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价值论的几个公式及其应用

合集下载

程恩富现代政治经济学新编习题集(第1章商品)

程恩富现代政治经济学新编习题集(第1章商品)

程恩富《现代政治经济学新编习题集》第一章商品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之先辈中取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讲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1.商品【答案】商品:用来互换的劳动产品,具有利用价值和价值两因素或两种属性,它表现必然的社会生产关系。

2.互换价值【答案】互换价值:一种利用价值同另一种利用价值彼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3.价值【答案】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不同的人类一般劳动,表现商品生产者之间彼此比较劳动和互换劳动的经济关系,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4.抽象劳动【答案】抽象劳动: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无不同的人类一般劳动,表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5.商品经济【答案】商品经济:以商品互换为特征或以出卖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6.复杂劳动【答案】复杂劳动:需要通过专门培育与训练、具有必然文化知识和技术的劳动者才能从事的劳动。

7.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答案】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利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8.劳动生产率【答案】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的能力或劳动生产的效率,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或生产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必要劳动时间来表示。

二、判断题1.商品必需是劳动产品,所以劳动产品也就是商品。

()【答案】×【解析】2.商品能够按必然比例互换,是因为它们都具有利用价值。

()【答案】×【解析】3.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进程的两个方面。

()【答案】√【解析】4.价值不是劳动产品所固有的自然属性,而是商品特有的社会属性,是一个历史范围。

劳动价值论的几个公式及其应用

劳动价值论的几个公式及其应用

劳动价值论的几个公式及其应用【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劳动价值论的几个公式及其应用。

在首先探讨了劳动价值论的意义以及相关概念的介绍。

接着在详细阐述了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公式和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理论体系,同时探讨了劳动价值论在现代经济中的应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存在的争议和批评。

在总结了劳动价值论的持续影响,并展望了未来劳动价值论的发展方向,最后进行了结语。

本文通过对劳动价值论的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讨论,旨在深入探讨劳动在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为读者进一步理解劳动价值论提供了有益参考。

【关键词】劳动价值论、公式、马克思、理论体系、现代经济、经济发展、影响、争议、批评、持续影响、发展方向、结语1. 引言1.1 劳动价值论的意义劳动价值论是经济学中重要的理论之一,其在经济学思想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劳动价值论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劳动价值论是分析商品价值形成的重要工具。

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来决定的。

劳动价值论帮助我们理解商品价格背后的内在规律,揭示了商品交换背后的基本原则。

劳动价值论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商品价格的波动和变化。

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格与生产商品所需的劳动时间成正比。

通过劳动价值论,我们可以分析经济中价格的波动,了解不同生产力水平下商品价格的变化,从而更好地理解市场经济中的价格形成机制。

劳动价值论对于对经济体制的分析和评价也具有重要意义。

劳动价值论强调劳动在生产中的中心地位,批判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的剥削现象。

通过劳动价值论,我们可以深入探讨劳动者与资本家之间的矛盾,探讨如何建立更加公平和合理的经济体制。

劳动价值论在经济学理论研究中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其深刻揭示了商品交换和价值形成的基本规律,对于我们认识经济运行规律、指导经济政策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1.2 相关概念介绍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核心理论之一,它是指劳动在商品生产中所具有的决定商品价值的作用。

第2章劳动价值论

第2章劳动价值论


视频:台湾商品拜物教
• 就客观而言,商品拜物教或货币拜物教是商品经济的产物,就主观而言,则 是人脑的产物,或人的观念的产物。
• 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仍然存在商品拜物教和货币拜物教。
• 自私人假说与商品拜物教有直接的联系,但是这一假说是片面的,在现实经 济社会里,人的经济行为不仅有利己性,也有利他性。
第2章 劳动价值理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 , 了解和掌握商品的二因素、劳动的 二重性及其在经济学说史上的重要地位;商品的价值量 和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货币 的职能、货币流通规律与纸币流通;价值规律的表现形 式和作用。能够理论联系实际 , 运用劳动价值理论的基
本知识分析和研究实际经济问题。
这个价值形式使得商品的价值本身第一次真正地被表现 为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凝结,同时商品的价值量真正成为商 品交换比例的调节者,商品的价值表现得比简单价值形式更 充分。但这个价值形式仍然存在着局限性,商品的相对价值 表现仍不充分,商品交换比较困难。
3.一般的价值形式。当一种商品从众多的商品中分离出 来,并与一切商品交换,因而成为其他商品的一般等价物 时,价值形式便发展到一般价值形式。 等式: 80斤谷子= 50尺布= 2把斧子= 6分黄金= 其它各种商品=
(二)交换价值和价值 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 关系或比例。 不同商品之间可按一定的量的比例相交换,这说明它们之间存 在某种共同的东西。这共同的东西是什么呢? 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有两种看法,一种是客观效用论,一种是主 观效用论。 马克思认为“作为使用价值,商品首先有质的差别。作为交换 价值,商品只有量的差别,因而不包含任何一个使用价值的原子。”
• 六、商品拜物教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1)商品的二因素与劳动的二重性原理使用价值--------具体劳动价值----------------抽象劳动2)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商品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3)货币的产生与发展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是价值形式发展的完结阶段。

4)价值规律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实行等价交换。

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在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中的逻辑线索和基础地位:(1)与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派比较,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最大贡献是证明了“劳动的二重性”;(2)在劳动二重性的基础上,马克思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3)在剩余价值学说的基础上,马克思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并由此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结论。

概括地说,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揭示资本主义从产生到灭亡的历史规律的基础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个理论基石,是具有鲜明的阶级立场、为工人阶级争取经济和政治主体地位的学说。

马克思从“劳动是唯一的价值源泉”入手,无情地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的异化和资本家榨取剩余价值的罪恶,并由此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结论。

劳动价值论出自 MBA智库百科(/)劳动价值论(Labor theory of value)[编辑]劳动价值论劳动价值论是关于商品价值由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抽象劳动所创造的理论。

劳动决定价值这一思想最初由英国经济学家配第提出。

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也对劳动价值论做出了巨大贡献。

资产阶级古典学派的代表亚当·斯密特别是李嘉图对劳动形成价值的理论和价值量的分析已经取得了很大成绩,还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中的资本家、雇佣工人、土地所有者这一阶级结构,并阐述了三者之间的阶级矛盾。

劳动价值论的几个公式及其应用

劳动价值论的几个公式及其应用

劳动价值论的几个公式及其应用首先,我们要了解劳动价值的形成。

根据劳动价值论,商品的价值取决于生产商品所必需的劳动时间。

生产商品的劳动可分为两种类型: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

必要劳动是指用于生产劳动者自身生活资料的劳动时间,而剩余劳动是指用于生产劳动者之外其他人的剩余价值的劳动时间。

剩余价值是由剩余劳动创造的,并被资本家占有。

劳动力价值等于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的总和。

其次,我们来看劳动价值的公式。

在劳动价值论中,有几个重要的公式用来描述和计算劳动价值。

其中最基本的公式是:劳动价值 = 生产商品所必需的劳动时间这个公式表明了劳动价值的基本原理,即商品的价值取决于生产商品所必需的劳动时间。

而这个劳动时间是以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标准的,而不是个别劳动者的实际劳动时间。

这个公式是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公式,也是理解劳动价值的起点。

另一个重要的公式是劳动价值的等式。

根据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劳动价值的等式可以表示为:M = c + v + s其中,M代表商品的价值,c代表固定资本的价值,v代表可变资本的价值,s代表剩余价值。

这个等式是劳动价值的核心等式,它反映了商品价值的构成。

固定资本是用于购买生产资料和设备的资本,可变资本是用于购买劳动力的资本,而剩余价值则是由剩余劳动创造的。

这个等式揭示了商品价值的内在构成和形成过程,对于理解劳动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我们来看劳动价值的应用。

劳动价值的公式不仅可以用来描述商品价值的构成,还可以用来解释商品价格的形成。

在市场经济中,商品的价格不仅取决于商品的价值,还受到供求关系、生产成本、生产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然而,劳动价值的公式提供了一个基本的框架,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商品价格的形成和变动。

另外,劳动价值的公式也可以被用来对比资本主义经济和其他经济形式。

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剩余价值是由劳动者创造的,但被资本家占有。

这导致了生产资料和劳动者之间的对立和剥削关系。

因此,劳动价值的公式也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和矛盾。

劳动价值论框架

劳动价值论框架

劳动价值论框架
劳动价值论是一种经济学理论,旨在解释商品价值的来源和决定因素。

以下是劳动价值论的基本框架:
1. 劳动是价值的源泉:劳动是创造商品价值的唯一来源。

所有的商品价值都可以追溯到用于生产它们的劳动。

2.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取决于生产该商品所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一定技术条件下,以普通水平的技能和效率进行生产所需要的时间。

3. 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劳动价值论将劳动分为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

抽象劳动是指在社会上一般承认的一种无差别的抽象概念,而具体劳动则指特定的实际生产劳动。

4.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变化:随着技术进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以及社会需求的变化,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可能会发生变化。

这将影响商品的价值。

5. 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劳动价值论区分了商品的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

交换价值是指商品在市场上交换所具有的价值,而使用价值则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需求和欲望的实际用途。

需要注意的是,劳动价值论是一种经济学理论,其在现实世界中的适用性和争议仍然存在。

虽然劳动价值论提供了一种解释商品价值的框架,但在实际市场中,商品的价格还受到供求关系、市场竞争、品牌影响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1/ 1。

劳动价值论的五个基本内容

劳动价值论的五个基本内容

劳动价值论的五个基本内容劳动价值论是受18世纪德国发展起来的微观经济学的影响,19世纪的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Adam Smith)和爱德华桑代克(David Ricardo)提出的一个经济学理论,关于劳动在形成物价中所发挥的作用。

劳动价值论认为,劳动是用来制造物品的唯一有价值的因素,价格和价值是由劳动决定的。

它改变了以货币流动解释价值的传统理论,把价值的形成归结为劳动的形成。

劳动价值论有五个基本内容:1. 价值的本质:价值是由劳动来决定的。

劳动是成本费用,物品价格的根本价值是由劳动来决定的。

这里所讨论的劳动不一定要求物质上的形式,可以是物质劳动或精神劳动,也可以是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相结合的劳动。

2.异报酬:价值不仅仅是由劳动来决定的,还有其他外部因素的影响,比如投资规模,因此会出现不同的劳动者报酬不同的情况,即差异报酬的存在。

3. 价值的浮动:劳动价值论认为,价值依劳动而定,随劳动变化而变化,因此价值也具有浮动特性。

4. 估价模型:从劳动价值论中,可以得出一个特定的估价模型,也就是劳动价值模型,根据不同的工作所花费的时间和劳动的质量,可以把价值计算出来。

5. 价格的发展:劳动价值论认为,劳动的价值会随着劳动的增多而减少,也就是说,劳动的价值会随着市场的发展而不断减少,从而导致货物的价格也不断下降。

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劳动价值论提出的五个基本内容是:价值的本质是由劳动来决定,劳动者报酬会有所差异,价值具有浮动特性,可以得出劳动价值模型来估计价格,价格随劳动的增多而减少。

据此,要理解价值的形成,必须从劳动价值论的观点做起,从它所提出的五个基本内容出发,才能正确地把握价值的形成机制,并正确地解决价值形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例如,在形成价格时,必须注意结合劳动价值论的五个基本内容,充分考虑劳动者报酬的差异,价值的浮动等因素,正确认识和分析市场所处的价值状态,从而更好地把握价格的形成机制,通过合理的物价来促进社会的公平和公正。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PPT课件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PPT课件
现象,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第18页/共110页
货币的本质
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价值
商品价值的直接代表


使用价值 双重使用价值

商商 品品 商品二因素
自然属性 决定的 使用价值
社会职能 决定的 使用价值
第19页/共110页
货币的职能 货币的职能
价 流 贮 支世 值 通 藏 付界 尺 手 手 手货 度 段 段 段币
其次,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 品经济的其他一切矛盾的基础。
最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 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第25页/共110页
劳动价值论
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
——劳动创造价值,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价值; 抽象劳动量决定商品价值量,交换中的商品价值量取决于社会 必要劳动时间;
第20页/共110页
货币的优势和局限 • 优势:
货币的出现,有利于解决商品交换的困难,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 局限:
货币的出现并没有也不可能解决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即私人劳动和社会 劳动的矛盾,反而使矛盾更加扩大和加深了。
第21页/共110页
(五)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品 经 济
社会 分工
• 抽象劳动是指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 类劳动,即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消耗。
•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其统一 性指它们是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是同一劳动的两种 规定;其对立性表现在,具体劳动所反映的是人与自 然的关系,是劳动的自然属性,抽象劳动反映的是商 品生产者的社会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第23页/共110页
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劳动价值论的几个公式及其应用

劳动价值论的几个公式及其应用

劳动价值论的几个公式及其应用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之一,它是指通过劳动来创造价值。

劳动价值论的核心思想是,商品的价值是由劳动时间决定的,劳动是商品的实际质料。

劳动价值论的公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价值=劳动时间这个公式表明价值是由劳动时间决定的。

劳动时间是指用于生产商品所花费的时间,包括直接劳动和间接劳动。

直接劳动是指直接用于生产商品的人工劳动,间接劳动是指通过使用生产资料进行的间接劳动。

劳动时间的长短决定了商品的价值大小。

2. 商品交换比例=劳动时间比例这个公式表明,商品的交换比例是由商品所包含的劳动时间比例决定的。

假设有两个商品A和商品B,如果生产商品A所需的劳动时间是生产商品B所需的劳动时间的两倍,那么商品A与商品B的交换比例就是2:1。

3. 价值转移的公式价值转移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劳动产品的价值从一个商品转移到另一个商品的过程。

这个公式表明,劳动价值可以通过商品的交换转移。

假设有两个商品A和商品B,商品A的价值为10个单位,商品B的价值为20个单位,如果商品A与商品B的交换比例是1:2,那么商品A的价值就会转移给商品B,使得商品B的总价值增加10个单位。

劳动价值论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解释商品价格形成和波动的原因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格是由劳动时间决定的,因此商品价格的波动主要是由劳动时间的变化引起的。

例如,在生产工艺水平低下的地区,同一种商品所需的劳动时间较长,价格也会较高。

而在生产工艺水平较高的地区,同一种商品所需的劳动时间较短,价格也会较低。

2. 解释剩余价值的产生和分配剩余价值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由工人创造的超过其自身工资的价值。

劳动价值论认为,剩余价值的产生是由于工人在劳动中创造了价值,而只得到自己劳动力价值的一部分。

剩余价值的分配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分配规律,资本家占有剩余价值作为利润。

3. 分析经济危机的根源劳动价值论认为,经济危机是由于商品的生产与消费不一致而引起的。

劳动价值论

劳动价值论

劳动价值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首先是从商品开始研究的,因为“商品是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细胞,它包含着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一切矛盾胚芽,可以反映出商品经济、市场经济中社会关系的基本内容”。

本理论分析了商品的内在矛盾以及解决内在矛盾的途径、原则及媒介。

1、商品二因素商品二因素就是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

使用价值就是物品和服务的有用性,价值是无差别的一半人类劳动的凝结。

前者是自然属性,后者是社会属性。

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与价值的关系是: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对立统一的,首先价值存在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载体;无论是生产者还是消费者都不能同时拥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2、劳动二重性劳动二重性是指劳动具有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它们是从劳动的具体和抽象形态来考察的。

劳动二重性决定了商品二因素,即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实体。

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马克思首先揭示并证明的,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有机构成理论、资本积累理论、社会在生产理论等一系列理论。

3、个别劳动和社会劳动劳动产品采取商品形式,劳动采取价值形式,这是由个别劳动和社会劳动的内在矛盾决定的。

个别劳动和社会劳动在商品生产中表现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进而产生了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所以个别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内在矛盾的根源。

其产生在生产过程,而它的解决是在流通过程。

生产的二重性也决定了流通过程的二重性,即是生产过程形成使用价值的流通过程,也是生产中形成的价值的实现过程。

商品进入市场并被市场接受,具体劳动就转化为抽象劳动,使用价值就转化为价值,私人劳动就转化为社会劳动,商品的内在矛盾就得以解决。

4、价值量商品的价值不仅有质的规定还有量的规定。

商品的价值就是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即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量。

劳动自身增殖价值学说基本原理和总公式word资料15页

劳动自身增殖价值学说基本原理和总公式word资料15页

劳动自身增殖价值学说基本原理和总公式(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码: ___________)内容提要:本文从一个新的角度即脑力劳动是人类一般劳动,对劳动价值理论进行了新的探讨。

分析了价值理论的劳动量及量纲问题,说明了基于脑力劳动形成价值和创造价值的劳动价值理论的基本原理,并给出了说明劳动价值理论的总公式,初步建立了有别于传统劳动价值论的“劳动自身增殖价值学说”。

关键词:劳动价值论基本原理总公式劳动自身增殖价值学说劳动价值理论是理论经济学研究中的基本问题。

古往今来,众多学者对于这个理论体系的建设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前人成果对今天深化劳动价值论的研究都是非常重要的借鉴。

本文作者在比较前人关于劳动价值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现实经济运动实际情况的观察和分析,认为对劳动价值论的基本概念——劳动——需要进行重新定义。

这种重新定义不仅不是对劳动价值论的否定,而是对劳动价值论的深化和发展。

根据重新定义的劳动,阐述了有别于传统劳动价值论的劳动自身增殖价值学说的基本原理。

并对基本原理给出一个总公式(模型)。

㈠劳动的新定义劳动定义:劳动是自身生产和增殖的创造社会财富的脑力活动。

现就这个定义说明如下:⒈劳动首先是人的自觉的有目的的活动,因而是脑力活动。

人脑浓缩了巨量的信息,因此就可能形成特殊的信息场。

并由信息场发出具有能动作用的信息力——脑力。

脑力不同于一般自然力,不同于动物力,也不同于人的生理学力即体力。

脑力具有目的性、意志性、思维性、扩增性和创造性。

劳动不是被动的盲目的活动。

而是一种主动的自觉的活动。

动物和人出于本能进行的活动,既所谓的“体力劳动”不应该属于劳动范畴。

⒉劳动是一种可以复制和扩增的活动,是一种自身生产和增殖的活动,这是劳动的本质。

以往对劳动的种种定义,概念,说明,分析,都因为没有揭示劳动的这个本质,而不能对劳动做出正确的概括。

⒊劳动也是人创造财富的活动。

所谓创造财富就是人利用自然、改造自然获得财富。

《劳动价值论》课件

《劳动价值论》课件
《劳动价值论》ppt课件
目录
• 劳动价值论的概述 • 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基础 • 劳动价值论的应用 • 对劳动价值论的评价与展望 • 案例分析
01
劳动价值论的概述
劳动价值论的定义
劳动价值论
劳动价值论的意义
一种经济学理论,认为商品的价值来 源于生产过程中所投入的劳动量。
揭示了商品交换的本质,为理解市场 经济和经济发展提供了基础。
详细描述
该企业通过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产品销售等环节创造价 值,其中劳动在各个环节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如工人的操 作、技术人员的研发、管理人员的组织协调等。
案例二:某行业的市场竞争分析
总结词
通过分析某行业的市场竞争,探讨劳动价值论在市场中的作用。
详细描述
该行业存在激烈的竞争,企业为了获得竞争优势,不断投入研发、提高产品质量、加强营销等,这些 都需要劳动的参与。劳动价值论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市场需求和竞争态势,从而制定更加科学合 理的经营策略。
03
劳动价值论的应用
价值规律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即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 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通过竞争和供求关系自发地起作用,调节生产和流通,促进社会经济的发 展。
价值规律的作用是双重的,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需要政府宏观干预 ,以克服其消极影响。
价值创造与价值量
价值创造
价值创造是指通过劳动过程创造 出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商品或服 务,从而形成新的使用价值和交
换价值的过程。
价值量的决定因素
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一定 社会生产条件下,平均生产该商品 的劳动者所花费的时间。

效用价值论与劳动价值论比较

效用价值论与劳动价值论比较

劳动价值论;效用价值论;商品价值论论文摘要: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是两种不同(de)价值理论.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既有合理性,又有局限性.(de)研究方法是吸收劳动价值论和效用价值论(de)有益成果,重建商品价值理论.一、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de)来源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de)理论来源,要追溯到英国古典学家亚当·斯密,他在自己(de)代表作国富论中提出劳动创造商品价值(de)观点,同时,区分了商品(de)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他指出:“应该注意,价值一词有两个不同(de)意义.它有时表示特定物品(de)效用,有时又表示占有某物而取得(de)对他种货物(de)购买力.前者可以叫作使用价值,后者可以叫作交换价值.”他认为“劳动是衡量一切商品交换价值(de)真正尺度.”他又说,价值由劳动决定(de)原理只适用于“初期野蛮社会”,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由于资本积累和土地私有制(de)生产,商品(de)价值不再由劳动决定,而是由工资、利润、地租三种收人决定.他说:“工资、利润和地租是一切收人和一切可以交换价值(de)三个根本源泉.”等等.斯密(de)价值概念不够明确,引起后来学者(de)争论.法国经济学家萨伊在经济学概论中研究了商品价值问题.他批评斯密“只有人(de)劳动才创造价值”不符合事实,更加严密(de)分析表明,“一切价值都来自人(de)劳动加上力与资本(de)作用.”他提出生产三要素(劳动、资本、土地)共同创造商品(de)价值.萨伊所讲(de)价值不是凝结在商品中(de)抽象劳动,而是物品或财富(de)效用.他说:“物品效用就是物品价值(de)基础,物品(de)价值就是由财富所构成(de).”萨伊(de)价值论被人称为“生产要素价值论”或“效用价值论”.后来,边际学派又了效用价值论,创立了边际效用价值论.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古典经济学(de)劳动价值论.他肯定劳动创造价值(de)基本观点,批评斯密(de)价值概念自相矛盾.他在其代表作资本论中提出“商品二因素”和“劳动二重性”学说,说明具体劳动创造商品(de)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de)价值;商品(de)价值就是凝结在商品中(de)人类抽象劳动;商品(de)价值量决定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格是价值(de)货币表现等等.马克思还批评萨伊(de)“生产要素价值论”和“三位一体”(de)分配公式,是为资本主义剥削辩护.马克思(de)劳动价值论和萨伊(de)效用价值论都来源于斯密(de)价值论,两种不同(de)价值理论演变关系如下:商品价间二、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de)区别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de)区别有以下三点:(一)劳动价值论认为,生产劳动创造商品(de)价值;具体劳动创造商品(de)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de)价值.效用价值论认为,生产要素共同创造商品(de)价值.劳动只是要素之一,不能单独创造价值.争论(de)焦点是对“创造”(de)理解问题.汉语词典(修订本)(de)解释是:“创造”就是“想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论、做出新(de)成绩或东西.”“创造性”就是“努力创新(de)思想和表现,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在劳动中(de)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这种涵义上讲,劳动创造价值(de)观点是正确(de).因为在生产三要素中,人是劳动(de)主体,只有人(de)劳动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其他生产要素(土地、资本等)都是被动(de)要素,本身并不具有创造性;在生产要素中,只有人(de)劳动是不可缺少(de),其他生产要素并非绝对不可缺少.例如,非农业生产就不一定需要土地,小生产就不一定需要资本.“劳动创造价值”不仅是马克思主义(de)价值观,同时也是广大劳动人民(de)价值观.生产要素共同创造价值是西方经济学(de)价值观.(二)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de)价值就是凝结在商品中(de)人类抽象劳动,因此得出结论:劳动是价值(de)唯一源泉.效用价值论认为,商品(de)价值就是财富(de)效用(使用价值),因此得出结论:生产三要素是商品价值(de)源泉.争论(de)焦点是对“价值”和“源泉”(de)理解问题.由于对价值概念理解不同,对价值源泉(de)看法就必然不同.众所周知,商品是用来交换(de)劳动产品.作为劳动产品,商品是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来(de).生产力二因素(人力和物力)决定商品二因素:一是物(de)因素,来源于自然界;二是人(de)因素,来源于人(de)劳动.自然资源与人(de)劳动是商品使用价值(de)源泉,而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de)源泉.“创造”与“源泉”是两个不同(de)概念,不能混为一谈.“劳动创造价值”不等于“劳动是价值(de)唯一源泉”.自然资源与劳动一样,也是商品价值(de)源泉.因为自然资源对人类有使用价值,稀缺(de)自然资源(石油、煤炭、天然气、金、银、铜、铁矿等)有交换价值,这是不能否认(de)事实.商品交换不仅是劳动交换,同时也是资源交换.资源、劳动、商品、价值关系如下:自然资源+人(de)劳动=产品~使用价值~商品~交换价值.(三)马克思(de)劳动价值论认为,劳动创造商品(de)价值,资本、土地并不创造价值.因此得出结论:资本带来利润,土地带来地租,都是对雇佣劳动者(de)剥削.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批判资本主义剥削.萨伊(de)效用价值论认为,生产三要素共同创造商品(de)价值,因此得出结论:劳动获得工资,资本获得利润,土地获得地租,并不存在剥削.这就是政治经济学(de)阶级性.这个问题(de)关键是对“剥削”(de)理解问题.有人认为,价值论是分配论(de)基础.劳动价值论是按劳分配(de)理论基础,生产要素价值论是按生产要素分配(de)理论基础.有人认为,价值论与分配论无关,劳动价值论不是按劳分配(de)理论基础,按生产要素分配也不能证明生产要素共同创造价值.事实证明,没有价值创造,就没有价值分配.劳动创造价值是按劳分配、多劳多得(de)理论基础,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de)基本分配原则.深化劳动价值理论研究,是为了完善按劳分配制度.同时,应该认识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资本、土地是稀缺资源,参与价值形成,不能无偿使用,因此也要参与分配.如果分配公平(合情、合理、合法),有利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水平(de)不断提高,就不必谈论剥削问题;如果分配不公,贫富差距扩大,甚至两极分化,就肯定有剥削问题.剥削就是利用经济、政治特权,侵犯劳动人民(de)利益,为个人或小集团谋私利.这个问题比较复杂,应该结合实际具体分析,在此不多谈.三、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de)联系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不仅有区别,而且有联系,主要有以下三点:(一)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de)研究对象都是商品(de)价值,只是由于研究(de)重点和方法不同,产生了不同(de)认识.效用价值论研究(de)重点是商品(de)使用价值,采用定量分析(de)方法,从财富(de)效用到边际效用,从基数效用到序数效用等;劳动价值论研究(de)重点是商品(de)交换价值,采用定性分析(de)方法,从交换价值中抽象出价值,从价值讲到价格等.科学(de)研究方法应该是:全面分析,系统研究,不仅要进行定性分析,而且要进行定量分析;不仅要研究使用价值,而且要研究交换价值;还要研究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de)联系,研究交换价值和价格(de)区别,才能得出科学(de)结论.(二)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对商品使用价值(de)源泉认识是相同(de).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说过:“劳动不是一切财富(de)源泉,自然资源和劳动一样,也是使用价值(而物质财富本来就是由使用价值构成(de))(de)源泉,劳动本身不过是一种自然力(de)表现.”“只有一个人事先就以所有者(de)身份来对待自然界这个一切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de)第一源泉,把自然界当作隶属于他(de)东西来处置,他(de)劳动才成为使用价值(de)源泉,因而也成为财富(de)源泉.”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也说过:“政治经济学家说:劳动是一切财富(de)源泉.其实劳动和自然界才是一切财富(de)源泉.自然界为劳动提供材料,劳动把材料变为财富.”效用价值论认为,生产三要素是财富和价值(de)源泉.(三)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对商品价格(de)认识也有某些相同之处.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de)价格是由价值决定(de),价值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de).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浮动是商品经济(de)价值.效用价值论认为,商品(de)原始价格是由生产费用决定(de),市场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de),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相交,决定商品(de)均衡价格.马克思在雇佣劳动和资本中也说过,商品(de)价格是由什么决定(de)“它是由买主和卖主之间(de)竞争即供求关系决定(de).”他还指出,“商品价格是由生产费用决定(de)”.其实,商品价格与货币密切相关,离开货币就谈不上价格.四、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de)统一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长期争论不休,说明两种不同(de)价值理论都有自己(de)一定道理,需要继续研究.形而上学(de)思维方式是:“非A即B-.辩证法(de)思维方式是“亦A亦B".正确(de)研究方法应是求同存异,发展创新,吸收劳动价值论和效用价值论(de)有益成果,创立新(de)商品价值论.商品(de)价值是什么这不是单纯(de)经济学间题,而是经济问题.从哲学上讲,价值是客体对主体(de)意义以及主体对客体(de)评价,它反映了客体和主体(de)关系.马克思说过:“‘价值’这个普遍(de)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de)外界物(de)关系中产生(de)”.商品(de)价值就是商品对人所具有(de)意义以及人对商品所作(de)评价,它反映了商品(客体)和人(主体)之间(de)关系.换句话说,我们讲商品(de)价值,就是指商品对人有何价值人对商品作何评价(买不买,值不值)离开人这个价值主体,商品无人问津,价值就无从谈起.这是认识商品价值(de)关键所在,也是发展商品经济(de)意义所在.我们为什么要发展商品经济归根到底是为了满足人民(de)消费需要.在商品社会中,人从整体上(不要理解为个人)讲具有二重性: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商品是用来出卖(de)劳动产品,生产(de)最终目(de)是为了满足消费(de)需要,因此就决定商品(de)价值也具有二重性:对消费者具有使用价值,对生产者具有交换价值.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de)物质内容,交换价值是商品价值(de)表现形式.内容决定形式,有使用价值(de)商品才有交换价值,没有使用价值(如伪劣商品)就没有交换价值;使用价值降低(如旧车),交换价值降低;使用价值消失(如过期失效药品),交换价值消失.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de)关系是辩证统一关系,统一于商品(de)价值.研究商品价值问题,必须首先研究使用价值,只有弄清使用价值,才能弄清交换价值.商品(de)使用价值是商品(de)社会价值,即满足社会消费者(de)需要.任何社会(de)商品生产,最终目(de)都是为了满足消费需要.生产是手段,消费是目(de);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决定再生产.生产和消费(de)关系决定商品与货币、供给与需求、总供给与总需求(de)关系,从而决定整个国民经济(de)运行.商品(de)使用价值包括三要素:品种、数量、质量.不同品种、数量、质量(de)商品,具有不同(de)使用价值,同一商品也可能有不同(de)用途,这些都是不言而喻(de).商品使用价值(de)大小是可以分析比较(de),根据使用价值三要素对消费者(de)效用就可以比较出来.品种(序数效用):商品类别品种很多,使用价值大小不同,可以进行定性分析,按序数排列,排在前三位(de)应该是:食品、衣服、住房……食、衣、住是人民基本(de)生活需要,解决(de)是温饱间题.我国经济战略第一步就是解决温饱问题,第二步是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是实现共同富裕.现在已经走过第二步,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但是还没有全面达到小康水平.数量(基数效用):商品数量有多少,决定使用价值(de)大小,可以进行定量分析,用基数计量.例如,我国现在有13亿人口,每年需要消费多少粮食根据统计,得出基数.满足需要,效用最大.粮食生产就是要根据这个基数来安排.国家实行最严格(de)耕地保护制度,保护粮食生产基地;同时建立粮食储备制度,以丰补歉,保证粮食安全.此外,国家还给种粮农民财政补贴,以调动农民(de)生产积极性. 质量(时间效用):商品质量要合格,而且要有保质期,过期则失效.特别是食品、药品,关系人民生命健康,质量尤其重要.现在市场上假冒伪劣商品泛滥成灾,过期食品、药品也拿去出卖,广大消费者深受其害(有些人被伪劣食品、药品毒害致死).国家必须制定商品质量标准,建立质量检查监督机构,加强质量检查监督工作,严厉打击假冒伪劣行为,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保护消费者(de)合法权益.商品(de)交换价值是商品(de)经济价值,即能够给商品生产者带来经济利益.盈利或赚钱是商品生产(de)直接目(de),它决定商品生产和流通(de)全过程,促进商品经济(de)发展和繁荣.在商品经济(de)发展过程中,商品(de)交换价值形式也发展变化:从简单(de)价值形式到扩大(de)价值形式,从一般价值形式到货币形式,从金属货币流通到纸币产生,如今又发展到货币“一卡通”.在货币产生以前,没有价值尺度和价格标准,商品(de)交换价值形式是不明确(de),在很大程度上带有互通有无(de)性质,交换双方获得(de)都是使用价值(货物).在货币产生以后,有了价值尺度和价格标准,单位商品(de)交换价值就明确地表现为价格.商品价值、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与价格(de)逻辑关系是:商品价值商品(de)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de)物质承担者,这个“物质”就是商品(de)数量和质量.没有数量就没有质量;没有质量(如食品腐烂变质),数量再多也不顶用,等于零. 商品(de)交换价值与价格、数量成正比.商品(de)价格与质量成正比(优质优价),与数量成反比例方向变化(薄利多销).劳动生产率(de)提高可以增加商品(de)产量,与交换价值成正比;同时又降低生产成本,与价格成反比.消费者购买商品考虑(de)是买什么(品种)买多少(数量)好不好(质量)贵不贵(价格)这是经济生活(de)基本常识.商品(de)价格就是货币与商品相交换(de)比例关系,即单位商品交换价值(de)货币表现(亦称单价).用公式表示:商品价格=这个公式不仅包括各种商品(de)各种价格,而且反映了价格变化,即供求规律:在自由竞争(de)市场上,个别商品(de)市场价格是由生产成本和供求关系决定(de).生产成本是决定商品价格(de)内因,市场价格只有高于成本价格,生产者有利可图,才会继续生产;否则就会停产或转产.供求关系是决定商品价格(de)外因:商品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跌;供求平衡,价格相对稳定,市场价格等于成本价格加平均利润,即生产价格.市场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浮动,是市场经济(de)价格规律.价格规律调节商品生产和流通.整个社会(de)商品价格水平是由货币发行量决定(de).国家制定货币政策,控制货币发行量,可以保持商品价格水平(de)基本稳定,防止通货紧缩或通货膨胀,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平稳发展.。

劳动价值论的几个公式及其应用

劳动价值论的几个公式及其应用

劳动价值论的几个公式及其应用【摘要】本文将探讨劳动价值论的几个公式及其应用。

在将介绍劳动价值论的定义、历史背景和其重要性。

在将详细讨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公式、里氏价格与劳动价值的关系、边际效用与劳动价值的对比、利润率的计算公式以及商品价格与价值的偏差。

在将总结劳动价值论在经济学中的地位、其影响以及局限性。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探讨,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劳动价值论在经济学理论中的作用和意义,以及劳动价值论在解释商品价格形成和利润率变动等方面的局限性。

【关键词】劳动价值论、马克思、里氏价格、边际效用、利润率、商品价格、经济学、影响、局限性、公式、应用、重要性、偏差、结论、定义、历史背景、对比、地位1. 引言1.1 定义劳动价值论劳动价值论是一种经济学理论,它认为商品的价值取决于生产这些商品所需要的劳动量。

根据劳动价值论,劳动是衡量商品价值的唯一标准,而其他因素如土地、资本等只是劳动的衍生物。

劳动价值论的核心思想是劳动是所有价值的源泉,而商品的价格则是劳动价值的外在表现。

在劳动价值论中,劳动被看作是一种抽象的人类活动,不同种类的劳动根据其需要的脑力和体力不同来衡量其价值。

劳动价值论强调了社会劳动分工和交换关系在确定商品价值上的重要作用,以此来解释商品价格的变动和经济发展的规律性。

劳动价值论的提出可以追溯到古代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但真正系统阐述和发展劳动价值论的是卡尔·马克思。

马克思将劳动价值论作为其《资本论》的重要理论基础,深入探讨了劳动力的交换以及商品价格和价值之间的关系。

劳动价值论是研究商品价值形成和交换规律的理论框架,对于理解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劳动价值论的研究,人们可以更好地把握商品生产和分配的基本规律,为经济学的发展和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1.2 历史背景劳动价值论作为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其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古代,劳动力是生产的基础,人们通过劳动换取生存所需的物资。

劳动价值论概述

劳动价值论概述

《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劳动价值论基本内容概述【内容提要】: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经济学的基础,也是整个经济学的真正基础。

本文通过对商品而因素与劳动二重性、价值形式与货币、价值规律及商品拜物教性质的考察概述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中阐述的劳动价值论,进一步深化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理解其意义。

【关键词】:劳动价值论、价值、商品拜物教、现代认识1.商品的二因素与劳动的二重性1.1商品的二因素: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二因素。

它就是这两种因素的对立统一体。

[1]1.1.1商品的使用价值商品都具有可以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使用价值。

商品具有何种使用价值,是由它本身所具有的物理的、化学的或生物学的性质决定的。

它只有在人们使用和消费它的时候才实现。

[2]使用价值同时又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3] 1.1.2商品的价值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想交换的量的关系和或比例。

[4]而两种东西不同的使用价值能够按一定比例相交换,它们中间存在着共同的可以相互比较的东西。

即,只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单纯凝结这些物,作为它们共有的这个社会实体的结晶,就是价值——商品价值。

[5]凝结在商品中一般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即形成了商品的价值。

1.1.3商品的价值量1.1.3.1.商品的价值量的决定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其中的无差别的、一般意义的人类劳动。

那么各商品间的劳动时间决定的。

马克思指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在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的劳动时间”。

[6]一种商品的价值同其他任何一种商品的价值比例,就是分别生产它们的消耗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之比。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随着劳动生产力的发展而改变。

1.1.3.2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力(1)、劳动生产力也称劳动生产率,指的是劳动的生产力和效率。

[7]可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或生产单位产品所需的时间。

劳动价值论的几个公式及其应用

劳动价值论的几个公式及其应用

劳动价值论的几个公式及其应用(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码: ___________)目前,我国理论界正在深入广泛地讨论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

无论是在目前这场讨论中,还是在长期以来中外学者的研究中,对劳动价值论都提出了一系列的质疑和难题。

其中有些难题在马克思著作中并无现成答案,应用传统理论也难以作出令人信服的解释。

这就使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也孕育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我们应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把劳动价值论研究进一步引向深入,把创立了一百多年但至今未获应有发展的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从各方面加以丰富和发展。

为此,本文冒昧提出几个新理论和新公式,并尝试应用这些理论和公式,分析和破解关系到劳动价值论兴废存亡的几个问题。

一、几个公式(一)价值决定公式——价值规律公式之一马克思关于价值决定的基本观点是:“只是社会必要劳动量,或生产使用价值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该使用价值的价值量。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版,第23卷,52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马克思关于价值决定的这个观点是价值规律的首要内容。

马克思在这里所说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是理论界通常所说的第一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以下用个量t[,1]及其总量T[,1]表示)。

对于t[,1]参与价值决定,在承认劳动价值论的学者中是没有争议的。

但也许正因为没有争议,人们对t[,1]的认识一般也就没有深化、细化和量化。

其实,根据马克思的论述和社会实践,t[,1]包含着丰富的内涵和外延,有必要在认识上加以深化、细化和量化。

从内涵来说,马克思所说的t[,1] 至少包含着三个重要的规定:一是劳动时间,并且是有效劳动时间,是制造某种使用价值的劳动时间;二是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三是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基本上也就是社会平均的或中等的生产条件。

劳动价值论 例子

劳动价值论 例子

劳动价值论例子假设有一个小镇或者小县城,有一些给男性服务的理发店。

假设理发工具的价格可以忽略不计,就是零。

这个县城的理发共有两种发型可选择,平头和分头。

理发工具一样,假设理发师的理发水平和速度也都一样。

平头需要用10分钟,分头需要用20分钟。

理一个平头价格为10元,理一个分头价格为20元。

为什么分头的价格要比平头的贵一倍?原因在于理分头的时间要比理平头的时间多一倍。

这就是劳动价值论,创造的价值和劳动的时间成正比。

科学的思考总是考虑最简单的模型,再逐渐加入复杂性。

假设这个县城里的人有四分之三的人选择理平头,有四分之一的人选择理分头。

则这个县城里的理发师,有两种办法。

一种是,理发师分工,理平头的专门理平头,理分头的专门理分头。

理发师都是每天工作八个小时,理平头一个理发师一个小时60分钟可以理6个人,理分头一个理发师一个小时可以理3个人。

另一种办法,所有的理发师都可以理平头也可以理分头,但是每天工作八个小时的收入都是480元。

现在对这个系统加入扰动,比如所有理分头的人,都把分头的价格提高一倍,理一个分头40元。

这个扰动会引起一系列的变化。

许多人一看分头贵了,会反抗,反抗的办法是去理平头。

这样理分头的人的生意就变少了。

但是也有一些人忍声吞气,他就是喜欢理分头,也不在乎这点钱,因此理分头的理发师也会有一些生意。

而理平头的理发师也会有一些选择涨价,也涨一倍。

但是,所有的理发师相互之间也有竞争的关系,为了拉到客人,会试图降价,有的时候涨价太多,来的客人就少,而降价虽然一个客人赚得少,但是生意多了也会赚得多。

另一方面,也会有时尚的关系,因为时尚导致了后来有四分之三的人选择理分头,四分之一的人理平头。

这时候理分头的理发师赚得多,这导致了理平头的理发师赚得少,于是纷纷改行去理分头。

各个理发师的劳动能力也不同。

有的理发师理发速度比其它人快一倍,导致赚的钱也是其它理发师的一倍,其它理发师试图追赶,却发现能力就是不行,因此对于这种情况,其它理发师会认倒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劳动价值论的几个公式及其应用目前,我国理论界正在深入广泛地讨论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

无论是在目前这场讨论中,还是在长期以来中外学者的研究中,对劳动价值论都提出了一系列的质疑和难题。

其中有些难题在马克思着作中并无现成答案,应用传统理论也难以作出令人信服的解释。

这就使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也孕育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我们应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把劳动价值论研究进一步引向深入,把创立了一百多年但至今未获应有发展的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从各方面加以丰富和发展。

为此,本文冒昧提出几个新理论和新公式,并尝试应用这些理论和公式,分析和破解关系到劳动价值论兴废存亡的几个问题。

一、几个公式(一)价值决定公式——价值规律公式之一马克思关于价值决定的基本观点是:“只是社会必要劳动量,或生产使用价值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该使用价值的价值量。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版,第23卷,52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马克思关于价值决定的这个观点是价值规律的首要内容。

马克思在这里所说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是理论界通常所说的第一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以下用个量t[,1]及其总量T[,1]表示)。

对于t[,1]参与价值决定,在承认劳动价值论的学者中是没有争议的。

但也许正因为没有争议,人们对t[,1]的认识一般也就没有深化、细化和量化。

其实,根据马克思的论述和社会实践,t[,1]包含着丰富的内涵和外延,有必要在认识上加以深化、细化和量化。

从内涵来说,马克思所说的t[,1] 至少包含着三个重要的规定:一是劳动时间,并且是有效劳动时间,是制造某种使用价值的劳动时间;二是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三是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基本上也就是社会平均的或中等的生产条件。

后两个规定结合在一起,也就是社会平均的或中等的劳动生产率和劳动生产力(在这里,这两个概念完全一致,可以通用)。

这样,商品的价值量(W )就是劳动时间(t)和劳动生产率或劳动生产力(N)的函数,即:W=f(N,t)在这里,N又是由多种情况和要素决定的。

正如马克思所说:“劳动生产力是由多种情况决定的,其中包括:工人的平均熟练程度,科学的发展水平和它在工艺上应用的程度,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以及自然条件。

”(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版,第23卷,5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在这多种情况中的每一种,都是一种或一类生产要素,每种要素又都包含着许多方面和因素。

具体说:第一,工人的平均熟练程度可以说是劳动力要素(r),其中包括劳动者的德、智、体素质,这又取决于先天的体质和智力遗传因素、后天的教育和环境因素,特别是本人的主观努力以及这种努力的方向和程度等等。

第二,科学的发展水平和它在工艺上应用的程度可以说是科学技术要素(e),其中包括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和应用程度,相关知识、信息的获取、传递、加工、贮存、应用水平,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所承载的科学、技术、知识、信息种类和含量等等。

第三,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可以说是管理要素(g),其中包括微观的经营管理,宏观的经济、文化、教育、社会、政治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纪律、制度、政策、措施、分工、协作,以及由此形成的生产力系统。

第四,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可以说是资本要素(c),其中包括资本的积累、积聚、集中、筹措、运作,生产资料的获取、配置、利用、更新改造等等。

第五,自然条件主要是土地要素(d),完整地说应该包括人类自身的自然(已列入劳动力要素之中)和人类外部的自然,后者又包括土地、水源、森林、矿藏、日照、气候、其他动植物、生态环境等等。

所有这些要素,都是劳动生产力的决定性因素,从而都是商品价值量的决定性因素。

仅以上述五项要素列入价值决定的关系式,可得出以下公式:W=f(r,e,g,c,d,t)以上因素都影响到价值决定,其中有的是加和关系,有的是比例关系,有的是非加和性、非线性的关系。

从外延来说,无论在中国在世界都存在着多层次的生产力,存在着多种不同的生产条件和劳动力条件。

同一规格质量的产品都可能有多个不同的生产者向市场提供;这些生产者有的是个体,有的是企业;企业中有独资的,有合资的,有股份制的,有国有的。

不同生产者会有不同的生产条件、劳动力条件和由此决定的不同的劳动生产率。

这些生产者各自的个别劳动生产率(N)可能分别等于、大于或小于社会平均的劳动生产率(N[,1]),从而N与N[,1]的比值n(我们把n 叫做相对劳动生产率或劳动生产率指数)可能分别等于1,大于1或小于1.即N=N[,1],N>N[,1],N<N[,1],亦即n=1,n>1,n<1.但无论个别劳动生产率N和个别劳动时间t怎样不同,同一规格质量的产品投放到同一市场上价格都相同,从而社会价值W都相同。

因而n值越高,在相同劳动时间t 里产品产量越大,产品总价值也越大。

于是就存在以下的数量关系和价值决定公式:W=t[,1]=nt当n不变或相同时,W与t成正比;当t不变或相同时,W与n成正比,即与N成正比,与N[,1]成反比;当W不变或相同时,t与n成反比。

这就是说,当劳动生产率不变或相同时,商品价值量与劳动时间成正比;当劳动时间不变或相同时,商品价值量与相对劳动生产率即劳动生产率指数成正比,或者说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当商品价值量不变或相同时,也就是在等质等量商品中,包括单位商品中,所凝结的劳动时间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劳动生产率越高,所需劳动时间越少,反之则相反。

因此,我们应该区别不同情况、不同概念的劳动生产率,来全面认识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三者关系;否则就会在这三者关系上纠缠不清,争论不休。

在计算同类商品总量、部门商品总量、社会商品总量时,由于社会(平均)劳动生产率总是根据所有个别劳动生产率的加权平均数计算的,因而这时n=1,从而,W=nT=1T=T.其中总劳动时间T=∑t=∑t[,1]=T[,1].所以,无论是同类产品、部门产品还是社会总产品的总价值量总是等于耗费在产品中的总劳动时间。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论述了商品的价值量决定于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之后,又在《资本论》第三卷进一步指出:“事实上价值规律所影响的不是个别商品或物品,而总是各个特殊的因分工而互相独立的社会生产领域的总产品;因此,不仅在每个商品上只使用必要的劳动时间,而且在社会总劳动时间中,也只把必要的比例量使用在不同类的商品上。

”(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版,第 25卷,716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 )马克思这里所说的必要的劳动时间,也就是理论界通常所说的第二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以下用总量T[,2]和个量t[,2]表示)。

显然,作为完整意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仅对社会生产、对生产部门、对社会供给来说是必要的,而且对社会需求、对消费者及其购买力来说也是必要的;不仅要具有劳动耗费上的社会平均性,而且要具有劳动效果上的社会必需性,即具有两种含义上的社会必要性,也就是必须由两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共同决定商品的社会价值。

这就是说:“价值不是由某个生产者个人生产一定量商品或某个商品所必要的劳动时间决定,而是由社会必要的劳动时间,由当时社会平均生产条件下生产市场上这种商品的社会必需总量所必要的劳动时间决定”。

(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版,第25卷,722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然后再根据从这样决定的商品总价值中所分摊到的部分决定单个商品的价值,即由“所生产的总价值除以产品数,决定个别产品的价值,而且个别产品只有作为总价值的这种相应部分才成为商品。

”(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版,第26卷(Ⅱ),120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因而,完整意义的社会价值,是由社会平均生产条件下生产某种商品社会必需总量(B )所必要的劳动时间(T[,2]=Bt[,1])决定该种商品实际生产总量(A)的实际总价值(W),并由从这个总价值中所分摊到的部分决定单个商品的实际市场价值(w),即由两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t[,1]、T[,2])共同决定商品的社会价值(包括总量价值W和单位商品价值w)。

用计算公式表示,即:W=T[,2]=Bt[,1]=B(T[,1]/A)=(B/A)T[,1]=b[,T]w=W/A=T[,2]/A=Bt[,1]/A=bt[,1]=bnt其中,T[,1]=T,为生产A量商品实际耗费的总劳动时间,t为单位商品个别劳动时间,n为相对劳动生产率或劳动生产率指数,b=B/A为供求系数或产品需求率或产品稀缺率。

上述公式把产品需求率b列为价值决定的一个重要变量,从而把供求关系列入了价值决定。

而市场供求是复杂多变的,因此,“价值量不以交换者的意志、设想和活动为转移而不断地变动着。

”(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版,第23卷,91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这样,供求变动就决定了价值变动,进而决定了价格变动。

从这种新观点来看,商品价格随着供求变动而上下波动,并不是商品价格与价值偏离,而正是有规律地必然地向价值接近,与价值相一致。

再从供求变动趋势来看,“如果供求决定市场价格,那么另一方面,市场价格,并且进一步分析也就是市场价值,又决定供求。

”(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版,第25卷,21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这种供求与价格的相互作用,供求的价格弹性,会把供求、从而也把价值和价格拉向一个均衡点。

这样,虽然在任何一定的场合供求都是不一致的,但是“就一个或长或短的时期的整体来看,供求总是一致的;不过这种一致只是作为过去的变动的平均,并且只是作为它们的矛盾的不断运动的结果”。

(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版,第25卷,212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这时,A=B即b=1,因此,就一定时期整体来看,价值决定公式仍然应该是:W=bT=Tw=bt[,1]=t[,1]这个公式里,似乎b可以消失,不再发生作用,实际上这个公式成立的条件是b=1即A=B,亦即供求平衡,实际上供求在这里仍然是起作用的,而在其他任何一定的场合,供求都是不一致的,也就是A≠B,b≠1,从而b 都不能消失,供求都起作用。

总之,在以上价值决定公式中,既包含了实际劳动时间(t和T),又包含了两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t[,1]和T[,2])。

在第一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中,既包含了劳动时间,又包含了劳动生产率因素。

其中也就隐含了决定劳动生产率并进而决定劳动生产力的多种情况和多种生产要素,如劳动力、科学技术、经营管理、资本、土地等等要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