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价值论主要内容
资本论之劳动价值论
②缺陷和错误不了解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体,把使用价值和价值绝对地对立起来,认为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也可以有价值。在阐述价值决定时,掺杂了主观因素资本主义社会的价值由工资、利润和地租三种收入构成
①提出了在资产阶级所能允许的限度内最为彻底的劳动价值论正确划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认识到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前提,没有使用价值就不会有交换价值坚持了劳动决定价值的原理,指出劳动所创造的价值是工资、利润和地租的源泉,价值不不由工资、利润和地租构成考察了决定价值的劳动:一是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的区别;二是直直接劳动与间接劳动的区别;三是每个生产者实际耗费的劳动和必要劳动的区别
四、劳动价值论与边际效用价值论的比较(一)边际效用价值论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价值论(罗英)1、关于价值计量——商品价值的基本功能之一是决定交换比例,这必须以它能够计量为前提,而只有同质的东西才能够在量上进行比较,这是确定交换比例的基本原则——劳动价值论中的价值只有量上的差别——边际效用价值论违背了确定交换比例的基本原则,商品的效用是不能计量的
(1)交换价值是马克思价值理论的灵魂(樊纲)(2)市场价格是卖价与买价的均衡 (唐思文)(3)效用价值论不等于主观价值论 (胡义成)
(1)生产力价值论——价值是人力、物力、自然力的三元函数。 (丁建中)(2)要素价值论——商品价值是商品效用同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商品价值源泉问题就是商品的使用价值源泉问题。新价值论体现了“天人合一”原则,与要素价值论一脉相通。 (晏智杰)
5、对以上问题的重新认识是否导致对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重新认识?由此是否会导致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是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新认识?如何重新认识?
(三)当前国内价值理论流派1、坚持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解释现实2、重新定义劳动,重建劳动价值论3、价值理论的出路是边际效用价值论与劳动价值论的融合,其中前者决定需求,后者决定供给,两者均衡形成均衡价格4、重新定义价值,重建价值理论5、价格是真实的,价值是多余的
论文---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及其现实意义
试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及其现实意义摘要: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学说史上具有崇高的历史地位。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对于当前我国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仍然有着举足轻重的指导作用,本文基于我国目前处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历史背景,分析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及其现实意义。
关键词:劳动价值论市场经济内容及意义前言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关于劳动创造商品价值及商品生产、交换遵循价值规律的理论。
马克思劳动创造价值的理论内涵丰富、意义深远,是马克思整个经济理论的基础和出发点,更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作为揭示商品内在矛盾的科学理论,所揭示的市场经济规律是指导我们认识和解决现实经济中出现的新问题的指针。
深刻认识解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的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认真分析和梳理其当代价值和现实意义,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1.商品的二因素和劳动的二重性原理商品之所以是商品,而不是劳动产品的两重因素:第一,商品有使用价值。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章中将商品的使用价值简练地概括为“物的有用性”[1]。
这种有用性体现在现实生活中就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具体实践活动中的某一方面的需求,例如,饼干可以填饱肚子,使人们免于饥饿;棉衣可以防寒取暖等等。
任何商品一旦离开了这一属性,就不能称之为商品,甚至连劳动产品都不是。
第二,商品有价值。
商品的价值并不能通过商品自身来体现,只有在发生物物交换的时候才能被体现出来。
它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价值的本质在于交换,即商品具有价值就决定了相同价值不同“有用性”的产品之间可以进行等价交换,来满足交换双方的需求。
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其对立性表现为: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互排除的,二者不可兼得。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及其现实意义毕业论文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及其现实意义摘要: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是政治经济学的核心与基石,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和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规律,但随着历史的推进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纵深发展.马克思在阐述劳动价值理论时所考察和分析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结合实际,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学习,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本文从马克思劳动价值学说的由来与发展、劳动价值理论的主要内容、劳动价值理论的现实意义等方面对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理论进行了简要论述。
关键词:劳动价值论研究和学习主要内容现实意义马克思的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是是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是在深刻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基础上提出的科学理论,是颇具科学性和系统性的科学体系。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马克思的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更成为经济理论研究的一个热点。
一些学者认为,今天面临的社会主义现实与马克思所论述的社会主义原则不完全相同,已经超越了劳动价值理论的实用条件,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已经过时,这种观点是对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曲解,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是有害的。
一、马克思劳动价值学说的由来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认为,价值是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在商品中的凝结,价值实体是抽象劳动,既“作为抽象的人类劳动,它形成商品价值”。
“没有自然界.没有感性的外部世界,工人就什么也不能创造。
它是工人用来实现自己的劳动,在其中展开劳动活动,由其中产出自己的产品的材料”。
在价值形成过程中仅有一般性的活劳动是远远不够的,它必须与其他的生产性要素相结合才能形成价值。
也就是说,从价值形成的角度考虑,劳动形成或凝结成价值是有条件的。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将商品生产过程视为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即在生产过程中,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
从历史上看,劳动价值论对于推动工人阶级革命,获得解放,产生了极其巨大的作用。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的一种社会经济理论,它的主要内容有:
(1)劳动是唯一可以创造价值的因素,价值是在创造社会物质生活必需品过程中产生的;
(2)价值是根据在制造商品过程中所投入劳动的多少来确定的,价值可以用以衡量劳动的时间量,具有价值的商品要比完全没有价值的商品投入更多的劳动;
(3)劳动价值论认为,价值不是固定的,而是社会发展进程中劳动力价值的变化;
(4)劳动力价值的变化是由商品的价格决定的,价格的变化是由劳动力价值的变化和需求改变而引起的;
(5)劳动力价值的变化也会和当时的生产资料的价格变化有关。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核心观点是“劳动是唯一可以创造价值的因素”,主要用于解释背后构成价格的劳动力价值关系。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主要内容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支重要流派,主要探讨了财富、财富的生产、分配和消费等问题。
其主要内容包括:
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来源于劳动者的劳动,商品的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
剩余价值论:认为资本家从工人的剩余价值中获得利润,而工人则被迫支付工资以获得生活必需品。
货币论:认为货币是财富的媒介,货币的发行量应该与经济规模相适应。
社会分工论:认为社会分工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增加财富的产生。
自由放任论:主张市场自由竞争,政府不应过度干预经济,让市场力量自行调节。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对现代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理论观点被广泛运用在经济学、金融学等领域中。
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
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理论之一,它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础和核心。
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劳动价值的形成和劳动价值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
首先,劳动价值的形成。
劳动价值是指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所创造的价值。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商品的价值取决于生产这些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劳动者通过劳动将自然界的物质转化为有用价值,这个过程称为劳动的有用性。
而在商品交换中,劳动的价值体现为商品的交换价值。
因此,劳动价值的形成是通过劳动者的劳动创造出来的。
其次,劳动价值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商品交换是通过货币来实现的,而货币是价值的一般表现形式。
商品的价值体现为商品的交换价值,而劳动价值是决定商品交换价值的基础。
在商品交换中,劳动价值决定着商品的相对交换比价,也就是决定着商品交换的比例。
这就是所谓的“劳动价值规律”,即商品交换中的价值规律。
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揭示了商品交换的内在规律。
劳动价值论的提出,对于揭示商品经济的本质和规律,对于分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和矛盾,对于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未来发展方向,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在实际生产中,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也对于指导生产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生产者应当根据劳动价值规律,合理安排生产过程,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商品生产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从而提高商品的价值,实现企业的良性发展。
总之,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和核心,对于揭示商品经济的本质规律,对于分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和矛盾,对于指导生产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和核心,对于揭示商品经济的本质规律,对于分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和矛盾,对于指导生产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
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
劳动价值论被认为是一种以劳动为中心的经济学说,它可以被有效地应用于众多领域,包括经济、教育、政治等等。
在高等教育领域,劳动价值论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劳动力市场,从而有效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增强他们的职业发展潜力。
从劳动价值论的角度看,大学生的劳动力市场价值取决于他们的技能和能力。
如果一个大学生拥有多方面的专业能力,比如语言、数学、计算机技术等,或者具备良好的领导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那么他的劳动力市场价值就会提高。
因此,高校应该及时调整和完善教育政策,给予学生多种技能和能力培养机会,拓宽他们的就业渠道,以提高他们的劳动力市场价值。
此外,劳动价值论还可以帮助大学生发展出良好的职业规划,比如确定未来职业目标,提升所需技能水平,把握就业市场的变化等。
大学生应该根据市场发展趋势,分析自身的情况,利用劳动价值论指导自己的职业发展,以更好地实现自身的职业目标。
总之,劳动价值论是一种有效的经济理论,它可以有效地应用于高等教育领域,帮助大学生提升自身的劳动力市场价值,发展出良好的职业规划,以实现自身的职业目标。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1)商品的二因素与劳动的二重性原理使用价值--具体劳动价值--抽象劳动2)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商品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3)货币的产生与发展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是价值形式发展的完结阶段。
4)价值规律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实行等价交换。
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在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中的逻辑线索和基础地位:(1)与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派比较,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最大贡献是证明了“劳动的二重性”;(2)在劳动二重性的基础上,马克思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3)在剩余价值学说的基础上,马克思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并由此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结论。
概括地说,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揭示资本主义从产生到灭亡的历史规律的基础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个理论基石,是具有鲜明的阶级立场、为工人阶级争取经济和政治主体地位的学说。
马克思从“劳动是唯一的价值源泉”入手,无情地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的异化和资本家榨取剩余价值的罪恶,并由此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结论。
【意义】一、两种本质不同的劳动价值论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创始人配第,从一开始就用需要等量劳动来生产的贵金属和谷物具有同一价值的例子来说明价值量。
这是仅仅从生产领域中的具体活劳动耗费出发来说明商品价值的。
它计较的是劳动者在生产中的纯主观的具体活劳动耗费的数量(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们在当时还没有形成劳动二重性的概念,因而也就没有抽象劳动的概念),并不考虑这种主观的具体活劳动耗费的质量及其所产生的客观社会效果——满足社会需要的有效用的劳动的含量。
这就是耗费劳动即价值的理论的始祖。
马克思则是从商品的交换价值或交换关系出发,才探索到隐藏在商品中的价值。
马克思是从分析1夸特小麦=a@①铁出发,指出在1 夸特小麦和a@①铁里面,有一等量的共同的东西。
考研政治劳动价值论
考研政治劳动价值论1. 劳动价值论的概念和历史背景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之一,是马克思对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深刻分析和批判的重要内容。
劳动价值论主要探讨劳动力商品在交换中所体现的价值,以及劳动力商品价值如何决定其他商品的价值。
劳动价值论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对于理解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剥削关系以及社会分配具有重要意义。
2. 劳动力商品与其他商品之间的关系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力被当作一种特殊的商品进行交换。
与其他商品不同,劳动力具有特殊性和独特性。
首先,劳动力是一种能够创造价值和使用价值的能力。
其次,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劳动力具有使用期限,并且需要通过交换来实现其使用效果。
3. 劳动力商品如何决定其他商品的价值根据马克思对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研究,他认为其他一切物品都是通过人类社会劳动创造的。
因此,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决定了其他商品的价值。
劳动力商品价值的决定主要通过劳动力商品所包含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实现。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一定生产条件下,平均水平下所需要的时间来创造一定数量产品。
4. 劳动价值论与剩余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另一个重要理论,与劳动价值论密切相关。
剩余价值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工人所创造的超过其工资报酬部分。
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剥削关系的深入研究,揭示了资本家通过对工人进行剥削获取利润。
5. 劳动力商品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在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劳动力成为一种可以买卖和交换的商品,并受到供求关系和市场机制调节。
通过市场交换,雇佣者购买到了工人提供的劳动能力,并将其用于生产过程中获取利润。
6. 劳动力商品与社会分配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由于私有制和市场机制存在,在劳动力商品交换中存在着不平等和剥削现象。
雇佣者通过购买劳动力商品,将工人的劳动能力转化为商品,从而获取利润。
而工人则只能通过出售自己的劳动力来获取生活所需。
7. 劳动价值论的现实意义和应用劳动价值论不仅仅是一种理论分析工具,更是对于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和社会分配关系的深刻揭示。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及其当代价值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及其当代价值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作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领域里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它是在批判地吸收了古典政治经济学价值论基础之上创立的系统的、严谨的和科学的劳动价值学说,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石,更是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实现经济腾飞的助跑器。
虽然人类已经进人了21世纪,但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仍能指导我们正确认识和解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出现的各种新问题,并为之提供新思路,因此,不断学习和研究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当代价值是十分必要的。
劳动价值论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1商品的二因素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它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二因素在人类历史上马克思首次将商品的二因素统一在一起,纠正了以往古典政治经济学在价值上的种种混乱现象,使人们对商品有了更加深人的认识和研究。
马克思从商品的使用价值出发引申出了交换价值,最终揭示了商品的价值。
使用价值就是指商品的有用性或实用性,即商品能够满足人类某种特殊需要的属性。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由物品本身的化学、物理、生物等属性所决定的,不会随着时间地点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使用价值是异质的东西,不同物品具有不同的自然属性,它们能够满足人类不同的需要,因此无法进行量化,不能进行量的比较及评价其优劣。
使用价值所体现出来的是人类与物的关系,它自身并不反映人类社会的生产关系,它在一切人类社会中都是存在的,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不同的商品彼此之间能按一定的量进行某种交换,退一步说它们之间必定存在某些共同的东西,并且在质上这些共同的东西是相同的,这就是价值。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交换劳动的社会生产关系,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这样使用价值和价值就共同构成了商品的二因素,成了商品的对立统一体。
2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商品之所以具有二因素,是由劳动的二重性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决定拣如生产飞机,需要有工程师的劳动;生产汽车,必须有工人的劳动;生产粮食,要求有农民的劳动。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嘿,咱今天来聊聊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我记得有一次我去逛菜市场,那可真是让我对这个理论有了特别深刻的体会。
在菜市场里呀,各种蔬菜水果琳琅满目,卖菜的小贩们忙碌着。
我走到一个摊位前,想买点西红柿。
我就和老板砍起价来,他说这西红柿是他一大早从批发市场进的,花了不少力气运输到这里来卖,得卖这个价。
这时候我就想到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你看啊,这些西红柿从种子开始,农民得播种、施肥、浇水、悉心照料,付出了大量的劳动,这才有了果实。
然后呢,运输的人又要把它们运到各个地方,也是累得够呛,这又是一轮劳动。
到了菜市场,老板摆摊卖菜,也是在劳动呀。
这里面每一个环节的劳动都赋予了这些西红柿价值。
再想想我们生活中的其他东西,不都是这样吗?一件衣服,从设计到制作再到运输销售,每一步都有劳动者的辛勤付出,所以它才有了价值。
而价值的高低呢,又和劳动的复杂程度、付出的时间精力等有关系。
就像那些精细制作的物品,往往价格就会高一些。
而且啊,这个理论还让我们看到了劳动者的重要性。
没有他们的劳动,我们哪来的这些各种物品享受啊。
所以啊,我们得尊重每一个劳动者,他们的付出都应该得到应有的回报。
就像那次在菜市场,我最终还是按照老板的价格买了西红柿,因为我知道这背后他付出了很多劳动。
这就是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带给我的真实感悟啊,看似深奥复杂的理论,其实就在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中体现着,首尾都离不开这些生活常见的例子呀!
好了,不多说了,我要去享受我的西红柿啦!。
劳动价值论主要内容
二、劳动价值论主要内容 (一)概述 ·劳动价值论是阐明商品价值 决定于人类无差别的一般劳动的理论。 ·认为价值实体是客观的,衡量价值的尺度也是客观的。因此劳动价值论又被称为客观价值论。
(二)商品的两因素原理 商品两因素:使用价值、价值
1.理解什么是商品?
(五)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1.价值规律的基本要求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以此为基础进行商品 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既是价值量如何决定的规律,也是价值量如何实现的规律。
2.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 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形式是 价格围绕价值波动。
(1)现实的市场上出现价格偏离价值的现象 一方面是因为价格对价值的偏离受到 货币价值变化的影响。(货币因一种或多种原因突然升值或贬值) 另一方面是因为价格受 市场供求关系变动的影响。(价格决定供求,供求反过来影响价格。) (2)背离现象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 上下波动 始终以价值为基础。 价格的涨落会相互抵消, 均价和价值相等。 价格波动中,供求趋于平衡,使价格接近价值。
商品的价值通过 交换得到体现。 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 ②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 对立统一体 ·一方面,二者是统一的,是互相依存、互为条件的。 作为商品, 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另一方面,二者又是 对立的,是 相互排斥、互相矛盾的。 商品生产者生产商品是为了取得价值,而商品购买者则是为了取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卖者必须让渡商品 的使用价值,买者必须支付商品的价值。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二者不能兼得,要得到一方,必须以 放弃另一方为前提。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是商品的内在矛盾,只有通过交换,才能使商品的内在矛盾 得到解决。 (三)劳动的二重性原理 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抽象劳动 1.商品两要素与劳动二重性关系 商品的两要素是由生产商品的 劳动二重性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
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篇一: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既定内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1)商品的二因素与劳动的二重性原理使用价值--------具体劳动价值----------------抽象劳动2)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商品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相等。
3)货币的产生与产业发展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奥尔奈的雇请商品,是价值形式发展的完结阶段。
4)价值规律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价值观念思想观念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实行等价交换。
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邦勒班县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马克思逻辑在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中的劳动价值论线索和基础地位:(1)与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派比较,马克思的最大贡献是证明了“劳动的二重性”;(2)在劳动二重性的基础上,马克思开办了剩余价值学说;(3)在劳动成果学说的基础上,马克思揭示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实质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并从中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获得胜利的结论。
概括地说,揭示的劳动价值论是尼采资本主义从产生到灭亡的历史规律的基础理论,是科学电动力学社会主义的一个量子力学基石,是具有鲜明的阶级立场、为工人阶级争取经济和政治地位的学说。
马克思从“劳动是唯一的收藏价值源泉”入手,无情地批判了资本主义下劳动的异化和资本家榨取剩余价值的罪恶,并从中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论断。
劳动价值论出自 MBA智库百科(/)劳动价值论(Labor theory of value)[编辑]劳动价值论劳动价值论是关于商品价值由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即抽象劳动所缔造的理论。
劳动决定价值这一思想最初由英国经济学家配第提出。
亚当·斯密和大卫·休谟也对劳动价值论做出了巨大贡献。
资产阶级古典学派的代表亚当·斯密特别是李嘉图对劳动已经形成价值的理论和经已价值量的分析已经取得了很大成绩,还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揭示了制度中的资本家、雇佣工人、土地所有者这一阶级整体,并阐述了三者矛盾激化之间的阶级矛盾。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主要内容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主要内容哎,说起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啊,这可是经济学里头的老大哥,讲起来挺有意思的,咱们不妨用大白话聊聊。
首先啊,得明白啥是劳动价值。
说白了,就是你干活儿创造出来的东西值多少钱。
马克思觉得,劳动才是财富的老爸,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
咱们平时说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就是这个理儿。
你想啊,农民伯伯辛苦种地,那粮食就是他们用汗水换来的宝贝,这粮食的价值,不就体现在农民伯伯的劳动上了嘛。
再来说说商品的价值和价格。
商品啊,就是咱们在市场上买卖的那些东西,比如苹果、香蕉啥的。
商品有两个属性,一个叫使用价值,一个叫交换价值。
使用价值就是它有啥用,比如苹果能吃,解渴;交换价值呢,就是它能换多少钱。
马克思说,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它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这话听着绕,其实就是说,如果大家都得花好多时间才能种出一个苹果,那这苹果就金贵。
然后啊,还有剩余价值这个概念。
剩余价值就是工人劳动创造出来的,但是被资本家拿走了的那部分价值。
比如说,工人一天干八小时,其实能创造出三个苹果的价值,但资本家只给两个苹果的钱,剩下的那一个苹果的价值,就被资本家揣兜里了。
这就像是咱们常说的“羊毛出在羊身上”,资本家赚的钱,其实都是从工人的劳动里榨出来的。
最后啊,马克思还讲了价值规律。
价值规律就像是大自然的法则一样,商品的价格总是围绕着价值上下波动。
有时候供过于求,价格就跌;有时候供不应求,价格就涨。
这就像咱们买西瓜,夏天西瓜多,价格就便宜;冬天西瓜少,价格就贵。
总之啊,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就像是咱们生活中的一盏明灯,照亮了经济世界的本质。
咱们以后买东西、卖东西的时候,也可以想想这些道理,说不定能更明白些呢。
1.简述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的主要观点,他对该理论作出了怎
1.简述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的主要观点,他对该理论作出了怎样的“修正”?原因何在?答题思路:李嘉图的价值理论的主要内容是:(1)对价值的概念作了更深入的分析。
他说如果一种商品如果全然没有用处,就不具有交换价值。
这认识到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他提出,价值和财富在本质上是不同的。
价值不取决于数量的多寡,而取决于生产财富的困难和便利。
李嘉图实际上区分了价值和交换价值两个概念。
他把生产商品说耗费的劳动称作绝对价值,把一商品所具有的能够换取另一商品一定数量的能力称作交换价值。
(2)坚持价值取决于生产所必需的劳动量的原理。
李嘉图认为,一种商品生产出来以后,它的价值可以在不同社会成员中进行分配,但不管价值怎样分割都不会影响商品价值量。
劳动时间决定价值这一原理不会因资本与雇佣劳动者的交换而失效。
(3)对决定商品价值的劳动的性质提出了一系列深刻的见解。
首先,决定商品价值的劳动是社会必要劳动。
但他所说的必要劳动,是指在最不利的条件下进行生产的人所必须投入的较大量劳动。
其次,考虑了不同质的劳动、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如何决定价值的问题。
最后,他区别了价值生产的直接劳动和间接劳动,阐明了商品的价值包括工人直接劳动创造的新价值和由间接劳动所体现的旧价值的观点。
答题思路:理解和概括李嘉图劳动价值论的两个矛盾:(1)价值规律与劳动和资本的交换规律之间的矛盾;(2)价值规律与等量资本得到等量利润的规律的矛盾。
李嘉图简单地、直接地把价值同生产价格等同起来。
这样,他发现自己陷入了一种困境,因为等量劳动生产等量价值与等量资本获取等量利润是矛盾的,商品的价值与其生产价格在量上是不一致的。
只有出现下列情况,商品的价值量与其生产价格才会完全一致,即各企业都把全部资本花费在雇用工人上,或它们所采用的机器及固定资本耐久程度相等,以及它们的资本周转速度相同,这当然是非常严格的限制条件,它与资本主义现实情况不符。
李嘉图在研究具体问题时发现了这两个矛盾,并着手加以解决。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及古典经济学劳动价值论主要区别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及古典经济学劳动价值论主要区别摘要:劳动价值论并不是马克思首创的,而是由古典经济学派首先提出来的,是以其中的代表人物亚当斯密在他的著作《国富论》中第一个提出,从这一理论渊源来看,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参考和借鉴了其理论并将其发展和创新,从而形成了自己的劳动价值论。
在这里我们主要来探讨一下马克思是如何对古典经学派劳动价值理论进行发展和创新的。
关键词:古典经济学;劳动价值论;发展与创新一、古典经济学代表人物关于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1.亚当・斯密的劳动价值理论的主要思想斯密第一次明确区分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并排除了从使用价值中去寻求交换价值的决定问题。
他认为,“价值一词有两个不同的意义,它有时表示特定物品的效用,有时表示占有某物而取得的对他种货物的购买力。
前者叫做使用价值,后者叫做交换价值。
”斯密进一步指出,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决定,认为“劳动是衡量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
他不仅把交换价值的真实基础归结为生产商品时所耗费的劳动,而且把价值量归结为商品内部凝结的劳动量,为劳动价值论奠定了科学的基础。
2.李嘉图的劳动价值理论的主要思想李嘉图继承了斯密关于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区分,坚持了斯密关于使用价值不是交换价值尺度的正确观点,但他比斯密前进了一步。
一方面,他既认识到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区别,也认识到了两者的联系,认为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另一方面,他明确指出,绝大多数商品的价值完全取决于生产它们所耗费的劳动,“我的价值尺度是劳动量”。
李嘉图批评了斯密的二元劳动价值论,认为其劳动价值论有不少的错误。
一是混淆了生产商品时所耗费的劳动和交换到的劳动,而这两者在量上是不相等的,购买到的劳动不能成为价值的尺度;二是将商品的价值决定与价值分配混为一谈。
李嘉图清楚地看到,价值是第一性因素,而分配则是第二性因素。
二、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一)价值实体。
价值实体,是指商品中消耗的人类的抽象劳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02讲劳动价值论主要内容
二、劳动价值论主要内容
(一)商品的两因素原理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商品包含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要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
1. 使用价值
使用价值是指物品和服务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物品和服务的有用性。
任何商品,首先必须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即具有某种使用价值。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由它的自然属性决定的。
商品的自然属性不同,它的使用价值也会不同,同一种商品还可以兼有各种自然属性,具有多种使用价值。
使用价值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
商品通过交换让渡给他人使用进入消费环节,因此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2.交换价值和价值
商品能够通过买卖同其他商品相交换的属性,是商品的交换价值。
交换价值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比例关系。
交换价值是相对的,不同的交换对象有不同的交换价值,并且会因时因地而发生变化。
两种使用价值完全不同的商品,之所以能按照一定的比例交换,说明存在着一种可以相互比较的共同属性。
事实上,任何商品在被生产出来的时候,都耗费了人类劳动,这种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
一切商品之所以能够交换,就是因为商品里面各自凝结了等量的人类劳动,或者说具有等量的价值。
商品的价值通过交换得到体现。
所以,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而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
没有价值的东西,也就没有交换价值。
商品按价值交换,从本质上看,是生产者之间的劳动交换。
它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生产关系。
请务必加yingzipu666更新有保障!纸质教材+练习册+精准押题加!
3.交换价值、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体。
一方面,二者是统一的,是互相依存、互为条件的。
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另一方面,二者又是对立的,是相互排斥、互相矛盾的。
生产者生产是为了取得价值,而购买者则是为了取得使用价值。
卖者必须让渡使用价值,买者必须支付价值。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二者不能兼得,要得到一方,必须以放弃另一方为前提。
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是商品的内在矛盾,只有通过交换,才能使商品的内在矛盾得到解决。
(二)劳动的二重性原理
商品是由劳动创造的。
商品的两要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即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由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决定的。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关系: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过程从不同角度去观察的两个方面。
二者在时间上、空间上都是不可分割的。
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经济关系中,具体劳动需要还原为抽象劳动,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才形成价值。
(三)商品价值量的决定
商品的价值是质和量的统一。
价值是抽象劳动的凝结。
价值量是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即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量。
劳动量是由劳动时间来衡量的。
因此,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生产商品的劳动时间,且与劳动时间成正比。
1.个别劳动和社会劳动
各个商品生产者实际耗费的劳动时间就是个别劳动时间,由个别劳动时间形成的价值是商品的个别价值。
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商品的价值量只能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所谓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形成商品价值实体的劳动作为人类无差别的劳动,本身具有一般性。
因此,决定商品价值量的劳动时间只能是一般的劳动时间,即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而不可能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也不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
2.劳动生产率和价值量
确定商品价值量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的。
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在一定时间内生产某种使用价值的效率。
劳动生产率的高低是由众多因素决定的,其中主要有: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科学技术的发展程度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以及自然条件等。
价值量只与劳动时间相关。
在同样的劳动时间内具有较高生产率的活劳动,相对于生产率较低的活劳动而言,可以创造较多的使用价值。
劳动生产率越高,在单位时间内所生产的使用价值量就越多,但由于所形成的总价值量不变,因而包含在单位产品中的价值量相应减少。
但是,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的经济中,劳动生产率高的个别价值在还原为社会价值时,会还原为更高的价值。
(四)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1.价值规律的基本要求: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以此为基础进行商品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既是价值量如何决定的规律,也是价值量如何实现的规律。
价值规律对市场经济中的个别劳动耗费和社会劳动的使用都具有制约作用:
单个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一种商品总量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总量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2.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形式是价格围绕价值波动。
现实的市场上出现价格偏离价值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价格对价值的偏离受到货币价值变化的影响。
另一方面是因为价格受市场供求关系变动的影响。
市场价格决定供求,但供求又反过来会影响商品的市场价格。
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大于求,价格下跌。
价格总是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的,这种背离现象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
首先是因为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始终是以价值为基础的。
其次,从商品交换的总体来看,价格的涨落会相互抵消,商品的平均价格和价值相等。
最后,价格的变动也会影响供求关系,在价格的不断波动中,供求趋于平衡,使价格接近价值。
3.价值规律具有三个重要作用
第一,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部门之间的分配。
这种调节作用是通过价格围绕价值的上下波动和市场竞争实现的。
第二,刺激生产者的积极性。
生产者为了多获利润,就必须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加强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在竞争中努力降低商品的价格。
第三,优胜劣汰,导致生产者两极分化。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生产率水平高的商品生产者就会获利多、发展快,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三、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1)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依据劳动价值论,商品生产者要想获得生存与发展,必须使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就要求生产者努力去改进技术,逐渐缩短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在增加产品数量的同时提高产品质量。
(2)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价值能够存在的前提条件是必须具有使用价值,没有使用价值的商品也就没有价值。
(3)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和内容,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4)商品的价值要转化为价格就必须依靠市场。
一个有序的市场环境至少应当具备两个必要条件:
一是在商品交换中充分体现价值规律,严格实行等价交换的原则;
二是要拥有比较完善的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并建立比较完备的市场体系。
(5)认清价值的本质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不能简单以市场价格代替价值。
【例题·单选题】(2022)下列关于劳动价值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确定商品价值量的劳动时间是规定不变的
B.价值是由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人类劳动决定的
C.商品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体,没有价值的商品也没有使用价值
D.决定商品价值量的劳动时间为个别劳动时间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决定商品价值量大小的不是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而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生产某一产品所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会不断减少,选项A错误,选项D错误。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选项B正确。
没有价值的商品也可能有使用价值,比如说空气没有价值但是有使用价值。
选项C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