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创新人才培养作为重要的考评指标

合集下载

激励自主创新人才营造良好创新环境--解读《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若干配

激励自主创新人才营造良好创新环境--解读《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若干配
重视 和做 好相 关 的创 新人 才培 养工 作
决 企 业 自主创 新 中高 素质 人 才 缺 乏 问
题:
期权 等 激励 政策 。二 促进 企 业与 高校 、
科 研 机 构之 间通 过 相互 兼 职 、任 职 进
二是 在 国家科 技计 划项 目评 审 、验 收 、
加快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培养。高 国 家重 点 实 验 室评 审 、科 研 基 地 建设
维普资讯
激励 自主创新 人才
营造 良好创新环境
解读 《 国家 中长期科学和技术 发展 规划纲 要( o 6 2 2 2 o - 0 0年) 》若干配套政策
( 三) 之
国家 中长期科学和 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 ̄6 22 年 ) 2 - 00 》若干配套政 策颁布 以来
新 人 才 的客 座 研 究 员 岗位 ,选 聘 企 业 高 级 专 家担 任 兼 职 教授 或 研 究 员 :引 导 和 规 范高 等 学 校 或科 研 机 构科 技 人

次人 才 。 为加 快培 养 高层 次人 才 , 配套
川 y一
维普资讯
才 到企 业兼职 : 支持 企业 为 高等 学校
和 职业 院校 建立 学生 实 习、 实训基 地
影响企 业 自主创 新的重 要 因素是缺 乏高素 质人 才 . 高 而 素质人才 出不来 的关键 原因是 还没有 充分体 现以 人为本 . 没 有真正落 实人才是 第一 资源的 思想 .没有 把 人 放 在 首 要 位 置 .即对 人 才培 养 重视 不够 缺乏让 人才释放 其 巨大 潜能的 体制机 制 .对人才 创造性 劳动
困难 即使技 到工 作 . 要花一 至几 年 也
的时 间和 通过 频繁的跳 椿去适 应企业 所 付 出的代价 不小:另一 方面 . 业需 企 要大量 的人 才却招聘 不到合适 的人才 . 即使 招收 了大 学毕 业生 ,大 学毕 业生

进一步构建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

进一步构建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

进一步构建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

要构建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进一步构建:
1. 设立创新价值评价指标: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应该将创新价值作为核心指标。

可以通过科研成果、专利申请、发明创造等来评价科技人才的创新能力和成果。

同时,应该注重对创新的贡献度进行评价,包括对社会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的贡献。

2. 强调综合能力评价:科技人才评价不仅应关注科研能力,还应强调综合能力的评价。

综合能力包括科技管理、团队合作、项目规划和执行等方面的能力。

这些能力对于科技人才在科研转化、技术推广等方面的贡献至关重要。

3. 引入评价多元化机制: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应该引入多元化的评价机制,兼顾科研成果评价、技术创新评价、社会贡献评价等方面的指标。

评价体系可以采用评议、评审、自评等多个环节和多个评价方进行评价,以增加评价公正性和客观性。

4. 加强科技人才培养与激励:评价体系应该与科技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相结合,促进科技人才的成长和发展。

可以通过制定科技人才晋升、职称评定、薪酬激励等制度,激励科技人才不断创新、提升能力并作出贡献。

5. 建立长效监督机制: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应该建立起长效监督
机制,对评价结果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和优化评价指标和标准。

同时,要建立对科技人才的终身管理,通过持续的培训、发展和激励,保持科技人才的创新动力和积极性。

以上是进一步构建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的建议,通过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能够更好地激发科技人才的创新潜能,推动科技创新和社会发展。

教育部、科技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地方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工作的若干意见

教育部、科技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地方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工作的若干意见

教育部、科技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地方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工作的若干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科学技术部•【公布日期】2006.03.23•【文号】教技[2006]3号•【施行日期】2006.03.23•【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科学技术综合规定正文教育部、科技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地方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技(2006)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科技厅(委、局),计划单列市教育局、科技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科技局: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关于充分发挥高等学校科技创新作用的若干意见》(国科发政字 [2002]202 号)精神,推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提高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充分发挥地方高校科技创新作用,加强对地方高校科技创新工作的指导,特提出如下意见:一、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地方高校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要性1.加强地方高校科技创新工作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措施。

地方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区域内知识积累、创造与传播的主体,是原始性创新、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与平台,是科学精神、科学道德以及精神文明和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担负着光荣而艰巨的使命。

2.加强地方高校科技创新工作对于提高地方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实现快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科技创新既是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自身发展的主要动力和源泉;也是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学术水平的主要手段。

加强地方高校科技创新工作,提高地方高校创新能力和综合实力,不仅是推动地方高校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而且是促进区域内高校和谐发展,推进全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必然选择。

二、加强地方高校科技创新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原则3.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统筹地方各类高校的协调发展;科学定位,培养特色;推进科学研究、科技服务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加强创新体系建设,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带动地方高校结构、效益和办学质量的提高。

重大人才项目和专项人才计划

重大人才项目和专项人才计划

重大人才项目和专项人才计划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发[2005]44号),营造激励自主创新的环境,结合重大项目的实施统筹安排项目、人才和基地,加强我国创新人才培养和创新团队建设,实现从技术突破的单一目标向科技持续创新能力提高的综合目标转变,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若干配套政策的通知》(国发[2006]6号)的精神,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本办法中的重大项目主要指重大专项、国家科技计划中的重大项目、中央财政资助的重大工程项目和产业化项目以及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项目。

第二条本办法旨在通过重大项目的实施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各类人才,重点包括具有世界前沿水平的战略科学家、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学术带头人和中青年高级专家等尖子人才。

第三条科技部根据国家发展目标制定重大项目创新人才培养的总体规划。

根据不同项目的特点,对不同类型的创新人才进行重点培养。

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和战略高技术研究项目应重点培养战略科学家、学术带头人以及创新团队等;重大应用研究、产业化和工程项目应重点培养产学研结合方面的创新人才和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要积极引导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中心、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等创新基地切实采取有力措施加强人才培养工作。

第四条优先支持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合理的研究团队承担项目课题研究,促进创新团队的形成。

研究团队中,45岁以下(含45岁)青年研究人员所占比例原则上不低于60%。

第五条优先支持不同学科、不同领域、不同机构的研究人员联合承担项目课题研究,培养跨学科、跨领域的复合型人才。

该类项目课题在项目课题总量中所占比例原则上不低于30%。

第六条优先支持年龄45岁以下(含45岁)青年研究人员主持重大项目课题研究,促进青年高级专家的成长。

重大项目课题负责人中,45岁以下(含45岁)青年研究人员所占比例原则上不低于60%。

人才培育效果评价方案

人才培育效果评价方案

人才培育效果评价方案一、背景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才已经成为国家和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对于人才的培育和发展已经成为企业管理和政府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对于人才的评价也成为了越来越重要的话题。

但是,如何进行有效的人才培育效果评价却成为了一个问题。

二、目的本文的目的是探讨人才培育效果评价方案,为企业和政府提供可行性方案。

三、评价指标人才培育效果评价应该是全面的。

除了学术成果,评估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实际能力同样重要。

因此,人才培育效果评价指标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学术成果学术成果是评价人才培育效果的非常重要的指标。

其中,论文数量、论文质量、科技专利数量都是很重要的指标,这些指标能够反映人才在学术方面的能力。

2. 实践能力实践能力是反映人才能否将学术知识转化为实际工作能力的重要指标。

其中,实际工作经验、实际工作表现、项目管理能力等都是很重要的指标。

3. 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评价人才培育效果的重要指标,创新能力能够反映人才在团队合作和主动创新方面的能力。

其中,专利申请和新产品开发数量都是很重要的指标。

4. 综合素质综合素质是反映人才是否综合素质高、具有较高的人格魅力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指标。

其中,评估人才思想观念、道德品质和身体素质等都是很重要的指标。

四、评价方法评价方法有很多种,但是,应根据评价指标来选择。

通常,可以采用主管部门、内部工作人员和专家评委共同执行的方式进行评价。

具体的步骤如下:1. 制定评价标准首先,应该根据评价指标,制定评价标准。

将指标进行详细地分解,制定合理的评价标准。

2. 考评方案考评方案需要制定,包括对人才进行评价的内容和流程进行规范。

3. 进行公开透明的评价应该将评价过程设置为公开透明,对评价指标和标准进行公布。

4. 选择评委选择评委应该是一个公正、公平和严谨的过程。

评委应该是领域内专业人士,能够根据评价标准对人才进行评价。

5. 开展评审评审过程应该是公正、公平、严密的。

评委应该依据评判标准对人才进行评价,并且必须详细记录每一位人才的评价结果。

中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暨学科竞赛评估名录

中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暨学科竞赛评估名录

我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暨学科竞赛评估名录一、前言我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暨学科竞赛评估名录,作为评价我国高校创新能力和学科竞赛水平的重要依据,对高校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我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暨学科竞赛评估名录进行深入探讨,旨在全面、深刻地分析其意义和影响,并共享我对这一主题的个人观点和理解。

二、我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暨学科竞赛评估名录的意义和影响1. 评价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我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暨学科竞赛评估名录是对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水平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

通过评估名录的建立和更新,可以客观地评价高校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的成绩和进展,为高校提供改进和发展的方向。

2. 促进学科竞赛水平提升作为学科竞赛水平的评价依据,我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暨学科竞赛评估名录对促进学科竞赛水平的提升起到了推动作用。

高校将根据评估名录的要求和标准,积极开展学科竞赛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 为学生提供更多发展机会评估名录的建立和更新对学生的影响也十分重要。

优秀的学科竞赛成绩将会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展示和发展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进取心,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我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暨学科竞赛评估名录的建立和更新,对于提高我国高校的教育质量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通过科学、客观的评估,才能真正发现和激励优秀的教育和创新成果,推动我国高校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

评估名录也提醒我们,高校的创新人才培养和学科竞赛水平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和挑战。

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参与学科竞赛,如何提高学科竞赛的实用性和创新性等等,都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我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暨学科竞赛评估名录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不仅鼓励了高校的创新发展,也带动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希望未来评估名录能够更加科学合理地评价高校的创新能力和学科竞赛水平,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和科技事业贡献更多力量。

四、总结通过本文的讨论,我们可以看到我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暨学科竞赛评估名录对高校、学生以及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性。

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考核指标

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考核指标

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考核指标创新能力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重要能力之一,对于企业、学校、以及个人发展而言,培养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但如何准确、全面地考核创新能力是一个难题。

本文将探讨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考核指标,并提供相应的评估方法。

一、问题解决能力创新能力的核心是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个创新者必须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包括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以及实施方案的能力。

因此,问题解决能力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考核指标之一。

评估方法:1. 实际问题模拟:通过给考察者提供一些实际问题,并要求其提出解决方案,评估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案例分析:让考察者阅读一些具体案例,并就案例中涉及的问题、挑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

二、探索精神和好奇心创新需要有探索精神和好奇心,不断尝试新的思路和方法。

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考核指标之一就是是否具备这种探索精神和好奇心。

评估方法:1. 项目挑战:给考察者提供一个创新项目,看其是否愿意主动承担并探索新思路与方法。

2. 兴趣爱好:通过考察者的兴趣爱好,看其是否有广泛涉猎、多样化的兴趣领域,以及对新事物的好奇心。

三、团队合作能力创新往往是一个团队的努力产物,团队合作能力能够促进创新的产生。

因此,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考核指标之一就是团队合作能力。

评估方法:1. 团队项目:让考察者参与一个团队项目,在团队中展现其合作与协调能力。

2. 内部关系:了解考察者在过去的团队合作中,是否能够与他人建立融洽的关系,并对团队合作作出积极贡献。

四、风险意识和承担能力创新往往伴随着风险,在面对风险时,需要有一定的风险意识和承担能力。

因此,风险意识和承担能力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考核指标之一。

评估方法:1. 风险分析:给考察者提供一个创新项目,让其分析可能面临的风险,并提出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2. 决策模拟:给考察者提供一个复杂决策场景,观察其在面对不确定性和风险时的决策能力。

五、终身学习与成长的意愿创新者需要具备终身学习的意愿和能力,不断掌握新知识、新技能,保持领先。

高中教育培养创新人才

高中教育培养创新人才

高中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在现代社会中,创新能力被认为是一个人成功的重要指标之一。

而高中教育作为学生发展的关键阶段,如何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了教育界和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高中教育如何培养创新人才,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和建议。

首先,要培养创新人才,教育体制需要进行改革。

当前,高中教育过于依赖于升学率和分数,过度关注知识的灌输和应试技巧的培训,忽视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因此,我们需要调整教育的目标和方式,从知识传授转变为能力培养,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其次,要培养创新人才,学校应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

学校可以开设一些创新教育的课程和活动,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创新空间和资源。

例如,学校可以设立科技创新实验室,让学生在其中进行自主研究和设计,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

同时,学校还可以组织创业实践活动,让学生从实践中体会到创新的过程和乐趣。

此外,要培养创新人才,需要鼓励学生进行跨学科的学习和研究。

创新往往发生在不同领域和学科的交叉点上,因此,学校应该打破学科壁垒,鼓励学生进行跨学科的学习和研究。

通过选修跨学科课程、组织学科交流讲座以及开设跨学科课题研究等方式,激发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创新能力。

除了学校的努力外,家庭和社会也应共同努力,共同培养创新人才。

家庭应注重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和兴趣,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和条件。

社会应提供更多的创新资源和机会,例如,与高校、企业等合作,开展创新项目和竞赛,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

综上所述,高中教育应当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方法。

通过教育体制的改革、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鼓励跨学科学习和研究以及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相信可以培养出更多的创新人才,为社会和国家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人才培养规格的目标和指标设定

人才培养规格的目标和指标设定

人才培养规格的目标和指标设定人才培养是一个国家和企业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为了更好地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制定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指标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人才培养规格的目标和指标设定,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一些建议。

1. 目标设定人才培养的目标应该与国家或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相一致。

不同的发展阶段和需求对人才的要求不同,因此目标设定需要灵活调整。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人才培养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培养人才培养的首要目标是为学生提供坚实的知识和实践技能基础。

这些知识和技能包括专业知识、沟通能力、创新能力等。

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提高他们的实际运用能力是人才培养的基本任务。

1.2 创新能力培养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创新能力成为了培养人才的必要条件。

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够适应未来的变化和挑战。

1.3 社会责任意识培养人才培养的目标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个人能力,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学生应该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价值观,关心社会问题并主动参与社会事务。

2. 指标设定为了评估人才培养的效果,需要制定相应的指标来衡量对应目标的完成情况。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人才培养指标:2.1 知识与技能水平该指标衡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可以通过课程成绩、实践项目成果、实习表现等来评估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水平。

2.2 创新能力表现创新能力是核心竞争力的源泉,可以通过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发表学术论文、获得专利等来评估其创新能力。

2.3 社会影响力该指标评估学生对社会的影响力和贡献。

可以通过学生参与公益活动、社团组织、获得社会荣誉等来评估其社会责任意识。

2.4 就业竞争力人才培养的终极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就业能力提升。

该指标可以通过学生就业率、就业质量、薪资水平等来评估。

3.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建议为了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制定明确的目标和指标只是第一步,还需要考虑以下几点:3.1 教育资源投入人才培养需要充足的教育资源支持,包括师资力量、实践基地、实验设备等。

高校创新人才培养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建设

高校创新人才培养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建设

高校创新人才培养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建设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高等学校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式,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肩负着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重任。

通过研究高等学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影响创新能力培养的主要因素,并建立高校创新人才培养能力的指标体系,为高校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

标签:创新人才;培养能力;指标体系1 引言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们国家领导者做出的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

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是到2020年成为创新型国家,到那个时候科技发展将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撑。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思想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在社会的各个行业推行,激发全民族的創新精神,培养创新人才,使创新成为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创新型国家的建设,首先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就需要创新型的教育方式。

创新型的教育方式,区别于以往的知识型教育,记忆型教育。

他需要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主张发掘学生个性中的优势,因材施教,充分尊重学生个性,鼓励发散思维、逆向思维,鼓励学生提出不同见解,重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在这种教育方式下,学生能够独立思考,不是死板硬套课本知识,能够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强,在学习工作能够创造性的实践。

这种教育方式下培养的人才,才是我们国家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高校作为国家人才培养的基地,必须按照“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和目标培养人才,本文以下将讨论什么是创新,及创新人才,以及高等学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影响创新能力培养的主要因素,并建立高校创新人才培养能力的指标体系。

2 创新与创新人才什么是创新。

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形式。

具体说就是以现有的思维模式提出有别于常规或常人思路的见解,并在现有的环境中,利用现有的知识和物质,改进或创造新的知识、事物或方法,并能获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为。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办公厅•【公布日期】2015.05.04•【文号】国办发〔2015〕36号•【施行日期】2015.05.04•【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

党的十八大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作出重要部署,国务院对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提出明确要求。

近年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不断加强,取得了积极进展,对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毕业生创业就业、服务国家现代化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突出问题,主要是一些地方和高校重视不够,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滞后,与专业教育结合不紧,与实践脱节;教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欠缺,教学方式方法单一,针对性实效性不强;实践平台短缺,指导帮扶不到位,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亟待健全。

为了进一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经国务院同意,现就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推进素质教育为主题,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重点,以完善条件和政策保障为支撑,促进高等教育与科技、经济、社会紧密结合,加快培养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勇于投身实践的创新创业人才队伍,不断提高高等教育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贡献度,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人才智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育人为本,提高培养质量。

新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质量评价指标研究

新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质量评价指标研究

第10期2023年4月江苏科技信息Jiangs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No.10April,2023基金项目: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名称:新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质量评估方法研究㊂作者简介:肖琳(1985 ),女,江苏南京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信息管理㊂新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质量评价指标研究肖㊀琳,陈亚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1106)摘要: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提升我国创新水平的主要路径之一,研究生教育则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关键实现方法之一㊂科学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能够切实反映人才培养现状,推动人才培养模式不断优化㊂文章在明晰拔尖创新人才内涵和概念的基础上,运用LDA 主题提取模型,提出了适用于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期为科学评价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质量提供有益借鉴㊂关键词:拔尖创新人才;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中图分类号:G64㊀㊀文献标志码:A0㊀引言㊀㊀拔尖创新人才是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明确指出,要着力培养 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 [1]㊂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要加快建设教育强国㊁科技强国㊁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㊁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㊂研究生教育肩负着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使命,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2]㊂加强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是解决关键技术 卡脖子 问题,造就基础学科㊁关键领域及人才紧缺领域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落脚点和依靠力量[3]㊂如何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与水平,是当前高等教育人才培养面临的重要问题㊂随着研究生教育规模逐年扩大,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培养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性逐渐凸显,这客观上要求对人才培养质量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加强研究生教育质量的监控,为完善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活动的各个环节提供依据㊂准确评估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在于评价指标体系的合理性,以及评估过程的规范化㊂目前,学术界对拔尖创新人才的内涵及外延尚未形成共识[4],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方式尚未形成统一体系,更少有研究提及如何评价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质量㊂本文在明晰拔尖创新人才内涵的基础上,针对现有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通过LDA 主题提取模型,对高校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文件及学术界研究文献进行分析,在指标构建原则的指导下,给出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质量评价指标㊂1㊀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1.1㊀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现状㊀㊀ 拔尖创新人才 是我国对尖端创新人才特有的用语和词汇[5],对拔尖创新人才内涵的理解是设计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㊂目前,国内学界关于 拔尖创新人才 已有很多论述,但大多都进行描述性讨论,尚未形成统一的概念界定㊂郝克明[6]于2003年首次提出,拔尖创新人才是指在各个领域,特别是科学㊁技术和管理领域,有强烈的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有创新精神和能力,为国家发展做出重大贡献,在我国特别是在世界领先的带头人和杰出人才,此后众多学者结合社会形势和时代背景,不断提出新的观念揭示拔尖创新人才的时代内涵㊂如胡国胜[7]认为,拔尖创新人才应具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㊁高尚的思想道德修养㊁较高的创新意识㊁独立的研究能力和创造精神,能够在某一领域中有较大影响且为社会做出突出贡献㊂张建红[8]提出拔尖创新人才的内涵包括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㊁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能为国家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等㊂拔尖创新人才具有两个基本特征:宽阔的学术视野和创新的思维[9]㊂通过梳理拔尖创新人才研究的相关文献,本文将拔尖创新人才定义为:具有精深的专业造诣㊁创新意识和能力㊁高度的社会责任感㊁强烈的事业心㊁坚韧不拔的意志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并且能够通过带领某一领域的变革,对社会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才㊂诸多学者对我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过程及培养方式进行了探讨,自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理念提出以来,政府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㊂从 珠峰计划 六卓越一拔尖 人才计划到 强基计划 ,政府为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和保障,高校也开展了长期的实践和探索,如清华大学钱学森力学班,经过十余年的探索,归纳出 高度自主与 充分开放 两点核心启示,以及突破分科限制㊁接触重大问题㊁鼓励自由探索㊁建立创新激励机制4条经验[10],为高等教育提供一个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新范式㊂上海交通大学致远学院通过开设培养思维方式的高级研修课,用全新的授课模式,引导学生实现从学习基础知识到研究前沿问题的转变,实现从被动学习到主动科研的转变[11]㊂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大多从配备高水平导师㊁课程体系改革㊁师资力量优化㊁实践平台搭建㊁加大联合培养力度㊁国际化培养等方面着手,加大力度推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创新㊂随着国家对拔尖创新人才的强烈呼唤,如何在研究生教育阶段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陈蕊等[12]指出,在本科阶段几乎不能培养出拔尖创新人才㊂不少高校专门出台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综合来看,针对研究生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更强调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以服务需求为导向,重视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等领域的研究能力及研究潜力㊂1.2㊀拔尖创新人才评价体系现状㊀㊀从近年来拔尖创新人才评估发展的对象来看,目前相关的研究对象主要集中于大学生的一般性群体,多侧重于大学本科阶段㊂本科生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在培养模式㊁培养要求上都有所差异,但以研究生群体作为特定的研究对象,进行拔尖创新人才评价的研究则较少㊂同时,目前相关研究的评估对象往往针对某一专业或某一领域,评价指标整体强调针对性但缺乏普遍适用性㊂从拔尖创新人才评估发展的实践看,我国尚未形成完善的㊁系统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质量评估体系,相关评估的主体主要集中在学科建设㊁教学质量㊁教学模式等方面,以高校及教育工作者为主体,而甚少有涉及以拔尖创新人才本身为主体的评估体系,对研究生的培养评价指标主要包含在对研究院的评价中,尚未形成专门的评价体系㊂拔尖创新人才作为特殊人才,其培养质量的评价不同于教学评价,不但应包括人才的综合素质结构,还要突出受教育者的创新潜力㊁道德素养等㊂从拔尖创新人才评价指标的选取方式来看,目前相关的指标选取方式主要有以下3种:一是总结和归纳已有文献,基于频度分析法得到一级指标,基于经验判断法归纳二级指标;二是进行专家访谈,根据大量访谈记录中的高频词来设计调查问卷,或根据专家打分法,最终确定评价指标;三是基于对拔尖创新人才的内涵和特征的分析,归纳出拔尖创新人才的素质结构,进而得出测度模型㊂基于上述方法选取的评价指标存在局限性与主观性,部分指标来自教育工作者的经验性认识,不便于进行量化与操作,致使评价体系缺乏实操性㊂随着高等教育逐渐走向深入,需要更全面的质量评价体系㊂研究生教育作为造就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应当建立与之相应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体系与考核方式,为改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参考,从而优化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㊂2㊀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基本思路㊀㊀在设计质量评价体系前,需要明晰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导向,结合拔尖创新人才的特性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共性,设计符合质量评价原则的指标体系㊂构建指标体系的目标是评判人才培养质量,进而为改善研究生教育质量提供参考㊂因此,评价体系的设计要紧紧围绕研究生人才培养和教育质量两方面,要高度抽象概括培养质量,保证规范化与可操作性㊂此外,在建立一套科学的指标体系时应该遵循以下3个原则㊂(1)科学性㊂科学性原则要求关注指标间的关联性与独立性,避免同级指标间存在重叠或包含的关系,一㊁二级指标间应体现内在联系㊂设计指标体系需强调全面性与客观性,在评价过程中应严格避免主观判断,尊重人才培养的客观规律㊂(2)可行性㊂评价的目的是客观评估人才培养质量,因此指标体系应力求全面且精简,选取标准规范㊁指标定义清晰㊁数据易获取㊁指标可量化,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确保评价体系的可操作性㊂(3)导向型㊂本文的指标体系是对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的抽象,要反映现实,要能帮助培养单位更明确各自的培养目标,引导相关单位发现现有培养方案存在的问题,指导未来的人才培养工作,提升建设水平㊂因此,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既应该反映现实的教育质量,也应该把握研究生教育的方向,具有导向作用㊂3㊀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3.1㊀设计依据㊀㊀基于上述基本思路,本文使用LDA主题模型构建指标体系㊂潜在狄利克雷分配(LDA)是一种文档主题生成模型,可以用来识别大规模文档集或语料库中潜藏的主题信息,尤其适合从长文本中提取主题㊂LDA运用统计学方法计算文档主题词概率,将文档信息用词袋表示,忽略文档中的单词顺序,而将文档用词频向量表示,形成结构化数据,以词㊁主题㊁文档作为3层分布结构,即 文档-主题分布 和 主题-词汇分布 ㊂LDA认为每篇文章是由多个主题混合而成的,而每个主题可以由多个词的概率表征㊂因此,模型可以从大量的文本集中识别出潜在的主题分布,并识别出各主题中的关键词分布㊂在本研究中,用主题反映大量高校培养文件和学者的研究文献中涉及的评估重点,从相关文本中提取出关键词,作为具有代表性的指标,保证评价内容的概括性与客观性㊂2021年,教育部宣布将深入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加快培养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公布了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2020年度)名单㊂本文查阅了名单中高等院校发布的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案文件,并收集了知网内以拔尖创新人才㊁研究生教育质量为主题的研究文献,从中选取拔尖创新人才的概念㊁内涵㊁素质模型㊁能力结构㊁培养计划㊁培养目标,以及拔尖创新人才评估体系的内涵与构成㊁拔尖创新人才的界定和培养特征等内容,构成主题提取的模型语料库,保证评价信息来源的全面性与评价标准的全面性㊂构造了研究生人才培养相关的自定义词典,确保分词结果的准确性㊂LDA主题模型的训练是无监督学习过程,超参数α和η采用经验值,采用计算困惑度的方法来选取最优主题数量㊂3.2㊀指标体系㊀㊀基于上述思路与方式,本文通过相关文献的阅读,借鉴拔尖创新人才的素质结构[5]和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13],一级指标从目标培养结果的角度,设计了创新素养㊁理论素养㊁学术素养㊁实践素养㊁人格素养5个方面,选取各主题中的词项作为二级指标,得到如表1所示的指标体系㊂创新素养是拔尖创新人才的关键素质,拔尖创新人才首先要有独立思考的意识,具备将思考投入实践的能力,并将实践转化为有价值的成果,能保持持续性的学习和研究状态㊂其中创新意识指具有独立性和批判性思维,能发散性地多维度考虑问题,具有强烈的好奇心㊁求知欲与创新动机;创新能力指能够在具有价值的科学研究过程中不断提供新思想㊁新理论㊁新方法的能力;创新成果指为国家和社会发展做出的创新型突出贡献;创新潜力指在未来具备持续性学习和创造性研究的能力,有潜力取得重大研究成㊀㊀表1㊀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创新素养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成果创新潜力理论素养知识结构专业基础跨学科素养学术素养国际竞争力科研成果学术影响力学术道德实践素养应用能力成果转化率团队协作能力人格素养责任意识领导能力思想政治素质人文情怀果,有重要成果应用转化前景㊂理论素养是一切创新活动的前提㊂其中知识结构指广博的知识结构,了解必要的横向学科知识;专业基础指扎实的㊁精深的学习与研究经历,掌握学科发展前沿理论;跨学科素养指掌握交叉学科知识与系统思维㊂学术素养是拔尖创新人才在研究过程中应该体现的素质和修养㊂其中国际竞争力指国际视野㊁国际交流经验等;科研成果指发表论文及专著㊁自主知识产权成果等;学术影响力指在具体学科分支的研究中处于领军地位;学术道德指学术作风与学术信用㊂实践素养是检验拔尖创新人才能否引领某一专业领域创造性地发展㊂其中应用能力指具备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实践能力;成果转化率指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比例;团队协作能力指沟通协调能力㊁组织管理能力等㊂人格素养是拔尖创新人才重要的内在品格,拔尖创新人才承担着加速国家科技进步的使命[14]㊂其中责任意识指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具有远大的理想抱负和踏实工作的奋斗精神;领导能力指战略思考和规划能力㊁强烈的事业心;思想政治素质指政治立场㊁思想信念等方面,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政治素质过硬;人文情怀指价值观与文化修养㊂4 结语㊀㊀本文通过梳理相关文献中拔尖创新人才的内涵与特征,提出了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的定义,并分析了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现状以及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现状,最后在科学性㊁可行性㊁导向性原则的指导下,运用LDA主题提取模型,提出了以创新素养㊁理论素养㊁学术素养㊁实践素养㊁人格素养为一级指标,以提取出的主题词为二级指标的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能够为评估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客观参考,促进当前研究生教育的改进和可持续发展㊂后续可以结合定性和定量结合的方式深入研究各指标的权重分配问题,增强评价体系的实操性,以期推动我国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教育质量的提高㊂参考文献[1]皇甫倩.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能力诊断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7):163-168.[2]王永斌,许鹏奎,蔡中宏,等.拔尖创新人才与研究生教育的使命[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2006(1):143-145.[3]徐玲,母小勇.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的学术素养:内涵㊁结构与作用机理 基于扎根理论的分析[J].研究生教育研究,2022(2):24-31.[4]朱旭. 拔尖创新人才 概念审思[J].科教导刊, 2021(27):1-3.[5]陈权,温亚,施国洪.拔尖创新人才内涵㊁特征及其测度:一个理论模型[J].科学管理研究,2015(4): 106-109.[6]郝克明.造就拔尖创新人才与高等教育改革[J].当代教育科学,2004(17):3-5.[7]胡国胜.拔尖创新人才思想政治素质养成:概念㊁特征与规律[J].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 (4):30-33.[8]张建红. 双一流 建设背景下我国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研究[J].江苏高教,2021(7):70-74. [9]马廷奇.交叉学科建设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J].高等教育研究,2011(6):73-77.[10]郑泉水,徐芦平,白峰杉,等.从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范式探索[J].中国科学院院刊,2021(5):580-588.[11]沈悦青,刘继安.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要解决的两个关键问题 访上海交通大学原校长㊁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杰[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2 (5):1-5.[12]陈蕊,邵兵,李明江.拔尖创新人才综合素质培养体系建设的理论与实践[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 (5):116-121.[13]刘平,顾丽琴,吴旭舟.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1(5): 60-64.[14]朱华. 拔尖创新人才思想政治素质培养 专题学术论坛综述[J].高校理论战线,2009(7):63-64.(编辑㊀李春燕)Research on quality evaluation indicators for the cultivation of top innovative talentsXiao Lin Chen Yawen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Nanjing211106 ChinaAbstract The cultivation of top innovative talents is the leading force to enhance the innovation level of our country and postgraduate education is the key grip to cultivate top innovative talents.A set of scientific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of talent training can effectively reflect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alent training and promote the continuous optimization of talent training mode.On the basis of clarifying the connotation and concept of top innovative talents this paper applies the LDA theme extraction model and proposes a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which is applicable to the top innovative talents for postgraduates with a view to provide a more scientific quality assessment system for the cultivation of top innovative talents.Key words top innovative talent postgraduate student talent cultivation quality evaluation。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调查问卷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调查问卷

附录:地方高水平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调查问卷亲爱的同学:您好!首先非常感谢您参与本次调查活动!“地方高水平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以南昌大学本硕班为例)”系教育厅教改课题,现正在我校进行广泛调研,希望得到您的帮助。

本调查为无记名回答,请根据实际情况填答。

您提供的所有信息将得到严格保密,请放心。

《地方高水平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课题组请在您认为合适的选项字母上打“√”1.您的身份是:A.博士研究生B.硕士研究生C. 本硕实验班学生D. 本科生2.您所学专业的学科类别是:A.理科B.工科C.医农科D.人文社科E.艺术、体育等3.您在校学习期间有过哪些经历?(在您认为合适的相应栏目里打“√”,可多选)4.您认为拔尖创新人才具有哪些人格特征?(可多选)A.勇敢B.独立C.勤奋D.探索E.顽强F.挑战G.冒险H.超越I.幻想J.幽默5.您认为高校中什么样的学生称得上是拔尖创新人才?(可多选)A.品学兼优B.专业课成绩优异C.有创新成果D.有一技之长E.取得专利F.大奖赛中获奖G.社会实践能力强H.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作品) I.学生领袖6.您认为影响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的内部因素包括哪些?(可多选)A.道德品质高尚B.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C.理想抱负远大D.奋斗目标明确E.主攻方向稳定F.知识结构合理G.智商(智力因素)高H.情商(非智力因素)高I.创造力强7.您认为影响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的外部因素包括哪些?(可多选)A.名师指导B.团队密切合作C.培养模式独特D.政策措施有力E.科研条件优越F.环境宽松G.学术民主H.激励机制健全I.评价体系科学J.国际交流与合作8.您认为拔尖创新人才的内部成长规律包括下列哪些?(可多选)A.理想抱负远大B.奋斗目标明确C.主攻方向稳定D.优势不断积累E.智能结构优化F.非智力因素良好G.开拓进取精神强H.创新能力不断提高I."黄金年龄"效应9.您认为拔尖创新人才的外部培养规律包括够些?(可多选)A.名师指导B.名校培养C.培养模式独特D"师带徒”效应E.团队良好合作F.环境宽松G学术民主H.激励机制健全I.科研条件优越J.国际合作和交流10.您对目前我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状况的满意程度是:A.很满意B.满意C.一般D.不满意E.很不满意11.您认为学校开设创新教育方面的课程对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作用是:A.作用很大B.作用较大C.作用一般D.作用较小E.毫无作用12.您认为高校培养拔尖创新人才重点应该放在哪些方面?(可多选)A.培养创新人格B.培养创新意识C.培养创新精神D.培养创新思维E.培养创新能力F.指导学生出创新成果G.为学生今后创新打好基础13.“钱学森之向”对我们的启示有哪些?(可多选)A.中国教育体制存在着严重弊端B.高校肩负着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使命C.高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创新人才D.高校应积极探索培养创新人才的新举措E.高校要探寻培养创新人才的规律F.要借鉴国外高水平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14.您认为目前我国高校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可多选)A.教育体制僵化B.管理过死约束过多C.教学内容陈旧D.教学方法呆板老套E.教学形式单一F.形式主义严重G.考评制度不合理H.过分强调全面发展I.高水平教师的作用发挥不够J.课程设置不合理15.您认为阻碍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及成长的主要原因是:(可多选)A.高校自主权不大B.高校管理行政化C.人才选拔机制不科学D.遵循教育规律不够E.教育观念陈旧F.功利主义负面影响G.盲目扩招降低人才质量H.过分强调教师权威16.您认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最有效的途径是:(可多选)A.导师负责制B.自由选课制C.各种实验班D.选拔优秀学生到国外留学或联合培养E.学科交又渗透F.学生参加科研G.加强教学实践与社会实践H.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融通17.您认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有效措施有哪些?(可多选)A.培养对象遴选注重考察创新能力B.安排高水平专家学者担任研究生导师C.实行小班化教学,鼓励自主学习D.将培养创新人才作为考核教师重要指标E.为学生创新活动提供经费等支持F.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培育拔尖创新人才G.鼓励开办各种形式的实验班、基地班H.破格录取奇才、怪才并实行个性化培养L鼓励国内外著名高校联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J.其他18.您认为教育行政部门在加快拔尖创新人才成长与培养方面应采取哪些对策?(可多选)A.设立国家拔尖创新人才基金资助优秀学生B.改革高考、研究生入学考试扩大高校录取权C.试行大师、名师单独选拔自主培养研究生D.加大拔尖创新人才的资助与奖励力度E.建立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的创新人才培养新机制F.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要首重德育G.大力表彰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先进单位及教师H.宣传拔尖创新人才先进事迹以激励创新19.您认为高校在加快拔尖创新人才成长与培养方面应采取哪些对策?(可多选)A、设立拔尖创新人才专项基金B.建立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的配套制度C.开办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D.赋予大师、名师培养优秀学生较大的自主权E.注重学科的交叉与综合F.不拘一格挑选优秀学生进行特殊培养G努力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H.大胆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多种模式I.营造有利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的氛围J.搭建各种平台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创造条件20.对于探索拔尖创新人才的成长规律及如何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您有什么好的建议?。

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构建与实施

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构建与实施

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构建与实施科技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高校作为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承担着培养创新人才和推动科技创新的使命。

构建和实施适合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的体系,对于提高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完善创新体制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一、评价指标的选择和设计构建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首先需要明确评价指标的选择和设计。

评价指标应该具备客观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以确保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1.学术成果指标:考核高校在科研方面的表现和能力,包括发表的论文数量和质量、专利授权数量、科研项目数量及获奖情况等。

2.技术转移和产业化指标:评估高校科技成果向产业化转化的能力,包括科技成果转化合同的数量和金额、科技成果转让、股权合作和创办企业等。

3.创新人才培养指标:衡量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能力,包括研究生培养质量、科研骨干和学科团队建设等。

4.科研环境和科技资源指标:评估高校的科研环境和科技资源配备情况,包括科研设施和实验室建设、科研人员配备及外援引进情况等。

5.国际合作与交流指标:考核高校与国内外科研机构的合作与交流情况,包括国际科研项目合作、高水平学术交流和人才引进等。

以上指标只是一部分,高校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和发展定位进行调整和补充,以形成全面、多维度的科技创新评价指标体系。

二、数据采集与处理收集和处理评价指标所需的数据是评价体系构建与实施的基础工作。

高校需要建立健全的科研信息管理系统,将科研项目、科研成果、科研交流等相关数据及时录入系统,确保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数据采集应当注重多元渠道和多维度方式,既可通过学术数据库和科研平台抓取数据,也可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考察等方式获取直接数据。

数据处理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大数据分析和挖掘,以揭示数据背后的规律和关联。

通过数据的可视化分析,可以更加直观地展示高校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发展状况,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三、评价结果反馈与应用评价结果的反馈与应用是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的关键环节。

人才培养体系的评价指标与方法

人才培养体系的评价指标与方法

人才培养体系的评价指标与方法人才培养是任何一个国家或组织发展的基石,一个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对于提高社会发展水平、推动经济进步至关重要。

然而,如何评价人才培养体系的有效性和质量,成为学者和决策者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人才培养体系的评价指标与方法,并给出一些建议。

一、评价指标1. 软实力培养:一个优秀的人才培养体系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软实力,如领导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思维等。

评价指标可以包括学生在项目中表现的领导力、团队合作的能力以及创新项目的数量和质量等。

2.学科知识掌握:无论是学校还是企业,培养人才都应当注重学生的学科知识掌握。

评价指标可以包括学生在考试中的成绩、获奖情况以及学生参与学术研究的数量和质量等。

3.实践能力培养:人才培养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堂上,更需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评价指标可以包括学生在实习、实验、项目中的表现,以及学生获得的实践经验和证书等。

4.创新能力培养:现代社会对创新能力有着越来越高的需求。

评价指标可以包括学生在科技创新比赛中的表现、发表的科研论文和专利数量以及学生参与的创业项目等。

5.综合素质培养:人才培养不仅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评价指标可以包括学生的体育成绩、艺术表演能力以及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的参与情况等。

二、评价方法1.问卷调查:可通过设计问卷并面向学生、教师、企业等相关方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对人才培养体系的评价和意见。

问卷调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人才培养体系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2.案例研究:选取几所培养人才效果较好的学校或企业,进行案例研究。

通过深入了解他们的培养模式和方法,总结出可供其他学校或企业借鉴的经验和教训。

3.数据分析:收集相关的数据,如学生的学业成绩、就业情况、科研成果等。

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对人才培养体系的有效性进行评估。

4.专家评审: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组成评审团队,对人才培养体系进行评审。

专家的评审意见可为改进和优化人才培养体系提供有价值的建议。

作为衡量高校九项核心指标的标准

作为衡量高校九项核心指标的标准

作为衡量高校九项核心指标的标准一、教育质量教育质量是高校的核心指标之一,它反映了学校的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在评估教育质量时,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材质量、学生成绩和学位授予情况等。

高校应该注重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估,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教学质量。

二、学术研究学术研究是高校的重要职能之一,也是衡量高校水平的重要指标。

在评估学术研究时,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科研成果、学术论文发表、科研项目和经费等。

高校应该注重科研创新和学术交流,鼓励教师开展高水平的学术研究,并积极推动学术成果的应用和转化。

三、社会服务社会服务是高校的重要职能之一,也是衡量高校社会价值的重要指标。

在评估社会服务时,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社会培训、文化传承和创新、社区服务、产学研合作等。

高校应该注重与社会的互动和服务,积极开展社会服务项目,为社会做出贡献。

四、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高校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也是衡量高校创新水平的重要指标。

在评估创新能力时,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创新成果、创新人才培养、知识产权等。

高校应该注重创新人才培养和创新文化建设,鼓励师生开展创新实践和创业活动。

五、师资力量师资力量是高校的重要资源之一,也是衡量高校实力的重要指标。

在评估师资力量时,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教师学历结构、学术成果、教学水平等。

高校应该注重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培养,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六、学生满意度学生满意度是衡量高校教学质量和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评估学生满意度时,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对教师的满意度、对学校设施和服务的满意度等。

高校应该注重学生意见的收集和处理,不断改进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提高学生的学习体验和生活质量。

同时,学生满意度也反映了学校在学生管理、学生服务等方面的能力和水平,因此高校也需要重视这些方面的工作。

七、国际化程度国际化程度是衡量高校开放程度和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

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

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是衡量一个教育机构或者一个培训项目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

在当今社会,人才的培养质量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竞争力。

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对于提高教育质量和培养优秀人才至关重要。

首先,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应当包括教学质量、学生素质和社会认可度三个方面。

教学质量包括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等方面的评价。

学生素质则包括学生的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的评价。

而社会认可度则是指学生毕业后在社会上的受认可程度,包括就业率、薪酬水平等方面的评价。

其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应当具有科学性和客观性。

评价标准的制定应当充分考虑到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特点,避免一刀切的评价标准。

同时,评价标准应当采用客观的评价方法,如考试、实践能力测试、社会调查等,避免主观臆断和片面评价。

再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应当具有前瞻性和灵活性。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人才的培养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因此,评价标准应当具有前瞻性,能够及时调整和更新评价指标和方法,以适应社会的需求。

同时,评价标准也应当具有灵活性,能够根据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特点进行调整和改进。

最后,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应当与激励机制相结合。

优秀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应当能够激励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推动教育机构和培训项目的不断发展。

因此,评价标准应当与奖惩机制相结合,对于表现优秀的教师和学生给予相应的奖励,对于表现不佳的给予相应的惩罚。

综上所述,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竞争力。

因此,我们应当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以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教育改革的关键——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性

教育改革的关键——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性

教育改革的关键——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性教育改革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推动力之一。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和全球化的深入推进,培养创新人才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探讨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应的教育改革措施。

首先,培养创新人才对国家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创新人才是推动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

只有拥有大批量、高质量的创新人才,国家才能加强科学技术创新,提高经济竞争力。

而现实中我们不乏具有创新能力的个体,但是整体创新能力却不强,这与教育体制结构存在很大的关系。

传统的教育模式重视灌输,忽视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

因此,为了适应21世纪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创新人才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迫切任务。

其次,培养创新人才对个体的发展也具有重要影响。

在当今多变的社会环境下,创新能力成为了求职和个人发展的重要指标。

创新人才使用创新思维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他们适应快速发展和不断变化的劳动市场。

此外,创新人才有更多的机会创造自己的价值和利益,并获得更高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因此,培养创新人才可以提高个体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为他们的个人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那么,为了培养创新人才,我们应该进行哪些教育改革措施呢?首先,教育模式应从传统的灌输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

教育不应仅仅是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教师应以导师的身份引导和帮助学生积极探索和解决问题,鼓励他们思考和创新。

此外,培养创新人才需要提供多元化的教育资源和机会,例如开设课程、实践项目和社会实践等。

这些教育改革措施可以帮助学生发掘潜力和兴趣,在实践中锻炼创新能力。

其次,教育评价应从传统的单一标准转变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传统的教育评价过于注重学生的记忆能力和应试能力,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为了培养创新人才,评价体系应重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学生的创新作品和创造性活动。

人才培养考核指标

人才培养考核指标

人才培养考核指标人才是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源,而人才培养则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为了确保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企业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人才培养考核指标体系。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出发,探讨人才培养考核指标的分类和具体内容。

一、知识技能类指标知识技能是人才培养的基础,也是企业对人才的最基本要求。

因此,企业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知识技能类指标,以评估员工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

这些指标可以包括员工的学历、专业技能证书、工作经验等方面。

此外,企业还可以通过定期的技能培训和考核,来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

二、绩效类指标绩效是企业对员工工作表现的评价,也是企业对员工的最直接要求。

因此,企业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绩效类指标,以评估员工的工作表现和绩效水平。

这些指标可以包括员工的工作目标完成情况、工作质量、工作效率等方面。

此外,企业还可以通过定期的绩效考核和奖惩制度,来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三、素质类指标素质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也是企业对员工的重要要求。

因此,企业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素质类指标,以评估员工的综合素质和个人品德。

这些指标可以包括员工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责任心等方面。

此外,企业还可以通过定期的素质培训和考核,来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和个人品德。

四、发展潜力类指标发展潜力是企业对员工未来发展的预期,也是企业对员工的重要期望。

因此,企业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发展潜力类指标,以评估员工的发展潜力和未来发展方向。

这些指标可以包括员工的职业规划、学习能力、适应能力、领导潜力等方面。

此外,企业还可以通过定期的发展规划和培训,来激发员工的发展潜力和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人才培养考核指标是企业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也是企业对员工的重要要求。

企业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指标体系,以评估员工的专业技能、工作表现、综合素质和发展潜力。

通过科学的考核和培训,企业可以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和个人品德,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新能力,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把创新人才培养作为重要的考评指标

把创新人才培养作为重要的考评指标
中,把创新人才培养作为重要的考评指标。 (三十九)支持企业培养和吸引创新人才。改革和完 善企业分配和激励机制,支持企业吸引科技人才,允许国 有高新技术企业对技术骨干和管理骨干实施期权等激励政 策。在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中设立面向企业创新人才的客 座研究员岗位,选聘企业高级专家担任兼职教授或研究 员。制定和规范科技人才兼职办法,引导和规范高.等学校 或科研机构科技人才到企业兼职。支持企业为高等学校和 职业院校建立学生实>--j、实训基地。推进企业博士后科研 工作,吸引优秀博士到企业从事科技创新。企业招聘高等 学校毕业生和吸引优秀人才不受户籍限制。制定相应的政 策支持军队等特殊岗位的创新人才培和使用。 明确国有企业负责人对企业自主创新的领导职责。将 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和创新能力建设作为国有企业负责人业 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四 十 )支 持 培 养 农 村 实 用 科 技 人 才 。 对 科 技 人 员 面 向农村和贫困地区开展技术创新服务予以政策支持。充分 利用广播、电视、网络和远程教育等资源,提高广大农民 一1 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把创新人才培养作为重要的考评指标。 (三十九)支持企业培养和吸引创新人才。改革和完 善企业分配和激励机制,支持企业吸引科技人才,允许国 有高新技术企业对技术骨干和管理骨干实施期权等激励政 策。在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中设立面向企业创新人才的客 座研究员岗位,选聘企业高级专家担任兼职教授或研究 员。制定和规范科技人才兼职办法,引导和规范高.等学校 或科研机构科技人才到企业兼职。支持企业为高等学校和 职业院校建立学生实>--j、实训基地。推进企业博士后科研 工作,吸引优秀博士到企业从事科技创新。企业招聘高等 学校毕业生和岗位的创新人才培养和使用。 明确国有企业负责人对企业自主创新的领导职责。将 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和创新能力建设作为国有企业负责人业 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四 十 )支 持 培 养 农 村 实 用 科 技 人 才 。 对 科 技 人 员 面 向农村和贫困地区开展技术创新服务予以政策支持。充分 利用广播、电视、网络和远程教育等资源,提高广大农民 一1 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