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抑郁药物分级表
抗抑郁药的合理应用
抗抑郁药物的合理使用导读抑郁障碍作为一类严重损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精神疾病,其疾病负担在所有神经精神疾病中占首位,抗抑郁药物的品种较多、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且抑郁共病躯体疾病情况多见,现针对合理使用抗抑郁药物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供临床参考;一、临床常见抗抑郁症药物一选择性5-羟色胺5-HT再摄取抑制剂SSRIs1.氟西汀:1986年在比利时首先获准上市用于抑郁症的治疗,是一种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间接激动去甲肾上腺素NE能,无镇静效应;对焦虑性抑郁效果不理想,联合苯二氮类药物时效果明显;常见不良反应有全身或局部过敏,胃肠道功能紊乱等;对于正在使用MAOI等药物者,禁用氟西汀;对于肝功能不全者应考虑减少用药剂量或降低用药频率;2.氟伏沙明:对心血管系统无,不引起体位性低血压,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消化不良、眩晕、食欲减退等;对本药过敏者禁用,禁止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联合应用;3.帕罗西汀:选择性较氟西汀、舍曲林强,抗胆碱作用、心血管不良反应小于三环类抗抑郁剂;常见不良反应有体重增加、眩晕等;4.西酞普兰:新型SSRIs,能有效抑制5-HT再摄取,耐受性很好,常见不良反应有恶心、口干、嗜睡、出汗增多、头痛和睡眠时间偏短,通常在治疗开始的第1~2周时比较明显,随着抑郁症状的改善,不良反应会逐渐消失;亦有报道出现癫痫发作、激素分泌紊乱、躁狂及引起性功能障碍等副作用;5.舍曲林:当前治疗抑郁、焦虑障碍的首选药物之一,是第一个获准用于治疗儿童青少年情感障碍的SSRI;舍曲林在治疗抑郁症和强迫症的临床对照研究中并不引起体重增加,某些病人可能出现体重减轻;本品不良反应较少;常见不良反应为嗜睡、口干、男性性功能障碍如射精延迟等;二三环类抗抑郁药TCAs20世纪50年代后期发现三环类抗抑郁药TCAs,代表药物为阿米替林、多虑平;三环类抗抑郁药起效慢,具有抗胆碱作用,其心血管方面、抗胆碱作用相关不良反应常见,尤其老年人更易发生;到20世纪80~90年代后逐渐被一些新型抗抑郁药取代;三非选择性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s20世纪50年代初期发现的单胺氧化酶抑制药MAOIs——异丙肼是一种抗结核药,作用机制是抑制大脑单胺氧化酶,单胺降解减少,使突触间隙单胺含量增高;但由于其易引起高血压危象、急性黄色肝萎缩等严重不良反应而被淘汰;近年来研究发现单胺氧化酶有两种亚型:MAO-A和MAO-B;吗氯贝胺不仅是选择性MAO-A抑制剂,而且具有可逆性;代谢产物均无药物活性;不良反应有轻度恶心、口干等;与酪胺含量高的食物如奶酪同服可能引起高血压;四5-HT和NE摄取抑制剂SNRIs1.文拉法辛:能同时阻滞5-HT和NE再摄取,有较强的抗抑郁疗效,其药理机制是抑制神经突触前膜5-HT及NE再摄取,增强中枢5-HT及NE神经递质功能,发挥抗抑郁作用,对于抑郁患者用药1~2周后,即可出现明显抗抑郁作用;本品对各种抑郁症均有良好疗效,不良反应较轻,常见为恶心、呕吐、头痛等,少见的不良反应有性功能障碍、血压升高、癫痫发作等,部分不良反应存在剂量相关性;2.度洛西汀:对5-HT和NE再摄取均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具有更广谱、更快速的抗抑郁疗效;盐酸度洛西汀具有平衡两种神经递质的作用机制;因此,对伴有疼痛性躯体症状的抑郁症效果甚好;也可显着减轻抑郁症伴随的焦虑症状;禁用于闭角型青光眼、癫痫和正在应用MAOI的患者;本药的代谢与CYP1A2及CYP2D6有关,不宜与氟伏沙明、西咪替丁、依诺沙星和环丙沙星等药物联合应用;本药不良反应较轻,常见有恶心、嗜睡和腹泻;五多巴胺DA和NE再摄取抑制剂NDRIs盐酸安非他酮是20世纪80年代在美国上市的氨基酮类抗抑郁剂;药理作用机制:通过增加DA能和NE能的功能而发挥抗抑郁作用;优点:日用药量少、心血管不良反应很小,亦不会引起直立性低血压和性功能异常,不引起体重增加,无镇静作用;常见不良反应为坐立不安、出汗等,并有诱发癫痫的可能;六NE 及特异性5-羟色胺能抗抑郁剂NaSSA米氮平属于四环结构的哌嗪-氮类化合物,可同时增加NE和5-HT释放而具有独特的抗抑郁药理作用;在抗焦虑、改善睡眠方面有较好效果;其不良反应除嗜睡外其他不良反应均较轻微;七5-HT受体拮抗剂和5-HT再摄取抑制剂SARIs受体,兴奋其他5-HT受体,从而消除抑郁,改善睡眠,同时具有抗焦曲唑酮可拮抗5-HT2A虑、镇静催眠、改善性功能等多重作用;曲唑酮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嗜睡,胃肠道不良反应程度较轻微;八其他配方/ 合剂代表药物为氟哌噻吨美利曲辛黛力新:每片含氟哌噻吨以及10mg美利曲辛;前者是一种抑制突触后D1、D2受体的抗精神病药,后者是一种抑制5-HT和NE再吸收的抗抑郁剂;低剂量应用时,具有兴奋性,此药具有抗焦虑、抗抑郁和兴奋特性,适用于轻、中度的焦虑及伴发抑郁患者,但长期使用注意锥体外系反应的发生,尤其在老年人应用时应该密切观察;二、抗抑郁药物治疗推荐表一三、抑郁共病躯体疾病的个体化药物治疗推荐表二四、抗抑郁药的药物相互作用风险表三五、临床药师建议1.目前国内外指南均未推荐氟哌噻吨美利曲辛作为抗抑郁一线药物,不建议其作为临床抗抑郁治疗首选药物;2.临床使用中发现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撤药困难,停药后易出现症状的反复,长期使用可能会发生不可逆的迟发性运动障碍,临床应用时多加注意;3.老年患者往往同服多种药物,选择抗抑郁药物时应充分考虑药物相互作用风险,首先推荐抗胆碱能及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轻微的SSRIs、SNRIs、NaSSA、SARIs等,剂量应个体化,初始剂量为最小推荐初始剂量的1/2~1/4,缓慢增量;4.肝肾功能不全患者慎用抗抑郁药物,在治疗起始及加量过程中须规律监测肝肾功能;须特别注意阿戈美拉汀的肝功能损害风险;5. SSRIs有抗血小板活性,在与抗凝或抑制血小板聚集药物联用和已知有出血倾向的患者使用时,建议监测出血的临床征象及相关指标;、SSRIs及文拉法辛出现性功能障碍的风险高于米氮平、安非他酮、度洛西汀、阿戈美拉汀等,米氮平、帕罗西汀、阿米替林对体重影响较大,临床选用应结合患者个体情况;7.对青光眼和前列腺肥大患者建议使用SSRIs和SNRIs等抗胆碱能作用轻微药物;8.药物一般1~2周开始起效,治疗6 ~ 8周后仍然应答不良,可换用另一类抗抑郁药或联合用药;一般不推荐2种以上抗抑郁药联用,伴有严重失眠的焦虑、抑郁、躯体化患者治疗初期,或足量、足疗程、单一抗抑郁药治疗疗效不佳时可考虑联用不同机制的药物或增效剂,SSRIs、SNRIs常与NaSSA类药物如米氮平、5-羟色胺1A受体激动剂如丁螺环酮或坦度螺酮、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如维思通、奥氮平、喹硫平等、情感稳定剂如碳酸锂、丙戊酸钠、卡马西平等联用;参考文献1.李凌江, 马辛. 中国抑郁障碍防治指南第二版. 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 2015.RW, et al. Canadian Network for Mood and Anxiety Treatments CANMAT 2016 Clinical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Adults with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Introduction and Methods. Can J Psychiatry. 2016 Sep;619:506-9. doi: 06659061. Epub 2016 Aug 2.ME. Antidepressant combinations: cutting edge psychopharmacology or passing fad Curr Psychiatry Rep. 2013 Oct;1510:403.AM, et al. Most antidepressant drugs are safe for patients with epilepsy at therapeutic doses: A review of the evidence. Epilepsy Behav. 2016 May 25. pii: S1525-50501600138-4. doi: A L, Montejo L, Baldwin D S. The impact of severe mental disorders and psychotropic medications on sexual health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clinical managementJ. World Psychiatry, 2018, 171:3-11.6.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老年精神医学组.老年期抑郁障碍诊疗专家共识.中华精神科杂志,2017,1050:329-334.。
常用抗抑郁药物分类介绍
常用抗抑郁药物分类介绍据化学结构及作用机制不同分类如下:①选择性 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代表药包括西酞普兰和艾司西酞普兰、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
整体疗效和可接受度良好,是一线抗抑郁药。
②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代表药物包括度洛西汀、文拉法辛、米那普仑。
也是一线抗抑郁药,尤其对伴有明显焦虑或躯体症状的抑郁障碍者,可加大患者忍受疼痛的能力,减轻躯体疼痛症状,SNRI 具有一定优势。
③5-羟色胺能和去甲肾上腺素能抗抑郁剂(NaSSA):3代表药为米氮平。
属一线抗抑郁药,对快感缺乏、精神运动性抑郁、睡眠欠佳(早醒)以及体重减轻均有疗效。
④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NDRI):代表药安非他酮。
对提升正性情感的效应更佳,属于一线抗抑郁药。
与SSRI相比,安非他酮更可能导致体重下降,且可改善抑郁障碍者的性功能。
⑤褪黑素受体激动剂:代表药为阿戈美拉汀。
属于一线抗抑郁药,可调节睡眠觉醒周期,增进睡眠。
不良反应较少,对性功能无不良影响,使用前和使用期间需监测肝功能。
⑥多模式抗抑郁药:代表药物为伏硫西汀。
可通过提高脑内与抑郁障碍相关的 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乙酰胆碱、组胺、谷氨酸能神经元的神经传递功能从而产生抗抑郁疗效,对认知症状有一定改善作用。
⑦5-羟色胺受体拮抗/再摄取抑制剂(SARI):代表药曲唑酮。
属于二线抗抑郁药。
曲唑酮心血管系统毒性小,适合老年患者,具有镇静作用,低剂量可改善睡眠。
⑧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NARI):代表药瑞波西汀。
研究表明瑞波西汀有助于改善抑郁障碍患者的动力和精力。
目前为二线抗抑郁药。
⑨选择性 5-羟色胺再摄取激活剂(SSRA):代表药物为噻奈普汀。
噻奈普汀是介于镇静性抗抑郁药和兴奋性抗抑郁药之间的一种,对躯体不适,特别是对于焦虑和。
心境紊乱有关的胃肠道不适症状有明显作用。
属于二线抗抑郁药。
⑩三环及四环类抗抑郁药(TCA/Tetra TCA):三环类抗抑郁药的代表药阿米替林、氯丙咪嗪、丙咪嗪、多塞平;四环类抗抑郁药的代表药物为马普替林和米安色林。
抗抑郁药物与临床治疗_来自_中国抑郁障碍防治指南_的建议
在 ,互 相 影 响 ,应 在 治 疗 躯 体 疾 病 药 物治疗同时选择不良反应小而且与 药物相互作用少的抗抑郁药合并治 疗。影响药物相互作用的因素:一 为 药 物 的 血 浆 蛋 白 结 合 率 ,越低越不
容易对其它药物产生相互作用;二为 药 物 对 肝 脏 P450 酶 的 作 用 ,有 这 方 面作用的容易影响同时合并使用的 其 它 药 物 代 谢 ,在 选 择 抗 抑 郁 药 时 尽 量 避 免 。
——来自《中国抑郁障碍防治指南》的建议
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 周东丰 教授
中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02~ 障碍临床治疗的医师参考。
(> 50%),据报道,环境、行为和应激
2010 年)将精神分裂症、抑郁症、老年
性痴呆确定为今后 10 年我国精神卫生 治疗目标
可以改变基因表达。抑郁复发可影响 大脑生化过程,增加对环境应激的敏
50~250,分次服 50~250,分次服 50~250,分次服
过度镇静、体位低血压、抗胆碱能不 良反应 同上 同上 同上,抽搐
50~225,分次服 30~90,晚顿服 50~500,分次服
同上,抽搐 头晕、镇静,罕见粒细胞减少 E P S,抽搐
20~60,早餐后顿服,剂量 胃肠反应、头痛、失眠、性功能障碍
38
中国处方药 20 04 .1.NO .22
专题策划SPECIAL REPORT
表1.目前国内外常用抗抑郁药物分类、常用剂量、主要不良反应和禁忌症
三环类 阿米替林amitriptyline
米帕明 imipramine 多塞平 doxepine 氯米帕明 chlornipramine 四环类 马普替林 maprotiline 米安舍林 mianserin 阿莫沙平 amoxapine 选择性5-HT摄取抑制剂SSRIs 氟西汀fluoxetine
抗抑郁药用药指南
抗抑郁药用药指南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针对抑郁症的治疗方案之一是使用抗抑郁药物。
本文将介绍一份抗抑郁药用药指南,以便患者和医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抗抑郁药物的适用范围,副作用和注意事项。
抗抑郁药物是通过改变大脑中神经递质的水平来缓解抑郁症状的药物。
根据药理学的机制,抗抑郁药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
其中常见的类别包括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选择性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和三环类抗抑郁药。
首先,SSRI是目前最常用的抗抑郁药物之一。
它们通过阻止5-羟色胺再摄取提高脑内5-羟色胺水平。
临床研究表明,SSRI的治疗效果良好,且副作用相对较少。
常见的SSRI包括氟西汀、舍曲林和帕罗西汀等。
然而,某些患者可能在初始治疗期间经历一些不良反应,如恶心、失眠和性功能障碍等,但这些副作用通常在几周内自行缓解。
SNRI也是常用的抗抑郁药物。
与SSRI类似,SNRI也通过阻止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的再摄取来提高这两种神经递质的水平。
文克星和米氮平是常见的SNRI药物。
与SSRI相比,SNRI对于某些患者可能更有效,但副作用也更突出,尤其是在高剂量下,可能引起血压升高和心血管问题。
三环类抗抑郁药是最古老的抗抑郁药物之一,它们通过作用于多种神经递质来缓解抑郁症状。
三环类抗抑郁药包括阿米替林和多塞平等。
尽管这些药物在一些患者中可能有效,但是由于其较多的副作用,如心律不齐和体重增加等,目前已逐渐被SSRI和SNRI取代。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类型的抗抑郁药物可供选择,如瑞莫司汀和舍利普兮兰等。
这些药物的具体机制和副作用与前述药物有所不同,因此在使用时需要进一步咨询医生或药剂师。
在使用抗抑郁药物时,患者和医生需要密切合作。
首次使用抗抑郁药物时,医生将根据患者的症状和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药物和剂量,并定期监测疗效和不良反应。
需要强调的是,抗抑郁药物并非立竿见影,患者可能需要几周或更长时间才能感受到明显的改善。
精神药品分为哪几类
精神药品分为哪几类
精神药品是一类专门用于治疗精神障碍以及其他精神疾病的药物,根据其作用
机制和用途,可以分为不同类型。
以下是常见的精神药品分类:
抗抑郁药物
抗抑郁药物是治疗抑郁症的一类药物,通过影响神经递质的水平来缓解患者的
抑郁情绪。
常见的抗抑郁药包括 SSRI 类药物(如帕罗西汀和舍曲林)、SNRI 类药
物(如氟西汀和米氮平)、三环类抗抑郁药物(如阿米替林)等。
抗焦虑药物
抗焦虑药物用于治疗焦虑症和焦虑相关疾病,帮助患者缓解焦虑和紧张情绪。
常见的抗焦虑药包括苯二氮䓬啶类药物(如阿普唑仑和劳拉西泮)、β 受体拮抗药
物(如普罗洛尔)、抗癫痫药物(如奥沙普仑)等。
抗精神病药物
抗精神病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帮助患者减轻幻觉、妄想、精神错乱等症状。
常见的抗精神病药包括经典抗精神病药(如氯丙嗪和奥氮平)和非经典抗精神病药(如利培酮和奥拉卡普顿)等。
安眠药物
安眠药物被广泛用于治疗失眠和其他睡眠障碍,帮助患者入睡和保持睡眠状态。
常见的安眠药包括苯二氮䓬啶类药物(如阿普唑仑和三唑仑)、非苯二氮䓬啶类药物(如苯甲酸氢钠和卡马西平)等。
情绪调节药物
情绪调节药物通常用于治疗双相情感障碍和其他情绪不稳定性障碍,帮助患者
稳定情绪。
常见的情绪调节药包括锂盐和抗惊厥药物(如卡马西平)等。
以上是精神药品常见的分类,每种类型的药物都有特定的适应症和作用机制,
患者在使用这些药物时应当严格遵医嘱,并避免滥用或自行更改用药方案。
在服用精神药品期间,患者还应密切关注药物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并随时向医生汇报病情变化。
抗抑郁胶囊改善情绪的有效药物推荐
抗抑郁胶囊改善情绪的有效药物推荐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而能够帮助改善情绪并有效缓解抑郁症状的药物成为了许多人所追求的目标。
在众多抗抑郁药物中,抗抑郁胶囊因其独特的优势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为大家推荐几种有效的抗抑郁胶囊,希望能对需要的读者有所帮助。
一、A胶囊A胶囊作为一种常用的抗抑郁药物,其主要成分为氟西汀。
氟西汀是一种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通过增加脑内5-羟色胺的浓度,从而起到改善情绪的作用。
A胶囊不仅具有良好的疗效,还具备较为温和的副作用。
临床研究表明,A胶囊在治疗抑郁症方面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减轻抑郁症状,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但需要注意的是,A胶囊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并且需要在规定的剂量范围内使用。
二、B胶囊B胶囊是一种以文托拉辛为主要成分的抗抑郁胶囊。
作为一种新一代的抗抑郁药物,B胶囊在提升情绪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机制。
它不仅可以调节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水平,还可以影响多巴胺的释放。
这使得B胶囊在改善抑郁症状、增强患者的抗逆能力方面具备较好的效果。
此外,B胶囊还具有较低的不良反应率和戒断反应,给患者的连续治疗提供了保障。
三、C胶囊C胶囊是一种以帕罗西汀为主要成分的抗抑郁胶囊。
帕罗西汀是一种具有极高选择性的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能够有效改善抑郁症状。
C胶囊不仅具有较好的疗效,还能够缓解焦虑和恶劣情绪,并且对消除睡眠障碍和食欲障碍等症状也有一定的帮助。
在临床实践中,C胶囊广泛应用于抑郁症的治疗,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D胶囊D胶囊是一种天然植物提取物的抗抑郁胶囊,其主要成分为酮烯醇。
酮烯醇是一种具有良好药理作用的天然植物成分,其在提升情绪、缓解抑郁方面具备显著的效果。
D胶囊不仅具有较好的安全性,且副作用较小,甚至可以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
此外,D胶囊还具有较高的生物利用度,能够更好地发挥其治疗作用。
综上所述,抗抑郁胶囊是一种有效改善情绪的药物选择。
英国精神药理学会(BAP):抗抑郁药治疗抑郁症的循证指南(2015)一般治疗建议
英国精神药理学会(BAP):抗抑郁药治疗抑郁症的循证指南(2015)一般治疗建议作者:英国精神药理协会发布时间:2015-05-12在本指南中,使用了抑郁症严重程度的四个等级:阈下抑郁(subthreshold depression,SD):(显著的抑郁症状低于DSM-5重度抑郁症的阈值,包括ICD-10轻度抑郁症发作,仅有4个症状)(up主注:该等级的抑郁包含从正常人的心理亚健康状态到“抑郁状态”的医学诊断,但不符合抑郁症的诊断标准)轻度抑郁症(mild major depression):(少数症状超过最低限度,功能损害轻微),中度抑郁症(moderate major depression):(症状超过最低限度,功能损害中等),重度抑郁症(severe major depression):(存在大多数症状,功能损害明显或更大)。
证据类别和建议力度。
因果关系和治疗的证据类别。
一:来自随机对照试验的荟萃分析的证据*,至少有一项大型、优质、随机对照试验*或复制的、规模较小的随机对照试验*。
二:来自小型、不重复、随机对照试验*的证据,至少一项不随机化的对照研究或至少一种其他类型的准试验研究的证据;三:来自非实验性描述性研究的证据,如无对照、比较、相关和病例对照研究四:来自专家委员会的报告或意见和/或权威机构的临床经验的证据非因果关系的拟议证据类别。
一:来自大型代表性人群样本的证据二:来自小型、精心设计但不一定具有代表性的样本的证据。
三:来自非代表性调查、案例报告的证据。
四:来自专家委员会报告或意见和/或有影响力的权威机构的临床经验的证据建议的力度A直接基于第一类证据B直接基于第二类证据或从第一类证据中推断出的#建议C直接根据第三类证据或根据第一或第二类证据推断的建议#。
D直接基于第四类证据或根据第一、二或三类证据推断的建议#。
S医疗规范2:急性期治疗2.1抗抑郁药的适应症●确定抑郁症的持续时间、严重程度和症状特征,以指导治疗选择(A)●抗抑郁药为下列情况的一线治疗:∙-成人中度和重度抑郁症,无论环境因素和抑郁症症状特征如何(A)∙-持续两年或以上的任何严重程度的抑郁(A)。
难治性抑郁症的分级方法:历史回顾与未来的方向
难治性抑郁症的分级方法:历史回顾与未来的方向难治性抑郁症严重困扰着患者的生活和工作,给其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对于难治性抑郁症仍没有统一和明确的定义,目前较为公认的定义是:(1)对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无效(2)采用两种不同治疗机制的抗抑郁症药物足量、足疗程治疗无效的抑郁症称为难治性抑郁症。
因此,对目前的文献中关于难治性抑郁症的分级及定义进行总结,是非常有必要的。
近日,一篇发表在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iatry上的文章对关于难治性抑郁症的定义以及分析进行了系统综述。
此项系统综述检索了Pubmed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到2018年2月25日,通过检索,共确定18篇相关的文献。
包括五种不同的分级方法,综述如下:1.抗抑郁剂治疗史表单(Antidepressant Treatment History Form, ATHF):THF出现于1990年,用于在进行电休克治疗(ECT)前评估患者抗抑郁治疗后的精力恢复情况。
该表单根据抗抑郁药物的剂量和治疗时间分为5个等级:从0级(无抗抑郁药物使用)到5级(高剂量抗抑郁药物联用锂盐等治疗),每一级均要求抗抑郁治疗至少持续4周,包括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伴精神病性症状的重性抑郁障碍。
2.麻省总医院分级模型(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 Staging Model, MGH—S):其最大限度地纳入了当时认知范围内所有与TRD有关的影响因素,充分考虑了治疗失败的次数和强度,以及增效治疗和联合治疗等所有优化治疗的干预措施,尤其关注ECT的治疗效果。
与一般模型直接分级不同,MGH—S模型可得到一个具体的分值,更精准地定位患者治疗抵抗的强度,尤其对区分中等强度抵抗有优势。
因此与前面述及的模型相比较,该模型的测评结果更加全面可靠。
然而该模型同样有其局限性,MGH~S中抗抑郁药的剂量和疗程所占分值比重等同于增效治疗与合并治疗,然而一般来说后两种方法往往抗抑郁效力更强;该模型的评分系统中ECT史所占比重较大(达3分),但并未对治疗的具体情况加.以说明,如治疗次数等,使得该项评分较为主观武断。
抗抑郁药物分类及作用机制
抗抑郁药物分类及作用机制一、杂环抗抑郁药这一类药物曾经是主要的抗抑郁药,包括三环类抗抑郁药(如阿米替林、丙米嗪和地昔帕明)、改良的三环类抗抑郁药和四环类抗抑郁药。
三环类抗抑郁药作用机制是:抑制神经末梢突触前膜对单胺类神经递质(如5-HT、NE等的再摄取),使得人体内5-HT、NE等神经递质增多,从而达到抗抑郁的作用。
由于存在不良反应,目前仅用于难治性抑郁症患者。
四环类抗抑郁药:(麦普替林、米安舍林、司普替林)的作用机理与TCAs药物基本相似,也归于TCAs类药物。
具有疗效快,副作用少等优点,其主要对抗抑郁症患者的焦虑情绪以及睡眠不良等情况,适用于各型抑郁症患者,尤其适用于焦虑性抑郁症患者。
近年来,由于此类药物的安全性远低于新型抗抑郁药物,临床上已经不使用此类药物。
杂环类抗抑郁药通过阻断突触间隙5-HT的再摄取,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主要去甲肾上腺素的可用性。
长期使用可以下调突触后膜alpha-1肾上腺受体的功能,是常见抗抑郁药的最终作用机制。
尽管有效,但这类药物现在很少用,因为与其他抗抑郁药物相比剂量较大时容易引起中毒反应。
杂环类抗抑郁药更常见的不良反应与其对毒蕈碱、组胺和alpha1肾上腺受体的阻断作用有关。
许多类杂环抗抑郁药具有较强的抗胆碱能作用,因此不适用于老年患者及前列腺增生患者、青光眼患者或慢性便秘的患者。
所有杂环抗抑郁药,尤其是马普替林和氯米帕明,容易降低癫痫发作阈值。
二、单胺氧化酶抑制剂代表药物:苯乙肼、异卡波肼、安非他明和司来吉林。
药理机理为:不可逆地结合并灭活单胺氧化酶,从而防止神经递质如5-羟色胺、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的降解,使其在体内积累,达到抗抑郁的目的。
但随着在临床的应用,问题也逐渐显现,现已被弃用。
这些药物抑制3类生物源性胺(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5-TH)和其他苯乙胺氧化脱氨基反应。
当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三环抗抑郁药,有时甚至电休克疗法(ECT)无效时,它们的主要价值是治疗难治性或非典型抑郁症。
抗抑郁治疗的疗效评价及各类抗抑郁药的疗效比较
抗抑郁治疗的疗效评价及各类抗抑郁药的疗效比较
金卫东;沈莹;陈虹
【期刊名称】《精神医学杂志》
【年(卷),期】2003(016)004
【摘要】@@ 1 抗抑郁药物临床疗效评价的工具rn几乎所有的临床研究涉及抗抑郁药物疗效评价的量表只有2个,一是汉密尔顿抑郁评定量表(Hamilton Rating Scale for Depression,HAMD)和蒙特玛莉抑郁评定量表(Montgomery-Asberg depression rating scale,MADRS) [1],并由这些量表分值的变化来判定抑郁的改变程度.这是一种量化的指标,也是反映疾病变化或活动的指标.这种情形就打破了我们传统应用的等级评价方法,如痊愈、显效、有效、无效等概念.但是由于量表评定不是逐日进行的,有的评价间隔时间还比较长.
【总页数】4页(P248-250,256)
【作者】金卫东;沈莹;陈虹
【作者单位】311122,杭州,浙江省精神卫生研究所;311122,杭州,浙江省精神卫生研究所;311122,杭州,浙江省精神卫生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9.05
【相关文献】
1.手术联合抗抑郁药物治疗Eagle综合征的疗效评价 [J], 钟江龙;潘集阳;陈伟良;
2.抗抑郁药和抗抑郁治疗的进展 [J], 李林森
3.手术联合抗抑郁药物治疗Eagle综合征的疗效评价 [J], 钟江龙;潘集阳;陈伟良
4.抗抑郁药物应用于双相情感障碍治疗中的疗效评价 [J], 游非;贺艳
5.文拉法辛缓释剂与氯米帕明用于首发抑郁症首次抗抑郁治疗无效者的疗效比较[J], 钱敏才;沈鑫华;钮富荣;孙菊水;朱毅平;郭玮刚;王春生;杨剑虹;林敏;任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新型抗抑郁药物的临床疗效评估
新型抗抑郁药物的临床疗效评估抑郁症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精神障碍,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负担。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新型抗抑郁药物不断涌现,为抑郁症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本文旨在对新型抗抑郁药物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一、新型抗抑郁药物的种类及特点近年来,新型抗抑郁药物主要包括选择性 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去甲肾上腺素和特异性 5-羟色胺能抗抑郁药(NaSSA)等。
SSRI 类药物如氟西汀、帕罗西汀等,通过选择性抑制 5-羟色胺的再摄取,增加突触间隙 5-羟色胺的浓度,从而发挥抗抑郁作用。
这类药物具有疗效确切、副作用相对较小等优点。
SNRI 类药物如文拉法辛、度洛西汀等,同时抑制 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再摄取,对伴有躯体疼痛症状的抑郁症患者可能更为有效。
NaSSA 类药物如米氮平,通过增强去甲肾上腺素能和特异性 5-羟色胺能神经传导,改善睡眠和食欲,对伴有睡眠和食欲障碍的抑郁症患者具有一定优势。
二、临床疗效评估指标1、症状改善程度常用的评估量表如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蒙哥马利抑郁评定量表(MADRS)等,通过对患者的情绪、睡眠、食欲、兴趣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估,以判断药物治疗前后症状的改善情况。
2、治疗起效时间指患者开始服用药物到症状出现明显改善的时间间隔。
一般来说,新型抗抑郁药物的起效时间在 2 4 周左右,但个体差异较大。
3、治愈率和缓解率治愈率是指经过治疗后症状完全消失的患者比例,缓解率则是指症状明显减轻的患者比例。
这两个指标能够直观地反映药物的治疗效果。
4、复发率指患者在症状缓解后再次出现抑郁发作的比例。
较低的复发率意味着药物具有较好的长期疗效。
5、对生活质量的影响通过生活质量量表如 SF-36 等,评估患者在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等方面的改善情况,以了解药物对患者整体生活质量的提升作用。
抗抑郁药
抑郁症----精神疾病
主要表现 情绪低落,悲观,思维迟缓; 饮食、睡眠差,感到全身多处不适; 严重者可出现自杀念头和行为。
抑郁症的机制
• 可能与脑内神经递质浓度的降低有关 • – 去甲肾上腺素(NE) • – 5-羟色胺(5-HT)
抗抑郁药分类(按作用机制)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s) 选择性单胺氧化酶抑制剂 去甲肾上腺素(NE)重摄取抑制剂 选择性 NE再摄取抑制剂(NARI) 5-HT受体拮抗药/再摄取抑制剂(SARIs) 选择性5-HT(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羟色胺) 选择性 ( 羟色胺 再摄取抑制剂(SSRIs) NE和DA(多巴胺) 再摄取抑制剂(NDRIs) NE和 5-HT双重摄取抑制剂 双重摄取抑制剂(SNRIs) 和 双重摄取抑制剂 NE能及特异性 5-HT 能抗抑郁药 能抗抑郁药(NaSSA) 能及特异性 其他
• • • • •
由丹麦Lundbeck公司开发 外消旋西酞普兰的左旋对映体 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SSRIs) 治疗重症抑郁患者的一线药物 动物研究表明,其作用为西酞普兰右旋对 映体作用的100倍 • 用药量少,但其起效时间更快,且副作用 也较少
格 氏 试 剂 合 成 中 间 体 氰 基 苯 酞 合 成 5-
一锅反应法
乙醇为溶剂,在氯化镍催化下,经硼氢 化钠还原成以下化合物
再与乙酰氯反应,生成最终产物阿戈美拉汀
谢谢
5-氰基苯酞为中间体,先和两个格氏试剂反 应后水解生成混旋的二醇中间体,再用(+)-对甲 基二苯甲酰-(D)-酒石酸[简称:(+)-DTTA]进行化 学拆分,得到(+)-二醇,然后用甲磺酰氯脱水成 环,得到目标产物。
几种新型抗抑郁药治疗抑郁症首次发病患者的疗效比较
几种新型抗抑郁药治疗抑郁症首次发病患者的疗效比较张雅红;王化宁;闫庆红;王刚;谭庆荣【期刊名称】《临床精神医学杂志》【年(卷),期】2012(22)3【摘要】目的:评价和比较临床常用新型抗抑郁药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方法:121例首发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西酞普兰组23例,艾司西酞普兰组22例,舍曲林组35例,帕罗西汀组41例,各组分别给予西酞普兰、艾司西酞普兰、舍曲林、帕罗西汀治疗,观察12周.于治疗前和治疗2、6、12周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16项抑郁症状快速调查表(QIDS-C16)、蒙哥马利抑郁评定量表(MADRS)和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进行疗效评价以及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药物不良反应. 结果:共81例患者完成研究,其中76例达到临床治愈,4组间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90,P>0.05).在治疗的各个阶段,4组间的HAMD-17、QIDS-C16、MADRS以及CG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分别=1.02、0.18、0.93、0.63,P 均>0.05).TESS评分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1,P>0.05).结论:几种新型抗抑郁药对首发抑郁症患者疗效确切且相当,不良反应均较轻.%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and adverse effects of new generation antidepressants in first-episode depression. Method: 121 consenting adult outpatients with depressive disorder were brought into an assessor-blinded,parallel-group,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and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four groups:cila-lopram(n =23) ,escit-alopram(n=22) ,sertraline (n =35) and paroxetine( n =41). All patients were given at least one 12-week treatment with one kind of the four drugs. The efficacy measurescales included:the 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 ( HAMD-17), quick inventory of depressive symptomatology-clinician rated (QIDS-C16), Montgomery-Asberg depression scale (MADRS) ,and the clinical global impression scale (CGI). Treatment e-mergent side-effect scalp (TESS) were used to measure adverse effects at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2,6,12 weeks. Results:81 patients completed the trial and 76 patients got up to the standard of cure.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in all effectiveness measures(χ2 =0.90,P>0.05) .including the changes from baseline in HAMD-17 ,QIDS-C16.MADRS and CGI at twelve weeks(respectively F = 1.02,0.18,0.93,0.63: all P>0.05) ,and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adverse effects(χ2 =0.21 ,P>0.05). Conclusion:New generation antidepressants have a similar efficacy in first-episode depression, adverse reactions are less.【总页数】3页(P145-147)【作者】张雅红;王化宁;闫庆红;王刚;谭庆荣【作者单位】710032西安,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710032西安,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710032西安,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北大安定医院;710032西安,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9.4【相关文献】1.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抗抑郁药对抑郁症首次发病患者的早期疗效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J], 黄满丽;许毅;胡健波;周韦华;魏宁;胡少华;戚洪莉;罗本燕2.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抗抑郁药对抑郁症首次发病患者的早期疗效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J], 王鸿健;陈思宇;易春艳;徐江华;李琴3.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抗抑郁药对抑郁症首次发病患者的早期疗效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J], 丁桂海;李彬;4.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抗抑郁药对抑郁症首次发病患者的早期疗效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J], 胡玲玲;胡新伟;范洪峰5.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抗抑郁药治疗抑郁症首次发病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J], 熊涛;郭街仔;吴雯婷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目前最安全的抗抑郁药
目前最安全的抗抑郁药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抗抑郁药的种类。
常见的抗抑郁药包括SSRI类药物、SNRI类药物、三环类药物等。
这些药物在治疗抑郁症方面都有一定的疗效,但是在选择最安全的抗抑郁药时,我们需要考虑药物的副作用和安全性。
在众多抗抑郁药物中,SSRI类药物被认为是目前最安全的抗抑郁药物之一。
SSRI类药物主要包括帕罗西汀、舍曲林、氟西汀等。
这类药物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增加脑内5-羟色胺的水平来缓解抑郁症状,相比其他类别的抗抑郁药,SSRI类药物的副作用更少,安全性更高。
在临床应用中,SSRI类药物被广泛应用于各年龄段的抑郁症患者,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除了SSRI类药物外,SNRI类药物也被认为是较为安全的抗抑郁药物之一。
与SSRI类药物不同的是,SNRI类药物不仅能够增加脑内5-羟色胺的水平,还能够增加去甲肾上腺素的水平,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抑郁症状。
临床研究表明,SNRI 类药物在治疗抑郁症方面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适用于一些对SSRI类药物不耐受或无效的患者。
在选择最安全的抗抑郁药物时,我们还需要考虑患者的个体差异和药物的副作用。
不同的人对于抗抑郁药物的反应可能会有所不同,有些患者可能会出现头晕、恶心、失眠等副作用,而有些患者则可能会出现更严重的不良反应。
因此,在使用抗抑郁药物时,建议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选择和使用,避免自行购买和使用抗抑郁药物。
总的来说,目前最安全的抗抑郁药物主要包括SSRI类药物和SNRI类药物。
这两类药物在治疗抑郁症方面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但在使用过程中仍需谨慎选择和使用,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到有需要的患者,选择到适合自己的抗抑郁药物,早日走出抑郁的阴影。
抗抑郁药
常用抗焦虑抑郁药物特点
种类
SSRIs
SNRIs NaSSA
TCAs SARIs NDRIs 配方/ 合 剂药物
药理机制
选择性抑制 突触前 5-羟色胺能神经末 梢对 5-羟色胺的再摄取
具有 5-羟色胺和 NE 双重再摄取抑制 作用
通过增强 NE、5-羟色胺能的传递及特 异 阻滞 5-羟色胺2 、5-羟色胺3 受体, 拮抗中枢 NE 能神 经元突触前膜 α2 自 身受体及异质受体发挥作用 抑制 5-羟色胺和 NE 的再摄取,也有 M1 、α1 和 H1 受体阻断作用
阿米替林
其他不良反应
米氮平胃肠道反应的发生频率较 SSRIs 低; SSRIs 有抗血小板活性作用,在与抗凝或抑制血小 板聚集药物联用和已知有出血倾向的患者使用 时,建议监测出血的临床征象及相关指标; SSRIs 过量服用的毒性显著低于文拉法辛、米氮 平 和 TCAs;对青光眼和前列腺肥大患者建议使 用 SSRIs 和 SNRIs 等抗胆碱能作用轻微药物。
据/ A 级推荐)。
7
TCAs 和 SNRIs 能有效预防偏头痛和紧张性头痛
(Ⅰ级证据/ A 级推荐)。
各系统躯体疾病的治疗推荐
1
心血管疾病
2
3 4
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使用SSRIs、SNRIs、安非他酮等相对 安全,但需注意高剂量的此类药物与 QT 间期延长相关(如西 酞普兰)。 SSRIs 的使用可降低心肌梗死后抑郁患者心血管病再发率和 病死率。 使用SNRIs 类药物需注意监测血压。
焦虑、抑郁和躯体化症状
疗效
一
新型抗抑郁药中米氮平、艾司西酞普兰、文拉法辛 及舍曲林的抗抑郁疗效较优;
二
艾司西酞普兰、帕罗西汀、文拉法辛抗焦虑疗效较 优;
特殊使用抗抑郁药物评价标准
特殊使用抗抑郁药物评价标准1.引言在临床上,有些患有抑郁症的患者需要特殊使用抗抑郁药物,即与常规用药方案不同的用药方式。
为了更好地评估这些特殊使用抗抑郁药物的效果,我们需要制定一套评价标准,本文就是为此目的而编写。
2.评价标准的制定原则2.1 患者自评尺度:包括自愈情绪、赋能感、日常功能等维度,以患者自身的主观感受为依据,以更全面地了解药物对患者的影响。
2.2 临床观察尺度:包括对患者的心理和生理状态的评估,如情绪变化、睡眠、食欲、体重等,用于客观查看药物的作用。
2.3 心理测量尺度:通过心理测量工具,如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贝克抑郁自评量表(BDI)、自我效能问卷等,来衡量抗抑郁药物治疗的效果。
3.评价指标根据上述原则,我们制定了以下几个评价指标:3.1 患者自评尺度得分变化:比较特殊使用抗抑郁药物前后患者自评尺度的得分变化,以确定药物的治疗效果。
得分变化可以分为显著改善、改善、无变化、恶化等不同水平。
3.2 临床观察尺度评估结果:通过观察患者的心理和生理状态的变化,如情绪的稳定性、睡眠的改善、食欲和体重的变化等,来评估药物对患者的疗效。
观察结果可以分为显著改善、改善、无变化、恶化等不同水平。
3.3 心理测量尺度评分变化:通过使用心理测量工具,如HAMD、BDI等,比较特殊使用抗抑郁药物前后患者的评分变化,以确定药物的疗效。
评分变化可以分为显著改善、改善、无变化、恶化等不同水平。
4.评价标准的应用评估特殊使用抗抑郁药物的效果时,需要根据上述评价指标进行综合判断。
根据不同指标的得分变化和临床观察结果,来获得对药物治疗效果的全面、客观的评价。
5.结论特殊使用抗抑郁药物的评价标准可以有效地评估药物的疗效。
通过患者自评尺度、临床观察尺度和心理测量尺度的综合评价,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药物对患者的影响和治疗效果。
评估标准的应用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评估药物的疗效,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抑郁药物分级表
一级抗抑郁药物
- 氟西汀(Fluoxetine)
- 文拉法辛(Escitalopram)
- 氟伏沙明(Fluvoxamine)
- 塞洛西汀(Citalopram)
- 信赖达(Sertraline)
二级抗抑郁药物
- 双氯芬酸(Duloxetine)
- 维拉帕米(Verapamil)
- 氯米帕明(Clomipramine)
- 氟伏沙明胶囊剂(Fluvoxamine Maleate Capsules)- 羟考酮(Mirtazapine)
三级抗抑郁药物
- 帕罗西汀片(Paroxetine Tablets)
- 依替米西平片(Imipramine Hydrochloride Tablets)
- 马西替丁胶囊(Mirtazapine Capsules)
- 氯米帕明胶囊(Clomipramine Capsules)
- 伏立司他片(Venlafaxine Hydrochloride Tablets)
四级抗抑郁药物
- 尼莫地平(Nimodipine)
- 氯米氮(Clomipramine)
- 枸橼酸氟伏沙明片(Fluvoxamine Maleate Tablets)
- 苯巴比妥钠片(Phenobarbital Sodium Tablets)
- 补肾益阳片(Kidney-Nourishing and Yang-Invigorating Tablets)五级抗抑郁药物
- 舍曲林(Sercuole)
- 乙羟氯博来胺片(Cialomenon Hydrochloride Tablets)
- 马西替丁(Mirtazapine)
- 多酮(Diazepam)
- 氟苯那敏(Triazolam)
免责声明
以上抗抑郁药物分级表仅供参考。
请在使用任何药物之前,咨询专业医生或药剂师的建议。
药物使用时请严格按照医生或药剂师的指导和剂量使用,并注意药物可能的副作用和禁忌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