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馆》教案
老舍《茶馆》(教案)
老舍《茶馆》(教案)教案:《茶馆》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选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第七课《茶馆》。
该课文是现代著名作家老舍所著,通过描绘茶馆内的人物和事件,反映了清末民初时期社会的变迁和人物的命运。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课文《茶馆》的基本内容和人物关系。
2. 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人物描写,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通过学习《茶馆》,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课文《茶馆》的基本内容和人物关系。
难点: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人物描写,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茶馆》、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茶馆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茶馆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理解:让学生自读课文《茶馆》,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和人物关系,回答相关问题。
3. 内容分析: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人物描写,引导学生理解作者通过茶馆这个舞台,展现了当时社会的变迁和人物的命运。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5. 实例讲解:以课文中的具体人物和事件为例,讲解老舍的写作技巧和人物描写方法。
6.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的练习题目,让学生即时巩固所学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7.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茶馆:社会变迁人物命运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课文《茶馆》的故事情节。
2. 分析课文中的一个人物形象,谈谈你的感受。
3. 请列举出课文中的三个修辞手法,并说明其作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阅读课文《茶馆》,学生了解了茶馆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掌握了课文的基本内容和人物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人物描写,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实例讲解,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作业设计紧密结合课堂内容,让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提高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茶馆》优秀教案
《茶馆》优秀教案一、教案设计目标通过学习电影《茶馆》,学生能够了解该电影的背景、主题和故事情节,提高对于中国历史与社会的认识。
同时,通过对电影中人物形象、剧情发展以及寓意的分析,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点1. 了解《茶馆》电影的背景和主题;2. 分析电影中的人物形象和剧情发展;3. 探讨电影所传达的社会寓意。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1. 导入(10分钟)向学生简要介绍《茶馆》电影的背景。
提问引导学生:你曾经听说过《茶馆》这部电影吗?你对该电影有什么了解?2. 学习电影《茶馆》(30分钟)观看电影《茶馆》的片段,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了解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
观看后,询问学生对于片段中人物的认识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3. 分析电影人物及其形象(40分钟)将电影中的人物形象以及他们在故事中所扮演的角色分配给学生进行分组讨论。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角色,分析该角色在整个故事中扮演的作用,并从外貌、语言、行为等方面对这个角色进行描述。
4. 探讨电影的社会寓意(30分钟)让学生讨论《茶馆》这部电影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及其寓意。
引导他们思考这个故事为什么能够引起观众共鸣,了解其中蕴含的社会问题和价值观。
5. 总结与展示(10分钟)让各小组代表分享他们的分析结果,并针对学生的观点展开讨论。
最后,总结该电影所传递的文化价值观,并与现实生活进行联系。
四、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思考问题、提问与回答等。
2. 小组讨论成果评估:根据学生小组的分析结果,评估他们对于电影人物和剧情的理解程度。
3. 概念掌握和思维能力评估:通过学生的分析和讨论,评估他们对于电影所传达的社会寓意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五、教学延伸根据学生对《茶馆》电影的兴趣和理解程度,可以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延伸。
可以邀请专业人士或者学生们自行研究相关领域,扩展他们对于电影背后的历史和文化知识的了解。
六、教学反思通过学习电影《茶馆》,学生在提高对中国历史和背景的了解的同时,也能够培养出思辨能力和文化素养。
《茶馆》教案1
《茶馆》教案1教学目标:1.梳理第一幕的矛盾冲突,感受和理解剧本体现的历史感2.把握剧本独特的之处教学重点:矛盾冲突教学难点:剧本独特之处一、导入:大家看过《茶馆》剧本的举手?看过话剧或电影的举手?“茶馆”是干嘛的?现在还有茶馆吗?(茶馆三社会的一个窗口和缩影,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地域文化与民族文化。
由于每个地区的文化背景不同,各地区涌现出具有不同文化特征的茶馆,如四川茶馆以综合效用见长;苏杭茶室以优雅著称;广东茶楼主要是与“食”相结合;北京茶馆则集各地之大成,以种类繁多,文化内涵丰富为特点。
)老舍笔下的茶馆是什么样的?年代?都有哪些人去?小茶馆,大社会。
在这里发生了哪些故事,又带给我们哪些思考?《茶馆》总共有三幕,第一幕描绘……,第二幕……,第三幕……。
我们今天来学习《茶馆》的第一幕。
二、课文赏析:1.第一幕人物众多,快速浏览课文,说一说他们的身份职业:(给2分钟,一起说)王利发一一二十多岁,茶馆老板。
唐铁嘴——三十来岁,相面为生,吸鸦片。
松二爷、常四爷——三十来岁,旗人。
二德子一一二十多岁,打手、善扑营当差。
马五爷一一三十多岁,吃洋教的小恶霸。
刘麻子一一三十来岁,说媒拉纤。
康六一一京郊贫农黄胖子一一流氓头子老人——八十二岁,无依无靠。
秦仲义——二十多岁,茶馆房东,阔少。
乡妇——三十多岁,贫农。
小妞——十岁,乡妇的女儿。
庞太监——四十岁,宫里太监总管。
宋恩子、吴祥子一一二十多岁,老式特务。
2.试按照社会阶层给第一幕出现的人物归类:(让学生自己总结?还是给阶级填人物?)① 下层劳动人民——王利发、李三、康六、老人、乡妇、小妞、康顺子。
② 有闲阶级——松二爷,常四爷。
③ 民族资本家——秦仲义。
④ 反动统治阶级的走狗或帮凶——二德子、马五爷、庞太监、宋恩子、吴祥子。
⑤社会渣滓——唐铁嘴、刘麻子、黄胖子。
3.《茶馆》第一幕里有哪些冲突?请进行列举① 二德子和常四爷之间的冲突,爱国者与地痞走狗的矛盾。
《茶馆》优秀教案设计
《茶馆》优秀教案设计 教案设计是每个教师在课程开始前必须要准备好的,阅读这篇《茶馆》有怎样的感谢和体会呢?下⾯请欣赏店铺⽹络编辑为你带来的《茶馆》优秀教案,希望你能够喜欢! 《茶馆》优秀教案设计篇⼀ 教学⽬的 1.阅读课⽂,细⼩体会戏剧语⾔的动作性这⼀特点。
2.了解《茶馆》卷轴画式的平⾯结构。
教学设想 1.课外阅读课⽂。
2.引导学⽣把握阅读要点; (1)了解戏剧反映的时代背景。
(2)了解《茶馆》结构的独特性,与曹禹的《雷⾬》作⽐较。
(3)认识《茶馆》作者以特殊的戏剧冲突表现主题的⽅法。
3.做“思考和练习”。
教学时数 1个半教时(课前预习)。
阅读要求 课外阅读。
设计思考练习题(可由学⽣设计): ⼀、导⼊ 话剧《茶馆》是⽼舍在1956年完成的作品,此剧以茶馆作为社会缩影,透过半个世纪的世事变化,由70多个⾓⾊演出各阶层⼈民的⽣活层⾯。
《茶馆》诞⽣始末及命运 那时⽼舍先⽣正在写《茶馆》,受当时公式化、概念化影响,写起来不顺畅。
⽼舍先⽣说,在美国时就考虑写⼀个北京的茶馆,写⼀个时代。
他描述了第⼀幕情节,⼤家⼀听叫好,第⼆幕写了民国、国民党时代。
⽼舍发愁的是怎么写下去:“最⼤的问题是解放后的茶馆怎么写?现在茶馆少了,没有⽣活了。
想去四川看看,但不能把四川搬到北京来。
戏拿不出来呢?”我们说:“⽼舍先⽣,别写这⼀幕了。
”他很惊讶:“不写可以吗?”“当然可以。
”“不写就不写。
”他把⼿杖⼀⽴,起⾝说:“⾛,解决了我⼀个问题,我要回去写了。
” ⽼舍躲在家中埋头写作,还没写完,就着急地把于是之找来,兴致勃勃地谈了笔下快呼之欲出的王利发这个⾓⾊。
他说:“我这个掌柜的,可是从⼩演到⽼,⼆⼗⼏岁演到七⼋⼗,⼀共得有好⼏百句台词呢!”被⽼舍这么⼀说,于是之就有了⼀股创作冲动。
等剧本⼀公布,他赶紧写了⼀篇很长的申请书,⼀再恳切地希望:“就让我演吧。
” 听⽼舍朗读新作《茶馆》,是在剧院前厅⼆楼北侧会议室。
⼤家⼀致认为⼀幕超出⼀般⽔平,曹禺反复说了这么⼀个意思:“古典”、“够古典⽔平”。
茶馆教案一等奖
茶馆教案一等奖【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茶文化。
2.学习相关的茶文化知识,如茶的种类、制作方法、品饮礼仪等。
3.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学生交际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Step 1. 导入启发学生谈论茶文化的课题,带领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比如:广州人十分讲究喝茶,饮茶之前,他十分看重茶、茶具、水、杯,每一样都要有其特定的匹配规则。
或者,茶的种类有很多,不同的茶有不同的制作方法和品饮礼仪。
Step 2. 学习茶文化知识1.给学生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茶文化: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深受人们的喜爱。
中国的茶文化由来已久,广为流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茶道体系;茶文化知识方面可以包括茶的种类、制作方法、品饮礼仪等方面。
2.了解茶的种类:茶可分为绿茶、红茶、黄茶、白茶、黑茶、花茶六大类。
严格意义上说绿茶、红茶、黄茶、白茶、黑茶、花茶均为同一茶树的不同品种,但其与不同的制茶工艺有关,故而味道和类型各自不同。
3.学习制茶方法:每个制茶工序都是制茶师傅经过长期的实践经验所总结的工艺,比如:采茶、晒青、揉捻、干燥等等。
4.深入学习品饮礼仪:品茶也需要有其特定的礼仪。
比如,如何使用各类茶具、用眼观色、闻叶闻茶、品尝等等。
Step 3. 观看茶艺表演并交流请茶艺师在课堂现场表演香港茶艺,讲解茶文化知识,带领学生品尝茶,可适当提问和交流,提高学生对茶文化的兴趣和认知。
通过学习茶文化,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在学习普通话表达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还要展开学生对茶文化的认知和兴趣。
茶虽然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但却承载了人们的情感和文化记忆。
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这一传统文化。
通过学习茶文化,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还可以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初中茶馆教案
初中茶馆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茶馆》的基本内容,了解老舍及其作品背景。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主要人物、情节和主题思想。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运用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法,增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意识,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3)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培养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茶馆》的基本内容,包括故事背景、情节、人物等。
2. 分析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如王利发、秦仲义、常四爷等。
3. 探讨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如封建社会的黑暗、人性的悲剧等。
4. 欣赏课文中的优美语句,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茶馆》的基本内容。
(2)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3)课文中的优美语句。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对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的深入剖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老舍及其作品背景,引导学生关注课文《茶馆》。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感知人物形象。
3. 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主要人物、情节和主题思想。
4. 探究学习:引导学生深入剖析人物形象,探讨课文中的主题思想。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6. 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知识点。
(2)根据课文内容,编写一篇心得体会。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语文素养。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初中茶馆阅读课教案
初中茶馆阅读课教案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茶馆》的基本内容,了解作品背景,把握作品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通过阅读,掌握常见的文言虚词和实词的含义和用法。
(3)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能够流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语言特色。
(2)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解读课文,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法,让学生体验课文中的角色,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茶馆》,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热爱文学,热爱生活的情感态度。
(3)学会尊重他人,善于倾听他人的观点,培养良好的沟通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茶馆》的基本内容,把握作品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掌握常见的文言虚词和实词的含义和用法。
(3)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能够流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 教学难点:(1)分析课文中的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语言特色。
(2)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解读课文,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茶馆》的背景和作者老舍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2)引发学生对茶馆文化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茶馆在生活中的意义。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茶馆》,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文言虚词和实词的含义和用法,做好笔记。
3. 合作探究(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语言特色。
(2)每组选择一个角度进行探究,如人物形象、故事情节、语言特色等。
(3)各组汇报探究成果,其他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的探究成果,进行课堂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2)重点讲解文言虚词和实词的含义和用法,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
《茶馆》教案两篇
《茶馆》教案两篇《茶馆》教案两篇【优秀篇】《茶馆》教案之一一、教学目标1、感知剧情和人物形象,认识清末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
2、把握走马灯式的结构特点,学习别开生面的创新精神。
3、欣赏老舍的语言艺术。
二、教学重点1、感知剧情和人物形象,认识清末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
2、欣赏老舍的语言艺术。
三、课时安排第一课时精读课文,把握剧情。
第二课时分析主要人物,揣摩结构艺术。
第三课时朗读品味,欣赏语言艺术。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茶馆》第一幕,时间是1988年初秋,康梁等的维新运动失败了,离1911年推翻清王朝的辛亥革命只有十几年了,常四爷的判断一点不错:大清国要完!这一幕末了,在静场中响起一个下棋的茶客的喊声:将!你完啦!真是一语双关。
这一幕再现了清朝末年的社会面面观。
可以在通读的基础上,先立一个提纲,然后一个方面一个方面地指导学生作些分析概括。
封建主义顽固派是极端落后、保守、反动的势力。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入侵,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丧权辱国,积贫积弱。
顽固派不思进取,死守祖宗的章程,维护既得利益,他们不顾民族危亡,只顾自己作威作福。
庞总管这个70多岁的老太监,居然买一个15岁的黄花闺女作老婆,还要操办喜事,荒唐之至。
顽固派的得逞,其实是自掘坟墓。
封建顽固派镇压维新运动,倒行逆施,是有社会基础的。
听茶客甲乙丙丁的议论,就可以看出腐朽的寄生阶级他们是仇视戊戌变法的。
帝国主义《茶馆》并无一个洋人出场,但是我们分明感觉幕后是列强的势力。
马五爷是吃洋饭的,依仗洋人的势力,连官面上都不惹他。
二德子对常四爷如狼似虎,一见马五爷就软了,奉承都来不及。
这幕戏更多地表现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洋货大量倾销中国,白银不断外流。
崇洋媚外已经成为普遍的社会心理,刘麻子一人身上,就是洋鼻烟,洋表,洋缎大衫,洋布裤褂。
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严重破坏了中国的农村经济,阻碍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社会渣滓为数众多的城市居民没有正当职业,非不正当职业又不加取缔,不但有唐铁嘴这样的无赖,而且有刘麻子这样的地痞。
老舍《茶馆》(教案)
茶馆教学目的:1.理解剧中所展示的主要矛盾冲突。
2.理解王利发等人的形象。
3.品味正确、生动、幽默而富于个性化的语言。
教学重点:戏剧冲突和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个性化的语言。
教学方法:导读、分析、鉴赏。
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药》中的茶客→中国的茶文化→茶馆老板的辛酸→旧社会的茶馆的命运。
二、.戏剧作者和他的作品:老舍(1899~1968),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是我国“五·四”以来新文学的开拓者之一,现代杰出的语言艺术家,享有世界声誉的爱国主义作家,人民艺术家。
他以小说、剧作和曲艺著称于世,在散文,诗歌、杂文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一生写下见多部长篇小说,70多部(篇)中短篇小说,30多部剧作,近 20部译著等。
其代表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剧本有《茶馆》《龙须沟》。
老舍出生在北京一个贫民家庭里,1913年考入北京师范学校,读书期间受古典文学熏陶,开始用文言学习写诗和散文。
1917年毕业后即任小学校长。
1924年赴英国,在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任中文讲师。
陆续写出了《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等3部具有讽刺、幽默、滑稽特色的长篇小说,提供了现代小说史上最早的讽刺性的长篇体制。
1930年春回国后任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教授。
1936年夏,老舍辞去教职,从事专业写作。
1946年与曹禺赴美讲学,写完了 100万字的巨著《四世同堂》的最后一部及其他作品。
1949年回国,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等职。
1951年获“人民艺术家”称号。
“文革”开始后,受到残酷迫害,于1966年8月24日含恨自尽。
他的其他重要作品还有长篇小说《牛天赐传》《离婚》《鼓书艺人》、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月牙儿》、话剧《方珍珠》等。
三、.第一、三幕剧情简介第一幕: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
一个初秋的上午,裕泰茶馆开始营业,掌柜王利发兴致勃勃地坐在柜台上。
三三两两的旗人,遛够了鸟儿,走进茶馆来歇腿、喝茶。
幼儿园《茶馆》教案
幼儿园《茶馆》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茶馆》的故事情节和主题。
2.能够辨别并表达情感。
3.能够通过绘画、手工等形式表达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重点
1.教授《茶馆》的故事情节和主题。
2.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3.鼓励幼儿用不同形式表达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内容
课前准备
1.准备教具:播放器、音箱、黑板、故事书、颜料、画笔、纸张等。
2.播放《茶馆》的录像或读《茶馆》故事书。
课堂教学
1.播放或读《茶馆》故事,引导幼儿理解故事情节和主题,如人生、命运、爱情等。
2.以故事中的人物、景物或事件为线索,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感受,例如:“你感觉到了什么?你为什么这样觉得?”
3.引入手工活动,例如与故事相关的画画、手工制作、玩偶制作等,帮助幼儿表达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课后延伸
1.奖励出色的幼儿,例如在班里展示他们的作品。
2.提供一些延伸活动的选项,例如学会如何泡茶、观看城市市政府的戏剧表演等。
教学评估
1.随堂测试:通过提问、举手表达等方式,测试幼儿是否理解和掌握了故事情节和主题的要素。
2.活动项目:评估幼儿的情感表达、语言表达和创造力。
3.经验总结: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好的做法和不足之处,并对下一次的教学做出调整。
教学过程需要有精心的设计、布置和监督。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引导幼儿思考、理解故事中不同人物的情感体验和判定标准。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幼儿可以增强自身的表达能力,更好地理解人类性格和行为特征,全面提升个人素养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茶馆语文备课教案
茶馆语文备课教案1.茶馆语文备课教案(篇1)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梳理本剧的情节,明晰人物与时代的矛盾冲突。
2.鉴赏本剧丰富多彩而又富有个性化的语言特点。
教学重点:1.概括情节2.鉴赏语言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问学生中是否有知道老舍的剧作《茶馆》的,如果有,是否看过人艺的话剧《茶馆》,如果看过,请同学简要叙述一下故事情节。
1.老舍剧作《茶馆》简介——(课件展示)【说明】此处简介只给学生展示剧作的第一、三两幕,为的是让学生进入到《茶馆》的情景之中,引发他们阅读课文的兴趣。
教师在介绍时,应该尽量以客观叙述为主,不要添加任何感情色彩,以免先入为主。
2.诵读,梳理情节,明晰卷轴式结构特点。
(课件展示)【说明】在学生诵读完后,让学生对本幕剧的情节作概括。
可先让学生大致叙述一下情节内容,然后根据展示的课件概括情节内容。
要注意引导学生用相同的句式来概括同一表现内容的情节,比如“人民生活苦难”部分用名词性词组,而“黑暗势力横行”部分则用主谓短语,第三部分则是用对仗的句式。
不过不必拘泥于所给的答案,所给的答案只是参考,如果学生有概括的更好的,则应选用学生的概括。
学生的概括可能有两种情况,一是纯粹的客观叙述,如:康顺子的求工;另一种是加上了学生的感情色彩,如:“难民的哀告”。
教师要注意到这一点。
3.朗读,品味语言特点。
【说明】此过程应该与上述的梳理情节结合起来,在学生概括到一个情节时(一共九组故事),让他们找出他们认为精彩的段落朗读给大家。
这样使得学生一边熟悉了课文一边又可以赏析本文的语言。
此处只需要学生朗读出感情即可,要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自己去品味本文的语言特点,教师没有必要做分析总结,但如果学生有话要说,则允许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
4.活动布置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选出他们喜欢的一幕(本剧的一个情节),并选出合适的人选排练出来,下节课课上演出。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通过学生的表演和话剧录像的对比,揣摩语言。
教学重点:揣摩语言教学过程:1.学生表演《茶馆》的片断【说明】选一组学生上台表演,结束后,让大家对表演作一简要评述,重点针对语言表述能否充分展示人物的形象特征。
《茶馆》教案
《茶馆》教案《茶馆》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茶文化的历史和内涵,以及茶馆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2.通过对茶馆的介绍和品茶的体验,引导学生感受茶文化的魅力。
3.通过对茶馆内外的观察和描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
二、教学内容1.中国茶文化的起源和发展。
2.茶馆的演变和功能。
3.茶馆中的礼仪和文化内涵。
4.品茶的方法和感受。
三、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讲述“许友文请客”的故事,引导学生进入茶馆的情境,感受茶馆的氛围。
2.知识讲解:介绍中国茶文化的历史和内涵,包括茶叶的种类、制茶工艺、茶具的演变等。
同时,介绍茶馆的起源和发展,以及茶馆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3.品茶体验:让学生亲自品尝不同种类的茶叶,感受茶叶的口感和香气,并学习品茶的方法和技巧。
4.观察描绘:引导学生观察茶馆内的环境和人物,包括茶具、茶叶、茶花等细节,以及茶客们的神态和举止,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来。
5.总结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并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收获。
同时,让学生思考茶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和价值。
四、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介绍中国茶文化的历史和内涵,让学生了解茶叶和茶馆的重要性。
2.难点:引导学生感受茶文化的魅力,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我发现学生们对茶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积极参与到品茶的体验中,并且能够认真观察和描绘茶馆的细节。
在分享环节中,学生们也能够积极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收获。
但是,在引导学生的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引导和指导。
茶馆优秀教案设计(优秀6篇)
茶馆优秀教案设计(优秀6篇)茶馆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的1、了解作者及作品,2、掌握剧本独特的“卷轴画式”的平面结构及独特的戏剧冲突,3、了解剧本所表现的社会现实,4、把握剧本塑造的人物形象,5、鉴赏剧本个性化的具有浓郁的北京地方色彩的语言。
教学重点1、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2、品味剧本独特的语言风格。
教学难点1、分析剧本独特的结构形式,2、分析剧本独特的矛盾冲突。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介绍作家作品,2、了解剧本情节。
教学过程一、导语(略)二、作者介绍(略)三、《茶馆》剧情介绍(略)(以上内容见《优秀教案》高二下99-100页)四、学生分角色朗诵剧本五、了解剧本人物,理清全文情节1、剧本共写了那些人物?这些人物可分为哪些类型?人物有:李三、王淑芬、王利发、巡警、大兵、唐铁嘴、宋恩子、吴祥子、常四爷、松二爷、刘麻子、康顺子、崔久峰等。
人物分类(见下面板书):工作人员:王利发王淑芬李三茶下层人民:康顺子常四爷茶兵痞流氓:巡警大兵吴宋唐铁嘴刘麻子等馆客满清遗民:松二爷旧民主主义者:崔久峰小结: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茶馆中集中了三教九流各色人等。
2、剧本写了这些人的一些什么样的事情呢?(情节)(1)李三的抱怨,(2)难民的哀告,(3)巡警的索贿,(4)大兵的勒索,(5)常松的境遇,(6)特务的敲榨,(7)康顺子求工,(8)唐铁嘴租房,(9)刘麻子的生意,(10)崔久峰的悲哀。
六、作业:课后朗读剧本,思考剧本独特的矛盾冲突。
第二课时教学要点1、剧本所表现的社会现实,2、剧本独特点矛盾冲突,3、剧本独特点结构形式。
一、分析剧本所表现的社会现实(在上节课概括的情节的基础上分析)李三的抱怨难民的哀告人民生活的苦难康顺子求工军阀混战巡警的索贿大兵的勒索黑暗势力的横行唐刘的生意常松的`境遇满清遗民的命运二、讨论剧本独特的矛盾冲突1、《茶馆》中众多的人物之间有没有正面的尖锐的矛盾冲突?学生讨论后明确:《茶馆》没有一个贯穿始终的矛盾冲突,《茶馆》中出现的人物很多,但他们之间也大多没有正面的冲突,人物与茶馆的兴衰也没有直接关系,他们只是按照自己的轨迹生活,做着自己想做的事。
茶馆(第一幕) 教案
茶馆(第一幕) 教案教案标题:茶馆(第一幕) 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茶馆这一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和意义。
2. 理解剧中人物的性格和关系。
3. 掌握关于茶馆的基本词汇和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茶馆文化的传统和现代意义。
2. 难点:理解剧中人物的心理变化和情感交流。
教学准备:1. 复制茶馆剧本第一幕。
2. 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中国茶文化。
3. PPT或其他多媒体教学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展示茶文化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了解中国茶文化的背景和意义。
2. 引导学生讨论茶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学习剧本1. 分发茶馆剧本第一幕,让学生阅读剧本,了解剧中人物和情节。
2. 分组讨论,学生分析剧中人物的性格和关系。
三、词汇学习1. 教师解释剧本中的生词和短语,让学生掌握与茶馆相关的基本词汇。
2. 学生进行词汇练习,巩固学习成果。
四、角色扮演1. 学生分组,扮演剧中人物,演绎第一幕的情节。
2. 教师指导学生表演,帮助他们理解人物心理和情感交流。
五、讨论交流1. 引导学生讨论茶馆文化在剧中的表现和意义。
2. 学生分享对剧中人物的理解和看法。
六、作业布置1. 布置作业,让学生继续阅读剧本,准备下一次课的角色扮演活动。
2. 鼓励学生自主了解茶馆文化,准备相关的介绍或展示。
教学反思: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内容和方式,确保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趣味性。
2. 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茶馆文化,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
【高中语文】《茶馆(节选)》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高中语文】《茶馆(节选)》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茶馆(节选)》的基本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体会作者的写作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情节安排等,学习小说写作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热爱文学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茶馆(节选)》的基本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体会作者的写作特点。
三、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课文中的隐喻和象征手法,领会作者的深层意图。
2. 学会从多个角度分析人物形象,提高写作技巧。
四、教学准备1. 教材: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茶馆(节选)》。
2.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老舍及其作品《茶馆》。
(2)学生齐读课文,感受课文氛围。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深入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人物形象,如性格特点、行为动机等。
(2)学生举例分析,分享自己的观点。
5. 写作技巧(1)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如人物描写、情节安排等。
(2)学生进行写作练习,运用所学技巧。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7. 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巩固知识点。
(2)完成课后练习题。
8.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六、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学习了老舍的经典作品《茶馆(节选)》。
《茶馆》教案
《茶馆》教案茶馆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传统茶文化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性。
2. 研究和掌握《茶馆》剧本中的重要角色和情节。
3. 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4. 培养学生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批判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介绍茶文化的历史和发展。
2. 阅读和分析《茶馆》剧本。
3. 研究剧本中的关键角色和情节。
4. 进行表演训练和团队合作活动。
5. 展开讨论社会问题的主题。
三、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中国茶文化的历史和重要性。
2. 研究剧本:分析《茶馆》剧本,了解剧情和角色。
3. 角色分配: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并分组进行表演训练。
4. 团队合作:学生在小组内合作排练,并互相提供反馈和建议。
5. 演出准备:学生进行舞台布置、化妆等准备工作。
6. 演出展示: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剧本演出。
7. 讨论社会问题:根据剧本中的主题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社会问题并表达观点。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表演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表演能力。
2. 对学生的表演进行评价和反馈。
3. 收集学生对社会问题讨论的意见和观点。
4. 综合考虑学生的表现和参与度给予评价。
五、教学资源1. 《茶馆》剧本。
2. 茶文化的相关资料和图书。
3. 茶具和舞台道具。
六、作业安排1. 学生完成对剧本中角色的分析和研究。
2. 学生准备讨论社会问题的相关观点和论据。
3. 学生完成表演过程中的反思和总结。
以上是《茶馆》教案的内容安排,希望能帮助到您!。
名著导读——《茶馆》获奖教案
名著导读——《茶馆》获奖教案
一、教学背景
《茶馆》是我国作家老舍的重要作品,深刻揭示了中国晚清时
期的社会变迁和人性的复杂。
该作品曾多次获得文学奖项,因此有
必要将其作为导读的教学内容。
二、教学目标
通过导读《茶馆》,使学生了解茶馆这一特殊的社交场所在历
史背景下的意义和作用,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重难点
1. 导读茶馆的历史背景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
2. 分析茶馆中人物形象和对晚清社会的体现;
3. 探讨茶馆在文化传承和社会变革中的作用;
4.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批判能力。
四、教学方法
1. 教师讲解:通过讲解茶馆的历史背景和作品的主要情节,引
导学生进入作品的世界;
2.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茶馆中不同人物形象的特点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3. 文学鉴赏:分析作品中的意象、对话和结构,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
4. 个人写作:要求学生写一篇文章表达对作品的理解和看法。
五、教学评估
1. 课堂讨论表现;
2. 学生个人写作的内容和思考深度。
六、教学资源
1. 《茶馆》原著文本;
2. 相关研究资料和评论。
七、教学延伸
1. 观看电影《茶馆》的改编版本,进一步感受作品的魅力;
2. 阅读其他与晚清社会背景相关的文学作品,拓宽文学知识。
以上为《茶馆》获奖教案的导读内容和教学安排,请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拓展。
希望能帮助到您的教学工作!。
《茶馆》教案
《茶馆》教案《茶馆》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茶文化的历史和内涵,认识茶馆在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2.理解《茶馆》这部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内容1.中国茶文化的历史渊源和发展演变。
2.《茶馆》的作者、创作背景及故事梗概。
3.《茶馆》中的人物形象、语言特点及社会意义。
4.茶馆文化与传统文化、民俗民风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茶馆》中的人物形象、语言特点和作品所反映的社会意义。
重点:中国茶文化的历史渊源和传统茶馆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四、教学方法1.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中国茶文化的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帮助学生直观了解茶文化的历史和现状。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茶馆》中的人物形象、语言特点和社会意义,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3.请当地茶艺师或文化专家来课堂进行现场表演和讲解,让学生感受传统茶文化的魅力。
4.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家乡茶文化的短文,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五、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播放一段有关中国茶文化的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主题。
2.新课导入:介绍中国茶文化的历史渊源和发展演变,以及《茶馆》的作者、创作背景和故事梗概。
3.深入分析:《茶馆》中的人物形象、语言特点和社会意义。
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自主探究,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4.现场表演:请当地茶艺师或文化专家来课堂进行现场表演和讲解,让学生感受传统茶文化的魅力。
5.课堂小结:回顾本课所学内容,总结中国茶文化的历史和内涵,以及《茶馆》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茶馆》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剧本独特的“卷轴画式”的结构,指导学生理清课文情节并归纳概括剧情。
2.理解台词的动作性和戏剧语言的言外之意。
欣赏具有北平地方特色的风俗图画和浓厚的京腔京味。
鉴赏剧本通过丰富多彩而又富有个性化的语言来展开情节、表现人物与时代的矛盾冲突的方法。
3.领会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统治时期的社会生活,了解旧社会国弱民贫、政治黑暗的现实,揭示旧中国必然走向灭亡的客观规律。
4.注意台词的动作性。
找出一些典型的语句,让学生体会它们表达了说话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又是怎样牵动舞台上其他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外部动作的。
5.注意体味戏剧语言的言外之意。
课文中许多语言都不限于它们字面上的意思,应引导学生认真体会。
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请大家看一则去年的海报:话剧《茶馆》时间:2004年5月19日-2004年5月29日场馆:首都剧场票价:80/100/120/150/200/二、简介作家作品1.2004年5月27日,是北京人艺的节日。
中国民族话剧的彪炳之作《茶馆》,迎来了它第500场演出的辉煌之日。
曾经在上一版《茶馆》中参与演出的老艺术家郑榕、蓝天野、黄宗洛、胡宗温、朱旭、吕中等二十余人,和观众一同在裕泰大茶馆的茶香中重温了那段激情澎湃的岁月。
《茶馆》是中国话剧的丰碑。
它1958年3月首演于首都剧场,其第一幕被誉为“古今中外剧作中罕见的第一幕”。
1980年,该剧应邀赴法国、瑞士等国进行访问演出,开创了中国话剧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新篇章。
1992年7月,随着老一代艺术家逐渐退出舞台,《茶馆》举行了最后一场告别演出,历史将它定格在374场。
1999年10月,北京人艺以全新阵容重排《茶馆》。
从焦菊隐、夏淳到林兆华,从于是之、蓝天野、郑榕到梁冠华、杨立新、濮存昕,《茶馆》成就了一代代艺术家。
2.老舍(1899-1966)现当代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絮青、鸿来、非我等。
满族,北京人。
一生写了约计800万字的作品。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骆驼祥子》《四世民堂》《火葬》等,中篇小说《月芽儿》《我这一辈子》。
剧本有《龙须沟》《茶馆》等。
老舍以长篇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
曾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他的作品已被译成20余种文字出版,以具有独特的幽默风格和浓郁的民族色彩,以及从内容到形式的雅俗共赏而赢得了广大的读者。
三、整体感知《茶馆》共三幕,各写一个时代。
第一幕: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
裕泰茶馆生意兴隆,三教九流,各色人物云集此处:信洋教的小恶霸,依仗洋人,神气十足,连官府也怕他三分;有钱有势的人家为了一只鸽子,可以请来官方的打手和差人打群架;吃朝廷钱粮的旗人整日游手好闲;朝中的太监总管不仅家中人生活奢华,而且还可以用高价买来妻子;农民和城市贫民却卖儿卖女;常四爷谈国事被抓;秦仲义雄心勃勃兴办工厂,工业救国。
这种剪影式的描写,展现了清末社会的众生相,深刻反映了帝国主义的渗透、侵略和封建统治的荒淫、腐败所造成的农民的破产、市民贫困和社会黑暗,表明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日即将来临。
第二幕(节选部分):军阀混战时期,茶馆生意艰难,尽管王利发苦心改良,但也只能惨淡经营。
第三幕: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统治时期的社会生活。
剧中所有正直的人都陷于一种不可自拔的困境中。
裕泰茶馆已经破烂不堪,无论主人怎样改良也无法维持正常的生意;有名的厨师只能在监狱里蒸窝窝头;身怀绝技的艺人无法维持生计,民间艺术濒于失传。
与此对照,恶势力却异常活跃,国民党特务和美国兵在北京横行,老一代人更加衰颓,其后代登场。
刘麻子、唐铁嘴、二德子等流氓打手更无耻;沈处长比以前的马五爷更仗洋人势力向中国人施威;庞太监的侄子们则组织复辟活动,百姓更难以生活。
最后茶馆掌柜王利法在茶馆被人霸占之后悬梁自尽。
作者怀着强烈的激情批判和诅咒了这样一个黑暗的时代,表明了旧中国注定灭亡。
剧中通过康大力等投奔西山解放区一笔亮色,暗示出黑暗就要过去,光明即将到来。
四、听录音,概括情节1.李三向王淑芬发牢骚反映茶馆为生存而进行了改良,王利法苦心经营,在动荡局势中努力挣扎,下层人民生活愈加困苦,生活难以维系。
2.王利法和王淑芬拌嘴王利法生意的难做,战乱对人们生活的威胁。
3.巡警和大兵的压榨与掠夺黑暗势力横行霸道,小商人委曲求全。
4.唐铁嘴要租房屋社会更动荡,军阀混战使得病态与丑恶进一步滋生。
5.常四爷、松二爷来贺喜开张旗人失去了铁杆庄稼,倔强的常四爷自食其力,而懒散的松二爷难以维生。
6.吴祥子、宋恩子来抓人、敲诈常四爷身上表现出中国人的不甘受奴役的反抗情绪,两个特务的敲诈行为表现出反动势力的猖獗和人民的欺诈。
7.康顺子求工下层人民的不幸遭遇和困苦生活。
8.刘麻子和老陈、老林的交易病态与丑恶进一步滋生。
9.王利法与崔久峰旧民主主义革命者悲观绝望的情绪,也反映中国难以救治的黑暗事实。
10.老陈、老林被抢,刘麻子被抓黑暗势力蛮横、霸道、社会秩序混乱。
第二课时一、分析人物形象《茶馆》中出现的人物众多,前后三幕中出场的共有30多个,我们不可能一一分析,这节课我们主要分析一下课文节选部分出现或涉及到的一些重要人物,包括:王利发、常四爷、松二爷、宋恩子、吴祥子、刘麻子、唐铁嘴及课文中提到的秦二爷几位。
(投影显示八位人物姓名,点击王利发人名进入相关链接)(一)王利发1.对不同人采取不同态度。
(1).对难民、李三等人:“别耽误功夫!”“咱们的事,有功夫再研究!”对难民强硬、冷漠,对李三虽同情,却有限度,表现他自私。
(2).对大兵、警察、特务:“您圣明。
”“你多给美言几句,我感恩不尽!”“老总们在对不起,还没开张,要不然,诸位住在这儿,一定欢迎!”“您甭看,准保都是靠得住的人!”对他们的态度则是讨好,巧应付,怕得罪。
表现王利发的圆滑世故。
(3).对唐铁嘴之流:“你混得不错呀!穿上绸子啦!”“可是,我这儿已经住满了人,什么时候有了空房,我准给你留着!”对唐铁嘴厌恶仍笑脸相迎,表现王利发的精于处世。
2.善于经营,不断改良。
“allright?”“yes,也有这么一说!”体现王利发言语上的改良。
“西直门的德泰,……全先后脚儿关了门,只有咱们裕泰还开着,……”“大茶馆全关了,就是你有心路,能随机应变地改良!”通过王淑芬和常四爷之口表现王利发善于改良,是茶馆业中的佼佼者。
3.对现实不满,含蓄表达:“这年月还值得感谢!”“有不打仗的新闻没有?”表现王利发的胆小怕事。
总结:王利发是裕泰茶馆的掌柜,也是贯穿全剧的人物。
他从父亲手里继承了裕泰茶馆,也继承了他的处世哲学,即多说好话,多作揖。
他胆小、自私,又精明、干练、善于应酬,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态度。
在黑暗的旧中国,尽管王利发善于应酬,善于经营,不断改良,却无法抵御各种反动势力的欺压。
他对此也抱有强烈的不满,但表达得十分含蓄。
就是这样一个精于处世的小商人,最终仍然没能逃脱破产的命运。
王利发的悲剧,是旧中国广大市民生活命运的真实写照。
(二)常四爷1.“我卖菜呢!自食其力,不含糊!……听说你明天开张,也许用得着,特意给你送来了!”表现常四爷的自食其力,乐于助人。
2.“什么时候洋人敢再动兵,我姓常的还准备跟他们打打呢!……”表现常四爷的爱国、敢作敢为。
3.“要是洋人给饭吃呢?”“盼着你们快快升官发财!”表现常四爷的正直、倔强。
总结:旗人。
正直,爱国;倔强,敢作敢为;自食其力,乐于助人。
(三)松二爷1.“看见我这身衣裳没有?我还像个人吗?”“可是到了民国,我挨了饿!”“我饿着,也不能叫鸟儿饿着!”表现松二爷的游手好闲、懒散无能,不愿自食其力。
2.“我看见您两位的灰大褂,就想起前清的事儿!不能不请安!”“你说得对!嗻!四爷,走吧!”表现松二爷的胆小怕事。
总结:旗人。
胆小怕事,懒散无能,游手好闲,喝茶玩鸟,不愿自食其力。
最终饿死。
(四)秦二爷民族资本家。
一心实业救国,最终破产。
(五)刘麻子靠说媒拉纤、拐卖人口挣钱的地痞无赖。
(六)唐铁嘴“我感谢这个年月!”“大英帝国的烟,日本的‘白面儿’,两大强国侍侯着我一个人,这点福气还小吗?”算命看相的江湖骗子。
无耻。
(七)宋恩子、吴祥子1.“王掌柜不愿意咱们看,王掌柜必会给咱们想办法!咱们得给王掌柜留点面子!”“对啦!坐下谈谈吧!你们是要命呢?还是要现大洋?”“别动!君子一言:把现大洋分给我们一半,保你们俩没事!咱们是自己人!”2.“有皇上的时候,我们给皇上效力,有袁大总统的时候,我们给袁大总统效力……”“谁给饭吃,咱们给谁效力!”宋、吴二人的贪婪、蛮横、霸道,有奶便是娘的走狗。
二、戏剧主题分析《茶馆》展现了三个可诅咒的时代:戊戌变法失败后的晚清末年、军阀混战的民国初年、抗战胜利后解放战争爆发前夕的国民党反动统治时期,描绘了半封建半殖民地旧中国三个黑暗、病态、荒诞的社会发展片断,揭示了旧社会的必然灭亡。
第三课时一、与《雷雨》比较,鉴赏《茶馆》特殊的戏剧结构及矛盾冲突。
1.《雷》严格按照“三一律”创作,有尖锐的矛盾冲突的人物性格的冲撞,闪耀出烁目的火花;《茶》则没有完整的情节贯穿和尖锐的矛盾冲突,而是分散穿插若干个生活画面,有生动鲜明的人物肖像(非形象),这些人物的活动都是截取他们在茶馆中的一个横断面。
这无数个画面组织起来便构成了一幅卷轴画,随着剧情逐步展开。
“画卷式”的结构,点面结合,每一幕体现一个历史时期社会生活的矛盾,从广阔的生活横断面上把纷繁复杂的矛盾接触点构成舞台形象,若续若断,从平凡的生活入戏,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既有宏大的场面,也体现了社会生活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2.《雷》以周朴园为中心,围绕他与鲁侍萍、鲁大海等人的矛盾展开戏剧冲突,反映社会生活。
而《茶》第二幕出场人物30多人,但并非以一个人为中心,每个人都在做自己的事,说自己的话,他们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确、具体的、针锋相对的冲突,人物与茶馆的兴衰也没有直接的关系,但作者把矛盾的焦点直接指向那个时代,人物与人物之间每一个小的冲突都暗示了人民与时代的冲突。
道是“莫谈国事”,却没有一个画面不和国家联系。
小结:卷轴式的平面结构人物生活的变迁反映社会的变迁特殊的戏剧冲突小茶馆影射大时代二、品味人物语言的个性化人物语言个性化是本剧的一大特色。
老舍善于从人物的身份、思想、性格出发,让他们说出符合自己个性的语言。
每个人物的语言都是自己的,表达着自己的思想,显示着自己的性格。
如王利发谦恭,周到,善于与各种人物打交道,对不同的人使用不同的语言,与他的掌柜的生涯非常吻合。
常四爷豪爽耿直,带有闯荡江湖的侠气和饱经沧桑的沉重感。
宋恩子、吴祥子狡诈奸滑,傲慢无礼,一看就是老牌的特务。
刘麻子、唐铁嘴则满嘴流气,是典型的地痞无赖。
出场的人物很多,台词有多有少,但都活灵活现,具有鲜明的个性。
如课文开头李三的抱怨,抱怨“越改越凉,冰凉”,抱怨“什么都改良,为什么工钱不跟着改良呢?”这些抱怨的话非常符合在茶馆已干了二十多年的老伙计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