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均近视,孩子出现近视的几率更高

合集下载

中小学生近视因素及预防与对策

中小学生近视因素及预防与对策

中小学生近视因素及预防与对策冯玮近年来,我国中小学生近视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并且随着年龄增长有明显增加。

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对儿童眼健康问题高度重视,习主席对青少年视力健康指示“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睛,让他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近日,国家卫健委妇幼司会同教育部体卫艺司、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年体育司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的指导意见》。

健康促进学校要求学校、社区和家庭需要建立良好的合作机制,使得健康促进机制有一个系统的外部环境,全面的监管、督促、提高学生健康的水平。

创建健康促进学校有一项重要的指标就是近视眼的防控。

因此,本文将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的文献就中小学生近视成因以及对策分析进行研究。

近视是屈光不正的一种类型,指眼球在调节静止的状态下,来自5m以外的平行光线经过眼的屈光后,其焦点落在视网膜前,不能准确地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像。

通过探讨中小学生近视形成的各种因素,可以有效预防中小学生近视的发生,降低近视的发生率;对于近视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1 中小学生近视发病率我国是近视发病率较高的国家,根据多年的学校体检的数据来看,青少年近视发病率高中生高于初中生,初中生高于小学生。

无锡和其它地方一样,近视发生率随着年龄增长有明显增加。

无锡一知名小学视力低下全校达53.11%;一年级视力低下是36.07%,六年级高达73.12%。

高中一般都高达90%左右。

2 中小学生近视形成的相关因素2.1 近视形成与户外活动的关系最近国内外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增加户外活动时间有助于预防近视,Jones-Jordan 等选取美国高校 835 名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记录每周的户外活动时间,持续时间为 1 年,发现户外活动与近视形成呈负相关。

户外运动能促进眼部运动,减少集中用眼时间。

我们自己周围的小孩子也有这种例子,喜欢运动的孩子戴眼镜的少。

所以每天一定时候的户外活动有助于降低学生近视率,而且是越小越明显。

2.2 近视与遗传因素的关系有研究表明,近视的形成与父母的一方或双方有一定的遗传关系。

近视防控三十问答

近视防控三十问答

近视防控三十问答一、什么是近视?正视眼是指5米远以外的平行光线入射调节放松的眼球,通过眼球光学系统清晰成像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上,正常的眼光学系统取决于眼球的屈光力和眼轴长度等参数的匹配。

近视是指5米远以外的平行光线入射调节放松的眼球后,通过眼球光学系统,聚焦在视网膜的前方,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模糊的像,其主要原因是眼轴过长,或者眼的屈光力过大,或者眼轴与眼的屈光力等其它光学参数失去匹配而造成。

2021年10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适宜技术指南(更新版)》将近视分为近视前期、低度近视和高度近视。

若近视度数高,同时伴有眼底结构和功能损伤性改变,则称为病理性近视。

二、近视有什么危害?近视主要表现是看远不清楚,同时容易导致眼睛干涩、视物疲劳、眼球凸出等问题。

近视若进展很快、度数很高,可能会增加引起眼部及眼底并发症几率。

如果父母都是高度近视,则子女高度近视的风险也相应会增加。

若没有有效的政策干预,将影响当代和未来人口质量,未来我国在航空航天、精密制造、军事等行业领域,符合视力要求的劳动力将面临巨大缺口,直接威胁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安全。

三、近视的现状是什么?当前,近视人口的快速增加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

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布的2020年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率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2.7%,其中6岁儿童为14.3%,小学生为35.6%,初中生为71.1%,高中生为80.5%,呈高发、低龄化趋势。

四、什么样的学习环境有利于用眼健康?孩子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有良好的光线,光照使用不合理会给孩子眼睛带来不良的影响。

家长应将孩子书桌放在室内采光最好的位置,白天学习时充分利用自然光线进行照明,要注意避免光线直射在桌面上。

晚上学习时除开启台灯照明外,室内还应使用适当的背景辅助光源,以减少室内明暗差,使桌面局部光线与周围环境保持和谐。

台灯要有灯罩,摆放在写字手的对侧前方,光源不要直接照射眼睛,避免眩光。

家族遗传疾病有哪些

家族遗传疾病有哪些

家族遗传疾病有哪些美国梦美HRC专家介绍说,遗传病虽然给下一代带来了巨大的伤害,但是如果早做预防,就可以减少甚至杜绝它的危害。

下面店铺和大家一起学习家族遗传疾病。

家族遗传疾病1.近视眼临床证明:轻度近视是不会遗传给下一代的,如果近视的度数已达600度以上,那么孩子的患近视的可能性就非常大了。

高度近视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也就是有关近视的一对基因都是本病的致病基因才发病。

若两条基因中只有一条是致病的,而另一个基因是正常的,则不发病,是致病基因携带者;譬如父亲母亲都不是近视眼,但他们都是高度近视基因携带者,在他们本人不显示近视,但他们俩的致病基因遗传给孩子,使孩子具备了两个近视基因,故而使孩子成了近视眼;2.肥胖症有关学者指出:如果父母双方有一方是重度肥胖患者(即肥胖症),那么孩子超重的可能性为40%;如果父母双方都有肥胖症,孩子肥胖的可能性就高达70%。

另外,儿童时期的超重问题不能忽视,因为它很可能导致糖尿病、早期心脏病、哮喘和癌症等。

所以父母双方要以身作则,养成健康的饮食和锻炼习惯,按时检查身体,由医生来判断总体指数是否正常,以便及早发现孩子是否存在问题;3.过敏或哮喘如果父母中只有一人患哮喘或对花生酱、花粉、灰尘等某一种物品过敏,孩子有同样问题的几率是30%~50%;如果父母都患有哮喘或过敏症,那么孩子患病几率就会提高到80%。

建议父母应坚持母乳喂养,家中尽量不养宠物,注意避免过敏源;4.高血压和高血脂如果父母双方中一人患有高血脂或高血压,孩子的患病几率大约是50%;如果父母双方都患有高血脂或高血压,那么孩子患病的几率将会达到75%。

另外,如果爷爷奶奶中有人患心脏病,孩子得病的几率也非常高。

美国梦美HRC专家说,除了给孩子定期体检外,控制脂肪和甜食的摄入非常关键,尤其是1岁后,应确保宝宝每天营养均衡,坚持锻炼身体,避免堆积过多脂肪。

5.糖尿病1型糖尿病原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多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也可发生于各种年龄。

哪些疾病最容易被遗传

哪些疾病最容易被遗传

孩子总与父母有许多相似之处,如身材高矮、体形胖瘦、肤色深浅等等,这些都与遗传有关。

同时,还有很多疾病的发生也与遗传有着密切的关联。

高血脂和高血压如果父母双方中有一个人患高血脂或高血压,孩子的患病几率大约是50%;如果父母双方都患有高血脂或高血压,孩子的患病几率会达到75%。

另外,如果祖父母中有人患心脏病,那么孩子患这种病的概率也会非常高。

过敏和哮喘如果父母中有一方是过敏性体质,或是对某些东西过敏,如海鲜、花粉等,那么孩子也很容易会被这种过敏性疾病所纠缠遗传几率为30~50%。

尤其是哮喘病,遗传几率可达到80%,而且治疗效果往往比较差。

糖尿病如果父亲患Ⅰ型糖尿病,而且一直依赖胰岛素,其子女被遗传的几率是1/7,但如果是母亲患Ⅰ型糖尿病,而且在分娩时还不满25岁,其子女被遗传的几率为1/25,如果在25岁以后才分娩的,其几率会降至1/100。

如果父母双方都有Ⅰ型糖尿病,其子女被遗传的几率会提高到1/4。

如果父母中有一方患有Ⅱ型糖尿病,其遗传几率就会在1/3至1/13之间,如果父母双方都患有Ⅱ型糖尿病,那遗传几率就会提高到。

肥胖如果父母双方的体重均超标,哪些疾病最容易被遗传其子女将有53%的可能成为大胖子。

如果父母中有一方肥胖,其子女肥胖的几率会下降到40%。

近视如果父母都是高度近视,那么孩子近视的概率会相当高。

父母中有一个人是高度近视,而另一个人是该基因的携带者,孩子被遗传的概率也很高。

如果父母双方均是致病基因携带者,虽然他们本人不显示近视,但父母的致病基因会遗传给子女,使子女具备两个近视基因,成为近视眼的概率就会很高。

特别是那些父母在儿童期视力就有问题的人,那么他出现近视的几率与正常人相比要高出6倍多。

鼻炎如果父母中有一个人患有过敏性鼻炎,其子女会有1/3患此症。

如果父母双方都患有过敏性鼻炎,那么子女患此病的可能性要高过2/3。

龋齿如果父母的龋齿多,子女的龋齿也不会少。

父母的龋齿发生率低,子女的龋齿发生率也会相应较低。

近视基因遗传规律

近视基因遗传规律

近视基因遗传规律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近视已经成为了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尤其是在年轻人中,近视的发病率更是居高不下。

而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首先需要了解的就是近视的遗传规律。

1. 近视的遗传方式近视的遗传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X连锁遗传以及复杂遗传等。

其中,常染色体遗传占据了主导地位。

常染色体遗传是指近视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具有显性或隐性遗传方式。

其中,显性遗传的表现形式是:如果父母中有一个人患有近视,那么子女患近视的概率为50%;如果两个父母都患有近视,那么子女患近视的概率将会更高。

而隐性遗传则是指,如果父母中有一个人携带近视的基因,那么子女患近视的概率为25%。

2. 近视的基因类型近视的基因类型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调节眼轴长度的基因,另一种是控制角膜曲率的基因。

其中,前者是近视的主要基因类型。

调节眼轴长度的基因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调节眼轴长度的基因,另一类是控制眼球形态的基因。

这两类基因的突变都会导致眼轴变长,从而引发近视。

另外,还有一些基因可以影响视网膜的功能,从而导致近视。

这些基因一般与光敏感受器的结构有关。

3. 环境因素对近视的影响除了基因因素之外,环境因素也对近视的发生有着重要的影响。

近视的发生与某些环境因素的关系已经被广泛研究。

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长时间近距离用眼。

长时间近距离用眼会导致眼睛的调节功能下降,使眼轴变长,从而引发近视。

此外,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如电脑、手机等,也会对眼睛造成一定的伤害,增加近视的风险。

4. 预防近视的方法预防近视的方法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基因预防,另一类是环境预防。

基因预防主要是指避免近视基因的遗传。

对于已经患有近视的父母,应该尽量避免再生育近视子女。

此外,还可以进行基因筛查,以便及早发现携带近视基因的人群,从而进行早期干预。

环境预防则是指避免近视的环境因素。

首先,要保持良好的用眼习惯,适当休息,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

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作文近视研究报告

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作文近视研究报告

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作文近视研究报告全文共8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亲爱的老师和同学们:大家好!我是小明,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一个很有趣的研究报告,关于"近视"这个话题。

我们都知道,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同学需要佩戴眼镜,所以这个话题会直接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

让我们一起探索一下近视的成因、危害以及预防措施吧!首先,什么是近视呢?近视是一种视力障碍,主要表现为看远处的东西会模糊不清。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眼球过长或者角膜弯曲过度,使得光线汇聚在视网膜前面,从而影响成像。

简单来说,就是眼睛的结构出现了一些问题,影响了视力。

那么,近视会带来哪些危害呢?我查阅了一些资料,总结出了以下几点:视力下降,影响学习和生活。

近视眼看远处的东西就会模糊,比如看黑板、观察远处的景物等,都会受到影响。

这对于我们上课和日常生活来说,会带来很大的不便。

眼睛疲劳,头痛等不适感加重。

长期用眼过度,眼睛很容易疲劳,还可能引发头痛、眼痛等症状,影响精神状态。

增加患眼部疾病的风险。

如果近视度数加深,会加重眼部的负担,增加患有白内障、视网膜病变等眼部疾病的风险。

影响心理健康。

有些同学对自己的外表缺乏自信,长期佩戴眼镜会让他们感到自卑、焦虑等不良情绪。

看到这些危害,大家是不是觉得近视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呢?没关系,只要我们adopts正确的预防措施,就可以有效减缔近视的发生。

那么,我们该怎么做呢?控制用眼时间,每45分钟休息10分钟,远眺远方。

我们上课、做作业、看电视、玩手机游戏等活动,都需要长时间用眼,这很容易导致眼睛疲劳。

所以,要学会在固定时间内休息一下,放松眼睛。

2.坐姿端正,保持一定距离。

在阅读和书写时,要保持正确的坐姿,上身挺直。

并且书本和屏幕要保持30厘米左右的距离,这是最佳视距。

3.注意室内采光,适当户外活动。

阅读时要选择柔和的光线环境,避免光线过强或过暗。

同时,我们也要多户外活动,补充日照,增强视力。

4.均衡饮食,补充营养。

班级近视数据不算我儿子735%近视率儿子视力最好

班级近视数据不算我儿子735%近视率儿子视力最好

如果按性别看,全班9个不近视的,只有俩女生(视力分别是 5.0 5.0 5.0 5.1,也是高危),女生近视率达到86%,男生只有54%(含我家)--------------------------------学校统计裸眼视力,我也精确的知道了班级视力情况。

不算我家孩子,近视率73.5%。

我预估的近视率是75%。

实际上,有一个眼睛是5.0的,属于近视边缘,未来很难支持的住。

真正双眼5.1或5.1以上的,只有4人,占比例11.8%。

北京高三的近视率超过91%,也就是说,这4个人,也不能全保啊。

还有就是,视力最好的俩,一个中下(35人估计考20左右),一个是倒数。

我家视力还可以,关键是我家比同学大一岁(晚上学),后续眼轴增长速度减慢,之后4年总的眼轴增长(之后就不长了),都没有同学未来一年的增长多。

同班同学,还是要经过1年雷区考验+高强度用眼。

而我家,初一第一学期,就强有力的预防近视,不惜周末滑雪。

会扛过这个冬天。

后续眼轴基本增长每年减少一半。

避开了眼轴增长高峰时候高强度用眼。

这种最凶险的考验,我们避开了。

后续容易多了。

毕竟近视概率不是100%,对比班级同学来说,目前看近视预防方面,做的还是非常好。

这样下去,高考不近视,也非常可能的。

我们幸存的概率,要比其他同学高的多。

考虑到们的用眼负荷,到高中也会非常少,只有别人的60%左右,户外也强,幸存几率很大的。

------------------------------------------------------王识+左眼5.2+右眼5.2安全组1+左眼5.1+右眼5.2 班级中下2+左眼5.1+右眼5.2 倒数3+左眼5.1+右眼5.1 接近前104+左眼5.1右眼5.1 中等高危组1+左眼5.0+右眼5.02+左眼5.0+右眼5.13+左眼5.1+右眼5.04+左眼5.0+右眼5.05+左眼5.0+右眼5.0近视组1+左眼4.4+右眼4.32+左眼4.5+右眼4.53+左眼4.0+右眼4.04 +左眼4.3+右眼4.35+左眼4.6+右眼5.06+左眼4.6+右眼4.57+左眼4.5+右眼4.08+左眼4.3+右眼4.49+左眼4.0+右眼4.0 10+左眼4.6+右眼4.7 11+左眼4.6+右眼4.5 12+左眼5.0+右眼4.813 +左眼4.6+右眼4.614 +左眼4.6+右眼4.2 15+左眼4.5+右眼4.616 +左眼4.2+右眼4.317 +左眼4.8+右眼4.818 +左眼4.3+右眼4.419 +左眼5.2+右眼4.620 +左眼4.3右眼4.421 +左眼4.9右眼4.722 +左眼4.3右眼4.323 +左眼4.8右眼4.924 +左眼4.0右眼4.0 25+左眼5.1右眼4.7。

造成近视的因素

造成近视的因素

造成近视的因素
造成近视的因素有多种,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遗传因素:近视有很大的遗传倾向,如果家庭中有近视的人,那么子女患近视的概率也会增加。

2. 长时间近距离用眼: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如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过度沉迷于电视、手机、电脑等屏幕,会增加视力疲劳和眼压,从而增加近视的风险。

3.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也会影响近视的发生。

有些研究显示,生活在高度发达城市的人比生活在农村地区的人更容易患上近视。

这可能与城市环境中更多的室内活动、少量户外活动,以及过度使用眼睛有关。

4. 用眼不良习惯:如长时间不休息、长时间瞪大眼睛、用眼姿势不正确等。

5. 学业负担:过重的学业压力和长时间的阅读、写作等学习任务也是导致近视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这主要是因为长时间近距离用眼造成视力疲劳和眼压增加。

6. 环境光线:环境光线较弱或者过强,也会增加近视的风险。

7. 营养不良:缺乏维生素A、C、D等对眼睛健康有益的营养素,或摄入过多高热能、低营养的食物,都有可能增加近视的患病风险。

总的来说,近视的发生是由遗传、生活习惯、环境因素和个人体质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维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眼部保健,合理用眼,注意眼睛的保护,可以减少近视的发生风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父母均近视,孩子出现近视的几率更高
孩子是否会近视与遗传有一定的关系,尤其是当父母均为高度近视时,孩子近视的几率就会更大,即使不是一出生就成为近视,也会成为近视基因的携带者,一旦受到环境的影响,就可能发展为近视。

博仁眼科医院亢院长表示,父母双方均为近视者,小孩出现近视的比例要比一般家庭高。

父母不近视孩子也可能遗传近视
父母都不是近视,孩子也可能会遗传近视。

这是因为,高度近视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也就是有关近视的一对基因都是本病的致病基因才发病。

如果只是其中一个基因是致病的,而另一个基因是正常的,则不发病,只是致病基因携带者。

如果父母亲都不是近视眼,但他们都是高度近视基因携带者,在他们本人不显示近视,但他们俩的致病基因遗传给孩子,使孩子具备了两个近视基因,故而会使孩子成为近视眼。

注意用眼卫生可预防近视
虽然近视与遗传密切相关,高度近视的遗传性更是明显,但并不是说父母近视,孩子就一定会近视。

据相关资料显示:因为遗传因素而成为近视的人数仅占近视总人数的5%,可见后天环境和习惯的影响更加不容忽视。

环境因素包括照明不佳,不良的阅读和工作习惯,如长时间阅读和近距离工作,眼的调节肌肉处于持续的紧张收缩状态,进而调节能力减弱,而发生近视。

因此,即使父母都是近视,只要孩子注意用眼卫生和习惯,也能降低近视的几率或减缓近视进程和程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