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课 形神兼备 迁思妙想
《形神兼备-迁想妙得--中国古代绘画撷英》PPT崔中杰
教皇英诺森十世 委拉斯贵•8 支
2021/3/30
太
马
白
蒂
行
斯
吟
夫
图
人
、
像
泼 墨 仙 人
马 蒂 斯
图
梁 楷
VS
宋
为什么中国古 代绘画称人物 画,而西方绘 画称之为肖像?
中国绘画的意境—迁想妙得,情景交融
关键词:迁想妙得 "迁想"指画家艺术构思过程中的想象活动,把主观情 思"迁入"客观对象之中,取得艺术感受。"妙得"(多 融入作者的思想情感)为其结果。
关键词:形神兼备 “形”,指的是外壳(表现形式);“神”,讲的是内核 (精气神韵)。“形”是躯体,“神”是灵魂;“形”是 载体,“神”是思想。
以线造型
主次分明 造型生动
龙凤仕女图 楚地
看 整 体
看 面 部
看表现方法
看背景
晋武帝司马炎像 阎立本 唐
看情感表达
形以 神形 兼写 备神
他们表现了 什么样的精 神气质?
想一想
为什么西画叫风景 中国画叫山水?
谢谢大家
总结:中国传统绘画要点
中国古代绘画
1
2 3 4
中国古代绘画的追求——形神兼备,相辅相成
中国古代绘画的意境——迁想妙得,情景交融 中国古代绘画的表述: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中国古代绘画题材:人物、山水、花鸟;中 国古代绘画表现形式:工笔、花鸟。
六法论
南齐谢赫
一、气韵生动, 二、骨法用笔, 三、应物象形, 四、随类赋彩, 五、经营位置, 六、传 移模写。
人物画
6 9 宋 梁楷《太白行吟图》
宋 梁楷《泼墨仙人图》
形神兼备迁想妙得1
形神兼备迁想妙得(第3课时、四)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高中美术鉴赏第九课《形神兼备迁想妙得——中国古代绘画撷英》的第三课时。
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重难点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步骤向大家详细地讲解我对这节课的安排。
说教材:本课是美术鉴赏模块第九课的内容。
是知识传授与欣赏融为一体的综合课,主要针对中国古代山水画的发展概括及其艺术特点作系统的介绍,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的传统绘画,掌握欣赏中国古代山水画的基本方法。
培养学生对中国画的兴趣。
本课以多媒体展示相关作品图片,教师引导,学生回答为主线,使学生在感受美的同时学习到相关的知识。
说目标: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古代绘画从原始时期的岩画、陶器绘画到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高峰期的代表性作品,延续到清代绘画的艺术风格和特点有所认识,了解中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艺术。
课本选取历代各时期代表性作品进行介绍,力争达到使学生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提高基本的艺术素质和欣赏绘画的能力。
说重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对我国悠久的文化传统和绘画艺术作基本的了解和认识。
介绍中国古代绘画的基本发展脉络和演变以及多种风貌的艺术风格。
本课教学的难点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涵盖面比较广,中国古代绘画经历几千年的发展过程,而课文由于篇幅上课时间所限制,无法详细地进行介绍。
二是提高艺术审美欣赏能力,以欣赏不同时期的绘画风格和特点,引导学生认知能力的提高。
三是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在中国古代绘画中的体现,特别是从早期帛画、壁画到后期的文人画各时期的艺术风格介绍,使学生能够比较全面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说学情分析:高中学生知识面广求知欲强,虽具备一定中国绘画的基础知识但缺乏对中国古代绘画系统的了解;学生刚学习完鉴赏基础部分,有一定鉴赏基础,但多数学生对中国古代绘画不感兴趣,主要原因是不懂怎样欣赏。
学生虽在语文、历史课本中接触过中国古代绘画的相关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但理解不深,也没什么印象。
第九课 迁想妙得,形神兼备,中国古代绘画撷英,人物部分
5、《秋庭戏婴图》 宋 苏 汉臣 纵197.5厘米 横108.7厘米
6
7
、 太 白 行 吟 图 梁 楷
、 泼 墨 仙 人 图 梁 楷
五、明清时期的中国人物画
1 、 张 卿 子 像 ( 中 国 画 , 局 部 ) 曾 鲸 ( 明 )
2 、 唐 寅 《 孟 蜀 宫 伎 图 》
3 、 渔 翁 渔 归 图 ( 中 国 画 ) 黄 慎 ( 清 ) 4 、 丁 敬 像 中 国 画 罗 聘 ( 清 )
鹳 鱼 石 斧 图 罐
广西花山岩画
阴山岩画
一、先秦时期的人物绘画
人 物 龙 凤 图
人 物 驭 龙 图
西汉长沙马王堆西汉墓 帛画
画面分天朝、人间、地府三段。天 上为横幅,其余为直幅。分别以太一 神、驮侯妻、祭祀者、合欢鳌为各段 的中心。天界有扶桑树、九个太阳、 嫦娥、新月,以及象征长寿的蟾蜍、 白兔;日月同辉,令人神往;天门有 司命守卫。气界为驮侯妻缓行升天, 吏前婢后,迎护隆重。人间双龙穿璧, 象征幸福吉祥;家属聚集祭祀,祈求 死者灵魂早归仙境。最底部合欢鳌背 上大力神,双手、托着大地,孔武有 力。全图内容丰富,想象瑰丽。
西 厢 记 插 画 版 画 陈 洪 绶 ( 明 )
5
六、近现代中国人物画
《舞之憩》何家英 115cm * 195cm
、
想一想:请以《韩熙载夜
宴图》和《最后的晚餐》为 例比较中国画与西方画有哪 些不同点。
• 唐太宗 • 端坐在由六名宫女抬 着的步辇上,另有数名宫 女或掌华盖,或持扇。画 家笔下的唐太宗,通过他 那舒朗的眉宇、睿智的目 光和飘动的胡须,表现了 这位具有远见卓识的封建 帝王的自信与威严。线条 劲细流畅,色彩浓丽。
3、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
人美版高中美术必修美术鉴赏第9课迁想妙得——中国古代绘画撷英课件(共52张PPT)
扬,边现出个 生鹿求、 儿 小迦尼生 第《
257 ——
了宣的“卖落是王解病子国牟生故 鹿
九 色 鹿 王 的 无 私 精 神 。
传 的 是 善 恶 报 应 思 想 ,
故 事 有 着 浓 厚 的 宗 教 色
舍 己 救 人 ” 这 一 题 材 的 。
的 故 事 。 本 生 故 事 画 是
水 将 要 淹 死 的 人 反 被 此
1、莫高窟始建于 前秦 建元二年(366年),历经
前秦、北魏北周朝、隋、唐、五代、宋、辽、西夏、 元 朝代。
2、敦煌莫高窟壁画的内容?
一、佛像画 二、经变画 三、佛像、本生、姻缘、佛教史迹、寓言等故事画 四、供养人画像 五、山水画 六、装饰图案画
《鹿王本生图》
赞彩上表人一 前“以老 的 个释牟本 窟
第九课
中国古代绘画撷英
中兼自 艺富祖岁里了期到源
!
国 古 代 绘 画
备 , 迁 想 妙 得 ” 的
豪 一 起 走 进 “ 形 神
现 在 就 让 我 们 带 着
术 瑰 宝 !
多 彩 、 辉 煌 灿 烂 的
先 为 我 们 留 下 了 丰
月 中 , 中 华 民 族 的
程 。 在 如 此 漫 长 的
七 千 年 左 右 的 发 展
的 帛 画 在 当 时 称 为
, 覆 盖 于 内 棺 上 。
厘 米 , 下 横 .
堆 一 号 汉 墓 出 土 。
》
47 7
色 彩 。
体 ,
通 过
人 站
别 人
个 侍
了 年
的 守
, 绘
天 上
的 构
“ 非
根 据
厘 米 。
纵
二、敦煌莫高窟壁画
第9课形神兼备迁想妙得复习资料
第9课形神兼备迁想妙得——中国古代绘画撷英一、知识点:最早的独幅绘画——帛画,敦煌莫高窟壁画内容的分类和特点,中国古代人物画的特点,中国古代山水画特点敦煌莫高窟壁画内容的分类和特点:内容分类:1佛像画、2经变画、3佛传、本生、因缘、佛教史迹、寓言等故事画、4供养人画像、5山水画、6装饰图案画。
特点:画技精湛,在画面布局、人物造型、线条勾勒、赋彩设色等方面都体现了中国古代风格的传承演变和中西艺术交流融会的历程中国古代人物画的特点:重视人的神情、情态和性格的体现。
设色则以渲染之法随类赋彩,从而形成鲜明的中国人物画风格中国古代山水画特点:不仅表现画家对自然景物的认识与感受,还要创造出情景交融的意。
二、代表作品分析龙凤仕女图、人物御龙图(帛画,战国)《龙凤仕女图》,1949年2月出土于长沙陈家大山楚墓,质地为平汝绢,高31厘米,宽22.5厘米,画面是一侧身向左、细腰长裙、合掌祝祷状的贵族妇女,在腾龙舞凤的接引下,向天国飞升的景象。
此幅帛画是古代葬仪中使用的旌幡,画中反映了当时楚国普遍流行的死后升天的主观意识及作者丰富的联想空间,令人叹为观止。
这幅画以毛笔绘成,画法为线条勾勒兼平涂着色,构图主次分明,造型十分生动。
《人物御龙图》,1973年5月出土于长沙子弹库楚墓,细绢地,高37.5厘米,宽28厘米,画面正中画一危冠长袍、蓄有胡须、神情潇洒、侧身拥剑的贵族中年男子,头顶华盖,驾驭舟形巨龙向天国飞升的景象。
龙尾企立一鹤,龙身下画一尾鲤鱼,表示龙正在天河中行进。
帛画上端缝裹细竹篾,并系丝绳,其用途无疑是葬仪中的旌幡(或称铭旌);画里的男女人像,肯定都是墓主人的肖像。
从中可见战国肖像画具有如下特点:人物皆作正侧面的立像,通过衣冠服饰表现其身份;比例匀称,仪态肃穆;勾线流利挺拔,设色采用平涂与渲染兼用的方法,格调庄重典雅。
敦煌莫高窟敦煌地处河西走廊西端,是古代关中通往西域的咽喉。
前秦建元二年(366年),一位名叫乐的沙门经过此地,似乎觉得鸣沙山在一片金光中化出千佛之状,遂发愿在这绿洲之畔修造洞窟。
第9课 形神兼备迁想妙
画面正中画一危冠长袍、 蓄有胡须、神情潇洒、 侧身拥剑的贵族中年男子, 头顶华盖,驾驭舟形巨龙 向天国飞升的景象。龙尾 企立一鹤,龙身下画一尾 鲤鱼,表示龙正在天河中 行进。
图
佚 名
宋
指:松、柏、樟、楠、槐、榆。
六 君 子 元
到了元代画家更强调个人情 感的抒发和个性的个性风格 的呈现。《六君子图》以枯 而见润的简练笔墨营造了湖 光山色荒寒空寂的意境,即 反映了元代文人失意落寞的 心态,又淋漓尽致的体现了 画家崇尚平淡天真的审美理 想。
倪 瓒
《淮扬洁秋图》笔墨优雅, 淋漓酣畅,构图新颖自然 气势动静相宜。
明清时期的山水画主 要继承了元代的画风,出 现了众多山水画家,但多 偏重笔墨风格的继承缺乏 前代的革新,创新精神。
淮 扬 洁 秋 图
石 涛
清
中国古典山水画不仅要求画家把认识与感受表现出来 还要求创作出情景交融的意境。
朝代
山水画特点
代表画家及作品
南宋以前 南宋
注重对客观景物的 描写
倾向表现作品的意境
我国最早的独幅绘画作品-------帛画
帛画是指:丧葬出殡时张举的一 种在娟帛上绘出图画的旌幡。 也称之为“非衣”入葬时作为陪葬 品将其盖在棺材上。
画面是一侧身向左、细腰长裙、 合掌祝祷状的贵族妇女,在腾龙 舞凤的接引下,向天国飞升的景 象。反映了当时楚国普遍流行的 死后升天的主观意识及作者丰富 的联想空间,令人叹为观止。
中国古代人物画发展史:
❖ 1.战国是人物画早期发展阶段。 ❖ 2两晋南北朝是人物画的提高阶段 ❖ 3唐朝是人物画成熟阶段 ❖ 4宋代是人物画高峰阶段 ❖ 5元明清是人物画衰退期
高中美术人美版美术鉴赏第九课形神兼备迁想妙得中国古代绘画撷英公开课优质课件
道家思想
重“心”略 “物”。
倪瓒《幽涧寒松图》
返回
创作理念
比较二:
关于创作理念
他们是以何种理念进行艺术创作?又 会形成怎样的景致或情趣?
2、创作理念
西方风景画强调对 景写生,在现实中 感觉真实存在的大 自然。
德夫特小镇照片
直抒心意, 对景写生。
维米尔《德夫特远眺》
1、美学思想 2、创作理念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天人合一,物我和谐。
忠实于真实准确 再现,以获得和 上帝的靠拢。
西斯莱《马尔利港的洪水》
1、美学思想
受中国古代儒道思想影响, 山水诞生时代正是道家玄学 风靡之时,道家的重“心” 略“物”的思想奠定了中国 山水画甚至整个中国艺术重 表现而略再现的美学观念和 基础。中国画家心中讲究容 纳天地万物,方能吞吐自如、 来去无阻。
关于美学思想
是怎样的美学思想影响了风景画与山 水画,又将形成怎样的内容形式?
1、美学思想
西方艺术受基督教影响,认 为神圣的价值在人和自然之 外存在,需要去看去听。对 外在美的准确、完美的体现, 是想完成对上帝的靠拢,对 上帝的贡献。正是如此,使 得早期风景画家在描绘自然 时选择“忠实”与“接近” 自然。
以面造型;
色彩、明暗、光感、 质感等造型因素;
油画材料与技法。
油画:莫奈《睡莲池》 照片:莫奈花园中的睡莲池
1、美学思想
3、表现方法
以线造型,以线塑造山石特 性,形成各种“线”以及各 式皴法。
提倡不拘于形似甚至“妙在 似与不似之间”,大胆运用 空白、突出主体,借助观者 联想与想象自由发挥。
讲究笔墨,传情达意。
观察方式
《虞山林壑图》 倪瓒 (中国元代) 中国山水画
第9课_形神兼备_迁想妙得
《龙凤仕女图》
❖ 《龙凤仕女图》这幅古画是 古代葬仪中使用的旌幡,反 映了当时楚国上层社会流行 的死后升天的意识。在画面 中,描绘了龙凤在引导墓主 人的灵魂升天的情景:画面 右下方有一位侧身行进的妇 女,发髻高盘,阔袖长袍, 双手合十,其上方有一龙一 凤,正腾空飞舞,引导仕女 前行。此画以毛笔绘成,画 法为线条勾勒兼平涂着色, 构图主次分明,造型生动。呈T形,长205cm,上宽92cm,下宽 47.7cm,向下四角缀有穗形飘带,顶边裹有竹棍,两端系丝带用于悬挂。 因为它非常像一件长袖欲舞的衣服,所以遣策中记载其名为“非衣”, 以 “似衣而非衣”得名。全画的内容,可分为上、中下、三部分,上部分 为天 界的景象,上方正中的人首蛇身的神,就是传说中的烛龙神,周围有仰 首而鸣的立鹤、俯身飞舞的鸿雁,是属于天上的瑞鸟仙禽。右上方绘有 红色的太阳,太阳中有“金乌”,下面画有8个小太阳,落在扶桑树的枝 干 中,左方绘有月牙,上有蟾蜍和玉兔,月下一女子凌空飞舞,双手攀住 月牙,这应是神话中的“嫦娥奔月”,其下有两个兽面人身骑着异兽奔 驰的 神,分别用绳牵拉同一木铎,使之震响,应是天上的“司铎”或是“凤 伯”, 而两只异兽所骑的就是神马“飞黄”。左边一翼龙腾跃于云气之上,右 边一 龙飞舞于扶桑树之间,应为“应龙”和驾日车的“六龙”。下方绘着双 阙,阙 上两旁各蹲一神豹,阙内有两人拱手相坐,应是把手天门的“司阍”, 意为 迎接升天的灵魂。
形形神神兼兼备备迁迁想想妙妙得得
中中国国古古代代绘绘画画撷撷英英
崇文中学 胡云杰
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源远流 长 ,追溯到原始社会的彩陶时期, 中国画经历了7000年左右的发展 历程,为我们留下了丰富多彩, 辉煌灿烂的绘画艺术。
帛画、壁画、人物画,花鸟画、山水画
中国画的分类
第九课迁想妙得——中国古代绘画撷英(内含高清图片视频素材)
作者以熟练的技巧,绘一枝 芙蓉斜欹,一只华丽的锦鸡 紧抓花枝,回首凝视着翩翩 起舞的彩蝶。画面的诗情画 意,相得益彰,富有文学气 息,为典型的北宋徽宗时期 倡导的工整写实风格。
赵佶 宋 《芙蓉锦鸡图》
• 宋徽宗赵佶是历史上少有的皇帝 画家。
• 当年金兵大举进犯中原。徽宗得 知金兵包围京城汴梁时,他吓的 瘫倒在地,随后发出圣旨,传位 给儿子赵恒,自称太上皇。金兵 攻破京城徽宗父子成了俘虏,这 幅《芙蓉锦鸡图》也成了战利品。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靖康之变。
文苑图(中国画) 传 韩滉 (唐)
《文苑图》描绘了文人雅集的场景。构图疏密得当,设色淡雅,笔法细劲流利,衣 纹略作颤笔,人物刻画细致入微、动态各异、形神兼备,生动地表现了古代文人吟 诵属文时的专注神态。
ZHONGGUO GUDAI RENWUHUA
小结
一、战国是人物画的早期发展阶段
《龙凤仕女图》
杜堇所作的这幅《伏生授经图》 ,该图描绘的是汉初的儒者伏生向汉朝宫廷派来的 学者讲述《尚书》经文的情景。画面绘蕉林一隅,左边有二男一女,其中地上一耄耋 之态的长者正在聚精会神地讲经,那超然的神态仿佛完全沉浸在讲经的气氛里,他就 是浮生。对面伏坐于书案前,专心致志地作着记录的大概是学生晁错。
杜堇《伏生授经图》明代
二、魏晋南北朝是人物画的进一步提高阶段
《洛神赋图》
三、唐朝是人物画的成熟阶段
《步辇图》
四、五代是人物画的承前启后阶段
《韩熙载夜宴图》
五、宋朝是人物画的鼎盛时期
《清明上河图》
ZHONGGUO GUDAI RENWUHUA
中国古代人物画的主要艺术特点:
不仅仅满足于人物外形的肖似,更 注重人物精神气质和性格特征的揭示, 即传神。
人美版 第9课 形神兼备 迁想妙得 ——中国古代绘画撷英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好!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人民美术出版社教材第二册中的第2课天人合一情景交融中国山水画之《千里江山图》一课。
下面,我着重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6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课的陈诉。
1、教材分析根据《美术新课程标准》所确立的阶段目标,第2课天人合一情景交融中国山水画之《千里江山图》一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即“通过欣赏、鉴别和评述,了解中国传统古画风格特点、及文化内涵、。
”本课教学时数为1课时。
《千里江山图》是一18岁少年所绘制,该画气势恢宏、又如仙境般唯美、、浪漫,奇幻,颜色璀璨夺目,卷幅宏大,具有较强的画面视觉冲击力,在众多山水画中,别具一格,能引起中学生的兴趣。
2、学生状况分析中国古代名画,一直是中学生比较难啃得一块骨头,特别是中国山水画更是不易理解和欣赏,但是加以引导,学生他是可以去感受到美的,我特意选着和高中生年级差不多的作者,与他们走近,的《千里江山图》。
这幅色彩浓烈,装饰性强,学生很容易接受,从而提升同学们对山水画的热爱。
3、教学目标:1、了解《千里江山图》作者生平,作品风格特点及内容,构图、作品的创作目的、及意义、影响。
4、重点:《千里江山图》内容,构图、作品的创作目的,作品艺术成就。
难点:多角度去欣赏《千里江山图》作品魅力之美,艺术创作的价值。
5、教学方法:谈话法、启发法、自主探究法教学工具:高清复制版《千里江山图》、拼图卡片6、教学过程:(一)、组织、导入1、组织教学:课前学生做好准备。
2、导入:播放歌曲《丹青千里》引起学生对山水画的情趣性。
3、引出本课课题——《千里江山图》。
(二)、创设情境、渗透知识1、《千里江山图》简介(学生对千里江山图基本了解)2、《千里江山图》非常优秀,从五个角度去欣赏这幅名作。
(1)《千里江山图》到底画了那些内容呢?(2)王希孟,是如何以咫尺之内,表现万里之遥的大千世界呢?(3).宋徽宗命王希孟画《千里江山图》,究竟是要达到什么目的呢?(4)《千里江山图》怎么创作完成的?(5)宋代画院高手云集,宋徽宗为什么要选一个18岁的少年来完成《千里江山图》呢?通过这5个方面结构清晰的引导并启发式探究,《千里江山图》给我们带来不同的美和内涵。
形神兼备-迁想妙得
7.判断《升天图》与《龙凤仕女》用毛笔绘成,画法以线 条勾勒,然后平涂而成,属于单色纸本绘画。( )
第九课 形神兼备 迁想妙得
1.通过观看《九色鹿》 给你什么启示?
2.此故事情节是来自 哪个宗教?
3.在中国古代绘画中 哪些作品中描绘了 此情节?
元王蒙《葛稚川移居图》
1.《说文解字•鹿》部,“凡鹿之属皆从鹿。”又释麒: “ ” 2.唐代诗人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诗中写道: “ ” 3.《佛经文学故事选》记载:“ ” 4.《葛稚川移居图》葛洪携子侄,牵坐骑鹿,徙家于罗浮 山炼丹的故事。
马王堆一号墓 帛画《升天图》 1972年出土于 湖南长沙马王 堆一号汉墓, 是西汉长沙相 第一代轪侯利 苍妻之墓,是 我国现存最古 老的帛画画迹。
单线勾勒,赋色
《龙凤仕女图》
《龙凤仕女图》这幅古 画是古代葬仪中使用的 旌幡,反映了当时楚国 上层社会对死后升天的 意识。在画面中,描绘 了龙凤在引导墓主人的 灵魂升天的情景:此画 以毛笔绘成,画法为 兼平涂着色,构 图主次分明,造型生动。
1.填空. 宋代《十三经注疏》载,“象物,有象在天 、 、 、 ,谓之四灵”。《礼记》中也记载了四灵。 2.按照年代由古到今排序是: 。 ①《鹿王本生图》 ②《升天图》 ③《龙凤仕女》 3.敦煌莫高窟的《鹿王本生图》彩塑壁画,属于( )时期 的作品。A.汉代 B.秦代 C.春秋战国 D.北魏 4. 先秦时期绘画的首选载体是( )。 A.纸张 B.丝帛 C.羊皮 D.竹木 5.汉代绘画遗存中最精彩的是( ) A.雕刻 B.壁画 C.漆画 D.帛画
敦煌莫高窟
莫高窟壁画分类
1、佛像画Biblioteka 2、经变画 3、佛传、 4、供养人画像 5、山水画
教案第9课形神兼备迁想妙得
第9课形神兼备迁想妙得中国古代绘画撷英(第一课时)课表要求:课标解读:教学目标:①知识目标:通过帛画、壁画这种古老独立的绘画形式,使学生对古代绘画的艺术特点作基本的理解和理解。
②水平目标:通过引导学生欣赏美术作品,理解古代绘画表现手法和技巧,提升学生的美术欣赏水平。
③德育目标:通过美术作品的欣赏,使学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爱国主义情操。
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趣味,树立准确的审美观点。
教学重点:赏析敦煌壁画的特色,选择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实行评析。
教学难点:中国古代壁画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
教学过程:导入:出示中国古代绘画不同时期代表性作品,让我们来理解中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艺术。
(吸引学生对本课产生浓厚兴趣)一、什么是帛画帛画,中国古代画种。
因画在帛上而得名。
帛是一种质地为白色的丝织品,在其上用笔墨和色彩描绘人物、走兽、飞鸟及神灵、异兽等形象的图画,约兴起于战国时期,至西汉发展到高峰。
欣赏:《龙凤仕女图》《人物御龙图》《长沙马王堆西汉墓帛画》二、敦煌壁画(师生互动)1、师生共同介绍敦煌莫高窟和敦煌莫高窟的起源?2、莫高窟内容壁画分类:(学生通过课前查找资料作简要介绍)(1)、佛像画(2)、经变画(3)、故事画①、佛传故事画②、本生故事画③、因缘故事画④、佛教史迹故事画⑤、比喻故事画(4)、供养人画像(5)、山水画(6)、装饰图案画3、敦煌壁画造型特色4、敦煌壁画外来影响三、思考与讨论(学生活动)经历了1000多年,为什么敦煌壁画的色彩依然光彩如新?查阅相关资料,说说敦煌壁画色彩的特点。
四、小结:(师生互动)敦煌莫高窟的艺术成就张翔2010-11-29。
“形神兼备,奇思炒想”说教学
“形神兼备,奇思炒想”说教学【摘要】课堂教学是教师教学艺术展标的舞台,能集中体现出一个教师的学识修养,教学水平和课前准备的程度。
上课是教学工作中的中心环节,是使学生由原来水平达到教学目标的关键的所在。
在一个教学班里,学生是固定的,教材是既定的,而不同的教学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徒有其“形”的美术课,即只有一般意义上的教学元素和教学流程的美术课,在新的时代下会越来越不适应要求,而“形神兼备”、“得‘意’忘‘形’”、别开生面的美术课将大行其道。
重创意,重设计意识的培养,重传统文化的传承,重各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让学生具有强烈自我的审美意识及发散性的思维能力,让他们能够多角度去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个性审美及思维方式的变动和延伸,这给我们不同年龄段的教师在教学中提出了新的思考及要求。
【关键词】美术教学形神兼备奇思妙想新的思考及要求课堂教学,特指以上课方式将课题教学设计付诸实践。
创意想象训练法,是将客观物象本身的各部分特有的形体,让学生们加以思考及联想,将对象夸张放大或缩小甚而借喻替换,使学生们的思维方式围绕某一物象,某一中心主题呈现发散性思维状态,由此引发学生们潜在的创想能力,犹如火山潮涌般地爆发,让他们在无拘无束的创意空间中,通过自我观察、感悟、思考,进行自我意识的表达并赋予物体对象的新的意义,将物象按自我的思维方式转换为其想表达之思想及新的物象,充分体现出孩子们多样化的个性情感,具有自我意识的思维方式,使他们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使他们的思维方式呈发散性。
这样的创意想象训练法将有利于学生年龄转换过程中的设计构成及审美意识的延续性。
上课是教学工作中的中心环节,是使学生由原来水平达到教学目标的关键的所在。
在一个教学班里,学生是固定的,教材是既定的,而不同的教学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徒有其“形”的美术课,即只有一般意义上的教学元素和教学流程的美术课,在新的时代下会越来越不适应要求,而“形神兼备”、“得‘意’忘‘形’”、别开生面的美术课将大行其道。
第9课《形神兼备 迁想妙得--中国古代绘画撷英》教案
第9课形神兼备迁想妙得——中国古代绘画撷英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让学生对中国绘画的艺术特点作基本的了解和认识。
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掌握欣赏美术作品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
美育目标:通过美术作品的欣赏,使学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爱国主义情操。
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趣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对我国悠久的文化传统和绘画艺术作基本的了解和认识。
教学难点:涵盖面比较广,无法详细地进行介绍。
引导学生掌握美术作品的欣赏方法,提高美术欣赏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探究课题由祖国灿烂文化,优秀绘画传统导入课题“形神兼备迁想妙得”,讲解关键词“形”“神”。
二、新知探究(一)我国早期的独幅绘画作品——帛画重点介绍我国古老的帛画《龙凤仕女图》,了解中国画基本形态确立时期的绘画水平和艺术风貌。
请同学们迅速浏览课本1—2段,请第一组的一位同学回答,同组的同学补充,教师总结讲述。
——《龙凤仕女图》这幅古画是古代葬仪中使用的旌幡,反映了当时楚国上层社会流行的死后升天的意识。
在画面中,描绘了龙凤在引导墓主人的灵魂升天的情景:画面右下方有一位侧身行进的妇女,发髻高盘,阔袖长袍,双手合十,其上方有一龙一凤,正腾空飞舞,引导仕女前行。
此画以毛笔绘成,画法为线条勾勒兼平涂着色,构图主次分明,造型生动。
(二)敦煌莫高窟壁画了解《鹿王本生图》绘画故事情节。
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
(三)中国古代人物画《步辇图》:阎立本这幅作品忠实地表现了唐代中央政权与边远民族的友好交往,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人物动态较为拘谨而重面部特征的刻画。
《文苑图》韩晃描绘了文人雅集的场景。
构图疏密得当,设色淡雅,设色淡雅,笔法细劲流利,衣纹略作颤笔,人物刻画细致入微、动态各异、形神兼备。
《采薇图》:画中人物刻画生动传神,森森然正气溢与笔端。
衣纹简劲爽利,以衬托人物刚直不阿的性格。
树石画法粗简,墨色湿润。
《张卿子像》:明代肖像画的代表作,画家对人物面部的刻画细腻,富有体积感,衣纹用笔简洁,人物比例适度,体态自然,栩栩如生,体现出画家非凡的观察与表现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课形神兼备迁思妙想——中国古代绘画的撷英
《中国古代绘画的撷英》是人民美术出版社《美术鉴赏》第九课内容。
下面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学法、教学程序这几个方面对本的课的设计加以论述。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画从题材内容来分类,分为人物画、山水画和花鸟画三大类。
在整个教材中占重要的地位。
本节内容属于民族文化传统类教材,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和激发民族审美情感都具有重要意义。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对中国绘画的艺术特点作基本的了解和认识。
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掌握欣赏美术作品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
美与目标:通过美术作品的欣赏,使学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爱国主义情操。
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趣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对我国悠久的文化传承和绘画艺术做基本的了解和认识。
教学难点:涵盖面比较广,无法详细的介绍。
引导学生掌握美术作品的欣赏方法,提高美术欣赏能力。
二、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育新观念的具体体系现、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
我根据“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比较分析法:通过中国画作品《朝元图》与《蒙娜丽莎》的比较,学生能够形象的分析
并得出结论:中国古代人文画主要的造型手段是“线条”。
2、引导探究法:美术作品欣赏是个体的审美活动。
绘画作品是静态的物质形态,如果让学
生独自找出审美的切入点,并展开欣赏,最后得到健康的审美感受,是比较困难的。
这一过程需要老师的逐步引导,所以我采用“引导探究法”。
3、八字教学法:为了帮助学生提高独立欣赏美术作品的能力,所以我交给学生美术作品欣
赏的方法:描述——感受——理解——评论。
这是“授之以渔”的教学思想的具体体现。
4、应用投影仪辅助教学。
三、学法(主要培养其思维能力)
美术欣赏活动是一个个性化的情感活动。
在教学生掌握美术作品欣赏方法的同时,也应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培养和锻炼,比如:
1、描述:形象思维为主。
2、感受:由形象思维转为抽象思维为主,感性认识,理性认识
3、理解
4、评论:上升为创新思维。
四、教学程序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2分钟
检查学生准备状况,师生问好
导入探究课题:由祖国灿烂文化,优秀绘画传统导入课题“形神兼备,迁想妙得”,讲解关键词“形”“神”
新知探究:34分钟
环节1:
我国早期的独幅绘画作品——帛画
重点介绍我国古老的帛画《龙凤仕女图》,了解中国画基本形态确立时期的绘画水平和艺术风貌。
请同学们迅速浏览课本1—2段,请第一组的一位同学回答,同组的同学补充,教师总结讲述。
——
《龙凤仕女图》这幅古画是古代葬仪中使用的旌幅,反应聊当时的楚国上层社会流行的死后升天的意思。
在画面中,描绘了龙凤在引导墓主人的灵魂升天的情景:画面右下方有一位侧身行进的妇女,发髻高盘,阔袖长袍,双手合十,其上方有一龙一凤,正腾空飞舞,引导仕女前行。
此话以毛笔绘成,画法为线条勾勒兼平涂着色,构图主次分明,造型生动。
环节2:
敦煌莫高窟壁画
了解《鹿王本生图》绘画故事情节。
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
环节3中国古代人物画
《步辇图》:阎立本这幅作品忠实地表现了唐代中央政权与边远民族的友好交往,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人物动态较为拘谨而重面部特征的刻画。
《文苑图》:韩滉描绘了文人雅集的场景。
构图疏密得当,设色淡雅,色彩淡雅,笔法细劲流利,衣纹略作颤笔,人物刻画细致入微、动态各异、形神兼备。
《采薇图》:李唐画中人物刻画生动传神,森森然正气溢与笔端。
衣纹简劲爽利,以衬托人物刚直不阿的性格。
树石画法粗简,墨色湿润。
《张卿子像》:曾鲸明代肖像画的代表作品,画家对人物面部刻画细腻,富有体积感,衣纹用笔简洁,人物比例适度,体态自然,栩栩如生,体现出画家非凡的观察与表现力。
- 《渔翁渔归图》:清代画家黄慎的作品,画面人物动态生动,富有生活情趣。
此图为水墨大写意,水墨交融,画家以狂草入画,画风粗豪奔放,气势贯通,别具一格。
环节4
中国古代山水画
重点欣赏:(北宋、南宋、元代的山水画作品)
1、设疑、讨论、解疑
刚才的欣赏对中国山水画的发展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感受,看到同学们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很想再进一步去理解山水画的内涵,好!接下来就让我们以小组合作讨论的方法欣赏几幅较典型的山水画作品。
2、图片:北宋范宽《溪山行旅图》
南宋佚名《深堂琴趣图》
元代倪瓒《六君子》
3、小组讨论抢答
屏幕出示:(1)、这3幅画在选材和表现手法上有什么异同?
(2)、这3幅画分别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3)、你比较喜欢哪幅作品,为什么?
小组代表发言:1、2、3、
小结:同学们说的很精彩,观察的也很仔细,能过说出一些内涵的东西,老师着重讲解一下这三幅作品更深刻的意义。
范宽的《溪山行旅图》以俊伟屹立的大山、一泻千尺的飞瀑、路边淙淙溪水及山路上的
驴队行旅为对象,真实地画出北方山川的壮美,使人如身临其境。
他所画的崇山峻岭,往往以顶天立地的章法突出雄伟壮观的气势,又用碎而坚实的笔墨皴出富有质感的山石,山麓画一丛生的密林,成功的刻画出北方关陕地区“山峦浑厚、势壮雄强”的特色,被誉为“得山之骨”,“与山传神”。
《深堂琴趣图》此画虽不知何人所作,但从画面中看出画风严谨不苟,水墨设色兼工,皆精而不冗,洗练而又情致。
画幅虽小而神气迥出,表现悠远的空间及浓郁的诗意。
《六君子》图是倪瓒的作品,三段式平远构图,近处有六棵树,中隔大片湖水,画上端一叠远山,以渴笔画出山石树木,山石作折带皴间用披麻皴,树木颇具姿态,景物不多而充满深秋时的凄凉静寂气氛。
画上有黄公望等人的题诗。
所谓“六君子”也就是画中的六棵树。
画家为这些树木写照,里有寓意,黄公望的题诗以点明。
倪瓒的作品笔墨松秀简淡,绝少有设色者,甚至连草图也不用,画中有长诗,作楷书,力求朴素清雅,其画风在元明两代中也独具特色。
环节5
中国古代花鸟画
中国花鸟画不是仅仅为了准确的描绘现实中的花卉禽鸟,而是集中的体现了中国人与自然物的审美关系,借此抒发自己的情感,间接地反映社会生活、体现一定的时代精神。
让我们以小组合作讨论的方法来欣赏几幅较典型的花鸟画作品。
请一位同学回答,同组的同学补充,教师总结讲述。
————
《芙蓉锦鸡图》:体现了赵佶所倡导的观察物象要细致入微,写实表现要精准传神,画面结构要有诗的蕴含的美学思想。
《榴枝黄鸟图》:所绘黄鸟造型准确,富有生趣,画面渲染精妙,富彩鲜润,体现出画家对花鸟情趣的观察达到精细入微的程度,融注了宋人对自然界的独特审美情怀。
《荷花水禽图》:画面上孤石倒立,残荷斜挂,一只缩着脖子、好像瞪着白眼的水鸟孤零零地蹲在石头上,显得极其冷落孤僻,很好是画家的自我写照。
全画笔墨简练,画中大片空白更增强了作品悲凉的气氛,正如古人所说的“无画处皆是妙境”。
五、课堂小测试:(5分钟)
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加深印象
总之,整个课堂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教师起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应用好课堂的每一分钟。
六、课堂小结(4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