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_民彝与政治_看李大钊的民主政治思想
李大钊前期民主思想研究综述
李大钊前期民主思想研究综述李大钊的民主思想是他思想中的精华,也是指导他政治活动的思想支柱。
近年来,对李大钊民主思想的研究,更加注重深层次地分析其内容和特色及其所起的作用和时代意义。
但几乎所有的文章、综述都是围绕李大钊个人笼统而论,有关李大钊民主思想的研究虽也不绝如缕,却没有专门的研究综述。
鉴于此,本文将对李大钊前期民主思想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一、关于李大钊前期民主思想分期的研究李大钊民主思想分为前、后两个时期,但对于其具体分界点学界意见不一,主要有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以十月革命为界,这也是学术界大多研究者的观点,如任启瑞在《简析五四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李大钊的民主观》一文中认为,李大钊的民主思想可以以十月革命为界来分期研究。
李小林也认为:“以十月革命为界,他的民主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可以划分为前期民主思想和后期民主思想。
”;第二种观点认为以1918年为界,如任建树认为“李大钊的思想发展可以以1918年6月为界限,分作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又可分作两个阶段:1915年以前,他是一位坚强赤忱的爱国主义者,反帝爱国是他的思想主流。
1916~1918年的上半年,他是一位著名的革命民主主义者。
后期,他迅速地转变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张小平在《李大钊思想研究》中也认为,应以1918年《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的发表作为李大钊由前期民主主义者转向后期马克思主义者的标志;第三种观点认为以1919年为界,如张启安在《浅谈李大钊早期民主主义思想》中,主张以1919年《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为分界点来划分李大钊思想的前后两个时期。
二、关于李大钊前期民主思想形成依据、原因的研究1、对李大钊前期民主思想形成依据的研究不同学者从不同方面对此问题进行了不同论述。
张启安在《浅谈李大钊早期民主主义思想》中认为关于东西文明差异的观点是其形成的理论基础;于风政在《论李大钊的早期民主思想》中认为,李大钊早期民主思想来源于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并指出达尔文的进化论也为其提供了理论依据;李小林则认为李大钊前期民主思想主要是受了中国传统民本主义的影响,但融入了自己的理解,赋予了它全新的内涵与时代精神。
民主思想 (自动保存的)
自由、民主与良知_______梁启超与李大钊思想比较研究摘要: 近代以来,西方各种舶来的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交织,两个十分重要的人物:梁启超、李大钊也在这种的环境中形成了自己的思想观点。
他们的自由、良知、民主观也对于当时的社会甚至今天产生深刻的影响。
他们虽然都倡导自由、民主、但由于他们虽代表的阶级不同,认识能力不同,思想观念还是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关键字:李大钊; 梁启超;自由;民主;良知自鸦片战争以来,近代中国无论是在观念、学理层面上,还是政治实践进程中,都伴随着一场又一场激烈的中西文化论争。
正是由于传统与西化的反复论证,使得国人终于能在理性平台之上看待西方民主、自由、良知。
一、思想渊源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梁启超与李大钊无疑是两个十分重要的人物。
一个是戊戌变法的领军人物,一个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
两个人虽代表不同的阶级,拥有不同的思想,但是对近代中国的民主、自由和良知的传播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分析他们的思想,有助于我们了解深刻理解近代中国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演变。
1、梁启超的文化背景1873年梁启超出生于广东一个士绅家庭,梁启超在早年所接受的启蒙思想中,学习了不少传统文史知识,与此同时爱国情怀也在他心中扎根。
后从师于康有为,国家危亡之际与康有为一起联合各省举人发动“公车上书”运动,进行变法维新,宣传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思想,戊戌变法失败后,与康有为一起流亡日本,政治思想上逐渐走向保守。
他在流亡日本期间,接触了西方民主的学说,曾试图从西方政治思想中撷取资源,作为改造中国的基础。
由于国情的不同,西方思想在他这里经过了筛选、整理,融合了自己的理解。
“与严复相比,梁启超的西语程度不高,他主要通过日语了解和接受西方。
所以,他对西方的介绍更为中国化,更有自己的理解和想当然,也更能反映出西方文化特别是西方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思想的中国变异。
”1梁启超之所以在当时知识分子中间取的巨大的感染力,除了与其擅长用浅显流畅的文字来阐述重大的时事问题和深刻的道理,文章常带感情,有很强的鼓动性,还与他对封建专制制度的大胆抨击和对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大力宣扬有关,他鼓励人民开民智、倡民权、求自由,对于当时封建社会给予了重大的冲击。
李大钊民主政治观析论
内容摘要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及现代化过程中追求的目标。
作为一名思想家,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对中国民主政治的产生、发展及完善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他一生著作丰富,对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五四时期是中国历史的划时代时期,也是各种思想涌现相互碰撞的时期,李大钊作为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之一,一直为追求适合中国的民主政治而努力。
李大钊民主政治观的形成离不开中国近代特殊的历史环境,通过梳理李大钊民主政治观的形成历史,探讨其民主政治观形成的知识背景及其思想来源,不仅能反映出其民主政治观产生的历史必然性,更体现出李大钊救国家于危难之间的远大抱负。
以五四运动为分界,五四运动以前通过论述民彝思想、自由思想及平等思想具体了解其早期民主政治观的主要内容。
国内形势的变化和五四运动的发展以及十月革命的胜利为中国带来了马克思主义,李大钊开始质疑并逐步放弃资产阶级的信仰,转向马克思主义。
他提出“平民政治”的构想并积极为此而努力奔走,指引中国未来的发展,也为共产党的建立及无产阶级民主奠定了基础。
先进民主政治思想的涌入带动了先进知识分子思想的改变,也促使以李大钊、陈独秀为代表的先进人物开始反思中国社会现实,批判封建专制制度,从思想上解构封建专制统治的合法性,推动中国社会向民主政治转型。
他提出在制定宪法的理论层面及实际运作上建立现代民主政治的制度建构,在具体的实践上,他通过前期参加社会团体、报刊、杂志等的宣传及后期的建立党团、成立社会主义小组到建立中国共产党来完成自己民主政治观的转变。
虽然其前期对西方民主政治的理解及实际运用中有不可避免的局限性,但无论如何李大钊在中国民主政治从无到有的过程中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李大钊;民主政治;民彝;政党AbstractDemocracy is the goal of our socialist construction and modernization .As a thinker and one of the founder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Li Dazhao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formation, development and improvement of Chinese democratic politics. His life is full of works ,and he has made important contributions to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May Forth is an epoch-making period of Chinese history, but also a period that the emergence of various ideas and collide with each other .As one of the representatives of this period , Li Dazhao has been striving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democratic politics .The formation of Li Dazhao's concept of democratic politics can not be separated from the special historical environment of modern china.By combing the history of the formation of democratic politics,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knowledge background and the source of its formation , and this can not only reflect the historical inevitability of its democratic politics, but also reflect Li Dazhao's great ambition to save the nation from the crisis.Take the May 4th Movement as the boundary,hrough the discussion of Min Yi thinking freedom and equality, analyze the early democratic view of the main content before the May 4th Movement.With the change of domestic situation , development of the May 4th Movement and the victory of the October revolution brought Marxism to china.Li Dazhao began to query and gradually give up the bourgeois faith, turned to the doctrine of Marxism.He put forward the idea of "civilian politics" and actively strive for it,and this will guide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China, but also lay a foundation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Communist Party and the proletariat democracy.The influx of advanced democratic political thought led to the change of the advanced intellectual thought,It also prompted to Li Dazhao, Chen Duxiu as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advanced figures began to reflect the reality of Chinese Society,criticizing the feudal autocratic system,Deconstruction of the legitimacy of the feudal autocratic rule inwardly , and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Chinese society to democratic politics.He proposed the establishment of modern democratic political system in the theoretical level and practical operation.In concrete practice,Through his early participation in social groups, newspapers, magazines and other publicity and the party establishment, established socialist group to establish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ese later to complete their own democratic politicsview transformation.Although his early understanding of the western democratic politics and the actual use has the inevitable limitations,but in any case, Li Dazhao in the process of China's democratic politics has played a crucial role in the process of.Key words: L i Dazhao; Democracy; Min Yi thought; party目录引 言 (1)(一)选题缘由 (1)(二)研究综述 (2)(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7)一、 李大钊民主政治观的形成背景 (9)(一)李大钊民主政治观形成的知识背景 (9)(二)李大钊民主政治观的思想来源 (11)二、李大钊民主政治观的理论支撑 (14)(一)五四以前民主政治观的主要内容 (14)(二)五四以后民主政治观的主要内容 (21)三、李大钊民主政治观的制度构想 (25)(一)李大钊对传统专制政治的批判 (25)(二)宪法制度上的总体设计 (31)(三)代议政治制度设计 (35)四、李大钊民主政治观的宣传及其实践 (39)(一)早期的求学及创办报刊社团 (39)(二)成立早期共产主义小组及共产党 (42)五、李大钊民主政治观的评析 (45)(一)李大钊民主政治观的意义及局限性 (45)(二)李大钊民主政治观的影响 (47)结 语 (50)参考文献 (51)致 谢 (53)引言(一)选题缘由以十月革命为界,李大钊民主政治观划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南理工近现代史论文:李大钊思想的形成
南理⼯近现代史论⽂:李⼤钊思想的形成李⼤钊思想的形成李⼤钊出⽣在清王朝正渐渐风⾬飘摇的时候,从⼩没有⽗母的照顾与祖⽗相依为命的他学习⼗分刻苦。
少时社会的动荡,国家的危局让他愈加关⼼社会,试图寻找⼀条可以消灭专制,使民族摆脱危机的道路。
在这样的想法下,李⼤钊开始了求学之路也是思想的形成之路。
李⼤钊思想的形成主要经历了以下⼏个阶段:⼀、法政六年,《⾔治》时代李⼤钊进⼊北洋法政专门学堂之时⾰命和⽴宪两股思潮都在发展,⽽李⼤钊所在的北⽅则是⽴宪思潮的影响更⼤⼀些。
袁世凯对新政和⽴宪的积极表现令⽴宪思潮得到了较⼤发展。
李⼤钊所在的北洋法政学堂学⽣和和本府其他各校学⽣参加了第三次要求清政府提前召开国会的请愿后举⾏了集体罢课投⼊这⼀活动。
烈⼠们的壮烈形象在李⼤钊⼼底竖起了⼀座不朽的丰碑。
1912年秋,北洋法政学会成⽴,李⼤钊担任编辑部长。
编辑部在1913年4⽉1⽇出版了第⼀期会刊《⾔治》。
法政学会学员的基本政治观点是反对“党争”,同时也追求融会传统儒家仁爱、基督教爱⼈和19世纪西⽅⾃由主义宽容理念的价值取向。
这种取向在很长的时间⾥深深的影响了李⼤钊。
李⼤钊最早写下的两篇分别以“隐忧”和“⼤哀”为标题的⽂章可以说是他的政见宣⾔书。
表达了他为国家⾯临的困境⽽忧,为⼈民⼤众痛苦的命运⽽哀。
尽管他在这个时期对⼈民和国家的关系作了深⼊探讨,但对国家的认识还有些抽象,朦胧但他显然把⼈民的幸福与痛苦作为衡量国家政治善恶良否的根本标准。
之后袁世凯正式就任⼤总统,专制统治更加强化。
⼈们被迫重新思考“⾰命”的问题。
李⼤钊的思想也开始倾向于对社会进⾏本质的批判。
李⼤钊在《论民权之旁落》中感叹道:“于此时,每⼀闻‘民权’之语,如由衷之隐痛,不忍再听。
然⽿犹此⽿,声犹此声,为何今⽇相遇竟是如此悲喜”。
他对此极度失望和忧虑。
他呼吁时贤在“民德沦丧,天理⼈纪,荡然⽆存,愤世者已极厌世之怀”之时,奋起“⼤声疾呼,以唤醒众⽣于罪恶迷梦之中”。
李大钊的民主主义法律思想述略
李大钊的民主主义法律思想述略【摘要】民国初年,李大钊从自己深厚的法学知识积累出发,大力宣传平等自由观念,积极投身民主宪政建设,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民主主义法律思想。
他对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封建正统法律思想进行猛烈批判,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宪政主张,强调宪法的作用与尊严,希望建立法治社会,并对法律的局限性有了初步认识。
所有这些思想观念都表现出卓越的超前意识。
【关键词】李大钊;民主主义;法律思想;法制观20世纪初的清末新政开启了中国法制现代化的进程。
李大钊为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以政治家的身份研究法律,对中国现代法制观念的确立和深化、民主宪政制度的创设和变革、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发展方向做出了积极贡献,成为20世纪初中国法律启蒙思想家中的重要一员。
一、李大钊民主主义法律思想的形成背景李大钊早期的法律思想属于民主主义的范畴,这和他早年的学习经历息息相关,又与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意识深入人心、人民反专制复辟的斗争紧密相连。
一方面,清末新政施行以来,法制改革就成为知识分子高度关注的紧要问题。
少年时代的李大钊面对清季亡国灭种的危险,“感于国势之危迫,急思深研政理,求得挽救民族、振奋国群之良策”[1],于1907年考入北洋政法专门学校,初步学习和掌握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法理学说。
1913年,他又东渡日本,在早稻田大学系统学习政法诸学。
前后八年的学习经历,使他积累了丰富的民主主义法律知识,能够从法律的专业角度观察中国的现实问题,这为日后以法律为武器开展反封建斗争奠定了基础。
另一方面,民国初创,政局混乱,武人专权。
在这种政治环境下,李大钊怀着对国家民族的深沉忧患意识,高度关注现实的法制建设,着力从学理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做出深刻的理性思考,希望在中国建立起资本主义法治社会,使中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为此,他提出了一系列的法制改革观点,反对袁世凯的个人独裁和复辟帝制,矛头直指封建专制主义,初步形成了民主主义法制思想。
二、李大钊民主主义法律思想的基本内容在李大钊自幼萌发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初步形成的民主主义法制观中,充满着对封建专制主义法律制度的深恶痛绝。
李大钊精神融入新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
李大钊精神融入新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作者:王念琪王雅馨来源:《成才之路》2024年第03期摘要:李大钊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将李大钊的思想融入新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能让学生深刻领会李大钊精神的内涵和时代价值,学习李大钊的革命气节、高尚情操以及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探索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文章从李大钊精神产生的背景、李大钊精神的内涵、李大钊精神融入新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李大钊精神融入新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意义等方面进行探讨,以促进学生继承和弘扬李大钊精神。
关键词:高校;李大钊精神;思想政治教育;精神内涵;立德树人中图分类号:G65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4)03-0029-04李大钊是最早的一批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在国家饱受欺凌的时候,他运用马克思主义救国救民。
在和平年代,李大钊精神仍指引着人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征程中奋勇前进。
因此,将李大钊精神融入新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通过探究李大钊精神内涵,找出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以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
在中国饱受外国列强欺压的时候,青年李大钊就立志为苦难的中国寻找一条出路。
随着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果实,李大钊开始发表文章揭露北洋军阀政府的黑暗,其爱国精神可见一斑。
1915年,日本帝国主义提出“二十一条”,李大钊积极参加留日学生的抗议斗争,发表了《警告全国父老书》。
1916年,李大钊回国,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一员主将,也成为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
1920年,李大钊等人筹划建立中国共产党,并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直至1927年被反动军阀杀害,结束了伟大的一生。
李大钊高尚的道德情操、革命气节以及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探索精神,在革命实践中升华为伟大的李大钊精神,具有丰富而深刻的时代内涵[1]。
1.死而后已的爱国精神李大钊是忠诚的马克思主义者和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是爱国主义革命运动的发起者和领导者。
李大钊的“民彝”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李大钊的“民彝”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作者:杨玉枝来源:《大经贸》2018年第05期【摘要】“民彝”思想是李大钊早期民主政治思想的核心。
李大钊的民彝思想是他把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与当时传入中国的西方政治学说的有机结合的结果,是探索形成中国自己道路的产物,也是李大钊后期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的重要思想基础。
“民彝”思想中所包含的重视群众主体地位、追求自由和个性解放等内容,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为后人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李大钊“民彝”思想群众主体个性解放民国开始之后没多久,李大钊对资产阶级民主共和的期望就破灭了,他深感“今理想中之光复佳运,希望中之共和幸福,不惟毫末无闻,政俗且愈趋愈下,日即卑污,伤心之士,安有不痛愤欲绝,万念俱灰,以求一瞑,绝闻睹于此万恶之世也。
1李大钊逐渐认识到中国久病积弱的根源是国民缺乏民主共和的意识,封建专制下的国民受纲常教义思想的束缚,缺乏对自由、平等、民主等观念的认识。
辛亥革命失败后,他更是深刻地认识到必须从文化思想的根本上冲破传统思想的禁锢,对以儒学为中心的纲常教义等封建伦理道德观发起了猛烈地抨击,在中国思想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李大钊关于“民彝”涵义的阐释“民彝”是李大钊早期在探讨中国政治问题时使用的一个特殊概念。
1916年他在《民彝》创刊号上发表了《民彝与政治》的文章,全面深刻地阐述了他的“民彝”思想,并系统地回答了中国民主革命当时面临的一系列迫切问题。
“民彝”思想是其民主思想开始形成的标志,也是他革命思想发展过程中的第一次飞跃;是对辛亥革命的反思和总结,也是他最后走上马克思主义道路的重要思想基础。
对于“民彝”的涵义,学术界的认识是不一致的:有的认为“民彝”是“包括政治、宗教、伦理等观念在内的人民的认识”。
有的认为“民彝”是“人民的心理,人民的意志”。
有的认为“民彝”就是“人民的权利”。
通过梳理,我们发现:李大钊认为“民彝”是“民之所以形成那种根本属性,是固有的持常不变的,它高于一切;一切随着它转移,顺之者存,违之者亡”。
从“民彝民主”到“平民民主”:新文化运动李大钊民主政治思想之
从“民彝民主”到“平民民主”:新文化运动李大钊民主政治思想之历史演进作者:曾子成来源:《党史博采·理论版》2015年第02期[摘要]新文化运动前期,李大钊努力在英式政体与传统民本间调度,试图通过重构民彝思想的表征诉求,服膺于国家民主政治发展的美好夙愿;而到新文化运动后期,李大钊尝试在阶级专政与民主共和间移接,决心创制中国无产阶级民主政体。
这一思想演进有其理论逻辑驱力,并给百年后的中国共产党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提供了历史良策。
[关键词]李大钊;新文化运动;民主政治新文化运动以“民主”精神为旗号,矛头直指封建专制政权与复古孔教。
早期共产党人对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理论及其制度模式进行过不懈探索,形成了对比鲜明、性质迥异的民主思想。
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先锋楷模,李大钊对实现中国政治民主化的信仰矢志不渝。
以李大钊思想演进的轨迹,窥视早期共产党人新文化运动民主政治实践,尚有启迪之意。
一、“民彝民主”:在英式政体与传统民本间调度反封建专制统治是新文化运动前期“德先生”的主基调。
早期共产党人驾驭平等、自由的西式民主要义,试图唤醒国民麻木冷漠的人权意念。
李大钊注重民主精神的铸造,认为平等是民主政治的脊梁。
封建制度借力于孔教礼制,禁锢民众的政治思想,根本上愚弱民众的民主理性,中国欲造民主制度必先冲破封建伦理秩序,促成民众身份、地位的平等。
李大钊所界定的平等,尤指社会角色与政治权利。
封建官僚“所得财货与其所居位置之级、所握权势之分,成一正比例”[1],遂要求废黜君王阶级特权,解除国民利益不对等关系,实施政治官吏公平选举。
之于封建奴化统治的批判,李大钊倡导民众个性独立,竭力维护天赋政治自由。
“一国专制之积习,民间持论之态,每易昧于商权之旨”[2],是故自由与专制独裁势不两立。
发展自由必须推翻封建专制体制,李大钊将自由置于民主政治的根底,主张民众意识觉醒,以清理专制思想毒瘤,捍卫自由真谛。
思想自由是通达民主政治目标的基本方式,只有揭露孔教圣人和君主帝王的虚假面目,遵从新文化运动“德先生”宗旨,才能破除封建统治集团的神性,塑造民众的人格。
李大钊精神与新时代
李大钊精神与新时代作者:朱金娜来源:《党史博采·理论版》2018年第10期[摘要]十九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的任务是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李大钊不仅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卓越的领导人,而且是学识渊博、勇于开拓的著名学者,他的很多思想对当下新时代各项任务具有宝贵的指导意义。
本文打破过去“思想——运用”的写作思路,而是在夹叙夹议中理解李大钊精神,并结合时代发展进行解读和深化。
即强烈的国家意识和爱国精神、深邃的批判意识、科学的唯物史观、个性解放意识和马列主义研究法,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为我们实现新时代伟大历史和时代任务提供强大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关键词]李大钊;十九大;学习精神;新时代;唯物史观近代中国在探求恢复民族主权、争取自由解放的斗争中,随着辛亥革命爆发和新文化运动涌起,中国社会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李大钊正是在这样的时代下走上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
作为最早的马克思主义的接收者和传播者,最早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杰出代表,李大钊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前瞻性、批判性、宏观性。
李大钊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他对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充满了无限的忧虑,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国家意识。
李大钊积极宣传进化论的发展观,新的一定战胜旧的,新陈代替不仅是自然法则,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规律,运用进化论的观点写成了《国耻纪念录》《国民之薪胆》《警告全国父老书》等文章,痛斥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
在《民彝与政治》文章中,痛斥君主专制政治的反动性,阐明代议政治是不可抗拒的时代需求。
他运用进化论的观点激励人民,号召人民积极进取,自强不息。
从李大钊时代到当下新时代,爱国意识始终是我们的初心和使命。
十九大精神依然坚定不移的确定: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让我们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李大钊民主政治思想简论
[摘要]在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之前,李大钊就是民主政治的执著追求者,在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之后,李大钊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剖析民主政治的实质,阐述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思想。
他强调资产阶级的平民政治要发展为无产阶级的平民政治,而未来共产主义的平民主义就是自由平等的个人间的自由联合;社会主义不仅不排斥自由,而且要发展自由,实现农工经济上的自由;社会主义条件下人的个性和自由的发展应在个人与社会、自由与秩序有机统一的基础上进行,以求得大同团结。
所有这些思想对于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李大钊;民主主义;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图分类号]D08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6470(2010)04-0061-05李大钊民主政治思想简论■闫纪建无论是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政治理论上的窥见,还是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上的审视,“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无疑已经成为指导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然而,在理论界,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的探讨,却更多地局限于西方近代以来的民主政治的理论框架而无法得以拓展。
其实,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李大钊作为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重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完整、系统、科学的研究与宣传,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应有的内涵方面,有着独特的观点与思路。
现今我们重温李大钊的民主政治思想,对于指导我们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有所裨益。
一在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之前,李大钊就是民主政治的执著追求者和民主观念的积极鼓吹者。
他于1916年5月15日发表的《民彝与政治》一文中,就回荡着强烈的民主主义的宪政意识。
在其中,李大钊集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宪政理念于一体,不仅指出了“宗彝”在我国古代社会国家政权中的重要性,而且从我国古代社会宗法的角度来解释“宗彝”,并通过“宗彝”为我国古代国家政权之所托的解释来诠释“民彝”为现代国家宪政之所依,强调民彝是民宪之基础。
李大钊早期宪政思想探析论文
李大钊早期宪政思想探析论文宪政是政治哲学、法哲学最重要的概念之一。
尽管对于什么是宪政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但历史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却使人们对宪政的概念基本上达成了一些共识,比如,保障权力的健康行使,保障权利的正常运用等等。
因此,人们常常从权力和权利两个维度来理解宪政及其运行。
以下是店铺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李大钊早期宪政思想探析相关论文。
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李大钊早期宪政思想探析全文如下:作为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和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不仅在哲学、政治学和社会学领域具有颇多建树,其法律思想特别是宪政思想也十分突出。
本文所探讨的是他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之前的宪政思想、这种思想与中国社会变革的关系及其历史作用。
一李大钊早期宪政思想的提出是与中国近代社会关系的变化和近代中国宪政运动密不可分的,近代中国经济关系、阶级关系的变动,尤其是已经出现的国家与市民社会分离的迹象和趋势,是李大钊早期宪政思想产生的社会基础。
鸦片战争以后,由于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和渗透,中国传统的以自然经济为基础、以皇权至上为基本政治特征的社会结构开始解体,伴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和新的阶级力量的产生与发展,已经形成一定规模、具有一定政治影响力的中国资产阶级及其代表人物——早期改良派的“护商为本”和“以工为本”的经济主张屡屡受挫之后,很快提出了摆脱封建特权桎梏建立市民社会的要求,以追求经济自由和政治民主为底蕴,强烈要求设议院、定宪法、实行君主立宪,并最终促成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康梁倡导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虽然遭到了封建势力的残酷镇压,但却强有力地动摇了在中国延续两千余年的封建专制政体。
在国内民主革命力量的强大压力之下,1908年清政府被迫抛出了旨在维护皇权的《钦定宪法大纲》,这种假定宪之名,行专制之实的反动伎俩,不仅没有延长清王朝的寿命,相反却进一步激化了国内阶级矛盾,使中国人民更加认清了封建统治者的本来面目。
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高举“民主共和”义旗,终于在1911年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并于1912年制定、颁布了中国历史上惟一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论李大钊的民彝史观
第32卷第1期唐山学院学报V o l .32N o .12019年01月J o u r n a l o fT a n g s h a nU n i v e r s i t yJ a n .2019㊀㊀作者简介:崔卫真(1978-),男,河南鲁山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论李大钊的民彝史观崔卫真(南开大学哲学院,天津300350)摘要:李大钊在«民彝与政治»中挖掘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民主思想,赋予 民彝 以新的内涵.李大钊在结合中国古代的民本主义和西方近代的民主主义思想的基础上提出的民彝史观,抓住了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精髓,对民众起到政治启蒙作用.李大钊的民彝史观是他早期民主政治思想的集中表现,也是他对近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理论总结,为他向唯物史观的转变准备了条件.关键词:李大钊;民彝;民彝史观;民彝与政治中图分类号:B 261㊀文献标志码:A㊀文章编号:1672349X (2019)01001006D O I :10.16160/j .c n k i .t s x yx b .2019.01.003O nL iD a z h a o sH i s t o r i c a lV i e wo f M i nY iC U IW e i Gz h e n(F a c u l t y o f P h i l o s o p h y ,N a n k a iU n i v e r s i t y ,T i a n ji n300350,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I nh i sw o r k M i nY ia n d P o l i t i c s ,L iD a z h a oa n a l y z e dt h ed e m o c r a t i c t h o u gh t i n t h e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 c u l t u r e ,e n d o w i n g M i nY i w i t h a n e wc o n n o t a t i o n .O n t h e b a s i s o f t h e a n c i e n tC h i n e s e p e o p l e Go r i e n t a t i o n c o n c e p t a n d t h em o d e r nw e s t e r nd e m o c r a t i c t h o u gh t ,h e p u t f o r w a r d h i s h i s t o r i c a l v i e wo n M i nY i ,w h i c h c a p t u r e d t h e e s s e n c e o fm o d e r nw e s t Ge r nd e m o c r a c y a n d h a d a p o l i t i c a l e n l i g h t e n m e n t t o t h e p e o p l e .H i s t o r i c a l v i e wo f M i nY i i s t h e c o n c e n t r a t e d e x p r e s s i o n o f L i D a z h a o s e a r l y d e m o c r a t i c p o l i t i c a l t h o u g h t s a n d i t i s a l s o a t h e o r e t i c a l s u m m a r y o f t h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o fm o d e r nC h i n a sd e m o c r a t i c p o l i t i c s .T h e s e p r e Gp a r e dL iD a z h a o f o r t h e c h a n ge t o t h eh i s t o r i c a lm a t e r i a l i s m.K e y Wo r d s :L i D a z h a o ; M i nY i t h o u g h t ;h i s t o r i c a l v i e wo f M i nY i ;M i n Y i a n dP o l i t i c s ㊀㊀«民彝»杂志是留日学生总会的机关报,1916年5月创刊于东京,中国留日学生以该报为阵地解读时局,宣传民主共和,反对袁世凯独裁统治.李大钊留日期间是一位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向往近代西方的民主政治,他在«民彝»创刊号上发表«民彝与政治»一文,阐发民主政治思想. 民彝 是李大钊政治哲学中的核心概念,它是一种人民固有的㊁不可剥夺的意志,是人民权利的象征.民彝史观是李大钊民主宪政思想的基础,是区分古代政治与现代政治的标志.一㊁李大钊对 民彝 的解释李大钊在«民彝与政治»中首次明确提出 民彝 思想,这一思想成为李大钊早期民主政治思想的核心. 民彝 的本意是风俗㊁伦常等,李大钊赋予 民彝 概念以近代民主政治意义,用它指代人民的意志,说它是 众意总积 ,民彝代表了一种群体意识,一种普遍的人性.古代社会皇帝一家一姓的意志超越人民的意志,是㊀第1期崔卫真:论李大钊的民彝史观以宗彝为主的社会,中国现代社会受到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的启蒙,人民的权利得到彰显,有了民彝政治的群众基础.民国初年,社会处于大转型阶段,袁世凯称帝㊁张勋复辟等倒行逆施行为说明宗彝政治在中国还有很大市场,在新旧政治思潮较量的时候,有必要提倡民彝政治.李大钊指出统治者窃取了民众的权利,作威作福,只有揭露事实真相,用宪政民主思想启蒙民众,建立合理的政治体制,才能还政于民.他说: «民彝»何为而作也?大盗窃国,予智自雄,凭藉政治之枢机,戕贼风俗之大本. [1]145李大钊是在反对袁世凯称帝㊁呼吁共和㊁声援国内的民主运动中提出 民彝 思想的.李大钊在«民彝与政治»中阐述了 彝 的三重含义 一训器 彝亦训常 和 彝又训法 [1]146-149,对民彝史观进行多层次㊁多角度的阐述.(一)彝训器李大钊主张以 民彝 命名留日学生总会杂志是因为 爰取斯义,锡名民彝,以颜本志 [1]145. 彝 本是 宗庙常器 («说文»),即是宗庙祭祀礼器的统称,引申为 常法 ,彝又可以作为铭刻功劳的器物, 古者德善勋劳,铭诸鼎彝 («说文解字义证»).在古代, 宗彝者宗庙之常器也.古者宗法社会时代,即祭即政 [1]146,古代祭祀天地祖先是重大的政治事件,国之 重器 是百器之总名,也是国家的象征,窃取国器,则以叛逆论处.宗彝是用有形的器物来表现政治权威和精神的,它往往是国家权力的象征,具有神圣的地位.在古代社会,皇权至上,国家的政治㊁经济等活动的目的都是为了保证皇族的统治秩序的稳定,统治者的意志凌驾于人民的意志之上,宗彝只是统治者意志的表现.在现代社会中,封建王权被推翻,人民的意志开始觉醒,民彝成为政治的基础.李大钊指出,古代政治上的 神器 是宗彝,而现在政治上的 神器 是民彝,宗彝可窃,民彝不可窃,宗彝是可变的,民彝是不可变的.在古代宗法社会中,宗彝既是有形的器物,又是国家权力的象征,宗彝体现着少数现统治者的意志,统治阶级被推翻之后,代表其统治权威的宗彝随之发生转移;在近代社会,民彝决定政治,政治权威需要人民的认可,民意蕴藏于全体人民之中,是不可窃取,不可改变的.李大钊用宗彝与民彝的不同来讽刺袁世凯在近代民彝至上的时代,企图窃取古代政治上的宗彝,并且预言了袁世凯称帝的闹剧是必然要失败的.民彝存在于人们的精神世界中,具有神圣的地位.李大钊所说的民彝是即道即器㊁体用一体的东西, 然则民彝者,悬于智照则为形上之道,应于事物则为形下之器,虚之则为心理之澂,实之则为逻辑之用也 [1]47.民彝表现在精神上是一种群体意志,表现在事物上是群体的行动,民彝是人民的意志,它表现为民主主义精神,民彝不随着政权更迭而变化,是不可窃㊁不可变的.(二)彝训常«尚书 洪范»云: 彝伦攸叙. 其中 彝伦 就是伦常,李大钊又引老子的话 大道甚夷,而民好径 («道德经 第五十三章»)来说明大道本来有平坦的大道,而很多人却妄图走捷径,反而弄巧成拙.总起来是说,人民有 趋于至善而止 的本性,在日常伦理生活和政治活动中提倡无为而治,政治上过多干预人民的生活,就把简单的问题搞复杂了,效果适得其反.«尚书 洪范»记载武王向箕子问政的故事,箕子总结了商王朝治国的经验,即在平常事物中,蕴藏着治国的道理,他向武王建议顺从天意㊁顺应人民的本性,就能形成良好的社会秩序. 为政之道不尚振奇幽远之理,但求平易近人,以布帛菽粟之常,与众共由 [1]147.李大钊主张用常理常法,平常简易的良法治理国家,以顺应民意,使人民安居乐业.商周更迭时期,周人经过长期复杂的政治斗争,推翻了商纣王的残暴统治,天下初定,危机四伏,彝伦败坏,各种矛盾错综复杂,为稳定政治局面,周王朝的统治者对殷商贵族采取宽容笼络政策.据说,箕子是纣王的叔父,纣王淫佚无道,箕子进谏被拒,为发泄心中的不满, 披发佯狂为奴 ,于是纣囚箕子.武王在灭商后不11唐山学院学报第32卷㊀久就躬身访贤,不仅释放了商王朝重臣箕子,还向其求教治国大法.武王向箕子提出怎么才能使社会安定有序,即 彝伦攸叙 的治国之策问题,箕子作为殷商遗民,向武王进献 洪范九畴 之法.李大钊在此有毛遂自荐之意,希望能为统治者和中国社会提供适宜的政治主张.武王提出的问题,实际上也是商王朝灭国的原因,箕子作为殷商王朝的孑遗,面对周初社会等级的败坏局面,也不忍发殷之恶,乃用鲧禹治水的故事见告.箕子指出,鲧曾用堵塞的办法治水,因为扰乱了五行的顺序,上天震怒,不给鲧治理天下的九类大法,鲧的活动造成 彝伦攸斁 ;禹接着治水,上天赐给禹治国九类大法,禹采用疏导的法,因地制宜㊁顺应民情,形成 彝伦攸叙 的社会秩序.李大钊引用武王向箕子问政的事例说明,治国之道并不复杂,治水要顺应水性,治国要顺应民意, 能易简而得理,无为而成化也 ,治理国家力求平易近人,尊重民意,因势利导,排斥 振奇幽远之理 ,就能实现无为而治.殷周之际是中国政治和文化的大变革时期,旧制度的弊端日益显现,迫切需要一套调整宗法人伦的制度和行为规范体系.无论是尧舜时期的禅让制,还是商代的弟继为主㊁子继为辅的王位继承制,都不是严密的继承制,有过于任意的弊端,容易引起王位继承的纷争,导致王权衰落.商代没有形成有效的王位继承制,传弟与传子并存,曾导致 九世之乱 .正如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所说: 殷㊁周间之大变革,自其表言之,不过一姓一家之兴亡与都邑之转移;自其里言之,则旧制度废而新制度兴㊁旧文化废而新文化兴. [2]清末民初社会秩序混乱程度甚于殷周时期,李大钊引用 彝伦攸叙 明君问道贤人的事例告诫统治者,在中国只有采取顺应民意的措施,才能形成适宜的政治,使社会秩序恢复正常.(三)彝训法李大钊说 彝又训法 ,即彝又可以作法则讲.他引用了«尚书 冏命»: 永弼乃后于彝宪. 该篇讲到周穆王勉励贤臣伯冏永远用常法辅助自己的事情.常法是由风俗礼教等转化而来的习惯法,民彝最终要靠政治上民主的宪法实现出来.李大钊在«民彝与政治»中引用了«诗经 大雅»中的记载: 天生烝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 这段话多数是用来说明人性之善, 秉彝 就是秉持常道, 秉彝 也常被看作是人性本身.李大钊把政治制度建设与人性善联系起来,以实现外在的社会规范与个人内心良知的融通,他认为好的政治制度一定是能发挥人民的善良本性的政治制度,他说: 政治之良窳,视乎其群之善良得否尽量以著于政治. [1]150他又指出,形成良好的政治制度还需要对国民性进行培育,对 制度礼俗于涵育牖导 .李大钊认为,只有适宜的政治形式才能把群体中天赋的善良本性发挥出来,中国长期处于专制社会之中是反动统治者压制民意的结果.李大钊的民彝政治用代表民彝的法律来巩固民主制度,完全否定了中国传统的 人治 政治和英雄政治.民宪政治体现了民意,专制制度违反民意,民宪政治取代专制政治是近代政治发展的趋势.李大钊引证英国宪法说,英国的宪法是遵循英国民彝法则自然发育而成的,英国的宪政是英国人固有的本能,就是英国人的民彝. 民彝者,民宪之基础也. [1]148英国代议制是世界各国纷纷效仿的政治制度,我们的民彝 屈而不信,郁而不彰 更需要学习这种新的政治.这种制度是以 惟民主义为其精神㊁代议制度为其形质之政治,易辞表之,即国法与民彝间之连络愈易疏通之政治也 [1]149.李大钊指出,这种培养民权与自由的制度是先进国民政治意识觉醒的标志,而且自由和民权思想也影响到我国国民,政治是民彝的结晶,民彝是权衡政治上真理的标志.好的政治是民意得到充分表达的政治,李大钊的 民彝 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中民本主义思想一脉相承,加上受到西方现代民主政治思想的影响,他十分向往民主政治,反对封建专制,认为二者是不相容的.李大钊指出: 民与君不两立,自由与专制不并存,是故君主生则国民死,专制活则自由亡. [1]163李大钊把人民和21㊀第1期崔卫真:论李大钊的民彝史观封建君主㊁民主和专制对立起来,坚决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复活.李大钊看到法律和政体都是建立在国民生活习惯㊁风俗之上的,中国的宪政和法律要适合中国的国情,不能随意照搬其他国家的政治制度和法律.二、民彝史观是一种群众心理史观李大钊民彝史观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又吸收了西方进步的政治学说,是一种既符合时代精神又极富中国文化色彩的历史观.在«民彝与政治»中,李大钊基于维护共和政体,反对袁世凯专制统治的立场,提出了 惟民主义 ,即民主主义思想.他认为历史是由民众创造的,民众的理性决定了历史发展的方向.在中国古代 宗彝 社会中, 宗彝 堂而皇之地侵凌 民彝 ,统治者一家一姓的意志代替全体国民的意志,好同恶异, 但求其同,不容其异,专制之源而立宪之反,其结果必至法网日密,民命日残 [1]147,如果大盗与乡愿狼狈为奸,国民个体的自由民主权力就无从谈起.近代社会,追求自由精神的民主主义运动在先进国家风起云涌,成就非凡.受到西方民主观念的影响,强调个性和个体的自由发展成为我国国民的 固有秉彝 , 民权自由之华,实已苞蕾于神州之陆 , 民彝 尊重个体意志,同时是一种能代表个体意识的群体意识.中国传统专制制度重 人治 是英雄政治,李大钊完全否定了英雄政治,主张建立法治与民意相一致的政治制度.李大钊从政治与民彝的关系入手说明人民的意志决定政治趋向,政治是民彝的集中代表,他说: 盖人生有欲,政治亦达其欲之一术耳. [1]147中国传统民本主义思想认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统治者尊重民意是政权稳固的基石,他说: 盖政治者,一群民彝之结晶,民彝者,凡事真理之权衡也. [1]150李大钊认为,政治的权威在于它是全体人民意志的代表,统治者的权势来源于民众,历史是由群众创造的,而不是少数统治者创造的,专制制度是对民彝的限制,必然被人民推翻. 民彝者,可以创造历史,而历史者,不可以束制民彝. [1]154民彝史观看到了民众意志的力量,批判的矛头直接指向袁世凯称帝造成的共和政治有名无实的现实.十月革命开创了无产阶级革命时代,无产阶级开始走上政治舞台,李大钊在十月革命之后,很快意识到俄国革命的性质是 庶民的胜利 ,是民意的大觉醒,李大钊的民彝史观看到民众意志力量在社会运动中的巨大作用,是一种群众心理史观.李大钊在«民彝与政治»中还分析了人民史观和英雄史观的关系,他认为,英雄和普通的民众不同,英雄能 见人之所不能见,知人之所不能知 ,表面上异于众人,实际上英雄不是神人,英雄只是顺应了民众的心理,借助了众人的努力,是民众意志的汇集势力,历史事件都是因缘于民众意志的总积,英雄离不开民众, 离于众庶则无英雄,离于众意总积则英雄无势力 [1]156.李大钊认为世界历史向着民主主义方向发展,民彝是天赋的,不可予夺,他排斥英雄主义,在政治制度上,用立宪政治取代专制制度,他说: 唯民主义乃立宪之本,英雄主义乃专制之源. [1]157中国的专制制度要由新的体制代替,才能适应世界历史发展的新潮流.李大钊在«民彝与政治»中自觉利用民主主义原理分析历史和现实问题,加上受中西方民主政治理论的影响,使他在民众与英雄的关系的处理上,肯定了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李大钊在«孔多塞的历史观»中指出历史观上的不平等:创造历史的是工人群众,而不是少数依靠工人劳动力而生活的人,历史的主体也应该是工人群众.但直到今日,工人们被政治家和历史学家 完全蔑视 ,从人类的整体来看,历史是由劳动者全体创造的,因此, 历史的纯正的主位,是这些群众,决不是几个伟人 [3]312.李大钊在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之后,在历史观上实现了民彝史观向唯物史观的转变,民彝史观中重视人民群众在历史事件中的作用的合理部分被保留下来.然而,民众的意志并非都是正确的,民彝史观同儒家的 民本主义 思想一样,在历史评价上片面强调以 人民为本位 [4],容易造成在实践上对个人的权利的忽略,这些倾向客观上对以后的革命运动造成31唐山学院学报第32卷㊀了一些不良影响.三㊁李大钊民彝史观的特点首先,李大钊民彝史观受到进化论思想的影响.1898年严复翻译了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的«天演论»,宣传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的生物进化论观点,在国内掀起了学习进化论风潮,进化论对封建专制文化形成了巨大冲击,满足了中国人自强图存的理论需要,李大钊也受到进化论的影响.李大钊在«民彝与政治»中多次引用严复翻译的«群己权界论»的观点作论据.1915年6月,李大钊在«国民之薪胆»中用生物进化论思想解释民族命运,表达了自然法则与人为法则相贯通的理论信念.他说: 堂堂黄帝之子孙,岂终见屈于小丑!前此四千余年,吾民族既于天演之中,宅优胜之位置,天道未改,种性犹存,胡竟昔荣而今枯,昔畅而今萎.或者盛衰剥复之几,此暂见之小波澜. [1]134李大钊指出,古今的法律㊁制度㊁文化和艺术有很大的不同,都是由于社会进化的缘故, 天演之迹,进化之理,穷变通久之道,国于天地,莫或可逃,莫或能抗者 [1]152.就连中国悠久光荣的历史,也是有进无退,成为历史的陈迹.可见,中国传统的天命观和西方生物进化论思想都是李大钊形成民彝史观的思想资源.其次,李大钊的民彝史观是发展进步的历史观.李大钊在阐述民彝与国法二者的辩证关系时,表现了一种进步的历史观.李大钊认为,民彝与国法二者是在不断相摩相荡中演进的,它们分别代表理之力和法之力,历史是在法律的秩序价值和民彝的进步价值二者对立统一关系中向前发展的. 群演之道,在一方固其秩序,一方图其进步.前者法之事,后者理之事. [1]162李大钊举例说,文艺复兴时期,路德新教的理之力摧毁了罗马教皇宗教权威的法之力;法国大革命时期,法国人民要求民权共和的理之力冲决了贵族和僧侣压迫平民的法之力.法律的目的是维持社会秩序,民彝则表现为追求进步,不断地突破和改变法律和社会秩序,理之力和法之力是在斗争中 平流并进,递演递嬗 .李大钊提出理之力与法之力互相排斥㊁互相融合,因为 法易腐而理常新,法易滞而理常进 ,就需要理之力不断突破法之力的限制,推动社会向前发展,这就是民彝创造历史的过程,理之力实际上指的是人民群众在推动社会进步中的能动的精神力量.李大钊指出: 兹世文明先进之国民,莫不争求适宜之政治,以信其民彝,彰其民彝. [1]149理之力是不可剥夺㊁不可侵犯的真理的力量㊁能动的精神的力量,它促使社会主体起来推翻专制㊁落后的社会制度,建立自由㊁民主的社会制度.李大钊对理之力与法之力关系的辩证理解,为他正确处理唯物史观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二者的关系起到了思想奠基作用.李大钊的民彝史观完全抛弃了历史循环论和历史退落论,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性.再次,李大钊民彝史观总体上是民主主义理论.民彝史观用自然进化理论解释历史发展的动力,带有很大的历史局限性.1918年12月李大钊在«B o l s h e v i s m的胜利»中说: 人类的历史,是共同心理表现的记录. 法国大革命不仅是法国人心变动的表征,也是全世界人类普遍心理变动的表征,十月革命不仅是俄国人心变动的显兆,也是 全世界人类普遍心理变动的显兆 [5].说明这个时期,李大钊是从 世界精神 的运动层面理解世界历史的变化.他接受了十月革命对改造中国社会的借鉴意义,但对十月革命背后的唯物史观原理研究㊁了解不够深入.李大钊的民彝史观用 民众的意志 解释历史,在这个时期,他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㊁对在民彝等群体的精神和意识方面寻找历史发展的动力㊁对民意背后的物质动机以及生产力的最终决定作用的理解都有一定的局限性,说明他还是一位革命民主主义者,而不是一位完全的社会主义者.四㊁结语民国初年,旧的政治秩序已经瓦解,新的政治秩序正在形成,李大钊主张用西方自由民主的政治理论改造国民性,铲除封建专制思想残余,建立民主宪政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李大钊在«民彝与政治»中提出了中国近代最初的民主政治主张.李大钊继承了中国古代政治家㊁哲41㊀第1期崔卫真:论李大钊的民彝史观学家所推崇的以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为原则的民本主义思想以及儒家的性善论思想和道家的无为而治思想.如他引用«尚书 秦誓»中 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来说明民众在国家中的重要地位,统治者要关注民众的愿望和需要,体恤民情,才能使国家长治久安.民本学说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春秋时期,孟子把民本思想具体化为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的重民思想.李大钊还引用«诗经»中 民之秉彝,好是懿德 ,«老子»中的 大道甚夷,而民好径 等古代文化典籍.从李大钊早期开始寻找民族民主解放道路所写的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出: 他算得上是中国革命的早期共产主义知识分子中最不守旧的一个了. [6]李大钊除了汲取中国传统民本主义㊁人性善㊁无为而治思想的政治智慧之外,还博采西方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㊁卢梭㊁穆勒㊁托尔斯泰等人的民主政治思想,形成了适合中国国情的㊁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点的民彝史观.李大钊在«民彝与政治»中对中国传统民本文化和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学说进行研究,为近代中国提供了一条政治民主化的道路.李大钊的民彝史观是他早期政治哲学的核心思想,民彝史观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承认民彝是历史的创造者,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创造历史的观点十分接近;他在民彝史观中提出建设以惟民主义为精神,以代议制度为形式的民主共和国,但他又对能否采用这种政治制度持调和和包容的态度,因为相对于形式的民主,他更注重实质的民主.李大钊说: 代议政治虽今犹在试验之中,其良其否,难以确知,其存其易,亦未可测.然即假定其不良㊁其当易. [1]158李大钊以民众为出发点,以民众能否获得最大的平等和自由来评判什么是 适宜政治 ,如果代议民主制不符合中国国情,他当然会选择新的民主形式.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给正在探索民主政治理论的李大钊以深刻的影响,他认为俄式社会主义民主比西方民主制更优越.李大钊钻研马克思主义以后,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他的民主政治思想也随之发生了转变,从民彝政治转向平民政治,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无产阶级民主主义.李大钊说: 现在的平民政治,正在由中产阶级的平民政治向无产阶级平民政治发展的途中. [3]107李大钊的思想经历了从民彝史观到唯物史观的转化过程,民彝史观是李大钊在历史观上转变为唯物史观的中介.唯物史观不仅没有抛弃民彝政治中的民本主义思想,还增加了尊重个性㊁保障平等的西方自由主义的若干主张,李大钊的平民政治是对民彝政治的继承和超越.李大钊对中国政治传统中的 民彝 概念进行了批判性改造,揭示出其中的现代性成分,赋予它以新的内涵,形成了独具中国文化特色的民彝史观理论,李大钊早期形成的民彝史观为其转向唯物史观起到了理论铺垫作用.参考文献:[1]㊀中国李大钊研究会.李大钊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㊀王国维.观堂集林[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232.[3]㊀中国李大钊研究会.李大钊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4]㊀郭沫若.十批判书[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6:506.[5]㊀中国李大钊研究会.李大钊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63.[6]㊀李博.汉语中的马克思主义术语的起源与作用[M].赵倩,王草,葛平竹,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327.(责任编校:李亚平)51。
中国政治思想史中“民本”到“民主”的转变
021文艺评论中国政治思想史中“民本”到“民主”的转变历代儒家“民本”思想发展与变迁农业自然经济是中国古代长期以来的经济模式,其具有商品交换不足,极度分散的特点。
千千万万个彼此相似又极其分散的乡镇组成了中国的农业社会,一方面要抵抗游牧民族的入侵,另一方面又要维护社会安定,因此就需要一个统一的、强有力的中央集权,产生了“尊君”的传统思想。
更重要的是,农业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必须依靠农民,农业生产需要广大农民辛勤耕耘,才能源源不断地为统治者提供赋税和劳役,达到国祚绵长的目的。
传统农业社会的必然产物是“民为邦本”的思想。
中国传统社会政治思想中的两架马车由“尊君”和“重民”共同构成,而这里“重民”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尊君”。
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统治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对待民众、治理民众。
早在商代后期统治者已经意识到了民众对于封建统治的重要性。
《尚书·盘庚》篇提到“重我民”“畜民”。
对于“民本”思想春秋时期的儒家进行了旷日持久的探讨。
作为一个始终关注民生问题的政治思想家,孔子认为统治者应该努力贯彻爱民、富民、教民、养民的思想,通过大力改善普通人民的生存条件,酌情减轻民众的经济负担等措施,“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孟子强调了民在政治生活中的重要性,他认为改善民生是统治者必须履行的社会责任,但是他希望统治者能够“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他把改善民众生活的希望全部都寄托在统治者身上,认为只要统治者自觉爱民就可以解决所有的社会问题,这显然是一个不切实际的想法。
荀子提出“君者舟也,庶人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形象地刻画出封建统治者与民众之间的依附与消长的关系。
秦汉时期,贾谊系统总结了秦朝灭亡的教训,民本思想被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认识水平。
他回答了前人没有深刻剖析的问题:历史事实已经给出了强有力的证明,民的重要性在于,在君民关系的此消彼长中,最终的胜利者是人民。
他希望统治者认识到民的重要性,以此来巩固统治者的地位,从而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
论李大钊精神的基本内涵
第43卷第2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3月 Vol.43 No.2 Journal of Tangshan Normal University Mar. 2021──────────收稿日期:2020-09-06 修回日期:2020-11-30 作者简介:杨栋彬(1996-),男,河北邢台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思想政治教育。
-1-冀东文史研究论李大钊精神的基本内涵杨栋彬(西北大学 哲学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7)摘 要:李大钊同志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和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领袖。
中国革命斗争造就出的大钊精神,即“心怀报国志、为国愁断肠”的爱国情怀,“铁肩担道义、华夏传真理”的担当精神,“博览天下书、妙手著文章”的学者风范,“没有宗派气、内外从如云”的领袖气质,“慷慨留骸骨、明月照神州”的牺牲精神,自始至终都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对今人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和学习价值。
关键词:李大钊;大钊精神;马克思主义 中图分类号:D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15(2021)02-0001-06DOI :10.3969/j.issn.1009-9115.2021.02.001On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Li Dazhao's SpiritYANG Dong-bin(School of Philosophy, Northwest University, Xi'an 710127, China)Abstract: Comrade Li Dazhao is a staunch Marxist and a great leader of the proletarian revolution. The spirit of Li Dazhao evolved through the Chinese revolutionary struggle, which is an integration of his unreserved patriotism, unswerving pursuit of truth, encyclopedic scholarship, inclusive charisma, and remarkable sacrifice. As a permanent treasure of Chinese nationalism, it still enlightens contemporary people and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them.Key Words: Li Dazhao; Li Dazhao’s spirit; Marxism李大钊是中国爱国主义革命运动的发起人和实践者,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和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领袖。
从《民彝与政治》试析李大钊民主政治思想
从《民彝与政治》试析李大钊民主政治思想作者:刘艳玲来源:《魅力中国》2017年第27期摘要:“民彝”是李大钊早期在探讨中国政治间题时使用的一个特殊概念。
通过这个概念,李大钊系统地回答中国民主革命当时面临的的一系列迫切问题,标志着李大钊早期民主思想的理论体系的初步构建。
本文拟从当时的历史背景出发,阐述“民彝”的涵义即什么,主要政治思想是什么以及对我们当今的意义试作探讨。
关键词:民彝;李大钊;政治思想李大钊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卓越的政治家、思想家,他从青年学生时起就把自身和国家的命运联合在一起。
所以民主作为中国近现代历史的主流话题也是李大钊政治著述的核心内容。
近年来学界对李大钊思想研究出现整体化趋势,在继续研究李大钊五四运动时期思想的同时,学术界开始重视李大钊早年的思想发展状况,李大钊的民主政治思想也得到较多重视,但大多数文章是从李大钊《民彝与政治》中对于“民彝”这一概念阐发其内涵,据笔者所见较少与当前我国的民主政治改革想联系,本文将从李大钊民彝的合理性出发,阐述与当今时代背景下的现实意义。
一、李大钊“民彝”思想形成的背景我们在研究李大钊的思想时必须要把他放在一定社会历史环境中去解读,这些才能在历史时期的规律背后看出思想史的研究路径,从宏观上把握其思想的脉络。
(一)思想理论渊源。
“民彝”政治思想是李大钊结合中国传统思想和西方民主思想结合的民主政治思想产物。
1.中国传统民本思想。
李大钊幼年深受儒家的民本思想的影响,所以在《民彝与政治》中引用《诗·大雅·蒸民》中的“天生蒸民,有物有则。
民之秉彝,好是懿德”。
这句话体现了人民都是喜好这种美好的品德,此古话是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具体表现,是传统中国思想家共同推行的政治思想观念。
在当时的近代中国的危难情况下李大钊急于寻求治国良策,于是选择了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
2.西方民主政治思想。
李大钊在日本留学生涯这段时间中让他系统学习了西方的民主法治思想。
对李大钊思想的几点认识及思考
2011年04月学术探讨对李大钊思想的几点认识及思考文/刘桂梅摘 要: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李大钊是一个极具特殊意义的重要人物。
作为我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倡导者,他的思想对中国的发展及走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因此,对于李大钊思想的研究,仍是当前时期下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
本文主要攫取了李大钊思想中的若干思想进行阐述与讨论,旨在对李大钊思想的更进一步认识。
关键词:李大钊思想;历史观的变迁;社会主义思想中图分类号:D0-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4-0381-01李大钊,字守常,是我国共产主义运动的领路人,而且他又创立了中国先进的党派——中国共产党,这完全是在总结当时的社会发展形势及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而走出的一条极为正确的道路,他虽未看到当今社会主义如此繁华的现象,但是他却将他一生的精力投入至共产主义事业。
可以这样说,李大钊是中华民族觉醒的先声,是中国无产阶级从自在阶段转向自为阶段的典型代表。
本文主要通过对李大钊思想的几点认识及思考,对李大钊思想进行研究。
一、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的形成及其发展虽然辛亥革命最终是以失败而告终,但是中国几千年来占据着统治地位的封建主义社会却被彻底地推翻了,一个全新的社会已经到来,中华民国因此而成立,而且在这个时候,孙中山先生又提出了三民主义(即”民生、民族以及民权”),李大钊备受鼓舞,其革命的斗志更加强烈。
在中华民国刚刚成立不到半年的时间,李大钊写下了《隐忧篇》一文,这时,他还在求学,在这篇文章中,李大钊不尽充分展示了其文学才华,更重要的是为中华民国的建设提出了自己的建设性的意见,在文中可以看出,它完全赋予了对中华民国的美好情怀以及祈盼。
在文章中主要论述了李大钊同志对中华民国的殷实地情怀,同时也有对国家的担忧。
此后直到1917年,李大钊思想开始出现独立化,也就是说他的思想能够独立地形成一个派别,而这个派别却是建立在种种痛苦之上的,这些思想在当时是十分先进的,代表了无产阶级一代的创新思维和伟大畅想。
李大钊的宪政思想及其实践述论_31_35
(Marx)为宗主的;他们的目的,在把现在为社会主义的障碍的国家界限打破,把资本家独占利益的生产制度打破……,他们的战争,是阶级战争,是合世界无产庶民对于世界资本家的战争……”[125]李大钊开始运用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的基本理论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他认为这次战争的真正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国家的界限以内,不能涵容它的生产力,所以资本家的政府想靠着大战,把国家界限打破,拿自己的国家做中心,建一世界的大帝国,成一个经济组织,为自己国内资本家阶级谋利益。
因而“俄德等国的劳工社会,首先看破他们的野心,不惜在大战的时候,起了社会革命,防遏这资本家政府的战争”。
[126]他又指出:“这回战争的起因,全在‘大……主义’的冲突。
”“大……主义”就是专制主义的隐语,就是仗着自己的强力蹂躏他人、欺压他人的主义。
他针对着协约帝国主义即将召开的“和会”发出警告,告诉人民群众要提高警惕。
李大钊指出,在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影响下,必然出现世界革命运动的高涨,他将十月革命譬喻做“使天下惊秋的一片桐叶”,[127]而由此开展起来的世界革命“滔滔滚滚的潮流实非现在资本家的政府所能防遏住的”。
“由今以后,到处所见的,都是Bolshevism 战胜的旗。
到处所闻的,都是Bolshevism的凯歌的声。
人道的警钟响了!自由的曙光现了!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128]他尖锐地指出一切腐朽的反动势力必将灭亡,满怀信心地宣告布尔什维主义一定能在全世界取得胜利。
在《庶民的胜利》和《Bolshevism的胜利》的两篇文章中,虽然没有提到马克思主义的内容,但它们的立场十分鲜明,不仅和帝国主义、军阀、官僚针锋相对,就是和蔡元培高唱劳工神圣的立场也迥然不同,它们已经是在为无产阶级说话了。
可以说这时的李大钊已经是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
[129]李大钊早年在日本留学期间,就已经开始接触到社会主义思想,但那时中国的社会条件和他本人的亲身经历,使他不可能立即接受马克思主义,但到1918年秋后,世界的革命形势,中国的社会状况,使饱经忧患之后的李大钊,经过深刻地反省和认真地学习和研究,开始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来观察自己国家的命运,从一个民主主义者开始向着马克思主义者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