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的基本关系教案20

合集下载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教案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教案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教案篇一:集合间的基本关系示范教案1.1.2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整体设计教学分析课本从学生熟悉的集合(自然数的集合、有理数的集合等)出发,通过类比实数间的大小关系引入集合间的关系,同时,结合相关内容介绍子集等概念.在安排这部分内容时,课本注重体现逻辑思考的方法,如类比等.值得注意的问题:在集合间的关系教学中,建议重视使用Venn图,这有助于学生通过体会直观图示来理解抽象概念;随着学习的深入,集合符号越来越多,建议教学时引导学生区分一些容易混淆的关系和符号,例如∈与�恋那�别.三维目标1.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能判断给定集合间的关系,提高利用类比发现新结论的能力.2.在具体情境中,了解空集的含义,掌握并能使用V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加强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能力,树立数形结合的思想.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集合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教学难点:理解空集的含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思路1.实数有相等、大小关系,如5=5,5<7,5>3等等,类比实数之间的关系,你会想到集合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让学生自由发言,教师不要急于作出判断,而是继续引导学生)欲知谁正确,让我们一起来观察、研探.思路2.复习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属于与不属于的关系,填空:(1)0N;(2)2Q;(3)-1.5R. 类比实数的大小关系,如5<7,2≤2,试想集合间是否有类似的“大小”关系呢?(答案:(1)∈;(2)��;(3)∈)推进新课新知探究提出问题(1)观察下面几个例子:①A={1,2,3},B={1,2,3,4,5};②设A为国兴中学高一(3)班男生的全体组成的集合,B为这个班学生的全体组成的集合;③设C={x|x是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D={x|x是等腰三角形};④E={2,4,6},F={6,4,2}.你能发现两个集合间有什么关系吗?(2)例子①中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例子④中集合E是集合F的子集,同样是子集,有什么区别?(3)结合例子④,类比实数中的结论:“若a≤b,且b≤a,则a=b”,在集合中,你发现了什么结论?(4)按升国旗时,每个班的同学都聚集在一起站在旗杆附近指定的区域内,从楼顶向下看,每位同学是哪个班的,一目了然.试想一下,根据从楼顶向下看的,要想直观表示集合,联想集合还能用什么表示?(5)试用Venn图表示例子①中集合A和集合B.(6)已知A�罛,试用Venn图表示集合A和B的关系.(7)任何方程的解都能组成集合,那么x2+1=0的实数根也能组成集合,你能用Venn图表示这个集合吗?(8)一座房子内没有任何东西,我们称为这座房子是空房子,那么一个集合没有任何元素,应该如何命名呢?(9)与实数中的结论“若a≥b,且b≥c,则a≥c”相类比,在集合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活动:教师从以下方面引导学生:(1)观察两个集合间元素的特点.(2)从它们含有的元素间的关系来考虑.规定:如果A?B,但存在x∈B,且x?A,我们称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B(或BA).(3)实数中的“≤”类比集合中的?.(4)把指定位置看成是由封闭曲线围成的,学生看成集合中的元素,从楼顶看到的就是把集合中的元素放在封闭曲线内.教师指出:为了直观地表示集合间的关系,我们常用平面上封闭曲线的内部代表集合,这种图称为Venn图.(5)封闭曲线可以是矩形也可以是椭圆等等,没有限制.(6)分类讨论:当A?B时,AB或A=B.(7)方程x2+1=0没有实数解.(8)空集记为?,并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即??A;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即A(A≠?).(9)类比子集.讨论结果:(1)①集合A中的元素都在集合B中;②集合A中的元素都在集合B中;③集合C中的元素都在集合D中;④集合E中的元素都在集合F中.可以发现:对于任意两个集合A,B有下列关系:集合A中的元素都在集合B中;或集合B中的元素都在集合A中.(2)例子①中A?B,但有一个元素4∈B,且4?A;而例子②中集合E和集合F中的元素完全相同.(3)若A?B,且B?A,则A=B.(4)可以把集合中元素写在一个封闭曲线的内部来表示集合.(5)如图1121所示表示集合A,如图1122所示表示集合B. ?图1-1-2-1(6)如图1-1-2-3和图1-1-2-4所示. 图1-1-2-2图1-1-2-3(7)不能.因为方程x2+1=0没有实数解.(8)空集. 图1-1-2-4(9)若A?B,B?C,则A?C;若A应用示例 B,BC,则AC.思路11.某工厂生产的产品在重量和长度上都合格时,该产品才合格.若用A表示合格产品的集合,B表示重量合格的产品的集合,C表示长度合格的产品的集合.已知集合A、B、C均不是空集.(1)则下列包含关系哪些成立?A?B,B?A,A?C,C?A.(2)试用Venn图表示集合A、B、C间的关系.活动:学生思考集合间的关系以及Venn图的表示形式.当集合A中的元素都属于集合B时,则A?B成立,否则A?B不成立.用相同的方法判断其他包含关系是否成立.教师提示学生以下两点:(1)重量合格的产品不一定是合格产品,但合格的产品一定重量合格;长度合格的产品不一定是合格产品,但合格的产品一定长度合格.(2)根据集合A、B、C间的关系来画出Venn图.解:(1)包含关系成立的有:B?A,C?A.(2)集合A、B、C间的关系用Venn图表示,如图1-1-2-5所示.图1-1-2-5变式训练课本P7练习3.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集合间的包含关系.其关键是首先明确两集合中的元素具体是什么. 判断两个集合A、B之间是否有包含关系的步骤是:先明确集合A、B中的元素,再分析集合A、B中的元素之间的关系,得:当集合A中的元素都属于集合B时,有A?B;当集合A中的元素都属于集合B,当集合B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属于集合A时,有AB;当集合A中的元素都属于集合B,并且集合B中的元素也都属于集合A时,有A=B;当集合A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属于集合B,并且集合B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也不属于集合A时,有AB,且BA,即集合A、B互不包含.2.写出集合{a,b}的所有子集,并指出哪些是它的真子集.活动:学生思考子集和真子集的定义,教师提示学生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一个集合不是其本身的真子集.按集合{a,b}的子集所含元素的个数分类讨论.解:集合{a,b}的所有子集为?,{a},{b},{a,b}.真子集为?,{a},{b}.变式训练2007山东济宁一模,1已知集合P={1,2},那么满足Q?P的集合Q的个数是( )A.4B.3C.2D.1分析:集合P={1,2}含有2个元素,其子集有22=4个,又集合Q?P,所以集合Q有4个.答案: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子集和真子集的概念,以及分类讨论的思想.通常按子集中所含元素的个数来写出一个集合的所有子集,这样可以避免重复和遗漏.思考:集合A中含有n个元素,那么集合A有多少个子集?多少个真子集?解:当n=0时,即空集的子集为?,即子集的个数是1=20;当n=1时,即含有一个元素的集合如{a}的子集为?,{a},即子集的个数是2=21;当n=2时,即含有一个元素的集合如{a,b}的子集为?,{a},{b},{a,b},即子集的个数是4=22. ……集合A中含有n个元素,那么集合A有2n个子集,由于一个集合不是其本身的真子集,所以集合A有(2n-1)个真子集.思路21.2006上海高考,理1已知集合A={-1,3,2m-1},集合B={3,m2}.若B?A,则实数m=_______. 活动:先让学生思考B?A的含义,根据B?A,知集合B中的元素都属于集合A,集合元素的互异性,列出方程求实数m的值.因为B?A,所以3∈A,m2∈A.对m2的值分类讨论. 解:∵B?A,∴3∈A,m2∈A.∴m2=-1(舍去)或m2=2m-1.解得m=1.∴m=1.答案:1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集合和子集的概念,以及集合元素的互异性.本题容易出现m2=3,其原因是忽视了集合元素的互异性.避免此类错误的方法是解得m的值后,再代入验证.讨论两集合之间关系时,通常依据相关的定义,观察这两个集合元素的关系,转化为解方程或解不等式.变式训练已知集合M={x|2-x<0},集合N={x|ax=1},若NM,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分析:集合N是关于x的方程ax=1的解集,集合M={x|x>2}≠?,由于NM,则N=?或N≠?,要对集合N是否为空集分类讨论.解:由题意得M={x|x>2}≠?,则N=?或N≠?.当N=?时,关于x的方程ax=1中无解,则有a=0;111,又∵NM,∴∈M.∴>2. aaa111∴0<a<.综上所得,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a=0或0<a<,即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a|0≤a<} 2222.(1)分别写出下列集合的子集及其个数:?,{a},{a,b},{a,b,c}. 当N≠?时,关于x的方程ax=1中有解,则a≠0,此时x=(2)由(1)你发现集合M中含有n个元素,则集合M有多少个子集?活动:学生思考子集的含义,并试着写出子集.(1)按子集中所含元素的个数分类写出子集;(2)由(1)总结当n=0,n=1,n=2,n=3时子集的个数规律,归纳猜想出结论.答案:(1)?的子集有:?,即�劣�1个子集;{a}的子集有:?、{a},即{a}有2个子集;{a,b}的子集有:?、{a}、{b}、{a,b},即{a,b}有4个子集;{a,b,c}的子集有:?、{a}、{b}、{c}、{a,b}、{a,c}、{b,c}、{a,b,c},即{a,b,c}有8个子集.(2)由(1)可得:当n=0时,有1=20个子集;当n=1时,集合M有2=21个子集;当n=2时,集合M有4=22个子集;当n=3时,集合M有8=23个子集;因此含有n个元素的集合M有2n个子集.变式训练已知集合A{2,3,7},且A中至多有一个奇数,则这样的集合A 有……( )A.3个B.4个C.5个D.6个分析:对集合A所含元素的个数分类讨论.A=?或{2}或{3}或{7}或{2,3}或{2,7}共有6个.答案: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子集的概念以及分类讨论和归纳推理的能力.集合M中含有n个元素,则集合M有2n个子集,有2n-1个真子集,记住这个结论,可以提高解题速度.写一个集合的子集时,按子集中元素的个数来写不易发生重复和遗漏现象.知能训练课本P7练习1、2.【补充练习】1.判断正误:(1)空集没有子集.( )(2)空集是任何一个集合的真子集. ( )(3)任一集合必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子集.( )(4)若B?A,那么凡不属于集合A的元素,则必不属于B.( ) 分析:关于判断题应确实把握好概念的实质.解:该题的5个命题,只有(4)是正确的,其余全错.对于(1)、(2)来讲,由规定:空集是任何一个集合的子集,且是任一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对于(3)来讲,可举反例,空集这一个集合就只有自身一个子集.对于(4)来讲,当x∈B时必有x∈A,则x?A时也必有x?B.2.集合A={x|-1<x<3,x∈Z},写出A的真子集.分析:区分子集与真子集的概念,空集是任一非空集合的真子集,一个含有n个元素的子集有2n个,真子集有2n-1个,则该题先找该集合元素,后找真子集.解:因-1<x<3,x∈Z,故x=0,1,2,即a={x|-1<x<3,x∈Z}={0,1,2}.真子集:?、{1}、{2}、{0}、{0,1}、{0,2}、{1,2},共7个.3.(1)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A.无限集的真子集是有限集B.任何一个集合必定有两个子集C.自然数集是整数集的真子集D.{1}是质数集的真子集(2)以下五个式子中,错误的个数为( ) ①{1}∈{0,1,2} ②{1,-3}={-3,1} ③{0,1,2}?{1,0,2}④?∈{0,1,2} ⑤?∈{0}A.5B.2C.3D.4(3)M={x|3<x<4},a=π,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 A.aMB.a?MC.{a}∈MD.{a}M分析:(1)该题要在四个选择肢中找到符合条件的选择肢,必须对概念把握准确,无限集的真子集有可能是无限集,如N是R的真子集,排除A;由于?只有一个子集,即它本身,排除B;由于1不是质数,排除D.(2)该题涉及到的是元素与集合,集合与集合的关系.①应是{1}?{0,1,2},④应是??{0,1,2},⑤应是??{0}.故错误的有①④⑤.(3)M={x|3<x<4},a=π.因3<a<4,故a是M的一个元素.{a}是{x|3<x<4}的子集,那么{a}答案:(1)C (2)C (3)D M.篇二:2014高中学科教学设计-集合间的基本关系我的教学设计模板篇三:《集合间的基本关系》教学设计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一、设计理念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是接受、记忆、模仿、练习,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动手操作、阅读自学,应注重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注重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示范教案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示范教案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示范教案第一章:集合的基本概念1.1 集合的定义理解集合的概念,了解集合的表示方法(如用大括号{}表示),掌握集合中元素的性质。

1.2 集合的类型掌握集合的分类,包括普通集合、有序集合和多重集合。

1.3 集合的运算学习集合的基本运算,包括并集、交集、差集和补集。

第二章:集合间的基本关系2.1 包含关系理解集合之间的包含关系,学习如何判断一个集合是否包含另一个集合。

2.2 相等关系学习集合之间的相等关系,了解如何判断两个集合是否相等。

2.3 真子集和真超集理解真子集和真超集的概念,学习如何判断一个集合是否为另一个集合的真子集或真超集。

第三章:集合的德摩根定律3.1 德摩根定律的定义学习德摩根定律的定义,了解其对集合运算的影响。

3.2 德摩根定律的证明学习德摩根定律的证明过程,加深对其的理解。

3.3 德摩根定律的应用学习如何运用德摩根定律解决集合运算问题。

第四章:集合的性质和定理4.1 集合的性质学习集合的性质,如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等。

4.2 集合的定理学习集合的定理,如集合论中的三条基本定理。

4.3 集合的运算性质学习集合运算的性质,如结合律、分配律等。

第五章:集合的应用5.1 集合在数学中的应用了解集合在数学中的应用,如在代数、几何等领域中的应用。

5.2 集合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了解集合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如在计算机科学、逻辑学中的应用。

5.3 集合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了解集合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在分类、整理数据等方面的应用。

第六章:集合的幂集6.1 幂集的定义理解幂集的概念,掌握幂集的表示方法。

6.2 幂集的性质学习幂集的性质,如幂集是所有子集的集合。

6.3 幂集的应用学习幂集在组合数学和概率论中的应用。

第七章:集合的树结构7.1 树结构的基本概念理解树结构的概念,掌握树结构的表示方法。

7.2 集合的树结构学习如何将集合表示为树结构,了解树结构在集合运算中的应用。

7.3 集合的树结构的应用学习树结构在图论、组合数学等领域的应用。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1.子集的概念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B,如果集合A中元素都是集合B中的元素,我们就说这两个集合有包含关系,称集合A为集合B的子集,记作(或),读作“”(或“”).2.Venn图用平面上曲线的内部代表集合,这种图称为Venn图.3.集合相等与真子集的概念(1)集合相等:如果,就说集合A与B相等;(2)真子集:如果集合A⊆B,但存在元素,称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B(或B A),读作:A真包含于B(或B真包含A).4.空集(1)定义:的集合叫做空集.(2)用符号表示为: .(3)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5.子集的有关性质(1)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即.(2)对于集合A,B,C,如果A⊆B,且B⊆C,那么.问题情境:已知任意两个实数a,b,则它们的大小关系可能是a<b或a=b或a>b,那么对任意的两个集合A,B,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探究点一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包含”关系问题1观察下面几个例子,你能发现两个集合间有什么关系吗?(1)A={1,2,3},B={1,2,3,4,5};(2)设A为新华中学高一(2)班全体女生组成的集合,B为这个班全体学生组成的集合;(3)A=N,B=R;(4)A={x|x为中国人},B={x|x为亚洲人}.问题2如何运用数学语言准确表达问题1中两个集合的关系?问题3类比表示集合间关系的符号与表示两个实数大小关系的符号之间有什么类似之处?问题4集合A,B的关系能不能用图直观形象的表示出来?小结用Venn图表示两个集合间的“包含”关系A⊆B(或B⊇A),如下图所示.例1观察下面几组集合,集合A与集合B具有什么关系?(1)A={x|x>3},B={x|3x-6>0}.(2)A={正方形},B={四边形}.(3)A={育才中学高一(11)班的学生},B={育才中学高一年级的学生}.小结在判断两个集合的关系时,对于用描述法表示的集合,一般要变成用列举法来表示,使集合中的元素特征清晰地呈现出来,便于讨论集合间的包含关系.探究点二集合与集合之间的“相等”关系问题1观察下面几个例子,你能发现两个集合间有什么关系吗?(1)设C={x|x是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D={x|x是等腰三角形};(2)C ={2,4,6},D ={6,4,2}.问题2 与实数中的结论“若a ≥b ,且b ≥a ,则a =b ”相类比,在集合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小结 如果两个集合所含的元素完全相同,那么我们称这两个集合相等.用子集概念对两个集合的相等可描述为:如果A ⊆B 且B ⊆A ,则A ,B 中的元素是一样的,因此A =B ,即A =B ⇔⎩⎪⎨⎪⎧ A ⊆B B ⊆A .问题3 用Venn 图怎样表示两个集合相等的关系?例2 已知集合A ={a ,a +b ,a +2b },B ={a ,ac ,ac 2}.若 A =B ,求实数c 的值.小结抓住集合相等的含义,分情况进行讨论,同时要注意检验所得的结果是否满足元素的互异性.探究点三真子集、空集的概念问题1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的含义是什么?问题2空集是怎么定义的?空集用什么符号表示?空集有怎样的性质?问题3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与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之间有什么区别?问题40,{0}与∅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问题5包含关系{a}⊆A与属于关系a∈A的意义有什么区别?问题6对于集合A,A⊆A正确吗?对于集合A,B,C,如果A⊆B,B⊆C,那么集合A与C有什么关系?例3写出满足{1,2}⊊A⊆{1,2,3,4,5}的所有集合A共有多少个?小结(1)求集合的子集问题,应按集合中所含元素的个数分类依次书写,以免出现重复或遗漏.(2)此题中“求集合A的个数”,等价于求集合{3,4,5}的非空子集个数。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示范教案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示范教案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示范教案第一章:集合的基本概念1.1 集合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理解集合中的元素具有无序性和确定性。

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理解集合的表示方法,如用大括号表示集合,用集合的字母表示集合。

1.2 集合的类型介绍集合的种类,如自然数集、整数集、实数集等。

引导学生理解无限集合和有限集合的概念。

1.3 集合的运算介绍集合的并、交、差运算。

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并集、交集、差集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第二章:集合的关系2.1 集合的相等关系引导学生理解集合相等的概念,即两个集合包含相同的元素。

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集合相等的判断方法。

2.2 集合的包含关系引导学生理解集合的包含关系,即一个集合是另一个集合的子集。

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子集、真子集、超集的概念。

2.3 集合的幂集引导学生理解幂集的概念,即一个集合的所有子集构成的集合。

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幂集的表示方法和性质。

第三章:集合的德摩根定律3.1 德摩根定律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德摩根定律的概念,即德摩根定律是描述集合的并、交运算与集合的补集运算之间的关系。

3.2 德摩根定律的证明通过逻辑推理和集合的运算,引导学生理解德摩根定律的证明过程。

3.3 德摩根定律的应用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德摩根定律在解决集合运算问题中的应用。

第四章:集合的集合4.1 集合的集合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集合的集合的概念,即集合的元素本身也是集合。

4.2 集合的集合的运算介绍集合的集合的并、交、差运算。

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集合的集合的运算方法和性质。

4.3 集合的集合的应用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集合的集合在解决集合运算问题中的应用。

第五章:集合的布尔代数5.1 集合的布尔代数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集合的布尔代数的概念,即集合的布尔代数是一种描述集合运算的数学系统。

5.2 集合的布尔代数的运算介绍集合的布尔代数的并、交、差、补集运算。

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集合的布尔代数的运算方法和性质。

集合的基本关系教案

集合的基本关系教案

集合的基本关系教案一、教学目标1. 掌握基本集合概念,如空集、全集、子集、真子集等。

2. 理解并能应用集合的基本关系,如相等、包含、交集、并集、差集等。

3. 能够运用集合的基本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和应用集合的基本概念。

2. 学生能够掌握集合的基本关系并能灵活运用。

三、教学难点1. 学生能够灵活运用集合的基本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入思考:学生们是否听过集合的概念?他们对集合有什么了解?2. 提问:如果有一个集合A,它包含元素1、2、3,我们该怎么表示集合A?(二)概念讲解1. 定义集合:集合就是由一些确定的对象构成的整体。

用大写字母A、B、C等表示集合。

2. 集合的元素:构成集合的每一个对象叫做集合的元素。

3. 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和描述法。

4. 集合的分类:空集、有限集、无限集。

5. 特殊集合:全集、自然数集、整数集、有理数集、实数集。

(三)基本关系讲解1. 相等关系:两个集合的元素完全相同,则称这两个集合相等。

2. 包含关系:如果一个集合A的所有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则称集合A包含集合B,记作A⊆B。

3. 真包含关系:如果一个集合A包含另一个集合B,且A≠B,则称集合A真包含集合B,记作A⊂B。

4. 交集:两个集合A和B的交集,是指既属于A又属于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记作A∩B。

5. 并集:两个集合A和B的并集,是指属于A或属于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记作A∪B。

6. 差集:给定两个集合A和B,称A中与B中的元素不同的元素组成的集合为A与B的差集,记作A-B。

7. 补集:假设全集为U,给定集合A,A在全集U中的补集是指U中不属于A的元素组成的集合,记作A'。

(四)课堂练习1. 练习1:已知集合A={1,2,3,4},集合B={3,4,5,6},求A∩B、A∪B、A-B。

2. 练习2:已知全集U={1,2,3,4,5,6,7,8,9,10},集合A={1,2,3,4,5},求A'。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教案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教案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教案集合间的基本关系教案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集合的包含和相等的关系.(2)了解使用Venn图表示集合及其关系.(3)掌握包含和相等的有关术语、符号,并会使用它们表达集合之间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1)通过类比两个实数之间的大小关系,探究两个集合之间的关系.(2)通过实例分析,获知两个集合间的包含与相等关系,然后给出定义.(3)从自然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三个方面理解包含关系及相关的概念.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应用类比思想,在探究两个集合的包含和相等关系的过程中,培养学习的辨证思想,提高学生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认识世界,尝试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子集的概念;难点:元素与子集,即属于与包含之间的区别.(三)教学方法在从实践到理论,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原则下,一方面注意利用生活实例,引入集合的包含关系. 从而形成子集、真子集、相等集合等概念. 另一方面注意几何直观的应用,即Venn图形象直观地表示、理解集合的包含关系,子集、真子集、集合相等概念及有关性质.(四)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师生互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思考:实数有相关系,大小关系,类比实数之间的关系,联想集合之间是否具备类似的关系.师:对两个数a、b,应有a>b或a = b或a<b.而对于两个集合A、B它们也存在A包含B,或B包含A,或A与B相等的关系.类比生疑,引入课题概念形成分析示例:示例1:考察下列三组集合,并说明两集合内存在怎样的关系(1)A = {1,2,3}B = {1,2,3,4,5}(2)A = {新华中学高(一)6班的全体女生}B = {新华中学高(一)6 班的全体学生}(3)C = {x | x是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D = {x | x是等腰三角形}1.子集: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B,如果A中任意一个元素都是B 的元素,称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记作,读作:“A含于B”(或B包含A)2.集合相等:若,且,则A=B.生:实例(1)、(2)的共同特点是A的每一个元素都是B 的元素.师:具备(1)、(2)的两个集合之间关系的称A是B的子集,那么A是B的'子集怎样定义呢?学生合作:讨论归纳子集的共性.生:C是D的子集,同时D是C的子集.师:类似(3)的两个集合称为相等集合.师生合作得出子集、相等两概念的数学定义.通过实例的共性探究、感知子集、相等概念,通过归纳共性,形成子集、相等的概念.初步了解子集、相等两个概念.概念深化示例1:考察下列各组集合,并指明两集合的关系:(1)A = Z,B = N;(2)A = {长方形},B = {平行四边形};(3)A={x| x2–3x+2=0},B ={1,2}.1.Venn图用平面上封闭曲线的内部代表集合.如果,则Venn图表示为:2.真子集如果集合,但存在元素x∈B,且x A,称A是B的真子集,记作AB (或B A).示例3 考察下列集合. 并指出集合中的元素是什么?(1)A = {(x,y) | x + y =2}.(2)B = {x | x2 + 1 = 0,x∈R}.3.空集称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为空集,记作 .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示例1 学生思考并回答.生:(1)(2)(3)A = B师:进一步考察(1)、(2)不难发现:A的任意元素都在B中,而B中存在元素不在A 中,具有这种关系时,称A是B的真子集.示例3 学生思考并回答.生:(1)直线x+y=2上的所有点(2)没有元素师:对于类似(2)的集合称这样的集合为空集.师生合作归纳空集的定义.再次感知子集相等关系,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并利用韦恩图从“形”的角度理解包含关系,层层递进形成真子集、空集的概念.能力提升一般结论:① .②若,,则 .③A = B ,且 .师:若a≤a,类比 .若a≤b,b≤c,则a≤c类比.若,,则 .师生合作完成:(1)对于集合A,显然A中的任何元素都在A中,故 .(2)已知集合,同时,即任意x∈A x∈B x∈C,故 .升华并体会类比数学思想的意义.应用举例例1(1)写出集合{a、b}的所有子集;(2)写出集合{a、b、c}的所有子集;(3)写出集合{a、b、c、d}的所有子集;一般地:集合A含有n个元素则A的子集共有2n个.A的真子集共有2n – 1个.学习练习求解,老师点评总结.师:根据问题(1)、(2)、(3),子集个数的探究,提出问题:已知A = {a1,a2,a3…an},求A的子集共有多少个?通过练习加深对子集、真子集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归纳能力.归纳总结子集:任意x∈A x∈B真子集:A B 任意x∈A x∈B,但存在x0∈B,且x0 A.集合相等:A = B 且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性质:①,若A非空,则 A.② .③, .师生合作共同归纳—总结—交流—完善.师:请同学合作交流整理本节知识体系引导学生整理知识,体会知识的生成,发展、完善的过程.课后作业1.1 第二课时习案学生独立完成巩固基础提升能力备选训练题例1 能满足关系{a,b} {a,b,c,d,e}的集合的数目是( A )A.8个B.6个C.4个D.3个【解析】由关系式知集合A中必须含有元素a,b,且为{a,b,c,d,e}的子集,所以A中元素就是在a,b元素基础上,把{c,d,e}的子集中元素加上即可,故A = {a,b},A = {a,b,c},A = {a,b,d},A = {a,b,e},A = {a,b,c,d},A = {a,b,c,e},A = {a,b,d,e},A = {a,b,c,d,e},共8个,故应选A.例2 已知A = {0,1}且B = {x | },求B.【解析】集合A的子集共有4个,它们分别是:,{0},{1},{0,1}.由题意可知B = { ,{0},{1},{0,1}}.例3 设集合A = {x – y,x + y,xy},B = {x2 + y2,x2 – y2,0},且A = B,求实数x和y的值及集合A、B.【解析】∵A = B,0∈B,∴0∈A.若x + y = 0或x – y = 0,则x2 – y2 = 0,这样集合B = {x2 + y2,0,0},根据集合元素的互异性知:x + y≠0,x – y≠0.∴(I)或(II)由(I)得:或或由(II)得:或或∴当x = 0,y = 0时,x – y = 0,故舍去.当x = 1,y = 0时,x – y = x + y = 1,故也舍去.∴或,∴A = B = {0,1,–1}.例4 设A = {x | x2 – 8x + 15 = 0},B = {x | ax – 1 = 0},若,求实数a组成的集合,并写出它的所有非空真子集.【解析】A = {3,5},∵,所以(1)若B = ,则a = 0;(2)若B≠,则a≠0,这时有或,即a = 或a = .综上所述,由实数a组成的集合为 .其所有的非空真子集为:{0},共6个.集合间的基本关系教案2一、预习目标:初步理解子集的含义,能说明集合的基本关系。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示范教案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示范教案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示范教案第一章:集合的概念与表示方法1.1 集合的定义与表示方法介绍集合的定义:一个无序的、不重复元素的集合。

讲解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

1.2 集合的元素与集合的关系讲解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属于(∈)、不属于(∉)。

举例说明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第二章:集合的运算2.1 集合的并集讲解集合的并集概念:包含两个或多个集合中所有元素的集合。

举例说明并集的运算方法。

2.2 集合的交集讲解集合的交集概念:属于两个或多个集合的元素组成的集合。

举例说明交集的运算方法。

2.3 集合的补集讲解集合的补集概念:在全集之外,不属于某个集合的元素组成的集合。

举例说明补集的运算方法。

第三章:集合间的基本关系3.1 集合相等讲解集合相等的概念:两个集合包含的元素完全相同。

举例说明集合相等的判断方法。

3.2 集合包含关系讲解集合包含关系:一个集合包含另一个集合的所有元素。

举例说明集合包含关系的判断方法。

3.3 集合的互异性讲解集合的互异性:集合中的元素都不相同。

举例说明集合互异性的判断方法。

第四章:集合的应用4.1 集合在数学中的应用讲解集合在数学中的基本应用:解不等式、判断逻辑关系等。

举例说明集合在数学中的应用。

4.2 集合在生活中的应用讲解集合在生活中的应用:分类、归档、统计等。

举例说明集合在生活中的应用。

第五章:集合的综合练习5.1 集合的混合运算讲解集合的混合运算:并集、交集、补集的组合运算。

举例说明集合混合运算的方法。

5.2 集合的应用题讲解集合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分析题意、列出集合关系、运算求解。

举例说明集合应用题的解题过程。

5.3 集合的拓展思考讲解集合的拓展思考:集合的无限性、集合的势等。

举例说明集合拓展思考的方法。

第六章:集合的性质与公理系统6.1 集合的性质讲解集合的性质: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举例说明集合性质的应用。

6.2 集合的公理系统讲解集合的公理系统:罗素公理、集合论的公理化。

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人教版必修一数学第2课《集合的基本关系》教案

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人教版必修一数学第2课《集合的基本关系》教案

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人教版必修一数学第2课《集合的基本关系》教案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1.2集合的基本关系教案)*课程数学 *课题集合的基本关系*教材人教版 *授课对象高一(18)班 *课时 2一、课标要求1.理解集合的之间的包含与相等关系。

2.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和真子集。

3.在具体情境中了解空集的含义并会应用。

二、学情分析知识储备熟练掌握集合的相关概念及表示。

能力目标养成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从具体到抽象、从一般到特殊的数学思维能力。

素养目标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落实学科养成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集合间的包含与相等关系,子集与其子集的概念.教学难点:集合间的包含与相等关系,子集与其子集的概念.五、教学策略教法案例教学、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

教学策略以解决现实问题为导向,分小组进行探究,并将结果分享交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过程全程渗透职业教育理念,融入思政元素。

六、教学准备教学环境借助信息技术制作课件进行多媒体教学。

教学资源导学案、PPT、相关案例素材。

七、教学过程教学思路如图一图一教学思路课前体验导学教学内容:阅读课本7-8页,思考以下问题1. 集合与集合之间有什么关系?怎样表示集合间的这些关系?2. 集合的子集指什么?真子集又是什么?如何用符号表示?3. 空集是什么样的集合?空集和其他集合间具有什么关系?教师活动准备教学用到的素材。

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可有利于学生数学抽象思维能力的提高。

课中导入与分析(引入新课)教师活动问题l :实数有相等.大小关系,如5=5,5<7,5>3等等,类比实数之间的关系,你会想到集合之间有什么关系呢?问题2:观察下面几个例子,你能发现两个集合间有什么关系了吗? (1){1,2,3},{1,2,3,4,5}A B ==;(2)设A 为国兴中学高一(3)班男生的全体组成的集合,B 为这个班学生的全体组成的集合;(3)设C={x|x 是两边相等的三角形},D={x|x 是等腰三角形}; (4){2,4,6},{6,4,2}E F ==;学生活动学生分小组讨论后自由发言。

集合的基本关系教案

集合的基本关系教案

集合的基本关系教案
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集合的基本关系,这可有意思啦!
你想想啊,集合就像是一个大口袋,里面装着好多好多的元素。

那不同的集合之间呢,就有着各种各样奇妙的关系。

比如说,有两个集合,一个集合就像是另一个集合的一部分,就好像你有一堆糖果,其中一部分是红色的糖果,那这部分红色糖果的集合不就是那堆糖果集合的一部分嘛!这就是子集关系呀。

子集就像是孩子跟家长似的,孩子是家长的一部分呢。

还有啊,有时候两个集合完全一样,那这可太巧啦!就像你有两堆糖果,仔细一看,哎呀,居然每颗都一样,这就是相等的集合呀。

再说说真子集,这就好比是一个集合是另一个集合的一部分,但又不是完全一样,就像你有一堆糖果,其中一部分除了红色糖果还有蓝色糖果,那这部分有红色和蓝色糖果的集合就是那堆糖果集合的真子集啦。

那怎么判断这些关系呢?这就得仔细瞧瞧集合里的元素啦。

要是一个集合里的元素都在另一个集合里,那就是子集呀;要是完全一样,那就是相等呗;要是是子集但又不完全一样,那就是真子集喽。

集合的基本关系在数学里可重要啦!就像盖房子得先有稳固的地基一样。

要是没搞清楚这些关系,那后面的学习可就容易糊涂啦。

你说,这集合的关系是不是挺神奇的?就好像在一个神秘的数学世界里,有着各种各样的奇妙联系。

咱可得好好琢磨琢磨,把这些关系都搞清楚,这样在数学的海洋里才能畅游无阻呀!
总之,集合的基本关系就像是打开数学大门的一把钥匙,掌握了它,我们就能更好地探索数学的奥秘啦!你还在等什么,赶紧和我一起去探索吧!。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示范教案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示范教案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示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包括子集、真子集、非空子集、超集等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集合间的基本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集合论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概念讲解。

2. 集合间基本关系的图示演示。

3. 集合间基本关系的应用举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集合间的基本关系概念及运用。

2. 难点:理解真子集、非空子集等概念。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2. 利用图示法直观展示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3. 通过举例法引导学生运用集合间的基本关系解决问题。

五、教学准备1. 教案、PPT及相关教学资料。

2. 教学黑板、粉笔。

3. 练习题及答案。

一、集合间的基本关系概述1. 子集:如果一个集合的所有元素都是另一个集合的元素,这个集合就是另一个集合的子集。

2. 真子集:如果一个集合是另一个集合的子集,并且这两个集合不相等,这个集合就是另一个集合的真子集。

3. 非空子集:如果一个集合的子集中包含至少一个元素,这个子集就是非空子集。

4. 超集:如果一个集合包含另一个集合的所有元素,这个集合就是另一个集合的超集。

二、集合间基本关系的图示演示1. 通过图示展示子集、真子集、非空子集、超集等概念。

2. 让学生直观理解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三、集合间基本关系的应用举例1. 举例说明集合间基本关系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引导学生运用集合间的基本关系解决问题。

四、真子集与非空子集的判断1. 讲解如何判断一个集合是否为真子集。

2. 讲解如何判断一个集合是否为非空子集。

五、练习与巩固1.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2. 批改作业,及时反馈学生学习情况。

六、集合的相等关系1. 定义:如果两个集合包含相同的元素,则这两个集合相等。

2. 性质:集合的相等关系是一种对称关系和传递关系。

3. 举例:解释并展示几个集合相等的情况。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示范教案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示范教案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示范教案第一章:集合的概念与表示方法1.1 集合的定义与表示理解集合的概念,即集合是由确定的、互异的元素构成的整体。

学习使用列举法、描述法等表示集合的方法。

1.2 集合间的元素关系掌握集合间的包含关系(子集)、相等关系、不相交关系等。

学习如何表示集合间的这些基本关系。

第二章:集合的运算2.1 集合的并集理解并集的定义,即包含两个或多个集合中所有元素的集合。

学习并集的运算方法及如何表示并集。

2.2 集合的交集理解交集的定义,即属于两个或多个集合的元素构成的集合。

学习交集的运算方法及如何表示交集。

2.3 集合的补集理解补集的定义,即在全集之外不属于某个集合的元素构成的集合。

学习补集的运算方法及如何表示补集。

第三章:集合的性质与运算规律3.1 集合的性质掌握集合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等基本性质。

理解集合性质在集合运算中的应用。

3.2 集合运算的规律学习集合运算中的分配律、结合律、吸收律等基本规律。

掌握运用这些规律简化集合运算的方法。

第四章:集合与逻辑推理4.1 集合与集合的关系推理学习利用集合的基本关系进行逻辑推理的方法。

掌握集合的包含关系、相等关系等在逻辑推理中的应用。

4.2 集合与属性推理理解利用集合的属性进行逻辑推理的方法。

学会运用集合的确定性、互异性等属性进行逻辑推理。

第五章:集合的应用5.1 集合在数学中的应用了解集合在数学领域中的应用,如在代数、几何等分支中的运用。

学习集合在解决数学问题中的重要性。

5.2 集合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探索集合在其他学科领域,如计算机科学、自然科学等中的应用。

认识集合作为一种基本概念在不同领域的重要性。

第六章:集合的排列与组合6.1 排列的概念与计算理解排列的定义,即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m≤n)个元素的所有可能的顺序。

学习排列的计算公式及如何表示排列。

6.2 组合的概念与计算理解组合的定义,即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m≤n)个元素的所有可能组合。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教案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教案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并理解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包括子集、真子集、超集、幂集的概念。

2. 能够判断集合之间的包含关系,并能运用集合间的基本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3. 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2. 子集、真子集、超集的概念及判断3. 幂集的概念及判断4. 集合间的基本运算5. 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教学重点:1.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的理解2. 子集、真子集、超集、幂集的判断3. 集合间的基本运算的应用教学难点:1. 幂集的概念及判断2. 集合间的基本运算的运用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2. 教学素材(如集合卡片、实例等)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集合的概念,复习集合的基本运算(并集、交集、补集)。

2. 提问:我们已经学习了集合的基本运算,集合之间还有哪些基本关系呢?二、子集、真子集、超集(10分钟)1. 介绍子集的概念,讲解子集的定义及判断方法。

2. 举例说明如何判断一个集合是否是另一个集合的子集。

3. 引入真子集的概念,讲解真子集的定义及判断方法。

4. 举例说明如何判断一个集合是否是另一个集合的真子集。

5. 介绍超集的概念,讲解超集的定义及判断方法。

6. 举例说明如何判断一个集合是否是另一个集合的超集。

三、幂集(10分钟)1. 介绍幂集的概念,讲解幂集的定义及判断方法。

2. 举例说明如何求一个集合的幂集。

3. 讲解幂集的性质及运算规律。

四、集合间的基本运算(10分钟)1. 复习集合的基本运算(并集、交集、补集)。

2. 讲解集合间的基本运算的运用,如求集合的并集、交集、补集等。

3. 举例说明如何运用集合间的基本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五、实际问题中的应用(10分钟)1. 给出几个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和基本运算解决。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和基本运算问题。

3. 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并进行解答。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集合间的基本关系,让学生了解并理解子集、真子集、超集、幂集的概念及判断方法,能够判断集合之间的包含关系,并能运用集合间的基本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教案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教案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并掌握集合间的四种基本关系:子集、真子集、非子集、相等。

2. 能够运用集合间的四种基本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3. 理解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在数学及其它领域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一、集合间的基本关系概述1. 引入集合的概念,引导学生回顾集合的基本定义。

2. 介绍集合间的四种基本关系:子集、真子集、非子集、相等。

二、子集与真子集1. 讲解子集的定义,举例说明子集的概念。

2. 引导学生理解真子集的概念,即除去集合本身外的子集。

3. 通过例题,让学生掌握判断子集和真子集的方法。

三、非子集1. 讲解非子集的定义,即一个集合不是另一个集合的子集。

2. 通过例题,让学生理解非子集的概念,并掌握判断非子集的方法。

四、相等1. 讲解集合相等的定义,即两个集合包含的元素完全相同。

2. 通过例题,让学生理解集合相等的概念,并掌握判断集合相等的方法。

五、集合间基本关系的应用1. 引导学生运用集合间的四种基本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2. 通过例题,让学生学会运用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明确集合间基本关系的定义和概念。

2. 运用例题,让学生通过实践掌握集合间基本关系的判断方法。

3.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集合间基本关系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通过课后作业,检验学生运用集合间基本关系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综合评价。

六、集合的幂集1. 引入幂集的概念,讲解幂集的定义。

2. 通过图示和例题,让学生理解幂集的概念,并掌握求解幂集的方法。

七、集合的笛卡尔积1. 讲解笛卡尔积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笛卡尔积的定义。

2. 通过例题,让学生掌握求解集合的笛卡尔积的方法。

3. 引导学生运用笛卡尔积解决实际问题,如排列组合问题。

八、集合的包含关系与维恩图1. 讲解集合的包含关系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包含关系的含义。

高中数学教案《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高中数学教案《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子集、真子集、相等)的概念,掌握判断集合间关系的方法,并能准确描述集合间的这些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具体实例分析,引导学生从直观感受出发,逐步抽象出集合间关系的数学定义,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探究,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严谨的数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价值,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子集、真子集、相等三种集合间关系的定义及判断方法。

●难点:理解并准确区分子集与真子集的概念,以及在复杂情境下判断集合间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5分钟)●生活实例:以班级中的男生集合、女生集合及全班学生集合为例,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集合之间的关系,初步感受集合间的包含与被包含关系。

●提出问题:如何用数学语言描述这些集合之间的关系?引出子集、真子集、相等等概念。

●明确目标:告知学生本节课将要学习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并简要介绍学习目标。

2. 概念讲解(10分钟)●子集定义:详细讲解子集的定义,强调“所有元素都属于另一个集合”的含义,并通过实例说明。

●真子集与相等:在子集的基础上,进一步讲解真子集的概念(即子集且不等于原集合),以及两个集合相等的条件(即互相为子集)。

●比较区分:通过图表或对比表格的形式,帮助学生直观区分子集、真子集和相等三种关系。

3. 例题解析(15分钟)●典型例题:选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例题,分别涉及子集、真子集和相等的判断。

教师边讲边练,逐步展示解题过程。

●思路引导:在解题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分析题目中的关键信息,明确判断集合间关系的依据。

●学生尝试:让学生尝试解答几个类似的题目,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思路。

4. 小组讨论与合作探究(15分钟)●分组任务: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配一个实际问题或情境,要求将其转化为集合间关系的判断问题。

教案《集合的基本关系》

教案《集合的基本关系》

课题:集合的基本关系教学目的:知识目标:(1)使学生了解集合的包含、相等关系的意义;(2)使学生理解子集、真子集的概念;(3)使学生理解补集的概念;(4)使学生了解全集的意义。

能力目标:(1)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基本技能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2)启发学生能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善于独立思考,学会分析问题和创造地解决问题;(3)通过教师指导发现知识结论,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德育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实事求是的科学学习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子集、补集的概念教学难点:弄清元素与子集、属于与包含的关系授课类型:新授课课时安排:1课时教 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复习(1)回答概念:集合、元素、有限集、无限集、列举法、描述法。

(2)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①}022|{23=+--x x x x {-1,1,2}②数字和为5的两位数} {14,23,32,41,50}(3)用描述法表示集合:}51,41,31,21,1{ }5,1|{*≤∈=n N n nx x 且 (4)集合中元素的特性是什么?(5)用列举法和描述法分别表示:“与2相差3的所有整数所组成的集合” }3|2||{=-∈x Z x {-1,5}2. 引课:问题:观察下列两组集合,说出集合A 与集合B 的关系(三个事例共性)(组论讨论,给出结论)(1)A={1,2,3},B={1,2,3,4,5}(2)A=N ,B=Q(3)A={-2,4},}082|{2=--=x x x B(集合A 中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的元素)二、新课: (阅读教材第七页至第八页例1之前自己梳理本节知识)子集1.定义:(1)子集: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 与B ,如果集合A 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的元素,我们就说集合A 包含于集合B ,或集合B 包含集合A 。

集合之间的关系教案

集合之间的关系教案

集合之间的关系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集合之间的基本关系,包括子集、真子集、非子集、相等集合、不相等集合等。

2. 学会使用Venn图表示集合之间的关系。

3. 能够运用集合之间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集合之间的基本关系,Venn图的绘制与运用。

2. 教学难点:理解真子集与非子集的概念,以及集合之间相等与不相等的判断。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集合之间的基本关系和Venn图的绘制方法。

2. 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集合之间的关系进行解决。

3. 运用互动教学法,鼓励学生提问、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四、教学准备1. 教案、PPT、黑板。

2. 教学素材:案例题、练习题。

3. 教学工具:投影仪、计算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PPT展示集合之间的基本关系,引导学生思考集合之间的关系有哪些。

2. 讲解集合之间的关系讲解子集、真子集、非子集、相等集合、不相等集合的定义与判断方法。

3. 绘制Venn图讲解Venn图的绘制方法,示例绘制不同集合之间的关系图。

4. 案例分析给出案例题,让学生运用集合之间的关系和Venn图进行分析。

5. 课堂练习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提出拓展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7. 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能力。

8. 课后反思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总结优点和不足,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活动设计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集合之间的各种关系,并尝试用Venn图表示出来。

2. 小组竞赛:设置关于集合关系的问题,进行小组竞赛,看哪个小组回答得又快又准确。

3.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数学家的角色,解释集合关系的概念,并通过对话形式展示给其他同学。

4. 案例研究:让学生研究一些现实生活中的集合关系问题,如图书馆藏书分类、水果店水果分类等。

七、评价方式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集合关系的理解和运用。

集合的基本关系教案

集合的基本关系教案

集合的基本关系教案教案标题:集合的基本关系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a. 理解集合的基本概念和符号表示法;b. 掌握集合的基本关系,包括并集、交集、补集;c. 能够运用集合的基本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a. 通过教师讲解、示范和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b. 进行小组讨论和展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c. 运用教学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关系的理解与掌握。

2. 教学难点:集合的基本关系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通过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引入集合的概念,如“小明喜欢的水果”、“小红喜欢的水果”,引导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

2. 概念讲解: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介绍集合的符号表示法和基本关系(并集、交集、补集)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3. 练习与讨论:设计一些简单的集合运算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展示,加深对集合基本关系的理解。

4. 拓展应用: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集合的基本关系进行解决,如“某班学生既参加篮球队又参加足球队的有多少人?”5. 总结归纳:让学生总结集合的基本关系,并进行知识梳理和思维导图绘制。

四、教学手段1. 多媒体课件:用于集合概念的讲解和示范。

2. 教学案例: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 板书:对集合的基本关系进行重点概括和总结。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初步理解和掌握集合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关系,并能够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的拓展和应用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2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2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优秀教案教学设计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优秀教案教学设计1. 引言教学中,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集合间的基本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本教案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通过活动和练加深对集合间基本关系的理解。

2. 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将能够:- 掌握并描述集合的基本概念- 理解并应用集合的并、交、差等基本操作- 运用集合的基本关系解决实际问题3. 教学内容3.1 集合的基本概念- 定义集合的概念- 表示集合的方法和符号3.2 集合的基本操作- 集合的并操作- 集合的交操作- 集合的差操作3.3 应用实例- 解决集合应用问题4. 教学流程4.1 导入环节通过例子或问题导入,引发学生对集合的兴趣与思考。

4.2 知识讲解介绍集合的基本概念和符号表示,示范并解释集合的并、交、差等基本操作。

4.3 讨论与练鼓励学生互动,通过小组讨论和个人练,巩固学生对基本概念及操作的理解和掌握。

4.4 拓展应用提供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应用集合的基本关系进行解决。

4.5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学到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思考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

5. 教学评价与反馈通过教学中的讨论、练和应用环节,收集学生的表现和回答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

6. 扩展练布置一些扩展练题,让学生在课后巩固和拓展所学知识。

7. 教学资源准备相关练题、实例和课堂活动所需的教学资源和材料。

8. 学生作业规定学生完成相关作业,以检验他们对集合间基本关系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9. 参考资料列出使用的参考资料和教辅书籍。

以上是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优秀教案教学设计的大纲。

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相信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集合的基本关系。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公开课教案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公开课教案

符号语言 若集合 A⊆ B,但存在 x∈B, 且 x∉A,则 A B(或 B A) (读作“A 真包含于 B”或“B 真包含 A”)
图形语言
5.空集
(1)定义:我们把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作 .
(2)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 子集 ,即 ⊆ A,空集是任何 非空集合 的真子集,即 A(A≠ ).
即时训练 1-1:(1)已知集合 B={-1,1,4},满足条件 M⊆ B 的集合 M 的个数
为( )
(A)3
(B)6
(C)7
(D) 8
(2)已知 A⊆ {1,2,3,4},且 A 中至少有一个偶数,则这样的 A 有
个.
解析:(1)由题意可知集合M是集合B的非空子集,集合B中有3个元素,因此 非空子集有7个,选C. (2)由A⊆{1,2,3,4}知集合A是{1,2,3,4}子集,且A中至少有一个偶数,则满 足条件的集合A有{2},{2,1},{2,3},{1,2,3};{4},{1,4},{3,4},{1,3, 4};{2,4},{1,2,4},{2,3,4},{1,2,3,4}.共有12个. 答案:(1)C (2)12
b2, 2a
解得
a b
1 4 1 2
,

a b
0, 0
(舍去)故
a b
0, 1

a b
1, 4 1. 2
方法技巧(1)求解含参数的集合相等问题,要注意验证所求参数是否满足集 合中元素的互异性. (2)本题中的解法二利用了两集合相等的性质,即两集合相等时,两集合中 所有元素的积相等,两集合中所有元素的和相等.
自我检测
1.集合A={x∈N|0<x<4}的真子集个数为( C ) (A)3 (B)4 (C)7 (D)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给定集合的子集。

(2)理解子集.真子集的概念。

(3)能使用Venn图表达集合间的关系,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

2.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通过观察身边的实例,发现集合间的基本关系,体验其现实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数形结合的思想。

(2)体会类比对发现新结论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集合间的包含与相等关系,子集与其子集的概念。

难点:属于关系与包含关系的区别。

三.学法与教学用具
1.学法:让学生通过观察、类比、思考、交流、讨论,发现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2.学用具:投影仪。

四.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实数有相等、大小关系,如5=5,5<7,5>3等等,类比实数之间的关系,你会想到集合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让学生自由发言,教师不要急于做出判断,而是继续引导学生;欲知谁正确,让我们一起来观察、研探。

(二)研探新知
观察下面几个例子,你能发现两个集合间有什么关系了吗?
(1)高一(1)班50位同学组成集合A,其中女同学组成集合B.集合B是集合A的一部分,因此有:若a∈A,则a∈B。

(2)所有的矩形都是平行四边形.若用M表示矩形组成的集合,用P表示平行四边形组成的集合,则有:若a∈M,则a∈P。

(3)所有的有理数都是实数.因此有:若a∈Q,则a∈R。

组织学生充分讨论、交流,使学生发现两个集合所含元素范围存在的关系,从而类比得出两个集合之间的关系:
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B,如果集合A中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中的元素,我们就说这两个集合有包含关系,称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

记作:A⊆B(或B⊇A)
读作:A包含于B(或B包含A)
显然,任何一个集合都是它本身的子集,即A⊆A。

例如上述实例分别为A⊆B,M⊆P,Q⊆R。

为了直观地表示集合间的关系,我们常用平面上封闭曲线的内部代表集合,这种图称为Venn图。

若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用Venn图表示有哪些情况?
图1 图2
图2,对于两个集合A与B,如果集合A中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中的元素,同时集合B中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A中的元素,这时,我们就说集合A与集合B相等,记作:A=B。

即:若A⊆B且B⊆A,则A=B。

显然,A是B的子集包括A与B相等.
(三)学生自主学习,阅读理解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7页中的相关内容,并思考回答下例问题:
(1)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的含义是什么?
(2)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与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之间有什么区别?
(3)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吗?空集是任何集合的真子集吗?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遇到的困惑过程,然后让学生发表对上述问题看法.
(四)巩固练习,学以致用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完成下列两道例题:
例1.某工厂生产的产品在质量和长度上都合格时,该产品才合格。

若用A表示合格产品,B表示质量合格的产品的集合,C表示长度合格的产品的集合。

则下列包含关系哪些成立?
A B B A A C C A
⊆⊆⊆⊆
,,,
试用Venn图表示这三个集合的关系。

例 2 写出集合{0,1,2)的所有子集,并指出哪些是它的真子集。

(五)巩固深化,发展思维
例:写出集合{0)、集合{0,1}的所有子集,并指出哪些是它的真子集。

归纳:一般地,如果一个集合有n个元素,则子集有2n个,真子集有2n-1个.
学生做教材第9页的练习第l~5题,教师及时检查反馈。

强调能确定是真子集关系的最好写真子集,而不写子集.
(六)归纳整理,整体认识
1.请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过的知识内容有哪些,所涉及到的主要数学思想方法又有哪些。

2. 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还有那些不太明白的地方,请向老师提出。

(七)布置作业
第8页习题 1-2A组第2-5题.
五、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知识储存量较少,需要老师通过不断的提示启迪,使学生一步步得出结论。

学生学起来还是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多练习、总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