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酮类化合物糖苷化反应的研究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酮类化合物糖苷化反应的研究

摘要:黄酮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一类化合物,多属于植物的次级代谢产物在植物体内大部分与糖结合成苷或以碳糖基的形式存在。但大多都是以苷类的形式存在,多数的黄酮苷属于O-苷,少部分属于C-苷,具有多方面的生理活性。天然黄酮糖苷化合物资源有限,故而使其化学合成成为当今糖化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从各类黄酮类化合物着手,研究其糖苷化反应的条件,并以实例比较同类黄酮类化合物不同结构对糖苷化反应的影响。

关键词:黄酮黄酮苷糖苷化合成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6.004

Abstract:Flavonoids are widely exists in the nature of a class of compounds,more belongs to the most of plant secondary metabolites in plant body combined with sugar into glycosides or exists in the form of carbon sugar base.But mostly in the form of glycosides,most of the flavonoid glycosides belong to O-glycosides,a few belong to C-glycosides,has various biological activities.Natural flavonoid glycoside compounds with limited resources,and make the chemical synthesis of sugar today one of the hot research topic in the field

of chemistry.From all kinds of flavonoids,this paper studies the reaction conditions,pd and similar flavonoids example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structure of glycosidic reaction.

Keywords:Flavonoids Huang Tonggan Glycosylation Synthesis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6-0004-02

黄酮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一类具有1,2-二苯基丙烷或1,3-二苯基丙烷结构的含氧杂环天然有机化合物[1]。它广泛分布于动植物界,甚至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用到的粮食、蔬菜以及水果中也含有相当的含量,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开花、结果以及防治病虫害等多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已发现的黄酮类化合物的数量己超过9000种[2]。黄酮类化合物在自然界中大多数以苷的形式存在,是多种药用植物的有效成分[3]。许多黄酮苷现在已经作为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4,5],还有一些黄酮苷作为潜在的药物,具有抗菌、抗病毒、抗氧化、抗肝脏毒性和抗抑郁等诸多活性[6-8]。尽管黄酮苷化合物广泛存在,而且具有重要的生物活性,甚至每年还有大量文献报道从天然产物中发现新的黄酮苷,但关于此类化合物合成的报道却相对较少[9]。主要原因在于那些常用的糖苷化反应的催化剂用于黄酮苷的合成产率非常低;此外,区域选择性苷化,特别是涉及到多个糖苷合成以及黄酮

母核具有多个酚羟基,由于其空间位阻,极性等多方面的影响,使得其产率更低。还有在发生糖苷缩合反应时可产生α和β两种异构体,立体选择性苷化也是其收率低的原因。

1 常见的糖苷化反应方法

糖苷的合成一般都是糖基给体与不同的受体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在糖化学合成中,目前已发展出20多种合成糖苷键的方法[10-12],但任何一个糖苷化方法的适用性都是有限的,难以满足糖苷键的多样性。目前最常用的糖基给体是:糖基卤化物,糖基三氯乙酰亚胺酯和硫苷。在黄酮苷的合成中,上述方法也并不都适用,文献中报道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1.1 Koenigs-Knorr法。经典的Koenigs-Knorr 法始于1901 年,经过百年来不断发展已成为一个常用的合成糖苷和寡糖的方法,该方法在黄酮苷化合物的早期合成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3-14]。常用乙酰基或苯甲酰基保护的溴代糖作为糖基给体,苯、甲苯、吡啶、喹啉等做溶剂,汞盐或银盐作催化剂。无水硫酸钙或4A0分子筛作吸水剂。应用最多的反应体系为吡啶/碳酸银/无水硫酸钙或喹啉/氧化银/4A0分子筛。经典的Koenigs-Knorr 法在黄酮苷的合成中应用较早,但由于其收率偏低,而且要使用有毒易爆的汞盐或银盐作催化剂,后处理相对比较麻烦,近年来该方法使用逐渐减少。

2002年周杰等发现,在喹啉/氧化银/4A0分子筛体系中5,7,3’,4’-四-O-苯甲酰基槲皮素分别与α-溴代四乙酰吡喃半乳糖和α-溴代四乙酰吡喃葡萄糖(如图1所示),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结果,但是其收率还是比较低。

1.2 相转移催化(PTC)法。相转移催化法是有机合成中重要的方法之一,在糖化学中已应用于氧苷、硫苷、氮苷和寡糖的合成。相转移催化法是在经典Koenigs-Knorr 法上发展起来的,用邻位酰基保护的溴代糖作为糖基给体,最早应用于天然酚苷类化合物的发展,而后被应用于天然黄酮苷的合成,其特点是反应体系简单、条件温和、操作简便、立体选择性好,经过不断改进,收率也得到明显提高。

1990年Demetzos等[15]报道使用相转移催化剂TMEA 催化乙酰基保护的溴代糖和7,4′-二-O-苄基槲皮素在CHCl3/KOH体系中反应,得到系列槲皮素-3-O-糖苷化合物,收率10%~60%。1994年Demetzos等[16-17]用同样的方法合成了槲皮素-3-O-β-D-葡萄糖基-(1→2)-β-D-木糖苷,收率52%。Yu等[18]在CHCl3/K2CO3体系中,用TBAB作催化剂,合成了槲皮素-3-O-α-L-阿拉伯糖苷(如图2所示),收率(91%)得到了显著提高,原因为在相转移催化条件下K2CO3可能较KOH好[19],同时降低碱的浓度也减少了溴代糖水解副反应的发生。 1.3 糖基三氯乙酰亚胺酯法。由于糖基三氯乙酰亚胺酯法的高立体选择性和高收率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