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及软组织感染诊断和治疗共识版
皮肤及软组织感染诊断及治疗共识
皮肤及软组织感染诊断及治疗共识中医国师协会皮肤科分会2008年6月8日,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分会朱学骏、郑志忠等18位专家针对皮肤及软组织感染诊断及治疗相关效果停止了专题研讨并达成共识,本报特摘选局部外容贡献给读者。
皮肤及软组织感染(SSTI)又称皮肤及皮肤结构感染(SSSI),是化脓性致病菌侵犯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惹起的炎症性疾病。
其他病原微生物如分枝杆菌、真菌等也可惹起SSTI,但不属于本共识讨论范围。
发病诱因及致病菌SSSI的发病诱因包括生理性皮肤屏障阻碍、疾病或创伤所致皮肤屏障破坏及各种缘由惹起的机体免疫力下降等。
依照感染来源,可将SSTI分为社区取得性SSTI(CA-SSTI)和院内SSTI(HA-SSTI)两大类,其致病菌有一定差异。
CA-SSTI较多由β溶血性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惹起,HA-SSTI那么多为金葡菌、铜绿假单胞菌、肠球菌、大肠杆菌等感染,且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感染比例较高。
罕见浅表局限性SSTI的致病菌相对复杂和明白,而在特殊来源感染或条件致病状况下, 致病菌能够十分复杂。
诊断普经进程讯问病史、特别是发病诱因和风险要素对树立诊断及剖析致病菌十分重要。
体检要片面细心,除留意局部红、肿、热、痛等共同表现外,还应留意皮损性质、溃疡构成状况及坏死水平,及早判别有无并发症、能否需外科紧急处置。
同时要留意全身状况如发热、乏力、萎靡等,以及能否有感染性休克征象。
分级分类诊断分级分类诊断是制定SSTI处置流程的基础。
通常按病情严重水平将SSTI分为4级:1级—患者无发热,普通状况良好,已扫除蜂窝织炎诊断;2级—患者有发热,普通状况稍差,但无不动摇并发症;3级—患者有严重中毒症状或至少1个并发症,或有肢残风险;4级—脓毒症或危及生命的感染。
按病情复杂水平,可将SSTI分为非复杂SSTI、复杂SSTI及坏死性筋膜炎和坏死性肌炎等。
细菌鉴定应注重SSTI特别是复杂性SSTI的致病细菌鉴定,对病程拖延、重复发作或抗菌药物治疗有效的患者更应作细菌学反省。
皮肤软组织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皮肤软组织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皮肤及软组织感染(SSTI),是化脓性致病菌侵犯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引起的炎症性疾病。
一、致病病原体社区皮肤软组织感染较多由B-溶血性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引起,医院皮肤软组织感染则多为金葡菌、铜绿假单胞菌、肠球菌、大肠杆菌等感染,且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感染比例较高。
二、分级分类诊断分级分类诊断是控制SST1的基础。
通常按病情严重程度将SST1分为4级:1级-患者无发热,一般情况良好,已排除蜂窝织炎。
2级-患者有发热,一般情况稍差,但无并发症。
3级-患者有严重中毒症状或至少1个并发症。
4级-脓毒症或危及生命的感染。
当怀疑患者发生皮肤软组织感染时,应尽快采集分泌物送微生物培养。
三、各类皮肤软组织感染的控制(一)用、痈、蜂窝织炎、急性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感染预防与控制1、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抵抗力。
及早治疗糖尿病等。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积极治疗原发病,减少抓破损伤。
及时处理体表软组织的损伤,对住院的危重症患者应加强皮肤护理,勤翻身,防止压疮产生。
2、及时更换污染的衣物和被单。
(-)新生儿皮肤软组织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新生儿护理应手法轻柔,更换尿布、内衣时要防止损伤皮肤。
尿布应柔软,勤于更换。
保持婴儿皮肤干燥,经常更换体位,以防局部长期受压。
做好产房和新生儿病室的消毒隔离工作,控制感染源。
(三)压疮感染控制预防方法:1、避免局部皮肤长期受压,勤翻身,保护骨隆起处和支持身体空隙处;2、尽量避免潮湿、摩擦及排泄物刺激;3、增进局部血液循环,对于易发生压疮的患者应经常检查受压部位;4、增加营养摄入,增强体质。
(四)烧伤感染控制做好床旁隔离,减少或防止细菌的入侵;静脉输液时,避免或尽量远离创面做静脉切开;妥善保护创口,及时更换渗湿的敷料;工作人员接触患者前后严格执行手卫生。
(五)各种穿刺严格皮肤消毒,认真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和手卫生制度。
(六)合理选用抗菌药物,防止细菌耐药的发生。
(企业诊断)皮肤及软组织感染诊断和治疗共识最全版
(企业诊断)皮肤及软组织感染诊断和治疗共识皮肤及软组织感染诊断和治疗共识(讨论稿)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分会皮肤及软组织感染(skinandsofttissueinfection,SSTI)临床上常见而复杂,涉及众多学科,治疗策略和方法尚待规范。
为此,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于2008年6月8日在北京针对SSTI诊断及治疗进行专题研讨,且就有关问题达成共识(参加的专家:朱学骏、郑志忠、王宝玺、李恒进、孙秋宁、马琳、项蕾红、温海、姚志荣、曾凡钦、郝飞、高天文、方方、李航、冉玉平、王辉等)。
壹、定义和范畴SSTI是由化脓性致病菌侵犯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引起的炎症性疾病〔1〕。
SSTI临床十分常见,涉及范围广泛,从浅表的局限性感染,到深部组织坏死性感染,甚至肢残、危及生命。
除化脓性细菌外,其他病原微生物如分支杆菌、真菌等也可引起SSTI,但不属于本共识讨论的范畴。
二、发病诱因及病原菌(壹)发病诱因:1.生理性皮肤屏障障碍:小儿皮肤薄嫩,防御功能尚不健全,致病菌可直接侵入外观正常皮肤引起感染。
老年人皮脂腺功能减退,局部皮肤干燥,加之皮肤合成抗菌物质能力下降,也是易发生SSTI的原因。
2.疾病导致的皮肤屏障破坏:如特应性皮炎、接触性皮炎、大疱性皮肤病、足癣等,均因皮肤炎症或疾病本身破坏皮肤屏障,继发细菌感染。
3.创伤导致的皮肤屏障破坏:擦伤、刀割伤、手术切口、静脉注射或肌肉注射部位细微的创伤导致皮肤屏障受损,可成为细菌侵入的门户。
某些物理疗法如冷冻、激光、电离子治疗、放射治疗等,或外科疗法包括化学剥脱术、封包疗法、皮肤磨削术、刮除术、切割术、皮肤移植、毛发移植等均可诱发SSTI。
特殊情况如动物或人咬伤也能够发生SSTI。
4.机体抵抗力下降: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肿瘤、糖尿病、艾滋病等患者,因机体抵抗力下降,易且发SSTI。
(二)常见感染来源及和病原菌关系:常见引起SSTI的病原菌有葡萄球菌、链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肠球菌、不动杆菌及大肠杆菌等。
2014IDSA实践指南:皮肤和软组织感染的诊断与管
2014 IDSA 实践指南:皮肤和软组织感染的诊断与管(转载 )发表者:潘荣峰188人已访问美国感染病学会( IDSA )发布了 2014年皮肤和软组织感染的诊断与管理指南,对2005年皮肤和软组织感染治疗指南进行了更新。
更新指南旨在为不同种类的皮肤和软组织感染(SSTI )(包括从表浅感染至危及生命的感染,如坏死性筋膜炎)的临床诊断和合理治疗提供可行的建议,并强调了临床技能在促进S ST 的诊断、鉴别病原体和及时给予有效治疗方案等方面的重要性。
相关内容于2014年7月发表在《临床传染病》( Clin Infect Dis)上。
目前, SSTI 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呈逐年上升趋势。
若干研究显示,在过去的治疗中,SSTI 对多种抗生素产生了耐药。
这些感染的病因学不同,导致出现了不同的流行病学特征。
IDSA召集10位专家组成指南制定小组,旨在更新2005年皮肤和软组织感染指南,专家组采用建议的评定、制定和评估分级(Gradingof Recommendations Assessment,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GRADE)方法制定了皮肤和软组织感染的诊断与管理新指南。
更新指南主要就SSTI 诊断和管理的24个重要问题,提出了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建议。
皮肤脓疱病和臁疮的合理评估和治疗.取脓疱病和臁疮皮肤病损处的脓液或渗出液进行革兰氏染色和培养,以帮助鉴别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或)β- 溶血性链球菌是否为感染的病原体,但是针对典型病例的治疗并没有合理的研究来支持(强建议,中证据质量)。
..对于大疱或非大疱脓疱病,可以采用口服或局部用抗生素治疗,但是口服疗法推荐用于有大量皮肤病损或暴发流行而对其他人造成影响的患者,以减少感染传播。
对于臁疮,需用口服抗生素治疗。
.①对于大疱或非大疱脓疱病,需用莫匹罗星或瑞他莫林治疗,用法为: 2 次/d ,连用 5 d (强建议,高证据质量)。
②脓疱病和脓疮的口服疗法疗程为7 d ,使用活性药物(常推荐口服青霉素)来对抗金黄色葡萄球菌,除非培养基中只有链球菌(强建议,高证据质量)。
皮肤及软组织感染诊断和治疗共识
首页药品基本信息药品说明书药物专论药物相互作用注射剂配伍临床指南FDA药品说明书FDA妊娠分级国家基本药物更多...皮肤及软组织感染诊断和治疗共识文章段落:正在初始化...临床指南分类:皮肤科 > 皮肤及软组织系统疾病发布时间:2009-12皮肤及软组织感染诊断和治疗共识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分会皮肤及软组织感染(skin and soft tissue infection,SSTI)临床上常见而复杂,涉及众多学科,治疗策略和方法尚待规范。
为此,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分会于2008年6月8日在北京针对SSTI诊断及治疗进行专题研讨,并就有关问题达成共识。
1 定义和范畴SSTI是由化脓性致病菌侵犯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引起的炎症性疾病[1]。
SSTI临床十分常见,涉及范围广泛,从浅表的局限性感染,到深部组织坏死性感染,甚至肢残、危及生命。
除化脓性细菌外,其他病原微生物如分枝杆菌、真菌等也可引起SSTI,但不属于本共识讨论的范畴。
2 发病诱因及病原菌2.1 发病诱因2.1.1 生理性皮肤屏障功能障碍小儿皮肤薄嫩,防御功能尚不健全,致病菌可直接侵入外观正常皮肤引起感染。
老年人皮脂腺功能减退,局部皮肤干燥,加之皮肤合成抗菌物质能力下降,也是易发生SSTI的原因。
2.1.2 疾病导致的皮肤屏障功能破坏如特应性皮炎、接触性皮炎、大疱性皮肤病、足癣等,均因皮肤炎症或疾病本身破坏皮肤屏障功能,继发细菌感染。
2.1.3 创伤导致皮肤屏障功能破坏擦伤、刀割伤、手术切口、静脉注射或肌内注射部位细微的创伤导致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可成为细菌侵入的门户。
某些物理疗法如冷冻、激光、电离子治疗、放射治疗等,或外科疗法包括化学剥脱术、封包疗法、皮肤磨削术、刮除术、切割术、皮肤移植、毛发移植等均可诱发SSTI。
动物或人咬伤也可以发生SSTI。
2.1.4 机体免疫功能下降: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以及肿瘤、糖尿病、艾滋病等患者,因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易并发SSTI。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皮肤软组织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皮肤软组织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技术的不断进步,医院感染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其中,皮肤软组织感染是常见的一种类型。
为了及时、准确地诊断和治疗此类感染,制定了相应的诊断标准,本文将对此进行介绍。
定义皮肤软组织感染是指影响皮下组织、皮肤、肌肉、肌腱或骨骼的感染,由细菌、真菌、病毒或寄生虫等引起。
可能是医院感染,也可能是社区感染。
诊断标准根据医学界公认的标准,诊断皮肤软组织感染必须要满足以下条件:1.症状:出现局部红肿、疼痛、发热等炎症症状。
2.实验室检查:病原体在分泌物、血液或影像学表现中的检测。
–分泌物检测:通过分离和鉴定细菌、真菌、病毒或寄生虫等的方法,确定感染的类型和病原体菌株敏感性。
–血液检测:包括全血细菌培养、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白细胞计数等指标,可快速鉴别病原体类型并评估炎症反应程度。
–影像学表现:通过超声、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等方法,看到软组织局部感染范围,提供有效的诊断依据。
3.微生物定植:病原体培养阳性。
4.医疗行为史:有静脉注射、伤口愈合等与感染相关的病史。
分类根据实际情况,皮肤软组织感染可按照如下方式进行分类:1.根据临床表现和炎症程度,将感染分为轻、中、重度。
轻度表现为局部红肿、疼痛,无明显全身症状;中度表现为局部明显的红、肿、痛、热,患处脓液增多,并出现全身症状;重度表现为严重红肿、疼痛,多处坏死或形成脓肿,全身出现败血症等严重症状。
2.根据感染部位可分为皮肤、蜂窝组织、脓肿、深度软组织感染等类型。
治疗治疗皮肤软组织感染的方法和药物需要根据病情严重程度、感染部位和病原体类型等因素而定。
临床上通常采取手术和药物治疗相结合的方法。
手术治疗:手术将病灶切除清除,包括激活脓肿、放置引流管等。
药物治疗:依据病原菌种类和感染的严重程度选用适当的抗生素;慎用广谱抗生素并合理选择抗生素使用时间、剂量、疗程;若G + 球菌和G - 杆菌混合感染,应采取多个抗生素联合用药。
严重皮肤和软组织感染的治疗(2020完整版)
严重皮肤和软组织感染的治疗(2020完整版)介绍在美国, 皮肤和软组织感染(SSTIs)是患者寻求住院和门诊治疗的一个常见原因,每年有1400多万人次的门诊病人以及将近90万的住院病人。
SSTIs的病原菌分离受现有诊断技术的限制,并且受宿主和地理因素的影响,这使得经验性抗菌药物的选择变得复杂。
尽管经验治疗存在困难,严重SSTIs患者通过手术清创来控制感染灶是必不可少的。
本综述总结了严重SSTIs治疗的显著特征。
软组织感染严重程度的定义SSTI严重程度与受累皮肤组织的深度关系不大,尽管在严重程度评分系统上还没有达成一致。
本综述将中毒性休克综合征(TSS)、坏死性筋膜炎或气性坏疽/肌坏死界定为严重SSTI。
此外,任何符合严重脓毒症或脓毒性休克标准或快速序贯器官功能衰竭评分(qSOFA)≥2分的SSTI 患者亦被认定为严重SSTI。
表1列举了严重SSTI的一些常见病原体、及其特点和推荐的抗菌药物。
各种类型的严重软组织感染对所有SSTIs来说,免疫状况、暴露史(动物、水、创伤)和旅行史(尤其是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率高的地区)对经验性抗菌药物选择都是重要的。
严重化脓性SSTIs、蜂窝织炎或手术部位感染患者应接受广谱抗生素治疗[包括抗MRSA抗生素,当存在高风险时],并且合适时控制感染灶。
中毒性休克综合征(TSS)TSS是一种暴发性感染,通常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或化脓性链球菌引起,尽管类似症候群亦可见于B族、C族、G族链球菌和梭菌属。
葡萄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SaTSS)的年发病率为0.5/10万,而链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SeTSS)的年发病率为0.4/10万,尽管地区间发病率可能有所不同。
月经期SaTSS死亡率小于5%,非月经期SaTSS死亡率为5-22%,SeTSS 死亡率为30-70%。
梭状芽胞杆菌中毒性休克罕见且其发病率不详。
当怀疑TSS时,经验性治疗必须覆盖耐药菌。
基于回顾性研究和体外数据的专家意见强调万古霉素和克林霉素连用或单用利奈唑胺作为可能的治疗方案。
扁桃体炎、皮肤和软组织感染、急性坏死性筋膜炎、链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等疾病诊断、治疗与预防共识
扁桃体炎、皮肤和软组织感染、急性坏死性筋膜炎、链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急性风湿热、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儿童自身免疫性神经精神障碍等疾病诊断、治疗与预防共识急性咽/扁桃体炎/猩红热急性 GAS 咽/扁桃体炎/猩红热的治疗目标包括降低症状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预防 ARF 的发生、减少化脓性并发症、减少向密切接触者传播的机会。
阿莫西林:50 mg/(kg·d),bid (最大剂量 1000 mg/d),口服,疗程10d;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 (7∶1):45 mg/(kg·d),q12h,口服,疗程10d;青霉素 V 钾:2.5~9.3 mg/(kg·次),q4 h 或 3.75~14.00 mg/(kg·次),q6 h,或 5.0~18.7 mg/(kg·次),q8h。
1)对青霉素过敏者 (非严重过敏反应):优选:头孢呋辛酯:20 mg/(kg·d),bid,口服,疗程10d;头孢泊肟酯:20 mg/(kg·d),q12h,口服,疗程 5~10 d;头孢地尼:9~18 mg/(kg·d),q12h,口服,疗程 5~10 d;或q24h,口服,疗程10d(最大剂量 600 mg/d);头孢氨苄:40 mg/(kg·d),bid(最大剂量 1000 mg/d),口服,疗程10d;头孢羟氨苄:15 mg/(kg·次),q12h(最大剂量 1 g/d),口服,疗程10d;头孢丙烯:15 mg/(kg·d),q12h,口服,疗程10d。
2)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过敏者 (严重过敏反应)选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替代:阿奇霉素:12 mg/(kg·d),qd(最大剂量 500 mg/d) ,口服,疗程 5 d;克拉霉素 15 mg/(kg·d),bid/qid(最大剂量 250 mg/次),口服,疗程10d;克林霉素 20~30 mg/(kg·d),q8 h(最大剂量 300 mg/次),口服,疗程10d。
多指南对比皮肤软组织感染治疗和管理策略主要内容
多指南对比皮肤软组织感染治疗和管理策略主要内容严重皮肤软组织感染(SSTIs)与高发病率及死亡率相关,可以导致住院时间延长、需要手术和抗微生物治疗。
在过去的十年中,有很多针对SSTIs 提供管理意见的专家共识、指南、建议出版。
近期Philippe Montravers 等人在Curr Opin Infect Dis 杂志上发表综述总结对比了现有的六个不同地区和学会在SSTIs 指南中的意见。
其分别为:西班牙化疗/ 内科学会指南(SEQ/SEMI);外科感染学会指南(SIS);意大利感染性疾病学会/ 意大利化疗国际学会指南(ISID/ISC);美国感染性疾病学会指南(IDSA);日本化疗学会/ 日本感染性疾病协会指南(JSC/JAID);世界急诊外科学会(WSES)。
定义皮肤感染通常使用SSTI 这个缩写,这表明其感染过程涉及皮肤、皮下组织、筋膜、肌肉。
皮肤和皮肤结构感染(SSSIs)主要是美国FDA 用在治疗试验中的定义,特别是不包括深部(筋膜和肌肉)的感染以及坏死性感染。
ABSSI 这个缩写被FDA 用于工业化指南中,指急性细菌性的SSSI,面积达到至少75 cm2(根据发红、水肿、硬结的区域测量)。
复杂性SSSIs 是指和简单感染相区别,需要住院治疗、手术,或具有显著的基础病治疗比较复杂的。
大部分复杂性感染都需要手术治疗,切口小的蜂窝织炎例外。
糖尿病足溃疡和烧伤后感染性伤口通常不包括在这些研究中。
该综述中的SSTIs 既包括浅表的感染也包含深部感染。
表1 当前指南中对皮肤软组织感染管理的内容识别SSTIs严重的感染通常有WBC 计数升高、无法评估的剧烈疼痛、异常的皮肤特征例如大疱、水泡等,感染的范围和深度很难评估。
相反的,隐匿性的SSTIs 是很罕见的。
目前并没有合适的方法用于评估严重程度来帮助临床快速诊断。
CT、磁共振和超声建议用于坏死性SSTI 的诊断,但是证据水平比较低。
辅助诊断工具的作用非常有限。
皮肤与软组织感染管理指南
皮肤与软组织感染管理指南2018年12月14日在线发表世界急诊外科杂志世界急诊外科协会与欧洲外科感染协会联合发布皮肤与软组织感染(SSTI)包括涉及皮肤和潜在的皮下组织、筋膜或肌肉的各种病理状况,范围从简单的浅表感染到严重的坏死性感染。
成功管理严重SSTI患者需要及时识别、适当的抗生素治疗、及时的外科清创或引流,并在需要时进行复苏。
SSTI应该如何分类?术语“皮肤与软组织感染”包含了具有广泛异质性的临床病症。
在对患者进行皮肤与软组织感染分类时,我们建议应始终独立评估感染的坏死或非坏死特征、解剖范围、感染特征(化脓性或非化脓性)以及患者的临床状况(1C)。
已经使用各种分类系统来描述SSTI,包括诸如解剖位置、致病病原体、进展速度、感染深度及临床表现的严重性等方面。
1998年,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将SSTI分为两大类,即单纯性和复杂性,用于评估新型抗菌药物治疗的临床试验。
单纯性SSTI包括表面感染,如蜂窝织炎,单纯脓肿、脓疱病及疖,这些需要抗生素或手术切开以引流脓肿。
相比之下,复杂性SSTI包括深部软组织感染,如坏死性感染,感染性溃疡,感染性烧伤及严重脓肿,需要较大外科手术干预进行引流和清创[ 4 ]。
目前仍有采用术语“复杂”和“单纯性”,在Napolitano[ 5 ]报道研究中对SSTI是较为有用的。
除非经过不当治疗,一般单纯性SSTI发生威胁生命的或威胁肢体的感染的风险较低。
在单纯性SSTI的患者中,脓疱病、丹毒可以根据最可能的病原体及当地的病原体流行病学特征进行经验性抗生素治疗,轻度蜂窝织炎可进行引流和清创,皮肤脓肿可进行简单的手术引流。
复杂性SSTI发生危及生命的感染的风险较高。
对于复杂性SSTI的患者,最重要的是启动适当和充分的广谱初始经验性抗生素治疗,并考虑是否需要进行外科手术干预以进行引流和/或清创。
2003年,Eron等人[ 6 ]根据局部和全身体征的严重程度以及门诊患者中存在或不存在合并症的情况对SSTI进行分类,以指导临床评估、治疗及入院决策。
皮肤和软组织感染诊断标准
皮肤和软组织感染诊断标准第一条皮肤感染皮肤感染是指皮肤出现炎症。
1.临床诊断符合下列情况之一者:(1)皮肤有脓性分泌物、脓疱、疸肿等。
(2)患者有局部疼痛或压痛,局部红肿或发热,无其它原因解释者。
2.病原学诊断在临床诊断的基础上,符合下列情况之一者:(1)从感染部位的引流物或抽吸物中培养出病原体。
(2)血或感染组织特异性病原体抗原检测阳性。
第二条软组织感染软组织感染包括坏死性筋膜炎、感染性坏疽、坏死性蜂窝组织炎、感染性肌炎、淋巴结炎或淋巴管炎。
1.临床诊断符合下列情况之一者:(1)从感染部位引流出脓液。
(2)外科手术或组织病理检查证实有感染。
(3)患者有局部疼痛或压痛、局部红肿或发热,无其它原因解释。
2.病原学诊断在临床诊断基础上,符合下列情形之一者:(1)血特异性病原体抗原检测阳性,或血清抗IgM抗体效价达到诊断水平,或双份血清IgG呈4倍升高。
(2)从感染部位的引流物或组织中培养出病原体。
第三条褥疮感染褥疮感染包括褥疮表面和深部组织感染。
1.临床诊断褥疮局部红、压痛或褥疮边缘肿胀,同时褥疮部位有脓性分泌物。
2.病原学诊断在临床诊断基础上分泌物培养阳性。
第四条烧伤感染1.临床诊断烧伤表面的形态或特点发生变化,如焦痂迅速分离或变成棕黑、黑或紫罗兰色或烧伤边缘水肿,同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者:(1)创面有脓性分泌物。
(2)患者出现发热>38℃或低体温<36℃,低血压。
2.病原学诊断(1)在临床诊断基础上,符合下列情况之一者:①血培养阳性(除外有其它部位感染)。
②烧伤组织活检显示微生物向附近组织浸润。
(2)说明①单纯发热不能诊断为感染,因为发热可能是组织损伤的结果或病人在其它部位有感染。
②出现移植的皮肤发生排斥反应并伴有感染临床证据(炎症或脓液),视为医院感染。
第五条乳腺脓肿或乳腺炎1.临床诊断符合下列情况之一者:(1)红、肿、热、痛等炎症表现或伴有发热,排除授乳妇女的乳汁郁积。
(2)临床医生诊断的乳腺脓肿。
皮肤软组织感染的诊断与治疗
切口感染危险因素
宿主
免疫力、营养状况、 糖尿病
微生物
浓度和独立、 对围手术期用 药是否耐药
手术
类型、外科技 术、假体
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 耐药现状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4),840-842
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 药现状
• 对所有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 • 对绝大多数大环内酯类、氟喹诺酮类、氨基糖 苷类等同时耐药
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ZAAPS监测
Diagnostic Microbiology and Infectious Disease. 2009;64:191–201.
不同地区的MRSA检出率: • 加拿大:55.7% • 拉丁美洲:平均为50.1%(29.0% - 64.1%) • 欧洲:平均为28.2%(1.7% - 56.2%) • 亚太地区:平均为44.2%(25.3% - 68.0%)
口服: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联合SMZ/TMP; 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或莫西沙星 联合利奈唑胺。 静脉给药:氨苄西林/舒巴坦、替 卡西林/克拉维酸、哌拉西林/他唑 巴坦、厄他培南、美罗培南、亚胺 培南/西司他丁、多立培南,联合 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或达托霉素24周
病史摘要
患者老年,78岁,女性
因“进行性消瘦伴进食困难2个月,发现褥疮1 月”2011.4.4入院,现无发热,精神软; 1个月前因“发热及有褥疮感染”我院住院的,当 时给予抗炎治疗好转。
华山医院 瑞金医院 协和医院 同济医院 浙医一附院 广州一附院 北京医院
微生物治疗; • 初始抗生素选用应根据手术类型控制最可能的病原菌,经验性
覆盖葡萄球菌。然后再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调整用药。
版坏死性软组织感染临床诊治急诊专家共识
对于存在严重感染、多器官功 能衰竭等患者,预后较差,需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随访与长期管理
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监测病情 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对于存在慢性基础疾病的患者, 需长期控制基础疾病,减少感染
风险。
对于多次发生坏死性软组织感染 的患者,建议进行免疫功能评估
,以寻找潜在病因。
06 典型病例分享
病例一:坏死性筋膜炎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总结词
早期诊断与及时治疗对坏死性筋膜炎至关重要。
详细描述
坏死性筋膜炎是一种严重的感染性疾病,进展迅速,可导致患者死亡。早期诊断的线索包括皮肤红斑、疼痛、僵 硬和体温升高。治疗主要包括广谱抗生素治疗和手术治疗。
病例二:难治性坏死性软组织感染的治疗策略
总结词
针对难治性坏死性软组织感染,需要采 取多学科合作、个体化治疗和密切监测 。
THANKS
感谢观看
版坏死性软组织感染临床诊 治急诊专家共识
汇报人: 日期:
பைடு நூலகம் 录
• 概述 • 临床表现与评估 • 诊断与鉴别诊断 • 治疗策略与方案 • 预防与预后 • 典型病例分享
01 概述
定义与背景
01
坏死性软组织感染是指由细菌、 真菌等微生物引起的急性感染, 导致局部组织坏死和炎症反应。
02
坏死性软组织感染是一种严重的 疾病,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以 避免病情恶化,引起全身感染和 脓毒症等严重后果。
VS
详细描述
难治性坏死性软组织感染是指感染无法通 过常规治疗得到控制,需要多学科合作, 包括外科、感染科、影像科和重症医学科 等。治疗策略包括病因治疗、对症治疗和 免疫调节治疗等。
病例三
总结词
免疫抑制患者的坏死性软组织感染风险高,需要密切监测和及时治疗。
皮肤及软组织感染诊断和治疗共识版
皮肤及软组织感染诊断和治疗共识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分会皮肤及软组织感染skin and soft tissue infection;SSTI临床上常见而复杂;涉及众多学科;治疗策略和方法尚待规范..为此;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分会于2008年6月8日在北京针对SSTI诊断及治疗进行专题研讨;并就有关问题达成共识..1.定义和范畴SSTI是由化脓性致病菌侵犯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引起的炎症性疾病..SSTI临床十分常见;涉及范围广泛;从浅表的局限性感染;到深部组织坏死性感染;甚至肢残、危及生命..除化脓性细菌外..其他病原微生物如分枝杆菌、真菌等也可引起SSTI;但不属于本共识讨论的范畴..2 发病诱因及病原菌2.I发病诱因2.1.1 生理性皮肤屏障功能障碍小儿皮肤薄嫩..防御功能尚不健全;致病菌可直接侵入外观正常皮肤引起感染..老年人皮脂腺功能减退;局部皮肤干燥;加之皮肤合成抗菌物质能力下降;也是易发生SSTI的原因..2.1.2疾病导致的皮肤屏障功能破坏如特应性皮炎、接触性皮炎、大疱性皮肤病、足癣等;均因皮肤炎症或疾病本身破坏皮肤屏障功能.继发细菌感染..2.1.3创伤导致皮肤屏障功能破坏擦伤、刀割伤、手术切口、静脉注射或肌内注射部位细微的创伤导致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可成为细菌侵入的门户..某些物理疗法如冷冻、激光、电离子治疗、放射治疗等;或外科疗法包括化学剥脱术、封包疗法、皮肤磨削术、刮除术、切割术、皮肤移植、毛发移植等均可诱发SSTI..动物或人咬伤也可以发生SSTI..2.1.4机体免疫功能下降: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以及肿瘤、糖尿病、艾滋病等患者;因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易并发SSTI..2.2常见感染源及与病原菌的关系常见引起SSTI的病原菌有葡萄球菌、链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肠球菌、不动杆菌及大肠杆菌等..按照院内外感染来源;可以分为社区获得性SSTIcommunity acquired—SSTI.CA—SSTI和院内SSTIhospital acquired-SSTI;HA—SSTll两大类.在HA—SSTI中;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金葡菌感染;且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比例较高..常见浅表局限性SSTl.其病原菌相对简单且明确;主要是金葡菌和化脓性链球菌..在特殊来源感染或条件致病的情况下;如糖尿病、中性粒细胞减少、药瘾者、手术后伤口感染、艾滋病患者以及动物和人咬伤的情况下.其SSTI相关的致病菌就十分复杂;条件性或少见的致病菌常常成为感染的主要病原菌;甚至存在多种细菌混合感染的可能刚..3 诊断3.1一般诊断询问病史;尤其是发病诱因和危险因素对SSTI的诊断和分析可能的病原菌十分重要..体格检杳除注意局部红、肿、热、痛等表现外.应注意皮损性质、溃疡形成状况以及坏死程度;及早判断是无并发症SSTI;还是复杂SSTI;是否需要外科及时处理..同时要注意全身状况;如发热、乏力、精神萎靡等;有无感染性休克等征象..3.2分级、分类诊断分类诊断是帮助制定SSTI处理程序的基础..通常按病情严重程度将SSTl分为4级;l级:无发热;一般情况良好;但须除外蜂窝织炎;2级:有发热;一般情况稍差;但无不稳定并发症;3级:中毒症状重;或至少有1个并发症;或有肢残危险;4级:脓毒症或感染危及生命..按SSTI 复杂程度分为单纯SSTI和复杂SSTIcSSTI;后者指存在明显的基础疾病;或有明确的创伤包括咬伤等并发的SSTI..3.3细菌鉴定应重视SSTI;尤其是cSSTI 致病菌培养鉴定..可取来自溃疡或创面的分泌物、活检组织、穿刺组织、血液等标本..标本获得以确保分离鉴定的细菌是真正的致病菌为原则..单纯SSTI 可以不作常规细菌鉴定.但对病程迁延、反复发作或抗菌药物治疗无效时;应尽虽作细菌学检查..cSSTI 应力争早期获得病原菌结果.根据病情可同时取创面和血等标本.并同时做药敏试验..除重视细菌分离、培养和鉴定外..应正确分析临床微生物检测结果及其意义..如取材时是否发生来自皮肤正常菌群的污染:其分离的细菌是污染、定植或SSTI 的致病菌:分离的细菌与皮肤感染发生发展是否存在必然的联系:细菌药敏试验提供的敏感抗菌药物能否在感染局部发挥作用等..4 治疗4.1总体原则应分级、分类治疗;外用药物和系统给药治疗结合;药物治疗和手术相结合..总体的处理流程见图1..4级处理原则 疗治SSTI 中占有较重要地作用于皮肤靶部位.对病变深浅选择不同的剂型;③药物在局部停留时间长.能较好的发挥抗菌作用;④减少抗生素系统用量;减轻患者经济负担;⑤外用吸收少;可避免发生系统给药的不良反应以及菌群失调等;⑥使用简单方便..理想的外用抗茵药物应具备:①广谱、高效;尤其对常见耐药菌株如MRsA 亦有很强的抗菌作用;②不易产生耐药性;尤其是具有独特的抗菌机制凡无系统制剂的抗菌药物;可以有效避免交叉耐药性产生..减少院内感染耐药菌株的发生;③局部应用可以保持较高的抗菌活性;不受局部环境因素的影响;④抗菌药物及其基质不影响创面的愈合:⑤广谱抗菌同时..能有效维护皮肤微生态..⑥不易发生过敏反应..莫匹罗星软膏符合上述6条标准;是理想的外用抗菌药物..夫西地酸乳膏也有较强的抗菌作用;该药物有静脉给药剂型..传统的外用抗生索如红霉素软膏、新霉素软膏或氧氟沙星乳膏;因渗透性差、容易产生交叉或多霞耐药;不宜选择或不作为首选..同时.要加强对外用抗生素耐药发生情况的监测..4.3系统抗菌治疗4.3.1经验性抗菌治疗empirical antibacterial therapy 应根据病史、临床表现;结合分级、分类诊断..尤其是可能的诱因或危险因素;选择针对常见或可能致病菌的抗菌药物l-2种表1..坏死性SSTI如疑为梭状芽孢杆菌感染.首选青霉素;其他可考虑选择第3代头孢类药物..并注意兼顾抗厌氧菌药物的选择如甲硝唑等..4.3.2金葡菌感染的抗菌治疗Staphylococcus A infection antibacterialtIlempy分为甲氧西林敏感葡萄球菌和MILSA两种情况..敏感菌可选择半合成的青霉素;如新青霉素Ⅱ、双氯西林等;或头孢氨苄、克林霉素等..MRSA感染可选择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达托霉素等;也可选择米诺环素或复方磺胺甲wuzuo等;尤其是HA—SSTI..4.3.3特殊情况SSTI抗菌疗法如糖尿病足感染、手术切口感染或动物咬伤后感染;其致病菌比较复杂.应根据分离的致病菌种类..结合药物敏感试验选择抗生素.并注意使用中对抗生素耐药性进行监测..4.4外科治疗包括切开引流、手术切除病灶等..5 预防5.1恢复并维护正常的皮肤屏障功能SSTI发生与皮肤屏障功能障碍关系十分密切..对生理性皮肤屏障功能障碍;如小儿应注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创伤..对老年患者;要指导他们正确的生活方式..特别是洗涤用品的使用..防止因过度洗涤加莺皮肤屏障功能破坏;并应在洗涤后外用保湿润肤剂..应合理治疗原发皮肤病;减轻瘙痒和控制搔抓;防止长期外用超强糖皮质激素制剂;及时恢复皮肤屏障;减少或避免不必要的对皮肤有创伤的检查和治疗..5.2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加强身体锻炼;提高皮肤对外界的适应能力..对影响机体免疫功能下降的疾病如糖尿病等.应及早控制:对反复发生皮肤葡萄球菌感染的患者;可酌情使用免疫增强剂等..5.3合理选用抗生素一般来说;对无菌手术或皮肤屏障功能有障碍的患者;不主张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SSTI;尤其是系统用药..如手术创面较大;或发生皮肤感染的机会增多时;治疗以外用药物为主..以减少系统使用抗生素;防止耐药产生..对容易并发细菌定植;或发生皮肤感染患者;可定期在鼻腔外用莫匹罗星喷鼻制剂;以减少鼻腔金葡菌的数量..表1 常见非坏死性SSTI抗生素经验疗法疾病治疗青霉素过敏者的治疗脓疱疮口服:双氯西林250-500mg 口服:克林霉素150-300mg每日每日4次或头孢氨苄250-500 4次或红霉素250-500mg每日4mg;每日4次或外用莫匹罗星次或局部外用莫匹罗星丹毒静脉给药:乙氧萘胺青霉素2g 静脉给药:克林霉素600-900mg 每4-6小时1次或头孢唑林1g 每8h1次或万古霉素15mg/kg每每8h1次12h1次口服:双氯西林500mg每日4次口服:克林霉素300mg每6h1次或头孢氨苄500mg每日4次臁疮口服:双氯西林500每日4次口服:克林霉素150-300mg每日或头孢氨苄500mg每日4次4次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坏疽性臁疮:哌拉西林3-4g静脉滴注环丙沙星400mg静脉滴注或750每4-6h1次+庆大霉素或妥布霉素mg口服每12 h1次1.5mg/kg每8h1次或头孢他啶1-2g静脉滴注每8h1次+/-庆大霉素或妥布霉素蜂窝织炎静脉给药:乙氧萘胺青霉素1-2g 静脉给药:克林霉素600-900mg 每4-6 h1次或头孢唑林1g每8h 每8h1次或万古霉素15mg/kg1次每12h1次口服:双氯西林500mg每日4次口服:克林霉素150-300mg每日或头孢氨苄500mg每日4次4次皮肤脓肿静脉给药:乙氧萘胺青霉素1-2g 静脉给药:克林霉素600-900mg 每4-6小时1次或头孢唑林1g 每8h1次或万古霉素15mg/kg每8h1次每12h1次口服:双氯西林250-500mg每日口服:克林霉素150-300mg每4次或头孢氨苄250-500mg每日日4次4次疖口服:双氯西林250-500mg每日口服:克林霉素150-300mg每4次或头孢氨苄250-500mg每日日4次4次痈静脉给药:乙氧萘胺青霉素1-2g 静脉给药:克林霉素600-900mg 每4-6小时1次或头孢唑林1g 每8h1次或万古霉素15mg/kg每8h1次每12h1次口服:双氯西林500mg每日4次口服:克林霉素300mg每日4或头孢氨苄500mg每日4次次毛囊炎通常不需要系统抗微生物治疗注:推荐剂量适合于肾功能正常者;喹诺酮类药物禁用于18岁以下患者执笔人郝飞参加的专家:朱学骏、郑志忠、王宝玺、李恒进、孙秋宁、马琳、项蕾红、温海、姚志荣、曾凡钦、郝飞、高天文、方方、李航、冉玉平、王辉等..——临床皮肤科杂志2009年第38卷第12期第810页——。
坏死性软组织感染临床诊治急诊专家共识(版)解读
坏死性软组织感染临床诊治急诊专家共识(版)解读汇报人:2023-12-11•共识背景和目的•坏死性软组织感染的概述•临床表现和诊断标准目录•治疗方法和药物选择•预防措施和护理建议•共识解读和建议01共识背景和目的共识背景介绍•坏死性软组织感染(Necrotizing Soft Tissue Infection,NSTI)是一种严重的感染性疾病,通常由多种细菌引起,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
这种感染可导致皮肤、皮下组织和其他软组织的广泛坏死,并可能进一步引发全身感染和脓毒症等严重并发症。
由于其病情复杂、发展迅速,因此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
为了提高临床医生对NSTI的认识和诊治水平,该专家共识应运而生。
•该专家共识的目的是为了规范NSTI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高治愈率、降低并发症率和死亡率。
通过制定统一的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法,使得不同医疗机构之间的治疗效果更加一致,从而更好地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此外,该共识还为临床医生提供了一份实用的参考指南,有助于提高其在面对NSTI时的诊疗水平,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共识目的与意义02坏死性软组织感染的概述这些病原体通常通过皮肤、黏膜等屏障进入组织,引起感染。
坏死性软组织感染通常表现为局部疼痛、肿胀、皮肤颜色改变以及功能障碍等。
坏死性软组织感染是指由细菌、真菌等病原体引起的急性炎症反应,导致局部组织缺血、坏死和液化。
根据感染的病原体类型,坏死性软组织感染可分为细菌感染和真菌感染。
细菌感染通常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等引起的,而真菌感染则主要由念珠菌、曲霉菌等引起。
根据感染的部位和严重程度,坏死性软组织感染可分为浅表感染、深部感染和坏死性筋膜炎等。
坏死性软组织感染的病因主要包括创伤、手术、免疫系统抑制、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以及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等。
这些因素可能削弱机体防御能力,增加病原体侵入的机会,从而引发感染。
对于深部感染和坏死性筋膜炎,病原体可能通过血液循环或淋巴系统传播,导致更严重的感染症状。
皮肤及软组织感染治疗原则及病原治疗
皮肤及软组织感染治疗原则及病原治疗
皮肤及软组织感染包括毛囊炎、疖、痈、淋巴管炎、急性蜂窝织炎、烧伤创面感染、手术后切口感染及褥疮感染等。
毛囊炎、疖、痈及创面感染的最常见病原菌为金葡菌;淋巴管炎及急性蜂窝织炎主要由化脓性链球菌引起;褥疮感染常为需氧菌与厌氧菌的混合感染。
皮肤、软组织感染病灶广泛并伴发热等全身症状,或有合并症者,属复杂性皮肤、软组织感染;不伴以上情况者为单纯性皮肤、软组织感染。
【治疗原则】
1. 皮肤、软组织感染中病灶小而表浅、数量少者如脓疱病,只需局部用药。
病灶广泛,并伴发热等全身症状时宜同时全身应用抗菌药物。
轻症感染患者可口服给药,严重感染患者可静脉给药。
2. 局部用药以消毒防腐剂(如碘伏)为主,少数情况下亦可用某些主要供局部应用的抗菌药物,如莫匹罗星等。
3. 轻症患者可针对常见病原菌进行经验治疗。
全身感染征象显著的患者,应做创面脓液培养,并同时做血培养,获知病原菌后进行药敏试验,必要时据以调整用药。
4. 有脓肿形成时须及时切开引流。
【病原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皮肤及软组织感染诊断和治疗共识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分会皮肤及软组织感染(skin and soft tissue infection,SSTI)临床上常见而复杂,涉及众多学科,治疗策略和方法尚待规范。
为此,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分会于2008年6月8日在北京针对SSTI诊断及治疗进行专题研讨,并就有关问题达成共识。
1.定义和范畴SSTI是由化脓性致病菌侵犯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引起的炎症性疾病。
SSTI临床十分常见,涉及范围广泛,从浅表的局限性感染,到深部组织坏死性感染,甚至肢残、危及生命。
除化脓性细菌外。
其他病原微生物如分枝杆菌、真菌等也可引起SSTI,但不属于本共识讨论的范畴。
2 发病诱因及病原菌2.I发病诱因2.1.1 生理性皮肤屏障功能障碍小儿皮肤薄嫩。
防御功能尚不健全,致病菌可直接侵入外观正常皮肤引起感染。
老年人皮脂腺功能减退,局部皮肤干燥,加之皮肤合成抗菌物质能力下降,也是易发生SSTI的原因。
2.1.2疾病导致的皮肤屏障功能破坏如特应性皮炎、接触性皮炎、大疱性皮肤病、足癣等,均因皮肤炎症或疾病本身破坏皮肤屏障功能.继发细菌感染。
2.1.3创伤导致皮肤屏障功能破坏擦伤、刀割伤、手术切口、静脉注射或肌内注射部位细微的创伤导致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可成为细菌侵入的门户。
某些物理疗法如冷冻、激光、电离子治疗、放射治疗等,或外科疗法包括化学剥脱术、封包疗法、皮肤磨削术、刮除术、切割术、皮肤移植、毛发移植等均可诱发SSTI。
动物或人咬伤也可以发生SSTI。
2.1.4机体免疫功能下降: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以及肿瘤、糖尿病、艾滋病等患者,因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易并发SSTI。
2.2常见感染源及与病原菌的关系常见引起SSTI的病原菌有葡萄球菌、链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肠球菌、不动杆菌及大肠杆菌等。
按照院内外感染来源,可以分为社区获得性SSTI(community acquired—SSTI.CA —SSTI)和院内SSTI(hospital acquired-SSTI,HA—SSTll两大类.在HA—SSTI中,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金葡菌)感染,且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比例较高。
常见浅表局限性SSTl.其病原菌相对简单且明确,主要是金葡菌和化脓性链球菌。
在特殊来源感染或条件致病的情况下,如糖尿病、中性粒细胞减少、药瘾者、手术后伤口感染、艾滋病患者以及动物和人咬伤的情况下.其SSTI相关的致病菌就十分复杂,条件性或少见的致病菌常常成为感染的主要病原菌,甚至存在多种细菌混合感染的可能刚。
3 诊断3.1一般诊断询问病史,尤其是发病诱因和危险因素对SSTI的诊断和分析可能的病原菌十分重要。
体格检杳除注意局部红、肿、热、痛等表现外.应注意皮损性质、溃疡形成状况以及坏死程度,及早判断是无并发症SSTI,还是复杂SSTI,是否需要外科及时处理。
同时要注意全身状况,如发热、乏力、精神萎靡等,有无感染性休克等征象。
3.2分级、分类诊断分类诊断是帮助制定SSTI处理程序的基础。
通常按病情严重程度将SSTl分为4级,l级:无发热,一般情况良好,但须除外蜂窝织炎;2级:有发热,一般情况稍差,但无不稳定并发症;3级:中毒症状重,或至少有1个并发症,或有肢残危险;4级:脓毒症或感染危及生命。
按SSTI复杂程度分为单纯SSTI和复杂SSTI(cSSTI),后者指存在明显的基础疾病,或有明确的创伤(包括咬伤)等并发的SSTI。
3.3细菌鉴定应重视SSTI,尤其是cSSTI致病菌培养鉴定。
可取来自溃疡或创面的分泌物、活检组织、穿刺组织、血液等标本。
标本获得以确保分离鉴定的细菌是真正的致病菌为原则。
单纯SSTI 可以不作常规细菌鉴定.但对病程迁延、反复发作或抗菌药物治疗无效时,应尽虽作细菌学检查。
cSSTI应力争早期获得病原菌结果.根据病情可同时取创面和血等标本.并同时做药敏试验。
除重视细菌分离、培养和鉴定外。
应正确分析临床微生物检测结果及其意义。
如取材时是否发生来自皮肤正常菌群的污染:其分离的细菌是污染、定植或SSTI的致病菌:分离的细菌与皮肤感染发生发展是否存在必然的联系:细菌药敏试验提供的敏感抗菌药物能否在感染局部发挥作用等。
4 治疗4.1总体原则应分级、分类治疗,外用药物和系统给药治疗结合,药物治疗和手术相结合。
总体的处理流程见图1。
图1 SSTI分级处理原则4.2外用抗生素治疗外用抗生素在防治SSTI中占有较重要地位,这是因为:①直接作用于皮肤靶部位.对表皮或真皮浅层感染效果最佳;②根据不同部位和病变深浅选择不同的剂型;③药物在局部停留时间长.能较好的发挥抗菌作用;④减少抗生素系统用量,减轻患者经济负担;⑤外用吸收少,可避免发生系统给药的不良反应以及菌群失调等;⑥使用简单方便。
理想的外用抗茵药物应具备:①广谱、高效,尤其对常见耐药菌株如MRsA亦有很强的抗菌作用;②不易产生耐药性,尤其是具有独特的抗菌机制凡无系统制剂的抗菌药物,可以有效避免交叉耐药性产生。
减少院内感染耐药菌株的发生;③局部应用可以保持较高的抗菌活性,不受局部环境因素的影响;④抗菌药物及其基质不影响创面的愈合:⑤广谱抗菌同时。
能有效维护皮肤微生态。
⑥不易发生过敏反应。
莫匹罗星软膏符合上述6条标准,是理想的外用抗菌药物。
夫西地酸乳膏也有较强的抗菌作用,该药物有静脉给药剂型。
传统的外用抗生索如红霉素软膏、新霉素软膏或氧氟沙星乳膏,因渗透性差、容易产生交叉或多霞耐药,不宜选择或不作为首选。
同时.要加强对外用抗生素耐药发生情况的监测。
4.3系统抗菌治疗4.3.1经验性抗菌治疗(empirical antibacterial therapy)应根据病史、临床表现,结合分级、分类诊断。
尤其是可能的诱因或危险因素,选择针对常见或可能致病菌的抗菌药物l-2种(表1)。
坏死性SSTI如疑为梭状芽孢杆菌感染.首选青霉素,其他可考虑选择第3代头孢类药物。
并注意兼顾抗厌氧菌药物的选择如甲硝唑等。
4.3.2金葡菌感染的抗菌治疗(Staphylococcus A infection antibacterial tIlempy)分为甲氧西林敏感葡萄球菌和MILSA两种情况。
敏感菌可选择半合成的青霉素,如新青霉素Ⅱ、双氯西林等,或头孢氨苄、克林霉素等。
MRSA感染可选择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达托霉素等,也可选择米诺环素或复方磺胺甲wuzuo等,尤其是HA—SSTI。
4.3.3特殊情况SSTI抗菌疗法如糖尿病足感染、手术切口感染或动物咬伤后感染,其致病菌比较复杂.应根据分离的致病菌种类。
结合药物敏感试验选择抗生素.并注意使用中对抗生素耐药性进行监测。
4.4外科治疗包括切开引流、手术切除病灶等。
5 预防5.1恢复并维护正常的皮肤屏障功能SSTI发生与皮肤屏障功能障碍关系十分密切。
对生理性皮肤屏障功能障碍,如小儿应注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创伤。
对老年患者,要指导他们正确的生活方式。
特别是洗涤用品的使用。
防止因过度洗涤加莺皮肤屏障功能破坏,并应在洗涤后外用保湿润肤剂。
应合理治疗原发皮肤病,减轻瘙痒和控制搔抓,防止长期外用超强糖皮质激素制剂,及时恢复皮肤屏障;减少或避免不必要的对皮肤有创伤的检查和治疗。
5.2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加强身体锻炼,提高皮肤对外界的适应能力。
对影响机体免疫功能下降的疾病如糖尿病等.应及早控制:对反复发生皮肤葡萄球菌感染的患者,可酌情使用免疫增强剂等。
5.3合理选用抗生素一般来说,对无菌手术或皮肤屏障功能有障碍的患者,不主张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SSTI,尤其是系统用药。
如手术创面较大,或发生皮肤感染的机会增多时,治疗以外用药物为主。
以减少系统使用抗生素,防止耐药产生。
对容易并发细菌定植,或发生皮肤感染患者,可定期在鼻腔外用莫匹罗星喷鼻制剂,以减少鼻腔金葡菌的数量。
表1 常见(非坏死性)SSTI抗生素经验疗法疾病治疗青霉素过敏者的治疗脓疱疮口服:双氯西林250-500mg 口服:克林霉素150-300mg每日每日4次或头孢氨苄250-500 4次或红霉素250-500mg每日4mg,每日4次或外用莫匹罗星次或局部外用莫匹罗星丹毒静脉给药:乙氧萘胺青霉素2g 静脉给药:克林霉素600-900mg 每4-6小时1次或头孢唑林1g 每8h1次或万古霉素15mg/kg每每8h1次12h1次口服:双氯西林500mg每日4次口服:克林霉素300mg每6h1次或头孢氨苄500mg每日4次臁疮口服:双氯西林500每日4次口服:克林霉素150-300mg每日或头孢氨苄500mg每日4次4次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坏疽性臁疮:哌拉西林3-4g静脉滴注环丙沙星400mg静脉滴注或750每4-6h1次+庆大霉素或妥布霉素mg口服每12 h1次kg每8h1次或头孢他啶1-2g静脉滴注每8h1次+/-庆大霉素或妥布霉素蜂窝织炎静脉给药:乙氧萘胺青霉素1-2g 静脉给药:克林霉素600-900mg 每4-6 h1次或头孢唑林1g每8h 每8h1次或万古霉素15mg/kg1次每12h1次口服:双氯西林500mg每日4次口服:克林霉素150-300mg每日或头孢氨苄500mg每日4次4次皮肤脓肿静脉给药:乙氧萘胺青霉素1-2g 静脉给药:克林霉素600-900mg 每4-6小时1次或头孢唑林1g 每8h1次或万古霉素15mg/kg每8h1次每12h1次口服:双氯西林250-500mg每日口服:克林霉素150-300mg每4次或头孢氨苄250-500mg每日日4次4次疖口服:双氯西林250-500mg每日口服:克林霉素150-300mg每4次或头孢氨苄250-500mg每日日4次4次痈静脉给药:乙氧萘胺青霉素1-2g 静脉给药:克林霉素600-900mg 每4-6小时1次或头孢唑林1g 每8h1次或万古霉素15mg/kg每8h1次每12h1次口服:双氯西林500mg每日4次口服:克林霉素300mg每日4或头孢氨苄500mg每日4次次毛囊炎通常不需要系统抗微生物治疗注:推荐剂量适合于肾功能正常者;喹诺酮类药物禁用于18岁以下患者(执笔人郝飞)参加的专家:朱学骏、郑志忠、王宝玺、李恒进、孙秋宁、马琳、项蕾红、温海、姚志荣、曾凡钦、郝飞、高天文、方方、李航、冉玉平、王辉等)。
——临床皮肤科杂志2009年第38卷第12期第8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