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字幕翻译中功能对等理论应用分析_以电影_冰河世纪3_字幕翻译为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12-01-03[作者简介]陈

玉(1986-),女,2010级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

第33卷第7期2012年7月哈尔滨学院学报

JOURNAL OF HARBIN UNIVERSITY Vol.33No.7Jul.2012

[文章编号]

1004—5856(2012)07—0068—04电影字幕翻译中功能对等理论应用分析

———以电影《冰河世纪3》字幕翻译为例

(广西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广西南宁530001)

[摘要]文章以电影《冰河世纪3》翻译为例,试图在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分析电影字幕翻

译,介绍译者在功能对等原则的指导下采用的翻译技巧,探索功能对等理论对电影字幕翻译的指导作

用。

[关键词]功能对等理论;《冰河世纪3》;字幕翻译;观众反应[中图分类号]

H315.9[文献标识码]

A 一、引言

电影翻译是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译者在选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再现原片的思想性、艺术性以保证翻译语言准确生动的同时,还要使之

与剧中人物的表情、

口吻一致。[1]

我国在影视翻译研究方面起步较晚,不仅

从事这方面研究的人员较少,发表的学术文章有限,研究范围也比较零散、片面,尚未有成体

系的理论出现。

[2]

国外在影视翻译研究领域起步早,许多翻

译理论已经被运用到影视翻译研究中,

有关联理论、

目的论、描述性翻译学和多元系统视角,勒菲弗尔的权力操控论和韦努蒂的归化理论等。[3]

国内也有类似的尝试,但运用的范围较狭窄,主要有以下方面:以关联理论翻译观来解释电影配音或字幕翻译;把目的论、功能对等原

则和合作原则应用于影视翻译,

两者都强调译者结合翻译的目的与译文接受者(观众)的情况和反应;从原作所提供的多源信息中进行选

择性的翻译,

如将读者接受理论应用于字幕翻译中的隐喻翻译或目的论视角下的华语古装片

英文字幕的翻译。

总的来说,国内电影字幕翻译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其作为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还有很大的空间,电影字幕翻译研究任重而道远。

二、功能对等理论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运用

美国翻译理论家奈达在20世纪六七十年

代提出功能对等理论,他指出

,“翻译是用最恰当、自然和对等的语言从语义到文体再现原语

的信息。”[4](P85)要达到理想的翻译,就要找到

与原文最自然且切近的对等语。也就是说译入语的读者对译入语的反应要等值于原语读者对原语的反应。为了准确地再现原语文化和消除文化差异,译者应遵循三个步骤:第一,努力创造出既符合原文语义又体现原文文化特色的译作。然而由于两种语言代表着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化,完全展现原文文化内涵的完美的翻译作品是不可能存在的,译者只能最大限度地再现原语文化。第二,如果意义和文化不能同时兼

顾,译者则通过在译文中改变原文的形式达到再现原文语义和文化的目的。第三,如果形式的改变仍然不足以表达原文的语义和文化,可以采用“重创”①这一翻译技巧来解决文化差异,使原语和目的语达到意义上的对等。[5](P12)由于字幕翻译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了使字幕翻译符合目的语的语言习惯,根据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在翻译字幕的过程中,译者要综合考虑话语环境及情景和主题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变化因素,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灵活处理字幕翻译中的保留和创新,达到双向结合和平衡

根据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译者首先要努力创造出既符合原文语义又体现原文文化特色的译作。电影字幕翻译的目的是帮助观众跨越语言障碍,更好地欣赏影片。基于这两点,译者在《冰河世纪3》中灵活地处理了字幕翻译中的保留和创新,既保留了原片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底蕴,又表达出浓郁的中国味,引起观众的共鸣。

例1Sid:Well,I’ve put in the blood,sweat and tears to raise them.(我一把屎一把尿地把他们拉扯大。)

Manny:For a day!Give them back,you Lu-natic.(你只拉扯了一天!你这个神经病,把他们送回去!)

树懒希德无意中孵化了三只恐龙蛋,母爱大发,把自己当成他们的妈妈,决定照顾他们。为了给恐龙宝宝找吃的被野牛狠虐,希德不禁感慨单亲妈妈不好做。后来恐龙妈妈寻找小恐龙,来势汹汹,情况非常危急。曼尼勒令希德退回恐龙宝宝,希德不愿意归还,争辩说是自己养大了他们。实际上小恐龙刚出生,希德不过只和他们待了一天,与“put in the blood,sweat and tears to raise them”(付出了心血、汗水和泪水养大他们)还差得远。原文对照效果鲜明,令原语观众忍俊不禁。译者巧妙将之汉译为“我一把屎一把尿地把他们拉扯大”,这是中国现实中和影视剧里表示家长含辛茹苦抚养孩子的常用语,几乎家有儿女的父母都说过,儿女都听过,还隐含着家长“我容易吗我”的委屈语气。在这里将母爱泛滥的希德做了荒唐事又可怜兮兮的神情语气表现得生动形象,寓庄于谐,与情节异常贴切又独具中国特色,“笑果”十足,使中国观众反应热烈。与“我用心血、汗水和泪水养大了他们”达到形式和意义上的对等,译入语观众与原语观众对影片反应一致。

例2Manny:Eating kids is not a discipline issue.(吃人家小孩可不止是不听话。)

Sid:But he spit them out!(可他也吐出来了啊!)

Manny:Well,that’s super;let’s give him a gold star!Kid of the week!(那真了不起啊,再给他发朵大红花吧!三好学生!)

小恐龙虽然是刚出生不久,在其他动物的眼里已经是大块头的危险动物。他们在曼尼专为小动物建立的乐园里大搞破坏,欺负其他小动物,还把两只小动物吞了下去。在曼尼的质问下,希德这个“妈妈”逞强辩护说他们不太听话但也把吞下去的小孩吐出来了。曼尼讽刺地说真了不起,该给他们发“gold star”,评他们为“Kid of the week”了。给捣乱不已的恐龙奖励,曼尼反讽的话语极具幽默感。“gold star”直译是金星奖章,“Kid of the week”则是一周之星。但在中国传统的中小学里,做好事的乖孩子得到的奖励一般是大红花,荣誉称号则是“三好学生”。将“gold star”,“Kid of the week”分别译成中国大小观众熟悉的“大红花”、“三好学生”,极具中国特色,对中国观众来说通俗易懂,同样实现影片幽默的效果。

例3Buck:When you run into the beast?I call him Rudy.(你要是碰上那头怪物怎么办?我叫他鲁迪。)

Manny:Oh,good.I was worried it was some-thing intimidating,like,Sheldon or Tim.(哦,就这样啊,我还以为会更吓人点,比如“小明、小红”之类。)

曼尼一行不畏艰难,坚持进丛林寻找被恐龙掠去的希德。巴克阻止他们冒险,“隆重”介绍恐龙世界的终结者,可怕的———Rudy!曼尼假装害怕地回应:还以为叫Sheldon或者Tim。恐龙鲁迪是丛林里最巨大、最危险的动物,而Sheldon和Tim是英语文化中常见的名字,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含义。曼尼一心搭救希德,不理会也不了解丛林是个异常危险的地方。他对知情者巴克关于恐龙鲁迪的描述不以为意。所以颇为不屑地随便说了两个普通不过的名字。曼尼的假装害怕与巴克的郑重其事形成鲜明的对照,从而制造出幽默的效果。如果把Sheldon 和Tim直接音译成“谢尔登”和“蒂姆”,观众便

96

第7期陈玉:电影字幕翻译中功能对等理论应用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