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医外科学-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医外科学学习【医学课件】

中医外科学学习【医学课件】

2023中医外科学学习【医学课件】•中医外科学概述•中医外科学基础知识•中医外科疾病分类与诊断目录•中医外科治疗原则与方法•中医外科护理与康复•中医外科案例分析01中医外科学概述定义中医外科学是中医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研究人体外部形态、功能以及疾病防治的一门学科。

特点中医外科学具有整体观念强、辩证论治、以形养形、以皮治皮等特点,强调人体内外环境的协调与平衡。

中医外科学的定义与特点中医外科学起源于古代中医理论,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外科疾病的记载。

起源发展现代化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医外科学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

近年来,随着中医现代化的推进,中医外科学也取得了许多新的研究成果和技术突破。

03中医外科学的发展历程0201目前,中医外科学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涵盖了疮疡、瘿瘤、骨关节疾病等多个领域,为临床医学做出了重要贡献。

现状随着人们对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中医外科学将会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特别是在疾病预防、康复保健等方面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同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中医外科学也将迎来更多的创新和发展机遇。

前景中医外科学的现状与前景02中医外科学基础知识经络理论经络理论是中医理论的独特组成部分,它把人体看作是一个有机整体,通过经络联系各个部分,达到平衡阴阳、调和气血的目的。

脏腑理论脏腑理论是中医外科学的基础,它阐述了人体各个脏腑的功能和相互关系,为中医外科疾病的治疗提供了理论指导。

病因病机理论病因病机理论是中医外科学对疾病发生、发展机制的认识,它为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中医外科学的基本理论望、闻、问、切是中医外科学的传统诊断方法,通过观察病人的神色、形态、声音、气味等方面,结合询问病史,切脉等手段,为疾病的诊断提供依据。

四诊寒热、虚实、阴阳是中医外科学的八纲辨证方法,通过对疾病的病因、病机、病位、病势进行分析,为疾病的治疗提供指导。

八纲辨证中医外科学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包括针灸、推拿、拔罐、艾灸等,每种方法都有其适应症和禁忌症,医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中医外科学__培训课件

中医外科学__培训课件
中医外科学
上篇 总论
第一章 中医外科学发展概况 第二章 中医外科学基本概念 第一节 中医外科学的范围 第二节 中医疾病的命名原则 第三节 外科基本术语 第三章 中医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机 第一节 致病因素 第二节 发病机理
第四章 中医外科疾病的辨证 第一节 辨病 第二节 阴阳辩证 第三节 部位辨证 第四节 经络辨证(略) 第五节 局部辨证 第六节 辨善恶顺逆 第五章 中医外科疾病治法 第一节 内治法 第二节 外治法
发展简史
停滞 民国时期中医外科发展缓慢,此时的中 医外科著作虽对治疗无更多的建树,但 为后来结合现代科学技术深入阐述、探 明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机及治疗学的微观 机制开创了先河。
发展简史
主要代表: 中西医汇通派,以张锡纯为代表,用赭 遂攻结汤治机械性肠梗阻,葱白熨法治 动力性肠梗阻。 张山雷《疡科纲要》结合中西医理论阐 述中医脓疡不痛的机制,指出“内已成 脓,而竟不痛者,疡之变,神经已死。”
发展简史
晋· 葛洪《肘后备急方》: 海藻治瘿 隋· 巢元方《诸病源候论》: 载40多种皮肤病病因病机。 如:疥虫“可用针头挑得” 唐· 孙思邈《千金方》: 葱管导尿
发展简史
宋· 王怀隐《太平圣惠方》: “五善七恶” 金元时期名著: 陈自明—《外科精要》 齐德之—《外科精义》注重脉诊 危亦林—《世医得效方》(伤科专著)
首创酒洗伤口,开外科消毒之源。


发展简史
形成 战国~汉代
是疮疡类疾病的理论基础: 《黄帝内经》:①〈灵枢〉奠定了中医外科特别
寒气客于经络
血泣不通
痈肿
“热胜则肉腐,肉腐则为脓”
②载外科病近30种:丁、痤、痔…
③最早提出用截趾手术治疗脱疽。
发展简史

《中医外科学》课件

《中医外科学》课件

展望中医外科学未来的发展方向,包括
技术创新、研究领域扩展等。
3
建设中医外科学学科的重要性和
必要性
探讨建设中医外科学学科对传统医学发 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参考文献
中医外科学相关专业书 籍
推荐几本与中医外科学相关 的专业书籍,供进一步学习 和深入了解之用。
中医外科学相关期刊论 文
介绍一些与中医外科学相关 的期刊论文,并指导学生进 行学术论文阅读和写作。
中医外科病证及其诊治
病证分类
探讨中医外科疾病的分类方法,帮助医生更好地进行病情判断和诊断。
诊断和治疗方法
介绍中医外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包括中药治疗和手术操作技术。
手术和操作技术
深入了解中医外科手术和操作技术,包括手术器械的使用和操作步骤。
中医外科学研究热点
中医外科与现代医学的交 叉研究
探索中医外科学与现代医学的 结合,研究二者之间的互补性 和发展方向。
中医外科学相关学术会 议论文
提供一些中医外科学领域的 学术会议论文,鼓励学生参 与学术交流和研究。
《中医外科学》PPT课件
欢迎来到《中医外科学》课程的PPT课件!在本次课程中,我们将深入探讨 中国传统医学中外科学的理论与实践。让我们一起开启这段精彩的学习之旅!
中医外科学概述
1 定义和历史渊源
探索中医外科学的定义、起源及其在中国传统医学中的重要性。
2 基本理论和临床应用
详细介绍中医外科学的基本理论,以及如何应用于临床实践。
基于证候分类的中医外科 治疗研究
介绍基于证候分类的中医外科 治疗研究,探讨其在疾病治疗 中的应用。
中医外科药物疗效评价研 究
研究中医外科药物的疗效评价, 推动传统药物在外科学中的应 用。

中医外科学中医外科学PPT课件

中医外科学中医外科学PPT课件

芎、桃仁、红花、地龙)加减。
9
3、祛寒活血法:适用于寒凝血淤证,其除 血说淤证外,局部或全身还有寒象(局 部苍白、怕冷发凉、症状得温则缓等); 方用阳和汤(肉桂、炮姜、麻黄、熟地、 鹿角胶、白芥子、炙甘草)合当归四逆 汤(当归、桂枝、白芍、大枣、甘草、 细辛、通草)加减。
4、清热活血法:适用于热蕴血淤证,其除
脉或小隐静脉属支分布区),也可见于 胸壁静脉。 二、局部表现:病变静脉处疼痛明显,呈 条索状红肿,按之较硬,压痛明显。经 治疗后,红肿减弱或消失,但仍有一硬 索条,经治疗2~3月后才能消散。 三、全身表现:急性期可有发热等症状。
18
青 蛇 毒
19
【治疗】 一、内治:同股肿。 二、外用药:基本同股肿。 【预防与护理】 注意静脉注射的护理。
(四)气血两虚证:主要见于三期久治不
愈伴有溃疡久不收口及一般气血两虚证
候者;治宜补养气血,活血通络,方用
十全大补汤加减,常规加用丹参、鸡血
藤、川牛膝等。
48
二、外用药 (一)一、二期: (二)三期: 三、针刺: 四、手术:
三、全身表现:坏死溃疡部位发生感染时, 可有高热等表现。
38
四、特殊检查 (一)肢体血流图:可了解血流通畅程度,
搏动性血流量的多少,血管壁本身状态 及神经对血管的作用等。其除可作为诊 断指标外,还能观察疗效。 (二)肢体多普勒超声检查: (三)动脉造影: (四)实验室检查:血脂、血糖等。 【鉴别诊断】
冷发凉为辨证要点;治宜温阳散寒,活 血通络,方用阳和汤合当归四逆汤(当 归、桂枝、白芍、甘草、大枣、细辛、 通草)加减。 (二)血淤证:主要见于二期,以持续性 静息痛为辨证要点;治宜活血化淤,通 络止痛,方用桃红四物汤加味。

中医外科学-PPT课件

中医外科学-PPT课件

初步形成
汉代至唐代的中医外科学发展 ,主要涉及疮疡、金创、烧烫
伤等病证的治疗。
成熟阶段
明清时期,中医外科学发展逐 渐成熟,形成了一系列具有代
表性的外科学著作。
现代发展
近现代以来,中医外科学在继 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吸收现 代医学成果,取得显著进步。
中医外科学的重要贡献
01
02
03
理论贡献
中医外科学的发展丰富了 中医的理论体系,为中医 临床各科提供了重要的理 论基础。
瘤、岩类疾病
总结词
瘤、岩类疾病是中医外科中较为严重的疾病类型,包括各种肿瘤和癌。
详细描述
瘤、岩类疾病通常由气血瘀滞、痰浊凝聚等因素引起,表现为肿块、疼痛等症状 。中医治疗瘤、岩类疾病的方法包括软坚散结、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等。
乳房疾病
总结词
乳房疾病是女性常见的外科疾病,包 括乳腺炎、乳腺增生等。
详细描述
病例三:皮肤癌的中医治疗
皮肤癌定义
皮肤癌是发生在皮肤的恶性肿瘤, 有多种类型,如鳞状细胞癌、基
底细胞癌等。
皮肤癌症状
局部皮肤溃疡、疼痛、出血等症 状,严重时可出现淋巴结转移。
皮肤癌中医治疗
中医治疗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 软坚散结为主,常用药物有白花 蛇舌草、半枝莲、丹参等。同时 可配合针灸、拔罐等中医治疗方
皮肤及性传播疾病
总结词
皮肤及性传播疾病是中医外科中常见的疾病类型,包括湿疹、尖锐湿疣等。
详细描述
皮肤及性传播疾病通常由湿邪、热邪等因素引起,表现为皮肤瘙痒、红肿等症状。中医治疗皮肤及性 传播疾病的方法包括清热解毒、利湿止痒等。
04
中医外科常用疗法
内治法
要点一
药物内治法

中医外科学PPT课件

中医外科学PPT课件

现代中医外科学在传统理论的基 础上,结合现代医学技术,不断
创新和发展。
中医外科学在现代临床中广泛应 用,涉及的疾病范围不断扩大,
治疗效果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中医外科学在科研方面也取得了 重要进展,为学科的发展提供了
有力支持。
02
中医外科学基础知识
中医外科学的基本概念
总结词
中医外科学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皮肤、肌肉、骨骼等人体外部 器官的疾病。
清淡易消化
药膳食疗
根据自身情况,适当采用药膳食疗, 调理身体状况。
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过度油 腻和刺激性食物。
05
中医外科疾病案例分析
案例一:痤疮的中医治疗
总结词
内外兼治,综合调理
详细描述
中医治疗痤疮注重内外兼治,综合调理。内治法包括中药汤剂、中成药等,旨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利湿排脓。 外治法包括中药面膜、熏洗、涂擦等,以消炎、杀菌、止痒、收敛为原则。同时,中医还强调饮食调理、情志调 护等综合治疗方法,帮助患者全面改善痤疮症状。
03
中医外科疾病的治疗方法
中药治疗
中药内服
根据患者病情,选择适当的中药方剂,通过煎煮或中成药的 方式进行治疗。中药内服主要针对全身症状进行调理,改善 患者体质,增强抵抗力。
中药外敷
将中药研成粉末或制成膏药,直接敷于患处,以达到局部治 疗的效果。中药外敷常用于疮疡、跌打损伤等外科疾病,具 有消炎、消肿、止痛的作用。
针灸治疗
针刺疗法
通过刺激穴位,调节人体气血,以达 到治疗目的。针刺疗法对于各种痛证 、痹证等有较好的疗效。
艾灸疗法
利用艾叶制成的艾条或艾炷,在穴位 上施灸,以温通气血、扶正祛邪。艾 灸疗法常用于治疗慢性虚弱性疾病及 寒证。

发—中医外科学ppt

发—中医外科学ppt
放血疗法
其他特色疗法
05
中医外科学典型病例分析
病例一:瘰疬的中医外治疗法
中医外治疗法对瘰疬有显著疗效
总结词
瘰疬是一种常见的慢性淋巴结炎症,中医外治疗法可以通过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原理,有效缓解病情,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治疗方法包括中药外敷、中药导入、针灸等。
详细描述
总结词
中医外治疗法对瘿有良好疗效
04
中医外科学治疗方法
口服中药
根据病情需要,采用辨证论治的原则,制定中药方剂,通过口服方式进行治疗。
外用中药
将中药制成膏、丹、丸、散等剂型,直接应用于患处,以达到消炎、止痛、化瘀、散结等作用。
中药治疗
针刺疗法
通过针刺穴位,达到调和气血、舒通经络、止痛消炎等作用。
灸法
采用艾灸或温针灸等方式,作用于穴位,以温通气血、散寒止痛。
中医外科学的治疗原则是以整体观念为指导,通过调理脏腑功能、改善气血循环、调和阴阳平衡等方式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治疗原则
中医外科学的治疗方法包括中药内服和外用、针灸、推拿、拔罐等,每种方法都有其特定的适应症和禁忌症,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治疗方法
中医外科学的治疗原则和方法
03
常见中医外科学疾病
疮疡
中医外科学是传统中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内科识
中医外科学的基本理论
要点三
发病机理
发病机理是指疾病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是中医外科学研究的基础。
要点一
要点二
病机
病机是指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病理变化,是中医外科学理论体系的核心。
病理性质
病理性质是指疾病的性质,是中医外科学诊断和治疗的重要依据。
瘰疬分类
瘰疬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类型,其中原发性瘰疬指病变部位没有其他原发性病变,继发性瘰疬指病变部位存在其他原发性病变。

最新中医外科学多媒体课件

最新中医外科学多媒体课件
26
07
总结与展望
Chapter
2024/1/28
27
当前存在问题和挑战
课件内容更新不足
随着中医外科学理论的不断发展和临床实践的深入,课件内容需要 及时更新和完善,以反映最新研究成果和临床经验。
互动性和参与度不高
现有课件大多以单向传授为主,缺乏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导致学 生参与度不高,学习效果不佳。
诊断。
2024/1/28
银屑病的治疗
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分 型,选择合适的外用药 物、口服药物或光疗等
治疗方法。
白癜风的诊断
根据典型的皮损表现, 如白斑、白发等,结合 病史和实验室检查进行
诊断。
13
白癜风的治疗
根据病情分期和严重程 度,选择合适的外用药 物、口服药物或光疗等
治疗方法。
痤疮、酒糟鼻等损容性皮肤疾病诊断与治疗
包扎
用无菌敷料包扎伤口,保护创面并减少污 染。
2024/1/28
缝合
对于较大的伤口或皮肤缺损,可进行缝合 以促进愈合。
18
05
肿瘤相关知识及中医特色治疗
Chapter
2024/1/28
19
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鉴别要点
01
生长速度
良性肿瘤生长缓慢, 而恶性肿瘤生长迅速 。
02
形态与边界
良性肿瘤形态规则, 边界清晰;恶性肿瘤 形态不规则,边界模 糊。
络辨证选用针灸、推拿等治疗方法。
脏腑经络调理在外科康复中作用
03
强调脏腑经络调理在外科疾病康复过程中的重要性,如通过中
药、食疗等方法调理脏腑功能,促进疾病康复。
8
气血津液理论在中医外科学中意义
2024/1/28

中医外科学-课件

中医外科学-课件
中医外科学-PPT课件
中医外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研究传统中医在外科领域的应用与发展。
中医外科学的定义
中医外科学是将传统中医的理论和技术应用于外科领域的一门医学学科。
中医外科学的历史
1
与中医整体理论相结合
2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医外科学逐渐融入
了中医整体理论,并形成了独特的外科
治疗方法。
3
古代外科技术
中医外科学的独特治疗方法
中医外科学独特的治疗方法包括针灸、推拿、拔罐等,以及中草药的内服外敷治疗。
中医外科学的未来发展方向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对中医外科学的更深入研究,未来中医外科学有望发展出更多新的治疗方法和技术。
总结和展望
中医外科学是一门有着悠久历史和广阔前景的学科,在临床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为患者提供了独特的 治疗选择。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就有医家开展 了一系列的外科手术和治疗。
现代中医外科学的发展
在现代,中医外科学得到了更多的研究 和应用,为临床外科提供了新的思路和 方法。
中医外科学的基本理论
1 阴阳平衡
中医外科学强调阴阳平衡的重要性,以维护人体正常的生理状态。
2 气血调理
通过调理气血的流动,促进身体组织的修复和康复。
3 经络通畅
通过舒通经络,增强身体的循环系统功能。
中医外科学的临床应用
创伤外科
中医外科学在创伤外科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 包括创伤处理和伤口愈合。
整形外科
中医外科学可以通过推拿和穴位按摩等方法, 改善面部和身体的整形效果。
骨科
通过中医的草药和针灸疗法,治疗和预防骨科 疾病。
肿瘤外科
中医外科学可以辅助传统肿瘤治疗,缓解治疗 副作用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中医外科学培训课件

中医外科学培训课件

2023
中医外科学培训课件
contents
目录
中医外科学概述中医外科学基础知识中医外科疾病诊断与治疗中医外科疾病的预防与保健中医外科典型病例分析
01
中医外科学概述
中医外科学是中医学的一门分支学科,专注于研究外科疾病的治疗方法和原理,包括体表和体内的外科疾病。
定义
中医外科学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注重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以及康复和保健。其治疗方法包括中药、针灸、推拿等多种手段。
详细描述
患者男性,50岁,因左上肢肿胀和疼痛就诊,经检查发现左上肢有一较大血管瘤。中医辨证为气滞血瘀、痰瘀互结。在制定治疗方案时
瘤类疾病病例分析
THANK YOU.
谢谢您的观看
特点
中医外科学的定义与特点
1
中医外科学的发展历程
2
3
中医外科学起源于古代,最初的外科治疗手段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起源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医外科学得到了不断发展和完善,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技术。
发展
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和中西医结合的推广,中医外科学也正在逐步实现现代化和国际化。
现代化
现状
目前,中医外科学在临床治疗、科研、教育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未来
未来,中医外科学需要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推进中西医结合、提高诊疗水平和服务质量,以更好地服务于人类健康事业。
中医外科学的现状与未来
02
中医外科学基础知识
03
病因病机理论
中医外科学从病因、病机、病理等方面对疾病进行阐述,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
痔疮
肛裂多因大便干燥或外伤所致,治疗时应以润肠通便、缓解疼痛为主。中药润肠通便如增液承气汤加减或外用生肌散可促进肛裂愈合。

中医外科学-课件

中医外科学-课件

中医外科学在历史上经历了多 个发展阶段,逐渐形成了独特 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
中医外科学的特点与优势
中医外科学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 论治,注重内外兼治和预防保健

中医外科学治疗方法多样,包括 中药、针灸、推拿、拔罐等,可 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
法。
中医外科学对于一些常见病和疑 难杂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尤其 在软组织损伤、骨折和关节脱位
其他外科疾病
总结词
其他外科疾病包括烧伤、冻伤、疮疡等,这些疾病的治疗也需要中医外科的参与。
详细描述
中医外科对于烧伤、冻伤、疮疡等疾病的治疗有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方法,如中药外敷、拔罐等,能够有效地缓 解症状和促进愈合。
CHAPTER
04
中医外科治疗方法
中药治疗
01
02
03
中药内服
根据病情需要,选择合适 的中药方剂进行内服,以 调节身体内部环境,达到 治疗目的。
详细描述
中医外科学的基本理论认为人体内部 脏腑和外部形态是相互关联的,人体 的生理和病理变化可以通过观察外部 形态和表现来推断。
中医外科学的基本方法
总结词
中医外科学的基本方法包括望、闻、问、切四诊,以及针灸、推拿、拔罐等治 疗手段。
详细描述
中医外科学的方法包括通过观察病人的外部形态和表现,询问病人的病情和症 状,以及通过切脉等手段来诊断疾病。同时,中医外科学也采用针灸、推拿、 拔罐等治疗手段来治疗疾病。
中医外科护理与康复的现代应用
临床应用
中医外科护理与康复在现代临床医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尤其在慢性病、老年病、康复期患者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 作用。
跨学科合作
中医外科护理与康复需要与现代医学的多个学科进行合作 ,如骨科、神经科、心血管科等,以实现优势互补和最佳 治疗效果。

中医外科学学习医学课件

中医外科学学习医学课件

一、传统中医外科学范围 二、现代中医外科学范围
第二节 疾病命名原则
以部位命名: 如颈痈、背疽、手 发背。 以穴位命名: 如人中疔、委中毒。 以脏腑命名: 如肠痈、肺痈。 以病因命名:如冻疮、水火烫伤、破伤风、漆疮。 以症状命名 : 如红丝疔、麻风、乳头破碎。
第二节 疾病命名原则
以形态命名 :如岩、蛇头疔、鹅掌风。 以颜色命名 :如白癫风、丹毒。 以疾病特性命名 :如烂疔、流注。 以范围大小命名:如小的为疖,大的为痈, 更大的为发。 以传染性命名 :如疫疔。
痔 漏 肛裂 脱肛 肛门周围痈疽
五、肿瘤类
瘿 瘤 岩 失荣 翻花疮 锁肛痔
六、其他类
风 毒 痰
第三章 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机
第一节 致病因素
1.外感六淫 2 .情志内伤 3 .饮食不节 4 .外来伤害 5 .劳伤虚损 6 .感 受特殊之毒 7 .痰饮瘀血
第二节 发病机理
一、邪正盛衰 二、气血凝滞 三、经络阻塞 四、脏腑失和
1.刺痛:痛如针刺,病变多在皮肤,如蛇串 疮、热疮等病。
2.灼痛:痛而有灼热感,病变多在肌肤,如 疖、有头疽、颜面疔、丹毒、Ⅰ~Ⅱ度的烧伤 等病。
3.裂痛:痛如撕裂,病变多在皮肉,如肛裂、 手足皲裂较深者。
4.钝痛:疼痛滞钝,病变多在骨与关节间, 如流痰、 附骨疽转入慢性阶段。
(三)疼痛性质
5.痠痛:又痠又痛,病变多在关节,如流痰、系 统性 红斑狼疮等。
5.经络与外科疾病发病的关系
局部经络阻塞是总的外科疾病发病机 理之一,同时身体经络的某一局部有了弱 点,也能成为外科疾病的发病条件,如外 伤瘀阻后形成瘀血流注;某一部位损伤后, 易为毒邪外侵而成痈肿;头皮外伤血肿后, 常可导致斑秃的发生等。

最新中医外科学

最新中医外科学
中医外科学课件.ppt
第三章 病因病机
中医外科学课件.ppt
第一节 病因
一、一、外感六淫 二、感受特殊之毒 (一)种类:虫毒、蛇毒、狂犬毒、药毒、 化学毒、食物毒、疫毒等。 (二)特点:发病迅速;具有较大的危险 性;有的具有传染性。 三、外来伤害
中医外科学课件.ppt
(一)范围:高温、电、化学物品、放射 性、寒冷、金刃损伤、跌打损伤等。
(二)特点:多为慢性过程;多为虚证; 病位较深,多在肝肾、筋骨关节;多为 阴证。
(二)特点: 1、可直接造成皮下淤血或伤口,如血肿、
烧伤、冻伤等。 2、伤口可感受火热之毒,形成继发性感染; 3、伤口可感受风毒,发生破伤风等。 四、情志内伤: (一)机理:
中医外科学课件.ppt
(二)特点:是乳房疾病、甲状腺疾病等 的常见病因病机;是肿块性疾病的病理 基础;常发
生与肝经所循行的部位;是导致血淤、痰 凝的常见启动因素。
应指:指在手法辨脓时,如肿疡中有脓时, 检查者的手指就可获得液体冲击感,中 医把它叫做应指,西医叫做波动感。其 说明脓肿成熟。
痈:有内痈、外痈之分, 疽:有头疽、无头疽之分,
中医外科学课件.ppt
癣:中医之癣是指凡皮肤增厚拌有鳞屑或 渗液的皮肤病;西医之癣是指浅部真菌 感染性皮肤病。
疥:含义有二,一指疥疮,指由疥虫引起 的接触传染性皮肤病;一指全身性剧烈 瘙痒性皮肤病。
痰:外科痰的含义有三。一是指病因或病 机,如痰浊、寒痰;二是指体征,凡发 于皮里膜外、筋骨关节,软如棉馒,硬 如结核,按之有囊性感者;三是指病证, 主要包括疮痨性中疾医外科病学课、件.p囊pt 肿性疾病。
毒:在外科毒的含义较为复杂,其有四。 一是指病因,如火毒热毒,特殊之毒等; 二是指发病迅速,火热之象明显的疾病, 如丹毒等;三是指具有传染性的疾病, 如时毒等;四是指外科疾病中无确切病 名者,如无名肿毒、胎毒、痧毒等。

中医外科学培训课件

中医外科学培训课件

适当运动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
名医经验
徐宜厚经验
徐宜厚老中医认为,预防皮肤疾病应该从增强免疫力入手, 注重饮食调理和生活习惯的改善。
朱仁康经验
朱仁康老中医认为,调护皮肤疾病应该从饮食、生活规律和 情志调节等方面入手,同时要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
THANKS
感谢观看
病机
疾病发生后,其变化和传变规律可概括为正邪相争、阴阳失 调、升降失常等几个方面。
辨证施治
辨证
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及舌脉象等信息,对疾病进行综合分析,确定其病因 、病机及病位,为治疗提供依据。
施治
根据辨证结果,针对不同的病因病机,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包括中药治疗 、针灸推拿等非药物治疗手段。同时,还需注意调理患者的饮食起居,强调 预防和调护的重要性。
中医外科学培训课件
xx年xx月xx日
contents
目录
• 中医外科学概述 • 中医外科学基础知识 • 中医外科学常见病症 • 中医外科学治疗方法 • 中医外科学预防与调护
01
中医外科学概述
中医外科学的定义与特点
中医外科学定义
中医外科学是中医药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 ,运用中医中药方法防治外科疾病的一门临床学科。
的。
分类
瘿病可分为气瘿、肉瘿、石瘿 和筋瘿四类。
临床表现
瘿病的临床表现主要是颈部肿 胀,伴有胸闷、胁痛、心悸、 烦躁易怒等症状,严重者可出 现呼吸困难、吞咽困难等。
瘤病
01
02
03
发病原因
瘤病主要是由于情志抑郁 、饮食不当、外邪入侵等 原因引起的。
分类
瘤病可分为气瘤、肉瘤、 骨瘤和血瘤四类。
临床表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肿形高度 肿势高起
平坦下陷
肿胀范围 局限
不局限
根脚收束
根脚散漫
肿块硬度 软硬适度
坚硬如石
溃后渐消 或柔软如棉
疼痛感觉 剧烈
不痛或微痛
脓液稀稠 稠厚
稀薄或纯血水
2020/11/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18
辨肿痛痒脓麻木
辨肿 辨痛 辨痒 辨脓 辨麻木
15
辨阴证阳证
发病缓急 病位深浅 病程长短 全身症状 预后顺逆
皮肤颜色 肿形高度 脓液稀稠
皮肤温度 疼痛感觉 肿胀范围 肿块硬度
2020/11/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16
辨阴证阳证
发病缓急 病位深浅 病程长短 全身症状
12
四诊在外科辨病辨证中的应用
望诊
闻诊 听声音
问诊 切诊
嗅气味
语言 呼吸 呕吐 呃逆
嗅辨脓液
2020/11/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13
四诊在外科辨病辨证中的应用
望诊 闻诊 问诊 切诊
问寒热、问汗液、问饮食、 问二便、问病因或诱因、 问旧病、问职业、 问妇女月经、 问家族、 问不洁性交
成熟于明清时期
全面系统化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 以后
2020/11/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5
中医外科学发展概况
汉代华佗—外科鼻祖,首创麻沸散, 最早施行剖腹术。
晋代《刘涓子鬼遗方》—我国现存
的第一部外科专著。
明清—正宗派《外科正宗》
预后顺逆
阳证
急 皮肉
短 实热证 溃后渐消 易消易溃易敛
阴证
慢 筋骨
长 虚热证 溃后更甚 难消难溃难敛
2020/11/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17
辨阴证阳证
阳证
阴证
皮肤颜色 红活焮赤 紫暗或皮色不变
皮肤温度 灼热
不热或微热
2020/11/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19
辨肿
以其外形来辨 以其成因来辨
局限性—实证、阳证 弥漫性—阳证、阴证 全身性—虚证
火、寒、风、湿、 痰、气、郁结、瘀血
以其部位和色泽来辨
2020/11/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形态、颜色、疾病特性、范围大小、
传染性
2020/11/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7
中医外科疾病范围和疾病命名及分类释义
中医外科疾病分类释义
总纲类 疮疡类 皮肤病类 肛门病类 肿瘤类 其他类
2020/11/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11/6
பைடு நூலக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14
四诊在外科辨病辨证中的应用
望诊 闻诊 问诊 切诊
脉诊 触诊
浮沉 迟数 滑涩 大小
2020/11/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中医外科学总论
中医外科学发展概况 中医外科范围和疾病命名及分类释义 外科疾病的辨病与辨证 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机 治法
2020/11/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4
中医外科学发展概况
起源于原始社会
形成于汉朝
发展于两晋南北朝、隋唐、宋元 时期
9
外科疾病的辨病与辨证
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四诊在外科辨病辨证中的应用 辨阴证阳证 辨肿痛痒脓麻木 辨溃疡的色泽、形态 辨经络部位 辨善恶顺逆
2020/11/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10
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中医外科诊疗疾病的特点 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先辨病,后辨证。 其中辨病在外科领域尤为重要。
8
中医外科疾病范围和疾病命名及分类释义
疡 — 外疡,是一切外科疾病的总称。
疡科 — 外科
疡医 — 外科医生
疮疡 — 广义是指一切体表浅显外科疾患的总称。 狭义是指感染因素引起体表的化脓性疾病。
肿疡 — 指一切体表外科疾病尚未溃破的肿块。
溃疡 — 指一切外科疾病溃破的疮面。
2020/11/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全生派《外科全生集》
心得派《疡科心得集》
2020/11/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6
中医外科范围和疾病命名及分类释义
中医外科范围
生于人的体表、能够用肉眼直接诊察 到的、有局部症状可凭的所有疾病。
中医外科疾病命名
部位、穴位、脏腑、病因、症状、
20
辨痛
以其疼痛原因来辨 热、寒、风、气
化脓、瘀血
以其疼痛发作情况来辨
卒痛 持续痛
以其疼痛性质来辨
刺痛、灼痛、裂痛、 钝痛、酸痛、抽掣痛、 啄痛
疼痛与肿结合起来辨
2020/11/6
2020/11/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11
四诊在外科辨病辨证中的应用
望诊 局部病变
有助于辨病与辨证
闻诊 精神
问诊 切诊 形态
有助于判断疾病的预后 提示病变之所在,有助于辨病
舌苔
有助于辨证
2020/11/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11/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1
中医外科学
广州中医药大学 第一临床医学院外科教研室
赵先明
中医外科学
上 篇 总 论
2020/11/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