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实结合习题
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练习及答案
虚实结合练习一、指出下列诗歌哪些是“实”,哪些是“虚”。
1、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2、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3、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4、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5、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6、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二、阅读下面是个,回答后面的问题。
1、下面这首诗主要使用了何种手法?请简要分析。
越中览古李白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2、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鉴赏下面这首诗。
偶成(宋)饶节松下柴门闭绿苔,只有蝴蝶双飞来。
蜜蜂两股大如茧,应是前山花已开。
3、问: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请赏析其精妙之处。
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朝廷里放假,民间互赠饮食,穿新衣,贺节,一切和元旦相似。
4、请举一例分析本词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
鹧鸪天送廓之秋试[宋]辛弃疾白苎新袍入嫩凉。
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鹏北海,凤朝阳。
又携书剑路茫茫。
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一、答案略二、1、本诗主要使用虚实结合虚写凯旋威武、繁盛热闹的往事,实写王城故址鹧鸪乱飞的眼前之景,通过虚实对比,表达了今昔盛衰无常之感。
2、前三句实写:松阴之下柴门锁着一院绿苔,成双成对的蝴蝶不停地飞舞,还有两腿拖着重重花粉飞来的蜜蜂,这些都是眼前之景。
后一句是虚写:前山繁花似锦的世界,这是想象之景。
虚实相生,交织成一个幽僻而又充满春意与生机的画面,流露出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3、诗歌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
诗的前两句写冬至之日,诗人一个人在客店里,抱膝坐在灯前,只有影子与他相伴是实写,表现其孤寂、思家之情。
而三四两句“家中夜坐”“说着远行人”等是虚写,想象家里的人或许像我这样深夜坐着,在谈论着我这个“远行人”,表现家中人也在想我。
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练习及答案
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练习及答案虚实结合练习一、指出下列诗歌哪些是“实”,哪些是“虚”。
1、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2、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3、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4、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5、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6、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二、阅读下面是个,回答后面的问题。
1、下面这首诗主要使用了何种手法?请简要分析。
越中览古李白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2、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鉴赏下面这首诗。
偶成(宋)饶节松下柴门闭绿苔,只有蝴蝶双飞来。
蜜蜂两股大如茧,应是前山花已开。
3、问: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请赏析其精妙之处。
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朝廷里放假,民间互赠饮食,穿新衣,贺节,一切和元旦相似。
4、请举一例分析本词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
鹧鸪天送廓之秋试[宋]辛弃疾白苎新袍入嫩凉。
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鹏北海,凤朝阳。
又携书剑路茫茫。
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一、答案略二、1、本诗主要使用虚实结合虚写凯旋威武、繁盛热闹的往事,实写王城故址鹧鸪乱飞的眼前之景,通过虚实对比,表达了今昔盛衰无常之感。
2、前三句实写:松阴之下柴门锁着一院绿苔,成双成对的蝴蝶不停地飞舞,还有两腿拖着重重花粉飞来的蜜蜂,这些都是眼前之景。
后一句是虚写:前山繁花似锦的世界,这是想象之景。
虚实相生,交织成一个幽僻而又充满春意与生机的画面,流露出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3、诗歌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
诗的前两句写冬至之日,诗人一个人在客店里,抱膝坐在灯前,只有影子与他相伴是实写,表现其孤寂、思家之情。
而三四两句“家中夜坐”“说着远行人”等是虚写,想象家里的人或许像我这样深夜坐着,在谈论着我这个“远行人”,表现家中人也在想我。
高考诗歌中有关虚实结合的训练题附答案
诗歌中有关虚实结合的训练题|高考真题+参考答案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深夜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1、题目中已明确本诗主题是“思家”,请简析诗人是怎样写“思家”的?(6分)答: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
(1分)①前两句实写,写自己在邯郸客栈里抱膝枯坐的身子陪伴影子过节的情景。
(1分)②后两句虚写,想象冬至深夜,家人围坐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
(2分)③诗人想像家里人如何想念自己,以此来表达自己的孤寂之感,思家之情。
(2分)月圆①杜甫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
②未缺③空山静,高悬列宿④稀。
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注】①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天杜甫所作。
② 这里指光彩更加柔美。
③未缺:指月圆。
④列宿:众星。
1.本诗最后两句情感真挚,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进行赏析。
答:①遥想故园桂花开放,是虚写;故园桂花正该开放,虚中有实;②眼前清辉,是实写。
万里清辉,实中有虚。
③虚实结合,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寄托了诗人渴盼万家团圆的美好愿望。
少年游•润州作,代人寄远苏轼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
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
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
恰似姮娥怜双燕,分明照、画梁斜。
【注】①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三月底、四月初,任杭州通判的苏轼因赈济灾民而到了润州(今江苏镇江)为寄托自己对妻子的思念之情,他写下了这首词。
②姮娥:嫦娥。
(二)、有人说.这首词的构思“有点特别”,“特别”在什么地方?请简要分析。
(6分)【参考答案】(一)DE D结尾三句是说,妻子在人间孤寂地思念丈夫,恰似姮娥在月宫孤寂地思念丈夫后羿一样。
姮娥怜爱双栖燕子,把她的光辉与柔情斜斜地洒向那画梁上的燕巢,这就不能不使妻子由羡慕双燕,而更思念远方的亲人。
E应为“以虚衬实,以虚证实”。
(二)答:①本诗的特别之处在于作者以“代人寄远”的形式,从对方着笔,借思妇想念奔波在外的丈夫的口吻来表达自己的思归之情。
高考语文复习-阅读综合训练-虚实结合
综合训练---虚实结合一、古代诗歌阅读(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①杜牧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
九华山②路云遮寺,清弋江③村柳拂桥。
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旆正摇摇。
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注释】①本诗作于开成四年(839),当时杜牧在宣州(今安徽宣城)为官,即将离任回京;在宣州任判官的裴坦中进士不久,要前往舒州(今安徽潜山)。
②九华山:在池州青阳西南,为宣州去舒州的必经之处。
③清弋江:长江下游支流,在宣州城西。
1.虚实结合是这首诗的特色之一,请结合诗歌前两联加以赏析。
(二)阅读诗歌,完成各题。
[黄钟]·人月圆(元)倪瓒伤心莫问前朝事,重上越王台,鹧鸪啼处,东风草绿,残照花开。
怅然孤啸,青山故国,齐木苍苔。
当时月明,依依素影,何处飞来?惊回一枕当年梦,渔唱起南津。
画屏云嶂,池塘春草,无限消魂。
旧家应在,梧桐覆井,杨柳藏门。
闲身空老,孤篷听雨,灯火江村。
[注]作者生活在元末明初。
2.这首曲的下片虚实结合,请加以赏析。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蓝田书院中的一件长衫禾源①拜谒神往已久的蓝田书院,动之情要止于礼,是我心中的谱。
心有谱,行中规,我脚轻步稳,随着一渠活水相引走向书院。
②先生说读书要“心到、眼到、口到”,读蓝田书院堪比一本厚书,我不敢敷衍,进书院之前,要在院前的“洗墨池”洗心照面,让心纯面清。
③“洗墨池”是先生得意于笔墨后的一个封号,月光下池如小点,先生斜影如逗,在书院门前点上这一符号,意味着先生当下要别过笔墨。
先生把笔探入池中,又从池中提起笔,捋下一管水,滴水入池,咚咚有声,这也许是先生得意的心曲。
墨香弥漫院中,墨韵留在纸上,多少哲思,多少才情都流淌在笔墨间。
在月光下,洗墨池旁捋下这一管管的水,是多么轻松得意的一刻。
先生听完,或者说是唱完这一曲,如捻须般捏捏笔端的狼毫,背上月光回书院中去。
④我凭池中一鉴之水,想起了先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的诗句,想着能否借此一鉴之水,邀请来先生共影徘徊,我便临池照影。
高中语文《古典诗歌虚实结合》专项训练
高中语文《小说阅读之叙事特点类主观题》专项训练(带答案解析)(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父亲的影子段奇生村人都极喜欢我,谁家有好吃的,如炒了蚕豆、花生,就大把大把地往我口袋里塞,不把我口袋装满不罢休;谁家饭桌上有两条鱼非得夹条鱼给我吃。
村里的小孩都极羡慕我。
他们都问过我,他们为啥都喜欢你,不喜欢我?我说,我也不知道。
后来我知道了。
那时的我成了孩子王,村里的同龄小孩都听我的话,我想欺负谁就欺负谁,我甚至敢欺负长得比我高半个头的小孩。
他们都不还手。
有一回我拿石子扔大我三岁的石头,他只跑,不还手。
我以为他怕我,便追他。
石头站在那儿对我说,你别以为我打不过你,我是让你。
因你爸是个好人,你爸治好了我妈的病,还没收钱。
如果不是看在你爸面上,我早把你打得头破血流了。
小子,别太猖狂了,村里所有的小孩都是让你。
父亲也总骂我,我积攒了半辈子的好名声要毁在你手里了。
父亲有时气得打我,母亲便把我搂在怀里,与父亲转着圈。
父亲便对母亲说,你会害了他的。
混到了高中毕业,我便整天同一些不三不四的人在镇上混日子。
父亲要我跟他学医,我看不上赤脚医生这一职业。
父亲拿我一点办法也没有,一看见我就唉声叹气的。
母亲也劝我,跟你爸学医也不错,既能糊口,又能受人尊敬。
可我就是不想做赤脚医生,觉得做赤脚医生一点也不好,有时半夜,都得被村人叫醒,睡觉都睡不安稳。
尤其是刮风下雨的冬天,得从热被窝里爬出来去病人家,真是活受罪。
父亲说,苦一点累一点怕啥?我赚到了好名声。
其实我不跟父亲学医主要的一点还是不想活在父亲的影子里。
担心别人总拿我同父亲比,我也知道我再怎么努力,也不可能超过父亲。
父亲的影子却时时追随着我,甩都甩不掉。
我在镇上玩电子游戏时,许多人都在说我,陈医生怎么生了这么一个不务正业的儿子,唉!那些人竟都叹气,还用那种怪怪的眼神看我。
为了逃出父亲的影子,我便来到县城。
我想县城里认识父亲的人总少吧。
我不会再听到叹气声,再看到怪眼神了。
虚实结合 练习答案
诗歌鉴赏——虚实相生(答案)虚实相生练习答案一、《临江仙·送光州曾使君》1.(5分)虚实结合。
上片回忆往事是虚,杯酒相倾是实,虚实结合,包含了对往昔欢乐团聚的怀念,对时光飞逝的感慨,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2.(6分)想象使君到任后的生活和心境,塑造了一个热爱边塞生活、渴望建功立业的使君形象,表达出对友人的勉励、期许之情。
二、《送魏二》1.橘柚香。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2.惜别知音,借酒浇愁;凄凄风雨烘托悲凉的心情。
3.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通过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
三、《临江仙》1.(4分)大雁是“孤雁”,太阳是“寒日”,孤单感加上傍晚的寒意,写出了离别之痛,浪迹飘零之苦。
晚霞吐红,在流浪人看来,红光惨淡,透出寒意,引发了作者的无限凄凉之感。
(重点放到对“孤雁”、“寒日”、“暮天”三个意象的分析上。
)2.(4分)的确有异曲同工之妙。
两者都写了离人不堪离别之苦,借酒浇愁;(2分)两者都设想了酒醒后的情景,为虚写,突出了孤独无依、凄苦难耐之感。
(2分)四、《塞上听吹笛》1.描写了一幅苍茫而又清澄的画面。
(1分)胡天北地,冰雪消融傍晚,趁着月色,战士赶着马群归来,明月朗照,洒下清辉。
在如此苍茫而又清澄的夜景里,不知哪座戍楼里吹起了羌笛。
(2分)2.虚实结合,虚实相生。
(1分)实写将士所听之曲《梅花落》,虚写想到故乡盛开的梅花,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间洒满天山。
(2分)此诗抒写战士们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胡地没有梅花),想到梅花之落,写出了他们的浓浓的思乡情。
(1分)五、《鹧鸪天》1.上阕描写了一个因长期漂泊、思念家乡而满怀愁绪的词人形象。
帽檐积满了尘土说明其漂泊之久,古塞幽远说明其离家之遥;/ 烟草苍茫,旅程无尽,每走一程,愁绪就增添一分。
/ 大雁飞过,却没有捎来期盼的家信,思乡之情无以告慰;/ 孤宿客馆,彻夜难眠,满楼月色更勾起浓重的思乡之情。
虚实结合手法题
手法题之1.(2011徐汇期末质量抽查)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第13—15题。
(8分)南邻杜甫锦里先生乌角巾,园收芋栗未全贫。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
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
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门月色新。
(1).结合诗意,对“南邻”相关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南邻”锦里先生是个头戴“乌角巾”的乡里人B.“南邻”一家人辛勤劳作,家庭不富却和乐知足C.鸟雀台阶啄食不怕人,表明“南邻”家少有访客D.江村、野渡、翠竹,“南邻”家周边环境如世外桃源(2).请从“虚实相生的意境结构”角度赏析本诗画线句。
(4分)(注)虚实相生:逼真描写的“景、形、境”为“实境”,由实境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为“虚境”。
——出自《文学意境的特征》2、2006年天津高考题凉州词(其一)张籍(唐)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注:碛(qì)沙漠。
练,白绢,丝织品的一种。
唐德宗贞元六年(790)以后至九世纪中叶,安西和凉州边地尽入吐蕃手中,“丝绸之路”向西一段也为吐蕃所占。
本诗运用了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江城子苏轼(宋)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问题:分析词中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
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2008•江西高考)初入淮河四绝句(三) 杨万里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
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注]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来南宋贺岁,杨万里奉命送金使北返途中,来到原为北宋腹地,现已成为宋、金国界的淮河时,感慨万端,作诗以抒怀。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4.送魏二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4.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艺术手法专练:虚实结合(附答案解析)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艺术手法专练:虚实结合(附答案解析)一、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望江东黄庭坚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
思量只有梦来去。
更不怕、江阑①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
直饶寻得雁分付②,又还是、秋将暮。
注:①阑:阻隔;阻拦。
②直饶:纵使。
分付:交付。
1、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片或下片。
二、阅读下面唐诗,按要求作答。
旅宿杜牧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
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
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2、请从虚实角度赏析这首诗的颈联。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游金山寺①(节选)苏轼我家江水初发源②,宦游直送江入海。
闻道潮头一丈高,天寒尚有沙痕在。
中泠南畔石盘陀③,古来出没随波涛。
试登绝顶望乡国,江南江北青山多。
【注】①金山寺,在今江苏镇江西北的长江边的金山上,宋时山在江心。
②苏轼的家乡在四川眉山,古书称长江之水发源于四川岷山。
③中泠,泉名,在金山西。
石盘陀,形容石块巨大。
3、这首诗第三至六句虚实结合手法运用得非常巧妙,请简要分析。
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李员外院长分司东都注去年秋露下,羁旅逐东征。
今岁春光动,驱驰别上京。
饮中相顾色,送后独归情。
两地无千里,因风数寄声。
注:分司东都,唐宋之制,中央官员在陪都洛阳任职者,称为分司。
所任之积多为闲职。
4、这首诗第三联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请简要分析。
五、阅读下面作品,完成各题。
春日京中有怀杜审言今年游寓独游秦①,愁思看春不当春。
上林苑里花徒发,细柳营前叶漫新。
公子南桥②应尽兴,将军西第几留宾③寄语洛城风日道④,明年春色倍还人。
【注】①作者曾跟随武则天在东都洛阳居住,并结识了许多文臣武将,成为知己和好友。
第二年春天,他又伴驾回到西都长安。
游秦,此处指游长安。
②南桥:指洛水上的天津桥,洛阳城中一游览处。
③西第:东汉外戚梁冀为大将军,府第在洛阳城西。
因马融曾为之写《大将军第颂》,后人称之为西第。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散文专题训练虚实结合
散文专题训练-----虚实结合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为酒而生刘庆邦①在农村老家当农民时,我种过高粱,锄过高粱。
高粱成熟后,我打过高粱叶子,用钎刀钎过高粱穗子,还用一种特制的镢头铲子连根砍过高粱秆子。
当然了,我自己也曾在高粱地里躲藏过,穿行过,唱过歌曲,流过眼泪,留下了一些难忘的记忆。
②听我母亲讲过,在大饥荒年代,由于青黄不接,人们等不及高粱完全成熟,就开始吃。
高粱的成熟是至上而下逐粒逐层地实现。
高粱成熟的标志是发红,嵌在高粱壳内只露出一半的高粱颗粒,由青变白,由白再变红,等到整个高粱穗头变成一个红脸关公样子的时候,这棵高粱才算彻底成熟了。
母亲说的吃高粱的办法,是把高粱秆子扳得倾斜着,用剪刀把高粱穗子顶部先红的尖子剪下来,脱下高粱的颗粒,放进石头碓窑里砸碎,再下到锅里熬成稀饭喝。
我喝过用几乎还是水仁儿的高粱米砸成的糊糊熬成的稀饭,但只能喝一个水饱儿,很快就饿了。
我还吃过用高粱面做成的贴饼子、高粱面掺和别的面粉擀成的面条,吃起来都有些硬,有些涩,口感不是很好。
③从老家走出来后,我走南上北,遍尝全国各地的好酒,才知道了酒与酒之间的区别,才知道有着悠久历史的泸州名酒主要是用其本地所产的红高粱酿成的。
④八月的泸州郊区,站在乡村公路放眼望去,大面积的高粱已经红了,红云一样向天边涌去,映红了天际。
如果单看一棵红高粱,虽说也很好看,但不能让人眼界大开,给人以震撼的力量。
而无数棵红高粱集合起来呢,它带给人的视觉冲击和心灵冲击就大了,那磅礴般的壮观不能不让人感叹!在田地里,我见到一棵高粱满脸通红,像是喝酒喝高了。
这个情景让我想起著名画家石鲁所画的一幅画,他画的是一大片高粱。
他画高粱画得极有特色,因为他不仅把高粱穗子画成了红色,连高粱秆子和高粱叶子全都画成了红色,高粱从上到下,从根到梢儿,红得彻头彻尾。
这是什么画法?高粱的秆子和叶子不是绿的嘛,他怎么全给画成了红色呢,这真实吗?这符合“现实”的逻辑吗?这样的画虽然给了我艺术的享受,也给了我心灵的冲击,我对画家这样画一直不是很理解。
虚实结合练习题
•
• • • •
望江东 黄庭坚 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 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①住。 灯前写了 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 寻得雁分付②。又还是、秋将暮。 注] ①阑:阻隔 ;阻拦。②直饶:纵使。 分付:交付。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片或 下片。(4分)
• 整首诗运用了虚实相生的手法.词的上片写 抒情主人公伫立“西头”,隔着“江 水”“烟树”远眺“江东路”的情形,是 实写;“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 住”,是虚写,现实生活中无法与亲人团 聚,便希望通过梦境来实现自己的愿望, 这样的愿望似乎可以冲破时空、跨越大江。 通过虚实相生的手法,刻画了一个望眼欲 穿、至情至性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表达了 抒情主人公对远方亲人的相思之情。
初三虚实结合练习题
初三虚实结合练习题虚实结合是初中语文学习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是指在写作中运用虚实手法,既描绘具体的细节,又表达含蓄的情感,以丰富作品的内涵和层次。
掌握虚实结合的技巧不仅可以提升作文的魅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下面是一些初三虚实结合练习题,帮助同学们提高虚实结合的技巧。
练习一:描写一个人物请描写一个身材矮小的男生。
解答:那天,一位身材矮小的男生走进教室,他如同一棵娇小的树苗,似乎连风都能吹倒他。
他的头发黑黑的,像一团乌云悬挂在枝头;眼睛小小的,像一颗星星,闪烁着聪明的光芒;鼻子塌塌的,微微上翘,宛如一座小桥。
尽管个子不高,但他的脸庞却洋溢着自信的笑容,给人以无限的魅力。
练习二:描写一处风景请描写一个宁静的湖泊。
解答:湖边的空气清新宜人,轻柔的微风拂过湖面,小草摇摆着舞蹈,仿佛是在与湖水共舞。
湖泊平静如镜,犹如一面挂在大地之上的明镜,镶嵌在群山之间。
湖水那清澈见底,仿佛一块透明的碧玉,沐浴着阳光的照耀,散发出瑰丽的光芒。
湖的四周高耸着雄伟的山峦,山势险峻,绿树环绕,处处可见奇岩怪石,湖光山色交相辉映,宛如一幅令人陶醉的画卷。
练习三:描写一种动物请描写一只灵巧的松鼠。
解答:在一片郁郁葱葱的森林中,有一只灵巧的松鼠,它的体型小巧玲珑,毛色金黄亮丽。
它的眼睛眨巴着,像两颗小星星,时刻警惕着四周的动静。
它的尾巴比身体还长,线条流畅如舞,丝丝柔毫中透露出一股豪放不羁的气息。
它矫捷的跳跃着,一下子在树枝间转瞬即逝,一下子又蹦到远处的树干上,宛如一只灵敏的小精灵。
练习四:描写一种花卉请描写一朵娇艳的玫瑰花。
解答:一朵娇艳的玫瑰花盛开在花园中,它红得鲜艳,犹如一颗燃烧的火焰。
花瓣丰满肥厚,层层叠叠,像是一只盛开的红玫瑰,充满了浓郁的芬芳。
玫瑰花的外形宛如一个饱满的心形,花蕊隐藏在其中,如同爱情的结晶,给人沉醉的感觉。
玫瑰花散发出迷人的香气,闻之令人陶醉,仿佛置身于花的海洋之中。
通过以上练习,我们学会了在写作中运用虚实结合的技巧。
02 表现手法:虚实结合-练习(学生版)-备战2022中考古诗文阅读常见考点讲与练(部编版)
古诗文阅读表现手法——虚实结合类一、(2021年贵州毕节卷)湘中[唐]韩愈猿愁鱼踊水翻波,自古流传是汨罗。
蘋藻满盘无处奠,空闻渔父扣舷歌。
(选自《唐诗百家全集》)【注释】蘋藻,一种水草,可当祭物。
1. 这是一首咏怀诗,诗人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什么情感?(2分)2. 一、三句和二、四句为什么要从虚实不同的角度描写?(3分)二、(2021年四川德阳卷)鹧鸪天①(清)纳兰性德握手西风泪不干,年来多在别离间。
遥知独听灯前雨,转忆同看雪后山。
凭寄语,劝加餐,桂花时节约重还。
分明小像沉香缕,一片伤心欲画难。
【注释】①友人梁汾回南方奔丧,作者送友人一幅小肖像画,并为之题词。
1.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首句描写出一幅在萧瑟秋风之中,与友人握手话别,泪水止不住滑落的场景。
B.回忆起以前交往的种种:有分离时的孤灯相伴,也有相聚时在雪后观山的快乐。
C.诗人特意叮嘱友人别后注意饮食,保重身体,并约定要在桂花时节从南方回来。
D.全词描写生动传神,富有画面感,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和关心,情感真挚浓烈。
2.借助注释,分析“分明小像沉香缕,一片伤心欲画难”两句的虚实结合的手法。
(4分)三、(2021年江苏扬州卷)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宋]辛弃疾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
屋上松凤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
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注释】这首词为辛弃疾赋闲隐居江西上饶一带时所作,1.简要概括“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渲染了什么气氛。
(2分)2.下片采用了虚实结合的写法,请赏析。
(3分)四、(2021年江苏连云港卷)【甲】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乙】山房春事二首(其二)岑参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两三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知背景】甲诗略。
乙诗:天宝元年(742)春,作者游梁园。
这首怀古诗写于游园之后。
【析场景】甲诗前两句写出重阳之际,流落在外的诗人内心愁苦,勉强去登高赏菊,却无人送酒,无人相伴。
初三虚实结合的练习题
初三虚实结合的练习题概述:初三学生即将面对中考,对于虚实结合的问题,往往感到困惑。
本文将提供一系列初三虚实结合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理解并提升解题能力。
练习题一:请根据下面的句子,判断下列句子中“虚”和“实”的比例。
1. 夏天的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地上,形成斑驳的光影。
2. 我看到那只猫充满了热情地跳到主人的怀里。
3. 这个公园就像一个绿色的海洋,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光。
4. 他的笑容像阳光一样温暖人心。
5. 雨点像针一样扎在我的脸上。
练习题二:请在下列短文中找出虚实结合的句子,并解释它们的含义。
春天来了,大地苏醒过来。
小草钻出泥土,露出了嫩绿的头。
花儿也开了,各种各样的花朵绽放在整个校园里。
学校里飘荡着花香。
学生们兴奋地奔向操场,开始了春游活动。
他们唱着欢快的歌曲,给春天打了一个热烈的招呼。
解析:本段文字中,虚实结合的句子有:1. 大地苏醒过来:用虚拟的“苏醒”形容大地的状态,使读者感受到春天的到来。
2. 小草钻出泥土,露出了嫩绿的头:虚实结合的描写方式,生动地展现了小草生长的过程。
3. 花儿也开了,各种各样的花朵绽放在整个校园里:通过虚实结合的描写方式,表达了春天花朵盛开的景象,让读者感受到春天的美好。
4. 向操场,开始了春游活动:虚实结合的动词描述,使读者感受到学生们兴奋奔向操场的场景。
5. 给春天打了一个热烈的招呼:通过虚实结合的动词描述,表达学生们融入春天的喜悦心情。
练习题三:请写一篇关于你所见所闻的文章,运用虚实结合的描写方式,表达出真实与虚幻的景象。
解析:这个练习题比较开放,可以根据自己的经历或想象力来创作一篇文章。
以下是一个示例:清晨的旭日温暖地洒在我睡意朦胧的床上,我缓缓睁开眼睛,仿佛进入了一个梦幻般的世界。
在窗外,细雾弥漫,将树木和花朵包裹得模糊不清。
我穿上薄外套,轻轻走出家门。
脚下的道路上,雾气弥漫,宛如踏入仙境。
我放慢脚步,感受这神秘的氛围。
远处的湖水在朝阳的映射下闪烁着金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别韦郎中 张 谓 星轺①计日赴岷峨,云树连天阻笑歌。 南入洞庭随雁去,西过巫峡听猿多。 峥嵘洲上飞黄蝶,滟灏堆边起白波。 不醉郎中桑落酒②,教人无奈别离何。 【注】①星轺(yáo):使者所乘的车。 ②桑落酒:古代美酒名。
颔联、颈联中,作者使用了哪些手法? 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指:虚写(想象)、借景抒 情。析:作者通过想象别后途中境遇以 及归雁、啼猿、黄蝶、险波等景象,点: 传达出作者与朋友分别时的凄凉与神伤。
作业布置
江城子 苏轼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请用虚实结合的手法赏析本词。
《越中览古 》李白
•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前三句着重虚写越王勾践 虚实对比 卧薪尝胆破吴后富贵威武、 繁盛热闹的往事,结句实 虚实对比是虚景和实 写只剩下几只鹧鸪在王城 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 故址上飞来飞去的眼前之 对比,从而突出主旨。 景,虚实对比,表达了今 借古讽今的咏史诗常 昔盛衰无常之感。 运用虚实对比手法
在诗歌中,虚常包括三类: 1、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梦游天姥吟留别》 2、已逝之景之境《永遇乐 落日熔金》 3、设想的未来之境《雨霖铃》 【答题步骤】 (1)指: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总说) (2)析:结合诗句内容阐释说明作者是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 的(分说) (3)点:此手法有效地传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总说) 虚实结合的作用: 1、拓展意境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 2、渲染烘托突出中心 3、形成强烈的对比效果突出中心
浪淘沙 欧阳修 五岭麦秋残,荔子初丹,绛纱囊里水晶丸。 可惜天教生处远,不近长安。 往事忆开元,妃子偏怜。一从魂散马嵬关, 只有红尘无驿使,满眼骊山。
【注释】(1)开元;天宝,说天宝只是为 了音律上的考虑。(2)驿使;送荔枝的驿 站官差。 请从虚实角度分析下片最后三句。
实写眼前所见的游人过往车马扬起的红尘,满 眼佳木葱茏的骊山。 虚写当年杨贵妃缢死马嵬的悲剧,交待驿使传 送荔枝这一劳民之举。 虚实对比,含蓄点出统治者淫侈享乐、乱政误 国的历史教训,借古讽今,希望当今统治者能 从中吸取教训。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之 虚实结合
龙江县第一中学高一语文
虚实结合
• 何为诗歌中的 “实”与“虚”?
• “实” 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 境。它可以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具体感受得 到,是真实具体的描绘;
• “虚”:则是想象之景,存在于人的思想意识之 中,引发人的联想。
• 在诗歌中,虚常包括三类: 1、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梦游天姥吟留 别》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 2、已逝之景之境《念奴娇 赤壁怀古》这类
一类是以实衬虚,也叫侧面描写
• 《陌上桑》 •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 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借行者、少年、耕者、锄者等人的失常反应 (实写)来烘托罗惊人的美貌(虚象),以 实衬虚,虚实相生,突出了罗敷的美艳绝伦。
古诗虚实结合手法
虚实对比
以虚衬实(对写法)
• • • • •
高适《除夜作》 旅馆寒灯独不眠, 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 愁鬓明朝又一年。
虚实衬托(虚实反衬)
是虚景和实景相辅相成形成 渲染烘托,委婉含蓄抒情。 一类是以虚衬实,也叫“对 写法”,是在思乡诗词中诗 人从描写家人思念自己的角 度抒发深挚的思亲怀人之情。
首句“旅馆寒灯独不眠”,实写自己除夕之夜在清冷 旅馆中寒灯下影只形单凄寂难眠,第三句“故乡(借 指亲人)今夜思千里(借指自己)”从对面虚写,想 象故乡亲人在这个除夕之夜定是想念着千里之外的我。 以虚衬实,虚实相生,把深挚的思乡之情抒发得更为 含蓄。
答题步骤
1、指析结合 a指出实景、虚景 b点出手法虚实结合、虚实相生、以虚衬实 3、点效果:a.前后对比,突出主旨、情感 b.互相映衬,烘托渲染情绪
• 巩固练习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送魏二 • 王昌龄 • 醉别江楼橘柚香, 江风引雨入舟凉。 • 忆君遥在潇湘月, 愁听清猿梦里长。 •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 实写: • 江楼醉别,橘柚飘香,江风骤雨 • 虚写: • 遥远的潇湘 凄清的猿啼 • 效果: • 烘托 氛围 • 表达 情感
虚实衬托
以实衬虚(侧面描写)
虚实结合的作用: 1、拓展意境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 2、渲染烘托突出中心 3、形成强烈的对比效果突出中心
【答题步骤】 1指: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总说) 2析:结合诗句内容阐释说明作者是 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的(分说) 3点:此手法有效地传达了诗人怎样 的感情(总说)
指”是用“虚实衬托、以虚衬实、以实衬虚、虚 实对比”等术语准确判定诗句用了何种虚实结合 手法。当不能准确判定虚实衬托、虚实对比等时, 最好用模糊的属概念“虚实结合”。
例: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 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 还应说着远行人。
指 析
运用了虚实衬托手法(以虚衬实) 前两句实写作者在客栈抱膝孤坐、形影相吊的思 乡之景,后两句设想家人围灯夜谈远行的自己, 由实入虚,以虚衬实。
点
充分反映出作者孤寂思家的心情
参考答案:1作者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2通 过一幅想象的画面,即冬至夜深时分,家 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 人,来表现“思家”的。自己思念亲人是 实,却从家人入笔,3更表现出了思乡情切 (作者孤寂思家的心情 )
“析”是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虚写之景与实写之景分别是什 么,还要指出虚写之景与实写之景间的关系(“以虚衬实、 虚实对比”等术语本身已含有这层意思)。一定要分析出 所有各组虚景与实景。
“点”是用“离愁别绪、思乡怀人、恬淡闲适、清 高孤傲、激愤憎恶、孤寂惆怅、凄苦烦闷、豁达 乐观、建功立业、壮志未酬、忧国忧民、时光易 逝、盛年难再、怀古伤今、物是人非”等术语, 指出虚实结合手法所表达出的情感。
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 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
3、设想的未来之境《雨霖铃》这类虚境是还
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 绝。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
虚实结合: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 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一起表 达同一样的情感。虚实结合可以大 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