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书的标点与翻译共27页

合集下载

古书中的标点

古书中的标点



因此,“句读”实际上只标明了一篇文章 中各个句子的起讫 至于各个句子是什么语气,是陈述还是疑 问,还是感叹,各个句子之间是什么关系, 是和前面一个分句组成一个复句,还是和 后面一个分句组成一个复句,还是本身就 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这些只有标点者心里 有数,在句读上是表达不出来的。
二、 古文标点的原则



从标点古书的最基本要求看 首先应该做到标点后的字句都能讲得通 其次应该做到标点后每一句话的内容都符合情 理 最后还应该做到标点后的语法和语音现象都和 古代汉语符合。 下面就从这三个方面分别举例加以说明。
(一)字句必须能讲得通

标点后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应该讲得通 如果有讲不通的地方,很有可能就是标点 不正确
句读与标点



句读只是起断句的作用,它与现在通行的标点符号 性质并不相同。标点符号不但能断句,而且能标出 句子之间的结构关系及句子的语气。 为古文加上现在通行的标点符号叫做“古文标点” 或“标点古文”,这个过程仍然离不开句读这个步 骤,而且要正确地标点,首先要做到正确地句读。 古人所说的“句”不等于今天的句号。下面就《论 语·子路》中的一章,以《十三经注疏·论语注疏》 的句读与杨伯峻《论语译注》的标点比较:

全句只有两层意思,标点可改正如下: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 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由以上例子可以看出,断句和标点的错误往 往是由于对文章的理解有错误。 要正确的断句标点,必须对古汉语的词汇, 语法以及古代文化有比较丰富的知识,有时 还需要一些古音韵的知识。这些都必须依靠 长年累月的积累而成,这里不可能详细论述 。

古文标点与古文翻译

古文标点与古文翻译

古文标点与古文翻译古文标点在古书中,句子经常重复。

前人阅读时,需要自己断句。

破译句子时,用“,”或“O”标记。

句子中的停顿标记在单词下面,句子末尾的停顿标记在单词旁边,这就是句子阅读。

《说文》:“知识的终结。

”《礼记学记》:一年视离经辨志。

古人注释古籍,不分断句,但注释一般都在该断句的地方。

大多数笔记都是断句。

现存古籍,经过标点的只是一小部分,且未必都正确。

古籍不标点断句的原因1.与书面语产生之初的特点有关①简略②和口语一致2.与早期古籍的书写和传播方式有关① 口头流传成书(如彝语)② 口语和听力教学与传播(如诗歌)3这与中国古典语言的特点有关①对称性②多虚词③节奏鲜明④押韵4.与古时的学术风气有关①崇古之风②训诂之风文言语言的形式特点①对称性在古代,四极被遗弃,九州被分裂,天空没有覆盖,地球没有负载。

火会燃烧但不会熄灭,水是巨大的但不会停止。

野兽吃壮族人,猛禽捕食老年人和弱者。

(淮南子兰明篇)② 许多虚词修身者智之符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与者义之表也耻辱者勇之决也立名者行之极也(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君子之道与恶人之道(《论语》《颜渊》)君子之道与恶人之道(孟子第一任滕公)③ 节奏清晰天尊/地卑,乾坤/定矣。

卑高/以陈,贵贱/位矣。

动静/有常,刚柔/断矣。

(《易经系辞上》)④押韵如果春天是宁静的,风景是明亮的,波浪是平静的,天空是晴朗的,沙鸥是丰富的,锦鳞是游泳的,海岸是忧郁的和绿色的。

(范仲淹岳阳楼)标点不等于标点断句正确不等于文义理解无误兴元年间,一位名叫法金的僧人住在景山,他的路很高。

兴元年间,当人们称他为景山长老(唐玉林上卷)a时,一位名叫法金的僧人住在景山上,他的路很高。

当时,人们称之为“老道山”。

B在兴元,一个叫法金的和尚。

有了公路,它就住在景山。

当时,人们称它为景山长老。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诸葛亮《出师表》)A陛下也被建议向自己寻求建议,以便理解好的方式,遵守和接受优雅的话语,并深入执行前皇帝的最后法令。

古书的注释、标点与翻译

古书的注释、标点与翻译

魏·何晏 《论语集解》
补注类
补注类:有补、补疏、补释、补义、补正等名 称,对前人注释作补充、订正。宋洪兴祖《楚辞 补注》,清王先谦《汉书补注》,焦循《论语补 疏》。
音义类
音义:注音释义,兴起于魏晋,另有音训、音 诂、音注、音解、音证、音隐、音释等名称。唐 陆德明的《经典释义》。
以注音为主,有时兼有简单释义,或指出经典 不同版本的异文现象。音义类在给多音多义的词 注音时,注音本身即暗含着释义,这是应该注意 的。
毛亨传 毛亨传
郑玄笺 郑玄笺
郑玄笺
义疏 义疏:疏通其义,又称“疏”、“注疏”、
“义注”、“讲疏”等。
既释经文,又兼释注文,通常都是先注后疏, 例如《周礼注疏》汉郑玄作注,唐贾公彦疏; 《尔雅注疏》晋郭璞作注,宋邢昺疏。
义疏兴起于魏晋南北朝,唐人对前代的义疏加 以整理修订,其中奉诏官修的义疏称为正义,即 “正前人之疏义,奉诏列裁,定名曰正。”正义 类必须遵守“疏不破注”的原则。
杜甫诗《戏作俳谐体遣闷》“家家养乌龟,顿顿食黄鱼”。
《尔雅义疏》:[鸬鹚],蜀人畜以捕鱼。杜诗或说即此。即 江苏人谓之水老鸦。
表达的需要 例如:
《公羊传》京师者何?天子之居也,京者何,大也,师 者何,众也。天子之居必以重大之辞大也。 《墨子》:“梦者,卧而以为然。” 《韩非子》有《解惑》《喻老》 《荀子》有“天论、礼论、乐论”。
(4)注释虚词 《墨子·鲁问》:“公输子自鲁南游楚,焉始为舟
战之器。”孙诒让注:“焉犹于是也。”
2 注音
譬况:用描述性词语来注音,如《释名·释天》青、 徐言风,踧口开唇推气言之。
读为:既是训诂术语,又是注音术语。用本字解释 借字的一种注音训诂方法,如《诗经·氓》 “隰则 有泮” 郑玄《笺》“泮,读为畔”

古书的标点与翻译

古书的标点与翻译

古書的翻譯
嚴复《天演論·譯例言》 :“譯事三難: 信、達、雅。求其信已大難矣。顧信不 達,雖譯猶不譯也,則達尚焉……信、 達而外,求其爾雅。”
(一)準確地理解原文,並用規範的現代漢語 譯出來。例如:
射其右,斃於車中。(《左傳 成二年》)
譯文:又射他車右的人,那人死在車中。
按:譯文將“斃”譯為“死”誤。 “斃”在 古代有“倒下去”的義項。“斃”的本字本作 從 犬 敝 聲 的 獘 , 《 說 文 ·犬 部 》 訓 為 “ 頓 踣 也”。“頓踣”就是“一下子就倒下去”的意 思。斃是獘的異體字。
马融《长笛赋》“观法于节奏,察度于句 投。”投、逗古字通。
最早“句读”二字意义没有不同,分开讲 可以称为“句”,也可以称为“读”,后 人做区分,句意完整的句子称为“句”, 语意不完整的停顿称为“读”。
句,标形如“○”,相当于今用之句号,有 大中小之分;
读,标形如“、”,相当于今用之逗号。
二、分析句读的意义
能否正确分析句读,直接关系到能否正确理解文 义。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酿酒缸缸好作醋坛坛酸
养猪大如山老鼠条条死 人才十分丑陋并无一双好手脚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人遥指杏花村。 無雞鴨可無魚肉可青菜蘿蔔不可少一文 錢不得(地主和长工的故事)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笛 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 涣《凉州词》)
古人句读使用并不普遍。《后汉书·班昭传》 “《汉书》始出,多未能通者,马融伏于阁下, 从昭受读。”
唐人李匡文“学识如何观点书”。
《禮記·學記》:“一年,视离经辨志。”郑玄 注:“离经,断句绝也。辨志,谓别其心意所趋 向也。”
顾炎武《日知录》:“句读之不通,而欲从事于 九丘(州)之书,真可谓千载笑端矣。”

古代汉语---古文标点与古文翻译

古代汉语---古文标点与古文翻译
古代汉语---古文标点与古 文翻译
古文标点
❖ 古书一般不断句,前人读书时需要自己断句。断 句时,用“、”或“o”作标记,句中停顿标于字 下,句末停顿标于字旁,此即句读。《说文》: “、,有所绝止,、而识之也。”
❖ 《礼记·学记》:一年视离经辨志。 ❖ 古人给古书作注,虽然不管断句,但注文一般都
是在应该断句的地方。有注之处多为断句之处。 ❖ 现存古籍,经过标点的只是一小部分,且未必都
❖ 例一:是谓全德之人哉!(《庄子·天地》) //岂人主之子孙必不善哉!(《战国策·赵 策》)
❖ 例二: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屈原《离骚》)
❖ 哉、兮:位于句末,表感叹语气。可使用感叹号 (!)。“兮”作叹词比较特殊,多位于分句末尾, 则应用逗号。
❖ 例一: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 《春秋》……(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 (华佗)复与两钱散成得药去五六岁亲中人 有病如成者
❖ 复与两钱散,成得药去。五六岁,亲中人有 病如成者。
(《三国志·华佗传》,中华1959)
❖ 复与两钱散,成得药,去五六岁,亲中人有 病如成者。
❖ 去-弆[jǔ]:收藏;密藏。 ❖ 《左传·昭19》:“紡焉以度而去之。”孔颖达疏:
“去,即藏也。字書去作‘弆’,羌莒反。”
文言语言的形式特点
①对称性 ❖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
火爁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 老弱。(《淮南子·览冥篇》)
②多虚词 ❖ 修身者智之符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与者义之表也耻辱
者勇之决也立名者行之极也(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 君子之德风 小人之德草(《论语·颜渊》) ❖ 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孟子·滕文公上》)

古代汉语标点翻译

古代汉语标点翻译

陈俊英汉语言文学二班201001024108小学有形、有音、有意,三者互相求,举一可得其二。

有古形,有今形,有古音,有今音,有古义,有今义,六者互相求,举一可得其五。

古今者不定之名也,三代为古,则汉为今;汉魏晋为古,则唐宋以下为今。

圣人之制字,有义而后有音,有音而后有形。

学者之考字,因形以得其音,因音以得其义。

治经莫重于得义,得义莫切于得音。

周官六书:指事、象形、形声、会意四者,形也;转注、假借二者,驭形者也,音与义也。

三代小学之书不传,今之存者,《行书》、《说文》为之首,《玉篇》以下次之;《音书》、《广韵》为之首,《集韵》以下次之;《义书》、《尔雅》为之首,《方言》、《释名》、《广雅》以下次之;《尔雅》、《方言》、《释名》、《广雅》者,转注假借之条目也。

义属于形,是为转注;义属于声,是为假借。

稚让为魏博士,作《广雅》,盖魏以前经传谣俗之形、音、义,荟萃于是。

不孰于古行、古音、古义,则其说之存者,无由甄综;其说之己亡者,无由比例推测。

形失,则谓《说文》之外,字皆可废;音失,则惑于字母七音,犹治丝棼之;义失,则梏于《说文》所说之本义而废其假借,又或言假借而昧其古音。

是皆无与于小学者也。

译文:·小学包括字音、字形、字义三部分,三者之间互相联系,根据其中一个可以求得其他两个。

字形有古形、今形,字音有古音、今音,字义有古义、今义,六者之间互相联系,根据其中一个可以求得其他五个。

古今之间的概念是不一定的。

如果夏商周三代看做古的话,那么汉代则看做是今;如果汉、魏晋为古的话,那么唐宋以后则为今;先人在造字的时候,有字义而后又有字音,有字音而后有字形。

后人在考察古代的文字的时候,往往是根据字形推断其字音,根据字音推断其字义。

研究经学没有比明白字义更重要的了,而字义的关键又在于字音。

周官中的六书包括指事、象形、形声、会意四者,是构成字形的手段。

而转注、假借两者,是用来驾驭字形的,就是指字音和字义。

三代关于小学的书没有流传下来的,今天现存的,字形方面的书以《广韵》为首,《集韵》等以下的书次之;字义方面的书以《尔雅》为首,《方言》、《释名》、《广雅》以下的书次之。

古书的标点古文今译

古书的标点古文今译

译:武功更加超群。单于派了个使节去学习武功,会 面时讨论怎样对付虞常,想趁这个时候削弱他的武 功。用剑把虞常杀掉后,律说:“汉朝的使节张胜, 谋杀单于的近臣,应当死掉。单于招募投降的人赦 免罪责。”把剑举起来想刺杀他,胜请求投降。律 对武功高的人说:“副手有罪,应当互相坐在一块 儿。”武功高的人说:“本来没有谋略,又不是亲 戚,为什么说互相坐在一块儿呢?”又再把剑举起 来模仿他的招式,武功高的人也就不动了。律说: “苏君!律以前背负汉朝归来匈奴,幸好蒙受大恩, 赐了个封号做王,拥有几万人,战马满山,富贵成 这样!苏君今天投降,明天也是这样。(你施展轻 功)腾空地飞身到高高的草野上,谁又知道你(的 武功)呢?”
例二: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 唯何甚?”(《论语·述而》)/惟二月 既望,越六日乙未,王朝步自周,则至 于丰。(《书·召诰》)/维子之故,使 我不能餐兮。(《诗经·郑风·狡童》)
7、应注意语气词或连词等与语气词的连用,切 勿在其间断句。
例一:可谓好学也已矣。(《论语·子张》)
例二: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论 语·阳货》)
例三: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 (《论语译注》)
(七)破句分析
古人读书,只标句读。句读错了,谓之 “破句”。
1、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反眼若不 相识。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 下 石 焉 者 , 皆 是 也 。 ( 《 历 代 文 选 ·韩 愈·柳子厚墓志铭》,中国青年,1980)
(四)注意古汉语语法的特殊性。
例一: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陶潜《桃花源记》)
例二:古今英才贵位,其所生往往出自 卑贱非第,无损于其子孙之贤,而愈 形其母之贵。(金埴《不下带编》卷 三)
(五)注意古汉语词义的释读。

古代汉语第二节古书的标点

古代汉语第二节古书的标点
1995年,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由语委语言文字应用研究室《标 点符号用法》课题组负责起草的《标点符号用法》,从1996年 6月1日起实施,原《标点符号用法》即行废止。 2011年12月30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GB/T15834201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2012年6月 1日施行,规范常用的标点符号有17种。
标点古书的意义
标点古书反映了对古代汉语、古代文化知识的综 合运用能力,标点的正误体现了对古代社会、古代文 献了解的深度和广度。 标点者的学识水平、思想倾向也会影响标点。
试标: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 《论语· 泰伯》)
①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倡导愚民)
②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民主主义) ③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自由主义)
标点古书的方法
文言虚词是断句的重要标志,可以充分利 用“之乎者也”来帮助断句标点(有些虚词兼 为实词,应予区分清楚)。
《文心雕龙》章句谈到虚字的功用时说:‚夫惟盖故者,发端之首 唱;之而于以者,乃札句之旧体;乎哉矣也者,亦送末之常科。据 事似闲,在用实切。‛
例三:今往仆少小所著辞赋一通相与夫街谈巷说必有可采击辕之歌有应风雅 匹夫之思未易轻弃也 (曹植《与杨修书》) ①今往仆少小所著辞赋一通。相与夫街谈巷说,必有可采;击辕之歌,有应风 雅;匹夫之思,未易轻弃也。 ②今往仆少小所著辞赋一通相与。夫街谈巷说,必有可采;击辕之歌,有应风 雅;匹夫之思,未易轻弃也。 A.“夫”字为发语词。B.“与”是动词“给”的意思,“所著辞赋一通相与” 是“所写的辞赋都全部送给你”的意思。
标点古书的原则
(一)注重文章的整体关系
标点文章必须通观全文,片面地、 局部地看文句,就会造成标点错误。 例1: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见周公(《论语· 述而》)

古书的标点与翻译共27页文档

古书的标点与翻译共27页文档

谢谢!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古书的标点与翻译
16、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把它走 完。 17、一般情况下)不想三年以后的事, 只想现 在的事 。现在 有成就 ,以后 才能更 辉煌。
18、敢于向黑暗宣战的人,心里必须 充满光 明。 19、学习的关键--重复。
20、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 人只能 引为烧 பைடு நூலகம்,只 有真正 勇敢的 人才能 所向披 靡。
55、 为 中 华 之 崛起而 读书。 ——周 恩来

古书的标点

古书的标点

句读与标点
如:如果你生活在一个和睦快乐的工作环境中,
并且一切都比较顺利。那么,你所能感受到的压 力强度将会大大降低,要谨记:融洽的人际关系 是你消除压力的催化剂。 如果你生活在一个和睦快乐的工作环境中,并且 一切都比较顺利,那么,你所能感受到的压力强 度将会大大降低,要谨记:融洽的人际关系是你 消除压力的催化剂。

古文标点的方法
给古书断句与标点,首先要从总体把握,有时文
章开头不知所云,无法断句与标点,等读完全文, 才忽然领悟,这也是常有的事,然后再一字字, 一句句,一段段的琢磨,钻研,直到彻底理解为 止。 断句没有错误,就可以证明对文章的理解基 本正确;如果断句有错误,那一定是对文章中的 某些词句没有读懂。 如: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 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 涕零,不知所言。(诸葛亮《出师表》)
参考答案 景公使圉人养所爱马,暴死。公怒,令人操刀解养马者。 是时,晏子侍前。左右执刀而进,晏子止,而问于公曰: “尧舜支解人,从何躯始?”公矍然曰:“从寡人始。” 遂不支解。 公曰:“以属狱。”晏子曰:“此不知其罪而死,臣 为君数之,使知其罪,然后致之狱。”公曰:“可。” 晏子数之曰:“尔罪有三:公使汝养马而杀之,当死, 罪一也;又杀公之所最爱马,当死,罪二也;使公以一 马之故而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诸侯闻之,必轻 吾国。汝杀公马,使怨积于百姓,兵弱于邻国,汝当死, 罪三也。今以属狱。”公喟然叹曰:“夫子释之!夫子 释之!勿伤吾仁也。”(《晏子春秋· 内篇谏上》)
如:古句读: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现标点: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标点古文 为古文加上现在通行的标点符号叫做“古文 标点”或“标点古文”,这个过程仍然离不开 “句读”这个步骤,而且要正确地标点,首先要 做到正确地句读。我们今天要标点古文,要做两 件事情: 第一要断句,即首先看要标点的这一段文字都应 该在那个地方断开。如果把不该断开的地方断开 了,就叫“破读”。不要把句子点破,这是标点 古书的基本要求。 第二要在弄清楚文意的基础上弄清楚句子与句子 之间的关系,进而弄清楚各个句子的语气。

古书的注解、标点、翻译

古书的注解、标点、翻译

古书的注解、标点和翻译一、古书的注解(一)、古书的注解与训诂、训诂学:(二),古注出现的原因,作用,意义(三)、古注的源流及历代名家注。

(四)、古注的体例、内容(五)、古注的方法(六)、古注的术语(名词)(七)、阅读古注应注意的问题(八)、如何利用训诂方法解释中学文言文教学中的问题参考资料书:陆宗达《训诂简论》;郭在贻《训诂学》赵振锋《训诂学史略》:周大璞《训诂学要略》:洪诚《训诂学》《诗经注疏》;《诸子集成》介绍几本句读书黄侃《文心雕龙札记. 章句》;杨树达《古书句读释例》;武亿《句读叙述》;吕思勉《章句论》;吕叔湘《通鉴标点琐议》;张仓礼、陈光前《古文断句与标点》。

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编《古籍点校疑误汇录》文言翻译一、文言翻译的历史周代(公元前11—3世纪)有掌管翻译的官员象胥”《周礼秋官》:象胥掌蛮夷、闽、貉、戎、狄之国,使掌传王之言而谕说焉,以和亲之。

”《礼记王制》:五方之民,言语不通,嗜欲不通。

达其志,通其欲,东方曰寄,南方曰象,西方曰狄,北方曰译。

”《说文》:“译,传译四夷之言者。

”与“驿”同源。

汉代后佛教传入中国,至六朝唐宋而盛极,产生了很多翻译大家。

鸠摩罗什(344—413)、真谛(499—569)、玄奘(602—664)三大翻译家。

明清有严复(1853—1921)、林纾(1852—1924)。

谈文言翻译的参考书有:陈蒲清《文言今译教程》。

较好的翻译余冠英《诗经今译》陈子展《诗经直解》郭沫若《屈原赋今译》王世舜《尚书译注》杨伯峻《论语》、《孟子》译注沈玉成《左传译文》徐放《唐诗》、《宋词》今译季羡林《大唐西域记今译》王利器《史记注译》等。

二、今译的意义1、以今译古是语言发展的必然。

2、提高阅读古文的必要手段三、译文类型——直译和意译意译:允许对原文作适当增减,对语法结构作适当调整。

直译:逐词逐句对译。

四、文言今译的方法—信、达、雅严复:“译事三难,信、达、雅。

求其信已大难矣。

古书的标点与翻译

古书的标点与翻译

第三节古书的标点关于标点,有许多笑话流传于世。

如:一个秀才帮人做谋,写了一张介绍新娘情况的条子:麻子无,头发黑,脸大脚不大,好看。

但结婚那天,新娘并不好看,原来秀才写的是:麻子无头发,黑脸大脚,不大好看。

一、什么是句读古书是没有标点的。

古人读书的时候,需要自己断句。

在一句话完了的地方,在字的旁边加一个点或一个圆圈,这就叫“句”。

在一句话没有完,但是在读的时候需要有一个停顿的地方,就在字的下边加一个点,这就叫“读”。

合起来就叫“句读”。

但古人所说的句读和我们今天所说的标点还不完全一样。

首先,古人所说的“句”,不等于今天的句号。

例如《庖丁解牛》中的“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这两句后面,如果用古代断句的办法,就都是加圆圈(就是“句”)。

“技经肯綮之未尝”算一句,“而况大軱乎”也算一句。

而按现代的语法,“技经肯綮之来尝”和“而况大孤乎”都只是一个分句,两个分句合起来才算一句。

在两个分句后面,应该用逗号(,)和问号(?)。

而且,古代没有引号(“”)、冒号(:),破折号(——)等标点符号。

一个完整的句子,在句读中反映不出来。

我们今天给古书标点,要做两件事情:第一是要断句,即弄清楚句子的起迄。

如果把不该断开的地方断开了,就叫把句子点破了。

不要把句子点破,这是标点古书的基本要求。

第二是要弄清楚句子本身的语气,弄清楚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

也就是说,要在弄清楚文意的基础上正确地使用标点符号。

如果断句断对了,但标点符号使用得不对,就说明对文意的理解还有问题。

怎样才能正确地标点古书呢?这个问题不是在一堂课里能够解决的。

这堂课的目的是讲几个在标点古书时应该注意的问题,供大家在标点古书时参考。

二、标点古书的要求(一)标点后的字句必须能讲通这个问题实质上就是要弄清楚句子的起讫,不要把句子点破,如果把句子点破了,把这一个句子的“头”安到了上一个句子的“脚”上,或者把这一个句子的“脚”安到了下一个句子的“头”上,那样,句子必然就讲不通了。

古代汉语第二节古书的标点

古代汉语第二节古书的标点

标点古书的原则
例三:泰山耸左为龙华山耸右为虎嵩为前案淮南诸山为第二重案
(《听雨丛谈卷五京城建置里数》) ①泰山耸左为龙华山。耸右为虎嵩。为前案。淮南诸山。为第二重案。 ②泰山耸左为龙,华山耸右为虎,嵩为前案,淮南诸山为第二重案。
泰山、华山、嵩山都是属於五岳。泰山是东岳,在北京之左,所以说耸左 为龙;华山是西岳,在北京之右,所以说耸右为虎;嵩山是中岳,在北京之前, 所以说嵩为前案。
17种规范常用的标点符号。
1.句号“。” 14 间隔号“·” 2.问号“?” 15 书名号 “《》” 、 “<>” 3.叹号 “!” 16 专名号 “ ” 、 “ ” 4.逗号 “,” 17 分隔号 “ / ” 5.顿号 “、” 6.分号“;” 7.冒号 “:” 8.引号 ““ ” ” 、 “ ‘ ’ ” 9.括号 “()” 、“ []” 、“〔〕” 、 “【】” 10.破折号 “——” 11.省略号“……” 12.着重号“ .” 13.连接号 “—” 、 “-” 、 “~”
“守”、“酒”、“保”、“导”、“老”、“后”都是韵脚。 “酒”后应改为句号。“延”字后面用句号是不对的,因为“延” 字不是韵脚;“老”字是韵脚,句号应该移到“老”字后面。“斯 须不老”是“暂时不老”的意思,和“性命可延”的意思是连贯的。
标点古书的原则
例六:夫拜谒礼义之效非益身之实也 (《论衡· 非韩篇》)
②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 以发,回也,不愚。”
标点古书的原则
(二)注意分析语言因素
语言要素本身决定决定着标点。
未弄清词和句子的意义,是弄错句读最主要的原因。
错 误 标 点 原 因
不明词义,不通文理:有时是不明了一个 单音词的意义,有时是不明了一个复音词的意 义,有时是把甲义误认为乙义;或者不是不明 词义,而是不能把上下文连贯起来;或者不求 甚解,不从上下文仔细体会古人的用意。 这些情况都会把句子断错,导致误读。

古代汉语 古书的注解与标点 [兼容模式]

古代汉语 古书的注解与标点 [兼容模式]

• 明年春,遣大司徒宫、大司马丰、左将军建、右将军 甄邯、光禄歆奉乘舆法驾,迎皇后于安阳公第宫,丰、 歆授皇后玺绂。(汉书·外戚传) → 明年春,遣大司徒宫、大司马丰、左将军建、右将军 甄邯、光禄歆奉乘舆法驾,迎皇后于安阳公第。宫、丰、 歆授皇后玺绂。
• 书三四上,辞情危切;又欲诸都口陈嫡庶之义。 (《资治通鉴》卷七十四) → 书三四上,辞情危切;又欲诸都,口陈嫡庶之义。
之化弊風未革身無大罪不可廢之故也相鼠有皮人而無儀
相視也無禮儀者雖居尊位猶為闇昧之行箋云儀威儀也視鼠有 皮雖處高顯之處偷食苟得不知廉恥亦與人無威儀者同○行下
孟反之處昌慮反人而無儀不死何為箋云人以有威儀為貴 今反無之傷化敗俗不如其死無所害也[疏]相鼠至何為○正義
曰文公能正其群臣而在位猶有無禮者故刺之視鼠有皮猶人之 無儀何則人有皮鼠亦有皮鼠猶無儀故可恥也人無禮儀何異於
2.古注的兴起
两汉时期,出现了注释的专书。当时的注解工作主要 限于儒家著作,注重对字词句的解释。著名的注解家及其 代表作如:
毛 亨 《毛诗故训传》 孔安国 《古文尚书注》 马 融 《周易》、《尚书》、《毛诗》、《论语》、
《周礼》、《仪礼》、《礼记》等 郑 玄《毛诗笺》、《周礼注》、《仪礼注》、《礼记注》 何 休《春秋公羊解诂》 高 诱《战国策注》、《吕氏春秋注》、《淮南子注》 王 逸《楚辞章句》
• 此云家人,家犹夫也,犹妇也。(《诗经·桃夭》孔 颖达疏)
阮元《校勘记》:“犹妇”上当脱“人”字。
二、古书的标点
(一)句读
古书是不加标点的。古人读书,一句话完了,常 常在字的旁边加一个点或圆圈,叫做“句”;一句话 没完,但读时需要停顿,就在字的下面加一个点,叫 做“读”。合在一起叫做“句读”。句读,主要起断 句的作用。

古代汉语(下)古书的标点

古代汉语(下)古书的标点
译文:天下的人都知道美好的东西是 美的,这就有了丑了。
古文标点翻译例
• 齐景公之晋从平公饮师旷侍坐景公问政于 师旷曰太师将奚以教寡人师旷曰君必惠民 而已(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标点 :
齐景公之晋,从平公饮,师旷侍坐。 景公问政于师旷曰:“太师将奚以教寡 人?”师旷曰:“君必惠民而已。”
(注:师旷,晋国著名的乐师。 太师,古 代对乐师的称呼。)
今译:
齐景公到晋国去,伴随晋平公喝酒, 师旷陪坐。齐景公向师旷请教如何执政 说:“太师将用什么来教寡人?”师旷 说:“君一定要施恩惠于民罢了。”
季康子患盗问于孔子孔子对曰苟子之不 欲虽赏之不窃(论语·颜渊)
标点:
季康子患盗,问于孔子。孔子对曰:“苟 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论语·颜渊) 今译:
(魏军)诸垒相次土崩,悉弃其器甲, 争投水,死者十馀万,斩首亦如之。 (《资治通鉴》卷65)
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黍稷重穋。 禾蔴菽麦。(诗经·豳风·七月)
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黍稷重穋, 禾蔴菽麦。(诗经·豳风·七月)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周南·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 好逑。(诗经·周南·关雎)
季康子担忧盗贼多,向孔子询问(怎么 办),孔子回答说:“假如你不想要(太 多的财货),即使奖励他们,他们也不会 偷窃。”
译文:颖考叔是颖谷的封人,听说这事,有东 西进献给郑庄公。
对,指用含有古单音词作语素的现代汉语双音 词对译该单音词。例如: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进学解》)
译文:学业的精通在于勤奋,荒疏在于游乐; 德行的成就在于思考,失败在于随俗。
换,指古代有的常用词,因时代变迁 现代少用或不用的,因此,以今复音词 换译同义的古单音词,以今常用词换译 同义的古代常用而今不常用之词。例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