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临床实践标准
目录
•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概述 •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诊断 •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预防 •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治疗 •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案例分析 • 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
01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entral Line-Associ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CLABSI)是指患者在留置中心静 脉导管期间或在拔除导管48小时内发生的原发性、且与其他 部位感染无关的血流感染。
最大无菌屏障
在置管过程中,应采取最大无菌屏障 措施,包括穿戴手术衣、口罩、帽子 、手套和脚套等。
置管过程中的预防措施
01
02
03
严格消毒皮肤
在置管前,应对穿刺部位 皮肤进行严格的消毒,确 保无菌状态。
无菌操作
确保所有使用的导管、敷 料和其他物品都经过灭菌 处理,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
规范操作流程
医务人员应熟练掌握置管 操作流程,期复查等。
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
经验性治疗
针对性治疗
在未获得病原学诊断结果之前,可根据患 者情况、感染部位和可能的病原体,选择 适当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根据病原学诊断结果,选择敏感、有效的 抗菌药物进行治疗,确保治疗效果。
联合用药
用药途径和剂量
对于严重、复杂的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 感染,可考虑联合用药以提高治疗效果。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案 例分析
典型案例介绍
患者基本信息
年龄、性别、基础疾病、住院时间等。
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情况
置管部位、置管时间、导管类型等。
最新:血流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管理2023
最新:血流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管理20232023年2月国家卫健委针对医疗质量安全薄弱环节和关键点,明确行业改进方向提出3个领域涵盖10个重大疾病的医疗质量改进目标,其中“降低血管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为10大目标之一。
国家卫健委于2023年3月17日印发"血流导管相关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2023年版)”的通知,重点改善中心静脉导管及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相关血流感染问题,以保证医疗安全和患者权益。
血管导管相关感染的定义血管导管相关感染(Vesse1CatheterAssociatedInfection,简称VCA1)是指留置血管导管期间及拔除血管导管后48小时内发生的原发性、且与其他部位感染无关的感染,包括血管导管相关局部感染和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1)。
患者局部感染时出现红、肿、热、痛、渗出等炎症表现,血流感染除局部表现外还会出现发热(>38。
C)、寒颤或低血压等全身感染表现。
血流感染实验室微生物学检查结果:外周静脉血培养细菌或真菌阳性,或者从导管尖端和外周血培养出相同种类、相同药敏结果的致病国OCRBS1的危害及疾病负担CRBS1死亡率明显升高,一项前瞻性、观察研究显示留置导管血流感染患者的死亡率显著高于无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或导管细菌定植患者。
Id1F<0.009Aff1UXBff1,/⅛O,O55现f 粉皿侬的IIBmCfi)CRBS1分布科室多,成为常见院内感染之一,医院感染暴发流行的常见类型败血症占20%o 我国一项回顾性分析显示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分布在ICU,胃肠外科、急诊急救等科室;一项美国全国范围监测研究显示院内血流感染分布在ICU 、内科、普外科等科室。
CRBS1的危险因素导管类型:双腔导管和多腔导管感染率较单腔导管明显升高。
插管部位:股静脉置管感染率较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置管感染率 高。
导管留置时间:留置时间超过2周,导管相关感染明显升高。
患者因素:患者存在严重基础疾病,免疫功能低下以及低蛋白血症、因化联血*幽 导f 包他睢摘BSI疗所致粒缺。
医院感染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
定期冲洗导管
用无菌生理盐水定期冲洗导管,防 止血液凝块和沉淀物堵塞导管。
严格消毒
每次接触导管前应进行手部消毒, 防止交叉感染。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监测和报告制度
监测指标
定期监测导管入口处皮肤有无红 肿、疼痛、分泌物等感染征象。
报告制度
一旦发现感染征象,应立即报告 医生,并进行相应的诊断和治疗
。
CHAPTER
中心静脉导管的合理使用
严格掌握适应症
导管选择合适
只有当患者病情需要时才考虑使用中 心静脉导管,避免不必要的置管。
根据患者病情和需要选择合适的导管 型号和材质。
置管操作规范
确保置管过程严格遵守无菌原则,减 少污染机会。
中心静脉导管的维护和消毒
定期更换敷料
保持导管入口处敷料的清洁干燥 ,定期更换敷料,防止细菌滋生
少部分感染由真菌引起,如念珠菌等 。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危险因素
01
02
03
04
患者自身因素
如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免 疫功能低下等。
导管留置时间
留置时间越长,感染风险越高 。
置管部位
颈部和腹股沟置管感染风险较 高。
护理措施
护理操作不规范、未能及时更 换敷料等会增加感染风险。
04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和控制策略
医院感染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 感染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07
目录
CONTENTS
• 医院感染概述 •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概述 •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流行病学 •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和控制策略 •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治疗和管理
01 医院感染概述
CHAPTER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策略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 插管部位炎症:红肿硬结、脓液渗出。 ➢ 临床感染症状:发热≥38℃、寒战、低血压≤90mmHg、少尿<20ml/h。 ➢ 相关并发症:感染性心内膜炎、感染性血栓静脉炎、骨髓炎、其他迁徙性病
灶。
诊断方法与影响因素
临床诊断
符合以下标准之一 ➢穿刺部位有脓液、渗出物排出或出现弥漫性红斑。 ➢沿导管的皮下走行部位出现疼痛性红斑。 ➢置管后无其他原因发热>38℃、感到局部压痛。 ➢置管后发生感染,并无其他明确感染源。
病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学特征
病原学特征
➢ CRBSI病原菌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占21.32%;鲍氏不动杆菌次之,占 12.18%。
➢ G+菌中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G-细菌中以鲍曼不动杆菌为主。 ➢ 表皮葡萄球菌是皮肤正常定植菌群,可沿中心静脉导管移行人血致导管感染 。 ➢ 目前已有鲍氏不动杆菌多重耐药、甚至全部耐药的报道。
最大无菌屏障
最大消毒屏障
置管后预防
➢ 无菌透明专用贴膜或无菌纱布覆盖穿刺点。 ➢ 专业人员负责留置导管的日常护理。 ➢ 每天评估留置导管的必要性,尽早拔除导管。 ➢ 定期更换穿刺点敷料 ( 无菌纱布为2 d,专用贴膜可至7 d,但敷料出现潮
湿或松脱、污染时应立即更换)。
置管后预防
➢ 更换敷料前认真洗手。 ➢ 使用无针连接装置时,注意无菌原则并保证输注无菌液体。 ➢ 经导管输液后应及时冲管,并使用肝素封管液脉冲式封管。 ➢ 一旦怀疑发生CRBSI,应及时拔管并做细菌培养。
预防CRBSI,从手卫生开始!
聚氯乙烯材质导管的感染率高于硅胶类;双腔导管的感染率高于单腔导管。
置管时预防
➢ 遵守最大限度的无菌屏障、消毒屏障。 ➢ 动作熟练,避免多次无效穿刺(可使用超声引导避免反复穿刺)。 ➢ 严格无菌操作,减少穿刺过程中带来的原发感染。 ➢ 当穿刺条件不能满足无菌要求时,应尽快更换导管。
医院感染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医院感染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医院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内接受治疗的患者,在入院后两天以上或者出院后30天内出现的感染。
其中,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是医院感染中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常见于需要长期静脉输液治疗的患者。
本文将对医院感染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进行探讨,分析其发生原因和预防措施。
一、医院感染的发生原因医院感染的发生原因多种多样,包括环境污染、医护人员操作不规范、患者免疫力低下等。
特别是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其主要原因如下:1. 导管插入不洁净:插管操作时未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或导管在使用过程中遭受污染,导致细菌进入血液循环,引发感染。
2. 细菌逆行感染:在导管插入的过程中,细菌可能逆行从周围皮肤进入导管内部,感染导管及周围组织。
3. 导管使用时间过长:长时间使用中心静脉导管会增加发生感染的风险,因为导管内的血栓和细菌会逐渐积聚,成为感染的来源。
4. 导管拔除不规范:拔除导管时,如果不严格按照消毒程序进行操作,可能会导致感染。
二、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预防措施为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发生,以下几点措施是至关重要的:1. 严格无菌操作:医务人员在导管插管和维护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洗手消毒、佩戴手套、面罩等防护用具必不可少。
2. 导管选择与管理:选择适合患者病情和导管应用的类型,避免长时间使用导管。
对已经插入的导管,要定期更换,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异常情况。
3. 清洁与消毒:每天对导管出口部位进行清洁和消毒,保持导管及周围皮肤的清洁。
4. 外周静脉营养:对需要长期营养支持的患者,可以考虑外周静脉营养,减少导管插入的风险。
5. 建立感染监测系统:医疗机构应建立感染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和报告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发生情况,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
三、医院感染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影响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发生给患者和医疗机构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首先,对于患者来说,感染会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治疗成本,甚至引发严重并发症,危及生命。
医院感染预防控制中的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患者个体差异大
不同患者的免疫状态、基 础疾病等个体差异大,影 响感染预防和控制的效果 。
未来研究方向与技术展望
新型检测方法研究
01
研发更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以便早期发现和诊断中心静脉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新型抗菌材料研究
02
研究开发具有抗菌性能的新型材料,用于制作中心静脉导管,
降低感染风险。
个体化治疗方案研究
医院感染预防控制中的中心静脉导 管相关血流感染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06
目录
•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概述 •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预防策略 •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控制措施 •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研究进展 •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挑战与展望
01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 感染概述
新型导管护理敷料的研究
新型导管护理敷料的作用
传统的纱布敷料容易滋生细菌,导致感染发生。新型导管 护理敷料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保湿性,能够为导管提供良 好的保护和护理。
新型敷料的种类
包括水胶体敷料、泡沫敷料、透明敷料等,这些敷料具有 良好的透气性、保湿性和粘附性,能够为导管提供全面的 保护和护理。
临床应用常维护和自我观察,发现问 题及时报告。
03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 感染的控制措施
感染监测与报告制度
监测
定期对医院所有中心静脉导管相 关血流感染病例进行监测,确保 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
报告
建立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报告制度,要求医护人员及时上 报感染病例。
定义与分类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entral Line-Associ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s,CLABSI):指患者在留置中心静 脉导管期间或拔除导管48小时内发生的原发性、且与导管相 关的血行感染。
中心静脉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预防与治疗策略
热、寒战等症状。
治疗措施
02
立即拔除导管,并进行全身抗感染治疗,根据血培养结果选择
敏感抗生素。
结果
03
患者感染得到有效控制,病情逐渐好转。
案例三:失败案例分析
患者情况
患者为青年男性,因重症 监护需要留置中心静脉导 管,后发生导管相关血流 感染。
失败原因
未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 敷料更换不及时,导管接 口细菌定植。
开发新型预防和治疗方法
积极开展新药研发和新技术探索,寻求更有效的预防和治疗中心静脉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手段。
建立完善的诊断和监测体系
统一和规范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诊断标准,建立完善的监测 体系,以便及时发现和控制感染。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这一 全球性挑战,分享经验和研究成果,推动防控水平的提升。
定期评估患者情况
监测体温
定期监测患者的体温变化,以便及时 发现感染迹象。
血液检查
定期进行血液检查,了解患者白细胞 计数和分等指标,判断是否存在感 染。
预防性抗生素的使用
适应症
在某些情况下,如手术时间长、患者存在高危因素等,可以考虑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以降低感染风险。
抗生素选择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手术类型,选择适当的抗生素种类和剂量,避免滥用抗生素。
规范操作
医护人员在置管、维护和使用过程中应遵循无菌 原则,避免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发生。
培训与考核
对医护人员进行导管相关操作的培训和考核,确 保他们熟练掌握正确的操作规程。
定期更换导管和敷料
定期更换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导管的材质,定期更换导管和敷料, 以减少感染的机会。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第8页/共41页
三、穿刺操作时采用最大无菌屏障
在放置深静置管时或更换导丝时,应进行最大 无菌屏障措施,包括佩戴帽子、口罩、无菌手套,穿 无菌手术衣,患者全身覆盖的无菌布。(ⅠB)
第9页/共41页
三、穿刺操作时采用最大无菌屏障
无菌操作前准备: 手卫生、无菌手套、口罩、 帽子、无菌手术衣
(3)小剂量肝素封管可能有助于减少导管血栓形成。
第28页/共41页
6、压力监测装置
1. 一次性或可重复使用压力换能器每96小时更换,同时更换系 统其它部件(包括输液管、连续冲洗装置和冲洗液)。(ⅠB 类)
2. 保持压力监测系统所有部件(包括校准设备和冲洗液)无菌。 (ⅠA类)
3. 尽量减少对压力监测装置的操作。应用封闭冲洗系统(即连 续冲洗),而不是开放系统(即使用注射器和三通阀),来 保持压力监测导管通畅。(Ⅱ类)
七、输液护理
5. 对于不输注血液及血液制品或脂肪乳的患者,不必在96小时内更换连续给药装置,但 至少每7天更换1次。(ⅠA类)
6. 关于间断给药装置的更换,尚无推荐意见。(未明确) 7. 关于更换给药针的时间间隔,尚无推荐意见。(未明确) 8. 输注血液及血液制品或脂肪乳的患者,应在开始输注24小时内更换输液管。(ⅠB类) 9. 输注丙泊酚的患者,根据厂家建议,应在每6或12小时更换输液瓶时更换输液管。
第26页/共41页
十二、其他
1、全身性抗生素预防:不要在插管前或留置导管期间,为预 防导管定植或CRBSI而常规全身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
2、抗菌药物封管、抗菌导管冲洗和导管封管预防:对于长期 置管患者,虽然最大程度地执行无菌操作技术,但仍有多 次CRBSI史,可用预防性抗菌药物溶液封管。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有统计表明, 在 ICU 中, 中心静脉插管较未插管者引发血液感 染高出 20~ 30 倍
• 入院诊疗:肺癌全身多发转移。 • 入院后因病情加重,肺部感染,急性呼吸衰竭转入 icu后连续气
管切开,机械通气。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32/52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11.04体温 升高原因: 病毒性? 细菌性? 癌性发烧?
33/52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感染部位: 肺部? 尿路? 中心静脉? 局部? 全身?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27/52
病例1
• 应**,女,女性,80岁。因“发觉肺癌多发转移一月”应家眷要 求转来我院肿瘤内科治疗。体检:意识清楚,脉搏70次/分,呼吸 22次/分,血压135/78mmHg,言语流利切题,四肢活动无殊。心 肺听诊无殊,腹平软,右侧膝部、左侧后背部局部隆起,压痛显 著,表皮无殊。.3.24日我院CT、超声检验、ECT等提醒“肺癌全身 多发转移”。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15/52
CRBSI危险原因
病原微生物特征
➢金黄色葡萄球菌能够黏附到导管内壁宿主纤维蛋白表面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较其它病原微生物更易黏附到聚合物表面 ➢一些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能够产生Slime,抵抗宿主防卫机制和
保护细菌不被抗生素破坏(BIOFILM) ➢一些真菌可能在含糖液体存在时也产生类似Slime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
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时的预防感染措施
一. 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 范》,认真洗手并戴无菌手套后, 尽量避免接触穿刺点皮肤。置管 过程中手套污染或破损应当立即 更换;
二. 置管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等医 疗用品和各种敷料必须达到灭菌
4
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时的预防感染措施
一. 选择合适的静脉置管穿刺点,成 人中心静脉置管时,应当首选锁 骨下静脉,尽量避免使用颈静脉 和股静脉;
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后的感染预防措施
一. 在输血、输入血制品、脂肪乳剂 后的24小时内或者停止输液后, 应当及时更换输液管路。外周及 中心静脉置管后,应当用生理盐 水或肝素盐水进行常规冲管,预 防导管内血栓形成;
二. 严1格0 保证输注液体的无菌;
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后的感染预防措施
一. 紧急状态下的置管,若不能保证有效 的无菌操作,应当在48小时内尽快拔 除导管,更换穿刺部位后重新进行置 管,并作相应处理;
5
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时的预防感染措施
一. 采用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皮肤消 毒剂消毒穿刺部位皮肤。消毒后 皮肤穿刺点应当避免再次接触。 皮肤消毒待干后,再进行置管操 作;
二. 患疖肿、湿疹等皮肤病或患感冒、 流感等呼吸道疾病,以及携带或 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医务人员,在 未治6 愈前不应当进行置管操作。
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后的感染预防措施
一. 尽量使用无菌透明、透气性好的 敷料覆盖穿刺点,对于高热、出 汗、穿刺点出血、渗出的患者应 当使用无菌纱布覆盖;
7
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后的感染预防措施
一. 定期更换置管穿刺点覆盖的敷料。 更换间隔时间为:无菌纱布为1次 /2天,无菌透明敷料为1~2次/ 周,如果纱布或敷料出现潮湿、 松动、可见污染时应当立即更换;
2024中心静脉导管透析CVC相关血流感染
2024中心静脉导管透析CVC相关血流感染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脏病患者肾脏替代治疗的主要方法,血管通路首选自体动静脉内瘦。
中心静脉导管(CVC)也是血液透析患者最后的生命线,且随着医学观念的进步,以逐渐〃以内屡优先〃转向为〃以患者为中心〃,因此,患者的最优解并不一定就是自体动静脉内屡了。
随着透析患者逐年增多、透析龄延长、老龄化等原因,血透患者CVC的使用率逐渐增多。
导管相关的并发症,尤其是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对患者危害很大,严重者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
感染是目前已知的、较严重的血液透析并发症之一,其不仅会导致患者病情不断恶化,且易诱发其他并发症导致患者死亡。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原因主要是心血管、感染、脑血管意外,感染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第2位死因。
所以,正确认识血透导管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积极预防极其重要。
01临床表现和诊断血液透析开始数分钟至数10分钟,患者出现畏寒、寒战、发热等全身症状,这是血透导管感染的典型表现。
少数患者可以出现延迟发热,即血液透析结束后低热,这与感染的细菌数量和毒力有关。
当患者出现这些症状后,需要留取血培养标本确诊并指导下一步治疗。
血液透析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诊断需要抽取外周血培养标本,且要求从血透导管口直接抽取的血标本培养结果和外周相同,细菌数是外周标本的3倍以上;或从血透导管口直接抽取的血培养标本培养结果和外周相同,培养阳性报警时间至少比外周标本早2h;或导管尖端培养出和外周血标本一样的细菌(需要拔除导管)。
02导管相关感染专科原因分析1患者因素血液透析治疗清除患者体内毒素的过程中会有少量蛋白流失,老年透析患者消化功能减退,蛋白质、维生素、膳食纤维等摄入减少,导致营养不良,机体抵抗力低下。
尤其是糖尿病患者,糖代谢紊乱、免疫功能低下、防御功能降低发生感染的风险比普通人群高。
高龄、低蛋白血症.血红蛋白水平低.营养不良、糖尿病.使用免疫抑制剂是发生血透导管感染的危险因素。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预防策略PPT课件
感染发生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
某患者因需要长期输液治疗而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但由于医护人员操作不规范,导致导管与皮肤接口处细菌滋生 ,引发感染。
案例二
某医疗机构在置管后未定期对导管进行细菌培养,导致导管内部细菌滋生,引发感染。
感染控制与处置案例
案例一
当发现患者发生感染时,某医院立即采取措施,包括拔除导管、对感染部位进行彻底清创、使用抗生 素进行治疗等,成功控制了感染。
感染会导致患者身体虚弱,容易感染 其他疾病,影响患者的康复进程。
增加患者痛苦
感染会导致患者身体不适,出现高热 、寒战等症状,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 苦。
对医疗机构的挑战
增加医疗成本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会增 加医疗机构的成本,包括抗生素 治疗、护理、检测等方面的费用
。
影响医疗质量
感染的预防和控制不当会影响医疗 质量,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和 损失。
• 总结与展望
01
中心静脉导管相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entral Line-Associ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s,CLABSI)是指患者在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期间发生的、与其他部位 存在的感染无关的血液感染。
分类
根据感染发生的时间可分为早期感染(置管后<72小时)、迟发感染(置管后 ≥72小时)和慢性感染(置管后≥90天)。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通过国际合作与交流,共享研究成果和经 验,推动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预 防和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影响医院声誉
感染的爆发和流行会影响医院的声 誉,降低患者对医院的信任度。
对社会的影响
增加社会负担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会增 加社会的负担,包括医疗资源的 消耗、家庭负担的增加等。
医院感染的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风险与预防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07
目 录
•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概述 •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风险因素 •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预防策略 •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监测与控制 •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研究进展
01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概 述
感染发生机制
微生物定植
中心静脉导管作为异物植入人体 后,皮肤表面的细菌容易黏附在 导管表面形成生物膜,进而引起
感染。
免疫逃避
微生物黏附在导管表面后,会通过 多种机制逃避机体免疫系统的清除 ,如产生生物膜、改变表面抗原等 。
血液反流
中心静脉导管作为异物改变了血液 的正常流动模式,可能导致血液反 流,为微生物进入血液提供机会。
严格手卫生
01
医务人员在接触中心静脉导管和患者前后应严格执行手卫生规
范。
无菌操作
02
在置管、换药和护理等操作中,应遵守无菌原则,降低感染风
险。
导管护理
03
定期对中心静脉导管进行清洁和消毒,保持导管的通畅和无菌
状态。
05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 研究进展
新型抗菌材料的研究与应用
抗菌涂层材料
利用抗菌物质与导管材料结合,降低感染风险。如银离子涂层、聚 合物抗菌涂层等。
个体化用药方案
根据基因检测结果,制定针对不同病原菌和耐药性的个性化用药 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免疫治疗
研究利用免疫手段增强患者抵抗力,降低感染风险,如免疫调节 剂、疫苗等。
社会经济学评价与政策建议
1 2 3
成本效益分析
对新型抗菌材料、个体化治疗策略等进行成本效 益分析,评估其在预防医院感染中的经济价值。
医院感染的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防治
医院感染的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防治中心静脉导管是一种重要的医疗器械,广泛应用于临床,尤其是重症监护患者。
然而,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VC-BSI)是医院感染中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给患者的治疗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因此,针对CVC-BSI的防治问题,本文将探讨其发生原因及有效的防治策略。
1. CVC-BSI的发生原因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包括:- 技术操作不规范:CVC插管时未采取严格的无菌操作、操作者疏忽或缺乏相关技术知识等。
- 导管留置时间过长:长时间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增加了感染的风险,尤其是在需要使用导管的情况下可以考虑早期拔除。
- 患者相关因素:如免疫功能低下、糖尿病、肝功能异常等,这些因素可增加感染的发生概率。
- 医疗环境因素:包括医疗器械的清洁与消毒不彻底、手卫生不规范等。
2. CVC-BSI的预防措施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CVC-BSI的发生,以下措施非常关键:-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在中心静脉导管插管、换药等操作时,操作者要进行彻底的手卫生,佩戴口罩、手套等防护措施,并且使用无菌的器械和材料。
- 定期更换导管:将导管留置时间限制在临床所需范围内,并根据需要考虑早期拔除。
同时,在更换导管时,要进行适当的感染防控操作。
- 规范使用抗生素:在需要使用抗生素预防CVC-BSI的情况下,应由专业人员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用适当的抗生素,并严格控制使用的时间和剂量。
- 提高医护人员的培训水平:定期组织培训,加强医护人员的知识更新与技能培训,规范操作流程,提高操作者的技术水平。
3. CVC-BSI的治疗方法如果患者已经发生CVC-BSI,及时有效的治疗也非常重要:- 及时拔除导管:在发现感染症状或病原体定植时,应立即拔除导管,减少感染的扩散和严重程度。
- 实施抗感染治疗:选择适当的抗生素进行治疗,根据药敏试验结果指导抗生素的选用和调整,保证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 对症支持治疗:在抗感染治疗的同时,还需要进行对症支持治疗,如控制感染部位的炎症、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RBSI诊断目前上没有标准;
临床表现的非特异性和延迟性使诊断更 难以把握;
CR-BSI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最大限度的无菌屏障;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 严格执行手卫生
置管人员戴口罩、帽子、无 菌手套,穿无菌手术衣。 洗手并戴手套;
破损或污染立即更换;
置
尽量避免接触穿刺点皮肤。
置管使用的器械、器具和辅料等须达到灭菌水平
管
选择合适的静脉置管穿刺点 首选锁骨下静脉
2%洗必泰或安尔碘;
管<50根的医生导管脓毒症的风险大于熟练医生的2 倍以上
3、病原微生物的特性
➢ 金黄色葡萄球菌能够黏附到导管内壁宿主纤维蛋白的表面 ➢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较其他的病原微生物更易黏附到聚合物的
表面 ➢ 某些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能够产生Slime,抵抗宿主的防卫机制
和保护细菌不被抗生素破坏(BIOFILM) ➢ 一些真菌可能在含糖的液体存在时也产生类似的Slime
高热、出汗、穿刺点出血、渗出的患者 选择无菌纱布
置
➢更换敷料
无菌纱布1次/2天,无菌透明辅料1-2 次/周;
管
纱布或辅料出现潮湿、松动或可见污 染时立即更换
后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接触穿刺点或更换敷料时,严格执行手卫生
➢接触穿刺点或更换敷料时,严格执行手卫生
➢保持三通锁闭的清洁
注射药物前消毒接口,待 干后注射药物;
如有血迹等污染时,立即 更换
采血方法
1.消毒: 采血者用速干乙醇消毒液洗手。 75%的乙醇消毒培养瓶的橡胶塞,待干60秒。 2.两个部位采血时间接近(小于5分钟) 3.每瓶采血10ml,尽量保证两套血培养采血
达40ml,提高阳性检出率。 4.采血后,血培养瓶应尽快送至微生物实验
室。采血后的血培养瓶室温放置不能超过2小 时。
穿刺点覆盖敷 贴
填写更换时间、操作人姓名
患者洗澡或擦身时,注意保护导管,以防浸湿 输液管不宜频繁更换,但在输血、血制品、脂
肪乳后24h内或停止输液后及时更换 严格保证输注液体的无菌
置
对无菌操作不严的紧急置管,48h内更换导管, 选择另一穿刺点
管
外周及中心静脉置管后,要用生理盐水或肝素
后
盐水进行常规冲管,预防导管内血栓形成 每天评估留置导管的必要性,尽早拔除导管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重症医学科
2013年9月
时间: 参加人员:
地点: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定义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atheter Rel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简称CRBSI)是指 带有血管内导管或者拔除血管内导管48小时 内的患者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并伴有发 热(>38℃)、寒颤或低血压等感染表现,除 血管导管外没有其他明确的感染源。实验室 微生物学检查显示:外周静脉血培养细菌或 真菌阳性;或者从导管端和外周血培养出相 同种类、相同药敏结果的致病菌。
时
正确消毒穿刺点皮肤
自穿刺点由内向外以同心圆方式;
消毒范围大于敷贴;
消毒后穿刺点皮肤避免再次接触;
消毒三次,待干后再行置管。
患疖肿、湿疹等皮肤病或患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 病,以及携带或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医务人员,在未
治愈前不应进行置管操作
穿刺操作时采用最大无菌屏障
➢选择敷料
穿刺点覆盖无菌透明、透气的专用贴膜;
其它与CRBSI相关的因素
输液 药物配置过程中的多次加药及穿刺均会导致微粒污染。 消毒液污染 静脉营养液等药物因素 血管内装置若行中心静脉压监测或输 入全静脉营养液,则会增加感染概率。 患者情况 年龄<1岁或>60岁、白细胞减少症、使用免疫抑制 剂、皮肤弥漫性病变(烧伤)及远处感染病灶等 病区因素 病区的管理及是否有专业的护理队伍
临床医生首先判断导管是否仍有保留的 必要性。按保留导管与否分别采取不同 的送检方法。
保留导管:采取至少2套血培养,其中至少一 套来自外周静脉,并做好标记,另外的一套 则从导管中心采获,两个来源的采血时间必 须接近(<5分钟),各自做好标记。
不保留导管:从独立的外周静脉无菌采集2套 血培养。无菌状态下取出导管并剪下5cm导 管尖端或近心端交付实验室进行Marki半定量 平板滚动培养或者定量培养。
导管不宜常规更换,更不应当为预防感染而定 期更换
怀疑导管相关感染、患者出现静脉炎、导管故 障时,及时拔除,必要时进行导管尖端的微生 物培养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
1、导管相关因素 导管的选择 导管的材料与感染的
发生密切相关。 ① 导管的本身材料,导管的材料对于促进血栓和微生物
的附着非常重要,血栓形成与感染密切相关,增加感染的风险,导 管材料按血栓形成的下降次序为聚苯乙烯、 聚氨基甲酸乙酯及硅 胶; ② 选择组织相容性好光滑柔韧的导管,以减少血管内壁的损 伤和感染的发生,表面越光滑可防止细菌粘附,表面粗糙越易形成 血栓; ③ 导管的腔道也很重要,腔道越少感染率越低,单腔导管感 染率为 2%~5%,双腔导管感染率 4 . 9%~22 . 7%,差异显著,管腔越多操作过程复杂,
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是导管插入的 持续时间,插管时的无菌水平和持续 的导管护理。
CRBSI的临床表现
1插管部位炎症:红肿硬结或有脓液渗出 2临床感染症状:发热>38℃,寒战,低
血压≤90mmHg,少尿<20ml/h。 3导管相关并发症:感染性心内膜炎,感
染性血栓静脉炎,骨髓炎,其他迁徙性 病社。
送检方法
国外报道引起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病原 菌主要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 葡萄球菌和念珠菌。
在我国最常见者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其 次为表皮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阴 沟肠杆菌、硝酸盐阴性杆菌、微球菌和 真菌。
导管尖端培养病原体前五位:金黄色 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 菌、表皮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
感染机会也就会随之增加 导管的附加装置 附加装置可增加污染发生率 导管留置时间
2、操作相关因素
穿刺部位 股静脉>颈内静脉>锁骨下静 脉
无菌操作规范性 操作人员和患者皮肤 上的表皮葡萄球菌是最主要的病原菌来源。 维护时消毒不严格可将细菌带入管腔。
置管的熟练程度 置管的熟练程度与感 染发生率成反比。研究表明 :放置锁骨下静脉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