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中石兽说课稿修订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中石兽说课稿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

《河中石兽》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河中石兽》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最后一篇文章,它是清代才子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中的一篇志怪小说。本文语言简炼,层次清晰,故事性、趣味性比较强,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新课标要求7-9年级学生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浅显的文言文。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是要掌握边默读、边摘录的阅读方法,还要注意把握文章内在的条理,理清作者思路。依据以上两点及本文的特点,我将《河中石兽》一文确定如下三个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

(2)培养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3)品味文章的写作特色。

过程与方法:

在反复诵读与合作交流的基础上掌握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2)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基于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及知识结构,我把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准确翻译课文、理解文章内容作为本课的重点。本文有较多的疑难字词、倒装句和文言长句,因此我把准确翻译课文作为本文需要突破的第一个难点;另外,本文作者善于在叙事中制造波澜,文章风格简淡、立意高远,七年级学生较难体会,因此品味本文的写作特色是第二个难点。

二、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几篇文言文的学习,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文言词汇,初步掌握了阅读浅显文言文的方法。这对我们理解课文有很大的帮助。当然,本文对初一的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教师要在方法技巧上点拨指导,帮助学生积累文言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方法

分析教法:

(1)这节课主要采用问题导引法、、讲解法。对于文言文,学生底子薄,有些文言词语需要老师直接点拨;有些可以结合以前所学知识及整体感受启发唤起学生的认知;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教师可以设疑激趣问题导引,使学生在问题中阅读,目标明确,提高效率。

(2)采用等手段。这种方式的运用,可以增加作品的魅力,产生好的视听效果,吸引学生注意力;扩大教学容量。

法:

这节课主要采用朗读法、。文言的时代距离要求学生读准音,读透意,体味文言的美,意韵美,熟读成诵。课堂讨论可以节约时间,扩大容量,是达到学生的重要途径。

四、教学流程

本文我打算用两个教学课时完成,教学过程如下:

(一)导入新课,引发思考

俗话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有一则故事记载,某土地庙前石兽因河岸崩塌掉入河中。十多年后重修山门,寻找石兽,它却不在原落水处,也不在下游。一位老兵说,应该在上游寻找,依他的话,果然捞出了石兽。石兽为什么会向上游“跑”呢今天我们来学习《河中石兽》一文,从中找出答案。

(二)预习检测,积累常识

1、作者简介:

纪昀,字晓岚。乾隆十九年(1754)进士。学问渊博,曾任翰林院编修、侍读学士。因获罪遣戍乌鲁木齐。释放回京后,任《四库全书》总纂官,编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目录学上贡献很大。着有《阅微草堂笔记》等。

《阅微草堂笔记》是纪昀晚年所作的一部文言笔记小说,题材以妖怪鬼狐为主,但于人事异闻、名物典故等也有记述,内容相当广泛。

2、读准字音

圮(pǐ)募(mù)棹(zhào)柿(fèi)湮(yān)啮(niè)溯(sù)欤(yù)

3、检查朗读课文情况,要求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1、学生大声自由朗读两遍,做到朗读无障碍。

2、再次朗读,读出句中停顿。(如: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

3、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理解疑难词语。

4、尝试在理解疑难词语的基础上翻译文章。

5、将不能解决的词或句标注出来,小组合作探究。

6、师生共同解疑。(词、句解疑)

第二课时

(四)合作探究,感悟事理 1、故事说了一件什么事

示例:说的是一个庙门口的石兽,倒塌到河里,十几年后,人们找石兽的事。 2.2、细读课文,完成下列表格(用文中句子)

3、通过对比分析,思考:为什么老河兵的方法是正确的 第一种:只考虑了流水,没考虑石兽、泥沙。 第二种:考虑了石兽和泥沙的关系,忽略了流水。

第三种: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准确把握了三者的性质及相互关系。

(老河兵常年在河边劳动,了解水、沙、石等自然事物特性,把理论知识和多年经验结合起来分析)

方法:借助多媒体手段,形象直观的演示石兽落入河中的三种情景,借助动态模拟场景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三类人物寻找石兽的方法的相关语句的意思。

4.课文阐述的事理对我们平时的生活、学习有什么启示(这个故事说有了一个什么道理)

(讨论并归纳)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知其一,不知其二,不能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作出推想,而要根据实践情况作出判断。

(五)品味写法,拓展延伸 1、品味写法 (1)、层层铺垫

最先以寺僧的做法为讲学家的看法做铺垫,以突出讲学家的看法“众服为确论”,并且通过讲学家对寺僧的评价“颠”来写出讲学家对自己的看法的自信。最后写老河兵老河兵的一番话,加上“果得于数里外 ”的结果,巧妙地表现自信的讲学“不更颠乎”,极具戏剧性和讽刺性。

(2)具有较强的思辨色彩

果得于数里外

求之于上流

老河兵

第四种

原地沙下 讲学家 第三种

无迹

顺流而下 僧 第二种 不可得 原地水中

僧 第一种 果 寻找的地点

人物 寻找经过

不管讲学家的观点是否与实际相符,,其阐述的道理是能“究物理” 的,所以人们能信服;老河兵的观点处看上去似乎不合常理,但其分析有着不可辩驳的说服力,事情的结果也验证其看法的科学性和推理的合理性。

(3)、细节描写增加了文采和可读性。

如讲学家的“笑”

(包含了讲学家对寺僧的嘲讽和一种自信,刻画出讲学家自恃博才的心态)老河兵的“笑”

(流露出了老河兵对讲学家自恃博才的一种否定,也表现出老河兵的自信和沾沾自喜)

2、拓展延伸

(1)你还知道哪些“但知其一,不知其二”却主观臆断,以致犯下错误或闹出笑话的事例与同学交流这类小故事,再说说学习了这篇课文之后的收获

(2)收集有关勇于实践的名言:

百闻不如一见。---班固

一个人的经验是要在刻苦中得到的,也只有岁月的磨炼能够使它成熟。——莎士比亚

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毛泽东

经验是永久的老师。----歌德

实践是思想的真理。-----车尔尼雪夫斯基

五、板书设计:

河中石兽

寺僧----求之下流----无迹

讲学家----求之地中----失败理论+实践=成功

老河兵----求之上游---成功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以上就是我的全部说课内容,让学生学会阅读、学会表达、学会感悟、学会积累,是我这堂课的追求,也是平时的教学理想。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