的结构,而其功能 是通过直接对该器官的解剖分析而获得。
中医药学概论
第一节 五脏
一、心
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 心位于胸中,心包卫护于外。心为五脏之首,是人体 生命活动的主宰。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血脉,主神 志。心开窍于舌,其华在面,在志为喜,在液为汗。心 与小肠相表里。心与自然界的夏气相通应。心的生理特 性是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和心为阳脏而主阳气。
中医药学概论
二、肺
2、通调水道:
输布
通过肺的宣发肃降对体内水液进行 运行
--- “肺为水之上源”
排泄
生理:呼吸顺畅、精微布散、水液排泄 病理:咳呛、喘息,小便不利(水肿)
中医药学概论
二、肺
3、朝百脉、主治节 肺朝百脉,是指全身的血液都要通过脉聚会于肺,经过肺 的呼吸进行气体交换,然后再输布全身。 肺主治节,是指肺辅助心,对全身之气血津液的治理调节 作用。包括四个内容: 一是调节呼吸; 二是调节全身气机; 三是助心行血; 四是主行水。 是对肺生理功能的高度概括。
中医学 藏象学说
运化水谷---指脾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和 对水谷精微的输布作用。
脾气虚(脾失健运)——食欲不振,腹胀, 便溏,消瘦等。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脾气健运,水谷化为精微,而水谷 精微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 营养物质的主要来源,也是生成气 血的主要物质基础,故脾为“后天 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中医学
第三章 藏象学说
第一节 概述
藏—藏于体内的内脏 象---1、脏腑器官的形态结构。
2、指人体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 变化反映于机体外部的征象。
藏象学说的基础:脏腑
脏腑:人体内脏的总称。 脏:心、肝、脾、肺、肾,合称五脏。 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
焦,合称六腑。 奇恒之腑:胆、脉、骨、髓、脑、女
实际上,用现在人的说法,“天 癸”就是生殖激素。在女子是雌 激素,在男子是雄激素。
¤机体物质代谢和生理功能的原动力
肾阳(真阳、原阳) :是人体一 身阳气的根本,具有促进人体温煦、 运动、兴奋,化气的功能。
肾阴 (真阴、原阴):是人体一身 阴液的根本,对人体有滋养、濡润、 成形、制约阳热的功能。
(3)心在窍为舌
心开窍于舌:是指舌为心之外 候、舌的功能是主司味觉和表 达语言。
通过对舌的观察,可以了解心 主血脉和心主神志的生理功能 状态。
(4)心在液为汗
汗为心液:是指汗与心有密切 关系。
汗为津液所化生,津液是血液 的重要组成部分,血与津液又 同出一源,而血又为心所主, 故有“汗为心之液”之说
脾不升清---神疲乏力、头目眩晕、腹胀、 泄泻等症;脾气下陷,可见内脏下垂等 病症。
(3)脾主统血
脾主统血——指脾具有统摄血液在 脉管中运行,防止逸出脉外的功能。
脾不统血——便血、尿血、肌衄、 崩漏等慢性出血的病症。
中医基础理论藏象学说1
(1)心在志为喜:心的生理功能与情志的“喜”有关。 (2)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全身血脉都属于心,面 部色泽能反映心气的盛衰。 (3)心开窍于舌:指心的气血与舌相通,舌的正常功 能有赖于心主血脉和主神的功能。通过对舌的观察, 来了解心主血脉和心主神志的功能状态。 (4)心在液为汗:“血汗同源”。
返回本节首页
返回目录 中医基础理论藏象学说[1]
一、五脏的主要功能与系统连属
(四)肝的生理与病理
位置:位于膈下,腹腔之右上方,右胁之内。 主要生理功能:肝主疏泄,肝藏血。
返回本节首页
返回目录 中医基础理论藏象学说[1]
1.肝的主要生理功能
(1)肝主疏泄 疏:疏通、疏导;泄:发散、宣 泄。指肝具有主升、主动的生理特性,有保持全身 气机疏通畅达,通而不滞,散而不郁的作用。
气机调畅 气血和调
经络通利、脏腑器官功能活动正常协调。
返回本节首页
返回目录 中医基础理论藏象学说[1]
一、五脏的主要功能与系统连属
病理
疏泄不及 肝 失 疏 泄 疏泄太过
肝气郁结:闷闷不乐、悲忧欲哭、胸 胁、两乳或少腹胀痛不适甚至剌痛或 为积。
肝气上逆:头目胀痛、面红目赤急 躁易怒等。
血随气逆:吐血、咯血,甚则突然 昏倒,不省人事。
返回本节首页
返回目录 中医基础理论藏象学说[1]
一、五脏的主要功能与系统连属
(二)肺的生理与病理
位置:肺位于胸腔,居横膈之
上,肺分为左、右肺,左肺有二 叶,右肺有三叶,在人体脏腑中 位置最高,故称肺为华盖。
主要生理功能:肺主气、司呼吸,主宣 发,肃降,通调水道,朝百脉,主治节。
返回本节首页
返回目录 中医基础理论藏象学说[1]
中医基础理论2-1藏象概论
详细描述
藏象,即人体内脏,与气血津液等物质相互关联。气血津液的生成和运行依赖于脏腑的功能,而脏腑功能的正常 发挥则需要充足的气血津液供应。因此,藏象与气血津液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任何一方的异常都会影响另一 方的正常功能。
藏象与五脏的关系
总结词
五脏是藏象的核心组成部分,主管着不同的生阴阳的平衡, 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预防与养生
通过调理生活习惯和饮食, 增强脏腑功能,预防疾病 的发生。
05
中医藏象理论的应用
中医藏象理论在临床中的应用
诊断疾病
中医藏象理论通过对人体生理、 病理现象的观察,结合望、闻、 问、切四诊,对疾病进行诊断, 为治疗提供依据。
指导治疗
藏象的病理特性
脏腑病变
藏象的病理特性是指人体内部脏腑器官发生病变时,常常会影响到其他脏腑器官的功能。 例如,肝病可以影响到脾胃,心病可以影响到肾等。这种病变过程往往存在着传变规律,
需要遵循一定的治疗原则进行调理。
经络病变
藏象的病理特性还表现在经络系统上。当经络发生病变时,往往会影响到脏腑器官的功 能。例如,经络痹阻可以导致气血不畅,影响脏腑的正常生理功能;经络瘀滞可以引起
藏象的特点
以五脏为中心
人体各组织器官虽然功能不同,但都以五脏 为中心,通过经络系统有机地联系成一个整 体。
整体观念
人体内部各脏腑组织器官在功能上相互依存 、相互制约,保持内外环境的统一协调。
动态平衡
人体内部各脏腑组织器官通过相互调节,维 持人体内外环境的相对平衡和稳定。
藏象与脏腑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
中医藏象理论认为人体各脏腑之 间相互关联,相互制约,因此治 疗时需根据脏腑的生理特性、病 理变化,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中医基础理论》藏象
《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学科的核心之一,涵盖了中医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什么是藏象
藏象是中医理论中描述人体的重要概念,它指的是通过观察和分析人体内外各种现象,来推断和判断人 体内在的生理状态。
藏象的分类
,如脉搏、舌苔、尿液等。
外藏象
指的是人体表面的各种外在表现,如面色、体温、皮肤状况等。
望
通过观察面色、舌苔、体表疾病等外 部表现,来推断人体的内在状况。
问
通过与患者交谈,询问症状、病史等, 来进一步了解人体的内在状况。
结论和要点
• 藏象是中医理论中描述人体的重要概念 • 藏象包括内藏象和外藏象两个方面 • 通过观察和分析藏象,可以了解人体的内在状况和判断疾病的性质 • 藏象诊断的方法包括望、闻、问、切四种
藏象与疾病的关系
1 反映内在状况
通过观察和分析藏象的变化,可以了解人体内部的病理变化和健康状况。
2 辅助疾病诊断
藏象是中医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疾病的性质和发展程度。
藏象诊断的方法
1
闻
2
通过闻取气味、听取声音等,来获取
有关人体内在状况的信息。
3
切
4
通过触诊脉搏、局部检查等,来检测 人体的器官功能和病理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