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鉴别菌种质量

合集下载

菌种鉴定文档

菌种鉴定文档

菌种鉴定引言菌种鉴定是一种通过对菌落特征、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等多方面进行观察和分析来确定特定菌种的方法。

菌种鉴定在微生物领域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帮助科研人员准确地鉴定和分类微生物,进而开展相关研究。

本文将介绍菌种鉴定的基本步骤和一些常用的鉴定技术。

菌种鉴定的基本步骤菌种鉴定通常包括以下几个基本步骤:1. 样品的处理在进行菌种鉴定之前,首先需要处理好样品。

样品可以是从环境中采集的土壤、水样、食品等,也可以是从临床中采集的体液、组织等。

样品处理包括样品的收集、保存、预处理等环节,保证样品的完整性和可操作性。

2. 菌落特征观察在鉴定菌种时,可以从菌落的形态特征开始观察。

菌落包括颜色、大小、形状等多个方面的特征。

菌落的特征可以通过肉眼观察或使用显微镜进行放大观察,记录下菌落的主要特征。

3. 形态特征观察除了菌落的特征,菌种的形态特征也是鉴定的重要依据之一。

形态特征包括细胞形状、大小、胞壁结构等。

观察和测量这些特征可以通过染色和显微镜观察等方法进行。

4. 生物学特性测试菌种鉴定中,生物学特性也是一个重要环节。

生物学特性包括生长特性、代谢特性、生殖特性等。

通过对菌种生长速度、需要的营养物质、产生的酶等进行测试,可以进一步缩小菌种的范围,提高鉴定的准确性。

5. 分子生物学方法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方法在菌种鉴定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通过对菌种的DNA序列进行分析来确定菌种。

常用的方法包括PCR、限制性酶切、DNA测序等。

这些方法可以提高鉴定的速度和准确性。

常用的菌种鉴定技术在菌种鉴定中,有多种技术可以用于确定菌种。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技术:1. 生理生化鉴定生理生化鉴定是一种通过测试菌种的生理和生化特性来确定菌种的方法。

这包括菌种的代谢特性、生长温度范围、耐盐性等。

常用的测试方法包括氧气需求量测试、酶活性测试、代谢产物分析等。

2. 抗生素敏感性测试抗生素敏感性测试是一种通过测试菌株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来确定菌种的方法。

鉴定食用菌菌种质量的几种方法

鉴定食用菌菌种质量的几种方法

鉴定食用菌菌种质量的几种方法
1、外观直接观察鉴定
外观菌种,菌丝浓白、粗壮、富有弹性,则生命力强;如果菌种菌丝萎缩,干燥无色泽,或菌丝体自溶产生了多量红褐色液体,则生活力已变弱,不宜再用;木块菌种如仍保持硬实,则属于生活力强的菌种,如若木块变得软化松散,则已老化,不宜使用。

2、培养观察鉴定
对于分离、选育和引进的菌种,通过培养,观察菌丝体对干、湿度和温度等方面的适应特性。

如将菌丝体置于偏干、偏湿和干湿相宜的条件下培养,若菌丝在前两种条件下能良好生长,而在干湿相宜的条件下生长最佳,则说明是好菌种。

3、液体培养鉴定
配制2%糖水溶液,经常规灭菌消毒,挑取黄豆粒大的菌块,放入100毫升上述溶液中,置于25――28℃温度下培养3――7天后,若液面出现气泡,产生“油皮”,发生浑浊现象,说明菌种本身有杂菌;如果苗块下沉,或迟迟才长出很薄的菌丝层,则说明菌种生活力弱;如若液面四周的菌丝生长快,且浓白呈棉絮状,则表明菌种生命力强。

4、锯木屑瓶栽鉴定和周期产量鉴定
瓶栽鉴定的做法与培育栽培的方法相似,把锯木屑培养料装得松一些,适当加大湿度,把需要鉴定的菌种接种于培养基中,做好记录,在26℃恒温下培养15天。

然后使温度降至15――20℃,并给予较好的散射光条件,再培育半个月左右,在瓶壁和料面上就会出现子实体原基和少量子实体。

若未发现杂菌和异常现象,再把菌种接在木段上,做周期产量鉴定。

如果子实体生长旺盛,高产优质,具备优良品种特性,并且没有杂菌混生,说明菌种可靠,可以保存并投入大面积生产。

实践证明,以上菌种质量的鉴定方法是比较科学的,可以筛选出优良菌种,为广大用户服务。

菌种质量鉴定

菌种质量鉴定

菌种质量鉴定
菌种质量鉴定是指对于已分离出来的菌株进行鉴定,以确认它们是否符合特定的分类标准。

这个过程涉及到对于菌株的生物学特征、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等方面的研究、分析和比较,以确定其分类位置和身份信息。

菌种质量鉴定是微生物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不仅有助于研究人员准确地了解某种菌株的特性和功能,还能够为相关行业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支持。

同时,菌种质量鉴定也是保证菌株资源共享和利用的基础,能够确保菌株的准确标识和分类,防止错误使用和混淆。

因此,菌种质量鉴定对于微生物学研究和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1 -。

菌种有假劣识别有办法

菌种有假劣识别有办法

菌种有假劣识别有办法一种源混乱。

这是劣质菌种中危害最大的一种。

连供种者本人也无法准确说明菌种来源、生产性状等基本情况。

其原因主要是乱引种、乱编号、保存混乱、标识不全,有的是将错就错,也有的是随意进行分离,又不做验证试验等,就盲目扩大生产,使之流向社会,危害广大菇农。

该类菌种很难直观识别,只能用品比试验或验证试验来进行检验。

因此在购买菌种时千万不要图方便,图省事,更不能贪图便宜,请记住“没有免费的午餐”和“好货不便宜”等俗语。

二、掺杂使假。

该类菌种的主要危害是短斤缺两,使栽培户无法按预定播种量进行生产。

笔者曾有过几次见识:本来应为700克~800克的菌种,而其实际重量却在1000克以上,个别的甚至超过1250克,掰开菌种仔细检查,基料中含有大量的细沙;据初步估测,沙土重量大约占菌种的30%左右;另外一种就是将菌种直立后,很短时间便有大量黄褐色液体流出,说明基料用水量过大或者在完成发菌后又经泡水处理。

这两种情况对菌种本身的生产性状并无太大影响,但是人为地增加了菌种重量,使菇农朋友多花了冤枉钱,增加了生产成本。

鉴别的方法很简单:任意取2袋~4袋菌种,将其直立,进行观察,再打开菌种取下约100克菌种,用手指仔细研磨,感觉不太明显时,可用牙齿咬几下,便可取得结果。

三、更换基料。

一般而言,由于棉籽壳质地硬度适中,C/N适宜,故棉籽壳基质的菌种质量较高;但某些小作坊在生产菌种时,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在配料时加入较大比例的木屑、玉米芯等,甚者超过50%。

该类菌种若是自产自用倒也无妨,但作为商品出售,并一再声称“纯棉壳菌种",就有坑农之嫌了。

因为玉米芯等基质营养较差,硬度不足,待菌种发满袋后,其营养基本消耗殆尽,播种后萌发力度相对较低;并且,玉米芯等材料吸水性大大高于棉籽壳,一般可高出30%左右,无意中提高了菌种的含水率,危害与前述相同。

鉴别方法是打开菌种,仔细检查基质颗粒。

四、将污染菌种掺杂其中。

该种危害与第一种相仿。

优质菌种的标准及鉴别菌种优劣的方法

优质菌种的标准及鉴别菌种优劣的方法

优质菌种的标准及鉴别菌种优劣的方法摘要食用菌原种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栽培种的生产,栽培种的好坏,又影响食用菌质量的高低。

特以6个菌类的优质菌种标准为例,分析总结2种菌种鉴别法,以供实践中参考。

关键词鉴别;菌种;优劣;方法1优质菌种的标准1.1双孢蘑菇(白蘑菇)菌种优质菌种菌丝外表雪白,生长端整齐呈扇形向前延伸,长过菌丝的培养基呈黄棕色,瓶壁上的菌丝均匀一致,没有异常菌丝、斑块或抑制线。

如果菌丝发黄,培养基收缩脱离瓶壁,并分泌出黄水,这是菌龄太长或菌种受高温影响的结果,这样的菌种不能使用。

双孢蘑菇在瓶内很难形成子实体,若瓶内出现子实体,这是混杂的菌种,不宜使用。

一般菌龄不得超过60d(从接种时开始计算),最好是菌丝长满瓶即开始使用。

1.2香菇菌种菌丝白色、浓密、生长旺盛,气生菌丝有爬壁能力,菌丝能长到培养基上方玻璃瓶的瓶壁,常在培养基表面结成一层浓密的菌膜,并会分泌出棕褐色液体,菌膜也会逐渐变成棕褐色。

培养基的菌丝外表应均匀一致,若出现杂色、斑块或抑制线,则说明菌种已受杂菌感染,不宜使用。

有时菌丝只长到瓶的2/3,就出现黄豆大小的菌蕾,这样的菌种一般都是较早出菇的速生丰产品种。

香菇菌种菌龄不得超过50d。

1.3平菇菌种菌丝密集、洁白、长势均匀、粗壮,呈棉毛状,有爬壁现象。

菌丝分解过的木屑变白至淡黄色,培养基表面刚刚形成少量珊瑚状的原基,是性状优良的菌种。

若菌丝稀疏或成束生长,发育不均,可能是培养基太湿。

若菌丝成长缓慢,或不向下生长,则可能是培养基过干。

如果培养基萎缩,并与瓶壁脱离,瓶的底部有浅黄色或红褐色积液,表明这是老龄菌种,其生活力下降,不宜使用。

若瓶壁上出现异色斑块,则是杂菌感染的菌种,应当淘汰。

平菇菌种菌龄不得超过60d。

1.4草菇菌种菌丝白色透明,厚垣孢子尚未产生或产生极少者,为幼龄菌种;菌丝转为黄白透明,厚垣孢子较多者,为适龄菌种;培养基内菌丝逐渐稀少,但有大量厚垣孢子充满培养基缝隙间或菌丝黄白,上层菌丝萎缩,为老龄菌种。

如何鉴别食用菌菌种好坏?这四法不妨一试

如何鉴别食用菌菌种好坏?这四法不妨一试

陶行知“创造教育”理念对小学习作教学的启示陶行知是中国近现代著名教育家、思想家,他提出了“创造教育”的理念,认为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

这一理念对小学学生的作文教学具有深远的启示意义。

本文将从陶行知的创造教育理念出发,探讨如何将其运用到小学作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陶行知的创造教育理念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发展。

他认为,学生应该是学习的主体,教育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我们也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特长和潜能,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创作方式和表达方式。

我们可以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写作素材和题材,鼓励他们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去观察和思考,激发他们的创作激情,让他们在写作中找到快乐和成就感。

陶行知的创造教育理念强调实践和体验的重要性。

他认为,学生应该通过实践和体验来获取知识和技能,而不是单纯地进行书本上的死记硬背。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我们也应该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和体验机会,让他们通过观察、感受、思考,从生活中获取写作素材和灵感。

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到户外写生,或者让他们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活动,让他们通过亲身经历来丰富自己的作文内容,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作能力。

陶行知的创造教育理念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他认为学生的人格、情感、思维、动手能力同等重要,应该全面培养。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我们也应该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要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要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维能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思维训练和写作锻炼,让他们学会用逻辑思维来构思文章,用丰富的词汇和句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陶行知的创造教育理念强调教育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关注学生的成长和进步。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我们也应该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进步和成就。

我们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让他们在写作中充满自信和乐趣,同时要及时给予他们合理的评价和指导,帮助他们不断提高。

菌种鉴定的依据

菌种鉴定的依据

菌种鉴定的依据
菌种鉴定是指通过对菌株的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生态习性以及分子生物学特征等方面的分析,确定菌株的种属分类和亚种分类。

菌种鉴定的依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形态学:包括菌落形态、菌丝形态、孢子形态、染色反应等
方面的特征。

通过比较菌株的形态学特征,可以初步确定其种属分类。

2. 生理生化特征:包括菌株生长速度、营养需求、代谢产物等
方面的特征。

通过比较菌株的生理生化特征,可以进一步确定其种属分类和亚种分类。

3. 生态习性:包括菌株的生境、生长条件、寄主等方面的特征。

通过比较菌株的生态习性,可以确定其种属分类和亚种分类,并推测其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和生态功能。

4. 分子生物学特征:包括菌株的DNA序列、蛋白质结构等方面
的特征。

通过比较菌株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可以准确地确定其种属分类和亚种分类,并建立菌株间的进化关系。

综上所述,菌种鉴定的依据主要包括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生态习性和分子生物学特征等方面的特征。

通过综合比较这些特征,可以准确地确定菌株的种属分类和亚种分类,为菌种鉴定提供科学依据。

- 1 -。

优质菌种鉴别三法

优质菌种鉴别三法

优质菌种鉴别三法食用菌菌种同作物蔬菜的种子一样,是获得高产稳产的内在因素和基础,菌种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食用菌的产量,甚至关系到栽培的成败。

因此,识别、鉴定菌种的优劣就显得十分重要。

一、看1.看菌种瓶(袋)培养料周围或表面是否有红、黄、黑、绿等异常斑点或片块若存在以上任何一种现象,都说明该菌种已被杂菌侵染(香菇、滑菇等产生色素的品种除外),该菌种不宜再用。

2.看菌种瓶(袋)是否被打开过,瓶(袋)外表有无破损凡已打开过或有破损的菌种都有被杂菌污染的可能,所以这样的菌种不宜再当菌种使用,只能用于出菇。

3.看菌种瓶(袋)标签上的日期是否过长菌龄过长的菌丝会由营养生长转为生殖生长,若再做菌种接入培养基后,菌丝萌发慢,菌丝质量差,抗杂菌能力减弱。

菌种中既有发满瓶(袋)的,又有未发满瓶(袋)的(在同一次制种的前提下),这是由于制种的先后和装料的松紧不一致造成的,是允许的,这种情况说明该菌种的时间还不算长,可以挑选早发满菌丝的瓶(袋)先用。

若所有的菌种都已发满,且发现有的菌丝已长出瓶(袋)口,或有的培养料已失水离开了瓶(袋)壁,或有大量的小籽实体出现,都说明该菌种的菌龄已过长,不宜再作菌种使用。

菌种瓶(袋)中的培养料尚未发满菌丝,但已出菇的菌种也不宜再作菌种用。

这种菌种多是由于将母种无限度地转管或将原种当母种、生产种当原种转瓶(或袋)造成的,此情况下的菌种由于菌丝生活力弱,吃料慢,周期长,若继续当菌种使用则会严重影响成品菇的产量和质量。

4.看菌种的茵丝是否洁白、粗壮菌丝粗壮、洁白、浓密,且培养料的颜色由深变浅者为优良菌种;菌丝稀疏,上稀下密或上密下疏的菌种均属不正常情况,不宜再当菌种使用。

需要特别说明的一点是:食用菌中不同种类的菌种在外观上也有差异,各有自己的特点,如:香菇菌丝常有褐色色素产生,气生菌丝较少;平菇气生菌丝则异常繁茂,常能充满容器;滑菇菌丝洁白度差,常有黄褐色色素。

所以在选用菌种时应区别情况分别对待。

菌种质量的鉴别方法

菌种质量的鉴别方法
菌种质量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别方法
菌种质量优劣直接关系到栽培效益的高低与成败,因此掌握菌种质量标准,学会鉴别菌种质量对广大栽培户来说十分重要。一、蘑菇。菌丝灰白、微带蓝色、细绒状、贴生菌丝上下分布均匀,无扇形变异,没有黄白色菌皮,具有特有的菇香。培养料中菌丝呈细浅状或束状,菌丝呈淡黄色,萎缩或看不到菌丝,内容物呈糊状为水分过多或菌种老化;基质上部菌丝干缩、下部菌丝生长尚好,为培养基过干、培养温度过高所致,瓶上部菌被过厚是老化或生产性能差的菌种;瓶内出现白色、浅黄色结块或有绿色、黄色、黑色或桔红色等各种霉菌菌落和害虫者,均予以淘汰。二、香菇。菌丝洁白呈棉毛状,生长均匀具特有香味,无厚菌被,易形成原基,抗病虫害者为优良菌种。瓶内菌丝稀疏,可见木屑颗粒,为培养时间不足或基质氮源少,瓶内菌丝脱落、萎缩,蓖被变褐为菌种过老应尽快使用。三、平菇。菌丝浓密、洁白、粗壮呈棉毛状,有爬壁现象。如菌丝稀疏或呈束状,为培养基过湿;菌丝生长缓慢或不向下生长,为培养基过干;瓶袋内出现大量原基,为菌龄过老;菌丝脱壁、萎缩,基部有黄色积液,为老龄菌种,表面或瓶壁出现霉菌斑、拮抗线、湿斑都是污染菌种。四、木耳。菌丝洁白,粗壮有力,生长较快,整齐均匀,为性状良好菌种;培养一段时间后,瓶壁出现菊花状胶质原基,褐色或黑褐色,为正常现象。若菌丝稀疏,可见培养基颗粒,同香菇菌种的原因类似,在菌丝满瓶之前出现原基,说明生理成熟过度,或转管次数多;基部有淡黄色积液为过老菌种;菌丝只限于某一角落生长,不再蔓延者与培养料湿度有关。五、银耳。银耳菌丝与香灰菌丝比例适当,在培养基上形成白毛团或胶质的耳基,瓶内香灰丝生长健壮、均匀,并能产生黑斑,后期在耳基下呈束状分布,无其它杂斑,银耳菌丝吃料深,在耳基下分布较厚,白毛团旺盛,耳基大,则为优良菌种。如白毛团较小,易胶质化,说明菌种已老化;香灰菌稀疏,不深入基质,子实体呈胶团或胶刺状,不开片,为培养基过湿;表面菌丝隐褪,耳基发红,并有红褐色积液与螨类污染有关;培养基表面有一层很薄菌膜,下部仍有银耳原基,说明菌种不纯。六、金针菇。菌丝洁白、粗壮或外观呈细粉状;生活力强,后期在培养基上呈丛状出现小子实体,为优良菌种。若菌丝不能向下深入生长。且有一明显界限与培养基太湿有关;菌丝稀疏,可能为培养基氮源含量不足或菌种生活下降有关;若瓶壁出现子实体,菌柄伸出说明培养基干缩菌丝老化;若瓶内呈粘液状,为细菌污染。七、猴头。菌丝洁白、粗壮、生长快,上下分布均匀,在培养基表面易形成子实体,肥大、肉厚,为优良菌种。培养基木屑变为淡黄色,菌丝生长不旺,与有机氮不足或培养时间较短有关;菌丝未发过半原基出现,与连续转管有关;菌丝稀疏;纤细、分布不均匀,易感染杂菌,是生活力衰退的表现,培养基收缩,瓶底积满黄色粘液,为老化菌种。

菌种质量鉴定的标准

菌种质量鉴定的标准

菌种质量鉴定的标准
菌种质量鉴定的标准是根据相关规定和标准来评估菌种的纯度、活力、稳定性以及一致性。

以下是一般菌种质量鉴定的标准:
1. 纯度:菌种应为单一菌株,不含其他菌株、杂质和异种菌。

纯度可通过传统的细菌培养和观察、鉴别试验、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指标等方法进行评估。

2. 活力:菌种应具有良好的生长和繁殖能力,保持一定的活力和稳定性。

活力可通过菌种在适宜的培养基上生长繁殖情况、生长速度、菌体形态等进行评估。

3. 稳定性:菌种应在传代培养过程中保持稳定性,即具有相对稳定的遗传特性和生理特性,并且不易发生突变。

稳定性可通过连续传代培养、基因测序、酶活性测定等方法进行评估。

4. 一致性:同一批次的菌种应具有一致的性状和功能特性。

一致性可通过对同一批次菌种进行多次培养和鉴定,观察其生长情况、形态特征、代谢产物等进行评估。

综上所述,菌种质量鉴定的标准主要包括纯度、活力、稳定性和一致性等方面的评估。

这些标准有助于确保菌种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保证其在科研、生产和应用中的可信度和有效性。

怎样鉴定菌种的质量

怎样鉴定菌种的质量

怎样鉴定菌种的质量菌种生产是食用菌栽培的重要一环,没有优良菌种,就得不到优质高产。

因此,菌种在扩大培养或实际使用时,必须做好菌种鉴定工作。

菌种鉴定概括为两方面:一是鉴定所持菌种是否所需要的菌种,二是鉴定菌种的质量。

鉴别是否所需要的菌种就要检查菌种的标签,向供应单位查询清楚才可确认。

菌种质量鉴定要从菌种的纯度、长势、菌龄、色泽、均匀度、出菇快慢、菇的质量、产量等方面进行。

从外观观察,要求菌丝体生长健壮、均匀、菌丝体从菌种块发出,渐向瓶底伸展,直至长满整瓶。

菌丝体颜色正常,不同种类食用菌的颜色有差异,有光感,有些品种长到菌种成熟时会出现小菇体或扭结,未见杂菌污染。

如果瓶底或壁部菌丝生势弱,或菌丝体生长不到瓶底部,可能是水分过多、或制种时拌料不均匀所至。

若位于瓶颈的菌丝体特别旺盛,呈棉絮状,颜色不正常,这可能是鬼伞或根霉菌污染。

看到瓶底或其他部位有黄、绿色斑点,可能是青霉、曲霉污染。

菌丝体收缩,离瓶壁,菌丝体颜色加深,有时看到“菌珠”或底部出现褐色粘状物,应是菌种老化。

菌丝体不能向瓶底方向伸展、培养料松散,应是水分不足造成的。

当打开菌种瓶观察,应闻到各种食用菌特有的香味,棉塞干爽无异物。

剔去菌种面层的菌皮,内部的培养物松软结块状为良好菌种。

如果不见异物,也估计不是水分的影响,但菌种不能发生发展,则应检查培养料的酸碱度是否合适。

如果原菌种块已萌发,但伸展不开,且有异味,挑开培养料,面层有粘胶状感觉,多是细菌感染。

菌种的质量更要求检验其产生子实体的能力,因此要做好出菇试验,观察播种后菌丝萌发时间、培养料的结块时间,小菇体或扭结出现时间,菌丝体分布情况等;记录第一批收菇时间、产量、质量等;第一批与第二批菇相隔时间,第一批菇占总产量的比率等,都是评价菌种质量的参数。

怎样识别食用菌优良菌种

怎样识别食用菌优良菌种

怎样识别食用菌优良菌种
菌种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食用菌栽培的成败,在购买菌种时一定要注意识别规格和质量。

现将识别优质菌种的方法介绍如下:查形出售的菌种瓶(袋)要完好无损,口部包扎严密;棉塞清洁、干燥、松紧适宜,有弹性;菌柱紧贴瓶壁,上部内壁允许有少量凝结水,下部不能有积水,瓶壁与培养基之间不许有胶质物。

观色通过菌种瓶(袋)观察内部菌丝,优良菌种的菌丝应是茁壮洁白,上下均匀一致,无花斑;不许有红、绿、黑、黄等异色孢菌下落(有色素的特殊品种除外)。

鼻闻打开1—2瓶(袋)的棉塞闻其气味,优良的菌种应具有特殊的菌种芳香,没有酸臭等异味。

触摸优良的菌种在敲瓶或破袋进行接种时,菌块应完整一致,具有弹性;掰成小块时,碎末小,无渗出液,菌丝里表一致。

看包装出售的菌种必须贴有质量合格标签,标签上要有品种名称、级别、接种日期和生产单位等。

无标菌种一般是无证生产,伪劣产品的可能性很大。

购买菌种时要向出售者索取发票,以便发生问题时进行交涉。

- 1 -。

鉴别食用菌类的质量

鉴别食用菌类的质量

鉴别食用菌类的质量食用菌类是一种特殊的蔬菜,它属于低等植物菌类中的真菌,主要有蘑菇、荤菇、平菇、木耳、银耳、鸡枞等。

这类蔬菜有野生或半野生的,也有人工栽培的。

食用菌的味道鲜美,除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以及磷、钾、铁、钙等矿物养分外,还含有一般蔬菜所不具备的多种氨基酸,被人们称为“保健食品”。

在食用这类蔬菜时,值得注意的是不要误食毒菌,否则就会造成中毒,如头痛、恶心、呕吐、腹泻、昏迷、幻视、神经失常,甚至死亡。

鉴别毒菌的方法是:可吃的菇类颜色大多是白色或棕黑色,肉质肥厚而软,皮干滑并带丝光。

毒菇则大多是颜色美丽,外观较为丑陋,伞盖上和菇柄上有斑点,有粘液状物质附着,用手接触可感到滑腻,有时具有腥臭味,皮容易剥脱,伤口处有乳汁流出,并且很快变色。

(1)银耳银耳又称白木耳,是我国的一种经济价值很高、很珍贵的胶质食用菌和药用菌。

它不仅和其他山珍海味一样是席上珍品,而且在祖国医学中也是一味久负盛名的良药。

良质银耳一—干燥,色泽洁白,肉厚而朵整,圆形伞盖,直径3厘米以上,无蒂头,无杂质。

次质银耳——干燥,色白而略带米黄色,整朵,肉略薄,伞盖圆形,直径1.3厘米以上,无蒂头,无杂质。

劣质银耳——色白或带米黄色,但不干燥,肉薄,有斑点,带蒂头,有杂质,朵形不正,直径1.3厘米以下。

(2)黑木耳黑木耳由于生长环境不同,采收季节和晾晒程度不同,可分为拳耳、流耳等五种次品。

品种特征如下:拳耳:因在阴雨多湿季节晾晒不及时形成的,在翻晒时互相粘裹所致的拳头状木耳。

流耳:在高温、高湿条件下,采收不及时而形成的色泽较浅的薄片状木耳。

流失耳:因高温、高湿导致木耳胶质溢出,肉质破坏而失去商品价值的木耳。

虫蛀耳:被虫蛀食而形成的残缺不全的木耳。

霉烂耳:木耳保管不善,被潮气侵蚀后形成结块发霉变质的木耳。

良质黑木耳——耳面黑褐色有光亮感,耳背呈暗灰色,不混有拳耳、流耳、流失耳、虫蛀耳、霉烂耳,朵片完整,不能通过直径2厘米的筛眼,耳片厚度1毫米以上,杂质含量不得超过0.3%。

食用菌菌种质量鉴定

食用菌菌种质量鉴定

食用菌菌种质量鉴定菌种质量的优劣是食用菌栽培成败的关键,必须通过鉴定后方可投入生产。

把好菌种质量关是保障食用菌安全顺利生产的前提。

食用菌菌种的鉴定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鉴定未知菌种是什么菌种,从而避免因菌种混乱造成的不必要损失;二是鉴定已知菌种质量的好坏,从而理性指导生产。

菌种质量鉴定必须从形态、生理、栽培和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评价是依据菌种质量标准进行的。

菌种质量标准是指衡量菌种培养特征,生理特性、栽培性状、经济效益所制定的综合检验标准。

一般从菌种的纯度、长相、菌龄、出菇快慢等方面进行鉴定。

菌种质量鉴定的基本方法主要有直接观察、显微镜检验、菌丝萌发,生长速率测定、菌种纯度测定、吃料能力鉴定、耐温性测定和出菇试验等,其中出菇试验是最简单直观可靠的鉴定方法。

一、母种质量的鉴定优良母种应该具备菌丝纯度高、生活力强、菌龄适宜、无病虫害、出菇整齐、高产、稳产、优质、抗逆性强等特征。

(一)鉴定方法1.外观直接观察好的菌种菌丝粗壮,浓白,生长均匀、旺盛;差的菌种菌丝干燥,收缩或萎蔫,菌种颜色不正,过老的菌种会产生大量红褐色液体,打开棉花塞菌丝有异味。

2.菌丝长势鉴定将待鉴定菌种接种到其适宜培养基上,置于最适温度、湿度条件下培养,如果菌丝生长迅速、整齐浓密、健壮,则表明是优良菌种,否则是劣质菌种。

3.抗性鉴定待鉴定菌种接种后,在适宜温度下培养一周,提高培养温度至30℃,培养数小时,若菌丝仍能正常健壮生长则为优良菌种,若菌丝萎蔫则为劣质菌种;或者改变培养基的干湿度,若能在偏干或偏湿培养基上生长健壮的菌种为优良菌种,否则为劣质菌种。

4.分子生物学鉴定采集待鉴定菌种的菌丝用现代生物技术进行同工酶、DNA指纹图谱等比较分析,鉴定菌种的纯正性。

5.出菇试验将菌种接种培养料进行出菇生产,观察菌丝生长和出菇情况。

优良菌种菌丝生长快且长势强,出菇早且整齐,子实体形态正常,产量高,转潮快且出菇潮数多,抗性强,病虫害发生少。

菌种质量鉴别法

菌种质量鉴别法

菌种质量鉴别法
秀杰
【期刊名称】《农村百事通》
【年(卷),期】1996(000)004
【摘要】菌种质量的好坏,对食用菌产量和品质影响极大。

可用以下三法鉴定其优劣: 外观鉴定:优良菌种的菌丝洁白、健壮、气生菌丝繁茂,无杂菌,不干涸,不积水,不出菇蕾戊耳芽,培养容器不破裂。

但不同种类的菌种在外观上也
【总页数】1页(P29-29)
【作者】秀杰
【作者单位】河北省河间市城市东南朱村大街12号 06245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646
【相关文献】
1.食用菌菌种质量与菌种管理对策的商榷--我国食用菌菌种质量管理的技术支撑问题 [J], 边银丙
2.食用菌菌种质量问题与菌种管理对策的商榷rnⅡ.菌种质量检测的内容与方法 [J], 边银丙
3.食用菌菌种质量问题与菌种管理对策的商榷:Ⅰ.菌种质量问题与菌种管理现状
的 [J], 边银丙
4.影响食用菌菌种质量的因素及提高菌种质量的方法 [J], 岳万松;华蓉;刘绍雄;李
雪松;杨珍福;罗孝坤
5.影响食用菌菌种质量的因素及提高菌种质量的方法 [J], 杨远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如何鉴别菌种的优劣

如何鉴别菌种的优劣

如何鉴别菌种的优劣
成诚
【期刊名称】《中国农垦》
【年(卷),期】1995(000)006
【摘要】如何鉴别菌种的优劣栽培食用菌,首先要购买菌种。

那么,如何鉴别菌种的优劣呢?1、观形:首先看包装菌种的瓶、袋口是否开过,瓶袋有无破损,包扎严不严。

凡开过口、有破裂、包扎不严的,都可能被杂菌污染。

2、看色:凡是好的菌种,全瓶(袋)上下均是白色。

若上部白而...
【总页数】1页(P30-30)
【作者】成诚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646.03
【相关文献】
1.优质菌种的标准及鉴别菌种优劣的方法 [J], 张连云
2.食用菌种优劣的鉴别 [J], 温艳君
3.怎样鉴别平菇菌种的优劣 [J], 王双成;赵国清
4.鉴别食用菌菌种的优劣 [J], 张兴安; 黄伟
5.怎样鉴别食用菌种的优劣?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鉴别菌种质量
一、一闻三看优质菌种应具有纯、正、壮、润、香五个特征。

一闻就是闻菌种的气味,打开菌瓶,如闻到独特的菇香味,则为优良菌种,如有酸味、霉味和臭味,说明菌种已被杂菌污染了,是劣质菌种。

三看:一看外形。

优质菌种无斑块,无抑制线,无退菌和断菌现象,且菌丝粗壮,分枝浓密,相互联结成块,用手按菌时有弹性,湿润而不干燥,菌种与瓶或袋壁紧贴,无干缩、松散和积液现象。

用手掰成小块时,掉下的碎末少,培养基断面处菌丝明显可见,培养基颜色变浅。

二看颜色。

凡好的菌种整瓶(袋)呈均匀的白色。

如上部白,下部不白,说明菌种未长好;如菌丝发黄,说明菌种已衰退;如夹有桔红、绿、黑等色斑,说明菌种已被杂菌污染。

三看虫害。

用手取一块菌种放手上,如发现有幼虫,则菌种不好;如继续使用,在生产上将造成严重损失。

二、出菇试验在发育良好的菌丝上,覆盖大土粒3.3厘米厚,小土粒1.6厘米厚,并调节好水分,观察其向土粒中生长情况。

如在18~20℃的气温下,经15~20天能见到菌丝覆盖层内形成幼小菌蕾,则是正常的出菇情况。

如果第一批子实体采收后发生第二批子实体相隔时间很短,则为高产菌种。

三、栽培鉴定用木箱装培养料,如果播种后1~2天在培养料上可见到针芝状菌丝,并有规则地向四周生长,3~5天后即向瓣的培养料中蔓延,而原来菌种上的菌丝继续向四周发展,不萎蔫,说明菌种新鲜、易于成活,菌种优良。

四、室内测试如有条件,可用锥形瓶装流体培养基,灭菌后接入被检菌种,在25℃条件下培养1周观察,如有气泡和菌膜发生,并具有酸
败味,说明菌种混有杂菌;如无上述现象则为纯净种。

以后继续观察,如浮在液面的菌种向四周生长快,菌丝健壮,边缘整齐且不断增厚,说明该菌株生长势强。

如果菌丝生长慢、稀疏、菌丝层薄,则说明长势弱,不宜用于生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