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心理学 5章
设计心理学复习要点
第一章,设计心理学概述人类的设计行为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体现,它随着人的自身的发展而发展,并显示为人的一种智慧和能力。
人们的这种创造性行为是自觉的、有意识的、是一种机智的、积极的努力。
它可以用任何语言进行阐释,用任何方法进行实践,同时,它又可以不断进行修正和改良,以臻至真、至善、至美之境界。
设计艺术心理:是指设计者在产品的市场定位策划、功能原理构想、结构设计计算、设计方案表达、工艺规程制定过程中的一系列心理活动。
设计不仅要满足人类生活的物质需求,还要满足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
设计艺术心理学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艺术设计师在创作过程中自身的心理活动;二是艺术设计师通过产品满足、引导消费者的心理需求。
设计心理学定义:设计艺术心理学既是设计艺术学的一个分支,又是应用心理学科的一个新分支。
它是在普通心理学基础上,专门研究在设计艺术活动中如何遵循视知觉规律,应用审美心理规律,把握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综合分析相关的影响因素,创造性地设计适用满意的产品的一门科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具有从低级到高级的多样性需要,设计不仅需要满足人们使用方面的需要,还需要使人们能产生多样的情感体验。
——使用与情感设计心理学研究对象:设计主体和设计目标主体威廉·冯特(Wilhelm Wundt,1832年8月16日—1920年8月31日),德国生理学家、心理学家、哲学家,被公认为是实验心理学之父。
心理学研究方法: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实验法、测验法、个案研究法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唐纳德·诺曼最早提出物品的外观应为用户提供正确的操作所需的线索。
他认为这些关于日用品设计的原则“构成了心理学的一个分支——研究人和物相互作用方式的心理学”,这是一门研究物品预设用途的学问,预设用途是指人们认为具有的性能及实际上的性能,主要是指那些决定物品可以作何用途的基本性能。
人不仅有生存的物质需求,还有身心的精神追求——社会的、文化的、审美的、创造的需求。
04462设计心理学考试大纲和练习带答案
种选择,这种情况被称为“
选择”。
第 6 页 共 24 页
20、可用性是目前世界上较为公认的,衡量产品在使用方面所能满足用户身心需要的量
度,是产品设计质量的重要指标。可用性包括效率.容错性.
。
21、消费心理学中的消费者决策过程的典型模式是一个问题求解的过程,包括三个部分,
决策信息收集
决策实施。
22、艺术设计中的叙事要素包括:
)
A、政治性
B、适用性
C、文化性
D、公益性
8、( )在设计上首先表现为设计功能,结构的合理性和合目的性。
A、真
B、善
C、美
D、聪颖
9、艺术的特殊性就在于它的形式是(
)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A、感性形象
B、理性形象
C、思维形象
D、理念
10、产品的个性化造型设计,就是根据消费者个性的差异性设计出 的新款产品。( )
第二部分 课程内容与考核要求 第一章 设计心理学概述
第 1 页 共 24 页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掌握设计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了解
设计心理学的研究背景和意义;了解设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第一节 设计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次重点) 第二节 设计心理学的研究背景和意义(次重点) 第三节 设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般)
4、在西方一般以荷加斯的著作
为最早的设计理论专著。
5、我们应当注意到美术史学史上 19 世纪的两个巨人——森珀和
。正是这两
位大师通过在美术史领域做出的卓有成效的研究,而给 20 世纪的学者最终将设计是从美术
史中分离出来奠定了坚实的设计史研究基础。
6、二战之后,设计理论与商业管理和科学方法论的新理论相结合。二战期间所发展起来的
设计心理学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设计心理学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绪论单元测试1.菲利普·斯达克曾说“柠檬榨汁机不是用来榨柠檬的,而是用来()的”。
答案:争论和对话2.这款水壶把手上的小球是()的功能。
答案:不易滑手;利于抓握;更好的用户体验第一章测试1.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心理学有一个漫长的过去,但只有短暂的历史。
”这是哪位心理学家说过的()。
答案:艾宾豪斯2.在古希腊语中,心理学由哪两个词所组成的()。
答案:灵魂与心智的讲述3.中国现代设计心理学的开创始于()年,它的标志是北京大学首次建立了设计心理学实验室。
答案:19714.设计心理学的雏形大致产生在()。
答案:20世纪40年代后期5.机能主义心理学派产生于19世纪末,是由()心理学家詹姆士、杜威和安吉尔等人创立的。
答案:美国6.构造主义心理学派的代表人物有()、铁钦纳等。
答案:冯特7.下列内容中与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有关的是()。
答案:冯特;莱比锡大学;心理学实验室8.设计心理学以普通心理学为基础,以满足()为目标,源于人的需求,通过一定的载体,最终服务于人。
答案:用户需求;使用心理9.现代物质文化的高度发展以及人类造物能力的不断强大,下列哪些因素为设计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创造了条件,并提出了迫切需要。
()。
答案:设计的多元性与反思;消费社会形成了日渐挑剔的用户;科技以人为本的信息社会的发展10.格式塔心理学也叫完形心理学,其主要观点是()。
答案:反对把意识分解为元素,而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种心理组织的意义。
;整体是先于部分而存在并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
;主张从整体上研究意识,认为整体不是部分之和。
;格式塔是从德文“Gestalt”音译而来,意为“完形”、“整体”。
第二章测试1.()提出了情绪激活的特殊神经通道理论。
答案:林斯利2.视知觉理论其核心内容是()。
答案:“整体大于部分之和”3.获得外界信息量仅次于视觉的重要途径是()。
设计心理学要点
设计心理学要点《设计心理学》赵江洪编,共分9章,从心理学基础入手,介绍了设计心理学这门还处于发展和探索阶段学科的内容。
主要介绍了科学的心理学及心理现象的基础;知觉与艺术及个体的行为;审美心理;社会文化心理现象;设计艺术中的心理研究、心理方法,造型心理等内容。
《设计心理学》属于应用心理学范畴,是应用心理学的理论、方法和研究成果,解决设计艺术领域各种与人的“行为”和“意识”有关的设计研究问题。
《设计心理学》赵江洪编,共分9章:第一章,科学的心理学,梳理了设计心理学的历史和现状,着重介绍设计心理学的性质: 设计心理学的基本性质是科学性、客观性和验证性,二艺术性和人文性的属,主要反映在研究对象的性质和研究概念的抽象上。
以及,心理学的性质,历史,学派和发展。
第二章,心理现象的基础主要讲:心理的生理基础:生物基础:因果,遗传,进化。
还有神经系统基础及脑的功能;感觉与知觉:主要讲了感觉和知觉的区别,重点讲了模式识别:模板匹配理论,特征检测理论,部件识别理论,解构与重构。
第三章,知学与艺术:视觉系统主要讲了视觉恒常性、格式塔及视错觉;空间知觉,视觉给了我们空间知觉也称深度知觉的能力,即通过二维的视网膜,看到三维的世界。
心理学认为,空间知觉是通过提升视觉线索获得的。
空间线索可以分为单眼线索和双眼线索。
颜色知觉,色彩的差异表现为三种不同的属性,一是色相或色调,基本由光的波长决定,第二是明度或明暗度,与光照强度有关,第三是彩度或纯度,也称饱和度,区分颜色的鲜艳程度。
听觉、触觉、化学感觉与通感(通感的心理现象解释是一个感官对真实刺激的感觉伴随着另外一个感官的感受)。
第四章,主要讲个体的行为,人的行为非常复杂,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差异也很大。
个体的发展与学习及个体的动机性行为:需求与动机(动机产生原因及马斯洛把人类的需要分为六大类),原始动机与社会心理动机;个体的情绪性行为: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个体的认知性行为:认知,记忆,视觉传达,知识。
设计心理学 第五章 设计与消费者的态度
第五章 设计与消费者的态度
5.3消费者的态度转变 5.3.兴趣 3、消费者的偏见 4、消费者的社会角色
第五章 设计与消费者的态度
5.4消费者满意度研究 5.4.1消费者满意度CSI概述
*CS战略的基本指导思想是: 企业的整个经营活动要以消费者满意度 为指针,要从消费者的角度,用消费者的 观点而非生产者的和设计师自身的利益和 观点来分析考虑消费者的需求,尽可能全 面的尊重和维护消费者的利益。
第五章 设计与消费者的态度
5.5设计与消费者满意度 5.5.2设计CSI调查问卷的程序 5.5.2.3问卷指导语
*内容包括:问卷目的、说明、被测评者 如何作答的指示
第五章 设计与消费者的态度
5.5设计与消费者满意度 5.5.2设计CSI调查问卷的程序 5.5.2.4问卷编制程序
*编写和修订题目时要注意: 1、题目的范围和数量要与编题计划一致 2、题目数量要多于使用方案 3、题目要易于操作 4、题目清楚明白,通俗易懂
第五章 设计与消费者的态度
5.5设计与消费者满意度 5.5.2设计CSI调查问卷的程序 5.5.2.4问卷编制程序
*问卷编制程序 草拟问卷 选择问卷形式 制定和修订问卷
1、满意度和购物意向 2、满意度和口碑 3、品牌满意度和品牌忠诚度 4、消费者满意度的测量
第五章 设计与消费者的态度
5.5设计与消费者满意度 5.5.1设计CSI调查问卷的原则
全面性原则 代表性原则 区分度原则 效应性原则
第五章 设计与消费者的态度
5.5设计与消费者满意度 5.5.2设计CSI调查问卷的程序 5.5.2.1确定问卷调查目的
*制定CSI编题计划应注意: 1、强调问卷调查目的 2、编题计划列出题目种类 3、问卷项目编制简明易懂 4、问卷容量
04462设计艺术心理学第五章 《 设计艺术中的个体心理》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5)
《设计艺术心理学》教材版本:柳沙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练习题集:第五章设计艺术中的个体心理一、复习要点及主要概念1.感觉2.阈限3.绝对阈限4.差别阈限5.遮蔽效应6.阈下知觉7.杨格--赫尔姆霍兹理论三原色理论8.拮抗加工理论9.明度视觉10.暗适应11.眩光12.运动的视觉途径13.知觉14.注意15.知觉组织16.深度知觉线索17.自上而下的加工与自下而上的加工18.错觉19.OP风格20.错觉轮廓21.恒常性22.记忆23.记忆泛化24.图式25.原型26.回忆27.重学节省28.正负迁移29.短时记忆30.长时记忆31.感觉记忆32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33.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34.情绪35.情感36.詹姆斯--兰格情绪理论37.情绪的评价理论38.情绪的认知一激活理论39.高级情感40.移情41.移情论二、问题与讨论1.结合你所学的设计门类,谈谈如何通过设计提升观众的注意力?2.描述记忆信息加工的三级模式,并绘制模式图。
3.简要阐述增进记忆的方式和策略。
4.结合设计作品,谈谈设计仿样的产生机制以及在艺术设计中的作用和危害,设计师应如何对待“模仿”。
5.简要论述设计艺术中的情绪、情感的特点。
练习题集参考答案及解析一、复习要点及主要概念1.感觉:感觉是感受器一一眼、耳等器官中的结构一所产生的表示身体内外经验的神经冲动过程。
P822.阈限:感觉依赖于输人能量的差别。
在感觉过程中,外界刺激的强度是一种相对强度。
阈限是使个体产生感觉的刺激水平。
P833.绝对阈限:能弓|起人体产生感觉的最小刺激水平称为为绝对阈限。
P834.差别阈限:在两个相似刺激之间被觉察到的最小差别叫差别阈限。
P835.遮蔽效应:即强烈的变化会阻碍对微妙变化的知觉。
P856.阈下知觉:除了阈限上的刺激会使主体产生反应,其他比较弱的刺激,虽然不会被主体所感知,但也能被感受器所接受,这被称为阈下知觉。
P857.杨格--赫尔姆霍兹理论三原色理论:正常人的眼睛具有三种类型的颜色感受器,能对红、绿、蓝三种色光产生基本感觉,其他颜色都是这三种颜色加减混合得到的,三种色光混合在-起获得白光。
(完整版)工业设计专业设计心理学教学大纲
设计心理学课程编码051000230 课程名称设计心理学总学分 3 总学时:48 理论:32 实践:16课程英文名称Design Psychology先修课程工业设计概论、设计构成适用专业工业设计专业一、课程性质、地位和任务课程性质:设计心理学计划时数为48学时,本课程3学分,《设计心理学》是工业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课程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设计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体系,初步学会从设计心理学的研究出发,创造性地提出和解决设计问题;理解设计与消费者心理的关系,“好的设计”的准则,并且能在课程学习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产品色彩、表面质感等方面对设计心理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及要求设计心理学是工业设计专业的基础理论课,是工业设计师必须掌握的基础理论。
本课程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是研究人们心理状态,尤其是人们对于产品需求的心理,及其通过意识如何作用于设计的一门学问。
通过设计心理学的研究可有效探索沟通生产者、设计师与消费者关系的方法,了解消费者的消费心理,研究消费者的行为规律。
以实现让每一位消费者都能买到称心如意的产品的目的。
三、理论教学内容及安排第1章设计心理学概述(理论4学时)1.具体内容:设计心理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发展历史等。
2.基本要求:了解并掌握设计心理学的概念、分类初步了解心理学研究的几个热点领域,并在设计中广泛拓展思路,提高设计的创新能力。
3.重点:设计心理学的概念、分类初步了解心理学研究的几个热点领域。
4.说明:提高设计心理学的思维拓展和创新能力。
第2章设计中的感觉和知觉(理论5学时)1.具体内容:围绕“视觉生产的设计”剖析用户的感觉和知觉。
2.基本要求:对用户的感觉和知觉有一个更为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并应用于产品设计实践。
3.重点难点:重点:图形错觉中的定势与注意,图形逆转与注意,图地关系原理以及错觉在设计中的运用等难点:视知觉表现的理解方面,需要学生在课下反复的去阅读相关知识在加强理解。
《设计心理学》1 3 6章习题答案(完整版)
《设计心理学》1\3\6章习题答案第一章 设计心理学概述一、名词解释:1.高峰体验:一种强烈的认同体验。
自我感觉比任何时刻都更加完整,处于最佳状态。
2.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是以信息加工理论为核心的心理学,又可称为信息加工心理学。
3.工业心理学:是应用于工业领域的心理学分支,主要研究工作中人的行为规律及心理规律。
4.人机工程学:人机工程学是运用生理学、心理学和医学等有关科学知识研究人与系统中其他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应用相关理论、原理、数据和方法来设计以达到优化人类和系统效能的学科。
5.广告心理学:是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广告活动研究的应用心里学分支。
6.访谈法:是通过访谈者和被访谈者面对面地进行交谈,借以了解受访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心理学研究方法之一。
7.问卷法:指研究者将其研究的内容事先设计成问卷,以书面形式向被试提出问题,由被试用书面或口头形式填答并返回,通过对答案的分析和统计研究得出相应结论的研究方法。
8.量表:是一种测量工具,由一系列结构化的符号和数字构成,用来按照特定的规则分配给适用的人、行为或态度,它可将主观的或抽象的概念作定量化测量。
9.测试法:通过采用预设的标准化问题和量表,按照规定的程序来测量某种心理现象、心理差异、心理反应等的方法。
10.投射法:通过一定的媒介,研究被试埋藏在表面反应下的真实反应,获取被试真实的情感、意图、需要、动机和人格倾向等的心理测试方法。
二、简述题1.设计心理学的主要特征?(1)设计心理学史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是设计艺术学与心理学交叉的边缘学科;(2)设计心理学史研究设计领域中各种心理现象及其相互关系,以及影响和干预这些心理现象的相关因素和规律的科学;(3) 设计心理学研究的目的是指导设计师按照心理活动规律,创造性地开展设计活动,改善产品品质,进而提升生活质量;(4)设计心理学通过对思维和创造过程客观规律的研究,提升设计师设计及管理的能力。
2设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与设计活动相关心理现象(2)设计目标主体(用户和消费者)心理(3)设计主体(设计师)心理3.精神分析学派中的人格结构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
《设计心理学》读后感精选
《设计心理学》读后感精选第一部分,用品中的设计问题本书讲了,优秀的设计有两个重要的特征:可视性和易通性。
首先是可视性原则,就是日常用品需要人们操作的地方必须显而易见,要给人传达正确的信息,不能让人想使用的时候找半天、研究半天才能用上,而且用品的操作方法必须符合人们的操作习惯,不能违背人体工学。
操作要简洁,不能让操作起来人头晕目眩。
当与一个产品互动时,我们要了解它能做什么、怎么工作、怎么操作的,这个就是可视性。
其次是易通性:优秀的设计是可以让人简单易懂的,因为他方便了人们的使用操作,例如乔布斯的iphone设计,不需要说明书人们都可以轻易上手,人们看到手机里面简洁易懂的图标,以及简单便捷的操作,很快就可以熟悉怎么操作,而糟糕的设计刚好相反,它所设计的产品操作让人难以理解,而且还依赖长长的说明书,使用和操作学习显得非常麻烦,会十分影响人们使用的心情。
还有一点就是设计的时候要考虑产品的预设用途,就是物品各个交互功能应当易于理解,例如人们看到按钮就知道是要按下去,要让用户产生固有习惯,无需操作说明。
而且,使用方法不能太多,功能也不能太多,不然会让用户混淆。
可是很多厂商因为想吸引更多顾客,把更多注意力放在价格、外观和品牌上;使用者关心功能和操作;修理人员关心组装的方便性。
产品的各方的需求都不一样,而且相互冲突,设计人员要平衡各方的需求也不容易。
第二部分日常操作心理学采取行动的七个阶段,行动的结构:确定目标、明确意图、明确行动内容、执行、感知外部世界状况、解释外部世界状况、对比评估行动结果。
日常生活中,人们并不需要说有非常明确的目标意图,事情的发生也随着具体情况随机而定,不需要进行周密的计划分析。
到合适的机会时,人们才会为某种目标而行动。
执行和评估之间的差距,当我们设定一些操作方法的时候,可以让用户与验证这些操作流程是否符合当初的设想,如果符合,那么才是符合用户需求的设计。
行动的七阶段分析法,让用户做到轻松确定产品的功能,需要考虑:有哪些可能的操作?如何才能建立操作意图与操作行为之间的匹配关系?具体如何操作?用户如何知道系统是否处于期望的状态?如何建立系统状态与用户解释之间的匹配关系?用户如何知道系统所处的状态?另外,本书还提到了大脑中处理信息的三个层次:第一个是本能层次,就是一些能的生理反应,靠感知去理解失误;第二个是行为层次,就是意识到行为,但不清楚细节,以及其他掌握的完全熟练了的技能;第三个是反思层次,就是有意识的认知。
读书笔记 - 《设计心理学1:日常的设计》读书笔记
《设计心理学1:日常的设计》读书笔记早前读完了设计心理学,最近买了三本的新版,刚读完第一本,记录了相关的笔记与心得。
关于设计的一些策略可视性。
即用户一看就知道物品的状态和其可能的操作方法,增加文字或其他说明是证明这个产品设计缺陷最有效的表征。
正确的概念模型。
设计人员给出用户一个正确的概念模型,使具体操作与概念模型相一致。
如果能够在现实世界中寻找到与之对应的正确的匹配。
用户可以判断操作结果,控制与功能协调。
立即反馈。
用户能够接收到操作结果的反馈。
例如发QQ信息成功之后显示在显示框,在网页中点击某种控件能够迅速提示用户操作成功,这种反馈表达的是一种系统成功处理的现象,而实际的处理可以等待后台的服务器响应。
日常用品或者是已有习惯的预设用途的产品,应该简化甚至无需说明,应该做到所见即所用。
声音可以用来提供说明信息,但是最好是自然界的声音,而不是语音提示。
关于事物的联系一旦两件事接连发生,人们就会认为它们之间具有某种因果联系。
人们思考的时候总是希望寻找到某种解释,而这种解释无论对错,都能够让人满足,因为人们也许并不对这个解释的对错感兴趣,其在乎这个问题有没有解释。
因此,针对于产品设计的问题,需要考虑面向用户作为思考者,需要提供怎样的解释。
抓住意图目标不会准确的表明行动的具体内容——在哪儿做,怎么做,需要什么工具?在采取行动的时候,需要将目标转化为明确的行动步骤,即“意图”。
目标是指达到的结果,通常表达含糊,而意图指的是达到目标所需要的具体动作,更加明确,但未明确到可以控制行动的程序。
这个“意图”不是产品本身,而是产品能够解决的问题以及产品的使用过程经过的途径。
信息的认知认知:绝大多数信息都存储于外部世界。
存储在记忆中的信息与外界信息的结合,决定了我们的行为。
知识的要求:无需高度精确,知识的精确完整不是正确行为的必要条件,知识的作用是使人做出正确的决定。
记忆也是存储在外界的知识,知识的所在取决于外界知识和头脑中知识的权衡。
设计心理学完整要点
设计心理学完整要点《设计心理学》完整重点第一章设计艺术心理学概况1.设计艺术心理是指设计者在产品的市场定位策划、功能原理构想、结构设计计算、设计方案表达、工艺规程制定过程中的一系列心理活动。
P12.设计艺术心理学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艺术设计师在创作过程中自身的心理活动;二是艺术设计师通过产品满足、引导消费者的心理需求。
P23.表象转化是一种活动中产生的表象转移、渗透到另一种活动中的心理现象。
P33.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唐纳德A诺曼是最早提出物品的外观应为用户提供正确操作所需的关键线索的学者之一。
P34.设计艺术心理学既是设计艺术学的一个分支,又是应用心理学科的一个新分支。
它是在普通心理学基础上,专门研究在设计艺术活动中如何遵循看到感知规律,应用审美心理规律,把握消费者。
心理与行为,综合分析相关的影响因素,创造性地设计适用满意的产品的一门科研究。
p45.影响个体心理活动的四大因素:生理基础和环境基础、动力系统、个性心理以及心理过程。
P56.设计艺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设计主体和用户消费者。
P57.设计艺术史一项有目的的创造性活动,具有实用与审美双重属性。
P58.多默在《现代设计的意义》中将设计分为“显性设计”和“隐形设计”两类,其中“显性设计”是风格设计,隐形设计是工程设计。
P69.设计艺术心理学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P7背景:(1)消费社会必须通过艺术化的设计满足用户的需求;(2)息社会需要用设计的艺术来衡量人和环境;(3)现代设计的背景需要了解人的心理;意义:(1)增强设计师的心理素质,提高产品的设计价值,保证消费者的满意度;(2)完善科学体系,揭示消费者心理与行为,实现创造性设计。
10.设计艺术心理学学科研究方法的特殊性特八\、点(1)设计心理学的研究重点不是单纯的心理学基础研究,但侧重于设计艺术和相关的心理学领域中的运用;(2)设计心理学的目的为了帮助设计师更好的设计,服务于人类;(3)设计心理学的研究者必须同时掌握心理学以及设计的艺术,才能有效的解决设计。
设计心理学知识点
第一章科学的心理学设计心理学的性质设计心理学的基本性质是科学性、客观性和验证性,而艺术性与人文性的属性主要反映在研究的对象——设计的性质和研究的概念的抽象上。
我们可以将科学与艺术归纳一下:科学:直观、表象——抽象概念——理论艺术:直观、表象——意象——意象形态——形象创造设计心理学的概念设计心理学研究人的行为和审美心理现象,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种属性。
设计心理学属心理学延伸到设计艺术领域的应用心理学范畴。
一方面设计心理学具有心理学的基本属性,即科学性、客观性和验证性;另一方面又包含设计艺术领域的艺术性、人文性。
前者在心理学领域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理论和技术框架,而后者所包含的内容不仅十分广博,而且概念体系复杂,美学研究便是如此。
心理学的定义?心理学是行为的科学。
将心理学定义为行为的科学,是因为“行为”比意识体验具有更加明确的对象性和客观性。
行为的观察和度量具有可操作性。
心理学的一般研究过程是:事实——描述——解释——理论事实:心理学研究的求真和证伪都必须从事实出发,以事实为依据。
“事实”(fact)是人们关于事物的客观认识,是可以观察和重复的事件。
描述:描述是就研究对象的状态做出说明。
对于事实或研究对象的分类和概念化归纳应该是最基本的描述性科学研究。
解释:解释是关于研究对象之间的“关系”的。
理论:理论的意义不仅在于揭示事物的规律,理论可以预测事物。
一个理论可以为许多事件提供解释,同样可以归纳不同的解释而上升到理论的水平。
第二章心理现象基础心理学有三个基本生物学基础:因果、遗传、进化。
心理学中的感觉是感觉器官,产生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
感觉系统的主要功能是:1、感知外界的物理刺激;2、把信息传递到大脑;3、在信息加工之前对其进行必要的加工。
由于大脑的加工,人不仅仅可以认识事物的个别属性,而且可以获得关于事物各种属性之间的关系认识,称为知觉。
感觉与知觉的区别?注意?模式识别?心理学提出了几种理论来解释模式识别?1.2.34第三章知觉与艺术视觉恒常性?主要有大小恒常性、形状恒常性、颜色恒常性等。
设计心理学ppt课件
信息
转锁删存聊清回发定除储除天复信室息
21
返回 确定
工业革命 (以机器为本) 之后人们开 始关注生理与心理的需求,开始从人的思 维、操作、认知等行为入手,提出新的设 计要求。(以人为本)
设计是把思维和需求转化为实物的过 程,而心理学为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9
1.3.1 心理学在设计中的应用(工业设计)
设计心理学的主要目的:设计心理 学主要解决的是人与物(产品)的关系 问题……
4
1.1 心理学与设计心理学
心理学(psychology):由希腊文字中的 psyche (灵魂、心智)和 logos (讲述) 两个字演变而成,通过行为研究人的心 理现象的一门学科。
起源: 人类对心理学的研究可以追溯到 原始社会。
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与代表人物
流派
代表人物
内容心理学派 意动心理学派 构造心理学派 机能主义心理学派 行为主义心理学派 格式塔心理学派 精神分裂心理学派 日内瓦心理学派 人本主义心理学派 认知心理学派
学习目的:建立“以人为本”的人、物关系(也就是人与产品的关系)的设计思想。
主要任务: 了解用户的需求,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了解研究心理学的基本方
法,掌握用户研究的基本方法,并应用到实际项目当中。
课程安排: 32课时
课程作业: 论文形式
考核方式: 院考
1
序
优秀的设计是设计人员与用户之间的一种交流,用户的需求应当始终贯 穿在整个设计过程之中。 但这并不是说产品的易用性可以凌驾于其他因素之 上,所有伟大的设计,都是在艺术美、可靠性、安全性、易用性、成本和性 能之间寻求平衡与和谐。
优秀的设计可以协调人的心理,使人与产品的关系更加和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阈限
• 阈限是使个体产生感觉的刺激水平,其中能引起人 体产生感觉的最小刺激水平称为绝对阈限;而在两 个相似刺激之间被觉察到的最小差别叫差别阈限。 实验心理学中最古老的定律之一的韦伯定律认为: 所能觉察的强度的最小差别,和背景强度成正比。 反之,当额外刺激的强度不能引起个体的感觉,则 是一种感觉上的适应,即“习惯于”一定水平的刺 激。例如消费者在商场中选购产品时,很可能对许 多商品视而不见,而当其中某一个商品的特殊属性 对他的知觉刺激达到阈限以上,他就能注意到这件 商品,设计师对产品进行造型设计、包装和视觉传 达设计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使设计对主体的刺激 达到他们的阈限以上,以引起消费者的注意,这也 是艺术设计为什么如此重视差异性、个性的重要原 因。
5.2 记忆与学习 5.2.1记忆与遗忘
记忆(memory)是个体最重要的心理机能之一,人们 的意识和行为都离不开经验,人们能够辨认周围的事 物,或者按照习得的动作学习、生活,都依赖于记忆。 记忆是个体过去所经历的事物在大脑中留下的痕迹, 只是不像其他痕迹,例如纸张上记录的信息能观测到, 而人的记忆无法直接观测,所以只能通过个体的外显 行为加以研究。
• 如何吸引消费着的注意力,使产品对目标具 有强烈的吸引力,给目标用户留下深刻而良 好的印象,既依靠产品自身的设计,也依靠 视觉传达的体现,艺术设计中常用的策略如 下: • A 提供产品价值(主要是使用价值)的有效 信息 • B 体现目标消费者参照群体的支持性特点 • C 刺激性的信息 • D 利用知觉特性
(5)似动
似动是一种实际上没有动而知觉为运动的错觉。 例如图5.36中A、B、C三个步骤依次出现,人 们会感觉是木棒倒了下来,这就是一个典型的 似动想象。似动最简单的形式是中现象(phi现 象),即视野内的不同位置的两个光点以大约 每秒四五次的频率交替出现就会出现,使人感 觉光点忽明忽暗,光点在两个位置之间来回移 动。这种现象在夜晚的霓虹灯、迪斯科舞厅照 明中最为明显。
(3)回忆(包括再现和再认),认知心理学称之为信 息的“提取”过程,也是一个解码信息的过程。编码 是指主体对来自外部的信息形成心理表征,而解码就 是将这些信息重新提出。表征的信息可以是概念也可 以是形象,但它们都具有共同性,即都是经过归纳、 概括和抽象化的处理,是典型性特征的总和,即原型 (prototype)。概念形成本身就是归纳、概括和抽象 化的过程,要理解“概念”的原型并不困难;而对于 设计艺术最为重要的形象记忆(表征),例如对于图像 的表征,也同样需经过类似的处理。例如当要求人们 回忆(再现)或再认某个熟人的形象时,他不会回忆起 这个形象的全部细节,而只是原型。这里就可以解释 为什么人们在知觉形象时会出现整体性、简化性等视 知觉的组织现象,其根源就在于大脑存储知识的形式 本身就是典型性的表征——原型(如图5.39)。
• ③整体特征优于局部:接近律和相似律:接近
律、相似律的本质上都是简化和整体化知觉对 象的组织原则,与前面的简化律类似,人们在 倾向于简化认知对象的同时,也倾向于将近似、 接近的元素组合起来作为一个整体加以认知。 图5.16是心理学家奈文(Navon)1977年所做的 一个实验中采用的材料,该实验结果是,大字 母识别速度远陕于小字母,并且它的识别不受 组成的小字母内容的影响;而小字母内容识别 则与同大字母内容是否一致明显’卡呼。实验 证明:人们对于整体特征知觉快于局部特征, 并且当人们注意图中材料时,对整体的认知不 受局部特征的影响,而觉察局部特征时却受到 整体特征的影响。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2).错觉轮廓
• 在我国,错觉轮廓(illusory figures)也被 称为主观轮廓,是指那些没有直接刺激而产 生的轮廓知觉。图5 25是人,还是老鼠呢? 例如图5.28中的标志设计,也是以错觉轮廓 作为主要造型手段的。
• (3)不可能图形 • 人不可能在一瞥之下感知整个对象,而最初 仅是对象的一个部分,要感知整个对象必须 整合不同空间位置在不同时刻的信息,“不 可能图形”在每刻对不同部位的感知都是合 理的,可是这些细节却永远无法正确地结合 在一起,这使我们的视觉似乎进入了一个 “死循环”。
• 4. 辫认和识别 • 主体通过感觉及知觉的组织加工,能获得外 界物体的物理特征,如大小、形状、颜色、 质感、位置、情境等,但是仅有这些特征, 主体无法知道我们感觉的究竟是什么。辨别 和识别就是主体从外界获得的感觉信息,与 存储的知识相互匹配,赋予知觉对象意义的 过程。
• 5.错觉
• 感知觉中对于艺术设计最有价值的现象之一是错觉。 错觉(illusion)是错误的知觉,是人在已被证明错 误的方式下体验刺激。这里面将错觉划分为两类— —幻觉和欺骗,前者是单纯由人的知觉特性所造成 的,即使当人们通过知性判断为非真实,它仍然存 在,例如透视、恒常性、整体性等,这种影响是人 类与生俱有的。图5.21分别为0P艺术的代表画家 维克托·瓦萨雷利(victorVasareley)、莱利 (BridgetRiley)的作品,利用标准色彩,几何形在 二维平面建立起眩目而又迷惑知觉的奇妙空间。
• (2)知觉组织:耶洛姆·S.布鲁诺在《论 知觉的敏感性》一文中说道:“一切知觉经 验,都必定是某种分门别类的加工过程的最 终产品。”这种分门别类的工作就是将感觉 信息组织到一起使人们能形成连续知觉的过 程。
• 知觉组织的一般规律包括: • ① 简洁律:这种知觉简化的特性对人的认知 产生正反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方面,它自身 的力使它呈现向最简化的结构或紧张力减少 的状态发展的倾向,即人们对于简洁、对称、 规则图形的喜好;另一方面,简化、规则的 倾向使人们的活动变得简单、程序化,这样 就会有相反的力对它起到抑制的作用,竭力 想保留和突出这一痕迹中的个性特征,并试 图破坏这种完美、和谐。
• (4)恒常性错觉 • 恒常性(perceptual constancy)是指客观事 物本身不变,但其给人们的感觉刺激由于某 些外界条件变化而在一定限度内变化,人对 它的知觉不变。恒常性的产生与人的知识和 常识相关,人的视知觉会自动通过将外界的 刺激信息与大脑中的记忆组块加以比较来识 别外界刺激。
• (1) 两可图形
• 这是一些模糊的、不稳定的图形,它们可使单一的 图像在知觉和辨认上产生多种可能性而言,形成两 可图形的原因有两种:①由于识别阶段的模糊性造 成的,一般是由于图形构成要素的位置和形状模糊, 导致人们识别模糊;图底区分不显著导致的两可图 形即属此类。②由于知觉组织阶段的模糊性造成的。 这些图形虽然具有清晰的轮廓,物理形态却是相同 的,人们存在解释上的困难。例如图5.24就是此 类最经典的例子。
• 3. 知觉
• 知觉(perception)是对感觉经验的加工处理, 是认识、选择、组织并解释用于我们的刺激 的过程(哈勒尔,1986年)。某种意义上而言, 知觉包含感觉,者相当于我们所谓的“感知” 过程。
• (1)注意:注意(attention)是指主体的 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存在指向和集中,具体 来说,就是有机体对周围环境的选择性知觉。 但是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人们常常不能明 确意识到其所处环境中的大部分刺激,注意 是指主体能够选择部分感觉输入而忽略其他 感觉输入的现象。
第五章
设计艺术中的个体心理
• 5.1 艺术设计中的感知 • 5.1.1感觉 • 感觉(sensation)是感受器——眼、耳等器官中的 结构——所产生的表示身体内外经验的神经冲动过 程。感觉是知觉的第一个阶段,是人对外界刺激的 即时、直接的反映。德国哲学家康德将肉体承受的 感觉分为两类,生命感和官感,其中生命感类似于 我们所说的情感体验,例如冷暖、恐阼、喜悦等; 官感则依赖于感觉器官对外部的刺激的反应,包括 了视觉、触觉、听觉、味觉、嗅觉五种。
• (3)运动视觉:运动视觉是感觉物体空间位 移和移动速度的视觉,觉察运动对于动物至 关重要。因为运动的目标对于动物而言,往 往是危险源或者食物,需要动物进行快速的 回应,并且动物常常会忽视那些静止的物体, 学者们认为只有最高等的动物才能察觉那些 静止的物体;人类的运动视觉也具有类似特 征,运动的物体格外容易吸引人的视觉注意。 这解释了为什么同样的广告,那些具有一些 变化的,或者运动的广告更能引起人的注意。
• ② 图与底:“图”是居于前部的区域,“底” 被看成是用来衬托图的背景。相对而言,图 比底,轮廓较为完整、封闭,形状较为规则, 面积比较小,色彩比较浅;此外,更重要的 是,能组织成为一定意义的区域倾向于感觉 的图。当图形中以上几点特性都不显著时, 图底的区别就不大明显,例如错觉中的“两 难图形”(如图 5.13)多数就是属于图底难 以区分的情况。但实际中并非要这几项特性 同时具备时,人们才能明确区分图与底,有 时只要其中一项非常明显就足够了。
• (1)颜色视觉:个体能察觉颜色是依赖于各 种色彩的物体反射到视觉感受器上的光线, 大脑对光线进行加工,产生了颜色视觉。颜 色视觉的第一个科学理论是杨格(Thomas Young)于1800年提出的。 • (2)明度视觉:明度视觉是最基本的视觉, 对一般人而言,视觉是由明度和颜色组成的。 明度是对照射在视网膜上的一定强度的光的 感受,它受到两个要素的影响,一是眼睛的 适应状态,二是光的强度。
遗忘是与记忆相对的概念,是记忆减退的过程。 最早对记忆与遗忘现象进行科学实验研究的是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
5.2.2 记忆过程
记忆的过程被概括为三个部分:识记、保持和 回忆,以认知心理学的术语来说就是编码(表 征)、储存和提取(解码)的过程。
遗忘是与记忆相对的概念,是记忆减退的过程。 最早对记忆与遗忘现象进行科学实验研究的是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
• 主要的深度知觉线索包括:
• 大小:大的物体比小的物体显得更近; • 质地:组成质地的单元大的比小的显得近,例如建 筑效果图中运用地板砖来表现室内空间纵深; • 插入:阻挡其他物体的不透明物体显得更近; • 焦距:细节清晰的物体比模糊的物体显得近; • 饱和度:高饱和度的颜色比低饱和度的颜色显得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