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超声溶栓治疗的优缺点
最先进的溶栓方法
最先进的溶栓方法溶栓治疗是一种常用的危重症介入治疗方法,用于恢复由血栓阻塞引起的心脑血管疾病的血流。
最先进的溶栓方法包括静脉溶栓和机械辅助溶栓两种。
静脉溶栓是指通过静脉途径给予患者溶栓药物,以破坏血栓并恢复血流。
溶栓药物主要有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脱氧尿苷酸类药物(UK、SK)、重组链激酶(r-PA)等。
最先进的静脉溶栓方法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联合溶栓治疗。
这种方法在溶栓前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确定血栓的位置和病变的严重程度,然后通过冠状动脉导管将溶栓药物直接送到血栓所在的部位,提高治疗的准确性和成功率。
机械辅助溶栓是在静脉溶栓的基础上加入了机械辅助设备,以增加血流恢复的效果。
最先进的机械辅助溶栓方法是血栓抽吸器(aspiration thrombectomy)和旋切刀(rotational atherectomy)。
血栓抽吸器通过负压吸引血栓,引导血栓进入抽吸装置,从而快速、安全地恢复血流;旋切刀则是通过机械旋转的切削方式,将血栓切割成小片,以便更好地恢复血流。
此外,还有一种叫做药物载体的新型溶栓方法也值得一提。
传统的溶栓药物在给药后会引起全身溶栓,增加出血的风险。
而药物载体技术可以将溶栓药物封装在微小的纳米粒子中,通过靶向给药的方式将药物直接输送到血栓所在的部位,减少全身出血的风险,并提高药物的局部浓度,增加溶栓效果。
综上所述,最先进的溶栓方法包括静脉溶栓、机械辅助溶栓和药物载体等。
静脉溶栓方法通过给予溶栓药物恢复血流,而机械辅助溶栓方法则加入了机械辅助设备以提高治疗效果。
药物载体技术则通过靶向给药的方式减少全身出血风险,并提高溶栓效果。
这些方法的应用使溶栓治疗变得更加精确、高效,为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康复提供了更好的选择。
急性心肌梗死的溶栓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的溶栓治疗
第14页
十、疗效估价
(一 )心肌梗塞范围 1.急性早期 ST段抬高导联 , R波未消失 , 提醒还有存活心肌。 2.伴随病程进展 ,异常 Q波导联数未增 加。提醒梗塞区无扩展。
急性心肌梗死的溶栓治疗
第11页
八、溶栓治疗并发症
(一 )出血 1.轻度出血 :皮肤、粘膜、肉眼及显微镜下血尿、或 小量咯血、呕血等 (穿刺或注射部位少许瘀斑不作为 并发症 )。 2.重度出血 :大量咯血或消化道大出血 ,腹膜后出血 等引发失血性低血压或休克 ,需要输血者。 3.危及生命部位出血 :颅内、蛛网膜下腔、纵隔内或 心包出血。
1.尿激酶 (UK ):150万IU (约2. 2万 IU/kg )用10ml生理 盐水溶解,再加入100ml 5%~ 10%葡萄糖液体中, 30 分钟内静脉滴入。尿激酶滴完后 12小时,皮下注射肝 素7500U,每12小时一次,连续 3~ 5天。
2.链激酶 (SK)或重组链激酶 (rSK):150U用10ml生 理盐水溶解 ,再加入 100ml 5%~ 10%葡萄糖液体中 , 60分钟内静脉滴入。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疗法
急性心肌梗死的溶栓治疗
第1页
一、标准
应在急性心肌梗塞发病后,争分夺秒,尽力缩 短患者入院至开始溶栓时间,目标是使梗塞相 关血管得到早期、充分、连续再开通。
急性心肌梗死的溶栓治疗
第2页
二、急性心肌梗死溶栓疗法原理
溶栓疗法系从静脉或冠脉内注入溶栓剂,以溶解冠脉 中血栓,使冠脉再通。其原理基于以下各点:
冠状动脉腔内溶栓治疗的优势与挑战
冠状动脉腔内溶栓治疗的优势与挑战引言:冠心病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心脏疾病之一,而冠状动脉腔内溶栓治疗是一种经血管介入手段用于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及其他一些急性冠脉事件的治疗方法。
本文将对冠状动脉腔内溶栓治疗的优势和挑战进行详细探讨。
优势:1. 高效性:冠状动脉腔内溶栓治疗能够在短时间内恢复冠状动脉的通畅,有效解除心肌缺血症状。
这种治疗方法可以迅速使血栓溶解,恢复心肌血供,从而减轻患者的疼痛和不适感。
2. 便利性:相比于传统的手术治疗,冠状动脉腔内溶栓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
患者只需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无需进行开刀治疗,大大减少了术后的疼痛和康复时间。
3. 安全性:冠状动脉腔内溶栓治疗是一种微创治疗方法,具有较低的手术风险。
在熟练操作的医生指导下,患者可以接受此种技术的治疗。
合理的选择和使用合适的溶栓药物,可以保证治疗的安全性。
4. 接受度高:由于冠状动脉腔内溶栓治疗手术创伤小且恢复快,患者一般容易接受治疗。
冠状动脉腔内溶栓治疗能够迅速缓解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长期预后。
挑战:1. 并发症风险:冠状动脉腔内溶栓治疗虽然是一种微创治疗方法,但仍然存在一定的并发症风险。
例如,溶栓药物可能导致出血并增加出血的风险,包括脑出血。
此外,还可能发生冠脉破损、心律失常等并发症。
2. 针对性:冠状动脉腔内溶栓治疗对于一些特殊情况,如血栓负荷过大、溶栓难度大的患者,可能难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这些患者可能需要考虑其他的治疗方案,例如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PCI)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
3. 技术挑战:冠状动脉腔内溶栓治疗操作技术要求高,需要经验丰富的医生进行操作。
溶栓药物的选择、溶栓时间和溶栓效果的评估等方面都需要医生的准确判断和操作。
因此,需要有足够的专业人员和设备支持。
4. 选择性问题:对于一些心肌梗死和冠心病的患者,其是否适合冠状动脉腔内溶栓治疗并不明确。
因此,在选择治疗方法时,需要结合患者的年龄、病情严重程度、血栓位置等因素综合考虑。
对比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术、溶栓对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应用价值
64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Cardiovascular Disease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2019 年 4月 A 第 7 卷第 10 期Apr. A 2019 V ol. 7 No. 10对比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术、溶栓对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应用价值杨 杰(河北省衡水市阜城县人民医院,河北 衡水 053700)【摘要】目的 研究对比对比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术、溶栓对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随机在本院2017年7月~2018年7月间接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选择86例为研究对象,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溶栓治疗,43例研究组患者给予经皮冠脉介入术治疗,分析研究两组患者的ST回落情况、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再通率。
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ST回落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对照组低11.63%(P<0.05);研究组患者的再通率比对照组高出12.00%(P<0.05)。
结论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经皮冠脉介入术的治疗效果显著,患者病情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值得医师大力应用于临床。
【关键词】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术;溶栓;心肌梗死【中图分类号】R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9.10.64.01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在本院2017年7月~2018年7月间接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选择86例为研究对象,每组各为43例。
43例研究组患者就医年龄均分布在(41,79)岁间,平均年龄估计为(58.12±1.09)岁,男性患者有女性患者各有18例和25例,在研究组中有17例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患者,16例下壁心肌梗死患者,10例后壁心肌梗死患者;43例对照组患者年龄均分布在(40,79)岁间,平均年龄估计为(57.56±1.24)岁,男性患者有女性患者各有17例和26例,有16例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患者,15例下壁心肌梗死患者,12例后壁心肌梗死患者;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研究价值。
超声波溶栓频率与消栓率的关系
超声波溶栓的频率和消栓率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超声波的频率可以影响溶栓效果。
实验研究表明,在超声波频率为1MHz、27kHz和20kHz的情况下,作用于凝结的血栓时,随着超声波频率的增加,血栓消溶率呈现出降低的趋势。
也就是说,低频超声波(如27kHz和20kHz)对血栓的消溶效果较好,高频超声波(如1MHz)对血栓的消溶效果相对较差。
不过,超声波的频率并不是影响溶栓效果的唯一因素。
超声波的功率也会对溶栓效果产生影响。
实验研究表明,在超声波频率一定时,随着超声波功率的增加,血栓消溶率也随之增加。
此外,血栓凝结的时间也会影响超声波的消栓率。
随着血栓凝结时间的增加,血栓的硬度会变大,这可能会降低超声波对血栓的消溶率。
实验研究表明,随着血栓凝龄的增加,血栓消溶率会逐渐降低。
超声波溶栓的原理
超声波溶栓的原理
超声波溶栓是一种利用超声波辅助溶栓血栓的治疗方法,其原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三维高强度聚焦超声波(HIFU):聚焦超声波被聚集在一个较小的区域内,使得该区域内的温度升高,从而发生凝固坏死。
在血栓溶解中,这种凝固坏死作用可以提高血栓的溶解速度。
2.超声波的机械效应:超声波的振动作用可以在血栓结构中产生微小的振动,从而导致血栓内的纤维网结构松动,增加纤维溶解酶对血栓的作用。
此外,超声波也可以改变血栓内血管壁的压力和流体动力学特性,增加血栓表面与溶栓剂之间的接触。
3.超声波的气泡效应:超声波在液体中产生气泡形成和崩溃的过程,会产生强烈的局部振动和压力变化,从而改变血栓内的流体动力学特性,增加血栓表面与溶栓剂之间的接触,促进血栓的溶解。
综上所述,超声波溶栓通过热效应、机械效应和气泡效应等多种机制促进血栓的溶解,达到治疗血栓的目的。
血栓治疗的新进展与前景展望
血栓治疗的新进展与前景展望血栓形成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常见于心脑血管系统,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血栓治疗领域也取得了一系列的新进展。
本文将探讨血栓治疗的新技术、新药物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
一、新技术的应用1. 经皮经导管取栓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Thrombectomy)经皮经导管取栓术(PTT)是一种通过经皮切口和血管导管,直接取出血栓的技术。
相比传统的手术取栓方法,PTT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
目前,PTT已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效果。
2. 超声波消栓技术(Ultrasound-facilitated Thrombolysis)超声波消栓技术是通过将超声波聚焦到血栓部位,产生微泡效应,从而增加溶栓药物对血栓的渗透和溶解效果。
该技术可以减少溶栓药物的用量,降低溶栓药物对健康组织的损伤。
二、新药物的研发1. 新一代溶栓剂传统的溶栓药物常常存在溶栓效果不彻底、出血风险高等问题。
而新一代溶栓剂的研发,旨在提高治疗效果,并减少不良反应。
例如,目前已经研制成功的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在溶栓治疗中被广泛应用。
2. 抗凝药物的进展除了溶栓药物,抗凝药物在血栓治疗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一些新型的抗凝药物如直接凝血酶抑制剂、活化凝血酶抑制剂等被研发出来,并逐渐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这些新药物具有更好的抗凝效果,且用药更为方便。
三、发展前景展望1. 个体化治疗随着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技术的进步,个体化治疗成为血栓治疗的一个新方向。
通过对患者DNA、RNA等进行分析,可以实现对患者个体差异的精准分析和治疗。
这将有助于提高血栓治疗的效果,并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2. 纳米技术的应用纳米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
在血栓治疗中,纳米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血栓溶解药物的定向输送,减少药物剂量,提高治疗效果。
此外,纳米技术还可以制备纳米血栓诊疗平台,提高血栓检测的准确性。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溶栓介入治疗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溶栓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由于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疾病,主要表现为下肢血管狭窄或阻塞,血流受阻,导致下肢缺血性病变,常伴随有下肢痛、跛行、肌肉萎缩、坏疽等症状。
在疾病的早期,可以通过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控制危险因素等方法控制病情的进展;然而在疾病的中晚期,需要采取更加积极的治疗手段,以防止病情的进一步恶化。
其中介入治疗溶栓是较常见的治疗手段之一。
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溶栓治疗是指将血管内导管经皮穿刺进入狭窄或阻塞的血管内,将药物注射至闭塞部位,通过药物的溶解作用将闭塞的血栓分解,恢复血液流通状态的治疗方式。
溶栓治疗主要有内源性溶栓和外源性溶栓两种方式。
内源性溶栓是指通过血管内导管注射药物到闭塞的血管内,使血管内溶栓剂药物直接与血栓相接触,降低血栓稳定性而达到溶解症状的治疗手段。
内源性溶栓目前较常用的药物是尿激酶,它可以通过血管内导管注射到闭塞的动脉内,快速地将血栓分解并恢复血管的通畅度。
同时,内源性溶栓还能保护血管内膜,减小溶栓后再次形成血栓的风险。
外源性溶栓是通过外源性药物途径进行的溶栓治疗,一般适用于急性、大部分病变和病变严重的患者。
外源性药物治疗主要有持续性药物导入技术和靶向性药物输注技术。
其中,持续性药物导入技术指的是将药物注射至关闭的血管内,通过血管内导管对血管内壁注射药物,逐渐恢复血管腔通畅,改善病情。
靶向性药物输注技术是通过将药物输注到狭窄或阻塞部位,利用药物的靶向性和局部高浓度作用来溶解血栓,促进血管恢复通畅。
虽然溶栓治疗可以有效地缓解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症状,但溶栓治疗也存在一些风险和不足之处。
其中,溶栓治疗不仅可能造成出血、过敏等副作用,而且还可能导致溶栓不彻底、血栓再生等问题。
因此,在治疗的过程中需要严格掌握治疗时机和用药量,同时医生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情况,及时处理出现的不良反应。
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术治疗肾细胞癌的临床效果
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术治疗肾细胞癌的临床效果一、技术原理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术是一种以微波能量为治疗手段,通过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将微波探头直接置入病变组织内,产生高温作用,使肿瘤细胞受热坏死,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微波消融术能够在肿瘤组织内部形成高温灶,对肿瘤细胞产生直接的热损伤,有效杀灭肿瘤细胞,避免了手术剥离带来的伤害,同时能够最大限度地保留肾脏的功能结构,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率。
超声引导下能够清晰地显示病变组织的位置和范围,提高了微波消融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二、治疗效果1. 肿瘤缩小率高经过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术治疗的肾细胞癌患者,多数患者在治疗后短期内就可以观察到肿瘤的明显缩小,部分患者甚至在治疗结束后数月内肿瘤完全消失。
这说明微波消融术对肾细胞癌有较好的杀灭作用,能够有效地控制肿瘤的进展。
2. 治疗安全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术是一种微创的治疗手段,避免了传统手术切除带来的创伤和合并症。
临床研究表明,经过微波消融术治疗的患者术后疼痛轻、恢复快,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对于一些高龄、并发症严重的患者来说尤为重要。
3. 生活质量提高由于微波消融术是一种微创治疗手段,患者术后康复快、痛苦小,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恢复正常的活动。
对于一些需要经常活动的患者来说,微波消融术能够有效地提高生活质量,减少了因肾细胞癌治疗带来的负面影响。
4. 长期疗效可靠经过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术治疗的患者,长期随访结果表明,绝大部分患者在术后数年内没有出现肿瘤的复发和转移,长期的疗效可靠。
这说明微波消融术的治疗效果持久稳定,对于一些需要长期随访的患者来说更具有优势。
三、适应症和禁忌症1. 适应症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术主要适用于肾细胞癌直径小于4cm的早期患者,对于一些不适合手术或无法手术切除的患者来说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2. 禁忌症微波消融术具有一定的禁忌症,例如病变位置靠近重要血管或器官的患者、有明显出血倾向的患者等不适宜选择此种治疗手段。
超声引导下置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
XU igq a , HU 一i g S h nqag XA Y uc un F NG G ii, LAN h agca. E Qn -un qo , I u —i , I o・h a , E u l n C n —n I G S un -ho
D p r n ac l ugr A ltd Y i a opt , Wa nnMe i l ol e Wu u An u e at tfV sua S re me o r y, f i e is nH si l i a jh a n a dc l g , aC e h, i h
wi t DVT, a mi e o o rd p rme td r g t e p ro r m e t mb r2 0 o S p e e 01 we e h d t d t u e at n u n h e d f t i i o S p e e 0 9 t e tmb r 2 0, r e r l d i h s su y Af r t e if ro e a c v l r w s i l n e , u t s u d g i e ec tn o s n ol n t i t d . e t h n e rv n a e f t a mp a t d l a o n — u d d p r u a e u e i i e r c t ee - ie td t rmb l sswa a r d o ti l p t ns r k n s 0 0 / n e a i 0 / ah trd r ce h o oy i sc ri u n al ai t.U o i a e 5 0 0 0 U d a d h p rn 5 0 0 U d e e
【 摘要 】 目的
探讨 超声 引导下经皮置 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 V ) D T 的临床应用价值 。 方
picc置管溶栓治疗肺动脉栓塞的护理
picc置管溶栓治疗肺动脉栓塞的护理摘要:肺动脉栓塞是呼吸系统比较常见的病症之一,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溶栓治疗是肺动脉栓塞治疗中比较常见的治疗方式,且由于肺动脉栓塞临床表现比较严重,对患者带来严重的影响。
因此,在PICC置管溶栓治疗肺动脉栓塞过程中,采用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确定置管的正常使用外,还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文主要以PICC置管中采用溶栓治疗肺动脉栓塞的护理干预,提高PICC置管溶栓治疗肺动脉栓塞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质量。
关键词:PICC置管;溶栓治疗;肺动脉栓塞;护理肺动脉栓塞是因栓块脱落阻塞肺动脉及肺动脉分支而引起的一种疾病,肺部血管被堵塞之后,会引起肺组织坏死,引起患者肺循环障碍。
该疾病是呼吸科常见疾病,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
经皮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uyInserted CentralCatheter,PICC)置管溶栓治疗肺动脉栓塞具有操作方便、留置时间长、维护简单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临床[1]。
然而,在给临床带来便利的同时,PICC长期插管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也对插管后的护理管理提出了挑战。
穿刺部位出血、置管部位感染、甚至全身感染、动脉栓塞、置管滑动或移位以及皮肤症状都是PICC留置术后的不良反应。
一旦发生,将给患者带来伤害和痛苦,对患者的影响更大。
研究表明[2],护理干预在PICC置管溶栓治疗肺动脉栓塞中,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质量。
本文就以PICC置管溶栓治疗肺动脉栓塞的护理进行探讨,以期为单位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1.PICC置管溶栓治疗肺动脉栓塞的护理措施1.1置管前护理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和配合程度,关心和考虑患者,明确插管的目的、优点、过程和要点,耐心回答患者及其家人的问题,使患者能够在最佳心理状态下协助插管。
1.2置管中护理为了提高穿刺成功率,必须由合格的专业护士操作。
根据患者的血管状况,选择合适的置管以减少对血管壁的刺激。
脑梗死的经颅超声溶栓治疗
脑梗死的经颅超声溶栓治疗脑梗死(cerbral infarction,CI)是由于供应脑部某一部位的血管阻塞导致该区因缺血、缺氧引起的脑组织坏死。
疑诊脑卒中的患者,需要尽快做出判断:神经功能的缺损是否由于卒中引起;脑损害的定位;导致血管病的最可能原因;评估神经系统和内科合并症,以便能给予及时准确的处理。
一、临床表现1.发病形式:突然发病(一般夜间较多),多在24小时内症状达到高峰,也可以逐渐进展或阶梯性进展。
2.局灶神经系统症状:认知功能障碍(失语、忽视);肢体无力或动作不配合;一侧面部肌肉无力(口角下垂,流涎);肢体和(或)脸部麻木;颅神经麻痹等。
3.全脑症状和体征:头痛,头晕,部分病人可出现晕厥、癫痫发作、昏迷、血压升高和生命体征异常。
二、定位诊断1.颈内动脉闭塞:累及同侧眼、额、顶和颞叶(除枕叶外)包括皮层和皮层下灰白质在内大面积脑损害症状(视力障碍、完全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主侧半球完全性失语、非主侧半球忽视、常有严重的凝视麻痹和意识障碍),是颈内动脉急性闭塞后无侧支代偿建立时的临床表现。
见于颈内动脉粥样斑块基础上血栓形成延伸至颅内的颈内动脉末端及大脑中和前动脉起始部位,造成严重临床症状。
(颈内动脉斑块的早期超声消融治疗,可以有效预防此类的发生)2.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根据闭塞部位的不同可出现不同临床表现:(1)主干闭塞:导致颞顶皮层和皮层下灰白质大面积脑梗死,临床出现完全的三偏(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偏盲),主侧半球完全性失语,并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
(2)皮层支闭塞:上支闭塞累及额顶叶外侧面大部,影响到运动、感觉和主侧半球的Broca区,临床出现对侧偏瘫和感觉缺失,面部及上肢重于下肢,Broca失语;下支闭塞时累及颞叶大部分和顶叶角回,出现精神行为障碍、Wernicke失语和命名性失语,由于不累及运动和感觉皮层,临床无偏瘫。
(3)深穿支闭塞波及内囊、尾状核头和壳核:表现为对侧上下肢瘫痪和(或)中枢性面舌瘫,对侧偏身感觉障碍,可伴有对侧同向偏盲,主侧半球可有皮层下失语。
超声溶栓的研究进展
Trubestein首次使用血管内高频超声照射直接溶解血 栓取得成功,为血栓的溶栓治疗探索出一种新的方法。 1997年国内学者沈学东等从活体犬冠脉血栓栓塞模 型上验证了经皮冠状动脉内超声消融血栓的有效性和 安全性,此后通过临床实验评价了经皮冠状动脉内超 声消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有关超声波直接溶 栓的作用原理有:声空化效应、微粒子流效应、微蒸汽
ultrasound,ETUS),是将超声同时联合应用溶栓药物,来促进药物的溶栓作
用。经导管超声与溶栓药物联合治疗也有研究[5],这
种方法有定位准确、用药量少、不良反应小的特点,但 超声波与药物不能同时进行溶栓,操作复杂,且所需人 员素质和设施条件较高,无法得到有效推广,应用受到
栓效果;而能量增加到4 W/cm2时未能观察到有增强 溶栓的效果,反而发现对机体有伤害作用,其原因可能 是高强度超声可以激活血小板【9],引起血小板的聚集 和纤维蛋白沉积,从而导致血管闭塞。照射模式可采 用连续式或脉冲式。连续式和脉冲式超声辐照都能获 得显著的溶栓效果,但脉冲式超声辐照在减小热效应 和空化效应造成的组织损伤方面则更为有效,更利于 减轻不良反应的发生Do]。Suchkova等Ll¨报道,当频 率为27~100 kHz时,占空比1%~10%,最为适当。 2超声微泡造影剂的溶栓作用 2.1超声微泡造影剂的助溶作用及作用机制 20世 纪80年代有人提出可使用微泡与超声联合溶栓,但直 到1995年Thomas等才进行了真正有实际意义的微
peutical thera—
泡联合超声助溶的实验。微泡配以超声照射可获得优 于单纯超声辐照的溶栓效果。此后Nishioka等研究 也表明,DDFP微泡超声造影剂能够增强超声的李化 效应,有明显的溶栓功效。研究发现,不仅可利用超声 联合微泡造影剂进行溶栓治疗,超声微泡造影剂也可 提高溶栓药物的作用。Luo等研究表明,微泡超声造 影剂能加速体内尿激酶等向血栓内渗透,而增强治疗 性超声的溶栓作用。Porter等利用超声与微泡和(或) 尿激酶进行体外溶栓,超声联合微泡与超声联合尿激 酶的溶栓效果相似,超声微泡联合尿激酶则使尿激酶 的溶栓效果提高1.5~3.0倍。此后一系列的研究结 果[12-1a]表明,微泡+超声+溶栓药联合应用可获得更 好的溶栓效果,其在溶栓效果以及安全性方面,都是单 用其中一种或联用任意两种手段所不能比拟的。 现已证实超声微泡溶栓、助溶作用主要是利用超 声的空化效应1-143。微泡造影剂作为声场中的空化核, 能显著降低空化效应的阈值,增强其作用。在超声的 空化作用下,使栓塞部位的局部微泡共振及破灭,大量 微气泡瞬时破裂,血凝块表面变软,通过挖长、切断或 损坏血栓中的纤维,有利于血栓崩解,增加纤溶酶与血
紧急冠脉介入治疗中的冠状动脉腔内溶栓技术
紧急冠脉介入治疗中的冠状动脉腔内溶栓技术冠脉介入治疗是一种常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治疗方法,它通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PCI)来恢复血液流动,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冠状动脉狭窄的问题。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再灌注治疗并不能完全恢复心肌供血,这就需要采取进一步的治疗措施。
冠状动脉腔内溶栓技术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应用的一种重要方法。
冠状动脉腔内溶栓技术是一种通过在冠脉内导入溶栓药物来解决冠脉血栓的方法。
这种方法相对于传统的静脉溶栓疗法来说具有更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在冠脉腔内溶栓技术中,溶栓药物(如重组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尿激酶等)被引入到冠状动脉的血栓中,以分解血栓并恢复血液流通。
冠状动脉腔内溶栓技术的有效性来源于其能够减少心肌梗死面积、改善患者的症状并提高生存率。
此外,与其他治疗方法相比,冠状动脉腔内溶栓技术的优势还包括更快的再灌注速度、更低的动脉再狭窄率以及更少的血管并发症。
冠状动脉腔内溶栓技术的适应症包括ACS患者,在接受冠脉介入治疗后仍然存在支配性血栓或者部分血流阻塞的情况下。
在这种情况下,冠状动脉内溶栓技术可以帮助恢复血流并改善患者的预后。
使用冠状动脉腔内溶栓技术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首先,应该选择合适的溶栓药物,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评估其疗效和安全性。
其次,操作者需要具备良好的技术能力和经验,以确保溶栓药物能够准确地送达到血栓部位。
此外,术后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以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尽管冠状动脉腔内溶栓技术在冠脉介入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但它仍然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该技术不适用于所有冠脉狭窄患者,只适用于特殊情况下的一部分患者。
其次,冠状动脉内溶栓技术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因此需要紧急操作。
此外,冠状动脉内溶栓技术也与一些可能的并发症相关,例如冠脉破裂等。
冠状动脉腔内溶栓技术是一种在冠脉介入治疗中,对于某些冠脉狭窄患者能够提供有效疗效的方法。
它通过分解血栓,恢复血液流通,减少心肌梗死面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溶栓检测指标
溶栓检测指标溶栓检测指标是评估溶栓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它能够为临床医生提供有力的依据,判断溶栓治疗是否达到预期效果。
下面将从不同的角度描述溶栓检测指标。
一、血栓溶解率血栓溶解率是衡量溶栓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
它可以通过测量患者血栓溶解前后的血栓体积或长度来评估。
通常情况下,血栓溶解率越高,说明溶栓治疗效果越好。
临床上常用的血栓溶解率评估方法有CTA、MRI等,这些技术可以直观地显示血栓溶解情况,为医生提供可靠的参考。
二、血栓再通率血栓再通率是指溶栓治疗后血管再通的情况。
血栓再通率越高,说明溶栓治疗效果越好。
临床上通常采用超声多普勒或血管造影等技术来评估血栓再通率,这些技术可以直接观察到血管的通畅情况,为医生提供重要的参考。
三、症状改善情况症状改善情况也是评估溶栓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
溶栓治疗后,患者的症状是否有所改善,如胸痛减轻、呼吸困难减轻等,可以反映溶栓治疗的效果。
医生通常会通过询问患者的症状变化来评估症状的改善情况,这也是溶栓治疗效果的重要参考依据。
四、并发症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是评估溶栓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
溶栓治疗可能会引发一些不良反应,如出血、过敏反应等。
因此,评估溶栓治疗效果的同时,也需要关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医生通常会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总结起来,溶栓检测指标主要包括血栓溶解率、血栓再通率、症状改善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率。
这些指标能够客观地评估溶栓治疗的效果,为临床医生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
同时,我们也要注意评估指标的局限性,综合多个指标来判断溶栓治疗的效果,以提高溶栓治疗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最先进的溶栓方法
最先进的溶栓方法
首先,最先进的溶栓方法之一是经静脉溶栓。
经静脉溶栓是将
溶栓药物通过静脉输注,使药物通过血液循环到达脑血管,溶解血栓,恢复脑血流。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创伤小,适用于急性缺血性
中风患者的早期治疗,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溶解血栓,有效减少脑
组织缺血时间,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其次,机械取栓是另一种最先进的溶栓方法。
机械取栓是通过
导管将血栓取出,恢复脑血流。
相比于传统的药物溶栓,机械取栓
能够直接将血栓取出,操作更加精准,能够避免溶栓药物的副作用,减少出血风险。
此外,机械取栓还能够更好地恢复脑血流,提高患
者的治疗效果,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溶栓方法。
除此之外,最先进的溶栓方法还包括了药物和机械相结合的治
疗方式。
这种方法能够充分发挥药物溶栓和机械取栓的优势,通过
药物溶解血栓,再通过机械将血栓取出,确保治疗效果的最大化。
这种综合治疗方式不仅能够更好地恢复脑血流,还能够减少治疗过
程中的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总的来说,最先进的溶栓方法在急性缺血性中风的治疗中发挥
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经静脉溶栓、机械取栓和药物与机械相结合的治疗方式,能够更好地恢复脑血流,减少脑组织缺血时间,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最先进的溶栓方法将会在未来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对比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术溶栓对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应用价值
对比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术溶栓对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应用价值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心血管病的一种严重并发症,是一种急性冠脉疾病。
AMI由于冠状动脉血栓或血块形成导致心肌血液供应不足,从而引起心肌细胞坏死和损伤。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迅速进展的疾病,迅速的诊断和紧急的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而急诊介入性冠脉治疗成为目前AMI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它包括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和溶栓治疗,两者在临床上都有其应用价值。
急诊介入性冠脉治疗是通过导管经皮穿刺置入心脏,发现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的部位,进而行介入手术,通过扩张狭窄的冠状动脉以恢复其血流,是目前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
而溶栓治疗则是通过静脉给药溶解血管内的血栓,恢复冠状动脉的血流,达到抢救心肌的目的。
两种治疗方式各有优劣,在临床上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术作为AMI治疗的首选方法之一,其临床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急诊PCI具有快速、有效的特点。
PCI能够迅速发现、明确病变的部位,并进行介入治疗,可以迅速恢复冠状动脉的通畅,保护心肌细胞,降低心肌梗死面积,减轻心肌损伤,缩短心肌梗死的持续时间,有利于患者的迅速康复。
而溶栓治疗需要时间来溶解血栓,且溶栓后可能仍有一些残留的血栓,无法完全保证冠状动脉的通畅,治疗效果不如PCI。
急诊PCI的安全性较高。
PCI手术简单,对患者的创伤较小,一般能够在冠脉造影室内进行完整的治疗,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减少了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而溶栓治疗有一定的出血风险,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出血情况,患者需要长时间卧床休息,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情况有一定的影响。
急诊PCI能够减少死亡率和并发症的发生。
大量的临床研究证实,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急诊PCI治疗,能够显著减少患者的死亡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
而溶栓治疗存在一定程度的再梗死风险和血栓形成风险,不能完全保证心肌梗死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康复。
急诊PCI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心肌功能。
对比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术溶栓对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应用价值
对比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术溶栓对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应用价值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的斑块破裂导致血栓形成,从而引起心肌缺血、坏死的病变。
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中,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和溶栓治疗是两种常见的方法。
本文将对这两种治疗方法进行对比,探讨它们在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应用价值。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两种治疗方法的原理及步骤。
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术是一种通过导管在冠状动脉内放置支架来扩张血管,恢复血流的治疗方法。
该方法需要在心内科或心导管室进行操作,通过穿刺径路将导管引入患者的冠状动脉内,然后通过放置支架来扩张闭塞的血管,恢复血流,从而缓解患者的心肌缺血症状。
而溶栓治疗则是通过静脉注射溶栓药物,溶解已形成的血栓,恢复冠状动脉的通畅,从而减轻心肌缺血症状。
在对比这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时,首先我们来看看它们的疗效。
研究表明,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术的治疗效果较溶栓治疗更好。
因为PCI能够直接清除冠状动脉内的血栓,并且通过支架的支撑作用,可以更好地恢复血流,减少心肌梗死的范围和心肌损伤。
而溶栓治疗需要较长的时间来溶解血栓,且易出现溶栓不彻底或再栓塞的情况,因此其治疗效果不如PCI显著。
PCI在患者的生存率和预后方面也有明显优势,能够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复发心肌梗死的风险。
我们来比较这两种治疗方法的安全性。
在安全性方面,溶栓治疗相对来说更为简单易行,且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急诊科条件限制)可能更为适用。
溶栓治疗可能会引起出血等不良反应,尤其对于一些禁忌症患者(如消化道出血、近期手术等),溶栓治疗的安全性难以保障。
而PCI在技术上要求较高,需要在较专业的心血管中心进行操作,且一些患者可能会出现针孔感染、血管损伤等并发症。
但PCI在安全性上仍然具备一定的优势,操作技术的不断改进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接下来,我们来讨论这两种治疗方法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的适应症更为广泛,尤其是对于STEMI(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患者,PCI是首选的治疗方法。
最先进的溶栓方法
最先进的溶栓方法
首先,最先进的溶栓方法之一是血管内溶栓术。
这是一种通过导管将溶栓药物直接送达到血栓部位的方法,相比于静脉溶栓,血管内溶栓术可以更快速、更直接地作用于血栓,从而提高溶栓的效果。
同时,由于溶栓药物直接作用于血栓部位,血管内溶栓术的副作用和出血风险也相对较低。
其次,机械取栓术也是一种值得关注的先进溶栓方法。
这种方法通过导管将血栓取出,从而恢复血流。
相比于传统的溶栓药物,机械取栓术可以更直接地清除血栓,减少溶栓时间,提高溶栓成功率。
同时,机械取栓术还可以减少溶栓药物对血管内皮的损伤,降低出血风险。
除了血管内溶栓术和机械取栓术,近年来,微创溶栓术也逐渐成为一种备受关注的先进溶栓方法。
微创溶栓术通过微创手术将溶栓药物直接送达到血栓部位,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正常脑组织的损伤。
与传统的开颅手术相比,微创溶栓术可以减少手术创伤和并发症,加快患者康复速度。
综合来看,最先进的溶栓方法包括血管内溶栓术、机械取栓术和微创溶栓术。
这些方法在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方面有着显著的优势,能够提高溶栓的成功率,减少患者的并发症和残疾率。
然而,这些先进的溶栓方法也需要临床医生具备相应的技术和经验,才能够发挥最大的治疗效果。
因此,在选择溶栓方法时,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选择最合适的溶栓方法。
总的来说,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最先进的溶栓方法为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提供了更多的选择,能够有效地减少脑组织的损伤,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促进溶栓治疗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
经皮血管腔内支架成形术联合溶栓治疗对主髂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踝肱指数的影响
经皮血管腔内支架成形术联合溶栓治疗对主髂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踝肱指数的影响牛国浩;钱俊甫;李书旺【摘要】目的:探讨经皮血管腔内支架成形术(PTA)联合溶栓治疗对主髂动脉狭窄或闭塞(ASOD)患者踝肱指数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06至2015-06期间我院确诊治疗的ASOD患者100例,依据治疗方法分为传统外科手术治疗组和PTA联合溶栓治疗组,每组50例.结果:PTA联合溶栓治疗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外科手术治疗组,传统外科手术治疗组和PTA联合溶栓治疗组术后踝肱指数、步行距离明显高于术前,PTA联合溶栓治疗组术后踝肱指数、步行距离明显高于传统外科手术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传统外科手术治疗组和PTA联合溶栓治疗组1、2、3年累积通畅率、保肢率基本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外科手术比较,PTA联合溶栓治疗ASOD也具有良好的远期疗效,且可有效减少患者手术创伤及并发症,有利于患者身体恢复及提高近期疗效.%Objectives: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 (PTA) combining thrombolysis on ankle brachial index (ABI) in patients with aortoiliac stenosis or occlusive disease (ASOD). Methods: A total of 100 ASOD patients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2012-06 to 2015-06 were enrolled. According to treatment method,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2 groups: Traditional surgery group and PTA combining thrombolysis group. 50 in each group. Results: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surgery group, PTA combining thrombolysis group had the less intra-operative bleeding, shorter bed time, hospital stay time and the lower complication rate. ABI, walking distance were improvedafter the operation in both groups and they were better in PTA combining thrombolysis group than Traditional surgery group, P<0.001. The 1, 2, 3 years total patency rates and limb salvage rates were similar between 2 groups, P>0.05. Conclusions: PTA combining thrombolysis method had good short- and long-term efficacy for treating ASOD; it may reduce surgical trauma and complications, should be beneficial to future recovery in relevant patients.【期刊名称】《中国循环杂志》【年(卷),期】2018(033)004【总页数】4页(P351-354)【关键词】经皮血管腔内支架成形术;溶栓;主髂动脉闭塞;踝肱指数【作者】牛国浩;钱俊甫;李书旺【作者单位】467000 河南省平顶山市,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普外科;467000 河南省平顶山市,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普外科;467000 河南省平顶山市,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普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4主髂动脉狭窄或闭塞(ASOD)是临床上常见的血管退行性病变之一,好发于中老年人群,可引起下肢缺血,随病情进展可导致下肢缺血坏死,甚至危及患者生命,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皮超声溶栓治疗的优缺点
优点:1、患者治疗20次后斑块厚度平均就可以减少0.25mm;治疗效果比服用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两年(平均减少0.031mm)的效果高8倍(超声治疗仪是口服用药效果的八倍)
2、经过治疗后,可将斑块的不稳定的溃疡表面慢慢消融,使得斑块表面形成一层更为光滑厚实的纤维帽,从而使斑块表面更为光滑,斑块性质更为稳定且不易增长。
3、相较手术治疗,此治疗无风险,无痛苦,无毒副作用。
缺点:1、虽然此治疗是口服用药效果的八倍,但是由于斑块是由长年累月形成,功率过大容易致使斑块脱落,造成更大的隐患,所以此治疗仪功率调整在安全范围内,循序渐进,20次的治疗软斑平均减少0.25mm,初期斑块可以在一两个疗程内治疗好,但是一般患者狭窄程度较大,所以患者要有耐心,治疗时间会很长。
(斑块较厚患者疗程时间长,患者须有耐心,狭窄率超过50%的患者疗程可长达2到3年)
2、该治疗总有效率为82%,并不是100%。
3、20次治疗后斑块厚度平均减少0.25mm;
•有些患者20次治疗后斑块厚度可减少1.5mm以上,斑块体积明显缩小;
•有些患者20次治疗后斑块厚度减少0.1mm,但这类患者也不要着急,治疗时间越长治疗效果越明显;
•有少部分患者治疗后斑块厚度减少不明显,可根据自身条件考虑是否进行下一个疗程的治疗,通过我们的观察虽然斑块厚度没有明显改善但是斑块性质由不稳定变得稳定。
总之,这项超声波消融斑块新的治疗方法,安全、有效、如继续推广可大大降低脑卒中的发生率,给患有颈动脉斑块患者带来了宝贵的新的希望。
以上内容版权归个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