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科学绪论篇ppt
合集下载
中医外科学总论ppt课件
第一节 中医外科学的范 围
一、传统中医外科学的范围 《周礼·天官篇》疡医:主治肿疡、溃疡、
金疡和折疡。 唐宋: 肿疡、溃疡、皮肤病、骨折、
创伤等。 元代: 金疮肿科,包括金镞与疮疡。 明清: 疮疡科,其范围以疮疡、皮肤
和肛肠疾 病为主体。
学科划分:发于体表,用肉眼可见,有 形可征
二、现代中医外科学的范围
• 各地相继建立中医学院,编著中医外科学 的系列教材。
• 在各种外科疾病的治疗及研究上也有长足 的进步。
本章完
上篇 总论
第二章 中医外科学基本概念
• 掌握中医外科名词术语解释。
• 熟悉中医外科的范围、特点。
• 了解中医外科疾病以部位、穴位、脏腑、 病因、形态、颜色、疾病特征、范围大 小、病程长短、传染性进行命名的原则, 并举例说明。
中医外科学
湖南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医院 中医外科教研室 刘作龙
上篇 总论 第一章 中医外科学发展概况 第二章 中医外科学基本概念
第一节 中医外科学的范围 第二节 中医疾病的命名原则 第三节 外科基本术语 第三章 中医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机 第一节 致病因素 第二节 发病机理
第四章 中医外科疾病的辨证 第一节 辨病 第二节 阴阳辩证 第三节 部位辨证 第四节 经络辨证(略) 第五节 局部辨证 第六节 辨善恶顺逆
中医外科学是运用中医药学的理论研究外科 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防治规律的一门学科,是中 医临床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中医外科学发展简史
起源
远古~春秋
砭石——最早的刺开排脓工具。
甲骨文:疾自(鼻)、疾耳、疾齿、 疥…
《周礼·天官》:疡医、食医、疾医、 兽医
的外科医生
疡医—最早
《五十二病方》:载有感染、创伤、冻伤
《中医外科学》课件
展望中医外科学未来的发展方向,包括
技术创新、研究领域扩展等。
3
建设中医外科学学科的重要性和
必要性
探讨建设中医外科学学科对传统医学发 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参考文献
中医外科学相关专业书 籍
推荐几本与中医外科学相关 的专业书籍,供进一步学习 和深入了解之用。
中医外科学相关期刊论 文
介绍一些与中医外科学相关 的期刊论文,并指导学生进 行学术论文阅读和写作。
中医外科病证及其诊治
病证分类
探讨中医外科疾病的分类方法,帮助医生更好地进行病情判断和诊断。
诊断和治疗方法
介绍中医外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包括中药治疗和手术操作技术。
手术和操作技术
深入了解中医外科手术和操作技术,包括手术器械的使用和操作步骤。
中医外科学研究热点
中医外科与现代医学的交 叉研究
探索中医外科学与现代医学的 结合,研究二者之间的互补性 和发展方向。
中医外科学相关学术会 议论文
提供一些中医外科学领域的 学术会议论文,鼓励学生参 与学术交流和研究。
《中医外科学》PPT课件
欢迎来到《中医外科学》课程的PPT课件!在本次课程中,我们将深入探讨 中国传统医学中外科学的理论与实践。让我们一起开启这段精彩的学习之旅!
中医外科学概述
1 定义和历史渊源
探索中医外科学的定义、起源及其在中国传统医学中的重要性。
2 基本理论和临床应用
详细介绍中医外科学的基本理论,以及如何应用于临床实践。
基于证候分类的中医外科 治疗研究
介绍基于证候分类的中医外科 治疗研究,探讨其在疾病治疗 中的应用。
中医外科药物疗效评价研 究
研究中医外科药物的疗效评价, 推动传统药物在外科学中的应 用。
中医外科学-PPT课件
初步形成
汉代至唐代的中医外科学发展 ,主要涉及疮疡、金创、烧烫
伤等病证的治疗。
成熟阶段
明清时期,中医外科学发展逐 渐成熟,形成了一系列具有代
表性的外科学著作。
现代发展
近现代以来,中医外科学在继 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吸收现 代医学成果,取得显著进步。
中医外科学的重要贡献
01
02
03
理论贡献
中医外科学的发展丰富了 中医的理论体系,为中医 临床各科提供了重要的理 论基础。
瘤、岩类疾病
总结词
瘤、岩类疾病是中医外科中较为严重的疾病类型,包括各种肿瘤和癌。
详细描述
瘤、岩类疾病通常由气血瘀滞、痰浊凝聚等因素引起,表现为肿块、疼痛等症状 。中医治疗瘤、岩类疾病的方法包括软坚散结、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等。
乳房疾病
总结词
乳房疾病是女性常见的外科疾病,包 括乳腺炎、乳腺增生等。
详细描述
病例三:皮肤癌的中医治疗
皮肤癌定义
皮肤癌是发生在皮肤的恶性肿瘤, 有多种类型,如鳞状细胞癌、基
底细胞癌等。
皮肤癌症状
局部皮肤溃疡、疼痛、出血等症 状,严重时可出现淋巴结转移。
皮肤癌中医治疗
中医治疗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 软坚散结为主,常用药物有白花 蛇舌草、半枝莲、丹参等。同时 可配合针灸、拔罐等中医治疗方
皮肤及性传播疾病
总结词
皮肤及性传播疾病是中医外科中常见的疾病类型,包括湿疹、尖锐湿疣等。
详细描述
皮肤及性传播疾病通常由湿邪、热邪等因素引起,表现为皮肤瘙痒、红肿等症状。中医治疗皮肤及性 传播疾病的方法包括清热解毒、利湿止痒等。
04
中医外科常用疗法
内治法
要点一
药物内治法
中医外科学PPT课件
现代中医外科学在传统理论的基 础上,结合现代医学技术,不断
创新和发展。
中医外科学在现代临床中广泛应 用,涉及的疾病范围不断扩大,
治疗效果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中医外科学在科研方面也取得了 重要进展,为学科的发展提供了
有力支持。
02
中医外科学基础知识
中医外科学的基本概念
总结词
中医外科学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皮肤、肌肉、骨骼等人体外部 器官的疾病。
清淡易消化
药膳食疗
根据自身情况,适当采用药膳食疗, 调理身体状况。
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过度油 腻和刺激性食物。
05
中医外科疾病案例分析
案例一:痤疮的中医治疗
总结词
内外兼治,综合调理
详细描述
中医治疗痤疮注重内外兼治,综合调理。内治法包括中药汤剂、中成药等,旨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利湿排脓。 外治法包括中药面膜、熏洗、涂擦等,以消炎、杀菌、止痒、收敛为原则。同时,中医还强调饮食调理、情志调 护等综合治疗方法,帮助患者全面改善痤疮症状。
03
中医外科疾病的治疗方法
中药治疗
中药内服
根据患者病情,选择适当的中药方剂,通过煎煮或中成药的 方式进行治疗。中药内服主要针对全身症状进行调理,改善 患者体质,增强抵抗力。
中药外敷
将中药研成粉末或制成膏药,直接敷于患处,以达到局部治 疗的效果。中药外敷常用于疮疡、跌打损伤等外科疾病,具 有消炎、消肿、止痛的作用。
针灸治疗
针刺疗法
通过刺激穴位,调节人体气血,以达 到治疗目的。针刺疗法对于各种痛证 、痹证等有较好的疗效。
艾灸疗法
利用艾叶制成的艾条或艾炷,在穴位 上施灸,以温通气血、扶正祛邪。艾 灸疗法常用于治疗慢性虚弱性疾病及 寒证。
中医外科学-总论
• 1.方剂 疏肝解郁、行气活血方,如逍遥散;
•
理气化痰、软坚散结方,如海藻玉壶汤;
• 2.适应证 疏肝解郁、行气活血法适用于肝郁 气滞血凝;理气化痰、软坚散结法适用于气滞 痰凝。
• 法适用于体虚风寒湿邪侵袭筋骨。
• 3.注意点 阴虚有热者不可施用本法.
• (五)祛痰法
• 祛痰法是用咸寒软坚化痰的药物,使因痰凝聚 之肿块得以消散的治法。
• 1.方剂 疏风化痰方,如牛蒡解肌汤合二陈汤;
•
清热化痰方,如清咽利膈汤合二母散;
•
解郁化痰方,如逍遥散合二陈汤;
•
养营化痰方,如香贝养荣汤。
痈: 有内痈、 外痈两大类。 内痈是生 于脏腑的脓肿,如肺痈 肠痈;外痈生于 体表部位,凡皮肉之间的急性化脓性炎症, 局部具有红肿热痛的特征(少数初起皮色 不变) , 一般范围在6-9cm者称痈。
二、中医外科疾病的特点
1、正气邪气并重 2、局部整体结合 3、辨病辩证结合 4、治重内外,不离祛邪
三、中医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机
•
清热利湿方,如萆薢渗湿汤;
•
除湿祛风方,如豨莶丸。
• 2.适应证 燥湿健脾法适用于湿邪兼有脾虚不 运之证;清热利湿法适用于湿热交并之证。
• 4.注意点 治疗时必须结合清热、祛风、清暑 等法合并应用。阴虚、津液亏损者宜慎用或一 般不用。
• (七)行气法
• 行气法是运用行气的药物调畅气机、流通气血, 以达到解郁散结、消肿止痛作用的一种治法。
4、情志内伤
七情情志太过使体内的气血、经络、脏腑功能失 调而发生外科疾病。
:起病缓慢、 病程长, 伴有精神抑郁、 急躁易怒等精神症状; 病变多见于肝胆二经循行 通天论》说:“高梁之变,足生大 丁”。
中医外科学-课件
中医外科学-PPT课件
中医外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研究传统中医在外科领域的应用与发展。
中医外科学的定义
中医外科学是将传统中医的理论和技术应用于外科领域的一门医学学科。
中医外科学的历史
1
与中医整体理论相结合
2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医外科学逐渐融入
了中医整体理论,并形成了独特的外科
治疗方法。
3
古代外科技术
中医外科学的独特治疗方法
中医外科学独特的治疗方法包括针灸、推拿、拔罐等,以及中草药的内服外敷治疗。
中医外科学的未来发展方向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对中医外科学的更深入研究,未来中医外科学有望发展出更多新的治疗方法和技术。
总结和展望
中医外科学是一门有着悠久历史和广阔前景的学科,在临床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为患者提供了独特的 治疗选择。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就有医家开展 了一系列的外科手术和治疗。
现代中医外科学的发展
在现代,中医外科学得到了更多的研究 和应用,为临床外科提供了新的思路和 方法。
中医外科学的基本理论
1 阴阳平衡
中医外科学强调阴阳平衡的重要性,以维护人体正常的生理状态。
2 气血调理
通过调理气血的流动,促进身体组织的修复和康复。
3 经络通畅
通过舒通经络,增强身体的循环系统功能。
中医外科学的临床应用
创伤外科
中医外科学在创伤外科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 包括创伤处理和伤口愈合。
整形外科
中医外科学可以通过推拿和穴位按摩等方法, 改善面部和身体的整形效果。
骨科
通过中医的草药和针灸疗法,治疗和预防骨科 疾病。
肿瘤外科
中医外科学可以辅助传统肿瘤治疗,缓解治疗 副作用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中医外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研究传统中医在外科领域的应用与发展。
中医外科学的定义
中医外科学是将传统中医的理论和技术应用于外科领域的一门医学学科。
中医外科学的历史
1
与中医整体理论相结合
2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医外科学逐渐融入
了中医整体理论,并形成了独特的外科
治疗方法。
3
古代外科技术
中医外科学的独特治疗方法
中医外科学独特的治疗方法包括针灸、推拿、拔罐等,以及中草药的内服外敷治疗。
中医外科学的未来发展方向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对中医外科学的更深入研究,未来中医外科学有望发展出更多新的治疗方法和技术。
总结和展望
中医外科学是一门有着悠久历史和广阔前景的学科,在临床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为患者提供了独特的 治疗选择。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就有医家开展 了一系列的外科手术和治疗。
现代中医外科学的发展
在现代,中医外科学得到了更多的研究 和应用,为临床外科提供了新的思路和 方法。
中医外科学的基本理论
1 阴阳平衡
中医外科学强调阴阳平衡的重要性,以维护人体正常的生理状态。
2 气血调理
通过调理气血的流动,促进身体组织的修复和康复。
3 经络通畅
通过舒通经络,增强身体的循环系统功能。
中医外科学的临床应用
创伤外科
中医外科学在创伤外科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 包括创伤处理和伤口愈合。
整形外科
中医外科学可以通过推拿和穴位按摩等方法, 改善面部和身体的整形效果。
骨科
通过中医的草药和针灸疗法,治疗和预防骨科 疾病。
肿瘤外科
中医外科学可以辅助传统肿瘤治疗,缓解治疗 副作用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中医外科学幻灯课件
2024/2/6
消散药 提脓祛腐药 腐蚀药与平胬药 生肌收口药 止血药 清热收涩药 酊剂 洗剂
52
外治法
药物疗法 手术疗法 其他疗法
膏药 油膏 箍围药 掺药 草药
2024/2/6
53
外治法
药物疗法 手术疗法 其他疗法
切开法 烙法〔火针烙法、烙铁烙法〕 砭镰法 挂线法 结扎法
2024/2/6
54
切开法
外科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与气血、 脏腑、经络的关系极其密切。
局部的气血凝滞、营气不从、经络阻塞 是外科疾病总的发病机理。
2024/2/6
43
治法
内治法
消法 托法 补法
2024/2/6
外治法
药物疗法 手术疗法 其他疗法
44
内治法
消法
消法 定义——是运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托法 和方药,使初起的肿疡得以消散, 补法 是一切肿疡初起的治法总那么。
疡科 — 外科
疡医 — 外科医生
疮疡 — 广义是指一切体表浅显外科疾患的总称。 狭义是指感染因素引起体表的化脓性疾病。
肿疡 — 指一切体表外科疾病尚未溃破的肿块。
溃疡 — 指一切外科疾病溃破的疮面。
2024/2/6
7
外科疾病的辨病与辨证
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四诊在外科辨病辨证中的应用 辨阴证阳证 辨肿痛痒脓麻木 辨溃疡的色泽、形态 辨经络部位 辨善恶顺逆
略腥而稠—顺证 腥秽恶臭—逆证
25
辨脓的注意点
辨真假 结合发病日期来辨 抗生素治疗者,化脓时间可延迟 肌肉深处的脓疡,应仔细辨别 根据波动冲击感来判断预后
2024/2/6
26
辨麻木
疔疮、有头疽坚肿色褐,麻木不知痛痒 —毒邪炽盛—走黄、内陷
中医外科学-课件
中医外科学在历史上经历了多 个发展阶段,逐渐形成了独特 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
中医外科学的特点与优势
中医外科学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 论治,注重内外兼治和预防保健
。
中医外科学治疗方法多样,包括 中药、针灸、推拿、拔罐等,可 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
法。
中医外科学对于一些常见病和疑 难杂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尤其 在软组织损伤、骨折和关节脱位
其他外科疾病
总结词
其他外科疾病包括烧伤、冻伤、疮疡等,这些疾病的治疗也需要中医外科的参与。
详细描述
中医外科对于烧伤、冻伤、疮疡等疾病的治疗有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方法,如中药外敷、拔罐等,能够有效地缓 解症状和促进愈合。
CHAPTER
04
中医外科治疗方法
中药治疗
01
02
03
中药内服
根据病情需要,选择合适 的中药方剂进行内服,以 调节身体内部环境,达到 治疗目的。
详细描述
中医外科学的基本理论认为人体内部 脏腑和外部形态是相互关联的,人体 的生理和病理变化可以通过观察外部 形态和表现来推断。
中医外科学的基本方法
总结词
中医外科学的基本方法包括望、闻、问、切四诊,以及针灸、推拿、拔罐等治 疗手段。
详细描述
中医外科学的方法包括通过观察病人的外部形态和表现,询问病人的病情和症 状,以及通过切脉等手段来诊断疾病。同时,中医外科学也采用针灸、推拿、 拔罐等治疗手段来治疗疾病。
中医外科护理与康复的现代应用
临床应用
中医外科护理与康复在现代临床医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尤其在慢性病、老年病、康复期患者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 作用。
跨学科合作
中医外科护理与康复需要与现代医学的多个学科进行合作 ,如骨科、神经科、心血管科等,以实现优势互补和最佳 治疗效果。
2024年度-外科学(Surgery)第一章绪论ppt课件
23
06 外科护理理念与 实践 24
整体护理观念在外科护理中应用
强调以患者为中心
整体护理观念要求医护人员将患者视为一个整体,关注患 者的生理、心理、社会和精神等各个层面的需求。
01
跨学科协作
整体护理需要外科护士与其他医疗团队 成员紧密合作,共同为患者提供全面的 护理服务。
02
03
个性化护理计划
针对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 化的护理计划,以满足患者的特殊需 求。
10
器官功能障碍性疾病
01
器官衰竭
如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等,由各 种原因引起的器官功能严重障碍 。
功能亢进
02
03
功能减退
如甲状腺功能亢进、高血压等, 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器官功能过度 增强。
如肾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等, 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器官功能降低 。
11
03 外科治疗原则与 方法 12
手术治疗原则
基础学科
桥梁学科
实践性强
不断创新
外科学是医学的基础学科之一,为其 他临床医学学科提供重要的理论和技 术支持。
外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 要医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 实践经验。
6
02 外科疾病分类与 特点 7
损伤性疾病
创伤
包括各种机械性损伤,如切割伤、挫伤来自刺伤等 。烧伤由热力、电流、化学物质等引起的组织损伤。
、呕吐等问题。
22
术后镇痛和康复治疗方法
术后镇痛
根据手术类型和患者疼痛程度,合理选择镇 痛药物和镇痛方式,如口服镇痛药、静脉镇 痛泵等。
康复治疗
针对患者术后身体状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治疗方 案,包括物理治疗、运动疗法、心理干预等。
06 外科护理理念与 实践 24
整体护理观念在外科护理中应用
强调以患者为中心
整体护理观念要求医护人员将患者视为一个整体,关注患 者的生理、心理、社会和精神等各个层面的需求。
01
跨学科协作
整体护理需要外科护士与其他医疗团队 成员紧密合作,共同为患者提供全面的 护理服务。
02
03
个性化护理计划
针对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 化的护理计划,以满足患者的特殊需 求。
10
器官功能障碍性疾病
01
器官衰竭
如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等,由各 种原因引起的器官功能严重障碍 。
功能亢进
02
03
功能减退
如甲状腺功能亢进、高血压等, 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器官功能过度 增强。
如肾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等, 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器官功能降低 。
11
03 外科治疗原则与 方法 12
手术治疗原则
基础学科
桥梁学科
实践性强
不断创新
外科学是医学的基础学科之一,为其 他临床医学学科提供重要的理论和技 术支持。
外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 要医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 实践经验。
6
02 外科疾病分类与 特点 7
损伤性疾病
创伤
包括各种机械性损伤,如切割伤、挫伤来自刺伤等 。烧伤由热力、电流、化学物质等引起的组织损伤。
、呕吐等问题。
22
术后镇痛和康复治疗方法
术后镇痛
根据手术类型和患者疼痛程度,合理选择镇 痛药物和镇痛方式,如口服镇痛药、静脉镇 痛泵等。
康复治疗
针对患者术后身体状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治疗方 案,包括物理治疗、运动疗法、心理干预等。
中医外科学总论 PPT课件
宋代 国家出版的《圣济总录》提出了“五善七恶” 《太平圣惠方》完善了“五善七恶”学说,提出了 “五善七恶”的鉴别,创立了内消托里等内治方法。 《外科精要》由江西的陈自明所著,这是一部具有重 要意义的伟大著作,它强调了外科的整体观念,主张 内服和外用并重,强调对痈疽应辨证施治,区分寒热、 虚实,记载了多个托里排脓方药,至今仍应用于临床。 东轩居士的《卫济宝书》是一本论述医疗器械的专著, 书中介绍了灸板、消息子、炼刀、竹刀、小钩等。
医学 7
中医外科学发展概况
三、发展
晋代葛洪《肘后方》中记载了海藻治瘿,这是世界上 最早的用含碘的药物治疗甲状腺肿大的记载;疯狗脑 治疗狂犬病,开创了免疫疗法治疗疾病的先河。 晋末的龚庆宣所著的《刘涓子鬼遗方》是我国现存的 第一部外科学专著,其主要内容有:痈疽的鉴别诊断, 内外处方140余个,对鉴别有脓无脓较为详尽;提出的 外伤用止血、收敛止痛;痈疽用清热解毒;肠痈用大 黄汤,但脓成不可服用等。
医学
11
中医外科学发展概况
金元时期
朱震亨《外科精要发挥》 危亦林《世医得效方》,这是一本创伤 学专著,对中医外科的贡献也较大,他 继承了陈自明的观点,强调整体观反对 局部论,主张治疗疮疡必须先审阴阳虚 实,然后采取内外相结合的方法治疗。
医学 12
中医外科学发展概况
四、成熟
明代 汪机的《外科理例》本书以医案为主,提出了“治外 必本诸内”的学术思想,创立了玉真散治疗破伤风。 王肯堂《疡科准绳》、申斗垣的《外科启玄》、窦梦 麟《疮疡经验全书》都各具特色。 陈司成的《霉疮密录》是我国第一部论述梅毒的专著, 指出此病是由性交传染,且会胎传,主张用丹砂、雄 黄等含砷的药物治疗,是世界最早使用砷剂治疗梅毒 的记载。
新医课件---绪论、无菌术8_【PPT课件】
一、外科医生的基本素质 1.思想素质:包括技术与情感,医学伦理和道德 2.爱伤观念 3.业务素质 4.心理素质 5.身体素质
14
2019/4/20
外科学的发展
重视“三基” 基础知识——基础医学知识和其他各学科的知识 基本技能—— 医疗文书的书写、无菌观念、消毒方法、 外科切开、分离、止血、结 扎、缝合、引流、换药等 操作 基本理论——运用所学的知识帮助在临床实践中加深 理解,加深认识,决不能只 “知其然,不知所以然”
外科学
1
2019/4/20
绪论
Introduction
2
2019/4/20
外科学的范畴
外科学
古代外科学仅 限于体表疾病和外伤
现代外科学已包括许 多内部疾病; 分五类
3
2019/4/20
外科学的范畴
1、疾病的诊断、预防及治疗的技能 2、研究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规律 3、实验外科 4、自然科学基础
(2)灭菌王刷手法 灭菌王是不含碘的高效复合型消毒液(主要 成分是戊二醛和洗必泰,术必泰是换代产品 ) 清水洗手、前臂 用无菌刷蘸灭菌王3~5ml刷手和前臂3分钟、 流水冲净 用无菌纱布擦干 再取吸足灭菌王的纱布球涂擦手和前臂
41
2019/4/20
手术人员的准备
42
2019/4/20
手术人员的准备
2019/4/20
12
外科学的发展
现代外科学在广度和深度方面迅速发展,一个外科医 师不可能掌握全部的知识和技能 按人体部位 按人体系统 按年龄 按手术方式 腹部外科 、 胸外 骨外、泌外、脑外、血管外科 小儿外科、老年外科 整形外科 、显微外科、腔镜外科、 移植外科2019/4/20源自13怎样学习外科学
14
2019/4/20
外科学的发展
重视“三基” 基础知识——基础医学知识和其他各学科的知识 基本技能—— 医疗文书的书写、无菌观念、消毒方法、 外科切开、分离、止血、结 扎、缝合、引流、换药等 操作 基本理论——运用所学的知识帮助在临床实践中加深 理解,加深认识,决不能只 “知其然,不知所以然”
外科学
1
2019/4/20
绪论
Introduction
2
2019/4/20
外科学的范畴
外科学
古代外科学仅 限于体表疾病和外伤
现代外科学已包括许 多内部疾病; 分五类
3
2019/4/20
外科学的范畴
1、疾病的诊断、预防及治疗的技能 2、研究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规律 3、实验外科 4、自然科学基础
(2)灭菌王刷手法 灭菌王是不含碘的高效复合型消毒液(主要 成分是戊二醛和洗必泰,术必泰是换代产品 ) 清水洗手、前臂 用无菌刷蘸灭菌王3~5ml刷手和前臂3分钟、 流水冲净 用无菌纱布擦干 再取吸足灭菌王的纱布球涂擦手和前臂
41
2019/4/20
手术人员的准备
42
2019/4/20
手术人员的准备
2019/4/20
12
外科学的发展
现代外科学在广度和深度方面迅速发展,一个外科医 师不可能掌握全部的知识和技能 按人体部位 按人体系统 按年龄 按手术方式 腹部外科 、 胸外 骨外、泌外、脑外、血管外科 小儿外科、老年外科 整形外科 、显微外科、腔镜外科、 移植外科2019/4/20源自13怎样学习外科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挑治疗法 皮科用的不多 用三棱针挑破皮肤、皮下组织,刺激皮 肤经络等使脏腑得到调理 有一定效果 用于内痔出血、肛裂、脱肛、肛门瘙痒 等 注意
5、挂线法 外科很有优势的治法,尤其在乳腺外科、 痔漏科 利用挂线切开、引流 适用于瘘管、窦道 注意松紧;避免形成假道
(5)注意点 膏药风 局部表现
2、油膏 软膏,临床应用很多 (1)制法: 药物洗、晾、称-浸泡-煎熬(外焦内 黄)-过滤-药油 将药油烧开-加入赋形剂(猪脂、羊 脂、松脂、麻油、白蜡、黄蜡、凡士林 等)-溶化-冷却(搅拌)-油膏
(2)作用: 保护创面 滋润作用 (3)适应症 适用于肿疡、溃疡,皮肤病糜烂结痂渗 液不多者,以及肛门病等
祛腐生肌药 具有提脓祛腐、解毒活血、生肌收敛的 作用 适应症:其一腐肉难脱,新肉不生 其二腐肉已脱,新肉不长
生肌收口药 具有解毒、收敛、促进新肉生长的作用 适应症:腐肉已脱、脓水将尽时 药物:生肌散、八宝丹、皮粘散 注意:使用时机
止血药 具有收涩凝血的作用 适用于小络损伤出血者 药物:云南白药、三七粉等
提脓祛腐药 具有提脓祛腐作用 适用于溃疡早期脓性分泌物太多,坏死 组织太多等 药物:三仙丹-汞化合物 兑丹:在升丹中加入赋形药(药性过猛, 加熟石膏)九一、八二、七三、五五丹
升丹过敏-黑虎丹 面积过大时小心汞中毒,应慎用 薄嫩部位慎用 黑瓶贮藏,越陈越好
腐蚀药与平胬药 脓未溃时,代刀破头;腐蚀赘疣;扩创 引流;平复胬肉 白降丹、枯痔散、三品一条枪;平胬丹 腐蚀性过强 注意使用部位、面积、时 间
特点
消-初起-金黄散等 腐-中期-九一、八二丹等 收-溃后-生肌散等
具体运用
药物疗法 手术疗法 其他疗法 辨治过程中始终坚持辨证论治的原则
一、药物疗法
1、膏药 薄贴,硬膏 (1)制法: 药物洗、晾、称-浸泡-煎熬(外焦内 黄)-过滤-药油 将药油烧开-加入黄丹-溶化-冷却 (搅拌)-药肉 摊膏(用料、贮存)
(2)作用: 固定患部 保护创面 热疗作用 (3)适应症 一切外科疾病初起、成脓、溃后各个阶 段,均可应用
(4)使用 根据阴阳辨证的不同选择相应药性膏药 阳证疮疡-太乙膏、千捶膏 阴证疮疡-阳和解凝膏 根据疾病所处阶段不同选择相应药效膏 药 初期 中期 后期 根据局部表现不同确定膏药厚薄及换药 时间
(2)切口选择 原则:便于引流,减少后遗症 一般疮疡 循经直切 乳房部、肛旁 放射状切口 面部 皮纹 手指部 侧切 关节区 避免越关节 横切、弧形、“S” 形
(3)切开原则 深浅适度 得脓为度 大小适宜 脓流通畅 (4)操作方法 (5)注意点:避免关节和筋脉汇集部 位;颜面疔疮、有头疽忌早开;切忌挤 压;操作宜轻以防晕厥;严格无菌操作。
2、火针烙法 现在用得很少(病人害怕,现多功能电 子治疗机) 阴证疮疡、赘疣等
3、砭镰法 俗称飞针 急性阳证疮疡 四肢远端,主要是下肢; 病种主要是丹毒、红丝疔 局部常规消毒,迅速移动击刺,患处微 令出血,有如露珠之状 注意:阴证、虚证及有出血倾向者禁用; 击刺宜轻、准、浅、快;疔疮走黄、疽 毒内陷忌
药物 外粘药物-多含升丹成分之方剂 内裹药物-多为白降丹、枯痔散等 腐蚀剂(若外粘不好掌握腐蚀程度) 用法:药线插入底部后回抽0.2cm 药线外端留1-1.5cm长,向疮 口侧方或下方折放 换药时仔细看看纱布上的情况, 脓水已尽时停用
(2)导管引流 用得不多 深部、内脏脓肿,利用负压 引流 T形管 (3)扩创引流 西医用得多 优点-切除坏死组织 缺点-疮口开大,愈合难度增加
(4)凡士林纱条引流 临床用得最多 简便
2、垫棉法 中西都爱用 用棉垫或厚纱布块衬垫疮部的一种辅助 疗法 适用于袋脓、窦道、皮肉一时不能粘和 者 注意:急性炎罐)用于外科
4、针灸法 注意同形反应之皮肤病不可针之 阳实热证、头面、手指不宜灸之
5、掺药 散剂,粉剂 与箍围药有何不同? 极细,种类更多,应用范围更广
配制注意事项: 必须研为极细粉末,研至无声为度(何 谓无声?) 植物类药品粉碎过筛(200目) 矿物类药品宜水飞 芳香贵重药品宜另研(熔)后下 注意芳香的药物宜黑色瓷瓶贮藏,塞紧 瓶盖
消散药 将具有渗透和消散作用的药粉掺布于膏 药或油膏上,贴于患处使用 适用于肿疡初起而肿势局限尚未成脓者 阳证:阳毒内消散、红灵丹 阴证:阴毒内消散、桂麝散、黑退消 在使用时如何与箍围药区别?
洗剂 一种剂型,又混悬液,混合振荡剂或振 荡洗剂 一般用于急性皮肤病渗出少时 药物:三黄洗剂、颠倒散洗剂 注意:充分摇匀;糜烂渗出多时禁用
二、手术疗法
应用各种器械进行手法操作的一种治疗 方法 注意:严格消毒 无菌操作 防止意外
1、切开法 手术刀切开脓肿 适应症:脓成 用法: (1)选择适宜的时机 辨清脓成未成
5、熏法 将药物制成灸条状,借其药力与热力达 到治疗作用 有一定效果 神经性皮炎 注意温度及空气流通
6、熨法 适用于外科阴证疾患,如脱疽 使用不便 单纯热敷
7、热烘疗法 病变部位涂药后加以热力作用 适用于慢性皮肤病,皮损增厚、瘙痒者
8、溻渍法 溻法(湿敷):冷、热、罨 浸渍法:淋洗、冲洗、浸泡(局部或全 身)
(4)使用 根据阴阳辨证的不同选择相应药性膏药 阳证疮疡-金黄膏、玉露膏 半阴半阳证-冲和膏 阴证疮疡-回阳玉龙膏 根据局部表现不同选择相应药效的膏药 生肌玉红膏、红油膏、生肌白玉膏; 疯油膏、青黛散油膏;消痔膏等
(5)注意点 疮疡疾病使用时摊于纸或纱布上,肿疡 厚涂掩顶敷,溃疡薄涂留顶敷 疮疡脓水过多或胬肉突出不宜使用 过敏停用:基质或药物
6、结扎法 通过结扎阻断局部血供,使局部病变组 织失去营养而逐渐坏死脱落 适于基底部很细的赘疣 坏死脱落时间较长,1个月、2个月,老 年人易接受
三、其他疗法
1、引流法 (1)药线引流(中外绝招) 药线制作-俗称药捻,桑皮纸做成,火 柴棒大小,分外粘药物与内裹药物两种 适应症-溃疡疮口深而小者,或有瘘管、 窦道者
清热收涩药 具有清热收涩止痒的作用 适用于一切皮肤病急性或亚急性皮炎而 渗液不多时 药物:青黛散 注意:不用于糜烂、渗出较多者;不用 于毛发较多之处
酊剂 一种剂型,不应放在掺药中 用于疮疡未破及无明显糜烂渗出的皮肤 病等 药物:红灵酒、复方土槿皮酊、补骨脂 酊等 注意:酊剂具有刺激性,时机、部位; 保存应遮光密闭
外治法
定义
运用药物、手术、物理方法或配合一定 的器械等,直接作用于患者体表某部或 病变部位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治疗方 法。
重要性
《医学源流》“外科之法,最重外治” 轻浅疾病单用即可收功 如:疖肿 疥疮
机理
《理瀹骈文》:“外治之理,即内治之 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 耳” 如何理解“法”?
根据阴阳辨证的不同选择相应调剂引子 阳证-菊花汁、银花露、冷开水 半阴半阳证-葱、姜、韭汁、蜂蜜 (还能保湿) 阴证疮疡-醋、酒
(5)注意点 初期肿疡掩顶敷,肿势已成或溃后留顶 敷 敷药时时保持湿润
4、草药 生药 药源丰富、使用方便、价格低廉、疗效 较好 清热解毒消肿-阳证疮疡 止血-浅表创伤出血 止痒-瘙痒性皮肤病 解虫兽之毒-毒蛇咬伤 注意:用时洗净,外敷注意湿度
9、冷冻疗法 利用低温作用于患病部位,使病变组织 坏死脱落的一种方法 适用于皮肤赘生物 液氮 易挥发,其适应症均可用多功能 治疗仪进行,用后局部疼痛、水肿、水 疱、出血或瘾疹发生,不少病人还需进 行多次,故附院少用
10、激光疗法 特点:单色性好,相干性强,不同激光不同 作用 常用:二氧化碳激光、氦氖激光、染料激光、 光子嫩肤等 运用:激光手术 激光理疗 选择性激光(染料激光、YAG激光) 光子嫩肤技术(非剥脱性疗法,分Ⅰ型 和Ⅱ型)
3、箍围药 敷贴,用药粉和液体调制 成的糊剂 (1)制法: 药物洗净-烘干-称重-粉碎-过筛 (100目)-贮存
(2)作用: 箍集围聚、收束疮毒 与“护场”有何联系? (3)适应症 适用于外疡各期及皮肤病渗液不多者
(4)使用 根据阴阳辨证的不同选择相应药性药物 阳证疮疡-金黄散、玉露散 半阴半阳证-冲和散 阴证疮疡-回阳玉龙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