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梗死的介入治疗
急性闭塞性脑梗死行介入溶栓术的综合护理
行走 , 生活 自理 。 ( )显 著好 转 : 2 主要 症 状 和 体 征 明显好 转 , 痪 肢 体 肌 力 提 高 2级 以 上 。 ( )好 瘫 3 转 : 肢 体 肌 力 提 高 1级 或 失 语 等 症 状 明 显 好 瘫痪 转 。()无 效 : 4 用药后 症状 、 体征无 明显 变化 。
病 灶部位 使 闭塞血 管再通 ; 脑动脉 狭窄者 行血 管 对
抢救药物 ;3 备心 电监护仪 、 () 氧气、 吸引器 、 除颤
器 、 管插 管 1 。 气 套
32 术 中护 理 .
作者单位 :1 0 9 南京 医科大学附属脑科 医院神经 内科 202
居 嫒 嫒 , ,9 1 出生 , 科 , 师 女 18 年 本 护
・
2 ・ 6
l床护理杂志 2 1 缶 0 0年 6月第 9 卷第 3 期
急性 闭塞性脑梗死行介入溶栓术 的综合护理
居 媛媛
关键词 脑 梗 死 / 疗 ; 栓 溶 解 疗 法 / 理 治 血 护 R 4. 3 R 7 . 4 7 3 3 ; 4 3 7
许梅 Leabharlann 中 图分 类 号K yw r s ban ifrt n t e a y h o oyi tea y n r i e od r i na ci /h r p ;t rmb lt r p / u s g o ch n
配合 治疗 。
对神 志 清楚 的患者要说 明手术
目的 、 操作方 法及 可能 出现 的情况 , 使之 消除顾 虑 , 3 12 患 者准备 .. () 1术前 做碘过 敏试验 , 因术 中
我科 2 0 0 9年 1月 ~8 收 治 急性 闭塞 性 脑梗 月
介入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2 0 1 3 年 3月第 1 1 卷 第9 期
・
临 床研 究 ・ 6 3 1
年 ,平均病程 为 ( 7 . 3 ±1 . 3 )年 ,患 者所患疾 病为鼻 息 肉或 鼻窦炎 。 按照鼻窦 炎、鼻息 肉分期标 准Ⅲ ,I 型: I 期患者6 例 ,Ⅱ 期l 8 例 ,Ⅲ 1 4 例;Ⅱ 型: I 期6 例,Ⅱ 期5 2 例 ,Ⅲ期 3 9 例 ;Ⅲ型5 4 例。 1 . 2 手术方法
根据 海 口会议 标准 ,1 8 9 例 中治愈 1 6 0 例 ( 8 4 . 6 5 %) ,好 转2 7 例 ( 1 4 . 2 9 %) ,无效2 例 ( 1 . 0 6 %),总有 效率9 8 . 9 4 %。手术结束后 ,有 2 例 患者的 出血 量为8 0 0 m L ,其余患者 的出血量均低 于4 0 0 mL ;2 例 患 者 眼睑出现 瘀血 ;1 O 例 患者于 术后远期 出现 了粘连 ;3 例患者 的术腔
鼻 中隔偏 曲影 响手术及 术后处理 的 ,应行 鼻 中隔偏 曲矫正 术。 下
鼻 甲肥 大 者可 予动力 系 统吸 除部分 下 甲或予 以低 温等 离子 射频 消融 术 。术 中鼻腔 鼻窦黏 膜用 电动 切割 吸 引器 处理 ,避免 用常 规咬钳 造 成 过多 的 撕脱 或窗 口黏膜 边缘 不齐 造成粘 连狭 窄 , 同时术 中应尽 可 能保 留原有 黏膜 ,以有助 于患 者腺 体分泌 功 能和黏 膜黏 液纤 毛 消除 功 能的恢复 。 3 - 3规 范的术后处理是提高治愈率 的关键。 手术 结束 后 ,应根 据 患者 的手术 方 式 、出血 量 的多少 和病 变程
术后1 - 2 个月 ,每2 周 进行 1 次复 查 ,术 后 2 个月以后,1 个 月 复查 1 次 。据 许庚 研究表 明 ,患者 进行鼻 内镜手术后 ,需要 1 0 至l 4 周的转 归 时间 。因此 ,手术 只是 为患 者进 行治 疗 的第一 步 ,第二 步是 加强 对 患 者 的术后 处理 ,只有 将两 者有 效地 结合 起来 ,才 能为 患者提 供 完 整 的治疗 和 护理服 务 。术后 在为 患者进 行 换药 时 ,要 定 人 、定 时 地 为其护理 ,一旦 发现 问题 ,要及时采 取措施进 行处理 。
机械碎栓联合液体冲击法介入治疗急性脑梗死
位后, 采用微导丝机械性碎栓。机械性碎栓是在DSA 路径图
( road m ap ) 引导下, 经 5. 0 F 的导 引管 将 SP 2. 3 F 微导管及 微导丝送至血栓部位, 使用微导管、微导丝30 万单位, U K 总量为60 万单位。 示溶栓满意后撤出导管, 留置动脉鞘, 结束溶栓治疗。
1 . 4 疗效评价 临床疗效 评价标准[ 1] : ①基本治愈, 症状和
体征消失, 肌力恢复正常或恢复至发病前水平。 ②显效, 主要 症状体征明显好转, 瘫痪肢 体肌力提高 2 级以上, 生活自理。 ③有效, 肌力提 高 1 级 以上, 其他症 状体征 稍有好转。 ④无 效, 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 治疗前后评分采用欧洲脑 卒中评 分法 (ESS)。
区周围的低 灌注区缺血 性脑组织; ②具有可 逆性及 可变性。 基 金项 目: 南京 军区医 学科 学技术 研究 “十 一五” 计划 课题
( 2006MA 46)
确定早期脑梗死的病灶范围和缺血半暗带, 并及时进行 干预 治疗, 对脑梗死的预后十分重要, 一旦血液改善可恢复正常。
IP ) 存在。 PW I 上的减低区基本等于DW I 上的高信号区及发
大脑中动脉M 1 段栓塞 10 例 (图 1、 图 2 )。
2 . 2 临床 疗效 6 h 以 内 11 例 患者闭 塞的 动脉 全部 开通 (图 3) , 患者 术后由意识模 糊变为清醒, 偏瘫、 失语术 后完全
病时间大于 6 h 的病例被排除。
1. 3 溶栓方法 3D DSA 检查确定梗死的脑动 脉及血栓部
脑组织对缺血耐受性有限, 脑动脉闭塞后其供血中 心部 分缺血严重, 梗死将在 60 m in 内形成。围绕梗死中心的周围 缺血性脑组织, 其电活动终止, 生理活动消失, 但仍保 持着正 常的 离 子 平 衡和 形 态 结 构 上 的 完整, 这 就 是缺 血 半 暗 带
经导管介入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
1 资料与方 法
1 1 临 床 资 料 .
本组 共 3 2例 急性 缺 血 性 脑梗 死 患 者行 经 导 管 介入溶 栓 治疗 , 中男 1 其 9例 , 1 女 3例 ; 龄 4 ~8 年 5 4
岁 , 均 6 . ; 脑 中动 脉 闭塞 2 平 3 2岁 大 6例 , 内动脉 颈 闭塞 3例 , 动脉 闭塞 3例 。所 有 病 人 入院 时 均 有 椎 典型 的缺血性 脑梗 死 临床症 状 和体 征 , 2例病 人 均 3 在入 院前后行 脑 C T扫描 , 除外 了脑 内出血 和肿瘤 。
[ 关键词 ] 急性 脑梗 死 ; 动脉 内溶栓 ; 尿激 酶
[ 图 分 类号 ]R 1 [ 中 8 5 文献 标 识 码 ]B [ 文 编 号 ]10 一9 1 2o ) l0 1 .2 论 0 4o 5 ( o 8 o 一1 70
急性缺 血性 脑梗死 是一 种严 重危 害人类 健康 的
维普资讯
内蒙古 医学杂志 InrMog l dJ2 0 n e n oi Me 0 8年第 4 a 0卷第 1 期
17 1
经导 管 介入 溶 栓 治疗 急性 脑 梗 死
田 玉 明 ( 内蒙古二连 浩特 市 医院 内科 , 蒙古 二连 内 0 10 ) 1 1 0
血 素质 。
②术 后 处理 : 栓后 采用 等容血 液稀 释疗 法 , 溶 适 当给 予脱 水剂 , 司 匹林 , 4h后 抗 凝 治疗 , 时合 阿 2 同
理 控 制 血 压 , 利 于 防 止 梗 死 的 再 次 发 生 及 并 有 发症 [ 引。
1 4 DS 监视 下 闭塞血 管再 通 情况 判定 . A
常见病 。其 起病 急, 临床 预后 较差 , 如不 及 时治疗往 往会 留下严 重的后遗 症 。采用 经 导管介 入溶 栓治疗
急性脑梗的治疗方案
急性脑梗的治疗方案概述急性脑梗是指大脑血管突发性阻塞,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和缺氧的情况。
正确的治疗方案可以有效地减轻脑梗带来的损害,并提高患者的康复率。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急性脑梗治疗方案。
急性脑梗的治疗目标1.快速恢复脑供血,减少梗死区域;2.保护梗塞区域周围的脑组织;3.防止梗死区域扩大;4.预防并控制并发症。
急性脑梗的治疗方案1. 静脉溶栓治疗静脉溶栓治疗是指通过静脉注射溶栓药物,溶解血管内形成的血栓,恢复脑血流,阻止脑梗发展。
常用的溶栓药物有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物(tPA)等。
静脉溶栓治疗是治疗急性脑梗的重要手段,但由于其治疗时间窗较短,需在4.5小时内开始治疗,且有出血的风险,因此需严密评估患者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2. 血管重建血管重建包括内科干预和介入手术。
内科干预主要是通过药物或其他手段扩张血管,促进灌注,改善脑血流。
介入手术是指通过导管进入血管,清除血栓或修复狭窄血管,恢复脑血流。
常用的介入手术包括血管成形术、血栓抽吸术等。
对于适应症合适的患者,血管重建可以有效地改善脑血流,增加患者的康复机会。
3. 抗凝治疗抗凝治疗主要是通过抑制血液凝固,减少血栓形成,防止脑梗再次发生。
常用的抗凝药物有华法林、肝素等。
抗凝治疗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凝血指标,避免出血并发症的发生。
4. 抗血小板治疗抗血小板治疗是指给予患者阿司匹林等药物,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减少血栓形成。
抗血小板治疗可作为常规的治疗手段,对于急性脑梗的预防和一些高危患者的治疗具有积极的意义。
5. 对症支持治疗对症支持治疗主要是针对急性脑梗的症状,如控制高血压、降低脑水肿等。
同时,也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并发症,如脑出血等。
急性脑梗的康复治疗急性脑梗的康复治疗是指在治疗急性期后,通过一系列的康复措施,促进患者的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提高。
常见的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语言矫正、康复训练等。
康复治疗需要个体化的制定方案,并由专业的医疗团队进行指导和监护。
急性脑梗死患者动脉内介入治疗的临床体会
酶 1 万单位 + .%氯化钠 1 m , 0 0 09 5 l 0 不通者再滴入尿激酶 3 万单位, 0 余网上。结果 溶栓后再通者 S F组 I A
4 4例 , F组 3 例 ( 00 ) 病情好转 者 SA I V 3 P< .5 ; IF组 4 2例 ,V I F组 3 j ; F组死 亡 6例 , F组死亡 1 0例 A I V 2例
S u y o t a a t ra t r e t n l r a m e ti c t e e r li f r t n Z NG i i G t d fi r ・ r e ili e v n i a e t n a u e c r b a a c i n n o t n n o HA Ha — n, U , , AO x ZH
p t n si I a i t S AF, 3 p t n si V P <0 0 e n 3 ai t I F, e n . 5;te p t n s c n i o sg o , 2 i I h ai t o d t nwa o d 4 S AF, 0 i V P 《O 0 ;aa e i n 3 n I F, . 1 ft l
(V ) SA a e cv ne dit te bi rteat ywt poe e i eg eh i e p m e rkns IF ; IFw s l teetr oh leav r r i i rvdSl n r c nc , u pduo i e sei e n o t i e hm dg t h a ( K)i ad s o 0 0 0i . nN . 0 i i 4 iue ; r r gah a dn lh m n wite U n oe f 0 ,0 u i S 6 ml t n 0m n t At i rpyw s o e et et k o 5 . wh s eo l a t i o fh
急性脑梗塞动静脉溶栓治疗指南及操作流程
急性脑梗塞动静脉溶栓治疗指南及操作流程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急性脑梗塞动静脉溶栓治疗指南及操作流程一、动、静脉溶栓总适应症1、急性脑梗死;2、发病4.5h内(选择全身静脉内溶栓),发病在4.5h-6h以内者(如怀疑为进展性卒中可延至12h,基底动脉血栓可延至48h)选择动脉内局部介入溶栓;3、年龄18-80岁;4、脑功能损害的体征持续在一个小时以上,且比较严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在7~22分);如有明显瘫痪等神经定位体征者肌力低于IV级。
5、无明显意识障碍,神志不应差于嗜睡。
但椎基底动脉血栓形成有意识障碍者,也可采用溶栓治疗。
6、脑CT无脑出血,未见明显的与神经功能缺损相对应的低密度病灶。
或血管造影证实颅内血栓及部位。
7、家属同意。
且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二、动、静脉溶栓总禁忌症:1、年龄>80岁;2、血压>200/120mmHg;经治疗后,血压能降低到160/90mmHg左右者除外。
2、活动性内出血、颅内肿瘤、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或近期发生脑出血者;体检发现有活动性出血或外伤(如骨折)的证据,近两周进行过大的外科手术。
3、神经系统症状核体征轻微(如肌力≤Ⅳ级)或病后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者(如TIA);4、口服抗凝药或出血素质者(INR>1.5,血小板计数<100,000/mm3);5、严重心、肝、肾等实质脏器疾病。
三、动、静脉溶栓总体流程有局灶定位体征患者生化检查(血糖、出凝血全套、血常规、急诊九项、肌钙蛋白)头部CT低密度影或正常高密度影(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4.5h以内4.5h以内6h以内静脉溶栓常规治疗动脉溶栓(无禁忌症)(有禁忌症)(无禁忌症)动脉介入溶栓流程术前处理签署同意书、商讨溶栓药(尿激酶、爱通立)、通知介入室相关人员到位术前准备术前备药术前用药(备腹股沟区皮肤(尼莫通NS250ml+胞二磷胆碱0.5套尿套或停留尿管介入室已备有尿激酶NS20ml+地塞米松5mg?碘试、左下肢留置如rtPA则需取药)针、静脉推注泵)立即通知介入室、尽快送介入室术后处理术后处理:密切观察生命体血压控制在160/90mmHg或患者发病前水平为宜24小时内绝对卧床24h,24h后复查CT不用抗凝、抗血小板药测颅规、NIHSS评分q1hX624小时后观察足背动脉q1hX6阿司匹林300mg/d,共10天观察穿刺口有无活动性出血以后改为维持量50~150mg/d。
急性脑梗死介入取栓术后序贯丁苯酞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中外医学研究》第18卷 第35期(总第475期)2020年12月 经验体会 Jingyantihui- 139 -(P <0.05),同时,试验组心率、二氧化碳分压、肺动脉压等改善情况及肺部功能恢复时间等指标均优于参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由此可见,尿激酶注射液联合序贯抗凝法治疗老年肺栓塞,具有较好的溶栓、抗凝作用,可很好地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血气分析结果。
另外,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与参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这要求在开展治疗时,要注意药物使用安全性,尿激酶可能出现皮肤出血、黏膜出血、咯血、呕血等症状,可采取输血、氨甲苯酸等治疗来缓解患者的出血症状。
肝素同样也可能会导致发生出血,还会减少患者的血小板,可采取停药、注射鱼精蛋白等来帮助患者去除这些不良反应。
综上,老年肺栓塞采取尿激酶注射液联合序贯抗凝法治疗,效果显著,能很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用药安全较好,值得推荐。
参考文献[1]王立霞.尿激酶注射液联合序贯抗凝疗法治疗老年肺栓塞的临床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18,34(6):71,73.[2]方世华.序贯抗凝疗法联合尿激酶注射液治疗老年肺栓塞的疗效观察[J].健康周刊,2018,3(3):38-39.[3]赵光艳,刘静波,李红.尿激酶注射液联合序贯抗凝疗法治疗老年肺栓塞的临床研究[J].现代医药卫生,2019,35(13):2035-2037.[4]赵晓娟.尿激酶静脉溶栓联合肝素抗凝治疗产褥期妇女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J].血栓与止血学,2019,25(6):998-999.[5]曹德静,方莉莉.单纯抗凝与溶栓联合抗凝在中危肺栓塞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比较[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8,11(32):41-42.[6]林晓敏,涂智毅.尿激酶联合序贯抗凝疗法治疗老年肺栓塞及对生存质量的影响[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9,40(5):31-35.[7]赵侠.尿激酶注射液联合序贯抗凝疗法治疗老年肺栓塞的临床研究[J/OL].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9,19(68):161-162.[8]王聪丽,李景钊.尿激酶联合序贯抗凝治疗老年肺栓塞的临床效果观察[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26(24):100-101.[9]李淑桓.小剂量尿激酶溶栓联合抗凝治疗中危肺栓塞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近期疗效[J].双足与保健,2018,27(24):31-32.[10]张东旭.序贯抗凝疗法联合尿激酶治疗老年肺栓塞的效果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8,27(8):1503-1504.[11]赵展.溶栓联合抗凝疗法在老年次大面积肺栓塞治疗中的有效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16):124.[12]孙双智.溶栓联合抗凝疗法治疗老年次大面积肺栓塞的临床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25):35-36.(收稿日期:2020-09-24) (本文编辑:何玉勤)①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福建 厦门 361021急性脑梗死介入取栓术后序贯丁苯酞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汤婷① 李妙端① 王则托① 杨明妮① 陆小林① 余珍珍①【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介入取栓术后序贯丁苯酞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新进展
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新进展摘要: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致残率及死亡率高的特点,不同的发病时期,有不同的临床表现。
其中,急性脑梗死是一种非常严重且危险的疾病,在患者发病后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将会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严重损害,甚至死亡。
所以,科学评估患者病情,为患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是非常有必要的。
鉴于此,本文以综述视角,就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新进展进行了探讨,主要从溶栓治疗、血管内治疗、降纤治疗、抗血小板治疗、抗凝、脑保护治疗、改善侧支循环治疗、外科治疗及其他治疗等九个方面进行分析、评价,力图在本文的综述分析帮助下,能够为临床医师如何选择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方法提供帮助。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治疗方法;最近进展脑梗死是指各种原因所致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行坏死,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多见于老年人。
随着中国步入老年化社会,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严重的负担。
急性脑梗塞发生后,血管内形成的栓子及缺血缺氧的脑组织如果得不到有效治疗,病情逐渐恶化,神经系统的临床症状会越来越严重[1],科学评估患者病情,实施有效的治疗尤为重要[2]。
所以,临床医师了解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新进展是非常必要的,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病后给予科学的治疗方案,增加抢救的成功率,减少致残率及死亡率。
1溶栓治疗1.1“时间窗”治疗急性脑梗死发病后会引起脑组织发生缺血、缺氧性坏死,出现相应的脑神经功能缺损,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时间窗内给予血管再通治疗,因此,在最短时间内采取有效的治疗,是确保患者生命安全的关键。
近年来国家积极推进脑卒中中心的发展,为更多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赢得了时间,保障了生命。
时间就是“大脑”,时间就是生命,在为患者实施溶栓治疗时应该科学地选择溶栓治疗的“时间窗”,才能保障治疗的有效性,改善临床症状[3]。
通过相关研究分析探讨得出,急性脑梗死发病后6h内为最佳溶栓治疗时间[4],超过6小时后恢复血流,可引起再灌注损伤、继发出血和脑水肿。
急性脑梗死介入血管内治疗后替罗非班维持抗血小板的治疗
急性脑梗死介入血管内治疗后替罗非班维持抗血小板的治疗吴鉴洲;吴志林;黄金培【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介入血管内治疗后替罗非班维持抗血小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该院收治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f])和对照组(n=30).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介入血管内治疗,对照组介入治疗后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介入治疗后给予替罗非班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并评估其临床疗效和观察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各时间点的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治疗14d后BI评分高于对照组,高切全血粘度、低切全血粘度和血小板聚集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介入血管内治疗后使用替罗非班不仅可以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治疗效果,又可降低出血并发症的发生.【期刊名称】《中国医学工程》【年(卷),期】2019(027)001【总页数】4页(P18-21)【关键词】急性脑梗死;介入血管内治疗;替罗非班;抗血小板【作者】吴鉴洲;吴志林;黄金培【作者单位】广东省云浮市人民医院综合介入科,广东云浮527300;广东省云浮市人民医院综合介入科,广东云浮527300;广东省云浮市人民医院综合介入科,广东云浮527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4急性脑梗死是指原发性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局限性脑组织因缺血、缺氧引起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并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体征[1]。
介入治疗是目前临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主要方法,能及时疏通堵塞的血管,及早改善病情。
但由于介入治疗后脑组织仍表现为高血脂状态,极易形成血栓导致病情反复[2]。
因此,急性脑梗死介入治疗后急性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对保证治疗效果和患者预后均具有重要意义。
急性脑梗死溶栓和介入治疗进展
应 障 碍 , 血 、 氧 引 起 的 局 限 性 脑 组 织 缺 血 性 坏 死 或 脑 软 缺 缺 化 l 。临 床 常 见 类 型有 脑 血 栓 形 成 、 隙 性 脑 梗 死 和 脑 栓 塞 I ] 腔 等 , 急 性 期 时 间 划 分 尚 不 统 一 , 般 指 发 病 后 2周 内 L 。 其 一 2 ]
随 着 神 经 介 入 放 射 技 术 的 飞 速 发 展 以 及 新 型 介 人 材 料 的 临 床 应 用 , 管 介 入 治 疗 技 术 已经 成 为 治 疗 脑 血 管病 的 主 血 要 方 法 之 一 , 已跨 入 一 线 行 列 _ , 急 性 脑 梗 死 的 治 疗 开 并 1 为 辟 了 安 全 有 效 的 新 途 径 。介 入 治 疗 既 适 用 于 大 多 数 急 性 脑
( 西 梧 州 市 中西 医结 合 医 院 , 西 梧 州 5 3 0 ) 广 广 4 0 2
[ 键 词] 急 性 脑 梗 死 ; 栓 治 疗 ; 入 治疗 关 溶 介
[ 图 分 类 号] R7 3 3 [ 中 4 . 3 文献 标 识 码 ] A [ 章 编 号 ] 1 0 — 5 3 (0 2 0 一O 9 一o 文 0 1 69 2 1 ) 3 2 3 3
的 M1 以及 大 脑 后 动 脉 ( CA) P 段 P 的 1段 , 闭 塞 血 管 处 局 在
规 静 脉 滴 注 剂 量 为 0 9mg k ( 大 剂 量 为 9 g , 中 . / g 最 0r )其 a l 在最 初 1mi O n内静 脉推 注 , 其余 持续 滴 注 lh t A 溶 。r P -
到 部分 溶栓 作用 。杨 辉 应 用 降纤 酶 治疗 脑 梗 死 ,4天 后 治 1 疗 组 的 神经 功 能 缺 损 程 度 评 分 比 对 照 组 明 显 改 善 。我 国 多 中 心 降纤 酶 治疗 急性 脑梗 死 随 机 双 盲 对 照试 验 纳 入 15 0 3例 发 病 1 2h内的 患 者 , 果显 示 治疗 组 3个 月 时 的结 果 优 于 对 结
急性脑梗死保守与介入治疗效果比较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年第18卷第56期93投稿邮箱:sjzxyx111@急性脑梗死保守与介入治疗效果比较张英亮(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区医院,河北 衡水 053200)摘要:目的 对比血管介入与保守方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分析介入技术对脑梗死的疗效、不良反应以及预后和临床推广价值。
方法 研究对象来源于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6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对照组接受保守治疗;观察组接受血管介入动脉溶栓治疗。
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住院时间。
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93.75%显著高于对照组67.6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天数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血管介入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快,基本治愈率高,安全性高,效果更为理想,能有效促进生活质量提高,适于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介入治疗;脑梗死;疗效;预后;动脉溶栓中图分类号:R743.33 文献标识码:A DOI: 10.19613/ki.1671-3141.2018.56.069本文引用格式:张英亮.急性脑梗死保守与介入治疗效果比较[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56):93.0 引言近年来由于我国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以及人口的明显老龄化,尤其是目前中国人饮食配搭的不科学性,脑血管病目前已经成为了城乡居民的首位死亡原因[1]。
其中,颅内、颅外大血管的狭窄所导致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所占的比重最大[2]。
脑梗死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约占脑血管病的75%[3]。
急性脑梗塞有发病突然、发病率高、致死率高特点[4]。
若未能及时治疗有生命危险[5]。
以前临床上多采用静脉输液、口服药物等保守治疗的方法,虽然取得了一定疗效,但总体上感觉不理想。
介入技术是一项更适用于基层医院,简便、实用的治疗脑梗死疾病的方法,我国近年来,随着血管内介入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介入诊疗技术越来越多地被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防治。
急性脑梗塞介入治疗与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评价
急性脑梗塞介入治疗与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评价【摘要】目的:评价急性脑梗塞介入治疗与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研究设定时间2022年1月~2023年4月,调查对象为岳池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急性脑梗塞患者,筛选样本数量为56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组,对照组行静脉溶栓,观察组行静脉溶栓+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神经功能(NIHSS评分)和生活能力(ADL评分)。
结果:观察组治疗取得的总有效率测定值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前的各评分差异无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NIHSS和ADL评分与对照组比较,组间差异有意义(P<0.05)。
结论:针对急性脑梗塞的抢救治疗选择静脉溶栓+介入联合治疗的效果好,能快速疏通血管,改善脑神经功能,值得临床采纳。
【关键词】急性脑梗塞;介入治疗;静脉溶栓;治疗效果急性脑梗塞是神经内科常见的一种危重急症,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对患者的生命威胁大,因此要选择有效手段快速施救,降低临床死亡风险,促使其神经功能得到有效保护。
急性脑梗塞以动脉粥样硬化为病理机制,其治疗原则以快速疏通堵塞血管,挽救缺血半暗带,恢复脑细胞正常供血,减轻脑组织不可逆损伤,故临床选择静脉溶栓和介入治疗,此方法均为微创操作,对患者的创伤轻,能快速使得缺血脑细胞正常供血,增加血液灌注量,消除血栓和斑块[1]。
鉴于此,下文将以急性脑梗塞患者展开调查,探讨介入+静脉溶栓的联合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病例选取于2022年1月~2023年4月,以我院神经内科就诊的急性脑梗塞患者展开研究,选出56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组,对照组28例,男18例,女10例,年龄43~77岁,平均(60.22±3.58)岁,发病至就诊平均时间(6.11±1.22)h;观察组28例,男17例,女11例,年龄44~77岁,平均(60.33±3.62)岁,发病至就诊平均时间(6.28±1.29)h。
脑梗死及介入治疗
2008年欧洲ECASSⅢ试验显示:发病 3-4.5h静脉应用rtPA仍有效。
2002年我国研究显示:发病6h内静 脉应用尿激酶相对安全有效。
确定发病时间
1、发病时间的判定: 以患者的最后基线状态 为发病时间,而不是症状出现时间,在白天 活动状态下,这两个时间是一致的,而在夜 间及午睡时则不一致。 2、确定发病时间的目的:是为了基于不同 的发病时间,采用不同的治疗策略。
脑梗死及介入治疗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 李光勤
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又称缺血性 脑卒中(cerebral ischemic stroke),是指各 种原因引起的脑部血液供应障碍,使局部 脑组织发生不可逆性损害,导致脑组织缺 血、缺氧性坏死。
缺血中心区→ 坏死区(不可逆) (CBF<10ml/100g.min)
载体动脉斑块 堵塞穿支
动脉到动脉 栓塞
低灌注/ 栓子清除下降
混合型
治疗
1.急性期治疗:重点。指南有:2013 年美国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治疗指 南,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诊治指南 2010
2.恢复期治疗:功能训练,控制危险 因素
急性期肯定有效的治疗方法
1、卒中单元
2、溶栓治疗 肯定有效。
3、抗血小板治疗 48h内应用可降低病死率、残疾
脑梗死病灶 周边区为缺血半暗带(可逆的)
(CBF为10-20ml/100g.min)
如缺血程度加重,时间延长
坏死区
如在有效时间内恢复血供
恢复正常
这个有效时间为治疗时间窗,一般为6小时内。
分型
1.临床分型(依据临床症状) 根据牛津郡社区卒中计划(Oxfordshire Community Stroke Project,OSCP)的分型标准: (1)全前循环梗死(total anterior circulation infarction,TACI) (2)部分前循环梗死(partial anterior circulation infarction,PACI) (3)后循环梗死 (posterior circulation infarction,POCI) (4)腔隙性梗死(lacunar infarction,LACI)
颅内动脉取栓术操作规程
颅内动脉取栓术操作规程颅内动脉取栓术是一种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介入治疗方法,通过将血栓取出,恢复血流通畅,以挽救患者的生命。
下面将详细介绍颅内动脉取栓术的操作规程。
一、术前准备1. 患者的临床评估:包括患者的病史、体征、实验室检查等,判断患者是否适合进行颅内动脉取栓术。
2. 患者的影像学检查:包括颅脑CT、MRI以及血管造影等,以确定患者的血管情况和血栓位置。
3. 术前讨论:由多学科团队组成的讨论会,包括神经外科医生、介入放射科医生、麻醉医生等,共同制定手术方案。
二、手术操作1. 麻醉和术前准备:患者行全身麻醉,将患者置于手术床上,用电子监测设备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
2. 取栓器材准备:根据血管造影的结果,选择合适的取栓器材,如导丝、导管、支架等。
3. 穿刺和导丝置入:在患者的股动脉或桡动脉进行局部麻醉后,用导丝穿刺动脉,将导丝置入颅内动脉的近端。
4. 血管造影:将造影剂注入导管,进行血管造影,确定血栓的位置和形态。
5. 表面麻醉和导管置入:在颅内动脉取栓术中进行表面麻醉后,通过导丝将导管引入到血栓所在的动脉分支处。
6. 血栓取出:通过导管将取栓器材送入血栓内部,使用机械或药物的方式将血栓完整地取出,使血流恢复通畅。
7. 血管扩张和支架置入:在取栓后,如果有血管狭窄或梗阻的情况,可以通过扩张球囊或放置支架来恢复血流通畅。
8. 结束手术:确认血管通畅后,拔除导管和导丝,关闭穿刺点,用压力包扎,观察一段时间,确保穿刺点不出现渗血。
三、术后处理1. 术后观察:将患者转入恢复室,密切观察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包括意识、语言、运动功能等。
2. 术后抗凝治疗:根据手术情况和患者的病情,制定适当的抗凝治疗方案,预防血栓再形成。
3. 抗血小板治疗:常规给予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预防血栓的再形成。
4. 康复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康复需求,给予相应的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语言治疗等,帮助患者恢复功能。
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方法
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方法
急性脑梗死是指脑动脉粥样硬化、脑动脉血栓形成等原因导致脑血流不足引起的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
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急救措施:立即拨打急救电话,确保患者安全,保持呼吸道通畅,掌握脉搏和呼吸情况,必要时进行心肺复苏。
2. 溶栓治疗:在确诊急性脑梗死后的4.5小时内,可以考虑使用静脉注射血栓溶解药物溶解血栓,促进血液再灌注,以恢复脑组织功能。
3. 血管扩张治疗:通过使用药物或介入手术,扩张梗死脑血管,恢复血流通畅。
4. 抗凝治疗:使用抗凝药物,预防血栓再形成。
5. 降低颅内压:通过给予呼吸支持、使用镇静催眠药物等方法,降低脑水肿、颅内压力。
6. 早期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语言康复、认知训练等,促进脑功能恢复和神经损伤修复。
请注意,以上治疗方法应根据具体情况由专业医生进行判断和决定。
对于急性脑梗死来说,及早就医、尽早接受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准介入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13 结 果 .
利多卡因对减轻全麻拔管时的呛咳反应具明显的预防作用 , 值 得在I 临床应用。利多卡 因是一种局 部麻醉药,通过气管 内滴药 起到对气管黏膜表面麻醉作用, 可缓解气管导管对喉部 的刺激 而发生剧烈的呛咳反应 ,有效预 防支气管痉挛等严重并发症。
我 院从 19 9 8年 9月 ̄20 0 6年 l 2月共收治 4 3例急性脑 5 梗死患者 , 均符合第 2 届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第 3 次修订的诊 断标准,且均经颅脑 c T或 躲I扫描确诊 。随机 分成两组: 颈动脉准介入溶栓组 ( 动脉组) 5 ,男 1 2 ,女 l2 2 4例 4例 1 例,年龄 3  ̄7 0 8岁 (l7土 6 4 ;静 脉溶栓组 ( 6_ .) 静脉组)9 19
但要注意对利多卡 因过敏的病人不宜使用 。 参考文献
A组 2 0例患儿 2例发生呛咳反应 ,但症状较轻 ,B组 l 0
例发生呛咳反应,且反应较重。
[】唐世 美、彭章 龙等. 1 利多卡 因预防全麻拔 管心血管反应的
比较 [】 临床麻 醉学杂志 :2 0 . 8 4 ~55 J. 0 2 1 :4 4 5 .
准介入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冰
宋兴 刚 许光 东 ’ 吴秀青 允雪莲 ’ 尹立 ’ 王致道
( 1山东省济南安康 医院 济南 2 0 1 ) 50 4 ( 2济南市历下 区第三人 民医院 济南 2 0 1 ) 50 4
( 福建省漳 州市 中医院 3
急性脑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溶栓治疗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影响因素分析
危险因素(P<0.001),提示临床需重视新生儿败血症IL -6㊁PCT ㊁CRP 水平的监测㊂综上所述,血清IL -6㊁PCT ㊁CRP 水平是影响新生儿败血症患儿预后的相关因素,监测血清IL -6㊁PCT ㊁CRP 水平,或可为临床调整新生儿败血症治疗策略提供可靠参考资料㊂ʌ参考文献ɔ[1]㊀池秀芳,陈佳.新生儿败血症病原学及耐药性分析[J ].广东医学,2022,43(1):36-39.[2]㊀张江玲.个性化干预模式对新生儿败血症的影响[J ].中国妇幼保健,2023,38(6):1129-1132.[3]㊀庞玮,刘静,侍海棠.新生儿败血症核因子-κB 和中性粒细胞CD11b ㊁CD64表达及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22,32(6):902-905.[4]㊀刘启星,王斌.IL -6㊁TNF -α和CRP 联合检测在新生儿败血症诊断中的临床意义[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1,18(15):2272-2274.[5]㊀姜毅.新生儿败血症诊疗进展[J ].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0,25(2):69-72.[6]㊀Deng Xiaoyao ,Tian Zhiliang.Research progress of erythro-cyte volume distribution width in neonatal sepsis [J ].Chi-nese Journal of Medical Education ,2022,45(3):285-288.[7]㊀郭景瑞,高奶荣,祝颖,等.新生儿败血症T 淋巴细胞亚群㊁PCT ㊁CRP ㊁Lac 及炎症因子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J ].海南医学,2020,31(20):2620-2622.[8]㊀Liu Qian ,Liu Xue -Qin ,Yuan Li ,et al.Application of pe-ripheral blood T lymphocyte subsets and PCT in diagnosis and prognosis evaluation of neonatal sepsis [J ].Chinese Journal of nosocomiolog ,2021,31(12):1786-1790.[9]㊀潘晓浩,郝建石,黄建芳,等.降钙素原及血清淀粉样蛋白A 在诊断新生儿败血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22,32(12):1478-1481.[10]㊀鲁静.血清降钙素原在新生儿败血症病情和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J ].新乡医学院学报,2021,38(12):1171-1174.[11]㊀王晓蔚,何米兰,夏泳波,等.Hs -CRP ㊁CD64㊁sTREM -1水平联合检测在新生儿败血症诊断中的应用[J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20,39(2):969-974.[12]㊀申存存,赵春慧,邱净净,等.降钙素原㊁C 反应蛋白及白细胞参数对新生儿败血症病情诊断的临床意义[J ].临床血液学杂志,2022,35(4):256-259.临床研究ʌ文章编号ɔ1006-6233(2024)04-0613-06急性脑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溶栓治疗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影响因素分析张㊀峰,㊀季㊀流,㊀葛春阳,㊀李海山(安徽省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㊀安徽㊀合肥㊀230011)ʌ摘㊀要ɔ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溶栓治疗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 )影响因素㊂方法:选择我院于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行急诊介入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5例,按照溶栓内24h 是否发生END ,分为END 组34例与非END 组71例㊂采用单因素分析影响END 的相关因素;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影响END 独立危险因素㊂结果:经单因素分析计数资料显示,END 组和非END 组性别㊁年龄㊁BMI ㊁吸烟史㊁饮酒史㊁高血压史㊁糖尿病史㊁冠心病史和责任大血管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END 组和非END 组责任大血管狭窄程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㊂经单因素分析计量资料显示,END 组与非END 组入院时NIHSS 评分㊁溶栓时间㊁白细胞计数㊁中性粒细胞计数㊁Lp -PLA2水平和脂蛋白a 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END 组与非END 组发病至溶栓时间㊁D -二聚体和Hcy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㊂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责任大血管狭窄程度㊁入院时NIHSS 评分㊁溶栓时间㊁白细胞计数㊁中性粒细胞计数㊁Lp -PLA2和脂蛋白a 为影响END 独立危险因素㊂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溶栓治疗后END 发生率较高,且受多因素影响,其中责任大血管狭窄程度㊁入院时NIHSS 评分㊁溶栓时间㊁白细胞计数㊁中性粒细胞计数㊁Lp -㊃316㊃ʌ基金项目ɔ2020年度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2008085QH353)ʌ通讯作者ɔ李海山PLA2和脂蛋白a为影响END独立危险因素㊂ʌ关键词ɔ㊀急性脑梗死;㊀急诊介入溶栓治疗;㊀早期神经功能恶化;㊀影响因素ʌ文献标识码ɔ㊀A㊀㊀㊀㊀㊀ʌdoiɔ10.3969/j.issn.1006-6233.2024.04.016Analysis of Factors Influencing 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 after Emergency Interventional Thrombolysi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ZHANG Feng,JI Liu,GE Chunyang,et al(Hefei Second People's Hospital,Anhui Hefei230011,China)ʌAbstractɔ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END)after emergency interventional thrombolysi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Methods:A total of105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who underwent emergency interventional thrombolysis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2020to March2023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According to whether END occurred within24hours after thrombolysis,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e END group(n=34)and the non-END group(n=71). Univariate analysis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factors related to END,and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END.Results:Univariate analysis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END and non-END groups in terms of gender,age,BMI,smoking history,drinking history,hypertension history,diabetes history,coronary heart disease history,and distribution of the responsi-ble large vessel(P>0.05).However,the degree of stenosis of the responsible large vessel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the END and non-END groups(P<0.05).Univariate analysis of the quantitative data showed that 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score,thrombolysis time,white blood cell count,neutrophil count,Lp-PLA2level,and lipoprotein a level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the END and non-END groups(P<0.05).However,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END and non-END groups in terms of time from onset to thrombolysis,D-dimer level,and Hcy level(P>0.05).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degree of stenosis of the responsible large vessel,NIHSS score on admission,thrombolysis time,white blood cell count,neutrophil count,Lp-PLA2,and lipoprotein a wer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END.Conclusion:The incidence of END after emergency interventional thrombol-ysi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is high and is influenced by multiple factors.The degree of steno-sis of the responsible large vessel,NIHSS score on admission,thrombolysis time,white blood cell count,neu-trophil count,Lp-PLA2,and lipoprotein a ar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END.ʌKey wordsɔ㊀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㊀Emergency interventional thrombolysis treatment;㊀Early deterioration of neurological function;㊀Influence factor㊀㊀急性脑梗死是常见的一种神经系统疾病,由于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坏死,出现的一系列神经功能缺损症状[1-2]㊂据统计表明,我国急性脑梗死发病率呈上升趋势[3]㊂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可实现早期血管再通,且能够获得良好预后,但因各种因素影响仍存在部分患者治疗效果不理想,甚至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ly neurologic deterioration,END),从而影响治疗效果及预后[4]㊂基于此,本研究选择选择我院于2020年3月至2023年月行急诊介入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5例,通过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溶栓治疗END的影响因素,以期为临床预防和治疗END提供依据㊂现将报道如下㊂1㊀资料与方法1.1㊀一般资料:选择我院于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行急诊介入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5例,其中男性71例,女性34例;年龄41~76岁,平均(62.13ʃ5.54)岁㊂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5]标准:引起可评估的运动㊁认知及语言等神经功能缺损,且经影像学检查证实为脑梗死;②均行规范的静脉溶栓治疗㊂排除标准:①既往颅内手术史;②近3个月受严重颅脑外伤史者;③恶性肿瘤者;④入院前存在精神疾病者;⑤存在溶栓禁忌者;⑥临床资料不全者㊂1.2㊀方㊀法㊃416㊃1.2.1㊀静脉溶栓治疗:均静滴阿替普酶(规格:50mg;国药准字S2*******;德国勃林格殷格翰药业有限公司)0.9mg/kg溶栓治疗,剂量不超过90mg,其中10%阿替普酶在最初1min内静脉推注,而其余90%阿替普酶在60min内静脉泵注㊂1.2.2㊀END评价标准[6]:①相比于入院时,静脉溶栓后24h患者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提高4分及以上或死亡;②肢体运动方面评分提高ȡ1分;③意识评分提高ȡ1分;④存在新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或体征㊂符合上述任一项判定为END㊂1.2.3㊀收集资料:包括性别㊁年龄㊁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㊁吸烟史㊁饮酒史㊁高血压史㊁糖尿病史㊁冠心病史㊁责任大血管分布㊁责任大血管狭窄程度㊁入院时NIHSS评分㊁发病至溶栓时间㊁溶栓时间㊁白细胞计数㊁中性粒细胞计数㊁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ip-oprotein-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2,Lp-PLA2)㊁脂蛋白a㊁D-二聚体㊂1.3㊀统计学方法:运用SPSS26.0软件处理数据,正态分布计量资料用( xʃ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构成比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影响END 独立危险因素㊂P<0.05为差异或关联有统计学意义㊂2㊀结㊀果2.1㊀END发生情况:急性脑梗死患者105例中,按照溶栓内24h是否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分为END组34例(32.38%)与非END组71例(67.62%)㊂2.2㊀单因素分析影响END相关因素:经单因素分析显示,END组和非END组性别㊁年龄㊁BMI㊁吸烟史㊁饮酒史㊁高血压史㊁糖尿病史㊁冠心病史和责任大血管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ND组和非END组责任大血管狭窄程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㊂见表1㊂表1㊀分析影响END的相关因素n(%)因素END组(n=34)非END组(n=71)χ2P 性别0.8020.370男25(73.53)46(64.79)女9(26.47)25(35.21)年龄 2.2000.138ȡ60岁22(64.71)35(49.30)<60岁12(35.29)36(50.70)BMI0.4640.496ȡ24kg/m212(35.29)30(42.25)<24kg/m222(64.71)41(57.75)吸烟史13(38.24)16(22.54) 3.1840.074饮酒史12(35.29)26(36.62)0.0180.895高血压史11(32.35)16(22.54) 1.1600.281糖尿病史11(32.35)12(16.90) 3.2090.073冠心病史9(26.47)11(15.49) 1.7970.180责任大血管分布0.2040.903颈内动脉5(14.71)10(14.08)大脑中动脉19(55.88)37(52.11)㊃516㊃基底动脉10(29.41)24(33.80)责任大血管狭窄程度16.934<0.001正常0(0)17(23.94)狭窄6(17.65)24(33.80)闭塞28(82.35)30(42.25)㊀㊀经单因素分析显示,END组与非END组入院时NIHSS评分㊁溶栓时间㊁白细胞计数㊁中性粒细胞计数㊁Lp-PLA2水平和脂蛋白a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END组与非END组发病至溶栓时间㊁D-二聚体和Hcy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㊂见表2㊂表2㊀分析影响END的相关因素( xʃs)因素END组(n=34)非END组(n=71)t P入院时NIHSS评分(分)14.97ʃ2.5310.86ʃ1.969.182<0.001发病至溶栓时间(min)37.21ʃ12.1338.84ʃ10.390.7120.478溶栓时间(min)147.32ʃ21.23125.43ʃ18.28 5.446<0.001白细胞计数(ˑ109L-1)10.17ʃ2.317.37ʃ1.567.320<0.001中性粒细胞计数(ˑ109L-1)7.87ʃ2.32 5.62ʃ1.64 5.724<0.001 Lp-PLA2(μg/L)172.24ʃ31.15107.92ʃ23.1411.872<0.001脂蛋白a(mg/L)283.12ʃ32.34224.53ʃ28.489.436<0.001 D-二聚体(mg/L) 1.13ʃ0.37 1.06ʃ0.320.9970.321 Hcy(μmoL/L)56.52ʃ14.3553.21ʃ19.290.8890.3762.3㊀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END的因素:责任大血管狭窄程度㊁入院时NIHSS评分㊁溶栓时间㊁白细胞计数㊁中性粒细胞计数㊁Lp-PLA2和脂蛋白a为与END的关联有统计学意义(P<0.05)㊂见表3㊁表4㊂表3㊀变量及其赋值情况自变量/因变量变量赋值END Y未发生=0,发生=1性别X1男性=0,女性=1年龄X2ȡ60岁=0,<60岁=1体质量指数X3ȡ24kg/m2=0,<24kg/m2=1吸烟史X4无=0,有=1饮酒史X5无=0,有=1高血压史X6无=0,有=1糖尿病史X7无=0,有=1㊃616㊃冠心病史X8无=0,有=1责任大血管狭窄程度X9正常=0,狭窄=1,闭塞=2表4㊀分析影响END独立危险因素因素βSE Waldχ2P OR95%CI 责任大血管狭窄程度 1.6150.5698.0560.005 5.028 1.648~15.337入院时NIHSS评分 1.7270.5539.7530.002 5.624 1.902~16.625溶栓时间 1.5240.601 6.4300.011 4.591 1.413~14.909白细胞计数 1.6080.5369.0000.003 4.993 1.746~14.276中性粒细胞计数 1.5760.637 6.1210.013 4.836 1.387~16.853 Lp-PLA2 1.6610.5419.4260.002 5.265 1.823~15.201脂蛋白a 1.7650.52811.1740.001 5.842 2.075~16.4433㊀讨㊀论急性脑梗死主要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颅脑血管的闭塞或狭窄,导致脑组织缺氧㊁缺血㊁坏死,最终会造成神经功能缺损[7-8]㊂阿替普酶是较好的一种溶栓药物,治疗脑梗死效果良好,并可明显降低致残率㊂但相关研究表明,仍存在部分患者服药后在发病数日后尤其是24h内病情加重,发生END,对近远期预后产生不良影响[9]㊂因此,及时有效地预防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后END发生尤为关键㊂本研究表明,责任大血管狭窄程度㊁入院时NIHSS 评分㊁溶栓时间㊁白细胞计数㊁中性粒细胞计数㊁Lp-PLA2和脂蛋白a为影响END独立危险因素㊂①责任大血管狭窄程度:责任大血管闭塞具有病情凶险,若无法及时治疗,则会导致END,从而造成急性脑梗死不良预后㊂②入院时NIHSS评分:NIHSS评分能够有效反映急性脑梗死的严重程度及神经功能恶化程度㊂③溶栓时间:溶栓时间越长则血管再通相对困难,并且相对出现出血风险较高,故而容易导致发生END㊂④白细胞计数:急性脑梗死发生后会激活白细胞,浸润于局部缺血脑组织㊂同时,白细胞计数升高可能会导致急性脑梗死溶栓后患者颅内出血风险增加,并且会加重溶栓后低灌注,从而容易诱发诱发END㊂⑤中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可通过释放活性氧㊁趋化因子㊁细胞因子等方式使炎症反应启动㊂脑梗死发生后,会导致脑组织的外周免疫细胞受到损伤,中性粒细胞水平变化可反应患者病情严重程度㊂急性脑梗死溶栓后END发生与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密切相关,并且其水平越高,则会大致患者脑损伤损伤更为严重,从而造成END发生风险越高㊂⑥Lp-PLA2:Lp-PLA2是备受关注的一种炎症标志物,该炎症标志物不仅可诱导单核细胞向巨噬细胞㊁泡沫细胞转化,并且参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早期氧化修饰,以此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同时会导致斑块不稳定性增加,最终会诱发急性脑梗死㊂由于其参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早期氧化修饰,会形成动脉粥样硬化,诱发急性脑梗死㊂溶栓后斑块再次形成与Lp-PLA2水平升高密切相关㊂此外,血脑屏障破坏和内皮损伤加重与Lp-PLA2水平升高密切相关,并且Lp-PLA2水平升高可引起病灶周围水肿加重,诱发END[10]㊂⑦脂蛋白a:脂蛋白a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同时,脂蛋白a水平越高可加速心脑血管疾病的进展㊂研究报道发现,脂蛋白a是影响急性脑梗死溶栓后END的一项独立危险因素[11]㊂综上所述,急性脑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溶栓治疗后END发生率较高,且受多因素影响,其中责任大血管狭窄程度㊁入院时NIHSS评分㊁溶栓时间㊁白细胞计数㊁中性粒细胞计数㊁Lp-PLA2和脂蛋白a为影响END独立危险因素㊂ʌ参考文献ɔ[1]㊀Masson A,Boulouis G,Janot K,et al.Acute hydrocephalusand delayed cerebral infarction after 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J].Acta Neurochir,2022,164(9):2401-2408.[2]㊀Liu F,Jin M,Zhang Z,et al.Platelet-to-neutrophil ratio isrelated to 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J].Neurologist,2022,27(5):230-234.㊃716㊃[3]㊀孙瑜,魏爱宣,王利民,等.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影像学特征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3,27(5):568-571.[4]㊀刘雪云,方琪,吴小三,等.脑白质高信号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22,21(3):257-262.[5]㊀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35):4013-4017.[6]㊀谈颂,常思远,宋波,等.早期改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对缺血性卒中诊治指南(2014)[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48(4):246-257.[7]㊀Shao YJ,Zhang Y,Wu RR,et work pharmacology ap-proach to investigate the multitarget mechanisms of ZhishiRhubarb Soup on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J].Pharm Biol,2022,60(1):1394-1406.[8]㊀Bao H,Gao HR,Pan ML,et parative study on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alteplase and urokinase in the treatmentof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J].Technol Health Care,2021, 29(1):85-90.[9]㊀穆永芳,郭永力,蒋召芹,等.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㊁血清ET-1㊁TXA2水平及不良反应影响[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22,19(2):208-211. [10]㊀兰翠霞,王健,王江凤,等.血清Lp-PLA2㊁RDW-CV㊁NLR值变化与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及预后的关系[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23,33(10):12-17.[11]㊀华键,周其达.急性脑梗死早期神经功能恶化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脂蛋白(a)的关系[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8,20(4):405-407.ʌ文章编号ɔ1006-6233(2024)04-0618-06关节镜下高位关节内与小切口低位关节外结节间沟下LHBT切断固定治疗伴有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SIS的对照研究吴冯春,㊀廖明新,㊀黄杰鑫,㊀林伟明,㊀叶㊀剑,㊀高招文(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南平第一医院骨科,㊀福建㊀南平㊀353000)ʌ摘㊀要ɔ目的:探讨关节镜下高位关节内与小切口低位关节外结节间沟下肱二头肌长头腱(Long Head of the Biceps Tendon,LHBT)切断固定治疗伴有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肩峰撞击综合征(subacromial impingement syndrome,SIS)的对照研究㊂方法:选取2019年月12月至2022年12月在我院诊治的伴有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SIS患者92例,其中45例接受关节镜下高位关节内LHBT切断固定治疗(观察A 组),47例接受小切口低位关节外结节间沟下LHBT切断固定治疗(观察B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加州大学(UCLA)肩关节评分系统各维度评分及总分㊁Constant肩关节评分评分㊁美国肩肘关节医师协会(ASES)评分,以及临床治疗疗效㊂结果:治疗后,两组UCLA各维度评分㊁患者满意度及总分较治疗前均升高(P<0.05),但与观察B组比较,观察A组UCLA各维度评分㊁患者满意度及总分治疗前后的差值明显更低(P<0.05)㊂治疗后,两组Constant㊁ASES评分较治疗前均升高(P<0.05),但与观察B组比较,观察A组Constant㊁ASES评分治疗前后的差值明显更低(P<0.05)㊂与观察B组95.74%比较,观察A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0.00%明显更低(P<0.05)㊂结论:与关节镜下高位关节内LHBT切断固定治疗相比较,小切口低位关节外结节间沟下LHBT切断固定治疗伴有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SIS患者,可更有效促进肩关节功能恢复,提高临床治疗疗效㊂ʌ关键词ɔ㊀关节镜;㊀高位关节内肱二头肌长头腱;㊀小切口低位关节外结节间沟下肱二头肌长头腱;㊀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㊀肩峰撞击综合征ʌ文献标识码ɔ㊀A㊀㊀㊀㊀㊀ʌdoiɔ10.3969/j.issn.1006-6233.2024.04.017A Comparative Study of Arthroscopic Treatment of Acromion ImpingementSyndrome with Tendinitis of Biceps Brachii Long Head(LHBT)in High Joint and Low Intertrochanteric Groove with Small Incision㊃816㊃ʌ基金项目ɔ福建医科大学启航基金项目,(编号:2021J011426);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2020QH1305)ʌ通讯作者ɔ廖明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脑梗死的介入治疗(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关键词】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静脉溶栓;动脉留置导管治疗介入治疗学是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展起来的一门医学影像学和临床治疗学相结合的新兴边沿学科,有学者谓之与内科、外科并列的三大诊疗技术。
由于其近10余年的迅速发展,对许多以往临床上认为不治或难治之症,介入治疗开辟了新的有效治疗途径。
介入治疗的医生已能把导管或其他器械,介入到人体几乎所有的血管分支和其他管腔结构(消化道、胆道、气管、鼻管等),以及某些特定部位,对许多疾病实施局限性治疗。
急性脑梗死的介入治疗较传统的治疗方法亦体现了其独特的优势。
1 急性脑梗死介入治疗的理论基础急性脑梗死缺血半暗带理论的提出,为急性脑梗死的介入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急性脑梗死病灶由缺血中心区及其周围的缺血半暗带组成,缺血中心区的神经细胞离子泵和细胞能量代谢衰竭,脑组织发生不可逆性损害,缺血半暗带的脑血流量处于电衰竭与能量衰竭之间,损伤具有可逆性,神经细胞依然存活。
如何早期再通闭塞的脑血管,挽救缺血半暗带区的神经细胞,成为目前治疗的关键。
介入治疗途径包括静脉溶栓,动脉溶栓,动脉及静脉联合溶栓,溶栓治疗联合动脉成形或支架植入术,超声溶栓治疗以及动脉留置导管治疗等。
2 静脉溶栓1958年Sussmann〔1〕等首先报道了溶栓治疗脑血管闭塞的方法,即为最初的静脉溶栓途径,1995年美国国立神经疾病和卒中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for Neurological Disoders and Stroke,NINDS)〔2〕的随机分组实验证明了静脉溶栓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其具有操作简单、快捷、费用低、患者更易于接受等优点,目前静脉溶栓的药物包括链激酶、尿激酶、前尿激酶、rt PA。
链激酶静脉溶栓因其出血率及死亡率均高,已不适宜研究,尿激酶静脉溶栓为我国九五攻关项目〔3〕,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的方法证明了急性脑梗死发病6 h内静脉溶栓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结果表明发病3 h内效果较好,3 h内应用100万U与150万U效果一致,但出血风险前者较小,3~6 h应用150万U较100万U效果更好。
因此我国2004年脑血管病防治指南建议在无条件采用rt PA时,可用尿激酶替代,而且时间窗也提出可以在发病6 h内。
但国际上较为认可rt PA静脉溶栓,2007年美国卒中协会成人缺血性卒中早期干预指南(ASA2007)〔4〕及2008年欧洲卒中组织缺血性卒中和短暂脑缺血发作指南(ESO2008)〔5〕推荐3h是rt PA静脉溶栓的时间窗。
3 动脉溶栓1998年PROACT(prolyse in acute cerebral thromboembolism)〔6〕报道了第1例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
在这项研究中使用前尿激酶(Prourokinase,pro UK)作为溶栓药物,以6h为时间窗,最终肯定了动脉溶栓的有效性。
同年,Gonner〔7〕等使用尿激酶作为溶栓药物,以4h为时间窗,亦得出来同样的结论。
近年来,国内外临床治疗表明,动脉内溶栓属于DSA 监视下的实时溶栓,可明确血管栓塞部位、有无侧支循环建立、是否伴有血管狭窄及溶栓后血管是否开通等情况,为溶栓治疗及疗效评估提供客观的影像学资料,并有助于是否明确进一步实施血管成形术消除血管狭窄,预防再次血栓栓塞。
与静脉溶栓比较,动脉溶栓的治疗时间窗可以适当延长,适应证范围相对较宽;溶栓剂用量相对较少,血栓局部药物浓度高,可以减少全身对纤溶药物的不良反应;血管开通率提高,患者预后明显改善,该方法作用好,药物用量小,不良反应小。
4 动脉和静脉联合溶栓Lewandowski等〔8〕采用多中心双盲小样本随机对照研究,利用rt PA,对发病3 h之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首先进行静脉溶栓,后进行动脉溶栓,证实了动、静脉溶栓联合应用的可行性。
Keris等〔9〕亦进行了此方面研究,其同样利用rt PA,对发病6 h之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首先进行动脉溶栓,后进行静脉溶栓,得出同样的结论。
联合溶栓的血管再通率高,同时出血的风险亦增加,因此目前尚在继续研究阶段。
对大脑中动脉主干、颈动脉终端、基底动脉阻塞所致的严重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行动静脉溶栓联合治疗更有效。
5 溶栓治疗联合动脉成形或支架植入术Toshihiro等〔10〕报道在6h内对溶栓后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支架成形术,有良好的效果。
国内张永巍等〔11〕报道动脉溶栓结合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急性颈动脉系统脑梗死1例,患者症状即刻改善。
部分文献报道两者联合应用使血管的再阻塞率降低,能明显改善预后。
但目前尚无大样本的随机对照研究证实溶栓治疗联合动脉成形或支架植入术研究的疗效。
6 超声溶栓治疗超声不仅可以快速检测颅内病变动脉的狭窄、闭塞或再通,而且具有直接溶解血栓和增强溶栓药物溶栓效果的特殊生物学作用。
这一结果在离体实验、动物模型和临床研究中均被证实。
超声波能溶解血栓的作用机制可归纳为以下几点〔12〕:空化作用(cavitation);微流作用(microstreaming) ;机械效应;热效应;声化学反应(sonochemical reaction) ;超声透入作用(sonophresis) ;增强纤溶活性或增强纤溶,药物效应;缩短血流再灌注时间和逆转酸中毒。
CLOTBUST (Combined Lysis of Thrombus in Brain Ischemia Using Transcranial Ultrasound and Systemic TPA) Ⅱ期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13〕及Tsivgoulis等纳入6个随机对照研究和3个非随机对照研究的META 分析〔14〕均显示,对于不能实施静脉溶栓的患者,单独给予TCD连续监测能提高血管早期再通率。
7 动脉留置导管治疗尽管动脉溶栓及静脉溶栓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已经得到肯定,但部分急性脑梗死患者未能在指定的时间窗内就诊,因此错过了溶栓的时机。
因此有学者提出对于发病6h后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除接受静脉药物治疗外,可否有其他的治疗方式。
虽然2~3 d脑组织已有不可逆病损,但治疗是针对半暗带区内尚存活的组织,半暗带在脑缺血后24~72 h仍有被救活的希望。
借鉴肿瘤的动脉灌注化疗的经验以及某些炎症性疾病如骨髓炎等局部用药的报道,通过一定的临床研究,证实留置导管动脉给药强化治疗效果明显,未出现明显的如脑出血等并发症,是一种安全的治疗方法,此结论还有待于大规模多中心实验进一步证明。
动脉留置管局部给药时病灶处直接得到较高的药物浓度,且较为稳定。
这种脑部“首过消除”可以作为动脉留置管的优点之一。
动脉留置管局部给药时局部药物浓度高,相当于对病灶施以冲击疗法,能使半暗带保留较多的药物,从而发挥治疗作用。
动脉留置管可以最大可能避免全身用药的不良作用。
因此脑梗死超早期溶栓治疗是目前降低致残率及死亡率的有效治疗方法,动脉和静脉联合溶栓、溶栓治疗联合动脉成形或支架植入术、超声溶栓治疗以及动脉留置导管治疗为急性脑梗死开辟了新的治疗前景。
期待医学影像学的不断改进,治疗时间窗的逐渐明确,更好的改善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1 Sussmann BJ,Fitch TS.Thrombolysis with fibrinolysis in cerebral arterial occlusion〔J〕.JAMA,1958;167(14):17059.2 NINDS t PA Stroke Study Group.Tissue plasminogenactivator for acute ischemic stroke〔J〕.N Engl J Med,1995;333(24):15817.3 国家“九五”攻关课题协作组.急性脑梗死六小时以内的静脉溶栓治疗〔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2;35(4):210 3.4 Adams HP,del Zoppo G,Alberts MJ,et al. Guidelines for the early management of adults with ischemic stroke:a guideline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American Stroke Association Stroke Council,Clinical Cardiology Council,Cardiovascular Radiology and Intervention Council,and the Atherosclerotic Peripheral Vascular Disease and Quality of Care Outcomes in Research Interdisciplinary Working Groups;the American Academy of Neurology affirms the value of this guideline as an educational tool for neurologists〔J〕.Stroke,2007;115(20):e478534.5 European Stroke Organisation (ESO) Executive Committee ESO Writing Committee.Guidelines for management of ischemic stroke and transient ischaemic attack 2008〔J〕.Cerebrovascular Dis,2008;25(5):457507.6 Zoppo GJ,Higashida RP,Furlan AJ,et al. PROACT:a phase Ⅱrandomized trial of recombinant prourokinase by direct arterial delivery in acute middle cerebral artery stroke PROACT investigators〔J〕.Stroke,1998,29(1):411.7 Gonner F,Remonda L,Mattle H,et al.Local intra arterial thrombolysis in acute ischemic stroke 〔J〕.Stroke,1998;29(9):1894900.8 Lewandowski CA,Frankel M,Tomsick TA,et bined intravenous and intra arterial rt PA versus intra arterial therapy of acute ischemic stroke:emergency management of stroke (EMS) bridging trial〔J〕. Stroke,1999;30(12):2598605.9 Keris V,Rudnicka S,Vornoa V,et bined intraarterial/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for acute ischemic stroke〔J〕.AJNR,2001,22(2);3528.10 Toshihiro MD,Saburom MD,Ichiro MD,et al.Angioplasty after intra arterial thromobolysis for acute occlusion of intracranial arteries〔J〕. Stroke,1998;29:256874.11 张永巍,丁素菊,刘建民,等.动脉溶栓结合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J〕.介入反射学杂志,2004;12:1467.12 Hong AS,Chae JS,Dubin SB,et al.Ultrasonic clot disruption:an in vitro study〔J〕.Am Heart J,1990;120(2):41822.13 Alexandrov AV,Molina CA,Grotta JC,et al.Ultrasound enhanced systemic thrombolysis for acute ischemic stroke〔J〕.N Engl J Med,2004;351(21):21708.14 Tsivgoulis G,Eggers J,Ribo M,et al. Safety and efficacy of ultrasound enhanced thrombolysis: a meta analysis of randomized and non randomized studies 〔J〕.Stroke,2008;39(2):59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