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落体竖直上抛追击相遇问题PPT课件
合集下载
新教材高中物理必修一优质课件竖直上抛运动+追及相遇

2.4.2 追及和相遇
一、提出问题
当两个物体在同一条直线上运动时,由于两物体的运动情况不同,两物体之间的
距离可能会不断发生变化,两物体间距离越来越大或越来越小,这时就会涉及追及、
相遇(碰撞)等问题。
1. 追及问题
(1)同一位置出发
(2)不同位置出发
甲
甲
x0
乙
0 时刻
t 时刻到达同一位置
x甲= x乙
距离逐渐缩小,最后一定可以追上;
v甲
0
t0
t
(4)甲能追上乙,甲乙只会相遇一次。
二、典例分析
例 1 平直公路上有甲、乙两辆汽车,甲以 0.5 m/s2的加速度由静止开始行驶,乙在甲的
前方 200 m 处以 5 m/s 的速度做同方向的匀速运动,问:
(1) 甲何时追上乙?甲追上乙时的速度为多大?此时甲离出发点多远?
0 时刻
乙
t 时刻到达同一位置
x甲= x乙 + x0
一、提出问题
当两个物体在同一条直线上运动时,由于两物体的运动情况不同,两物体之间的
距离可能会不断发生变化,两物体间距离越来越大或越来越小,这时就会涉及追及、
相遇(碰撞)等问题。
2. 相遇问题
乙
甲
0 时刻
x甲
t 时刻到达同一位置
x 甲 + x乙 = x 总
速度相等;它往往是物体间能否追上或距离最大、最小的临界条件,也是
分析判断问题的切入点;
2. 两个关系
(1)位移关系:画运动草图,描述位移关系是列关系式的根本;
(位移相同或有差值)
(2)时间关系:两物体运动时间是否相等,也是解题的关键。
(同时运动或先后运动)
2021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一 第3讲 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追及和相遇问题 (共38张PPT)

正负号,一般选向上为正方向,v0 总是正值,上升过程中 v 为 正值,下降过程中 v 为负值,物体在抛出点以上时 h 为正值, 在抛出点以下时 h 为负值.
【考题题组】
1.(2019 年大庆铁人中学月考)一杂技演员把三个球依次竖
直向上抛出,形成连续的循环.他每抛出一个球后,经过一段与
刚才抛出的球曾经在手中停留时相等的时间接到下一个球.这
A.小球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大小可能为 15 m/s,方向 向上
B.小球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大小可能为 5 m/s,方向向 下
C.小球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大小可能为 5 m/s,方向向 上
D.小球的位移大小一定是 15 m 答案:ACD
三、追及与相遇 1.主要包括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的追及、相遇和避免相撞 等问题. (1)关键条件:两物体能否同时到达空间同一___位__置___. (2)求解方法:分别研究两物体,列位移方程,然后利用 __时__间____关系、___速__度___关系、____位__移__关系求解.
(3)速度位移关系式:v2=___2_g_h___.
二、竖直上抛运动的规律
1.竖直上抛运动:把物体以一定初速度 v0 沿着竖直方向向 上抛出,仅在___重__力_____作用下物体所做的运动.
2.竖直上抛运动规律 (1)vt=_______v_0_-__g_t ____. (2)x=_____v_0_t-__12_g_t_2_____.
D.若 s0=s2,两车相遇 1 次
图 1-3-1
答案:ABC
考点 1 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 ⊙重点归纳 1.应用自由落体运动规律解题时的两点注意 (1)可充分利用自由落体运动初速度为零的特点、比例关系 及推论等规律解题. (2)物体由静止开始的自由下落过程才是自由落体运动,从 中间截取的一段运动过程不是自由落体运动,而是竖直下抛运 动,应该用初速度不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去解决问题.
【考题题组】
1.(2019 年大庆铁人中学月考)一杂技演员把三个球依次竖
直向上抛出,形成连续的循环.他每抛出一个球后,经过一段与
刚才抛出的球曾经在手中停留时相等的时间接到下一个球.这
A.小球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大小可能为 15 m/s,方向 向上
B.小球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大小可能为 5 m/s,方向向 下
C.小球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大小可能为 5 m/s,方向向 上
D.小球的位移大小一定是 15 m 答案:ACD
三、追及与相遇 1.主要包括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的追及、相遇和避免相撞 等问题. (1)关键条件:两物体能否同时到达空间同一___位__置___. (2)求解方法:分别研究两物体,列位移方程,然后利用 __时__间____关系、___速__度___关系、____位__移__关系求解.
(3)速度位移关系式:v2=___2_g_h___.
二、竖直上抛运动的规律
1.竖直上抛运动:把物体以一定初速度 v0 沿着竖直方向向 上抛出,仅在___重__力_____作用下物体所做的运动.
2.竖直上抛运动规律 (1)vt=_______v_0_-__g_t ____. (2)x=_____v_0_t-__12_g_t_2_____.
D.若 s0=s2,两车相遇 1 次
图 1-3-1
答案:ABC
考点 1 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 ⊙重点归纳 1.应用自由落体运动规律解题时的两点注意 (1)可充分利用自由落体运动初速度为零的特点、比例关系 及推论等规律解题. (2)物体由静止开始的自由下落过程才是自由落体运动,从 中间截取的一段运动过程不是自由落体运动,而是竖直下抛运 动,应该用初速度不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去解决问题.
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ppt课件

动.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C)D
A.若 v0 gH 两物体相遇时,B正在上升途中
B、若 v0 gH 两物体在地面相遇
C.若 gH / 2 v0 gH 两物体相遇时B物正下落
D.若 v0 gH / 2 则两物体在地面相遇
解析:由A、B相对运动知,相遇时间t=H/ v0
A在空中的总时间
H
1 gt2 2
tA
2H g
若要能相遇,则必须
2H H g v0
v0
gH 2
B物上升到最高点需时间t1= v0/g.落回到抛出点时间t2=2v0/g
要在上升途中相遇,t<t1,即
H v0 v0 g
v0 gH
要在下降途中相遇,t1< t< t2,即
v0 H 2v0 g v0 g
gH / 2 v0 gH
C
当第4个小球被抛出时,4个小球 的空间位置关系如图所示。
再过0.4s,球1入手, 然后再过0.4s,球2入手, 然后再过0.4s,球3入手, 然后再过0.4s,球4入手。
球4在空中一共经历的时间为1.6秒, 经0.8秒到达最高点。
(3)灵活应用平均速度解题
例1、在竖直的井底,将一物块以11m/s的速度竖直地向上抛 出,物体冲出井口再落到井口时被人接住,在被人接住前1s 内物体的位移是4m,位移方向向上,不计空气阻力,g取 10m/s2,求: (1)物体从抛出到被人接住所经历的时间 (2)竖直井的深度
例:某人站在高楼的平台边缘,以20m/s的速度竖直向上抛 出一石子,求抛出后石子经过离抛出点15m处所需时间。 (不计空气阻力,g取10m/s2)
解:由于位移是矢量,对应的15米位移有两种可能情况。以
v0=20m/s方向为正。
① h=15m
A.若 v0 gH 两物体相遇时,B正在上升途中
B、若 v0 gH 两物体在地面相遇
C.若 gH / 2 v0 gH 两物体相遇时B物正下落
D.若 v0 gH / 2 则两物体在地面相遇
解析:由A、B相对运动知,相遇时间t=H/ v0
A在空中的总时间
H
1 gt2 2
tA
2H g
若要能相遇,则必须
2H H g v0
v0
gH 2
B物上升到最高点需时间t1= v0/g.落回到抛出点时间t2=2v0/g
要在上升途中相遇,t<t1,即
H v0 v0 g
v0 gH
要在下降途中相遇,t1< t< t2,即
v0 H 2v0 g v0 g
gH / 2 v0 gH
C
当第4个小球被抛出时,4个小球 的空间位置关系如图所示。
再过0.4s,球1入手, 然后再过0.4s,球2入手, 然后再过0.4s,球3入手, 然后再过0.4s,球4入手。
球4在空中一共经历的时间为1.6秒, 经0.8秒到达最高点。
(3)灵活应用平均速度解题
例1、在竖直的井底,将一物块以11m/s的速度竖直地向上抛 出,物体冲出井口再落到井口时被人接住,在被人接住前1s 内物体的位移是4m,位移方向向上,不计空气阻力,g取 10m/s2,求: (1)物体从抛出到被人接住所经历的时间 (2)竖直井的深度
例:某人站在高楼的平台边缘,以20m/s的速度竖直向上抛 出一石子,求抛出后石子经过离抛出点15m处所需时间。 (不计空气阻力,g取10m/s2)
解:由于位移是矢量,对应的15米位移有两种可能情况。以
v0=20m/s方向为正。
① h=15m
高中物理高考复习课件:竖直上抛运动、追及和相遇问题

竖直上抛运动、追及和相遇问题
目标要求
1. 知道什么是竖直上抛运动,理解竖直上抛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
动.
2.会分析竖直上抛运动的运动规律.会利用分段法或全程法求解竖
直上抛运动的有关问题.
3.知道竖直上抛运动的对称性.
4.会分析追及相遇问题,理解两者速度相等为临界条件.
5.会根据位移关系、时间关系列方程求解.
(1)在什么条件下,两物体在B的最高点相遇?
(2)在什么条件下,两物体在地面相遇?
(3)在什么条件下,B正在上升途中两物体相遇?
(4)在什么条件下,B正在下降途中两物体相遇?
拓展2
追及、相遇问题
【归纳】
1.追及、相遇问题是常见的运动学问题,其实质是研究两物体能否
在相同的时刻到达相同的空间位置的问题.
即做加速度大小为a的匀减速直线运动.要使两火车不相撞,a应满足
什么条件?
例 4 两玩具车在两条平它们在四次比赛中的v-t图像如图所示.在0~3 s内哪幅图对应
的比赛中两车可能再次相遇(
)
答案:C
例 5 [2023·山东济南高一上检测]某天,小明在上学途中沿人行道以v1=1 m/s的
5.竖直上抛运动的特点
(1)对称性
①时间对称性:对同一段距离,上升过程和下降过程
所用时间相等,tAB=tBA,tOC=tCO.
②速度对称性:上升过程和下降过程通过同一点时速
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vB =-v′B ,vA =−vA′ .(如图所
示)
(2)多解性
通过某一点可能对应两个时刻,即物体可能处于上升
阶段,也可能处于下降阶段.
6.竖直上抛运动的处理方法
分段分 上升阶段是初速度为v0、a=-g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目标要求
1. 知道什么是竖直上抛运动,理解竖直上抛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
动.
2.会分析竖直上抛运动的运动规律.会利用分段法或全程法求解竖
直上抛运动的有关问题.
3.知道竖直上抛运动的对称性.
4.会分析追及相遇问题,理解两者速度相等为临界条件.
5.会根据位移关系、时间关系列方程求解.
(1)在什么条件下,两物体在B的最高点相遇?
(2)在什么条件下,两物体在地面相遇?
(3)在什么条件下,B正在上升途中两物体相遇?
(4)在什么条件下,B正在下降途中两物体相遇?
拓展2
追及、相遇问题
【归纳】
1.追及、相遇问题是常见的运动学问题,其实质是研究两物体能否
在相同的时刻到达相同的空间位置的问题.
即做加速度大小为a的匀减速直线运动.要使两火车不相撞,a应满足
什么条件?
例 4 两玩具车在两条平它们在四次比赛中的v-t图像如图所示.在0~3 s内哪幅图对应
的比赛中两车可能再次相遇(
)
答案:C
例 5 [2023·山东济南高一上检测]某天,小明在上学途中沿人行道以v1=1 m/s的
5.竖直上抛运动的特点
(1)对称性
①时间对称性:对同一段距离,上升过程和下降过程
所用时间相等,tAB=tBA,tOC=tCO.
②速度对称性:上升过程和下降过程通过同一点时速
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vB =-v′B ,vA =−vA′ .(如图所
示)
(2)多解性
通过某一点可能对应两个时刻,即物体可能处于上升
阶段,也可能处于下降阶段.
6.竖直上抛运动的处理方法
分段分 上升阶段是初速度为v0、a=-g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专题2 竖直上抛和追及相遇》ppt课件

⑥ 利用笔记抓住老师的思路。记笔记不仅有利于理解和记忆,而且有利于抓住老师的思路。
2019/8/11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18
谢谢欣赏!
2019/8/11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19
[规范解答] 设物体到达抛出点上方0.4 m处时还可以上升的高度为h,此时速度为3 m/s,上升阶段是 匀减速直线运动,末速度是零,根据0-v2=2gh有h=0.45 m。下落时,物体相当于从H=0.45 m+0.4 m +0.4 m=1.25 m高处自由下落,根据自由落体的运动规律v′2=2gH得v′=5 m/s。
判断同向两物体是否相撞的依据是:速度相等时两物体的位移分别为x后、x前,若x后>x前 +x距,两物体相撞;若x后<x前+x距,两物体不相撞。
[典题探究] 例2 平直公路上有甲、乙两辆汽车,甲以0.5 m/s2的加速度由静止开始行驶,乙在甲的前方200 m处 以5 m/s的速度做同方向的匀速运动,问: (1)甲何时追上乙?甲追上乙时的速度为多大?此时甲离出发点多远? (2)在追赶过程中,甲、乙之间何时有最大距离? 这个距离为多少? [规范解答] 画出示意图,如图所示。 甲追上乙时,x甲=x0+x乙,且t甲=t乙,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列出方程,即 能解得正确的结果。 (1)设甲经过时间t追上乙,则有 x甲=12a甲t2,x乙= v乙t。
01课堂合作探究
考点一 竖直上抛 [重难突破]
1.定义 物体具有向上的初速度,只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
2.运动性质 先做向上的匀减速运动,上升到最高点后,又开始做自由落体运动,整个过程中加速度始终为g。
3.处理方法 (1)分段法:具有对称性 选向上为正方向 上升阶段:匀减速直线运动,v=v0-gt,h=v0t-21gt2 下落阶段:自由落体,v=gt,h=12gt2 速率对称:上升与下降经过同一点速率相等。 最大高度H=2vg20 时间对称:t上=t下=vg0
2019/8/11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18
谢谢欣赏!
2019/8/11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19
[规范解答] 设物体到达抛出点上方0.4 m处时还可以上升的高度为h,此时速度为3 m/s,上升阶段是 匀减速直线运动,末速度是零,根据0-v2=2gh有h=0.45 m。下落时,物体相当于从H=0.45 m+0.4 m +0.4 m=1.25 m高处自由下落,根据自由落体的运动规律v′2=2gH得v′=5 m/s。
判断同向两物体是否相撞的依据是:速度相等时两物体的位移分别为x后、x前,若x后>x前 +x距,两物体相撞;若x后<x前+x距,两物体不相撞。
[典题探究] 例2 平直公路上有甲、乙两辆汽车,甲以0.5 m/s2的加速度由静止开始行驶,乙在甲的前方200 m处 以5 m/s的速度做同方向的匀速运动,问: (1)甲何时追上乙?甲追上乙时的速度为多大?此时甲离出发点多远? (2)在追赶过程中,甲、乙之间何时有最大距离? 这个距离为多少? [规范解答] 画出示意图,如图所示。 甲追上乙时,x甲=x0+x乙,且t甲=t乙,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列出方程,即 能解得正确的结果。 (1)设甲经过时间t追上乙,则有 x甲=12a甲t2,x乙= v乙t。
01课堂合作探究
考点一 竖直上抛 [重难突破]
1.定义 物体具有向上的初速度,只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
2.运动性质 先做向上的匀减速运动,上升到最高点后,又开始做自由落体运动,整个过程中加速度始终为g。
3.处理方法 (1)分段法:具有对称性 选向上为正方向 上升阶段:匀减速直线运动,v=v0-gt,h=v0t-21gt2 下落阶段:自由落体,v=gt,h=12gt2 速率对称:上升与下降经过同一点速率相等。 最大高度H=2vg20 时间对称:t上=t下=vg0
新版人教版必修1(提高5)自由落体典型问题及竖直上抛运动(共25张PPT)学习PPT

(1)升降机静止.(1s) 并用计算机做出压力——时间图象,如图所示.设运动员在空中运动时可视为质点,则运动员跃起的最大高度为( )C
物体在通过同一高度的过程中,上升时间与下落时间相等.
C.物体A能上升的最大高度和B开始下落的高度相同
(2)升降机以v=5m/s匀速下降.1s 3、从某处释放一粒石子,经过1s后再从同一地点释放另一粒石子,则在它们落地之前,两粒石子间的距离将( )B
高中物理
课程名称
自由落体典型问题及竖直上抛运动
习题讲解
1、 把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下落的高度分成相等的三段,则经过这三段的时间之比
是
。
习题讲解
2、一个小球从塔顶自由下落,最后1s内落下的距离是塔高的16/25,求塔高?(31.25m)
习题讲解
3、为了求出某一高楼的高度,让一石子从楼顶自由下落,空气阻力不计,测出下列
C.石子最后1 s内的位移 (3)竖直上抛运动的几个具体值
2、将物体竖直向上抛出后,能正确表示其速率v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的图线的是( )D
设每层楼高为3m,这位青年从他所在地方冲到楼下需要的时间是1.
D.石子通过最后1 m的时间 (3)竖直上抛运动的几个具体值
3s,则该青年要接住孩子,至多允许他反应的时间是(
6、如图所示,两根长度均为1m的细杆ab、cd,ab杆从高处自由下落,cd 杆同时从地面以20m/s的初速度竖直上抛,两杆开始运动前ab杆的下端和cd杆的上端相距10m,在运动过
程中两杆始终保持竖直.
B设.②物物体体因经A过、为时B间在整t空1上中个升运到动运最的高时动点间,相过在等这程一时的刻,加物体速速度度为零不,由变此可,知:都是g,且竖直向下,整个运动可以看成是一个匀减
物体在通过同一高度的过程中,上升时间与下落时间相等.
C.物体A能上升的最大高度和B开始下落的高度相同
(2)升降机以v=5m/s匀速下降.1s 3、从某处释放一粒石子,经过1s后再从同一地点释放另一粒石子,则在它们落地之前,两粒石子间的距离将( )B
高中物理
课程名称
自由落体典型问题及竖直上抛运动
习题讲解
1、 把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下落的高度分成相等的三段,则经过这三段的时间之比
是
。
习题讲解
2、一个小球从塔顶自由下落,最后1s内落下的距离是塔高的16/25,求塔高?(31.25m)
习题讲解
3、为了求出某一高楼的高度,让一石子从楼顶自由下落,空气阻力不计,测出下列
C.石子最后1 s内的位移 (3)竖直上抛运动的几个具体值
2、将物体竖直向上抛出后,能正确表示其速率v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的图线的是( )D
设每层楼高为3m,这位青年从他所在地方冲到楼下需要的时间是1.
D.石子通过最后1 m的时间 (3)竖直上抛运动的几个具体值
3s,则该青年要接住孩子,至多允许他反应的时间是(
6、如图所示,两根长度均为1m的细杆ab、cd,ab杆从高处自由下落,cd 杆同时从地面以20m/s的初速度竖直上抛,两杆开始运动前ab杆的下端和cd杆的上端相距10m,在运动过
程中两杆始终保持竖直.
B设.②物物体体因经A过、为时B间在整t空1上中个升运到动运最的高时动点间,相过在等这程一时的刻,加物体速速度度为零不,由变此可,知:都是g,且竖直向下,整个运动可以看成是一个匀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对第一个过程有 h1=v21t1,代入数据解得 v1=20 m/s。 (2)对第二个过程有 h2=2vg12,代入数据解得 h2=20 m 所以火箭上升离地面的最大高度 h=h1+h2=40 m+20 m= 60 m。 (3)方法一 分段分析法
第3课时 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 追及相遇问题
[知 识 梳 理]
知识点一、自由落体运动 1.条件:物体只受_重__力__,从_静__止__开始下落。 2.运动性质:初速度v0=0,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g的_匀__加__
_速__直__线__运动。 3.基本规律
(1)速度公式:vt=_g_t_。
(2)位移公式:h=__12_g_t2__。 (3)速度位移关系式:v2t =__2_g_h__。 知识点二、竖直上抛运动
1.运动特点:加速度大小为g,上升阶段做_匀__减__速__直__线__运
动,下降阶段做_自__由__落__体__运动。
2.基本规律
(1)速度公式:vt=__v_0_-__g_t 。 ((23))位速移度公位式移:关系h=式_:_v_0v_t-_2t -_12_vg_20t_=2_。__-__2_g_h__。
断正确的是(g取10 m/s2)
()
A.小球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大小可能为15 m/s,方
向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上
B.小球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大小可能为5 m/s,方
向向下
C.小球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大小可能为5 m/s,方
向向上
D.小球的位移大小一定是15 m
解析 小球被竖直向上抛出,做的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平
解析 已知在第3 s末两个物体在途中相遇,由题图可 求得3 s内的位移,sA=6 m,sB=3 m,因此A错误,B 正确;3 s后物体A的速度永远大于物体B的速度,故二 者不会再次相遇,C正确;由题图象的斜率可以比较得 出物体B的加速度小于物体A的加速度,D错误。 答案 BC
4.(2014·驻马店高中高三第一次月考)2012年10月4日,云南 省彝良县发生特大泥石流。如图2所示,一汽车停在小山 坡底,突然司机发现在距坡底240 m的山坡处泥石流以8 m/s的初速度、0.4 m/s2的加速度匀加速倾泄而下,假设 泥石流到达坡底后速率不变,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 运动。已知司机的反应时间为1 s,汽车启动后以0.5 m/s2 的加速度一直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试分析汽车能否安全 脱离?
D.14gt2
解析 A 球下落高度为 hA=12gt2,B 球下落高度为 hB=
12g2t 2=18gt2,当 B 球开始下落的瞬间,A、B 两球的高
度差为Δh=hA-12g2t 2-hB=14gt2,所以 D 项正确。 答案 D
2.(多选)在某一高度以v0=20 m/s的初速度竖直上抛一个小 球(不计空气阻力),当小球速度大小为10 m/s时,以下判
答案 见解析
考点一 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规律 竖直上抛运动的处理方法 (1)分段法:把竖直上抛运动分为匀减速上升运动和自由落体 运动两个过程来研究。 (2)整体法:从整个过程看,利用匀减速直线运动来处理。 (3)巧用竖直上抛运动的对称性 ①速度对称:上升和下降过程经过同一位置时速度等大反 向。 ②时间对称:上升和下降过程经过同一段高度的上升时间和 下降时间相等。
答案 ACD
题组二 追及相遇问题
3.(多选)如图1所示为两个物体A和B
在同一直线上沿同一方向同时做匀
加速运动的v-t图象。已知在第3 s
末两个物体在途中相遇,则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
图1
A.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出发
B.出发时B在A前3 m处
C.3 s末两个物体相遇后,两物体不可能再次相遇
D.运动过程中B的加速度大于A的加速度
图2
解析 设泥石流到达坡底的时间为 t1,速率为 v1, 则 s1=v0t1+12a1t21,v1=v0+a1t1 代入数据得 t1=20 s,v1=16 m/s 而汽车在 t2=19 s 的时间内发生位移为 s2=12a2t22=90.25 m, 速度为 v2=a2t2=9.5 m/s 令再经时间 t3,泥石流追上汽车,则有 v1t3=s2+v2t3+12a2t23 代入数据并化简得 t23-26t3+361=0,因 Δ<0,方程无解。 所以泥石流无法追上汽车,汽车能安全脱离。
均速度可以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v-=v0+2 vt求 出,规定竖直向上为正方向,当小球的末速度大小为 10 m/s、方向竖直向上时,vt=10 m/s,用公式求得平均速度 为 15 m/s,方向竖直向上,A 正确;当小球的末速度大小 为 10 m/s、方向竖直向下时,vt=-10 m/s,用公式求得平 均速度大小为 5 m/s,方向竖直向上,C 正确;由于末速度 大小为 10 m/s 时,球的位置一定,距起点的位移 h=v20-2gv2t =15 m,D 正确。
【例1】 某校一课外活动小组自制一枚火箭,设火箭从地 面发射后,始终在垂直于地面的方向上运动。火箭点火 后可认为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4 s到达离地面40 m高 处时燃料恰好用完,若不计空气阻力,取g=10 m/s2, 求: (1)燃料恰好用完时火箭的速度; (2)火箭上升离地面的最大高度; (3)火箭从发射到残骸落回地面过程的总时间。 解析 设燃料用完时火箭的速度为v1,所用时间为t1。 火箭的运动分为两个过程,第一个过程为做匀加速上升 运动,第二个过程为做竖直上抛运动至到达最高点。
由落体运动,就是竖直上抛运动。
()
答案 (1)× (2)√ (3)×
[题 组 自 测]
题组一 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
1.A、B 两小球从不同高度自由下落,同时落地,A 球下落
的时间为
t,B
球下落的时间为t ,当 2
B
球开始下落的瞬
间,A、B 两球的高度差为
()
A.gt2
B.38gt2
C.34gt2
v20 (4)上升的最大高度:h=___2_g___。
v0 (5)上升到最高点所用时间 t=____g__。
思维深化
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雨滴随风飘落,就是我们常说的自由落体运动中的一
种。
()
(2)羽毛下落得比玻璃球慢,是因为空气阻力的影响。( )
(3)只要物体运动的加速度a=9.8 m/s2,此物体的运动不是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