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教学设计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教学设计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生活与哲学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高考考查的重中之重。
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希望能帮到你。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教学设计(一)教育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识记(1)矛盾普遍性的含义(2)矛盾特殊性及其三层含义理解: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重要意义运用:列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具体事例,说明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之间的辩证关系,从而论证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能力目标]:使学生初步具有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坚定"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信仰。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
(二)教学内容分析[教学提纲]:二、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1矛盾普遍性的含义(1)事事有矛盾(2)时时有矛盾2、矛盾普遍性的方法论要求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3、矛盾的特殊性及其特点(1)不同事物有不同矛盾(2)同一事物在它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有不同矛盾(3)同一事物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方面各有特点在它4、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①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②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也是没有的。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不是凝固不变的,在不同的场合又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3)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哲学依据[教学重点、难点解析]: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是矛盾问题的精髓1、矛盾的普遍性"事事有矛盾"(1)每一事物都包含着矛盾,而不是说每一事物同所有食物之间都存在矛盾,两个毫不相干的事物未处于统一体中,就不构成现实的矛盾,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它们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才能构成矛盾关系。
3.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教学设计高中政治统编版四哲学与文化
4.期末考试:设置综合性的论述题,考查学生运用辩证法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本章节的教学对象是高中阶段的学生,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辩证法的基本概念,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然而,由于辩证法思想的抽象性和深刻性,学生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中,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3.否定之否定规律在我国历史发展中有何体现?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在讨论结束后,每组选派代表进行汇报,分享本组的讨论成果。
(四)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环节,教师将设计以下习题,检验学生对辩证法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1.判断题:下列哪些说法正确体现了对立统一规律?()
a.和平与战争是绝对对立的。
b.事物的发展是矛盾双方相互斗争、相互依存的结果。
1.学生对辩证法规律的理解程度:学生在理解辩证法规律时,容易停留在表面,难以深入把握其内涵。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具体案例,深化对辩证法规律的理解。
2.学生运用辩证法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在运用辩证法分析问题时,往往缺乏系统性和逻辑性。教师应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3.学生对哲学学科的兴趣和热情:部分学生对哲学学科存在距离感,缺乏兴趣。教学中,教师应结合现实生活,激发学生对哲学学科的兴趣。
3.否定之否定规律:教师以历史事件为例,如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阐述否定之否定规律在事物发展中的体现,引导学生认识到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曲折性与前进性。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教师将设计以下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讨:
1.你能举例说明对立统一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吗?
2.质量互变规律在自然界和社会现象中有哪些具体表现?
高中政治3.9《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教案(新人教版)
高中政治3.9《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教案(新人教版)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一、综合解说【地位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辩证法,它是按照世界的本来面貌如实地反映世界的状况。
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世界观,又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思想方法。
联的观点、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问题的根本方法。
唯物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勇于批判,不断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因此,本单元在全书中处于特别重要的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我们学习唯物辩证法原理就是分清什么是唯物辩证法,什么是形而上学,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形成辩证的思想方法,树立创新意识。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1)矛盾的含义(2)矛盾同一性、斗争性的含义(3)矛盾普遍性、特殊性的含义(4)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的含义◇理解(1)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2)矛盾普遍性原理(3)矛盾特殊性是区别不同事物、区分事物发展不同阶段的根据(4)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5)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6)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7)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分析(1)联系实例,分析矛盾含义和矛盾普遍性含义(2)联系生活实例,分析矛盾特殊性含义及方法论意义(3)运用实例说明,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关系原理及方法论意义(4)结合现实生活,分析说明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2、能力目标(1)通过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含义的学习,提高比较分析能力(2)学会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分析问题,以提高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3)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4)提高全面的、一分为二的分析问题的能力(5)提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学会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2)培养用对立统一观点看问题的意识(3)自觉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分析现实问题(4)坚持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认识事物二、【重点、难点】:1、茅盾的概念;2、茅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3、主次茅盾与茅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4、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三、【整体感知】:通过学习,同学们将明确矛盾即对立统一观点、矛盾普遍性原理、矛盾特殊性原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以及与之相应的方法论,从而学会全面的、辩证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3.2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教学设计高二政治(统编版必修4)
4.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使学生认识到团结协作、共同进步的重要性。
二、学情分析
针对高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在学习政治学科过程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对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概念有所了解。但在实际应用方面,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此外,学生在思维方式上,容易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缺乏创新意识和批判精神。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中,应注重以下几点:
2.质量互变规律的认识:质量互变规律是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学生需理解质与量的关系,以及量变引起质变的原理。
-重难点突破设想:采用图示法、案例分析法,如水的沸腾、技术革新等,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质与量的互变过程。
3.否定之否定规律的理解:这是事物发展的螺旋上升规律,学生需要掌握事物发展的曲折性与前进性的统一。
2.质量互变规律:阐述质与量的关系,通过实例讲解量变引起质变的原理。
3.否定之否定规律:介绍事物发展的曲折性与前进性的统一,结合历史事件说明否定之否定规律。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将组织学生针对以下问题展开讨论:
1.请举例说明矛盾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
2.请分析一个你熟悉的事物,阐述质量互变规律在其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结合课堂所学,选取一个社会热点问题,运用矛盾分析法进行分析,撰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分析报告。要求:明确指出问题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并提出解决矛盾的建议。
2.分析一个具体事物的发展过程,阐述质量互变规律在其中的作用。要求:不少于600字,逻辑清晰,论据充分。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种巨变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吗?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
统编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3课第三框《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优质课教案
统编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3课第三框《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优质课教案
统编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3课第三框《唯物辩证
法的实质与核心》优质课教案
【教材分析】
本框主要讲述了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要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本框以“阅读与思考”为线索贯穿全文,从而引起学生对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分析问题步步深入地思考。
包括“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问题的精髓”、“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三目内容。
教材还辅以相关链接,以丰富拓展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理解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明白矛盾问题的精髓,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2.会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核心素养】
1.政治认同
相信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观,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科学精神
探究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使我们在探索世界、追求真理的过程中形成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的科学精神。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_教学案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教学案一、考点整合问题探究矛盾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联系的根本内容是,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矛盾规律即,它揭示了,提供了。
认识世界就是认识,改造世界就是,矛盾分析法是。
(一)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1、矛盾的含义:2、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1)矛盾的同一性含义:(2)矛盾的斗争性的含义:(3)两者的关系:3、矛盾双方,由此推动事物的。
(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1、矛盾的普遍性:(1)内容:(2)方法论:(识别运用的提示词:一方面,另一方面 // 既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但是……// 科学技术、核技术、克隆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 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等)2、矛盾的特殊性:(1)内容及表现:(2)方法论要求及其意义:(识别运用的提示词:具有不同特点 // 存在着差别或差异 // 区分对待 // 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不同的问题 // 一切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 在不同条件下或在不同情况下或在不同历史时期,实施不同的对策、策略或政策// 想问题、办事情做到因地制宜、因人而异 // 发展特色农业或特色经济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研究新情况、新形势下的新特点 // 办事情要有针对性 // 发挥……独特优势 // 不同时期有不同特点)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1)内容:(2)意义:(识别运用的提示词: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 一般与个别的统一 // 一般经验与个别指导相结合 // 先试点,后推广经验 // 典型示范 // 普遍真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 // 既学习有益经验,又进行自主创新等)(三)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及其辩证关系。
(1)内容:(2)方法论:(识别运用的提示词:抓重点工作 // 抓关键 // 抓中心 // 把……作为……重中之重//把……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 集中力量 // 抓重点工程 // 把……作为第一要务 // 集中优势兵力等)2、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及其辩证关系。
3.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教学设计高中思想政治《哲学与文化》设计(统编版必修4)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2.以问题为导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此外,我还将结合哲学史上的经典理论,如黑格尔的辩证法和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让学生了解矛盾规律的理论来源。通过对比分析,使学生深入理解唯物辩证法在哲学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会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配一个与矛盾规律相关的问题。例如,探讨“在当前社会环境下,如何处理好经济与环保的矛盾?”各小组针对问题展开讨论,要求每位成员积极参与,发表自己的观点。
3.通过对唯物辩证法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事物发展的复杂性、矛盾性,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
4.培养学生具备团结协作、尊重他人的品质,使学生认识到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提高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意识。
二、学情分析
高中阶段的学生在思想政治课程学习过程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哲学基础和辩证思维能力。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对于矛盾规律的理解和应用仍需深化。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以下学情:
接着,我会简要回顾之前学过的辩证法的基本概念,如对立统一、量变质变等,为学生理解矛盾规律打下基础。通过这样的导入,学生可以自然而然地过渡到本节课的主题——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将系统地介绍矛盾规律的相关理论。首先,解释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概念,引用实际案例帮助学生理解这两个概念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接着,阐述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以及它们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3.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教学设计高二政治《哲学与文化》(统编版必修4)
3.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解释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以及如何在实际问题中识别和解决主要矛盾。
在讲解过程中,我会运用生动的案例、图表和互动提问,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这一环节,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每组针对以下问题展开讨论: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引入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案例,激发学生对唯物辩证法的学习兴趣,从而主动探究其内涵和应用。
-例如,分析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变革,探讨改革与发展的对立统一关系。
2.分层次教学,逐步深入:针对学生对辩证法掌握程度的不同,设计由浅入深的教学环节,使学生在逐步学习中深化理解。
接着,我会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
1.孙悟空的七十二变体现了哪种辩证法思想?
2.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可以用辩证法来解释?
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什么?
(二)讲授新知
在这一环节,我将系统地讲解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包括以下内容:
1.对立统一规律:介绍对立统一规律的基本含义、特点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待生活中的问题,增强心理素质。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能力,学会尊重他人,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4.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学生能够运用辩证法关注社会问题,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5.激发学生对哲学的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人生、社会和自然界的辩证发展,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网络游戏的利与弊
-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撰写一篇不少于1000字的文章。
高中思想政治人教版必修4教案-7_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识记:矛盾的含义;矛盾同一性、斗争性的含义;矛盾普遍性、特殊性的含义。
理解: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辩证关系;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重要意义。
运用:联系实例,分析矛盾含义和矛盾普遍性含义;联系生活实例,分析矛盾特殊性含义及方法论意义;结合现实生活,分析说明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二)能力目标通过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学习,提高比较分析能力;学会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分析问题,以提高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初步了解和掌握“具体——抽象——具体”的科学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
2.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难点: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
3. 教学用具4. 标签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导入追求人生的精彩:优于别人,并不高贵,真正的高贵应该是优于过去的自己。
创造人生的精彩,从正确的认识自己、悦纳他人开始,从正视现实中的矛盾开始。
为了追求人生的精彩,我必须……从正视现实中的矛盾开始,那么现实中的矛盾跟哲学中的矛盾是一回事吗?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九课第一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学习和动力。
一、矛盾的含义教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67页第一段话的前两句话,从教材中找到矛盾的含义学生: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教师:下面我们具体看看对立和统一多媒体展示探究活动材料:美国有一个自然保护区,原来有许多鹿群和狼群。
人们为了保护鹿群,把狼全打死了。
鹿群在尽享太平的十年里,由4千头猛增到4.2万头。
但舒服的生活使它们运动量减少,体质下降,尔后大量死亡,剩下不足4千头。
最后只得请回“狼医生”,狼又捕食鹿了,鹿群又恢复了生机。
1、为什么狼存在的时候,鹿的数量始终无法增加?2、为什么狼被捕杀了,鹿的数量还会减少?3、一句话概括狼与鹿之间的关系通过这项探究活动进一步理解矛盾的含义二、矛盾的斗争性、同一性教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67页第一段话的最后一句话,从教材中找到矛盾的基本属性学生:矛盾的对立属性是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是同一性,它们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教案【,教学资料】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教案-【通用,经典教学资料】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概念和实质。
2. 让学生掌握唯物辩证法的核心思想和方法。
3. 培养学生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节:唯物辩证法的起源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唯物辩证法与唯心辩证法的区别2. 第二节: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概念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3. 第三节: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以物质世界为研究对象,揭示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发展规律唯物辩证法的核心:矛盾分析方法4. 第四节:矛盾分析方法的具体应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次方面5. 第五节:唯物辩证法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矛盾分析方法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应用矛盾分析方法在自然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概念、实质和核心。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作中的矛盾,引导学生运用唯物辩证法解决问题。
3. 讨论法:分组讨论,交流对唯物辩证法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唯物辩证法基本概念的理解。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运用唯物辩证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题目,检验学生对唯物辩证法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相关章节。
2. 参考资料:关于唯物辩证法的经典论文和案例。
3. 多媒体课件:用于辅助讲解和展示案例。
六、教学进程1. 第一阶段:唯物辩证法的起源和发展(2课时)讲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解释唯物辩证法与唯心辩证法的区别。
引导学生了解唯物辩证法的历史发展过程。
2. 第二阶段: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概念(2课时)详细讲解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这些规律在实际中的应用。
3. 第三阶段: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2课时)深入阐述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思想。
引导学生掌握矛盾分析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3.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优秀教学案例高二政治同步(统编版必修4)
1.划分学习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案例进行分析,运用唯物辩证法解决问题。
2.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进行小组内讨论,培养其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四)总结归纳
1.针对学生讨论的成果,进行归纳和总结,强调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2.梳理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然而,这一部分内容较为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设计了一份优秀教学案例,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理解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2.使学生能够运用唯物辩证法观察和分析问题,提高其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3.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优秀教学案例高二政治同步(统编版必修4)
一、案例背景
在高中二年级的政治课上,我们要学习《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这是高中政治课程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的关键。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它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发展规律,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在学习这一部分内容时,学生需要理解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掌握矛盾分析法,并能够运用唯物辩证法观察和解决问题。
2.设计生活情境,让学生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实际问题,提高其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唯物辩证法的内涵,激发其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二)问题导向
1.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2.通过问题链的形式,使学生逐步揭示唯物辩证法的内涵,提高其逻辑思维能力。
2.问题导向:本案例通过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和问题链的形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这种问题导向的教学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思考能力,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内涵。
3.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教案
3.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教案一、教材分析《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标准》中指出:“唯物辩证法作为一种思维方法,是教育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有效途径,是学生高中阶段思维发展的必修课程。
”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中,唯物辩证法是一个重要的学科,也是思维方法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有效途径。
本教案针对“3.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这一知识点进行设计,将原理与实践相结合,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
本教案适用于高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指导学生理解唯物辩证法的核心理论,并梳理唯物辩证法的实践过程。
在掌握唯物辩证法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
二、教学目标1、了解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概念、核心理论和方法论2、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实践过程3、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方法论三、教学内容3.3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1、唯物辩证法的实质2、唯物辩证法的核心理论3、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四、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环节活动1:热身小游戏——“猜测游戏”(让学生猜测某位历史人物或现代名人所拥有的一项特长或成就。
)2、展示环节活动2:观看视频片段《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并对视频内容进行讨论。
(让学生关注问题: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什么?)3、重难点探究环节活动3:PPT讲解(1)唯物辩证法的实质(2)唯物辩证法的核心理论(3)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活动4:案例研究(1)学生按照唯物辩证法的方法,分析当代世界存在的某一现象,例:全球气候变暖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现象;(2)学生讨论如何用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解决该现象。
4、知识巩固环节活动5:小结学生分小组进行讲解,并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互动交流。
五、教学方法1、问题导入法2、案例研讨法3、小组互动法4、PPT讲解法5、实际操作法六、学生评价及作业布置教师可依据课堂活动表现,分别采用课堂讨论、书面作业、个人值观卡片等方式进行学生评价。
作业布置:1、完成《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标准》P105-110页思考题2、选题一篇短文,谈谈你对唯物辩证法的理解。
3.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教学设计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
1.学生在理论联系实际方面存在一定困难,需要教师通过生动的案例、具体的事实,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运用对立统一规律。
2.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有待提高,教学中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分析问题,培养他们的辩证思维。
3.学生在团队合作中表现出较强的个人主义倾向,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使他们学会在合作中共同解决问题。
4.强化实践教学,鼓励学生走出课堂,深入社会实际,开展调查研究,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
-安排社会实践活动,如社区服务、环保调查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辩证法的作用。
5.注重课堂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差异化教学。
-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个别辅导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存在的问题。
2.实践作业:
-分组进行社会调查,选择一个社会热点问题,运用对立统一规律进行分析,并撰写调查报告,提出解决方案。
-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辩证思维观察问题,记录至少三件运用对立统一规律分析的事件,并进行简要反思。
3.阅读作业:
-推荐学生阅读《矛盾论》等相关哲学著作,了解对立统一规律在哲学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3.深刻把握对立统一规律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具体应用,提高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教学设想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以现实生活中的案例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对立统一规律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设计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如“为什么说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思考。
3.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学会在团结合作中解决问题,克服个人主义思想。
高中政治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教案(3)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一、主要内容1.矛盾的含义2.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3.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4.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5.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6.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二、重点、难点(一)、如何理解矛盾概念。
1、矛盾的含义。
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矛盾的对立属性是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是同一性,它们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
2、矛盾同一性的含义。
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它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3、矛盾的斗争性的含义。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
它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4、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
①矛盾双方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始终是不可分割的。
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
②矛盾双方同一性与斗争性,既是事物内部存在的这种关系,也指事物之间存在的这种关系。
矛盾是一种联系,而联系既存在于事物内部,也存在于事物之间,因而,矛盾也就不仅存在于事物内部,也存在于事物之间。
一句话,“一切事物”都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1.矛盾普遍性原理及其方法论(1)矛盾普遍性原理①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事事有矛盾)。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矛盾,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自然界的各种运动形式都包含着矛盾,社会运动中充满着复杂的矛盾,人的思维领域也充满了矛盾。
②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时时有矛盾)。
每一事物从产生到灭亡,时时刻刻都存在着矛盾。
具体地说:矛盾贯穿于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在这一过程中只存在矛盾的差别问题,不存在矛盾的有无问题。
3.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教学设计高二政治(统编版必修4)
3.质量互变规律:事物发展的状态,量变引起质变,质变又引起新的量变。
4.否定之否定规律:事物发展的趋势,事物经过两次否定,实现事物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5.唯物辩证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分析社会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策略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即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辩证法原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运用辩证法分析社会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以现实生活中的实例为切入点,引发学生对唯物辩证法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认识到唯物辩证法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使学生敢于质疑、善于思考,形成独立的人格。
3.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学生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贡献力量的信心。
二、教学内容
1.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如,让学生结合所学,分析自己生活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在实践中验证。
5.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进行个性化的教学和辅导。
对于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引导他们深入探讨辩证法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对于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要耐心解答他们的疑问,帮助他们逐步掌握辩证法的基本原理。
最后,阐述否定之否定规律,引导学生理解事物发展的趋势,实现事物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3.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教学设计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
2.利用案例分析法,结合具体实例,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辩证法规律。
-选取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案例,如科技发展、环境保护等,通过分析案例中的矛盾和发展规律,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辩证法知识。
3.创设互动式课堂,鼓励学生发表观点,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和表达能力。
3.针对本章节所学内容,设计一份思维导图,梳理辩证法的基本概念、规律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要求条理清晰,简洁明了。
4.请学生关注国内外时事,选取一个与辩证法相关的事件,分析该事件中的矛盾和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以书面形式提交,字数不限。
5.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运用辩证法原理,反思自己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总结经验教训。以日记形式记录,字数不限。
(五)总结归纳
1.教学内容: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归纳
2.教学过程: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辩证法规律,总结各个规律的基本要点。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强调重点知识。
3.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巩固知识体系,形成系统化的认识,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章节所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组织课堂讨论、辩论等活动,让学生在互动中碰撞思维火花,提高辩证分析能力。
4.强化实践教学,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安排社会调查、实践活动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辩证法原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注重差异化教学,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针对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特点,设计难易适度的教学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第三课 3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4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包括联系、发展、矛盾等概念。
2. 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能够运用辩证法观点看待问题。
3. 培养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原理,能够运用辩证法观点分析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如何将唯物辩证法的原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培养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教学视频、图片和案例,用于辅助教学。
2. 制作PPT课件,方便课堂讲解。
3. 准备一些思考题,用于课堂讨论和课后作业。
4. 安排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以便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提出疑问:矛盾无处不在,矛盾无时不有。
我们生活在矛盾的世界里,我们需要理解矛盾的含义,以及如何正确对待和处理矛盾。
2. 举例:现实生活中的矛盾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并尝试解释其中的矛盾关系。
3.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该如何认识和理解高中政治课程《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这一主题?(二)新课讲解1. 讲解矛盾的含义和基本属性:对立统一。
通过生动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矛盾的含义和基本属性。
2. 讲解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矛盾,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引导学生理解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学会用一分为二的方法看待问题。
3. 讲解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复杂的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几个不同质的事物同时存在,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的矛盾,它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通过实例帮助学生理解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并学会分析问题时抓住主要矛盾。
4. 讲解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引导学生理解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学会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和分析问题。
(三)课堂互动1. 提问与回答:针对新课讲解内容,提出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尝试回答,增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教学设计
考点一、矛盾的含义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注意:
(1)对立统一是构成事物矛盾双方的关系,不能理解为
矛盾一方是对立,另一方是统一。
(2)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关系,既指 事物内部存在这种
关系也指事物之间存在这种关系
(3)哲学上所讲的矛盾≠生活中所讲的矛盾(矛盾双方斗
争性的具体体现);哲学上所讲的矛盾≠逻辑矛盾(人
1、“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矛盾双 方相互依赖;
2、人无完人,金无足赤—— 符合对立统一规律。任何事物都是对立的两个方面相互联 系共存于一个统一体之中。
3、苦尽甘来、乐极生悲、因祸得福、吃一堑,长一智。 ——矛盾双方相互转化 (相互 贯通,一定条件下);
4、教学相长——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5、 一劳永逸 这是违背对立统一规律的形容词。不能把劳和逸割裂开来。正确的应该是 有劳有逸,劳逸结合。 6、物极必反; 7、否极泰来; 8、乐极生悲; 9、因祸得福; 10、满招损,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 11、吃一堑,长一智; 12、失败是成功之母: 13、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14、居安思危——要从矛盾双方相互转化方面来看问题,要善于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 15.“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 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自由 落后
错误
失败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
①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 相互贯通,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矛盾的斗 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 ②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 中; ③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 变化和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
1、课题引入:
通过新闻《十九大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视频导入本课。
我将这样导入本课:同学们,视频播放的是十九大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十九大精神处处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光芒,十九大精神体现了矛盾观的哪些观点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个课题。
2、知识体系归纳。
引导学生回顾本课的基本知识框架及重要的原理及方法论。
3、重难点分析。
根据学生的学情,把他们容易混淆的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以自主判断的形式让学生独立思考,并在课堂展示。
4、课堂探究。
课堂探究环节是本节课的重要环节,该环节设计了两个探究活动,具体如下:
合作探究一
材料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
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
总体上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
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
增长。
同时,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
进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
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
材料二:党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
结合材料,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知识分析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体现了哪些哲理?
学生展示一:
(1)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我们要善于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这要求我们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2)矛盾具有普遍性,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这要求我们必须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
(3)矛盾具有特殊性,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
合作探究2
从《战狼II》火爆荧屏理解“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战狼II》以56.8 亿票房收官,在成功刷新华语票房纪录的同时,还引发了一次全民观影的热潮。
亮点1:《战狼II》对各种运动镜头的运用相当纯熟,枪战、打斗、爆炸现场景设计都
让人耳目一新。
亮点2:《战狼II》紧扣时代脉搏,不惜篇幅传递正能量。
该片围绕当下强军梦,为中
国军人量身打造了一曲人民军队的赞歌,极大地激发了全民拥军大的爱国主义浪潮弘扬了“责任高于一切”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时代主旋律。
亮点3:《战狼II》之所以在国内外广受追捧,是因为它用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讲好
了一个爱国主义故事,当冷锋为代表的中国军人不抛弃任何一个受难同胞,当冷峰穿过交战区用手臂高高举起中国国旗,我们感动的同时,不禁感叹:原来爱国还可以表现得这么自然,这么生动。
亮点4:《战狼II》给中国电影打了一针强心剂。
当电影进入资本驱动和技术驱动时代,“内容为王”不仅没有过时,反而显得更加稀缺与可贵。
中国电影要持续发展,需要会讲“中国故事”的“匠人”以及执着专注、精益求精的“匠心”。
只有本着对时代和人民负责的态度,才能真正创作出叫好又叫座的电影。
探究问题: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相关原理,就国产电影如何实现“叫
好又叫座”提出自己的看法?
学生展示二:
(1)矛盾是对立统一,要求我们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影视作品应坚持“叫好”与“叫座”的统一,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必须注重社会效益。
(2)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
实现国产电影“叫好又叫座”要求我们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注重提升作品的质量和品质,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5、当堂巩固
为了是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巩固本课知识,在探究完成之后,让学生做一个当堂巩固的题目。
题目如下:
材料:十九大报告提出:“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我们党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这一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
用矛盾观分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体现了什么哲理?
学生展示: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互相联结的,要求我们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构想,设计上仍有很多不足之处,我会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也感谢各位老师的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