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语言习得相关理论述评(1)

合集下载

语言学中的语言习得理论

语言学中的语言习得理论

语言学中的语言习得理论语言是人类最为重要的交流工具之一,其重要性不言可喻。

由此,语言学作为研究语言的学科,一直备受关注。

在语言学里,一条重要的研究线索就是人们如何学习语言。

本文将着重介绍语言学中的语言习得理论,其特点、观点、研究领域等。

1. 语言习得理论的特点语言习得理论,指的是探讨人如何习得语言的一种学说体系。

它的研究对象是儿童。

语言习得理论的特点如下:(1) 关注儿童语言习得的规律性语言习得理论关注儿童语言习得的规律性,认为儿童习得语言并非“顺其自然”,而是有序、结构化、规律性的。

儿童语言习得的过程中,它能够发现词语的规律性、语法结构的规律性、语音的规律性等。

这种规律性使儿童能够更好地学习语言,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语言。

(2) 强调语言习得的天赋性语言习得理论认为,每个人天生就具备学习语言的天赋。

虽然这种天赋存在差异,但每个人都具备学习语言的潜力。

因此,任何人都能够学会语言。

这种观点打破了以往认为只有某些人天赋异禀才能学好语言的观念。

(3) 将语言习得看作是人体生理和心理的自然发展过程语言习得理论认为,语言习得是人体生理和心理的自然发展过程。

儿童在接触到语言环境之后,会按照一定的规律习得语言。

这种规律是由人体天然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所决定的。

这种自然发展过程使儿童能够自然地习得语言。

2. 语言习得理论的观点(1) 语言习得的方式可以分为两类:习得第一语言和习得第二语言。

习得第一语言是儿童在生活中自然地习得的语言,习得第二语言是人在学习新的语言时使用的方法。

(2) 语言习得与语言教学不同。

语言教学是通过外界的刺激,对语言进行教学和训练。

而语言习得则是一种自然的过程,是在我们不知不觉中完成的。

(3) 语言习得是一种有序的过程。

儿童按照一定的规律习得语言,先接触到简单的词汇、语法结构,然后逐渐学习难度更大的内容。

(4) 语言习得是一种环境依赖过程。

儿童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语言,环境对他们的语言习得有很大的影响。

儿童语音获得理论简述

儿童语音获得理论简述

儿童语音获得理论简述的报告,600字儿童语音获得理论(children’s speech acquisition theory)是研究儿童如何学习语言的心理语言学理论。

它探讨了人类发育过程中,幼儿专注于学习语言的方式和原因。

这种理论旨在提供一个对复杂语言发展过程的系统性解释。

儿童语音获得理论可以追溯到研究婴儿期早期发展的最早工作。

例如,迪昂·欧文(D.O.W.Worth)曾经研究了大量婴儿期经验,以及婴儿如何学习语言。

他发现,婴儿期非常容易形成几个重要的模式,而这些模式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发展为后来的声音模式,从而支持言语发展。

此外,儿童语音获得理论还强调了语言社会发展。

大量研究表明,宝宝在社会交流活动中学习语言。

他们可以从家庭成员处获得社会材料,尤其是当家庭成员和孩子建立起可信的关系时,他们会更快地学习语言。

他们可以从家庭成员处获得社会材料,尤其是当家庭成员和孩子建立起可信的关系时,他们会更快地学习语言。

此外,儿童语音获得理论认为,孩子们也可以从外部社会活动中学习语言。

他们可以从课堂上的教育活动中学习语言,也可以从日常社会实践中获得社会参照,以及他们可以借助电视、新闻、媒体等外部资源学习语言。

最后,儿童语音获得理论也强调了孩子们在学习语言过程中的自主性。

儿童语音获得理论认为,儿童在学习语言过程中具有一定的自律意识,他们知道必须使用不同的方式和策略来学习语言,他们能够从社会中吸收语言,然后把它用到不同的语言环境中。

总的来说,儿童语音获得理论是一种研究儿童如何学习语言的心理语言学理论。

它探讨了人类发育过程中,幼儿专注于学习语言的方式和原因。

这种理论强调婴儿期经验,社会发展以及孩子们学习语言过程中的自主性等多方面因素,为复杂的语言发展提供了一个系统性的解释。

幼儿园语言教育:儿童语言习得基础知识

幼儿园语言教育:儿童语言习得基础知识

幼儿园语言教育:儿童语言习得基础知识在幼儿园阶段,语言教育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因为这是儿童习得语言的关键时期。

儿童在幼儿园时期开始接触语言,建立起对语言的基本认知能力。

他们在这个阶段习得的语言技能将对其未来的学习和人际交往产生深远的影响。

幼儿园语言教育需要针对儿童的语言习得基础知识展开全面而系统的探讨。

1. 语言习得理论在幼儿园语言教育中,了解语言习得的理论对教学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普遍儿童语言习得理论认为,儿童通过模仿、接触和积极参与社交互动来习得语言。

而课堂教学应该注重提供真实、有意义的语言环境,鼓励孩子尝试使用语言,促进他们的语言习得。

2. 语言发展阶段儿童的语言发展经历了听、说、读、写的阶段,幼儿园语言教育需要根据不同阶段的语言发展特点来进行教学设计。

在幼儿园阶段,儿童主要通过模仿和重复来学习口语表达,因此教师需要创设丰富的语言环境,提供大量的语言输入,帮助儿童建立起正确的语音、词汇和语法基础。

3. 语言教学方法在幼儿园语言教育中,适合儿童认知和发展水平的教学方法至关重要。

可以采用游戏、歌曲、故事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儿童学习语言的兴趣,帮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习得语言。

要注重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鼓励儿童多参与口语交流活动,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4. 家校合作幼儿园语言教育不仅需要学校的努力,家庭的参与也至关重要。

家长可以在家中为孩子创设语言学习环境,与教师密切合作,共同关注孩子的语言发展情况。

这样的家校合作能够为孩子的语言习得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从语言习得理论、语言发展阶段、语言教学方法和家校合作等方面来看,幼儿园语言教育是一个涉及多个方面的复杂系统工程。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同时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以更好地满足儿童语言习得的需求。

幼儿园语言教育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通过对儿童语言习得基础知识的深入探讨和领悟,教师们可以更好地引导和促进儿童的语言习得,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儿童语言获得理论

儿童语言获得理论
语言以大脑的基本认识功能为基础:对相似的事物进行分类和抽 取)。语言的理解和产生在各种水平上都能归结为分类和抽取。 语言的获得有个关键期,约从2岁左右开始到青春期为止。过了关键 期,即使给予训练,也难以获得语言。
2. 自然成熟说 评价:否定环境和语言交往在语言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无法解释本身听力正常而父母聋哑的儿童不能学会正常人口 语的原因。
2. 自然成熟说 代表人物:勒纳伯格(E.H.Lenneberg) 以生物学和神经生物学作为理论基础。理论基础和乔姆斯基一样 主要观点:
生物的遗传素质是人类获得语言的决定因素。大脑有专门的语言区。 当大脑机能的成熟达到语言准备状态时,只要受到适当外在条件的激 活,就能使潜在的语言结构状态转变成现实的语言结构,言语能力就 被获得。
三.环境与主体相互作用论
1.认知相互作用论
代表人物:皮亚杰 儿童的语言能力仅仅是大脑一般认识能力的一方 面,而认识结构的形成和发展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主要观点:儿童的语言学习是建立在儿童认知能力发展的基础 上的。 认知理论认为人类有一种先天的认知能力(功能不变式),这种 能力随着躯体内部组织的成熟决定,与环境相互作用,并向环境学习, 作为向环境学习的结果,形成了一定的“认知结构”。这种"认知结 构"随着儿童的发展而变化,认知能力也不断从低级阶段向高一级阶 段发展。
声音 (条件刺激) => 唾液分泌 (条件反射)
2.
强化说
代表人物:巴普洛夫 斯金纳(1974) 主要观点:主张对言语行为进行“功能分析”。 语言的发展是一系列刺激—反应的连锁和结 合。 儿童通过自我强化和强化依随形成言语能力。 自我强化 如:一个幼儿听到别人的话之后,独立在别处发出 同样的声音,就会自动地强化自 己那个试探性的言语行为。 强化依随 定义:指强化的刺激紧跟在言语行为之后。 特点:一是最初被强化的是个体偶然发生的动作。 如:婴儿偶然发出【ma】声,母亲就笑着来抱他,抚摸他 并答应他等

儿童语言习得两大理论研究范式述评

儿童语言习得两大理论研究范式述评

儿童语言习得两大理论研究范式述评迄今为止的儿童语言习得理论研究的范式可以归结为生成语言学的普遍语法和认知语言学基于使用的建构语言理论。

以乔姆斯基为代表的生成语言学家认为语言具有客观性,应该找到适合全人类的普遍语法,但无法解释儿童是怎样运用普遍语法解决具体语言里具体问题的;以托马斯诺为代表的认知语言学家强调语言是基于使用的,语言知识源于语言的使用体验,语言习得依靠人的一般认知能力。

虽然目前对该理论的研究刚开始起步,但它具有较强的解释力和说服力。

本文以这两派的主要观点进行述评,期望藉此深入探索儿童语言习得的难解之谜。

标签:普遍语法基于使用难解之谜一、引言儿童语言习得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研究,同时又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动态过程。

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其语言呈现不同的特征。

到目前为止,对儿童语言习得的研究有多种理论解释和假说,其中最有影响力和代表性的是以乔姆斯基(Chomsky)为代表的天赋论派和以托马斯诺(Tomasello)为代表的基于使用的建构论派。

乔姆斯基把儿童语言习得的成功解释为儿童对抽象语法原则的掌握,由于儿童生活环境中语言资料的贫乏,所谓的普遍语法只可能是天生的;相反,托马斯诺激烈地批判生成语言学中普遍语法的观点,支持认知语言学,从社会语用学的视角提出了基于使用的儿童语言习得理论。

他认为儿童在日常交际中的解读别人意向和探求语言模式能使他们掌握更多的语言构式,这些构式最终成为他们交际时运用的语言。

儿童语言习得是先天的还是基于使用建构的已成为众多学者不断研究的焦点。

本文尝试以乔姆斯基天赋论的语言习得观和基于使用的认知功能语言习得观加以评述。

二、乔姆斯基天赋论的语言习得观在乔姆斯基看来,无论一个儿童出生的背景和习得语言的环境有多大的不同,他们最终都能达到大致相同的语言水平,天生就具备某种学习语言的潜能。

儿童在智力还未发展成熟的情况下能较好地习得母语,他们输出的话语是符合语言系统规律的。

虽然儿童接触到的母语刺激是贫乏的,但这并不妨碍他们高效成功地习得母语的知识体系。

(完整word版)儿童第一语言习得理论

(完整word版)儿童第一语言习得理论

儿童第一语言习得理论一、刺激—反应论(后天环境外部因素决定一切,必须靠模仿、强化、重复等外部因素去习得第一语言)理论基础:行为主义心理学代表:斯金纳主张:采用严格的科学方法,对人的行为进行客观研究,反对研究人内部的意识思维活动。

对语言的认识:语言是习惯的总和。

是后天习得,是通过刺激—反应—强化模式养成习惯而学会的,强调外部条件的作用,忽视认知能力的作用。

评价:(积极vs缺陷)1. 模仿vs每句话都是新的2.强化vs并非总是3.人的思维活动养成习惯vs儿童言语行为的创造性4语言外部形式vs难以培养语言交际能力二、先天论—“内在论”(先天的语言习得机制决定一切,儿童头脑里的普遍语法使他能自然内化语言的规则体系)理论基础:“普遍语法” 代表:乔姆斯基对语言的认识:语言是由抽象规则构成的复杂体系。

语言习得是把复杂的规则“内化”,达到自动运用的程度。

人的言语行为充满了创造性。

语言习得是假设—验证的演绎过程。

语言习得机制(LAD ) 普遍语法:以待定参数形式出现、人类语言所普遍具有的语言原则评价语言信息的能力:对所接触的实际语言的核心部分进行语言参数的定值母语假设根据在语言环境中获得的信息反馈 运用评价能力分析、验证这些假设评价:1.强调人类天生具有的语言习得能力,是语言获得的根本原因。

2.语言习得是主动、积极、创造性的过程。

3.过分强调天赋,忽视后天环境的作用,忽视反复操练养成习惯的必要性。

三、认知论(先天与后天因素相互作用,先天具有而后天不断发展的认知能力决定一切,语言能力只是认知能力的一部分) 理论基础:发生认识论 代表:皮亚杰认知能力 (语言习得是归纳过程:对语言材料假设—检验—总结出语言规则) 语言能力的发展对儿童第一语言习得的观点:儿童头脑中没有语言习得机制,不存在普遍语法,但有先天的认知机制和认知能力。

认知机制和认识能力与环境相互作用,并向环境学习。

儿童语言的发展是个体在与客观环境交互作用过程中,通过同化、顺应和达到暂时平衡。

儿童语言获得的理论

儿童语言获得的理论

相互作用的观点
重视儿童与成人交往的实践,并认为儿童 构成人语言交际互动实践活动对儿童语言 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该理论较为全面的反映儿童在语言获得过 程能动的构建语言的事实。
总结
儿童语言富有创造性,但模仿与学习在语 言获得中仍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选择性模仿可能是语言获得的重要途径之 一。
乔姆斯基的先天能力和先天语言获 得装置假设则更是缺乏事实依据的理 论观点。
行为主义的观点
以斯金纳为代表人物的行为主义 语言获得理论认为,儿童语言的
获得是后天的语言环境中一系列
‘刺激——反应"的结果,是通 过强化、塑造、模仿形成的,环 境因素即刺激和强化的历程决定 着儿童语言的形成和发展。
自然主义的观点
代表人物
乔姆斯基
决定人类幼儿能够说话的因素是先天遗传的语言能力,
主要观点
皮亚杰学派从相互作用来说明儿童 认知能力和语言能力的发展,太片面。
Thanks
儿童语言获得的理论
目录
行为主义的观点
自然主义的观点
认知发展的观点
相互作用的观点
斯金纳
伯尔赫斯· 弗雷德里克· 斯金纳 (Burrhus Frederic Skinner,1904— 1990),美国心理学家,新行为主 义学习理论的创始人,也是新行为 主义的主要代表。1904年3月20日出 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萨斯奎汉纳, 1990年8月18日逝世于马萨诸塞州坎 布里奇。斯金纳引入了操作条件性 刺激。著有《沃尔登第二》 (Walden Two,也译《桃源二 村》)、《超越自由与尊严》 (Beyond Freedom and Dignity)等。
即普遍的语法知识
理论依据
语言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系统,但在正常情况下, 儿童可以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获得它,这种神奇 的语言学习能力,是成人所远远比不上的。

儿童语言的习得

儿童语言的习得

儿童语言的习得覃卫红摘要:儿童语言的习得简言之就是儿童学习语言的过程..对于这个问题很早就有人研究;也有很多人研究;语言是一个复杂的东西;而儿童对于母语的理解和获得的速度却让人难以想象..一般的正常儿童在出生后四五年内能够在未经任何正式训练的情况下顺利的获得听、说母语的能力..在这篇文章中;我想重点探讨一下儿童语言究竟有怎样的特点;而这些特点又是如何帮助儿童来更好的习得一门语言;在习得语言的时候儿童也会出现一些独特的心理特征;这些心理特征对语言特点语言习得也有一定的影响..一、儿童语言的特点研究1、语音特点:重复在小孩子学习语言的时候;特点最突出的当属重复;很多小孩子最早会说的无外乎就是爸爸、妈妈、狗狗、虫虫等等..当然在说这些重复的词的时候也有很多不标准的;也许发的根本就不是这个音;你完全听不懂..为什么小孩子学习说话要经历这个阶段呢其实通过这个方式;我们并不是要他学会多少发音以便以后使用;而是这样一种方式可以让小孩子学会调节和控制发音器官..也许一开始他说爸爸;你完全听不出他发的音是爸爸;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后;他可以顺利的发出爸爸这个音;再过一段时间他就可以发爸这个单音了..重复可以给儿童带来更强的语感;同时重复会让一个还不成熟的发音器官更能适应..另外重复有助于记忆;我们不难发现在我们上幼儿园的时候;书本上的儿歌大多有这样的特点;而且在幼儿园阶段学的儿歌很多让人终身难忘;如“小兔子乖乖;把门儿开开”;“下雪啦下雪啦;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等等..当然重复有助于记忆便于接受并不只是体现在儿童语言中..诗经中也有很多重复现象;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等等;这些诗句较之“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读起来似乎更能朗朗上口..所以说重复现象出现在儿童语言中那是必然的..2、惯用的修辞手法拟人..由于小孩子的心理比较纯真;对大自然特别亲近;我们经常会看到他们与小猫小狗、布娃娃甚至植物对话..基于这样的特点;大人们创造出来的儿童语言则适应了儿童的心理需求;多用拟人手法..寓言故事中就很好地利用了拟人手法..如狐狸与乌鸦能够对话、会走会说话的木偶、找妈妈的小蝌蚪等等..顶真..如“排排坐;吃果果;果果香;吃干姜;干姜辣;吃枇杷;枇杷尖;驱上天;天又高;打把刀;刀又快;好切菜;菜又甜;好过年”;“小鸽子;满天飞;飞到王家院;生了两个小鸽蛋;小鸽蛋;炒碗饭;什么饭;香米饭;什么香;瓜子香;什么瓜;大冬瓜;什么冬;鼓咚咚;什么鼓;鸽子叫;咕咕咕”..反复..如“滴答;滴答;下雨啦;下雨啦..麦苗说:下吧;下吧;我要长大..桃树说:下吧;下吧;我要开花..葵花子说:下吧;下吧;我要发芽..小弟弟说:下吧;下吧;我要种瓜..滴答;滴答;下雨啦;下雨啦”..排比、对偶..这种修辞手法不仅在儿童语言中常见;就算在很多的文学作品中也很常见;特别是诗歌..比如“鹅鹅鹅;曲项向天歌”;都压“e”的韵..又如“正月甘蔗节节长;二月青果两头黄;三月梅子酸汪汪;四月枇杷满街黄;五月杨梅红似火;六月莲蓬水中央;七月红菱人人爱;八月苹果装满筐;九月栗子张开口;十月金桔满园香”;这一段中都压的是“Ang”的韵..当然在儿歌中不止这些修辞手法其他的如夸张、双关、反语等;也很常见..由于小孩子的理解能力和记忆都有限;所以说运用顶真、反复等这样的修辞手法;有助于帮助小孩子习得语言..二、儿童语言习得的心里特征通过对儿童语言的特点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儿童语言与一般语言相比确实有一些独特的地方;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些特点;这还得从儿童的心理去分析..孩子天生好动活泼可爱;生来虽有种种不同之点;大抵是相仿..饿则哭;喜则笑;见好吃好看的东西就伸手拿来;见好玩好弄的东西就伸手去玩;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以游戏为生命的..要知多运动;多强健;多游戏;多快乐;多经验;多学识;多思想..生来好模仿的;也是生来好奇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自我中心言语中有一类无意义字词的重复现象;儿童为了感到说话的愉快而重复字词和音节..这些重复的字词没有任何交流的性质;我们经常听到刚学说话的小孩子;喜欢重复他们听到的字词;模仿各种声音;甚至重复那些他自己并不太懂的字词..小孩子对于一切事物都感到新奇;对于说话同样如此;所以说对于字词的重复只是小孩子的一种好奇和好玩;在他们眼里这样无聊的重复是一门语言游戏..在儿童的眼里;世界是放大的;时间是延长的..五岁以下的孩子应该没有几个能够分清春夏秋冬;对一年的时间更是没有概念;在我们看来很小的生物;如蚊子、蛐蛐;在小孩子的眼里都是很大的..在这种情况下;小孩子的世界就出现了很多在成人看来很夸张的认识..另外幼儿的思想常常处于幻想状态..由于这个原因;儿童语言中经常出现一些颠倒歌..如“黄河中心割韭菜”这一句;在成人看来是荒诞不羁的;但是这恰恰符合了儿童的思维和心理..这也正是童心质朴天真本能的表现..儿童对于美的旋律具有天生的敏感..现代人发明出来的胎教也正是遵循了这样的规律..婴儿在出生四周后就对音乐有感觉;十六周开始对音乐有知觉和动作反应;听音乐的时候就会手跟着挥舞;十五个月会对美好的旋律形成反应;一岁四个月能感觉协和与不协和的音;超过一岁言语发达的孩子能够唱歌;两岁明显对音乐感兴趣..当然这里的音乐是有一定的旋律的..因此儿歌也就出现了排比押韵的修辞手法..儿童对于自然有一种特别的感情..大自然可以给予孩子太多感官刺激;鲜艳的动植物可以给孩子最天然的视觉刺激户外的清新空气也能刺激嗅觉、流水声的听觉刺激、接触大自然的触觉刺激以及大自然空间更能提供孩子无限的运动空间;这些都有利于婴幼儿时期感知觉的发展..当然也有利于儿童语言的发展..三、结语总的来说;儿童语言的获得经历了由听到说、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有一个“听—理解—模仿—表达”的阶段..而模仿是语言学习和创造的开始..我们要重视儿童语言的发展和培养;为儿童创造交往和活动的机会;加强儿童的语言训练;发挥规范语言的榜样作用..。

儿童语言的获得理论

儿童语言的获得理论

二、先天决定论
(二)、自然成熟说——勒纳伯格 • 语言能力的先天性 • 语言能力的自然成熟 • 语言发展的关键期
三、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论
(一)、认知说 美国心理学家斯洛宾和著名的瑞士心理学家
皮亚杰等 • 语言是遗传机制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产
物。 • 认知结构是语言发展的基础,语言结构随
着认知结构的发展而发展 • 儿童的语言结构具有创造性
儿童的语言获得
后天环境论 先天决定论 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论
思考题:
为什么说有关儿童语言获得的理论纷争还 将长期继续?你对各派学说做何评价?
一、后天环境决定论
(一)、模仿说 1、机械模仿说 美国心理学加阿尔波特 • 儿童的语言主要来自于对其父母语言的机
械模仿 • 忽视儿童在掌握语言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
紧跟随在言语行为之后发生。 1、最初被强化的是个体的偶然发生的行为 2、强化依随是渐进的
二、先天决定论(一)、来自天语言能力说美国著名语言学家乔姆斯基和卡茨、美国心 理学家米勒、麦克尼尔等
强调人的先天语言能力,强调遗传因素对儿 童语言发展的决定性作用,忽视后天环境 因素的影响。
乔姆斯基提出理论假设: 儿童大脑中有一种受遗传因素决定的先天的 语言获得装置(LAD),儿童语言的获得, 是儿童通过自己的LAD的活动实现的 。
造性
2、选择性模仿说
怀特赫斯特和瓦斯托
• 儿童的语言模仿具有一定的选择性,不 是一一对应的
• 儿童往往选择模仿语言结构,而不是语 言内容
• 儿童的选择性模仿是在自然情境中发生 的
• 儿童的模仿不一定是即时产生的
一、后天环境决定论
(二)、强化说 联想派大师的斯金纳以及美国结构主义语
言学家布龙非尔德等 强化依随(斯金纳1974):指强化刺激紧

儿童语言习得相关理论述评

儿童语言习得相关理论述评

儿童语言习得相关理论述评儿童语言习得相关理论述评语言习得是每个孩子成长过程中最关键的一部分。

儿童语言习得是指孩子从出生到学会使用语言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通过听、说、读、写等多种方式来习得并运用语言。

对于家长和教育者来说,了解儿童语言习得的相关理论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指导儿童语言的发展和提供适当的教学方法。

在语言习得领域,有许多理论试图解释孩子是如何习得语言的。

其中一些理论被广泛应用,有效地解释了儿童语言习得的过程。

本文将对几个主要的儿童语言习得理论进行述评,包括行为主义理论、认知发展理论和社会交往理论。

首先,行为主义理论认为儿童语言习得是通过模仿和奖惩机制来实现的。

这个理论强调了外部环境对于儿童语言发展的重要性。

根据这个理论,儿童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们周围的人的语言行为来学习语言。

他们通过不断重复和试错来逐渐掌握语言规则。

此外,行为主义理论还强调了奖励和惩罚在孩子语言习得中的作用。

当孩子正确使用语言时,他们会得到奖励,这可以激励他们继续使用正确的语言。

相反,如果他们使用不正确的语言,他们可能会受到批评或反对。

行为主义理论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它过于简化了语言习得过程,忽视了内在的推动力和儿童的创造性。

其次,认知发展理论强调了儿童在语言习得中的主动作用。

这个理论由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他认为儿童在语言习得过程中通过构建和修改他们的认知结构来实现。

根据这个理论,孩子在愈加发展的认知水平的基础上,逐渐理解和运用语言。

孩子们通过探索和实验来发展他们的语言能力。

他们通过构建模式和规则来理解和运用语言。

认知发展理论强调了儿童在语言习得中的积极参与和思维过程的重要性。

然而,这个理论的一个局限是它忽视了外部环境对于语言习得的影响。

最后,社会交往理论认为儿童在社会交互过程中习得语言。

这个理论由著名的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他认为语言发展是在社会互动和合作中发生的。

根据这个理论,儿童通过与成年人和同龄人的互动来学习语言。

儿童语言习得相关理论述评(1)

儿童语言习得相关理论述评(1)

Studies in Preschool Education 学前教育研究2010年第05期(总第185期)No.05,2010Serial No.185收稿日期:2009-12-15;作者修改返回日期:2010-3-10*本文系国家“211工程”项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化与教学创新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通讯作者:匡芳涛,E-mail :ftkuang@语言的习得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它受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

儿童从一出生就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成长,学习着本民族的语言,在入学前就掌握了复杂的语言系统。

儿童为何能够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就学会复杂的语法规则、发音规则和庞大的词汇量,这引发了诸多语言学家和心理学家的关注,有多种理论从不同角度对儿童语言习得进行了不同的解释。

研究儿童语言习得作为理解语言本质的一条有效途径,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主要从儿童语言习得理论假说、语言习得过程、语言习得途径和语言习得关键期四个方面来论述有关儿童语言习得的基本问题。

一、儿童语言习得四假说(一)刺激—反应论上世纪初,以刺激—反应模式为理论基础而建立的行为主义学派将研究对象确定为可以观察和测量的行为,而不是主观能体验的知觉或意识。

行为主义者认为语言作为人的整个机体行为的一部分,同人的其他行为一样,是可以观察和测量的,并可以经过强化、训练或模仿等方式而逐渐形成。

行为主义学派的语言学习理论在斯金纳(B. F.Skinner )1957年出版的《言语行为》(Verbal Behavior )一书中得到了最好的体现。

他强调语言的习得是一个操作条件反射过程,认为儿童是通过模仿和选择性强化而习得语言的,儿童习得语言主要经由模仿—增强—重复—形成四个阶段。

儿童先是对周围的言语刺激进行模仿,同时人们对儿童的模仿作出反应,如进行物质或精神上的奖励,以此来强化儿童对语言的模仿。

经过不断地模仿和反复强化,儿童慢慢形成了一种言语习惯,从而习得言语能力。

语言习得理论简述

语言习得理论简述

语言习得理论简述语言习得理论是研究人类学习语言的过程的理论。

它涉及到语言习得的本质、机制、过程以及影响语言习得的各种因素。

以下是语言习得理论的一些主要观点和理论。

1.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认为,语言习得是通过模仿和刺激-反应机制实现的。

这种理论认为,语言是一种习惯,儿童通过模仿他们的父母和周围的人来学习语言。

这种模仿过程被称为“刺激-反应”过程。

行为主义理论强调语言学习的机械性和重复性。

然而,这种理论无法解释人们在学习语言时是如何理解意义和使用语言的。

2.先天论先天论认为,人类天生就有一种学习语言的能力。

这种观点认为,人类大脑中存在一种特殊的语言器官,它使得人类能够理解和产生语言。

先天论者认为,儿童在学习语言时是在不知不觉中学习语言的规则和语法。

这种理论强调语言的内在性和天生的能力。

然而,这种理论无法解释为什么不同的人学习同一门语言的速度和方式不同。

3.认知论认知论认为,语言习得是认知过程的一部分。

这种观点认为,人们在学习语言时是通过理解和使用语言的规则和语法来理解和产生语言的。

认知论者认为,儿童在学习语言时是在不知不觉中学习语言的规则和语法。

这种理论强调语言的内在性和天生的能力。

然而,这种理论无法解释为什么不同的人学习同一门语言的速度和方式不同。

4.互动论互动论认为,语言习得是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互动实现的。

这种理论认为,儿童在学习语言时是通过与成年人和其他儿童的交流和互动来学习语言的。

互动论者认为,儿童在交流和互动中通过协商和使用语言的规则来理解语言的含义和使用方式。

这种理论强调语言的社交性和互动性。

然而,这种理论无法解释人们在学习语言时是如何理解意义和使用语言的。

5.语境论语境论认为,语言习得是与语境密不可分的。

这种观点认为,人们在不同的语境中学习和使用语言的方式是不同的。

语境论者认为,儿童在学习语言时是通过在不同的语境中与他人交流和互动来学习语言的。

语境论强调语境对语言理解的影响,认为语境可以帮助人们理解语言的含义和使用方式。

有关语言习得的三种主要理论

有关语言习得的三种主要理论

有关语言习得的三种主要理论(1)环境论。

强调环境对儿童语言获得的决定性影响。

又可分为三种:1.模仿说。

传统的模仿说认为儿童学习语言是对成人语言的模仿和简单的翻版。

这种观点自G。

奥尔波特首次提出后,在20世纪20—50年代较流行。

后不少研究者主张对语言模仿的性质应有正确理解。

如怀特赫斯特提出选择性模仿的概念,认为儿童对成人语言的模仿不是机械的,而是有选择性的。

2.强化说。

从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学说和两种信号系统学说到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都认为语言的发展是一系列刺激-反应的连锁和与反应相伴随的强化。

3.社会交往说。

认为儿童是在与成人的语言交往实践中获得语言的。

布鲁纳等人指出,与成人交往是儿童获得语言的关键因素。

(2)先天决定论。

强调语言的获得是先天禀赋的作用。

又分为两种:1.先天语言能力说。

主要由乔姆斯基提出,认为决定幼儿说话的是先天遗传的语言能力,即先天的普遍语法知识,它规定了各种人类语言的句子的构造和理解,因此不同种族、不同语言环境的儿童都能按基本上相同的方式和顺序掌握本族语言。

2.自然成熟说。

以勒内伯格为代表,赞成先天决定论,但以生物学和神经生理学作为理论基础,强调生物遗传素质是人类语言获得的决定因素,人类大脑具有专管语言的区域,语言是人类大脑机能成熟的产物。

(3)环境与主体相互作用论。

以皮亚杰为代表,倾向于以认知结构的发展说明语言的发展,认为儿童的语言能力仅仅是大脑一般认知能力发展的一个方面。

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发展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应地,儿童的语言发展也是环境与主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儿童不是通过被动模仿掌握造句规则,他们的造句往往具有创造性。

论儿童语言习得理论对早期语言教育的启示

论儿童语言习得理论对早期语言教育的启示

论儿童语言习得理论对早期语言教育的启示【摘要】本文探讨了论儿童语言习得理论对早期语言教育的启示。

首先介绍了儿童语言习得理论的基本概念,包括语言习得的关键阶段和影响因素。

同时也强调了早期语言教育的重要性,指出早期语言环境对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作用。

给出了如何运用论儿童语言习得理论指导早期语言教育的方法和建议。

通过深入理解和应用儿童语言习得理论,可以更有效地促进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为他们的整个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论文的结论部分总结了论儿童语言习得理论对早期语言教育的启示,强调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为现代早期语言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儿童语言习得理论、早期语言教育、重要性、关键阶段、影响因素、指导、启示1. 引言1.1 介绍论儿童语言习得理论和早期语言教育的重要性现在让我们来探讨一下儿童语言习得理论和早期语言教育的重要性。

语言习得是儿童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不仅关系到孩子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更重要的是对孩子的智力发展和社交能力的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儿童语言习得理论的研究深入了解了孩子在语言习得过程中所经历的各种阶段和特点,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孩子的语言发展规律和特点。

通过对儿童语言习得理论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指导和促进孩子的语言发展,引导他们建立正确的语言观念和语言能力。

早期语言教育也是至关重要的。

早期接受语言教育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语言基础,提高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学龄前阶段,孩子的语言习得速度非常快,这也是最容易形成语言习得习惯的阶段。

早期语言教育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了解儿童语言习得理论和重视早期语言教育对于孩子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它们可以为孩子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促进孩子的综合能力和个性的发展。

我们有必要深入研究和关注儿童语言习得理论,以更好地指导和支持孩子的语言发展和早期语言教育。

2. 正文2.1 儿童语言习得理论的基本概念1. 语言习得vs. 语言学习:语言习得理论认为,儿童习得语言的过程是自然而非意识的。

儿童语言习得两大理论研究范式述评

儿童语言习得两大理论研究范式述评

普 遍 语 法 的 观 点 ,支 持 认 知 语 言 学 ,从 社 会 语 用 学 的视 角 系 统 ,各 系 统 之 间 以模 块 的 形 式 相 互 独 立 、 相 互 作 用 。 提 出 了基 于 使 用 的儿 童 语 言 习 得 理 论 。他 认 为 儿 童 在 日常 在 语 言 模 块 的 内 部 , 语 音 知 识 、 词 汇 知 识 、 句 法 结 构 之
儿 童语 言 习得 是一 门多学 科交 叉 的研 究 , 同时又 是 与 他 们 天 生 学 走 路 的 能 力 一 样 , 说 话 也 是 一种 人 类 固有 的

个 不 断 变 化 发 展 的 动 态 过 程 。不 同年 龄 阶 段 的 儿童 其 语 行 为活 动 。 乔 姆 斯 基 认 为 人 的 语 言 知 识 是 由 普 遍 语 法 和 个 别 语 法
语言的使用体验 ,语 言习得依靠人 的一般认知能力。虽然 目 前对该理论 的研究刚开始起 步,但它具有较 强的解释力和说服
力。本文以这两派的主要观点进行 述关键 词 :普 遍语 法 基 于使 用 难 解之 谜


引言
不 会 语 言 的 , 但 他 们 天 生 具 有 渐 进 式 习得 语 言 的 能 力 ,这
( T o m a s e l I o )为 代表 的基 于使 用 的建 构 论 派 。乔 姆 斯基 把 儿 童 语 言 习得 的 成 功 解 释 为 儿 童 对 抽 象 语 法 原 则 的 掌 握 , 没 有 地 域 和 种 族 差 别 的 人 类 种 属 特 征 。 原 始 语 法 在 语 言 经 验 的 刺 激 下 被 激 活 , 成 为 目的 语 的 参 数 。 他 从 先 天 的
儿童语言习得西大理论研究范武述谭

语言习得理论(一)

语言习得理论(一)

②先天的判断、评价语言信息的能力 先天的判断、
儿童能对他所接触的语言参数定值。儿童 听到一些具体的话语,首先根据语言的普遍 特征,对某一语言的结构提出假设,接着运 用评价能力对假设进行验证和评价,从而确 定母语的具体结构。即为语言的普遍范畴和 规则赋予具体数值,婴儿就获得了母语的能 力。也就是说语法规则不是由输入的材料归 纳而来的,是由语言习得机制中的普遍语法 转换而来的。
(2)评价
“刺激-反应论”虽然受到很多批评, 刺激-反应论” 但 并非一无是处,有很多合理得成分。它所 说的儿童学习语言的模仿、强化,都是有 道理的。要掌握语言也的确必须养成一定 的习惯。 总的说来,刺激总的说来,刺激-反应论可以解释儿童语言 习得过程中的某些现象。但用这种理论不 能全部解释儿童母语的习得过程。
3)语言能力的体现机制是“语言习得机 语言能力的体现机制是“
制”(LAD) 人从出生到12岁左右,该 ①人类独有,正常人从出生到12岁左右,该 机制发生作用。 ②语言习得机制可以离开人类的其他功能而 存在,甚至与智力都没有什么关系。
它包括两个部分:
①人类语言普遍具有的特征(语言共项), 共有的规则,又称为普通语法。普通语法 体现了人类语言的共性,是语言中最基本 的东西,适用于任何语言,高度抽象的规 则。存在于所有人类语言的深层结构中。 这些语言普遍原则是以参数形式出现的, 处于待定状态。

先天论把语言习得机制与人类的其它功能 分开,认为语言能力与智力没有直接的关 系,语言能力的发展不受智力和认知能力 的制约,可以先于智力的发展。这一点也 不能令人信服。儿童4 不能令人信服。儿童4、5岁以后仍在学习 较复杂的语法(如定语从句)词汇学习也 是一辈子的事。 先天论过于低估后天环境的作用。语言是 约定俗成的,儿童离开社会,即使生来就 有某种机制,但也无法识别或运用语法规 则。

5-1幼儿园语言学习理论与实践

5-1幼儿园语言学习理论与实践

5-1幼儿园语言学习理论与实践引言幼儿园是儿童语言学习的重要环境,语言学习对幼儿的认知、社交和情感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幼儿园语言学习的理论基础以及实践策略。

语言学习理论1. 乔姆斯基的社会交往理论乔姆斯基提出了社会交往对语言学习的重要性。

他认为,语言学习是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社会交往中获得的。

在幼儿园中,教师和同伴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可以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

2. 奥斯汀的行为主义理论奥斯汀的行为主义理论认为,语言学习是通过模仿和重复来实现的。

在幼儿园中,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和引导,让幼儿模仿和重复语言表达,从而促进他们的语言学习。

3.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幼儿的语言学习是建立在他们对世界的认知和理解基础之上的。

在幼儿园中,教师可以通过提供丰富的语言环境和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帮助他们主动探索和学习语言。

实践策略1. 提供语言丰富的环境在幼儿园中,教师应提供充满语言的环境,包括丰富的图书、游戏和故事时间等。

这样可以让幼儿接触到不同的词汇和语言表达,激发他们的语言学习兴趣。

2. 创造互动机会教师应创造各种互动机会,包括小组活动、角色扮演和问答等。

这样可以让幼儿在交流和互动中学习语言,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3. 鼓励幼儿主动表达教师应鼓励幼儿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和分享等方式,激发幼儿的语言表达欲望,培养他们的语言自信心。

4. 整合语言学习与其他学科幼儿园的语言学习应与其他学科相结合,让幼儿在学习科学、艺术和数学等内容的同时,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跨学科的活动和项目,促进幼儿的综合发展。

结论幼儿园语言学习理论的实践策略可以帮助幼儿在语言发展方面取得良好的成果。

通过提供语言丰富的环境、创造互动机会、鼓励幼儿主动表达和整合语言学习与其他学科,教师可以有效促进幼儿的语言学习和发展。

这些策略可以在幼儿园的日常教学中得到应用,并对幼儿的语言能力提升起到积极的作用。

儿童语言习得与教学法研究

儿童语言习得与教学法研究

儿童语言习得与教学法研究儿童语言习得与教学法研究是语言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旨在探索儿童在语言习得过程中的认知、发展和学习方式,并研究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促进儿童语言习得。

本文将从儿童语言习得的理论基础、关键要素及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有效的教学参考。

1. 儿童语言习得的理论基础儿童语言习得的理论基础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的诺姆·邱姆斯基的语言习得理论。

邱姆斯基提出语言习得是儿童天生具备的语言能力,通过环境刺激来激发和发展。

这一理论为后续研究者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方向。

另一个重要的理论基础是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斯金纳认为语言是通过奖励和惩罚来形成的,儿童在语言习得过程中会逐渐形成语言习惯。

除了这些经典的理论外,现代语言习得研究还融入了认知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的相关成果,例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和大脑发育研究等,为理解儿童语言习得提供了更全面的视角。

2. 儿童语言习得的关键要素在研究儿童语言习得时,我们需要关注以下几个关键要素:(1) 外界环境:儿童在语言习得过程中受到外界环境的刺激和影响。

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的语言输入对儿童的语言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语言输入频率和多样性:语言输入频率和多样性对儿童的语言习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儿童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丰富、多样的语言材料,才能够提高语言理解和表达的能力。

(3) 认知发展水平: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与语言习得密切相关。

在儿童早期,他们的认知能力还不够成熟,因此在语言习得中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而随着认知能力的提高,儿童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

(4) 语言习得机制:儿童的语言习得机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在习得过程中,儿童通过模仿、归纳、分析和推理来掌握语言规则和结构。

同时,他们还通过语言输入和产出的不断比对,逐渐调整自己的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

3. 儿童语言教学方法针对儿童语言习得的特点,教育工作者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是一种通过创造真实的语言情境来进行语言教学的方法。

语言习得理论简述

语言习得理论简述

语言习得理论简述外语教学界十分关注C homsky(乔姆斯基)学说和Krashen(克拉申)的二语习得理论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

纵观外语教学发展进程,各种理论流派纷呈,各有所长。

边缘科学社会语言学与心理语言学,研究第一语言的习得规律并用以指导第二语言(或外语)的教学,对当代外语教学起了积极影响。

语言习得理论认为,人主要在相应的语言环境中进行接触或输入,自然的学会语言。

20世纪50年代乔姆斯基(N.Chomsky)提出,儿童生下来就有一种适应于语言学习的"语言习得机制"(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

他的这一理论为许多语言学家接受,并据此提出一些二语习得理论模式,如Bialystok Fillmore和Swain二语习得模式。

在二语习得理论中,影响最大的是Krashen的二语习得理论假设,80年代以来颇为流行。

Krashen语言习得理论5种假设是:1."习得--学习"假设(The Acquisition/Learning Hypothesis):它认为,成年人发展外语能力(daveloping competence in a second language)依靠两种途径。

一是向儿童学母语一样,潜意识地自然吸收,不知不觉地习得语言,语言规则也同样能在不知不觉中获得并形成语感。

这样学会语言是潜意识的,不知不觉的,称之为"语言习得" (language acquisition/natural learning)。

以往人们一直认为只有儿童才具备自然习得语言能力。

而Krashen在神经语言学的研究中证明:成年人仍然具有自然"习得"能力。

成年人发展外语能力的第二途径是有意识的学习语言规则过程,这种称之为"语言学习"(language learning)。

2."自然次序"假设(The Natural Order Hypothesis):语言习得理论研究表明,成年人掌握语法项目的顺序与儿童掌握这些项目的顺序大致相同,掌握英语作为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外语)的项目顺序也大致相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tudies in Preschool Education 学前教育研究2010年第05期(总第185期)No.05,2010Serial No.185收稿日期:2009-12-15;作者修改返回日期:2010-3-10*本文系国家“211工程”项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化与教学创新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通讯作者:匡芳涛,E-mail :ftkuang@语言的习得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它受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

儿童从一出生就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成长,学习着本民族的语言,在入学前就掌握了复杂的语言系统。

儿童为何能够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就学会复杂的语法规则、发音规则和庞大的词汇量,这引发了诸多语言学家和心理学家的关注,有多种理论从不同角度对儿童语言习得进行了不同的解释。

研究儿童语言习得作为理解语言本质的一条有效途径,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主要从儿童语言习得理论假说、语言习得过程、语言习得途径和语言习得关键期四个方面来论述有关儿童语言习得的基本问题。

一、儿童语言习得四假说(一)刺激—反应论上世纪初,以刺激—反应模式为理论基础而建立的行为主义学派将研究对象确定为可以观察和测量的行为,而不是主观能体验的知觉或意识。

行为主义者认为语言作为人的整个机体行为的一部分,同人的其他行为一样,是可以观察和测量的,并可以经过强化、训练或模仿等方式而逐渐形成。

行为主义学派的语言学习理论在斯金纳(B. F.Skinner )1957年出版的《言语行为》(Verbal Behavior )一书中得到了最好的体现。

他强调语言的习得是一个操作条件反射过程,认为儿童是通过模仿和选择性强化而习得语言的,儿童习得语言主要经由模仿—增强—重复—形成四个阶段。

儿童先是对周围的言语刺激进行模仿,同时人们对儿童的模仿作出反应,如进行物质或精神上的奖励,以此来强化儿童对语言的模仿。

经过不断地模仿和反复强化,儿童慢慢形成了一种言语习惯,从而习得言语能力。

从行为主义的语言习得假设中可以看出,行为主义理论重视环境的作用,强调外界条件对儿童[摘要]儿童语言习得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

有关儿童语言习得的研究曾经提出了不同的理论解释与假说,其中产生过广泛影响的主要理论有行为主义学派的刺激一反应论、以乔姆斯基为代表的天赋论、以皮亚杰为代表的认识论,以韩礼德为代表的功能论等。

儿童习得语言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在不同年龄阶段会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儿童习得语言不仅需要足量的“可理解的语言输入”,而且应有充分的机会练习和使用语言。

现有研究对是否存在儿童语言习得的关键期存在诸多争论,其焦点是儿童学习语言是否比成人更具优势,以及对关键期年龄的界定。

有关儿童语言学习与教育的研究和实践都应充分吸收和借鉴已有研究成果,以促进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儿童语言习得;语言习得过程;语言习得途径;关键期儿童语言习得相关理论述评*匡芳涛**(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重庆400715)44语言形成的影响,这有着它合理的一面。

因为环境的确在语言习得过程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儿童生活在何种文化环境里,他习得的就是何种语言。

但这一理论过于强调外在作用,不能合理地解释为什么只有儿童才能习得语言这样复杂的体系和行为,而其他动物却不能,尤其忽视了儿童本人的内在语言能力。

因此,行为主义强调的直接经验观察并不能科学地解释儿童的语言行为,需要一种更深入合理的理论予以解释。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行为主义语言学习观遭到了强烈抨击,这必然引发其他理论的出现。

(二)生物—天赋论与行为主义理论相对立的另一派的观点是语言习得的天赋论。

此派理论的学者认为儿童能够快速地学习语言,天赋能力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天赋能力是由生物遗传决定的。

此种理论以乔姆斯基(N.Chomsky)为代表,主张所有儿童从一生下来就具有语言习得的内部装置(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简称LAD),这种装置能够使儿童尽快地选择词和句子,而不管这些词是以哪种语言听到、说出和理解的。

持有这种观点的人都坚持语言的习得是一种本能的和自然的过程,认为人类天生就具有获得语言的装置,不必刻意教就能轻易的学到语言。

他们也承认经验和环境所起的诱因和促进作用,但认为儿童习得语言的根本原因还是天赋的内部语言装置。

天赋论首先提出把儿童的语言能力看作一个合理而又自成体系的内在结构,认为儿童语言发展在各个阶段都自成一定的体系,他们根据听到的话语对已有的语言体系做出种种假设,并按照假设来运用语言体系,根据外界的反应来检测其假设的正确与否。

经过不断检验和改正,儿童抛弃了错误的语言体系假设,建立起正确的、逐渐接近成人的语言系统。

虽然天赋论的语言习得论将儿童语言习得研究从行为主义理论的桎梏中解放了出来,但它低估了环境在语言习得中的作用,难免走向另一个极端,这就为语言认知论的产生提供了土壤。

(三)认知论认知论诞生于上个世纪50年代,以皮亚杰(J.Piaget)为代表。

这种理论认为儿童语言的发展与认知能力有很大关系,他们认为语言的习得不是本能的、自然的过程,儿童语言的发展是天生的心理认知能力与客观经验相互作用的产物,是认知能力的发展决定了语言的发展。

认知学派认为,儿童大脑里有一种先天就有的语言习得机制,在某个发展阶段,儿童的语言表现是由存在于他大脑中的一套语言机制所控制的,而不是仅仅对成人语言的模仿,语言能力不能独立于认知能力而存在,语言能力的获得要以一定的生理成熟和认知发展为基础,并在非语言的认知基础上能动地建构起来,语言的习得是一种认知结构的动态建构过程。

认知发展理论既不反对天赋论,也不认为外在环境决定着儿童语言能力的形成,它更强调儿童语言发展与儿童在环境中主动经历的事情之间的关系,这些直接经验被“编码”到儿童的思维中,并从经验转化成词语表征。

依据认知发展的理论观点,语言发展与儿童的智力发展有关,而这种智力又是通过直接的、具体的经验而发展的。

这就告诉我们,人的语言能力并不是天生的,语言的发展是以认知为前提的,是伴随着认知能力的发展而发展的,是通过后天的学习而获得的。

(四)功能论语言功能论以英国语言学家韩礼德(M.A.K.Halliday)为代表,他认为语言是交际的工具,儿童习得语言就是学会如何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达到自己的交际目的。

他把能够帮助儿童做事的语言功能归纳为七种:工具功能,指儿童使用语言来获得所需要的东西;调节功能,指儿童使用语言来控制他人的行为;交往功能,指儿童使用语言与周围的人交流;表现自我功能,指儿童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独特性,希望引起别人的注意;启发功能,指儿童使用语言来探索周围世界,弄懂为什么是这样或那样;想像功能,指儿童使用语言进行表现、创造;表达功能,指儿童用语言向别人传达信息。

这七种语言功能使儿童满足了表达意义和行动意愿的需要,儿童也正是通过这种运用习得了语言。

45在语言发展的早期,儿童常常使用前几种功能,而随着儿童语言的发展,他们便能更自如地使用后几种较为复杂的功能。

韩礼德把语言习得的过程看成是儿童掌握语义体系的过程。

然而,当儿童的语言体系发展到与成人的语言体系相吻合时,他们不仅懂得用语言去表达意思(即其语言包含有语义体系),而且也掌握了基本的语法,这说明他们已具备一定的语法体系。

这些语法体系又是如何获得的呢?韩礼德未能对此做出进一步的揭示。

由此可见,把语言习得的过程仅看成是儿童掌握语义体系的过程也是不全面的,并且韩礼德的功能论所归纳的七种功能能否完整解释儿童对语言的所有使用还值得进一步探讨。

二、儿童语言习得过程论加拿大语言学家麦基(W.F.Mackey)说过,学说话被认为是人类所习得的最困难的技能,虽然人在出生后的前几年就已经设法学习说话,但是需要15年以上的时间才能使我们的语言达到成年人的水平。

[1]儿童从呱呱落地发出的啼哭声到达到成人的语言水平经历了一个语言发展的全过程。

研究表明,儿童语言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单词话语阶段、双词话语阶段、实词句阶段和成人句阶段。

儿童的语言始于哭喊,婴儿在出生后约6个月左右就能发出许多声音,约12个月的幼儿就会说出单词,这是小孩语言发展的最初阶段,通常延续半年时间。

此时他们的语言资源十分贫乏,说出的句子是由一个个单词构成的,随语境的不同可以表示多种意义。

如“妈妈”在儿童的语言中可以表示“妈妈,到这里来”或“妈妈抱抱我”等多种意思。

大约两岁左右,儿童开始进入双词句阶段,这时儿童语言表达能力迅速发展,语言结构开始复杂化,儿童开始能够输出两个单词的话语。

这一阶段儿童语言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儿童的话语词多由实词构成,功能词像冠词、介词、情态动词等还很少出现。

儿童语言发展的又一个阶段为实词句阶段,实词句是只用实词不用虚词组成的句子,字数可以超过两个,这种句子和成人打的电报相仿,故又被称为“电报式”语言。

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掌握语言的语法系统,往往出现过度概括现象,如儿童在超市会对妈妈说“妈妈买”,但究竟买什么却不清楚。

大约在3岁左右,儿童的词汇量已接近一千个单词,已经能够使用各种基本类型的句子。

此时儿童的语言交际能力迅速发展,在他们的言语中几乎可以听到所有的词类,而且能够理解并直接感知事物的词语内容,或理解性地描述他所熟悉的但不被直接感知的事物。

这时儿童习得语言的过程已基本完成,虽然他们掌握的词汇数量有限,但基本的语法已经掌握,能够分辨表达方法的正误和语句的意义。

当然,儿童语言的发展不会停止,在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特征,这就要求我们在制定语言教育目标时要充分考虑儿童语言发展的规律,在儿童不同年龄阶段制定不同的教育目标。

此外,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也应了解儿童语言发展不同阶段的特征,才能更有效地协助儿童习得语言。

三、儿童语言习得途径论(一)克拉申(Krashen)的输入假设克拉申的“输入假设”(Input Hypothesis)认为,只有当习得者接触到“可理解的语言输入”(comprehensive input),即略高于他现有语言技能水平的语言输入,而他又能把注意力集中于对意义或对信息的理解而不是对形式的理解时,才能产生语言习得。

这就是他著名的i+1公式。

i代表习得者的现有水平,1代表略高于习得者现有水平的语言材料。

[2]这种i+1的输入并不需要人们刻意地加以提供,只要习得者能理解输入,而又有足够的量时,就自动地提供了这种输入。

在我国,书面语言的学习主要通过课堂教学的途径,所以,让学生熟练掌握语言的基本前提就是在课堂中保证对学生进行足够的信息输入。

为此,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根据教材选择最佳的输入材料,保证学生所需输入的数量和质量,同时注意输入的材料要略高于学生原有水平和材料的可理解性,这样才有助于儿童的语言习得。

46(二)斯万(Swain)的输出假设虽然输入对语言的习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可理解的输出对语言的习得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