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市场财富效应的理论分析

合集下载

“财富效应”

“财富效应”

“财富效应”经济学家们在研究经济的时候,往往把股市的高涨看作经济景气的重要指标,认为股市的上升是一种皆大欢喜的事情,会产生“财富效应”,企业获得了资金,人们有了投资渠道,闲置资金得到有效利用,从而带动的生产、流通、消费和分配的整个过程,仿佛资源的配置效率很高。

但是,现实的经济并不是这样。

美联储在美国股市逐渐高涨的时候,一直担心经济放缓的压力而连续降低存款利率,结果不仅没有使美国经济好转,反而加速了经济下滑。

这是怎么回事?是格林斯潘对美国经济进行调控所基于的经济理论存在根本性的错误。

在利率、股市、经济发展、财政及货币政策之间,人们总是试图找到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企图通过对某一环节或某一因素的调节来达到预期目标,而结果总是不能如愿,复杂的经济现象一次又一次对看似成熟的理论开了玩笑。

股市的每次高涨,随之而来的几乎都是财富的大幅缩水,股市高涨,大量闲置资金进入股市,放弃了生产职能,使生产活动缺乏资金,创造的财富在减少,即大量的资金从生产领域流入分配领域,不是在参与生产活动,而是在参与分配活动。

资本市场是为生产活动提供资金的,而一旦投机盛行,资本市场的功能发生了从生产向分配的转移,主要的融资功能被财富的再分配功能所取代,企业的大量生产资金流入股市参与再分配活动,实际上是损害了生产。

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经济的发展。

高涨的股市,从某种程度上讲是一种财富的负效应,它使社会资金大量流入分配领域,使生产领域——真正创造财富的领域——资金紧张,在这个时候,作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应该从紧,而在股市低迷时,资金在分配领域(股市)无利可图,则倾向于进行生产的投入,这才真正有利于财富的增加。

在股市高涨时,许多公司通过增发、配股等手法募集大量资金进行委托理财,说白了就是炒股票。

上市公司拥有大量的非生产资金,不是存于银行,就是炒股,加重了资金的不平衡和资金供求的结构性矛盾,一边是上市公司的大量闲置资金,一边是大量的中小企业资金严重匮乏,说明整个社会的资金配置体制存在严重的弊端,极大地降低了资金配置的效率。

中国股票市场财富效应分析

中国股票市场财富效应分析


q 证 分
股 票 总 市 值 。 具 体 的数 据 如 表 l : 口以上 把 数 据 带 入 方 程 ,取 对 数 后 , 『 进 行相 _软 件 分析 ,有 以下 结 果 ( 2 : 芙 表 ) 从 以上 EVi w 到 的 数 据 显 示 , s得 e 19 9 9年 2 0 年 这 9 间 ,我 国 股 票 市 场 07 的 财 富 效 应 不 明 显 ,影 响这 一 时 期 的社 会 消 费 品零 售总 额 的主 要 冈素 是城 镇 曙 民 的 可支配收入 , T检 验 值 1 . 8 表 明 收 入 对 047
卜 _十 _
■= 一_ -= }
股 票 价格 的 波动 , 起 居 民资 产 的变 动 , 引 进 对 居 民 的 消 费支 l产 , 一 定 的 影 响 。 因 { £ j 此 ,研 究股 票市 场 财 富 效 应 的 实 质 ,就 是 要 研 究 由于 股 票 价 格 的涨 跌 所 导 致 的 居 民 资 产存 量 的 变 动 对其 消 费 的影 响 问题 。 关 _这 方 面 ,国 外 的 研 究相 对 比 较 成 丁 :
样 本 区 『 19 - 0 7 : H 99 20 ) J(
ga i l r  ̄ e

. .2 5 2 09 8 7
08 1 6 .7 9 5
. .6 4 3 10 5 0
O3 7 .2 7
Y t 13 3 7 .1 9 8 01 5 9 .2 2 7 1 .8 9 04 6 加 强 _持 有 股 票 的 消 费 者 信 心 ,而 日在 一 r . S t V . .1 9 4 00 7 6 00 0 4 .5 3 1 . .3 1 6 03 7 7 定 程 度上 ,对 不 拥 有 股 票 资产 的 家 庭也 产 生 相 应 的影 响;存 对 十 多个 国 家 长达 2 多 0 R s u r dO 9 10 — q a e = . 73 6 A jse —qae- d u t d R— u s r d 年 的数 据 分 析 的 基 础 ,C s (0 1 a e 2 0 )等 S. . = E 0. 7 2 0 4 81 F 1 .58 01 5 2 学 者 实证 验 证 了 财富 效 的 存 襁 P tra oeb (0 0 2 0 )放 松 了假 设 条 件 ,就 算 是 较 低 的 表 5 计算方法 :L a t S u e e s q a s r MP ( 际 消 费倾 向 ) C 边 ,其 相 应 的财 富 效 样本区阅 ( 9 9 2 0 ): 19 — 0 7 应 仍 然 十分 明显 ;L d is n t i d l u vg o 、S en e V ri b e a a l C f ci n oe fi e t St . E r r d r o t S t s i — ta i t c (9 9 1 9 )等 基 十 美 国 数 据 的 实 证研 究表 明 , C . .2 5 2 09 8 7 08 1 6 .7 9 5 . .6 4 3 10 5 0 虽 然股 票 市 场 的 财 富 效应 相 当 不稳 定 ,且 这 种 不 稳 定 很 难 消 除 ,但 股 票 总 市 值 与 社 Yt 13 3 7 .1 9 8 01 5 9 .2 2 7 1 .8 9 04 6 会 总 消 费 之 间存 在着 显 著 的 正 相 关 关 系 , St V . .1 9 4 O0 7 6 00 0 4 .5 3 1 . 3 7 6 0.3 1 7 股票市场的不断发展 对国民经济 中的消费 R s u r dO 9 10 — q a e = . 73 6 A jse —qae= d u t d R— u d s r 确 实 存 在 着 一 定 的拉 动 作 用 。 从 19 年 } 证 券 交 易所 成 市 , 今 90 海 到 SE = .. 0. 7 2 0 4 81 F = 1 .58 01 5 2 年 4 中旬 即将 推 出 股 指 期 货 ,我 国 股 票 月 计算办法:L atSur s e s q a e 市 场 业 已走过 r近 2 年 的光 阴 。 于 巾 国 表 0 对 股票市场是 否存在财富效应 ,以及有多大 样 本 f 1 9 — 0 0 H 9 5 2 0 ): J( 的 财 富 效应 ,学 者 们 争 议 颇 多 ,利 川 各 种 V ri bl C f c e t a a e oe fi n i St . E o d rr r t S a S i - t ti t c 方 法 得 到 的结 论 也 不 尽 相 同 :李 学 峰 、徐 C 1 7 63 . 05 8 O. 81 21 1 0 2. 1 2 8 056 辉 (0 3 的研 究 认 为 中 国 股 票 市 场 不 存 20 ) O. 9 6l 2 9l 0. 1 6 8 1 41 7. 95 7 3 5 0 在 财 富 效 应 ; 贺 菊 湟 ( 00) 拿 振 明 Yt 2 、 0 (0 1 则认 为财富效应不显著;近期的研 sv 20 ) t o. 0 0 98 6 0 0. O 0 0 2 44 2. 94 2 0 01 究 中 ,王 虎 (0 9 、徐 斌 (0 9 20 ) 2 0 )等 人 { J ! l J — q m ̄ d O 9 7 A j,t d R s u r d d t e — q a e = s 认 为 ,我 国 股 票 市 场 的 财 富 效i 在 不 断增 R s u e = . 9 、 S E = . . O 01 6 . 2 F = 7 9. 6 87 强 。对 此 ,本 文 采 用 年 度 数 据 ,初步 估 计

中国股市财富效应实证分析

中国股市财富效应实证分析

作用的大小 , 居民储蓄是居 民消费性支出变动 的主要影响因素 , 如果居 民储 蓄增加 1 居民消费性支出会 %,
减 少 1 0 股 票市 场财 富每增 加 1 居 民消 费 『 出会 减少 01%, . %。 3 %, 生支 . 9 影响 较弱 。 比之 下 , 地产 市场 财 富 相 房
的变动对居民消费性支出的作用率为 1 9 影响较强 。 . %, 3 具体 的因果关系和作用大小在后面因果检验和方差 分解 中将作进一步分析。 ( 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的建立。 三) 限于篇幅 , 误差修正模型的具体形式省略。 检验结果为各个方程的残差
收 稿 日期 :0 0 2 2 1—
作者简介 : 宋芝仙(9 5 )女 , 18 一 , 甘肃武威人 , 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 0 8级硕士研究生。
刘 辉 (9 6 )女 , 18 一 , 天津人 , 山东大学经济研究 院 O 级硕士研究生。 8
6 2
《 西部金 ̄} 0 0年第 4期 21
共整理得到 13 0 个。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局统计年鉴》 中国人 民银行统计数据库。 《 、
二 、 证 分 析 实
( ) D 检验。在对数据进行消除通货膨胀处理及取对数处理后 ,  ̄ AF 各时序数列变为 l , H, U, N, n l l I Cn n n IS对各数列进行一阶差分 , n, 后进行数据及其一阶差分进行 A F检验 , D 结果显示 , 各数列均是非平稳序列 ,
2 0 年的月度数据作为样本 , 09 有利于体现数据波动状况 , 弥补了现有 的研究在时间范 围上过于狭窄和未能
反映近 年来居 民财 富效 应变化 的缺 陷 , 有较 高 的分析价值 。


函数选 择 与数据 处理

我国股票和房地产市场的财富效应研究——基于状态空间模型的实证分析

我国股票和房地产市场的财富效应研究——基于状态空间模型的实证分析

政 策直 接影 响金 融 资 产 价格 , 致 使 收 入 分 配 发 生 变 化, 进 而直 接影 响居 民消 费 , 但 在长期 中这种做 法并 不可靠 , 可 能 会 导 致 经 济 运 行 不 安 全[ 5 ] 。王 柏 杰 ( 2 0 1 2 ) 利用 2 0 0 6 ~2 0 1 1年 月度 面 板 数据 考 察 了 我 国股票 收益 的居 民财 富效 应 , 认 为 我 国股 市存 在 微
导致 资产 持 有 者 财 富 的变 化 进 而 影 响其 消 费 的效
应 。股票 市 场和 房地 产市 场 的发展 改变 了部分 居 民 的 消费行 为 是确 定无 疑 的 , 但 我 国股 票 市场 和房 地 产市 场财 富 的变 动对 消 费究竟 有 没有影 响 ?股 市和 房市 的财 富效 应力 度 有多 大? 厘清 这些 问题 对合 理 调 控 两大 市场 以及 扩 大 内需 , 转 变 我 国经 济 增 长 模 式 具 有重要 的现实 意义 。 对财 富 效应 的研 究 可 追溯 到 2 O世 纪 4 O年代 , 庇古( 1 9 4 3 ) 认为 , 居 民 消 费 除 了依 赖 于人 们 的收 入 以外 , 还 依 赖于 实 际财 富存量 , 并 且财 富存 量 的增 加 会 进一 步促 进 消费支 出[ 1 ] 。理 论界 对财 富效 应 的研
水平 。
关 键 词 :财 富 效 应 ; 状 态 空 间模 型 ; 居 民资 产 ; 居 民 消 费
中 图分 类 号 : F 8 3 0 . 9 1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编 号 : 1 0 0 3 —7 2 1 7 ( 2 0 1 3 ) 0 5 —0 0 3 7 —0 6
弱 的正效 应 j 。
关 于房地 产市 场财 富效 应 的研究 方 面 , S h i n n e r ( 1 9 8 9 ) 利 用 面板数 据 分 析 , 发 现 房 地 产 市场 的财 富 效应 存 在 但 很 微 弱[ 7 ] 。L u d wi n g和 S l o k ( 2 0 0 1 ) 对 OE C D的 3 4个 国家 进行 研究 认为 , 这些 国家 的股 市 和房 地 产 市 场 都 存 在 财 富 效 应 [ 8 ] 。C a mp b e l l和

财富效应

财富效应

什么是财富效应财富效应指由于货币政策实施引起的货币存量的增加或减少对社会公众手持财富的影响效果。

人们资产越多,消费意欲越强。

这个理论的前提为人们的财富及可支配收入会随着股价上升而增加。

因此,人们更愿意消费。

财富包括两种形式:金融资产和实物资产。

财富的增加或减少意味着两种资产总额的净增减,而不是某一种资产的增减,因而公众手持货币资产的增加或减少也并不意味着其持有财富的增减。

当中央银行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利用公开市场操作,向私人部门购进政府债券,这样会使得社会现金资产增加,债券资产减少,这改变的只是财富的构成,但财富持有总额未变。

同样,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也会得出相同的结论。

尽管如此,通过这种效应有可能影响总需求的扩大或缩小。

当财富持有者为偿付其他债款或为筹资购买急需品而向商业银行借贷时,总资产和总负债依然没有发生变化,货币存量的增减也并没有带来公众持有财富的变动。

但是,这种财富效应肯定会引起总需求的变化。

当财政部为了弥补财政赤字采取印发新的钞票或者以财政部有价证券为交换,为在银行取得新的存款而增加货币供给时,货币存量增加。

此时,由于财政部将钞票支付给公众或者将存款转交给公众,其结果是公众手持货币量增加,但未失去其他资产。

这种财富效应会直接带来商品需求的上升。

货币存量变动的财富效果大多数情况下是构成财富的各种资产的结构变化,只有在某些特定情况下才会产生财富的增减。

但无论哪一种效应,都会带来总需求的改变,这也正是某些西方经济学家赖以说明货币政策有效性的一个论据。

[编辑]一、财富效应的表现所谓股市的财富效应(Wealth Effect),是指由股价上涨(或下跌),导致股票持有人财富的增长(或减少),进而产生扩大(或减少)消费,同时影响短期边际消费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MPC),促进(或抑制)经济增长的效应。

许多学者对财富效应持肯定观点,如Zandi(1999),Gale and Sabelhaus(1999),and Parker(1999)等在这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虽然他们对财富效应影响经济的程度上没能达成一致意见,但都肯定了财富效应对经济影响的重要性。

股票市场财富效应的理论分析

股票市场财富效应的理论分析

股票市场财富效应的理论分析关于财富的研究涉及整个经济的基础和整个社会的经济增长方式,一般认为,财富是指经济主体在一定时点上所拥有的可以用货币单位表示的资产总额。

人们的传统财富观是建立在物质基础上,认为财富的实际内容与其价格无关,无论价格为何,当物质数量不变的时候,财富的实际数量不变。

这种物质财富观正在受到挑战,其原因在于财富的本质属性实际上就是其社会属性。

原始的财富仅仅包括土地、黄金等物质,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又囊括了生产性资本,如厂房、机器设备等资产。

由于生产的规模化和专业化,不可能只进行实物投资,同时,由于生产周期投入的累积量有限,金融资产应运而生,它既是资产的累积方式又是财富的储存方式,作为一种虚拟的财富对经济产生了实实在在的影响。

所谓财富效应是指货币余额的变化,假如其他条件相同,将会在消费者开支方面引起变动。

这样的财富由于现代社会财富构成多样化并且比重不断调整,个人财富价值变化显然并不仅仅取决于货币实际余额变动,其他资产价值的变动同样可以引起财富水平的变动,从而导致消费需求的变动。

现代资产选择理论假定个人在即期消费、实物资产、储蓄、债券、股票等方面进行选择,其结论证明了这一点。

在费里德曼的中国股票市场财富效应研究货币需求函数中,与货币并列的其他财富形式已扩大为包括债券、股票、物资资本(包括生产资料和耐用消费品)、人力资本等。

在居民的资产构成中,储蓄存款额、家庭耐用品等资产价值所占比重越来越小,并且其资产价格变动幅度小,而随着证券市场的不断完善和经济的发展,居民金融资产中股票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所以人们越来越关注股票的价格变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这就是股票市场的财富效应。

一、股票市场财富效应的传导机制股票市场财富效应理论主要研究股市财富与消费支出之间的变动关系,其经济学原理是:消费不仅是收入的函数,而且还是财富(包括股市财富)的函数。

财富和收入变量同时进入消费函数,使财富效应更具有可靠性和准确性。

股市的财富效应对我国GDP增长的影响分析

股市的财富效应对我国GDP增长的影响分析

股市的财富效应对我国GDP增长的影响分析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股市的崛起成为了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

股市不仅可以提供融资渠道,促进企业的发展,还可以扩大财富积累、改善消费结构,从而提供有效的财富效应。

本文旨在分析股市的财富效应对我国GDP增长的影响,并针对股市的特点探讨其与GDP之间的关系。

一、股市的财富效应股市的财富效应是指通过购买和持有股票等形式,由于股市价格波动带来的收益变化而产生的影响。

股市的财富效应具有以下特点:1. 肤浅和滞后效应股市的财富效应具有肤浅和滞后的特点,即股市价格的变化和股票投资的收益并不能立即反映在消费和投资上。

一方面,股市价格的变化需要时间才能对消费和投资产生影响。

另一方面,投资者往往需要一定时间来调整其消费和投资决策,才能真正体现股市的财富效应。

2. 财富重新分配股市的财富效应是建立在股市价格变化的基础上的,因此,股市价格的变化会重新分配股市参与者的财富。

当股市价格上涨时,股票投资者的财富会增加,而当股市价格下跌时,股票投资者的财富会减少。

这种财富重新分配的过程可以直接影响股票投资者的消费和投资决策,从而产生对GDP的间接影响。

3. 与其他资产的互动股市的财富效应不仅仅与股票投资有关,还与其他资产的投资有关。

例如,当房地产市场价格上涨时,也会产生类似于股市的财富效应。

此外,当收益低的储蓄账户的量越来越多时,股票投资可能会成为比已获得的收益更好的投资选择,从而对股市的走向产生影响。

二、股市财富效应对GDP的影响股市财富效应对GDP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股市扩大融资渠道股市的发展为企业提供了融资的渠道,使得企业可以更轻松地获得资金支持。

这可以帮助企业扩大其规模、提高生产率和创新能力,从而产生更多的产品和服务,促进经济增长。

同时,企业的规模和效率的提高,也将带来更多的雇佣机会,增加就业和实际GDP。

2. 股市改善消费结构与消费者个人拥有的单一资产相比,股票的价值变化不仅更加频繁和显著,而且涵盖了多个行业。

中国股市财富效应的实证检验

中国股市财富效应的实证检验

中国股市财富效应的实证检验以股市规模快速发展、居民消费水平快速提高为背景,从消费函数的理论分析出发,运用协整理论和动态滞后分布模型对我国股票市场的财富效应问题展开研究。

从股票市场规模与稳定性、企业和投资者参与程度、股票市场对资金的吸附等方面对我国股市财富效应问题进行考察。

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股票市场规模的扩大不但没有促进消费支出的增长反而对消费产生挤出效应,即财富效应为负。

标签:股市规模;消费支出;财富效应0 前言资产是影响消费的一个重要因素,财富的增加是消费增加的一个重要基础。

大量国外文献表明,股票财富的变化能引致消费的变化,准确地说股票财富的增长能促进消费的增长。

1992年至2008年,我国股票市场规模从627.26亿元增长到18726.34亿元,增长了近30倍;同期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从1539.14元增加到4655元,仅增长了3.02倍。

股票资产的增长与消费支出的增长出现了严重的背离。

在此背景下,本文综合运用协整检验和动态滞后分布回归模型,采用最新的季度数据对我国股票市场规模对消费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并进一步文对实证结果做了深入的分析,最后文章从我国股票市场的企业与个人投资者参与程度,以及股市对富裕阶层的资金吸纳作用两个方面来解释股市对居民消费的挤出效应。

1 文献回顾Pigou(1941)最早提出了财富效应,它阐述了金融资产的真实价值与消费之间的关系。

Ando和Modigliani(1963) 进一步从理论上系统地阐述家庭消费行为的生命周期模型。

Modigliani (1971)的经验研究表明财富总量增加1美元将引致消费者支出增加5美分。

Hall (1978)用美国的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消费的滞后值、财富等变量预测消费,结果表明只有股票价格能可靠的预测未来消费,从而证实了股票财富的财富效应。

Elliot(1980) 将资产划分金融资产和非金融资产两种形态,来研究资产对总的消费支出的影响,得到非金融资产不影响消费的结论。

关于财富效应理论的文章

关于财富效应理论的文章

关于财富效应理论的文章财富效应The Wealth Effect是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提出的新理念,指某种财富的累积存量达到一定规模后,必然产生对相关领域的传导效应或者是控制效应。

由于财富本身是多元的,比方说有物质财富、精神财富之分,所以财富效应也就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财富效应是指涵盖了所有财富的更为广泛的概念,有物质上和精神上的。

物质上能满足你各种生产生活需要的物品就是财富;精神上能让你愉悦舒畅的就是财富。

50年代的“财富”是激情:中华儿女们豪情澎湃、高歌猛进,金钱是多余的羁绊!70年代的“财富”是斗争:斗出一片火红的天,金钱是一种锻炼觉悟的战场!80年代的“财富”是变革: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金钱挤进了发展的硬道理!90年代的“财富”是组合:忙碌发展的中国在创造、在变革、在试验、在组合各种被解放的元素们,金钱是组合品的标志!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曾经说过:真正的财富=观念+时间,成功者知道一百个失败的原因同时知道一个成功的方法,失败者知道一百个失败的原因却不知道一个成功的方法。

狭义的财富效应是指货币财富效应,由于金融资产价格上涨或下跌,导致金融资产持有人财富的增长或减少,进而促进或抑制消费增长,影响短期边际消费倾向MPC,促进或抑制经济增长的效应.简而言之,就是指人们资产越多,消费意欲越强。

财富效应又称实际余额效应。

这一概念是C.哈伯勒提出来的,在研究非充分就业的均衡状况的可能途径方面,哈伯勒把注意力集中在货币财富上,并指出在价格下降时,这种财富的实际价值会增加;因此货币财富的持有者会通过支出过多的货币,来减少他们增加的实际货币余额,从而提高趋向于充分就业的总需求水平。

这种价格诱致的财富效应在理论上的正确性,已被各种类型的货币财富所证实。

在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归属感、对经济发展的信心等等,都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而这种不以实际物质计量为单位的财富,其财富效应更加明显,更有财富传导和控制效应。

我国股票市场“财富效应”特性分析

我国股票市场“财富效应”特性分析

2 0 年 6月 06
天 津 市 经 理 学 院 学 报
Jun l f i j a ae o ee ora o a i M ng r l g T nn Cl
J n 0 6 u e2 0
第 3期( 总第 5期 )
N .( u No5) o3 S m .
资金量。进一步看, 居民的投资需求则要有股票的供给来满 足, 其衡量标准即是股票市值占G P的比例。只有当一国股 D 票市场发展的广度与深度达到相当高度时, 股市在国民经济 中的影响力 、 从而股市收入在居民可支配收入中的比例才能 较大 , 并产生影响居民消费支出的财富效应。
对消费支出产生的就可能不是促进作用. 而是“ 挤出效应” ,
使消费支出不升反降。 因为股价上涨到一定程度就会导致股
市泡沫, 股票市场财富效应的“ 挤出效应” 过程就是间接引发
人关注股票市场下降所导致的消费收缩的负面效应。 有实证
研究表明, 消费者在财富收缩时作出反应的速度比财富扩张
股市泡沫的过程。 而股市泡沫的最终破灭对经济的破坏作用 会更大。 而在散户投资者一方, 股市财富效应是不充分的, 他
2股票市场的平稳运行——股市财富效应的市场环境。 、
场产生“ 劣币驱逐良币” 的逆向选择 , 从而使上市公司的总体
素质进一步降低 , 长此以往 , 就必然造成投资者信心的崩溃
与市场萎缩. 从而彻底摧毁股票市场财富效应的根基。另一
方面. 上市公司的质量不高 , 必然导致股市的巨幅波动。 可以 设想, 如果上市公司普遍质量不高 , 理性投资者就无法获得 稳定的分红收益及资本长期增值的收益。 这种情况下可以假 设真正的投资收益是趋于零的, 投资者唯一可行的投资 目的

财富效应

财富效应

一、“财富效应”理论对我国金融决策的影响“抬高股价可以刺激消费”观点的背后隐含着一个重要的理论判断,即股市的“财富效应”在我国已经十分显著。

所谓“财富效应”是指股市市值的增加可以刺激消费的增加,我国理论界开始关注财富效应是始于1999年。

在亚洲金融危机的挑战面前,我国政府急需寻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搞活股市在当时被认为是一招活棋:只要股市活跃,老百姓的手中财富增加,可以刺激消费,有利于经济摆脱通货紧缩的泥潭;并且,股市可以为国有企业融资,有助于国有企业摆脱困境。

按照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刺激股市上涨可以增加内需”。

更深层次分析,我国政府为什么在亚洲金融危机后倚重于股票市场与日美金融模式在上次危机中的不同表现有直接关系。

亚洲金融使我们看到了日本的金融发展模式(以银行为主导)的缺陷,同时认识到直接融资的优越性,该认识在2001年美国新经济(净值,档案,基金吧)泡沫破灭后被进一步强化。

因为“新经济(净值,档案,基金吧)”泡沫破灭了,股市大跌,但当时美国的实体经济并没有受到严重的冲击。

因此,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中国的金融改革目标模式实际上定准了美国,我们希望建立一个和美国类似的以直接融资为主的金融体系,“大力发展股票直接融资”、“超常规发展机构投资者”、“建立创业板市场”等都是在这种改革思路下的产物。

需要强调的是,我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有关“增加居民财产型收入”同样是美国的泊来品,直接来自于美国的“资产型储蓄”。

维系美国高消费的重要手段是“资产型储蓄”,即通过居民金融资产和不动产增值来弥补储蓄的不足,资产型储蓄成为储蓄的替代品。

无疑,如果我国能通过增加“资产型储蓄”(即“财产型收入”),就可以降低储蓄率,增加消费,内需不足的问题就可以解决。

但十七大之后的股市大幅度下跌的事实告诉我们,“增加居民财产型收入”并非是一件简单的事,弄得不好就成了“居民财产的再分配”。

2007年10月份的6124点至2008年底,股票流通市值已经缩水5万亿元,指数下跌70%,几乎所有持有股票的投资者损失惨重。

托宾q理论

托宾q理论

托宾q理论Q效应通常称作托宾的q理论股票市场传导货币政策的Q效应分析——Q效应的理论分析,这是詹姆斯·托宾发展的一种有关股票价格和投资支出相互关联的理论,通常称作托宾的q理论,也称为Q效应。

目前,我国股票市场已成为货币政策传导的一条重要渠道。

货币政策实施后,股票市场将产生财富效应从而影响消费支出,产生Q效应从而影响投资支出,进而影响总产出。

但由于我国股票市场仍存在诸多问题,财富效应和Q效应均不显著,货币政策通过股票市场传导效率较低。

为提高传导效率,应逐步发展并完善我国的股票市场。

托宾q效应主要阐述金融资产价格与实际投资之间的联系机制。

当利率下降,股票投资活跃,企业市值增加会推动扩大生产投资。

影响货币政策效果的原因之一,被定义为一项资产的市场价值与其重置价值之比。

它也可以用来衡量一项资产的市场价值是否被高估或低估。

托宾q值是使托宾(詹姆斯·托宾,198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出名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现在的耶鲁大学里仍有托宾的崇拜者穿有印有字母“q”的文化衫。

此外,以其名字命名的经济学名词还有“托宾税”、“蒙代尔-托宾效应”、“托宾分析”等。

托宾的Q: 企业市价(股价)/企业的重置成本1.当Q<1时,即企业市价小于企业重置成本,经营者将倾向也通过收购来建立企业实现企业扩张.厂商不会购买新的投资品,因此投资支出便降低.2.当Q>1时,弃旧置新.企业市价高于企业的重置成本,企业发行较少的股票而买到较多的投资品,投资支出便会增加.3.当Q=1时,企业投资和资本成本达到动态(边际)均衡.托宾Q值事实上就是股票市场对企业资产价值与生产这些资产的成本的比值进行的估算。

高Q值意味着高产业投资回报率,此时企业发行的股票的市场价值大于资本的重置成本,企业有强烈的进入资本市场变现套利动机。

当Q值较大时,企业会选择持后将金融资本转换为产业资本;而当Q值较小时,企业会将产业资本转换成金融资本,即继续持有股票或选择增持股票。

财富效应名词解释宏观经济学

财富效应名词解释宏观经济学

财富效应名词解释宏观经济学
财富效应是宏观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指的是当一个经济体中富人的财富增加时,会带动整个经济体的消费、投资和生产活动,从而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的增加。

财富效应的本质在于富人拥有更多的可支配收入,他们可以通过消费更多奢侈品、投资更多股票或房地产等方式来促进经济活动。

这种消费和投资行为会刺激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带动整个经济体的增长。

此外,随着富人财富的增加,他们还可能提高对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领域的需求,从而进一步刺激相关行业发展。

另一方面,财富效应还可以带来就业机会。

随着经济活动的增加,企业需要雇佣更多员工来满足市场需求。

同时,由于消费者需求上升,企业也需要扩大生产规模以满足市场需求。

这些都会带来更多就业机会。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财富效应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收入分配不均导致的社会不公问题。

富人财富的增加并不一定会带来所有人的福祉,可能会加剧贫富差距。

其次是财富效应对环境的影响。

随着经济活动增加,可能会导致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综上所述,财富效应在宏观经济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的增加。

但同时也需要注意其对社会公平和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我国股票市场的财富效应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财富效应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财富效应研究我国股票市场的财富效应研究引言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股票市场逐渐发展壮大,吸引了大量投资者的关注和参与。

股票市场作为重要的资本市场组成部分,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个人财富的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股票市场是否真正带来了财富效应,在实践中备受争议。

本文将探讨我国股票市场的财富效应,并分析其中的原因。

一、财富效应的定义和衡量指标财富效应指的是股票市场的繁荣对广大投资者财富的影响程度。

在衡量财富效应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 股票市场规模的增长:股票市场规模的扩大常常与财富效应的增加相对应。

当市场规模增长时,投资者的选择余地也相应增加。

2. 股票市场的涨跌幅度:股票市场的涨跌幅度直接影响投资者的收益。

当市场呈现较大的涨跌幅度时,投资者有机会获得更高的回报。

3. 投资者参与程度:投资者参与股票市场的投资决策程度直接关系到财富效应的实现。

如果投资者参与市场的程度较高,他们更有机会分享到市场繁荣的红利。

二、我国股票市场的发展及财富效应1. 我国股票市场的发展历程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资本市场,我国股票市场经历了多次体制改革和发展。

自1990年代初以来,我国的股票市场经历了从股票配售制到实行发行上市制,再到现在的以市场竞价方式交易的股票市场改革。

这一系列的改革,逐步推动了我国股票市场的繁荣与发展。

2. 股票市场规模的增长我国股票市场规模在改革开放以来以几何形式的增长。

作为全球最大的股票市场之一,我国股票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证券交易所的设立和改革进一步提升了市场的规模。

市场规模的增长为投资者带来了更多的选择机会,也为财富效应的实现提供了基础。

3. 股票市场的涨跌幅度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我国股票市场的涨跌幅度也显著增加。

尤其是在1990年代以来的股市繁荣期间,股票市场呈现出较大的涨幅。

这些涨幅使得投资者有机会获得丰厚的收益,带来了较为明显的财富效应。

4. 投资者参与程度我国股票市场的参与程度逐步增加。

中国股市的财富效应

中国股市的财富效应

中国股市的财富效应内容提要:股市持续繁荣所形成的财富效应,通过增加居民实际收入和公众对未来发展的景气预期,刺激消费增长,改变短期边际消费倾向,推动经济增长。

中国股市存在的财富效应主要表现在股市与消费增长、消费信心以及储蓄波动的相关性日益增强,但其影响程度,受到了股市规模的大小、股市价格波动的不确定性、股市挤占效应等因素的影响。

要发挥股市的财富效应,有待于扩大股市规模,改善其发展的基础,创建一个较长时期内相对繁荣、稳定的,最终实现“富民”。

关;键;词:股市财富效应消费经济增长一、财富效应的表现所谓股市的财富效应(Wealth;Effect),是指由股价上涨(或下跌),导致股票持有人财富的增长(或减少),进而产生扩大(或减少)消费,同时影响短期边际消费倾向(Marginal;Propensity;to;Consume,MPC),促进(或抑制)经济增长的效应2。

许多学者对财富效应持肯定观点,如Zandi(1999),Gale;and;Sabelhaus(1999),and;Parker(1999)等在这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虽然他们对财富效应影响经济的程度上没能达成一致意见,但都肯定了财富效应对经济影响的重要性。

J.(2000)的研究认为即使股市具有较低的财富MPC,消费效应也十分明显。

Greenspan(1999、2001),则从官方角度肯定了股市财富效应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从消费视角分析,财富效应主要表现在:1、通过影响居民收入预期,增强市场信心,提高短期MPC,进而扩大消费。

股市被认为是经济的晴雨表,持续的牛市,与良好的宏观经济形势相互促进,必然增强居民、企业的信心。

Romer (1999)在其证券市场在1929-1932年如何影响消费者消费的研究中提出了这个消费者信论。

Zandi(1999)对于消费者消费的增长趋势做出了同样的结论。

他们均认为发展中的证券市场支持了消费者信心,而且股市上涨对在没有或几乎没有拥有证券的家庭中增加消费也是可能的。

我国股市“财富效应”传导机制初探

我国股市“财富效应”传导机制初探
维普资讯
2 017 总第 3 9 060 3 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富) ;一 财富的边际消 费倾 向;r 劳动 收入的边际
消费倾向。 财富效Leabharlann 形成的传导机制主要有三种方式 。
( )股票财富增加 。意味着持股 者可支 配收入 一 增加 ,就有可能扩大即期消费
股市价 E 格 扬使股市 投资者获得资本利得 , 而资
本利得事实上构成了居民可支配收入的一部分,即 使在消 费倾向不变的情况下,也会对居民消费和投资产生影响。
应”相当微弱 ,而且不对称性明显。
久收入的函数 ,是 由劳动收入 ( 人力财富)和资本收 入 ( 金融财富)水平决定的。财富效应可以表示为下
列公式 :
C=a h Y W +e L
注 :C -即期 消费支出 ;wl R 一消费者在某一时点 所拥有的财富 ( 资本 收入) 。 劳动收入 ( ;Y 一 人力财
维普资讯

1 2・ 7
商 业 研 究
面,股市波动对家庭财富的影响有限,即消费函数 中 t 的变霉 晌 、 从而财崔 , 啦 的影响就较小。
司“ 圈”到钱后并不用于改善其经营绩效, 那么也就
者的 可支配收 入来影响即期消费, 改变 居民的收入预期和边际消费倾向来影响消费需求,以及经由 供给面
的影响。正面财富效应与负面财富效应具有不对称性 ,后者尤应引起重视。 “ 出效应”抑制了财富效应 挤 的发挥 ,并且间接引发股市泡沫。我国股市财富效应尚很微弱,且不对称性 明显,必须从股市规模、投资 者结构及收益分配结构、股市持续变动趋势、“ 挤出效应”等方面来分析 ,针对股 市财富效应的传导机制,

财富效应_理论与现实

财富效应_理论与现实

财富效应:理论与现实何小松(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摘 要:回顾了财富效应的概念和相关理论,认为由于现代财富构成的变化,财富效应的定义已被大大拓宽。

从正负财富效应的角度,给予了美国“新经济”波动现象一种解释。

虽然我国股市的财富效应比较微弱,但必须关注,对其负效应予以防范。

关键词: 财富效应;消费需求;美国新经济;股市中图分类号:F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72X(2003)02-0008-03 近10年来,无论从世界经济还是从国内经济发展来看,资本市场对于国民经济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股市的长期繁荣或大幅下跌,对于国民经济的整体影响越来越大,国内外许多理论研究者、政策制定者和投资者都对财富效应非常感兴趣。

本文拟就财富效应相关理论进行回顾,对其概念进行澄清,并对美国和我国经济中财富效应的现实问题予以分析。

一、关于财富效应的理论何为财富效应?根据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词典(1992)的解释,所谓财富效应是指:“货币余额的变化,假如其他条件相同,将会在消费者开支方面引起变动。

这样的财富效应常被称作庇古效应或实际余额效应。

”被尊为“福利经济学之父”的英国经济学家庇古,在其1941年出版的《就业与均衡》一书中认为,在完全竞争的情况下,当衰退期间物价下跌时,居民真实现实余额增加,财富净值提高,具有一定收入水平的消费者的消费欲望增强。

在经济学理论研究中,一开始庇古的实际余额效应一词常常与凯恩斯的利率效应一词成对出现。

巴廷根等经济学家运用希克斯和汉森提出的IS-LM模型对这两种效应进行了对比,并总结了两者的区别与联系。

实际余额效应基本原理是,消费除了依赖收入Y外,还依赖于实际财富存量。

实际财富存量与物价水平反向变动,即价格水平下降,实际财富增加,从而消费需求扩大。

当消费者增加消费时,总需求随之扩大。

用代数形式表述:即M(名义货币存量)一定,P(物价水平)下降时,M P(真实货币余额,一种财富形式)增加。

财富效应的产生及影响:来自90年代美国股票市场的分析

财富效应的产生及影响:来自90年代美国股票市场的分析

财富效应的产生及影响:来自90年代美国股票市场的分析财富创造是90年代美国经济增长中最重要的话题之一。

据美国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从1989年末到1999年末,美国家庭财富实际净值增加了大约15万亿美元,其增长率超过50%,到1999年底人均净财富已经超过15万美元,迅猛的财富增加也同时创造出一个巨富阶层,以至于许多人将20世纪90年代比作了19世纪后期的金色时代——一些至今都是赫赫声名的大富翁,如Carnegie、Rockefeller、Vanderbilt等等、就是在那个时间段中积累财富、构筑福泽后代之金融帝国的。

到1999年10月,在《福布斯》(Forbes)所列美国最富有的400人中,有267个都是亿万富翁,比10年前整整多出200个。

在90年代的美国财富话题中,更有一个值得深思的现象,那就是其中超过60%的财富创造来自于家庭股票持有价直的上升。

相当丰厚的股票市场回报,将那些首先具有现代投资观念的家庭带入了富翁阶层,按照权威机构Survey of Consumer Finances 1995年公布的调查发现,当时大概有300万家庭的财富净值超过100万美元:而到1998年同样的调查显示,已有接近450万家庭达到这个水平;从1998年开始由高科技产业兴盛所推动的股市繁荣,更使资产总额在100万美元以上的家庭在1999年底超过子500万大关。

这种财富拥有量的巨大变化无疑对于消费支出具有重要意义。

美国联邦储备局十分关注股票市场,认为通过财富效应的传递,股票市场波动是影响经济稳定性的重要渠道之一。

一方面,由股票价格上升所带来的财富效应有利于推动经济增长,显示向好的经济数据。

但是,过度的股价上升则有可能引发超过预期的通货膨胀风险;另一方面,如果股票价格出现大幅下跌,则会抑制消费、甚至引发经济衰退,事实上,有证据表明(Shirvani 和Wilbratte,2000)股票的下跌将比股票的上升产生更为强烈的效应。

国内外股票市场财富效应研究文献综述

国内外股票市场财富效应研究文献综述

国内外股票市场财富效应研究文献综述从三个不同角度回顾了国内外股票市场财富效应研究的总体状况。

研究结果表明,发达国家股市财富效应显著于发展中国家;长期股市财富效应强于短期股市财富效应;间接财富效应显著于由收入分配引起的直接财富效应。

标签:股票市场;直接财富效应;间接财富效应;次贷危机1引言有关股票市场财富效应,一直以来都是学术界一个热点研究领域。

近年来,随着统计理论和计量工具的发展,股市财富效应领域研究形成了不少新的成果,特别是伴随新经济周期出现的资本市场持续繁荣,以及随后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股市持续动荡,各国股票市场都经历了过山车一样的大幅震荡。

在这种背景下,股票市场价格波动不仅导致上市公司市值的改变,更引起股票持有者个人财富的大起大落。

随着中国股票市场的大发展,个人财富证券化已达到相当水平。

股票、债券等证券价格的涨跌将直接影响我国广大居民财富的积累。

当股票在居民个人财富份额中占有较大比重时,股票就不能简单地列入虚拟经济的研究范畴,它将直接影响社会居民的财富再分配,通过收入效应、消费效应以及投资效应等机制作用于实体经济,对一国消费、投资、以及最终经济增长产生重要影响。

正是基于上述原因,股票市场的涨跌一直以来都受到宏观经济决策者的高度关注,任何宏观政策的出台都必须考虑其对股票市场可能产生的潜在冲击。

本文的研究主要从以下三个层面对股市财富效应的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和回顾。

2 股票市场是否存在显著的财富效应2.1股市存在显著的财富效应Dynan和Maki(2001)利用家庭消费支出调查数据,发现股市直接财富效应快速增长,而间接效应变化却变化不大;Tanner(1998)和Brav等(1999)运用消费CAPM模型研究发现,股东在消费和证券收益关联性方面明显高于非股东,这意味着股市直接财富效应更为显著。

Mehra(2001)运用时间序列数据分析分析得出,消费和证券收益在短期内呈负相关,但在长期内二者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股票市场财富效应的理论分析
作者:李璐关于财富的研究涉及整个经济的基础和整个社会的经济增长方式,一般认为,财富是指经济主体在一定时点上所拥有的可以用货币单位表示的资产总额。

人们的传统财富观是建立在物质基础上,认为财富的实际内容与其价格无关,无论价格为何,当物质数量不变的时候,财富的实际数量不变。

这种物质财富观正在受到挑战,其原因在于财富的本质属性实际上就是其社会属性。

原始的财富仅仅包括土地、黄金等物质,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又囊括了生产性资本,如厂房、机器设备等资产。

由于生产的规模化和专业化,不可能只进行实物投资,同时,由于生产周期投入的累积量有限,金融资产应运而生,它既是资产的累积方式又是财富的储存方式,作为一种虚拟的财富对经济产生了实实在在的影响。

所谓财富效应是指货币余额的变化,假如其他条件相同,将会在消费者开支方面引起变动。

这样的财富由于现代社会财富构成多样化并且比重不断调整,个人财富价值变化显然并不仅仅取决于货币实际余额变动,其他资产价值的变动同样可以引起财富水平的变动,从而导致消费需求的变动。

现代资产选择理论假定个人在即期消费、实物资产、储蓄、债券、股票等方面进行选择,其结论证明了这一点。

在费里德曼的中国股票市场财富效应研究货币需求函数中,与货币并列的其他财富形式已扩大为包括债券、股票、物资资本(包括生产资料和耐用消费品)、人力资本等。

在居民的资产构成中,储蓄存款额、家庭耐用品等资产价值所占比重越来越小,并且其资产价格变动幅度小,而随着证券市场的不断完善和经济的发展,居民金融资产中股票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所以人们越来越关注股票的价格变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这就是股票市场的财富效应。

一、股票市场财富效应的传导机制
股票市场财富效应理论主要研究股市财富与消费支出之间的变动关系,其经济学原理是:消费不仅是收入的函数,而且还是财富(包括股市财富)的函数。

财富和收入变量同时进入消费函数,使财富效应更具有可靠性和准确性。

考虑到中国证券市场不仅有大量的个人投资者,还有大量来自企业部门的机构投资者的特点,财富效应具有更广泛的定义。

股市上涨导致资产拥有人的财富总量增加,不仅仅带来消费的变化,而且同时影响了财富拥有者的投资行为。

财富效应的传导机制表明,从股票市场财富变化到消费变化存在五个不同的传导渠道:⑴实现的财富效应:如果消费者股票持有价值增加,消费者实现他们的收益,那么消费将出现增长。

⑵未实现的财富效应:股票价格上升导致人们对养老金账户和其他锁定账户的股票价值增加产生预期效应,当这些资产价值上升但这个增加并未进行兑现时,基于未来收入和财富较高的预期将导致今天较高的消费。

⑶流动性约束效应:股票市场价格上升增加投资者有价证券组合的价值,相对这个证券组合所增加的借贷将导致消费者增加消费。

⑷股票期权价值效应:股票价格上升导致家庭股票期权价值增加,股票期权所有者将产生较高的消费,消费的增加与收益是否兑现无关。

这些传导渠道伴随着股票价格变化对消费产生正的影响,均表现为直接财富效应。

二、股票市场的财富效应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通过影响居民的资产财富总量来直接刺激消费。

股票市场的价格上涨可以使投资者获得资本的溢价收入,虽然在国民经济统计数据中居民收入并不因此而增加,但事实上投资者的资产财富已增加,因而扩大了投资者的消费支出,使得消费需求增加,促进了经济的增长。

2.通过影响居民收入预期来扩大消费。

股票市场出现牛市状态,使得投资者看好其预期收入,有利于扩大消费;更为重要的是,股票市场是国民经济运行的“晴雨表”,持续的牛市会增强投资者的信心,扩大投资支出,又使得广大居民预期收入(包括固定收入和资本溢价收入)提高,社会总需求因此扩大,从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形成了宏观经济和股票市场的良性互动效应。

3.通过改善企业经济状况来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从而影响消费支出。

股票市场的发展加速了企
业的上市进程,扩大了企业融资渠道,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是增加企业资本金的一条重要渠道,同时促进了社会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从整体上提高了企业的经营业绩。

三、资本市场存在收益分配不合理的不足之处
在中国证券市场中,投资者可以划分为:机构投资者和中小投资者。

前者在资金实力、分析手段、信息获得与把握上具有优势;而后者由于势单力薄,经常揣摩、打听前者的消息和行动,作为自己决策的参考依据。

在目前的中国股票市场中,虽然机构投资者的队伍在不断壮大,但中小投资者仍在投资者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他们的决策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与决定了市场的发展状况,而他们又以弱势人群的姿态出现,其决策行为的非理性严重导致了市场的不稳定。

中小投资者是决定财富效应大小的主要力量,因为股市财富效应发挥的关键在于使居民个人财富增加,从而刺激消费的增长。

在中国的股票市场里,个人投资者虽然人数不少,但由于投资水平不高、获取信息的能力有限,整体投资收益不高,而拥有资金、信息优势的机构投资者却是最大的获利者,股票价格的上扬,既是财富总量增长的过程,又是财富再分配的过程。

因而投资收益严重向机构和大户倾斜制约了股市正财富效应的有效发挥。

当股市持续下跌时,则情况恰恰相反,投资损失大部分要由中小投资者承担,即在股市上涨时,因为投资收益主要集中于机构投资者,所以股市上涨对居民消费的刺激作用不明显;在股市下跌时,因为中小投资者承担了更大的损失,所以股价下跌对消费支出的抑制效应反而比较明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