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不同行业之间收入差距的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由行业引起收入差距的浅析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传统计划经济条件下那种比较简单的社会收入分配和利益关系,已经变得日益复杂。各种利益群体的利益需求与满足这种需求的途径也日益多样化,不同社会群体、不同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日益明显。部分行业的职工收入快速增长,与破产、亏损企业职工的低收入形成强烈反差。影响着人们的心态平衡,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不利。应予以高度重视。本文客观描述了行业收入差距现状,对造成行业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进行了系统的剖析,并提出了部分对策。
关键词:市场经济行业差距行业垄断收入差距对策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打破了“大锅饭”的分配格局,市场经济范围不断扩大,人均收入水平稳步提高,但收入差距问题也日益严峻,日益扩大行业收入差距不光损害到社会公平的实现,同时也不利于社会效率的提高。近年来行业收入差距的扩大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行业收入差距扩大严峻的现象从80年代末开始呈现,90年代开始了对行业收入差距的研究。垄断行业的高收入问题多次在两会上提出,行业收入差距问题日渐严峻。
一、不同行业收入差距概况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1999年平均工资最高的五个行业分别是:金融、保险业12046元,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11601元,电力煤气供水业11513元,房地产业11505元.交通运输电信业10991元,平均工资都超过万元。平均工资较低的行业分别是:农林牧渔业4832元。贸易和餐饮业6417元,采掘业7521元。1999年平均工资最高和最低之比为2.49:1。 2010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37147元,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20759元。非私营单位的工资明显高于私营单位,在19个行业中非私营单位里金融业的年均工资最高,农、林、牧、渔业年均工资却是所有行业中最低的最高行业与最低行业年平均工资之比为 4.7:1。在城镇私营单位中,最高行业与最低行业年平均工资之比为3.5:1,我国电力、电信、金融、保险、烟草等行业职工的平均工资是其他行业职工平均工资的2-3倍,如果再加上这些高收入行业职工的工资外收入和福利待遇,实际收入差距可能在其他行业职工平均工资的5-10倍之间。
二、不同行业收入差距形成的原因
1.与行业垄断有关。经济体制改革将企业推向市场,激烈的竞争使企业尝尽了酸甜苦辣。价值规律这只无形而有力的巨手将社会利润大致抹平。然而垄断行业因享有垄断经营地位或国家给予的特殊条件,却能在无竞争对手的情况下,谋取高额垄断利润。其盈利水平大
大超过社会平均利润率,使本应属于国有的财产变成了这类行业和个人获取高收入的条件。例如金融保险业、电力煤气供水、房地产、交通运输邮电等行业,其职工工资位于15大行业前五位。近几年虽有部分行业引人竞争,但垄断地位未曾动摇,无经营好坏之忧,行业效益十分可观。相比之下,作为国家经济主导产业的基础产业农林牧渔业、制造业和采掘业等行业却是近10年来工资低、基本保持原位、增长慢的行业。同等条件的劳动者仅仅因为行业或所在单位不同,收入差距在扩大。
2.与经济体制转轨有关。市场经济不仅改变了计划经济时期国家对各行业实行统购统销,全民所有制工商企业利润全部上缴国家,职工工资实行严格的指令性工资计划,全国统一,工资标准相同的平均主义分配制度。而且因为市场经济,产品价格主要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企业自负盈亏,职工收入与企业经济效益直接挂勾。计划经济时代的企业劳动工资制度被打破,同时职工的收入结构也发生了大的变化。但是因为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对生产要素占有的初始不平等及一些行业价格不合理等特别因素,致使部分企业凭借生产资料占有上的优势,得天独厚的市场条件以及特许的优惠政策和级差效益较少的退休职工和富余人员负担等条件,成为所谓“效益好的企业”,理所当然地获取更多的利益。而另外一些企业,因为不具备那么多的有利条件,在竞争中自然成为效益不好的企业,或者亏损关停企业。企业之间因为最初的不平等因素,造成的企业之间的不平等竞争的结果,使企业之间的职工收入产生了较大差距,并且呈现逐步扩大的趋势。
3.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有关。科学技术的进步,带动了高新技术产业的迅速发展。以微电子、生物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新能源、新材料技术以及航空、航天技术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发展,不仅以强劲的势态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同时使一些行业的业务得以创新。如:金融商贸业的股票证票交易、期货交易、信息咨询等。以知识、技术、资金密集为主要特征的高新技术产业不是纯技术或纯经济领域,而是一个涉及科学技术、经济、文化等内容的综合性领域。其产业以创新性强、成长快、高风险和高收益并存为特征。并且脑力劳动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创造的价值越来越高。到这些行业就业,前期付出的成本高,工作强度大、节奏快。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将加大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提升力度,从而促进国民经济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的升级优化,为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对这些行业的高收入应给予充分肯定和鼓励。
三、解决收入差距的对策建议
从以上分析,我们知道造成行业间收入差距的原因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其中虽有合理部分,但相当大部分是由不合理因素造成的。其不良影响,已成为我国体制稳定转轨的重大隐患,必须尽快采取有效措施,形成合理的行业间收入分配关系。
1.尽可能打破行业垄断。对于垄断性行业,在目前引入竞争的基础上逐步扩大引入竞争的范围,通过实行自由经营,平等竞争,逐步缩小垄断行业的范围,使这些行业的职工收入保持合理水平。对于那些必须由国家垄断经营的行业,要强化财务监督,采取一定措施将
其因垄断地位而形成的超额利润划归国家所有,并对这些垄断行业的工资收入进行严格调控,纳入统一管理,防止其工资收入过快增长,逐步缩小甚至消除行业间不合理的收入差距。
2.建立行业公平竞争的社会环境。发挥国家政策的宏观调控作用,对各种优惠政策进行调整,对部分有失公平或已经完成特殊使命的政策应及时取消。并通过健全或规范市场,推行公平竞争。严格执行新税制,尽量避免或减少企业因对生产要素占有的初始不平等而造成的不公平竞争和收入差距。对不同行业、不同职业的个人收入水平进行经常性的统计和比较,完善不同行业、不同职业合理的工资提取率和水平。使收入分配具有较强的激励机制和导向作用。
3.充分发挥个人所得税对个人收入差距的调节作用。在加强税收征管工作,加快税制改革步伐的同时,尽快修改和完善个人所得税法,以堵塞个人所得税方面的漏洞。严肃税收法制,增大对偷漏税者的惩罚力度。对高收入者的特定消费内容应考虑征收特别消费税。使个人所得税对个人收入差距真正起到调节作用。
4.加速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工程,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加强对困难企业,困难行业的监控,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障困难企业困难职工的基本生活。特别是对企业离退休人员、转岗人员和下岗人员的暂时生活困难应给以必要的帮助。帮助困难企业和下岗职工克服生活困难,是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的重要环节。在创造更多就业机会的同时,在全国实行最低工资保障线,最低生活保障线制度。
5.兴办教育,提高国民素质。推动观念更新不仅是改善收入分配具有长期性、根本性的措施,而且是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基础,以数字化信息革命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在给社会带来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无疑会推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有利于形成合理的行业收入,并将深刻影响人类历史的进程。发展高新技术将是我国的未来和希望所在,因此,应大力加强教育发展,增加国家教育经费的支出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