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中语文精品课件_蜀相(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 长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
这尾联两句承接着五、六句,表现出诗人对诸葛亮献身精神的崇高景仰和对他事 者感到收束得既有精神,又有余味。清代王渔洋曾经说:“为诗结处总要健举。” 沈德潜也认为“宕出远神”是诗歌结尾的一种好方法。所有这些妙处,都在本诗 的结句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蜀相赏析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
这首联两句,前一句“丞相祠堂何处寻”是自问。这里不称“蜀相”,而用“丞相” 二字,使人感到非常亲切。特别是其中的“寻”字,表明此行是有目的的专程来访, 而不是漫不经心地信步由之;又因杜甫初到成都,地理不熟,环境生疏,所以才下 了这样一个“寻”字。这个寻字有着丰富的含义,它还有力地表现出杜甫对诸葛亮 的强烈景仰和缅怀之情,并因人而及物,同时也表明丞相祠堂是诗人渴望已久、很 想瞻仰的地方。后一句“锦官城外柏森森”自答。这是诗人望中所得的景象,写的 是丞相祠堂的外景,点明祠堂的所在地,用来呼应前一句。“柏森森”三个字还渲 染了一种安谧、肃穆的气氛。这两句直承“蜀相”的诗题,起得很得势,用的是记 叙兼描述的笔墨。

三、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
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独自去投肃宗, 中途为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他面对混乱的长安,听到官军一再 败退的消息,写成《月夜》、《春望》、《哀江头》、《悲陈陶》等 诗。后来他潜逃到凤翔行在,做左拾遗。由于忠言直谏,上疏为宰相 房琯事被贬华州司功参军(房琯善慷慨陈词,为典型的知识分子,但 不切实际,与叛军战,采用春秋阵法,结果大败,肃宗问罪。杜甫始 为左拾遗,上疏言房琯无罪,肃宗怒,欲问罪,幸得脱)。其后,他 用诗的形式把他的见闻真实地记录下来,成为他不朽的作品,即“三 吏”、“三别”。 “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为 “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二、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
这一时期,杜甫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 过着“朝扣富儿ຫໍສະໝຸດ Baidu,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 最后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主要是看守兵甲仗器,库府锁匙)的小 官。这期间他写了《兵车行》、《丽人行》等批评时政、讽刺权贵的诗 篇。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尤为著名,标志着他经历十年长安 困苦生活后对朝廷政治、社会现实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
这颈联两句写得格外厚重,含义十分丰富,既生动地表达出诸葛武侯的雄才大略、报 国苦衷和生平业绩,也生动地表现出他忠贞不渝、坚毅不拔的精神品格。同时还郑重 地道出诗人所以景仰诸葛武侯的缘由。因为这一联是全首诗的重点和核心,所以诗人 从开篇起便暗运斧斤,不断蓄势,一路盘旋,到此才着力点明,并用了浓重的笔墨。 以抒情为主是诗歌的显著特征,一般并不夹有议论 。但杜诗的议论由于有情韵,不仅 没有冲淡诗的气氛和完整形象,反而使诗的抒情气氛更为浓重,形象更为丰满 。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作者简介
杜甫(七一二-七七零),字子美, 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县),是名 诗人杜审言的孙子。因曾居长安城南少 陵,故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三 十五岁以前读书与游历。天宝年间到长 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 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安史之乱开始, 他流亡颠沛,竟为叛军所俘;脱险后, 授官左拾遗。乾元二年(七五九),他 弃官西行,最后到四川,定居成都一度 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 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晚年举家东迁, 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峡。漂泊鄂、湘 一带,贫病而卒。
公元二二一年,刘备在成都称帝, 国号蜀,任命诸葛亮为丞相,诗题 《蜀相》,写的就是诸葛亮。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 军事家。他曾经为刘备制定了一系 列统一天下的方针、策略,辅佐刘 备振兴汉室,建立了蜀汉政权,形 成了与曹魏、孙吴三足鼎立的局面。 刘备去世后,诸葛亮又辅佐他的儿 子刘禅,多次出师北伐中原,因身 心交瘁,积劳成疾,最后死于军中, 实现了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的铿锵誓言,赢得了后世人们的景 仰和推崇。

杜甫的经历和诗歌创作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一,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所谓“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 狂”。 开元19(时20岁)年始漫游吴越,5年之后归洛阳应举,不第。再漫 游齐赵。以后在洛阳遇李白,二人结下深厚友谊,继而又遇高适,三人 同游梁、宋(今开封、商丘)。后来李杜又到齐州,分手后又遇于东鲁, 再次分别,就没有机会再见面了。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碧草照映台阶呈现自然的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啭鸣唱。
这颔联两句,有如特写镜头,由远写到近,从祠堂的外部说到祠堂的内部,写的是 丞相祠堂的内景。“映阶碧草自春色”,是承接第一句的丞相祠堂。碧草映阶,足 见草深,表明祠堂缺人管理和修葺,游人也很少来到这里。“隔叶黄鹂空好音”, 是承接第二句的古柏森森。黄鹂隔叶,足见树茂;黄鹂空作好音,表明武侯呕心沥 血所缔造的一团糟,已被后人遗忘。这两句诗衬托出了祠堂的荒凉冷落,并含有诗 人感物思人、追怀先哲的情味。它同时还含有碧草与黄鹂并不理解人事的变迁和朝 代的更替这一层意思。特别是诗句中的“空”和“自”两个字的巧妙运用,使这一 联的含义更加丰富。
四、西南飘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 随着九节度官军在相州大败和关辅饥荒,杜甫弃官,携家随人民逃 难,经秦州、同谷等地,到了成都,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严武 入朝,蜀中军阀作乱,他漂流到梓州、阆州。后严武为剑南节度使摄 成都,杜甫投往投,严武死,他再度飘泊,在夔州住两年,继又漂流 到湖北、湖南一带,病死在湘江上。这时期,其作品有《水槛遣心》、 《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病橘》、《登楼》、《蜀 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又呈吴郎》、《登高》、《秋兴》、 《三绝句》、《岁晏行》等大量名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