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史】当代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论文摘要:

世界的现代化进程深刻改变着我们的社会生活,影响了我们所接触的每一个角落。而近现代的中国,可以说自洋务运动开始,才展开了漫长曲折的现代化之路。期间,经由洋务、维新,继而民国的现代化运动,随后建国,但亦是波荡不断,接至全会之前,中国的现代化之旅艰难行进,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进展缓慢。然而,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的进程与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是亦步亦趋的。时至1976年10月,“文化大革命”的结束,使得历史的新的变化让中国即将迎接不一样的未来。面对“文化大革命”的弊病毒瘤,党以十一届三中全会加以革除,通过各项伟大的举措和思想上的解放,即将展示出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关键词:

现代化、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一)世界的现代化进程

人类历史中的每一步都具有其深刻的意义,而世界范围的现代化进程同样改变着人类社会的面貌。尤其是战后以来,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生和拓展,随着冷战格局在全球范围内的愈演愈烈,现代化意识和价值取向在不同类型的国家均得到了表现,且在实践上更为深化。

“一般来说,现代化是以近代工业和科技进步为推动力,实现传统的农业社会想现代社会的转变过程,这一过程表现在经济、政治、文化思想及社会制度等各个领域和层面,并引起社会结构和历史主体的深刻变化。在现代化过程中,不断发生在其中的主要特征,被称为现代性。现代性实际上构成了现代化运动的阶段性结果。”①一般而言,现代化包括了学术知识上的科学化、政治上的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社会生活上的城市化、思想领域的自由化和民主化、文化上的人性化等各个方面,其核心是“人性的解放”和“生产力(效率)的解放”。“在经典现代化理论者看来,现代化是一个革命、复杂、系统、长期的、分阶段的过程,是进步的。而且,很重要的一点是,他们认为现代化是一个同质化的过程,现代社会具有相似的特征并且这些特征大部分源于西方社会。”②因此“现代化”有时也被称为“西方化”,但它并不专属于西方社会。

(二)近代中国的现代化概况

中国的现代化自洋务运动开始,便已经有所发展。洋务派自鸦片战争后登上历史的舞台,开始了学习西方的现代化之旅。他们广泛的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和经验人才,兴办近代化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使得中国的近代化迅速开展。我们都知道,洋务运动虽然锐于改革,但未能弊病寻根,其后的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由于种种原因都未能让中国有所改观,所以,这一系列的活动最终的结果并未能使中国迈入到现代化的长流里,但是,其开放的思想和锐意进取的方式,使得当时的中国懵懂中了解了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中国的现代化由此开端。

其后直至新中国成立之前,这段时间里的中国在现代化的态度上由被动转为主动,开始了思想上的现代化进程。期间,至1927年,中国的社会面貌深刻改变,创立了民主共和政体在体制上发生了质的飞跃,而以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代表的思想洗礼,更是具有“大刀阔斧”的非凡意义。而后,中国的战乱岁月则是现代化进程的一次重创,在此期间中国的现代化基本中断,没有任何的实质性进展。

(三)当代中国的现代化

1、1949年——1978年的现代化进程

①俞思念:《现代化理论与现代化中国》,《河南司法警官学院学报》第1卷第1期,2003年3月。

②周直:《纵论当代中国现代化动力》,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5月版,第16-17页。

新中国的建立是现代化进程中具有非凡意义的一个事件,中国的现代化由此进入了全面的推进阶段。在这个时期,中国的现代化建设经历了艰难起步和曲折流离,现代化的行进在“试错”的道路上面踽踽慢行。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起步在有序的步骤中进行。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大典,庄重而又正式的向世界宣告了新中国的诞生,中国建立起了人民民主政权,步入了崭新的历史纪元。随后,全国范围的人民政权的巩固与提升,便成为了下一步任务,由此展开的第一项工作便是对于经济的管理,通过国家政权的力量,迅速完结国民党赖以统治的经济基础,建立起了先进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自此“为中国发展生产、繁荣经济、战胜帝国主义的枷锁,奠定了可靠的物质基础;为各种经济成分在国营经济的领导下,沿着新民主主义轨道,分工合作,各得其所,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稳步、协调发展创造了条件;为人民政府调整社会需求、稳定物价,打击投机资本,反战工农业生产,恢复国民经济,看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提供了保障,也为我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向社会主义社会创造了条件。”③随后,在经济战线上,我国为继续稳定混乱的经济秩序,又继续实施了“打击投机资本、统一财经管理、恢复工农业生产”等一系列的措施,努力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而土地改革和镇压反革命运动的开展,进一步巩固了人民民主政权。

经过了一段时期的恢复和反战,国民经济和国家状态有了显著的提升,1952年,中共有了完成社会主义过渡的初步设想,并于1954年的七届四中全会上批准了“一化三改”、“一体两翼”的过渡时期总路线。“总路线体现了发展生产力、解放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④并在随后的工作中开始开展,并实行了一系列的包括经济、政治等制度的确立和民族政策的改进,于时之后,便是对主导性意识形态进行确立。新中国经过了对于旧有文化教育事业进行了改革,从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文化教育事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促进了新中国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直至1956年,中国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提前完成了“一五”计划,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打下了初步基础,中国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但是却遭遇了现代化建设顿挫。是年9月,党的“八大”确定了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指导思想及经济建设方针,这本应是一次重要的方针决定,可以改变中国的整个现代化历史进程,但这些方针在“大跃进”的羁绊中并没有得到全面正确的贯彻,虽然有过短暂的调整与探索,但是伴随政治迷误的思想歧途,“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思想政治大批判”及“文化大革命”的发生,使得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严重受挫,迟滞难行,“不能不承认的现实是,中国在‘文化大革命’后拉大了同世界工业先进国家的差距。”⑤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一阶段中共也是在努力探索符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这种探索所积累的丰厚经验,为后来正确的现代化建设思路的形成奠定了有力的基础。

于是,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便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一个新的而又最为重要的开始。

2、1978年改革开放后的现代化进程

1978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人真正自觉地开始认识现代化,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重新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机制,明确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紧迫性,全面开创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局面。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思想的提出

为了全面纠正十年“文革”的严重错误,挽救造成的危急后果,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把

③孙泽学主编:《中国通史(当代卷)》,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5月版,第15页。

④孙泽学主编:《中国通史(当代卷)》,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5月版,第33页。

⑤俞思念:《现代化理论与现代化中国》,《河南司法警官学院学报》第1卷第1期,2003年3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