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互作用教材分析.ppt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课要有物理味
生活 探究 方法



如图所示,弯曲光滑轨道和水平光滑轨道在同一竖直平面内,且两端与轨
道相切。物体甲和乙以同一水平初速度同时从A点出发分别沿ADB轨道和ACB
轨道向B运动,且两者在运动过程中始终未离开各自的轨道,那么( )
A.甲先到达B
B.乙先到达B
C.甲乙同时到达B D.上述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2 弹力
教学目标
1.知道常见的形变,通过实验了解物体的弹性. 2.知道弹力产生的原因和条件. 3.知道压力、支持力和绳的拉力都是弹力,会分析弹力的
方向,能正确画出弹力的示意图. 4.通过实验探究弹力和弹簧形变量的关系,理解胡克定律,
了解科学研究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弹力产生的条件及方向的判 定;探究性实验的实施。
联系生活 注重探究 渗透方法
——《相互作用》教学建议
课堂教学要讲实效
课堂改革目的 让学生学习增值 有效教学的证据 增值多少
动力值(更想学) 方法值(更会学) 知能值(同样的条件学得更多) 意义值(终身学习或发展的意义)
经历“真学习”
学生经历了信息的两次转换:教了—学 了—学会了,实现每个学生的“真学习”

新课标要求
1、通过实验认识滑动摩擦、静摩擦的规 律,能用动摩擦因数计算滑动摩擦力。
2、知道常见的形变,通过实验了解物体 的弹性,知道胡克定律。
3、通过实验,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知 道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区分矢量和标量,
课时安排建议
第一单元 1、重力、基本相互作用 2、弹力 3、摩擦力
受力分析 第二单元
点就是重力的作用点,细棍各部分受的重力可
以看成集中于一点,这一点就是重心。
G1 G2 G3
Gi Gi+1
Gn
①重心是一个模型,实际不存在 ②学生常有的错误认识: 具有规则几何形状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重心一定在物体上 •重心是物体上最重的一点 通过实例,让学生明确重心位置和物体形状和质量分 布有关,比如一杯水就可以很好的说明以上内容
重点、难点
重点:力概念的理解 难点:力概念和重心概念的理解
教学建议
力的概念 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物体发生形变
其他物体作用的结果
重心的理解
重心是重力等效作用点:
借用二力平衡的知识来理解。拿一根细棍,再
用线吊细棍使棍保持水平,分析棍受二个力:
重力和线的拉力。重力和拉力一定作用在同一
条直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从而得出悬
问题3 以下情况(碰撞的台球、牛顿摆球图 片)有无弹力产生?如果有,形变是否发生?
问题4 弹力产生要具备什么条件?
问题 认知目标
1
形变
教学过程再现
探究方法
结论
学生分组实验:弹 形状和大小变化 簧、橡皮泥、直尺
强化
2
形变种类
实验演示、比较 弹性、非弹性形变、弹 实物演示
弹力
力、弹性限度的概念
3
弹力、形变的 演示实验(牛顿摆)直接观察
判断
放大(转化)
微小形变的演示 实验
4
弹力产生条件 实例分析
直接接触 弹性形变
练习(假设法、 力的作用效果)
5
弹力的方向 演示实验(海绵、 指向受力物体形变恢复 练习、实验
Biblioteka Baidu
橡皮管)
方向
纵向 以问题串展开探究教学
教师精心设计了探究的问题串(链),建构了教学 的一条主线——弹力(产生、方向、大小),再通过探 究情景的创设,引领学生对每个问题展开思考、猜想、 实验、总结等探究活动
重心有什么用?
典例精析
一、对力的概念的理解 例1 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甲用力把乙推倒,说明甲对乙有力的作用,乙对甲没有力的作用 B.只有有生命或有动力的物体才会施力,无生命或无动力的物体只会受力, 不会施力 C.任何一个物体,一定既是受力物体,也是施力物体 D.只有施力物体或只有受力物体的力是存在的
以问题情景为动力 以科学方法为工具
横向 以探究元素引领探究
情景
以情景 引问题
问题
以问题 导探究
探究
以探究 促真知
结论
概念建立
提出 问题
猜想 假设
实验 探究
分析 归纳
建立 概念
拓展 提升
弹力方向的判断是本节的重点,又是难点, 教学中学生对“弹力的方向总是指向施力物体形 变恢复的方向”能够记住,但正确地应用比较困 难,教学中通过具体的练习题让学生先猜想再动 手验证,再体验其方向。
实验:走哪条道更快? 两只相同的小球,同时从相对地面相同高度的斜坡
两点之间最快的不是直线!
等效
问题:质量均匀分布的三角形框对其内心处质 点的引力大小如何求呢?
·
如左图,线段与一段圆弧引 力等效,则我们的问题可以 简化为一个圆对在圆心的质 点的引力大小。显然应用万 有引力即可解决。
《相互作用》知识结构
难点:弹力方向的判定。
教学建议
创设情景, 引入形变、弹性形变概念
回归学生 生活世界
弹力方向
1. 压力和支持力 2.绳的拉力
F2 F
F1
弹簧的弹力
F
实验:演示微小形变,体会放大思想
《弹力》的教学
问题1 情景图片中杆、板等物体发生了什么 变化?
问题2 用力作用在弹簧和橡皮泥两种情况中 物体发生的形变有何异同?
练习:下列情况弹力的方向如何确定?
典例精析
一、弹力的产生 例1 下列关于弹力的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C ) A.只要两物体接触就一定产生弹力 B.静止在水平面上的物体所受重力就是它对水平面的压力 C.静止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受到向上的弹力是因为地面发生了形变 D.只要物体发生形变就一定有弹力产生
二、力的图示和示意图 例2 在图甲中木箱P点,用与水平方向成30°角斜向右上的150 N的力拉木 箱;在图乙中木块的Q点,用与竖直方向成60°角斜向左上的20 N的力把木
三、重力和重心的特点
例3 关于重力和重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当物体漂浮在水面上时重力会减小 B.放置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就是物体的重力 C.物体的重心位置总是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 D.物体的重心位置可能随物体形状的变化而改变
1课时 2课时 2课时 1课时
1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教学目标
1.知道力是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和发生形变的原因 2.初步认识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能分清施力物体和受力物 体. 3.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用力的图示和示意图来描述力. 4.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理解重力的大小及方向,知道重心的 概念. 5.初步了解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力的特点和作用范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