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
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

gt vt=_______
1 2 gt h=_______ 2
2gh vt2=__________
巩固性练习
1(单)物体从某一高度自由下落,第1 s内就通 单 物体从某一高度自由下落 物体从某一高度自由下落, 内就通 过了全程的一半, 过了全程的一半,物体还要下落多少时间 才会落地( 才会落地( D ) A.1 s B.1.5 s C. 2 s D.( 2 -1)s ( )
1 2 gt = 5m 2
2、竖直上抛运动 、 (1)竖直上抛运动的概念 ) 物体以初速度v0竖直上抛后,只在重力作用下而做的运动, 物体以初速度 竖直上抛后,只在重力作用下而做的运动, 叫做竖直上抛运动。 叫做竖直上抛运动。 从全程来看, 从全程来看,加速度方向 (2)竖直上抛的特点 ) 始终与初速度方向相反, 始终与初速度方向相反, 初速v 竖直向上, 初速 0竖直向上,a=g竖直向下 所以可以把竖直上抛运动 竖直向下 看成是一个匀变速直线运 (3)竖直上抛运动的规律 ) 动,要特别注意v0、vt、g、 要特别注意 、 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 - 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a=-g h等矢量的正负号。 等矢量的正负号。 等矢量的正负号 vt = v0 gt 一般选取竖直向上为正 1 2 方向, 总是正值, 方向, v0总是正值,上升 h = v0t gt 过程中v 为正值, 过程中 t为正值,下降过程 2 2 2 中vt为负值;物体在抛出点 为负值; vt v0 = 2gh 以上时h为正值 为正值, 以上时 为正值,物体在抛 出点以下时h为负值 为负值。 出点以下时 为负值。
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
一、基本概念
1、自由落体运动 、 (1)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 ) 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_________开始下落的运动,叫 开始下落的运动, 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 静止 开始下落的运动 做自由落体运动. 做自由落体运动 (2)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 ) 0 v0=_______ a=g=______m/s2 10 方向__________ 方向 竖直向下 (3)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 注意:如果物体在下落过程 注意: 中,所受到的空气阻力与重 力比较不能忽略时, 力比较不能忽略时,物体的 运动就不是自由落体运动, 运动就不是自由落体运动, 其a≠g,处理这类问题,须用 ,处理这类问题, 动力学知识,不能用自由落 动力学知识, 体运动规律来解。 体运动规律来解。
物理知识点自由落体运动与竖直上抛运动

物理知识点自由落体运动与竖直上抛运动自由落体运动是指物体只受重力作用,从静止开始或以某个初速度投掷,沿竖直方向自由下落的运动。
竖直上抛运动是指物体以某个初速度投掷,克服重力作用沿竖直方向上升的运动。
这两种运动是物理学中重要的基础知识点,在本文中将对其进行详细解析。
一、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是物体只受重力作用,竖直方向运动的加速度恒定。
在忽略空气阻力的情况下,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
自由落体运动的运动学公式如下:1. 速度公式:v = gt其中,v表示物体在某一时刻的速度,g表示重力加速度,t表示时间。
2. 位移公式:h = 1/2gt²其中,h表示物体下落的高度。
3. 速度与位移的关系:v² = 2gh根据以上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自由落体运动过程中的任意时刻的速度、位移和时间。
二、竖直上抛运动竖直上抛运动的特点是物体受到向下的重力作用,同时以初速度向上运动。
相对于自由落体运动,竖直上抛运动的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
竖直上抛运动的运动学公式如下:1. 速度公式:v = u - gt其中,v表示物体在某一时刻的速度,u表示物体的初速度,g表示重力加速度,t表示时间。
2. 位移公式:h = ut - 1/2gt²其中,h表示物体上升或下落的高度。
3. 速度与位移的关系:v² = u² - 2gh根据以上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竖直上抛运动过程中的任意时刻的速度、位移和时间。
三、自由落体运动与竖直上抛运动的比较自由落体运动与竖直上抛运动在物理学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和意义。
它们具有以下区别:1. 运动方向:自由落体运动是向下运动,而竖直上抛运动是向上运动。
2. 初速度:自由落体运动的初速度通常为0,而竖直上抛运动的初速度可以是任意值。
3. 运动轨迹:自由落体运动的运动轨迹是抛物线,而竖直上抛运动的运动轨迹也是抛物线,但与自由落体运动相反。
4. 时间关系:自由落体运动的时间是从物体开始下落到触地停止的时刻,而竖直上抛运动的时间是从物体开始上升到最高点再下落到触地停止的时刻。
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

3.气球以10 m/s的速度沿竖直方向匀速上升,当它上升到离地175 m的高 处时,一重物从气球上掉落,则重物需要经过多长时间才能落到地 面?到达地面时的速度是多大?(g取10 m/s2)
s=v0t+1/2 gt2
vt2 – v02 =2gh
3、竖直上抛运动 (1)竖直上抛运动的条件 :有一个竖直向上的初速度 v0; 运动过程中只受重力作用(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g)。 (2)竖直上抛运动的规律:竖直上抛运动是加速度恒定 的匀变速直线运动,若以抛出点为坐标原点,竖直向上 为坐标轴正方向,其位移公式与速度公式分别为 s=v0t-1/2gt2 vt=v0-gt vt2-v02 = - 2gh (3)竖直上抛运动的特征:竖直上抛运动可分为“上 升阶段”和“下落阶段”。前一阶段是匀减速直线运动 ,后一阶段则是自由落体运动,具备的特征主要有: “ 上升阶段”和“下落阶段”的运动以最高点对称。 ①时间对称——―上升阶段”和“下落阶段”通过同一 段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位移所经历的时间相等,即t上 = t下 ②速率对称 ——―上升阶段”和“下落阶段”通过同 一位置时的速率大小相等,即v上=v下 ③上升的最大高度hm= v02/2g 上升的最大时间t上=v0/g
自由落体运动和 竖 直 上 抛 运 动
1、自由落体运动 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 0 、加速度为 g 的匀加速直 线运动,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规律都适用于 自由落体运动。 vt= gt s= 1/2gt2 vt2 =2gh
2、竖直下抛运动
竖直下抛运动是初速度不为0、加速度为g 、竖直向下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规律都适用于竖 直下抛运动,只要将公式中的a用g代替。 vt=v0+gt
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

______ s ,上升的最大高度为______ m (取 g = 10m/s 2 ). 7.一物体作自由落体运动,落地时的速度为 30m/s ,则它下落高度是______ m .它在前 2s 内的平均速度为______ m/s ,它在最后 1s 内下落的高度是______ m (取 g = 10m/s 2 ). 8.一小球从楼顶边沿处自由下落,在到达地面前最后 1s 内通过的位移是楼高的 9 ,求楼
图 8-6 自由落体 的闪光照片
图 8-7 用打点计时器研究自 由落体
一切物体的自由落体的加速度都相同,这个加速度叫重力加速度,用 g 表示.地球上不 同纬度重力加速度略有不同,见下表.一般取 g = 9.8m/s 2 .
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
vt = v0 + at
x
=
v0t
+
1 2
at
2
vt2 − v02 = 2ax
(4)下落第1个 5m ,第 2 个 5m ,第 3个 5m 所用的时间分别为多少?
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1)第 1 秒末、第 2 秒末、第 3 秒末……末的速度之比为 (2)前 1 秒内、前 2 秒内、前 3 秒内……内的位移之比为 (3)第 1 秒内、第 2 秒内、第 3 秒内……内的位移之比为 (4)前 1 米内、前 2 米内、前 3 米内……所用的时间之比为 (5)第 1 米内、第 2 米内、第 3 米内……所用的时间之比为
【例 3】一物体从 45 m 高处自由下落,在最后1s 通过的高度是______ m ,最后1s 的初速度 是______ m/s ,最后1s 内的平均速度是______ m/s .(取 g = 10m/s 2 )
自由落体与竖直上抛

自由落体与竖直上抛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例。
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自由落体加速度)g的竖直向下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竖直上抛运动是初速度竖直向上的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g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先减速后加速)。
一、自由落体运动1.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自由落体运动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自由落体加速度g也叫重力加速度,且同一地点这个加速度是相同的。
g有两个名字,也就代表了两个意思。
自由落体加速度,很显然指的是通过实验测得的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重力加速度又是什么意思呢?重力加速度可以这么理解,由重力产生的加速度。
要弄明白这个问题,以及为什么这个加速度在同一地点相同,需要我们先提前预习一下重力和牛顿第二定律。
自由落体当中的自由是不受任何的束缚,但是在地球上的物体就会受到重力,物体在空气中运动也会受到来自空气的阻力。
因此这里的自由落体也是一个理想的物理模型,即只在重力的作用下,忽略空气的阻力,由牛顿第二定律就可得到加速度G mg===。
因此自由落体加速度和重力加速a gm m度是一样的。
在地球上同一地点,重力加速度g是一样的,所以通过实验测量的自由落体加速度也是一样的(空气阻力的影响可以忽略的前提下)。
另外,重力加速度的大小随着维度的升高而增大,在两极重力加速度最大,在赤道重力加速度最小,通常我们取29.8m/s,为了便于计算有时候我们也用210m/s。
不过大家一定要记住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只有在同一地点才是相同的,在不同地点其大小和方向都可能会发生变化。
这里面的奥秘就需要等大家学习了万有引力定律乊后再去探索了。
2.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因此乊前学习的关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切规律在这里都是适用的。
即212a g v gt x gt ===,, ,22v ax = ,当然乊前推导的出来的所有规律这里也是适用的。
但还是要提醒一下,公式中的t 、x 都是指的以初始状态为起点的。
自由落体竖直上抛运动

在真空中,物体仅受重力作用,做自由落体运动;在有空气阻力的情况下,物体的运动轨 迹将发生变化。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运动的分解
在分析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的合 成时,可以将运动分解为水平和垂直 两个方向的分运动,分别对应于匀速 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
自由落体与竖直上抛的转换
转换条件
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可以在特定的条件下相互转换,如物体的初速度或加速度的变 化。
转换过程
在转换过程中,物体的运动轨迹将发生改变,但速度和加速度的变化遵循一定的规律。
落地速度
物体达到的最高位置,此时速度为零。
物体落地时的速度大小等于初速度大 小。
速度与加速度的变化
在竖直上抛运动过程中,速度先减小 后增大,加速度始终为g。
问题拓展与思考
自由落体与竖直上抛运动的实际应用
如投篮、跳水等运动项目中的物理原理。
不同初速度对运动轨迹的影响
初速度越大,上升高度越高,落地速度也越大。
05 问题与解答
常见问题解答
自由落体运动
01
物体仅受重力作用,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
竖直上抛运动
02
物体在竖直方向上先向上做匀减速运动,后向下做匀加速运动。
自由落体与竖直上抛运动的转换
03
当物体达到最高点后,若不受其他力作用,将保持静止状态;
若继续受到重力作用,则开始下落。
疑难问题解析
竖直上抛运动的最高点
自由落体竖直上抛运动
contents
目录
• 自由落体运动 • 竖直上抛运动 • 自由落体与竖直上抛运动的结合 • 实验研究自由落体与竖直上抛运动 • 问题与解答
物体的竖直上抛运动与自由落体运动

物体的竖直上抛运动与自由落体运动物体的竖直上抛运动与自由落体运动是物体在竖直方向上进行运动的两种基本方式。
本文将分别介绍这两种运动的特点、公式以及实际应用。
一、物体的竖直上抛运动物体的竖直上抛运动是指一个物体在竖直方向上由地面抛出后,受到重力的作用逐渐上升并最终落回地面的运动过程。
其特点如下:1. 运动轨迹:物体的竖直上抛运动轨迹呈抛物线形状,首先向上升起,然后逐渐下降。
2. 平抛和斜抛:如果物体以水平初速度抛出,则为平抛运动;如果物体以倾斜初速度抛出,则为斜抛运动。
3. 最高点和最大高度:物体的竖直上抛运动到达的最高点称为最高点,物体运动过程中达到的最大高度即为最大高度。
物体的竖直上抛运动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1. 上升过程中的位移公式:h = v0t - (1/2)gt^2其中,h为高度,v0为初速度,t为时间,g为重力加速度。
2. 上升过程中的速度公式:v = v0 - gt其中,v为速度,v0为初速度,t为时间,g为重力加速度。
3. 落地时的时间公式:t = 2v0/g其中,t为时间,v0为初速度,g为重力加速度。
二、物体的自由落体运动物体的自由落体运动是指一个物体在竖直方向上没有任何初速度的情况下,仅受到重力的作用自上而下进行运动的过程。
其特点如下:1. 运动轨迹:物体的自由落体运动轨迹呈直线形状,竖直向下。
2. 统一加速度:物体在自由落体运动过程中,受到的重力加速度是一个恒定的值,约为9.8 m/s²。
3. 时间和距离无关:物体在自由落体运动中,与物体的下落时间和下落距离无关。
物体的自由落体运动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1. 重力加速度:g = 9.8 m/s²2. 下落过程中的位移公式:h = (1/2)gt^2其中,h为高度,g为重力加速度,t为时间。
3. 下落过程中的速度公式:v = gt其中,v为速度,g为重力加速度,t为时间。
三、物体竖直上抛运动与自由落体运动的应用1. 摄影和烟花表演:摄影中的快门速度和曝光时间可以根据物体的运动轨迹来调整,从而拍摄出物体的虚化效果。
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

一、自由落体运动1.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1)从静止开始,即初速度为零.(2)物体只受重力作用.自由落体运动是一个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2.重力加速度:自由落体的加速度叫做重力加速度,用g 表示,它的大小约为9.8 m /s 2,方向竖直向下.(1)重力加速度是由于地球的引力产生的,地球上不同的地方g 的大小不同,赤道上的重力加速度比在两极的要小.(2)重力加速度的大小会随位置的改变而变化,但变化量不大,所以我们在今后的计算中,认为其为一定值,常用9.8 m /s 2,在粗略的计算中也可以取10 m /s 2.(3)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0,加速度为g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切规律,对自由落体运动都是适用的.v =gt ,h =12gt 2,v 2=2gh.另外,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的比例式对自由落体运动也是适用的.【例1】 从离地500 m 的高空自由落下一个小球,g 取10 m /s 2,求:(1)经过多长时间落到地面;(2)从开始下落时刻起,在第1 s 内的位移大小、最后1 s 内的位移大小;(3)落下一半时间时的位移大小.答案 (1)10 s (2)5 m 95 m (3)125 m解析 (1)由位移公式x =12gt 2,得落地时间t =2x g =2×50010s =10 s . (2)第1 s 内的位移:x 1=12gt 21=12×10×12 m =5 m ,前9 s 内的位移为:x 9=12gt 29=12×10×92 m =405 m ,最后1 s 内的位移等于总位移和前9 s 内位移的差,即x 10=x -x 9=(500-405) m =95 m .(3)落下一半时间即t ′=5 s ,其位移x ′=12gt ′2=12×10×52 m =125 m . 9.(2011·济南质检)小芳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乡村女孩,她在学过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后,对自家房上下落的雨滴产生了兴趣,她坐在窗前发现从屋檐每隔相等时间滴下一滴水,当第5滴正欲滴下时,第1滴刚好落到地面,而第3滴与第2滴分别位于高1 m 的窗子的上、下沿,小芳同学在自己的作业本上画出了如图6所示的雨滴下落同自家房子尺寸的关系图,其中2点和3点之间的小矩形表示小芳正对的窗子,请问:图6 (1)此屋檐离地面多高?(2)滴水的时间间隔是多少?答案 (1)3.2 m (2)0.2 s解析 设屋檐离地面高为h ,滴水的时间间隔为T由h =gt 2/2得第2滴水的位移为h 2=g(3T)2/2①第3滴水的位移为h 3=g(2T)2/2②且h 2-h 3=1 m ③由①②③得 T =0.2 s则屋檐高h =g(4T)2/2=3.2 m .二、竖直上抛运动1.竖直上抛运动问题的处理方法(1)分段法可以把竖直上抛运动分成上升阶段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和下降阶段的自由落体运动处理.(2)整体法将竖直上抛运动视为初速度为v 0,加速度为-g 的匀减速直线运动.2.竖直上抛运动的重要特性(1)对称性①时间对称性:上升过程和下降过程时间相等②速度对称性:上升过程和下降过程通过同一点时速度大小相等(2)多解性通过某一点对应两个时刻,即:物体可能处于上升阶段,也可能处于下降阶段.【例2】某物体以30 m /s 的初速度竖直上抛,不计空气阻力,g 取10 m /s 2.5 s 内物体的( )A .路程为65 mB .位移大小为25 m ,方向向上C .速度改变量的大小为10 m /sD .平均速度大小为13 m /s ,方向向上答案 AB解析 物体的上升时间t =v 0g =3 s ,上升高度H =v 202g=45 m ,下降时间t 1=(5-3) s =2 s ,下降的位移x 1=12gt 21=20 m .所以5 s 时物体的位移x =H -x 1=25 m ,方向向上.路程s =H +x 1=65 m .5 s 末的速度v 1=gt 1=20 m /s ,方向向下,5 s 内速度改变量Δv =v 1-v 0=-50m /s ,方向向下.v =x t =255m /s =5 m /s ,方向向上. 10.2010年冰岛火山喷发,火山灰尘给欧洲人民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假设一灰尘颗粒开始以4 m /s 2的加速度从地面竖直上升,10 s 末,忽然失去所有向上的推动力,灰尘颗粒只在重力作用下运动,则该颗粒最高可上升到距地面多高处?此颗粒失去推动力后经多长时间落回地面?(g 取10 m /s 2)答案 280 m 11.48 s解析 向上加速阶段H 1=12a 1t 21=12×4×102 m =200 m 失去向上的推动力时,灰尘颗粒的速度大小为:v 1=a 1t 1=4×10 m /s =40 m /s此后,灰尘颗粒做竖直上抛运动.竖直上抛上升阶段:H 2=v 212g=80 m t 2=v 1g=4 s 自由下落阶段:H 1+H 2=12gt 23得t 3=2(H 1+H 2)g=56 s =7.48 s 所以,此颗粒距地面最大高度H max =H 1+H 2=280 m颗粒从失去推动力到落地的总时间t =t 2+t 3=11.48 s考点三 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1.自由落体运动实质: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2. 竖直上抛运动的研究方法竖直上抛运动的实质是加速度恒为g 的匀变速运动,处理时可采用两种方法:(1)分段法:将全程分为两个阶段,即上升过程的匀减速阶段和下降过程的自由落体阶段.(2)全程法:将全过程视为初速度为v 0、加速度为a =-g 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必须注意物理量的矢量性.习惯上取v 0的方向为正方向,则v >0时,物体正在上升;v <0时,物体正在下降;h >0时,物体在抛出点上方;h <0时,物体在抛出点下方.3. 竖直上抛运动的对称性如图3所示,物体以初速度v 0竖直上抛,A 、B 为途中的任意两点,C 为最高点,则(1)时间对称性:物体上升过程中从A →C 所用时间t AC 和下降过程中从C →A 所用时间t CA 相等,同理t AB =t BA .(2)速度对称性:物体上升过程经过A 点与下降过程经过A 点的速度大小相等. 图3(3)能量的对称性:物体从A →B 和从B →A 重力势能变化量的大小相等,均等于mgh AB . 例3 在塔顶上将一物体竖直向上抛出,抛出点为A ,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为20 m ,不计空气阻力,设塔足够高,则物体位移大小为10 m 时,物体通过的路程可能为( )A .10 mB .20 mC .30 mD .50 m解析 物体在塔顶上的A 点抛出,位移大小为10 m 的位置有两处,如图所示,一处在A 点之上,另一处在A 点之下,在A 点之上时,通过位移为10 m 处又有上升和下降两种过程,上升通过时,物体的路程s 1等于位移x 1的大小,即s 1=x 1=10 m ;下降通过时,路程s 2=2h -x 1=2×20 m -10 m =30 m .在A 点之下时,通过的路程s 3=2h +x 2=2×20 m +10 m =50 m .故A 、C 、D 正确,B 错误.答案 ACD5. 气球以10 m/s 的速度沿竖直方向匀速上升,当它上升到离地175 m 的高处时,一重物从气球上掉落,则重物需要经过多长时间才能落到地面?到达地面时的速度是多大?(g 取10 m/s 2)答案 7 s 60 m/s解析 解法一 全程法取全过程为一整体进行研究,从重物自气球上掉落计时,经时间t 落地,规定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画出运动草图,如图所示.重物在时间t 内的位移h =-175 m将h =-175 m ,v 0=10 m/s 代入位移公式h =v 0t -12gt 2解得t =7 s 或t =-5 s(舍去),所以重物落地速度为v =v 0-gt =10 m/s -10×7 m/s =-60 m/s其中负号表示方向竖直向下,与初速度方向相反.解法二 分段法设重物离开气球后,经过t 1时间上升到最高点,则t 1=v 0g =1010s =1 s 上升的最大高度h 1=v 202g =1022×10m =5 m 故重物离地面的最大高度为H =h 1+h =5 m +175 m =180 m重物从最高处自由下落,落地时间和落地速度分别为t 2= 2H g = 2×18010s =6 s , v =gt 2=10×6 m/s =60 m/s ,方向竖直向下所以重物从气球上掉落至落地共历时t =t 1+t 2=7 s.题组2 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的规律4. 从某高处释放一粒小石子,经过1 s 从同一地点再释放另一粒小石子,则在它们落地之前,两粒石子间的距离将( ) A .保持不变B .不断增大C .不断减小D .有时增大,有时减小答案 B解析 设第1粒石子运动的时间为t s ,则第2粒石子运动的时间为(t -1) s ,两粒石子间的距离为Δh =12gt 2-12g (t -1)2=gt -12g ,可见,两粒石子间的距离随t 的增大而增大,故B 正确.5. 从水平地面竖直向上抛出一物体,物体在空中运动,到最后又落回地面.在不计空气阻力的条件下,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 A .物体上升阶段的加速度与物体下落阶段的加速度相同B .物体上升阶段的加速度与物体下落阶段的加速度方向相反C .物体上升过程经历的时间等于物体下落过程经历的时间D .物体上升过程经历的时间小于物体下落过程经历的时间答案 AC解析 物体竖直上抛,不计空气阻力,只受重力,则物体上升和下降阶段加速度相同,大小为g ,方向向下,A 正确,B 错误;上升和下落阶段位移大小相等,加速度大小相等,所以上升和下落过程所经历的时间相等,C 正确,D 错误.6. 一个从地面竖直上抛的物体,它两次经过一个较低的点a 的时间间隔是T a ,两次经过一个较高点b 的时间间隔是T b ,则a 、b 之间的距离为( )A.18g (T 2a -T 2b ) B.14g (T 2a -T 2b ) C.12g (T 2a -T 2b ) D.12g (T a -T b ) 答案 A解析 根据时间的对称性,物体从a 点到最高点的时间为T a 2,从b 点到最高点的时间为T b 2,所以a 点到最高点的距离h a =12g (T a 2)2=gT 2a 8,b 点到最高点的距离h b =12g (T b 2)2=gT 2b 8,故a 、b 之间的距离为h a -h b =18g (T 2a -T 2b ),故选A. 7. 不计空气阻力,以一定的初速度竖直上抛的物体,从抛出至回到原点的时间为t ,现在在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的一半处设置一块挡板,物体撞击挡板后以原速率弹回(撞击所需时间不计),则此时物体上升和下降的总时间约为( ) A .0.5t B .0.4t C .0.3t D .0.2t答案 C解析 物体上升到最大高度所需的时间为t 2,把上升的位移分成相等的两段,自上向下的时间的比为1:(2-1),物体上升到最大高度的一半所需时间为t 1=2-12×t 2,由对称性,物体从最大位移的一半处下落到抛出点的时间也为t 1,故题中所求时间为2t 1=2×2-12×t 2≈0.3t .。
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

自由落体运动 竖直上抛运动掌门1对1教育 高中物理知识精要一、 自由落体运动1. 定义:物体只受 作用从 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2. 条件: 可忽略不计。
3. 特点:初速度为 的 运动。
4. 重力加速度: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时的加速度,用g 表示,各地g 略有不同。
5. 规律: 匀加速直线运动 自由落体运动v t =v 0+ats=v 0t+1/2at 2 v0=02as=v t 2-v 0 a=g△s=at 26.v-t 图像二、 竖直上抛运动1.定义: 一个物体只受 作用,以某一初速度 抛出的运动。
2.特点: 初速度 ,加速度 (方向竖直向下)3.规律: V t =V 0-gth=V 0t-gt 2/2V t 2=V 02-2gh4.竖直上抛运动几个重要性质:(1)整体性:竖直上抛运动包含上升阶段和下落阶段.公式中的物理量(h,V t ,t)同时适用全过程。
V 0(2)对称性:(Ⅰ)通过同一高度时,上升时的速度大小=下落时的速度大小;(Ⅱ)从地面竖直上抛时,上升阶段的时间=下落阶段的时间;(Ⅲ)从地面竖直上抛时,上升阶段的位移大小=下落阶段的位移大小(Ⅳ)上升阶段的加速度=下落阶段的加速度=g热身练习1、关于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伽利略认为在同一地点,重的物体和轻的物体下落快慢不同B.伽利略猜想运动速度与下落时间成正比,并直接用实验进行了验证C.伽利略通过数学推演并用小球在斜面上运动验证了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D.伽利略用小球在斜面上运动验证了运动速度与位移成正比2、取一根长2 m左右的细线,5个铁垫圈和一个金属盘。
在线的一端系上第一个垫圈,隔12 cm再系一个,以后垫圈之间的距离分别为36 cm、60 cm、84 cm,如图6所示,站在椅子上,向上提起线的另一端,让线自由垂下,且第一个垫圈紧靠放在地面上的金属盘内。
松手后开始计时,若不计空气阻力,则第2、3、4、5各垫圈( )图6A.落到盘上的声音时间间隔越来越大 B.落到盘上的声音时间间隔相等C.依次落到盘上的速率关系为1∶∶∶2D.依次落到盘上的时间关系为1∶(-1)∶(-)∶(2-)3、从某高处释放一粒小石子,经过1 s从同一地点再释放另一粒小石子,则在它们落地之前,两粒石子间的距离将( )A.保持不变B.不断增大C.不断减小 D.有时增大,有时减小4、如图8所示,四个小球在离地面不同高度处,同时由静止释放,不计空气阻力,从某一时刻起,每隔相等的时间间隔小球依次碰到地面,则刚开始运动时各小球相对地面的位置可能是( )图85、一条悬链长7.2 m,从悬点处断开,使其自由下落,不计空气阻力。
自由落体运动与竖直上抛运动

自由落体运动与竖直上抛运动1、自由落体运动: (1)概念:自由落体运动: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2)性质:它是v 0=0,a =g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3)规律:基本规律:v gt t == h gt =122 2v =2gh △x=g 2T 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一切规律对于自由落体运动都适用。
按照连续相等时间间隔分有1s 末、2s 末、3s 末……即时速度之比为:n v v v v n ::3:2:1::::321 =前1s 、前2s 、前3s……内的位移之比为2222321::3:2:1::::n x x x x n =第1s 、第2s 、第3s……内的位移之比为)12(::5:3:1::::-=n x x x x n ⅢⅡⅠ按照连续相等的位移分有1X 末、2X 末、3X 末……速度之比为:n n ::3:2:1::::321 =υυυυ前1m 、前2m 、前3m……所用的时间之比为n t t t n ::3:2:1::::321 =υ第1m 、第2m 、第3m……所用的时间之比为)1(::)23(:)12(:1::::321----=n n t t t t n2、竖直上抛运动(1)竖直上抛运动:有一个竖直向上的初速度υ0;运动过程中只受重力作用,加速度为竖直向下的重力加速度g 。
(2)性质:是坚直向上的,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g 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3)竖直上抛运动的规律:竖直上抛运动是加速度恒定的匀变速直线运动,若以抛出点为坐标原点,竖直向上为坐标轴正方向建立坐标系,其位移公与速度公式分别为h v t gt =-0212gt v v t -=0 对公式gt v v t -=0的理解 当gv t 0>时,0<t v ,表示物体正在向下运动。
当gv t 0=时,0=t v ,表示物体正在最高点。
当g v t 0<时,0>t v ,表示物体正在向上运动。
物理学霸笔记03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

(2) 位 移 公 式 :
h
1 =
gt2 。
2
(3) 速 度 位 移 关 系 式 : v2 = 2gh 。
(4) 平 均 速 度 公 式 : v = v t = v 。 22
(5) 位 移 差 公 式 : Δ h = gT2 。 例 1 :某人从楼顶由静止释放一颗石子,如果忽略空气 对石子的阻力,利用下面的哪些已知量可以测量这栋楼 的高度(重力加速度 g 已知) A .石子落地时的速度 B .石子下落的时间 C .石子下落最初1s内的平均速度 D .石子下落最后1s内的位移 答 案 : ABD 解 析 : 知 道 石 子 的 落 地 速 度 , 根 据 v2 = 2gh 可 求 出 楼 的 高
度 , A 正 确 ; 知 道 石 子 下 落 的 时 间 , 根 据 h = 1 gt2 , 可 2
求出楼的高度, B 正确;石子下落最初1s内的下落情况 与运动的总时间或总位移无关,无法求出楼的高度, C 错 误 ; 由 石 子 下 落 最 后 1 s 内 的 位 移 , 可 求 落 地 前 0.5 s 的 速度和下落时间,进而能得到总的下落时间,再根据 h
3 .竖直上抛运动的两个特性 ( 1 )对称性 ①速度对称:上升和下降过程经过同一位置时速度等 大、反向 ②时间对称:上升和下降过程经过同一段高度所用的时 间相等 ( 2 )多解性 当物体经过抛出点上方某个位置时,可能处于上升阶 段,也可能处于下降阶段,形成多解,在解决问题时要 注意这个特性 4. 竖 直 上 抛 运 动 的 两 种 解 法 ( 1 )分段法 上升阶段: a = g 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下降阶段:自由落体运动 ( 2 )全程法 将 全 过 程 视 为 初 速 度 为 v0 , 加 速 度 a = - g 的 匀 变 速 直 线运动,必须注意物理量的矢量性。 习 惯 上 取 v0 的 方 向 为 正 方 向 , 则 v > 0 时,物体正在上升;
竖直上抛运动与自由落体对比

竖直上抛运动与自由落体对比竖直上抛运动和自由落体都是在物体受到重力作用时进行的运动。
然而,它们在运动过程中有着许多不同之处。
本文将就这两种运动进行对比,以便更好地理解它们的特点和规律。
一、竖直上抛运动竖直上抛运动指的是一个物体从地面上一个点以初速度垂直向上抛出后,在重力作用下逐渐变慢,直至到达最高点后再逐渐加速下落的运动。
在竖直上抛运动中,物体所受的力只有重力,而没有其他外力的作用。
1. 运动规律竖直上抛运动的运动规律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最高点速度为零。
当物体达到抛出点的最高位置时,速度会逐渐减小直至为零。
第二,下落与上升时间相等。
由于重力的作用,物体从最高点开始加速下落,与其上升过程所用时间相等。
第三,抛体的运动轨迹为抛物线。
受到垂直向下的重力影响,物体的运动路径呈现出抛物线的形状。
2. 特点与应用竖直上抛运动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最高点高度与抛出速度有关。
抛出速度越大,最高点的高度也就越高。
其次,抛物线运动具有周期性。
物体由于重力的作用,会经过一系列由下至上再至下的往复运动。
最后,竖直上抛运动在多个领域都有应用。
例如,投掷运动员在铅球、标枪等项目中的投掷动作,都可以看作是竖直上抛运动的应用。
二、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是指物体从静止状态开始,仅受到重力作用下的运动。
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物体受到的力只有重力,而没有其他外力的干扰。
1. 运动规律自由落体运动中的运动规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恒定。
物体下落的加速度在地球上近似取9.8 m/s²的数值,且大小方向均不变。
其次,下落速度与时间成正比。
物体下落的速度会随着时间的增加而不断增大,速度与时间之间的关系可以用速度-时间图像表示。
最后,下落距离与时间成二次关系。
物体的下落距离是时间的二次函数关系,即下落距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2. 特点与应用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速度逐渐增大。
自由落体与竖直上抛运动

自由落体与竖直上抛运动一、自由落体运动1、定义: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自由落体运动2、特点:(1)初速度v 0=0;(2)物体只受重力的作用,没有空气阻力和其它外力(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理想化的运动);3、运动实质: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二、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叫做自由落体加速度,又叫重力加速度1、同一地点,一切物体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的加速度都相同,即物体自由下落时速度变化快慢都一样;2、重力加速度的方向始终向下,g 值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大;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通常不考虑其变化。
三、 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1、速度和时间的关系:v =gt2、位移与时间的关系:221gt h = 3、位移与速度的关系:v 2=2gh4、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222gt v v v t ===,中间位置的速度:gt v v x 22222== 四、竖直上抛运动 将一物体以初速度v 0竖直向上抛出,抛出的物体只受重力作用,这个物体的运动就是竖直上抛运动。
1、竖直上抛运动的性质:初速度v 00≠,加速度g a -=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通常以v 0的方向为正);2、竖直上抛运动的规律:规定竖直向上为正方向,有gt v v t -=0;2021gt t v h -=;gh v v t 2202=- 3、几个特征量:(1)最大高度:gv h 220max = (2)上升到最大高度处所需时间t 上和从最高点下落回抛出点所需时间t 下相等,即gv t t 0==下上 4、竖直上抛的上升阶段和下降阶段具有对称性。
(1)速度对称性:上升和下降过程经过同一位置时速度等大、反向。
(2)时间对称性:上升和下降过程经过同一段高度的上升和下降时间相等。
5、竖直上抛运动的两种研究方法:(1)分段法:上升阶段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下落阶段是自由落体运动。
下落过程是上升过程的逆过程;(2)整体法:从全过程来看,加速度方向始终与初速度方向相反,所以可把竖直上抛运动看成是一个匀变速直线运动。
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

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引入新课:①手上拿着一根粉笔,松手让它自由落下或支架上用悬线吊着一个小球,剪断细线,小球也竖直下落.共同点:粉笔和小球下落都作v0=0的竖直方向的直线运动.②取两张相同的纸,剪去其中一半,将另一半揉成团,两张纸重量相同,再让它们同时从同一高度下落,可观察到什么现象?可见,两张纸下落所用时间与形状有关,纸片下落过程不能忽略空气阻力对它的影响.一、自由落体运动1、定义: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在实际生活中,如果空气阻力可忽略不计,物体从静止开始下落就可以看作是自由落体运动.)实例:将粉笔上抛、平抛、斜抛都不属于自由落体运动.2、自由落体运动特点:初速v0=0,直线运动、v↑3、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可通过频闪照相的方法来研究,频闪照相是每隔相等时间间隔把自由落体运动的小球所在位置在标尺上照出来.另有一张频闪照片,是每间隔0.1s拍一次小球的位置:用毫米刻度尺量出S1=AB=1.90cmS2=BC=14.70cmS3=CD=24.50cmS4=DE=34.30cm∵△S=S2-S1=S3-S2=S4-S3=9.80cm∴在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位移差相等,故自由落体运动做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4、自由落体运动加速度叫做重力加速度,通常用g来表示.a.重力加速度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b.地球上同一地点,重力加速度相同,赤道上g最小,两极最大.g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增大,随着高度的升高而减小.c.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增大,但没有明显区别,通常计算中未作特殊说明g=9.8m/s2,除非题中要求g=10m/s2.5、自由落体运动性质:v0=0的a=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6、自由落体运动规律:速度公式:v t=gt位移公式:h=gt2位移速度公式:v t2=2gh平均速度:推论:△S=gT27、已前适合于初速为0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在自由落体运动中均成立.1T末、2T末、3T末……nT末速度之比=1∶2∶3∶……∶n1T内、2T内、3T内……nT内位移之比=1∶22∶32∶……∶n2第1T内、第2T内、第3T内……第nT内位移之比=1∶3∶5∶……∶(2n-1)通过相邻相等的位移所花时间之比=例1、一小球在离水平面高为H的高处自由下落,当小球下落所用时间为一半时,离地面高度为多少?例2、从离地面500m的空中自由落下一个小球,取g=10m/s2.求小球:(1)经多长时间落到地面?(2)自开始下落起计时,求在第1s内的位移,最后1s内的位移以及最后1s的平均速度.(3)下落时间为总时间的一半时的位移.解:(1)由得,落地时间(2)a.第1s内的位移b.物体最后1s内的位移△h=500-×10×92=95mc.最后1s内的平均速度(3)下落一半时间t=5s,其位移h5==125m例3、一根均质金属直棒AB长为1m,现竖直放置,在棒的B端的正下方6m处有一P点.如图,将金属棒AB由静止释放,求金属棒通过P点所用的时间.(g=10m/s2)解:B端运动到P点需要的时间为t1,A端运动到P点需要的时间为t2,。
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

v0 A A1
B → C 自由落体运动 t2 =3 s
SBC= 1/2 gt2 2 = 45m
SAC= SBC- hm = 20-45 = - 25 m
C
负号表示5秒末物体的位置C在A点下方25 m vt
vt= gt2 =30m/s 方向向下
解二: 画出运动示意图如图示: B
A → B →C 全过程综合考虑, 匀减速运动,
解:在光滑斜面上小球运动的加速度恒为gsin 30°
,跟上例的竖直上抛运动类似,小球的运动以最高
点C为对称,
SAC
1 2
gHale Waihona Puke 2 tA 22
S AB
1 2
g 2
tB 2
2
S AB
1 2
g 2
tA 2
2
1 2
g 2
2. 性质:上升阶段做匀减速运动,下落阶段做自由落 体运动。可以分段考虑,也可以用匀减速运动的 规律综合考虑。
3. 规律: vt= v0-gt h= v0t - 1/2 gt2 vt2-v02 = - 2gh
4.上升时间 t上=v0 / g
5. 最大高度 hm= v02/2g
6.特点——以最高点对称 三. 竖直下抛运动 1.定义:不计空气阻力,以一定的初速度竖直向下抛
(C)
A. 1.6m C.3.2m
B. 2.4m D.4.0m
解:共有5个球,一个球到手0.4s时,另一个 球刚抛出,空中有四个球,由于竖直上抛运 动的对称性,四个球的排列位置如图示,
可见,一个球在空中运动的总时间 为1.6s,
3.6自由落体运动与竖直上抛运动

3.6自由落体运动与竖直上抛运动【知识点精析】1. 自由落体运动v a g 00==,,习惯上选竖直向下为坐标正方向。
v gt h gt v gh t t ===,,12222 2. 竖直上抛运动(1)全过程研究:v 0竖直向上,a =g 竖直向下,以抛出点为坐标原点,以竖直向上的v 0方向为坐标的正方向。
v v gt t =-0 h v t gt v v gh t =-=-02202122, 说明:a v t v g h v gt m .最高点:,,(以后质点向下运动)上===02002 b v v h t v gv h t t .落回抛出点:,位移,,之后质点继续向下,、=-==0002均为负值。
v t 、h 的正负号表示方向跟规定正方向相同还是相反,三个公式概括了竖直上抛运动的往返运动全过程。
注意:由于下落过程是上升过程的逆过程,所以物体在通过同一高度位置时,上升速度与下落速度大小相等,物体在通过同一段高度过程中,上升时间与下落时间相等。
这是竖直上抛运动的对称性。
(2)分阶段研究:上升阶段为v t =0的匀减速直线运动,下落阶段为自由落体运动。
上升时间t 上=g v 0,最大高度H=g2v 2对称性:t 上=t 下,v t =-v 0,在同一高度v 上=-v 下(3)分运动研究:由向上的匀速直线运动(v 0)和向下的自由落体运动这两个分运动合成,设向上(v 0方向)为正方向,则注意v t 、s 的“+、-”的含义。
【解题方法指导】例1. 以初速度为30m/s 竖直向上抛出一小球,求抛出4s 内的位移。
(取g =10m/s2) 解析:可先求出小球抛到最高点的时间及其高度,再减去下落高度,亦可将竖直上抛运动作为一个整体处理,此法较为简便。
解法一:小球抛到最高点的时间及高度分别为:t v g s s ===030103; h v g m m==⨯=02223021045故小球下落1s ,下落高度为抛出4s 内的位移为:s =45-5=40m解法二:作整体处理,4s 内位移为:若求出s 为负值,则末位置在抛出位置之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一、选择题1.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匀速直线运动B.物体刚下落时,速度和加速度都为零C.物体的质量越大,下落时加速度就越大D.物体在下落的过程中,每秒速度都增加9.8m/s[答案] D[解析]本题考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理解。
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故A错;物体刚下落时,速度为零,但加速度不为零,故B错;物体下落的加速度与物体的质量无关,故C错;自由落体加速度为9.8m/s2,表示每秒钟速度增加9.8m/s,故D 正确。
2.(2012·北京朝阳统考)科技馆里有一个展品,该展品放在暗处,顶部有一个不断均匀向下喷射水滴的装置,在频闪光源的照射下,可以看到水滴好像静止在空中固定的位置不动,如图所示。
某同学为计算该装置喷射水滴的时间间隔,用最小刻度为毫米的刻度尺测量了空中几滴水滴间的距离,由此可计算出该装置喷射水滴的时间间隔为(g取10m/s2)()A.0.01s B.0.02sC.0.1s D.0.2s[答案] C[解析] 第1滴水滴与第2滴水滴之间的距离为x 1=10.0cm -1.0cm =9.0cm ,第2滴与第3滴之间的距离为x 2=29.0cm -10.0cm =19.0cm ,相邻水滴间距之差为Δx =x 2-x 1=10.0cm =0.1m ,由公式Δx =gt 2知,该装置喷射水滴的时间间隔为t =Δxg =0.110s =0.1s ,选项C 对。
3.某物体以30m/s 的初速度竖直上抛,不计空气阻力,g 取10m/s 2,5s 内物体的( ) A .路程为65mB .位移大小为25m ,方向向上C .速度改变量的大小为10m/sD .平均速度大小为13m/s ,方向向上 [答案] AB[解析] 初速度为30m/s ,只需3s 即可上升到最高点,位移为h 1=v 202g =45m ,再自由下落2s ,下降高度为h 2=0.5×10×22m =20m ,故路程为65m ,A 对;此时离抛出点高25m ,故位移大小为25m ,方向竖直向上, B 对;此时速度为v =10×2m/s =20m/s ,方向向下,速度改变量大小为50m/s ,C 错;平均速度为v =255m/s =5m/s ,D 错.4.(2012·福建师大附中联考)一物体自空中的A 点以一定的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1s 后物体的速率变为10m/s ,则此时物体的位置和速度方向可能是(不计空气阻力,取g =10m/s 2)( )A .在A 点上方,速度方向向下B .在A 点上方,速度方向向上C .在A 点,速度方向向下D .在A 点下方,速度方向向下 [答案] B[解析] 做竖直上抛运动的物体,要先后经过上升和下降两个阶段,若1s 后物体处在下降阶段,即速度方向向下,速度大小为10m/s ,那么,1s 前即抛出时的速度大小为0,这显然与题中“以一定的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不符,所以1s 后物体只能处在上升阶段,此时物体正在A 点上方,速度方向向上,选项B 对。
5.(2012·上海卷)小球每隔0.2s 从同一高度抛出,做初速度为6m/s 的竖直上抛运动,设它们在空中不相碰。
第一个小球在抛出点以上能遇到的小球个数为(g 取10m/s 2)( )A .三个B .四个C .五个D .六个[答案] C[解析] 第一个小球在抛出后经过t =2v 0g =1.2s 才落至抛出点高度,当它落至抛出点高度时空中还有五个小球,这五个小球都在空中与第一个球相遇过,所以C 正确。
6.在某一高度以v 0=20m/s 的初速度竖直上抛一个小球(不计空气阻力),当小球速度大小为10m/s 时,以下判断正确的是(g 取10m/s 2)( )A .小球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大小可能为15m/s ,方向向上B .小球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大小可能为5m/s ,方向向下C .小球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大小可能为5m/s ,方向向上D .小球的位移大小一定是15m [答案] ACD[解析] 小球被竖直上抛, 做的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可以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v =v 0+v t2求,规定向上为正,当小球的末速度为向上10m/s 时,v t =10m/s ,用公式求得平均速度为15m/s ,方向向上,A 正确;当小球的末速度为向下10m/s 时,v t =-10m/s ,用公式求得平均速度为5m/s ,方向向上,C 正确;由于末速度大小为10m/s 时,球的位置一定,距起点的位移x =v 20-v 2t2g=15m ,D 正确。
7.(2012·江苏苏锡常镇四市调研)小球从空中某处从静止开始自由下落,与水平地面碰撞后上升到空中某一高度处,此过程中小球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则( )A .在下落和上升两个过程中,小球的加速度不同B .小球开始下落处离地面的高度为0.8mC .整个过程中小球的位移为1.0mD .整个过程中小球的平均速度大小为2m/s [答案] B[解析] 上升和下降过程中,小球运动的v -t 图象斜率相同,即加速度相同,所以A 选项不正确;0~0.4s 内为自由落体过程,通过的位移即为高度0.8m ,B 选项正确;前0.4s 自由下落0.8m ,后0.2s 反弹向上运动0.2m ,所以整个过程小球位移为0.6m ,C 选项不正确;整个过程小球的平均速度大小为1m/s ,D 选项不正确。
8.(2012·四川成都)磕头虫是一种不用足跳但又善于跳高的小甲虫。
当它腹朝天、背朝地躺在地面时,将头用力向后仰,拱起体背,在身下形成一个三角形空区,然后猛然收缩体内背纵肌,使重心迅速向下加速,背部猛烈撞击地面,地面反作用力便将其弹向空中。
弹射录像显示,磕头虫拱背后重心向下加速(视为匀加速)的距离大约为0.8mm ,弹射最大高度为24cm 。
而人原地起跳方式是,先屈腿下蹲,然后突然蹬地向上加速,假想加速度与磕头虫加速过程的加速度大小相等,如果加速过程(视为匀加速)重心上升高度为0.5m ,那么人离地后重心上升的最大高度可达(空气阻力不计,设磕头虫撞击地面和弹起的速率相等)( )A .150mB .75mC .15mD .7.5m[答案] A[解析] 磕头虫向下运动的末速度大小与向上运动的初速度大小相等,向下运动的过程有v 21=2ah 1,反弹起来的过程有v 21=2gh 2;人向上加速运动的过程有v 22=2aH 1,离地上升的过程有v 22=2gH 2,代入数值得H 2=150m ,故A 正确。
二、非选择题9.利用水滴下落可以测量重力加速度g ,调节水龙头,让水一滴一滴地流出,在水龙头的正下方放一盘子,调整盘子的高度,使一滴水滴碰到盘子时,恰好有另一滴水从水龙头开始下落,而空中还有两个正在下落的水滴,测出水龙头处到盘子的高度为h (m),再用秒表测量时间,从第一滴水离开水龙头开始,到第N 滴水落至盘中,共用时间为T (s),当第一滴水落到盘子时,第二滴水离盘子的高度为________m ,重力加速度g =________m/s 2。
[答案] 59h 2(N +2)2h /9T 2[解析] 因为任意两滴水之间的时间间隔相等,设任意两滴水之间的时间间隔为t ,第一滴水下落的时间为3t ,则有h =12g (3t )2第一滴水落到盘子时,第二滴水下落的时间为2t 则第二滴水离盘子的高度为 h ′=h -12g (2t )2=h -49h =59h又(N +2)t =T 故g =2h9t2=2(N +2)2h /9T 2。
10.(2012·商丘市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据报道:2011年7月2日下午1点半,在杭州滨江区的某一住宅小区,一个2岁女童突然从10楼坠落,在楼下的吴菊萍奋不顾身地冲过去用双手接住了孩子,女孩妞妞稚嫩的生命得救了,吴菊萍的左臂瞬间被巨大的冲击力撞成粉碎性骨折,受伤较重,被网友称为“最美妈妈”。
假设孩子跌落处距吴菊萍接住孩子时双手的距离为h =31.25m ,其下落过程可视为自由落体运动。
吴菊萍站的位置与孩子落地点的水平距离L =12m ,她从发现孩子下落到开始跑动所需反应时间为Δt =0.3s ,跑动过程可视为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为v =10m/s 。
则吴菊萍必须在孩子下落多少距离之前发现孩子?(g 取10m/s 2)[答案] 5m[解析] 根据h =12gt 2得孩子下落总时间t =2.5s吴菊萍跑动的时间t 1=Lv =1.2s 吴菊萍反应及跑动总时间 t 2=t 1+Δt =1.5s则在吴菊萍发现孩子之前孩子下落的距离为Δh =12g (t -t 2)2=5m 。
11.一跳伞运动员从350m 高空离开直升机落下,开始未打开伞,自由下落一段高度后才打开伞以2m/s 2的加速度匀减速下落,到达地面时的速度为4m/s ,试求运动员在空中自由下落的时间和在空中降落的总时间。
(g 取10m/s 2)[答案] 3.4s 18.7s[解析] 设跳伞运动员下落的高度为h 时打开伞,此时的速度为v 1,到达地面时速度为v ,由匀变速运动的规律可得 v 21=2gh =v 2+2a (H -h ),h =v 2+2aH2(g +a )=59m 跳伞运动员自由下落的时间为t 1=2hg≈3.4s ,v 1=gt 1=34m/s设跳伞运动员减速运动到落地的时间为t 2,此过程中有 H -h =v 1+v2t 2t 2=2(H -h )v 1+v =2×(350-59)34+4s ≈15.3s则跳伞运动员在空中降落的总时间为t =t 1+t 2=18.7s 。
12.(2012·德州模拟)在竖直的井底,将一物块以11m/s 的速度竖直地向上抛出,物块冲过井口时被人接住,在被人接住前1s 内物块的位移是4m ,位移方向向上,不计空气阻力,g 取10m/s 2,求:(1)物块从抛出到被人接住所经历的时间; (2)此竖直井的深度。
[答案] (1)1.2s (2)6m[解析] (1)设被人接住前1s 时刻物块的速度为v ,则:h ′=v t ′-12gt ′2故v =h ′+12gt ′2t ′=4+12×10×121m/s =9m/s则物块从抛出到被人接住所用总时间为 t =v -v 0-g +t ′=9-11-10s +1s =1.2s(2)竖直井的深度为 h =v 0t -12gt 2=11×1.2m -12×10×1.22m =6m 。
13.如图所示是在2012年奥运会上我国某优秀跳水运动员在跳台上腾空而起的英姿,运动员从离水面10m 高的平台上向上跃起,举起双臂直体离开台面,此时其重心位于从手到脚全长的中点,跃起后重心升高0.45m 达到最高点,落水时身体竖直,手先入水(在此过程中运动员水平方向的运动忽略不计),求:(计算时,可以把运动员看做全部质量集中在重心的一个质点,g 取10m/s 2)(1)运动员起跳时的速度v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