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沉

合集下载

练架子须逢转必沉

练架子须逢转必沉

练架子须逢转必沉作者魏坤梁“练架子须逢转必沉”,是记载于《柔克斋太极传心录》的“语录”里近代上海著名太极拳家叶大密先生所说的一个太极拳要领。

意思为凡是躯干有所转动,躯干就必须松沉一下。

这个要领是叶大密先生首先提出来的吗?当然不是。

因为许多太极拳家都是有这种意思说法的。

例如1962年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的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运动司所编的《太极拳运动》第一章里就有这样的话:“练习时,无论是进退或旋转,凡是由虚而渐渐落实的动作,腰部都要有意识地向下松垂,以帮助气的下沉”、“……一个动作做完了,微微一沉,似停非停”。

无疑这些话都是根据当时一些太极拳家的意见而写的,这些话的意思也都是与“逢转必沉”差不多的。

因为躯干在前移与后移的开始往往或多或少有一点转动、一个动作做完了躯干也往往或多或少有一点转动,所以这些话都可以包括于“逢转必沉”中。

叶大密先生主要是杨氏太极拳的传人,《太极拳运动》介绍的太极拳套路与剑也都是由杨氏太极拳与剑改编而成的,所以,杨澄甫先生所传授的杨氏太极拳的要领中是必然有“逢转必沉”的。

只是杨氏太极拳具体的某些要领,太极拳前辈们尚来不及全部整理为文字与警句成语,所以这一要领没有明白地出现在杨澄甫先生的著作里,叶大密先生则将其简洁地总结表述为“逢转必沉”而已。

“沉”是太极拳十分重要的要领,古代太极拳经典拳谱里就有记载。

但是对于“沉”究竟是怎样的现代的理解却是五花八门的。

“逢转必沉”的概念也是如此,往往因人而异。

首先,许多人将“沉”理解为是“腰往下松沉”。

而对于“腰”,许多人将其理解为腰椎中间间隙的椎间盘。

这种理解是很错误的。

因为通过练拳与推手可以知道:如果腰椎的椎间盘时紧时松对于练拳与推手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

而且根据现代医学,要任意改变腰椎间盘的厚度使得出现腰椎的沉垂那也是不可能的。

所以,这种将“沉”理解为腰椎的“沉”,这样的“沉”就成为没有实际意义的空洞的口头禅了。

现代更有许多人将“沉”理解为屈膝下蹲使得躯干下降,然而“沉”与躯干下降其实是两个概念,“沉”可能表现为躯干有所下降,也可能外形没有明显躯干下降的反映,而现代有许多人的躯干下降非但没有“沉”,反倒是“浮”的反映。

郑曼青太极内功心法

郑曼青太极内功心法

郑曼青太极内功心法郑曼青为杨澄甫杰出弟子,曾为《太极拳体用法》执笔.精通诗、书、画、拳、医、,人称“五绝老人”.为台湾杨式太极拳奠基者.在海内外影响巨大.他总结了太极内功心法九要,对练拳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一)含胸胸不可挺,挺必气浮无根:亦不可驼背,驼背必气结致病.含不可露形,意识可也.何谓?以意内收,引气下沉是也.中医谓:气汇『膻中』,膻中穴在胸两乳中间,灸之可治气喘,可证气在胸部汇集.学习太极拳即练气功,首重内练,内练舍行气何由?气能运行,血必畅旺.此为习太极拳开宗明义,必需先予详悉者也.故太极拳异乎一般运动,为先运而后动者,其它一切运动系先动而后运,本末倒置,功效不彰,毋容自辩.含胸或称松胸,窃以为不如含胸此法.用.行.形要求,外形要求完成,以意念随之内收,使能达以神贯顶.此之所谓太极拳讲求内外一致是也.古人所谓:“头如西山悬”,最为简骸.神贯顶后,再沿头面下降,完成一周天之运行,是谓河车倒运.(七)气沉丹田忌闭气、迫气、用力鼓气,此处谓沉丹田,由上述松肩、含胸、尾闾中正、气由意导引至丹田即可,而系水到渠成之事,千万勉强不得.窃以为“沉”字作形容词解较妥,作动词解,则用力致病.丹田在脐下一寸三分,去脐近,去脊远之约三与七比中间,又名气海.此处存气不惧多,只患寡,气寡则体弱,气足则体壮.孟曰:“吾善养浩然之气”孟子深知气之重要,而善养气,不愧练气专家.《郑子太极拳十三篇第四十六页》教示:“气以细长静慢为主,缓缓吸入丹田,与心相首,稍使逗留,久之渐能宿气,日积月累,直养无害,未可限量也.”与孟子之说相吻合,行气不如守气,守气乃“直养浩然之气”.又郑子壬子无射月演讲:“太极拳与体育”时尝提示曰:“……练太极拳要气沉丹田,心能沉下,便绝对没有这种病‘心脏病’,因为心包络会比别人强一点,外感风寒不至于侵袭到心包络,以致慢慢影响到心脏,这种病我所见地,我所治地很多,而且中国医学上讲得比较详细.那么练太极拳地功效,对最厉害地癌症、心包络、心脏病等等,都不成问题,尤其胃病更容易治好,肾脏病也很容易恢复健康,总之,对于人确有好处.”气沉丹田地好处毋容怀疑,实务上,我郑师拙陋徒之一,三十余年来教学成效,也能使许多患久年疾病者转为健强,不能不证明太极拳诚健身之宝筏也.丹田有气不但健身,且可防身,承受重击而不改色.盖腹部接劲,将敌弹出寻丈之外,同门师兄皆有此能耐..踝.道理.我们现在到一个佛殿去,前殿有一个弥勒佛,很大一个胖子,笑笑地,他是拿一个布袋,人家都讲上头题着:‘坐也布袋,行也布袋,放下布袋,何等自在’.这是什么意思呢?这就是说:人不但自己是个布袋,甚至于一切儿女妻子,功名利禄等等,无一不是布袋,尤其自己是这个布袋最难放得下.所以讲什么‘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什么‘一下子顿悟可以成佛’等,就是讲不容易放下.练太极拳是难,就是难在自己有意思挡住.我不能进步,是我地意思挡住了自己,没办法打通,这一点实在是太极拳最难第地关头.(郑曼青)教示吾人‘松’之重要,松之入手方法,松即是太极拳之功用,得到‘松’字才可希求气通三关,气敛入骨,化气为髓.我得一悟:习太极拳不是习普通拳技,是习‘道’.依老子:‘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四十八章》每天习拳增加拳艺,到了某一境界却日日减损拙力,才能进入大道|太极之门.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教示吾人‘松’之重要,松之入手方法,松即是太极拳之功用,得到‘松’字才可希求气通三关,气敛入骨,化气为髓.我得一悟:习太极拳不是习普通拳技,是习‘道’.依老子:‘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四十八章》每天习拳增加拳艺,到了某一境界却日日减损拙力,才能进入大道|太极之门.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上之心法.,无上之心法.。

习练太极拳如何放松的方法

习练太极拳如何放松的方法

习练太极拳如何放松的方法身心放松是练好太极拳的关键,也是人们一直在追求的目标。

在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药学会放松。

下面是店铺专门为您整理好的习练太极拳如何放松。

习练太极拳如何放松一:要松胯松胯则裆圆,下肢运转灵活,进退不僵滞,腰转自如。

松胯不是架势低,架高一样松,一样运转灵活,架低胯不松,则运转不灵。

有些练习者动作来回荡动,就是胯没松好,变化不能直接从转动中形成,只好在往复荡动中移动重心,从而实现招式的变化。

这个毛病很普遍,练习者应注意克服。

习练太极拳如何放松二:要松肩肩松则上肢灵活反应快,而且气血易达指尖,从而改善微循环,达到健身之目的。

太极拳名家陈鑫先生云:(肩)此处一开,则全胳膊之往来伸屈,如风吹杨柳,天机动荡,活泼泼地毫无滞机,皆系于此。

此肱之枢纽,灵动所关,不可不知。

习练太极拳如何放松三:知道了放松肩胯,在动作运行中,要注意上下肢体的三节变化上肢:应先出手,再出肘,再出肩;回收时,应先收肩,再收肘,最后收手。

下肢:先出脚,再出膝,再出胯;回收时,先松胯,再收起膝,最后收脚。

即口诀中,手肘肩,脚膝胯;肩肘手,胯膝脚。

在练习中,一定按这套程序运行,再快也是这套程序,再慢也是这套程序,当然特殊情况例外。

久而久之,则成自然,太极韵味自出。

外形如行云流水,平沙落雁,动作悠悠哉,心情溶于山光秋色之中,心情焉能不放松,不愉快;内气充盈,手如灌铅,立如中流砥柱,健身防身之功效又焉能达不到。

太极拳的六大放松技巧一、松开练太极拳的第一个阶段,首先要在思想意识上松,使心松,神意内含以存静养。

大脑松空,灵慧方能生长。

如有一点不松,一节不松,想达到通、灵、空是不可能的。

不但筋、骨、肉松,人的五脏六腑都应该松。

松开指的是身体各大关节松开,如上肢的腕关节、肘关节、肩关节,下肢的踝关节、膝关节、胯关节,以及身体背后的脊柱24个大关节,都要拉拔松开。

放松不是虚弱,是骨节拉长,只有骨节拉长,才能节节贯穿,气血才能流畅,经络才能通畅。

“松”在健身气功层次教学各阶段的不同状态及次第

“松”在健身气功层次教学各阶段的不同状态及次第

“松”在健身气功层次教学各阶段的不同状态及次第作者:李勤孙坚来源:《健身气功》2022年第05期传统理论认为,精、气、神为人身三宝,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要素,既是生命的体现,又是生命的动力。

健身气功作为一种传统健身养生项目,“调身、调息、调心”的整体性,是达到形气合一、形神合一、神气合一的关键。

健身气功松静自然的练功要领,贯穿在健身气功学练的不同阶段和层次,也就是自然、放松、入静,自身启动气机,使身息心融合的整体生命功能状态的总领。

松,是指形体与精神两方面的放松。

形体上的放松,指关节、肌肉及脏腑的放松。

精神的放松,主要是解除心理和生理上的松紧状态。

在整个练功过程中“松”贯穿于姿势、呼吸和意念等各方面。

不仅要求身体处在松开、松活、松沉的舒适状态,更重要的是要求精神、意识、情绪的松静、松空的自然状态。

静,就是安静,就是肢体形态、呼吸、思想情绪都要安静,即姿态端庄,心平气和,情绪安宁。

静有内静和外静两个方面。

外静,指外界环境的安静。

内静,指内在思想、意念、情绪的安静。

在练功过程中,内静是最重要的。

通过轻松愉快的良性心理调节以达到排除杂念,进入到放松宁静的境界。

练功时的松与静是在自然的前提下,通过循序渐进、坚持不懈练功达到的。

动作、呼吸、意念调节都合乎自然了,整个机体也必然能达到松、静的境界,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

《太极拳论》曰:“由招熟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

由此可以看出,传统功法锻炼是一个循序渐进、逐层提高的过程。

健身气功层次教学是对讲授功法进行分章节、分细节、分难易、分对象进行的,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由外到内的一个循序渐进的分层過程的教学形式。

健身气功教学注重“三调合一”,从三调的角度可划分为以调身为主、以调息为主和以调心为主的三个层次,即气神服从于形的初级阶段、形神服从于气的中级阶段和的形气服从于神的高级阶段。

各个层次的“三调合一”中“松”的练习方式、状态和次第存在不同和差异,需要逐一、逐步、逐层的层层递进实现。

怎样练好太极拳的松沉劲

怎样练好太极拳的松沉劲

怎样练好太极拳的松沉劲怎样练好太极拳的松沉劲练习太极拳要求用意不用力,用意念带动身体运动,要求每个动作做到松沉,并节节贯穿。

一般人由于成长过程都是用力气,就是肌肉力,所以认为肌肉力才是最大的,尤其是明白,不明白的人不明白。

13、太极拳的“接劲”,是对方以任何方式快速打来时,我方承接运用之法。

两力硬碰硬,是为撞劲,当以大力者易胜,或者造成两败俱伤。

“接劲”好比一个重球击来,我“能吸住,而复掷出,乃为接劲”。

所以,掌握了太极拳的接劲,也就掌握了太极散打的高级技艺。

14、所谓舍己,并非真的“舍己”,是顺应来势,伺机而动;乘虚而入,避实就虚;因势利导,后发先至,这样理解才较为得当。

15、接手是散打中第一阶段的功夫,如方向、角度、力点、速度及手、眼、身、法、步的合一,接手达到熟练程度时,就要训练拳架式子的打法应用,当打法与内功整合之后就可练习自由搏击了。

双方动手交流前宜详辨甄别,明确交流规则,崇尚武德为好。

太极拳松沉劲入门松则灵,灵则虚,虚则静,虚则无所不容,静则无所不应;松则通经活络,丹田之气能循经走脉,畅行无阻,入于骨髓,充于肌肤,贯于四梢,归于丹田;松则全身协调,才能做到“意为令,气为旗,神为主帅,腰为驱使”,以腰为主宰,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松则人体处于高度自然状态,意气神形合一,技击时才能实现“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称彼劲之大小,分厘不错;权彼来之长短,毫发无差。

”沾黏连随,舍己从人,引进落空,后发先至;松则稳静心性,修养脑力,清醒智慧,培养丹田之气,是增长内劲最佳的手段。

只有放松练习,才能获得入里透内、松活抖弹的内劲。

何谓松?简而言之,即是意松体松,内外皆松。

首先是意松。

人生在世,难以摆脱世俗纷扰;凡夫俗子,无法保持内心清静。

因此练拳时首先要洗心涤虑,平心静气,放下包袱,物我两忘,进入一种非常放松的精神状态。

其次是体松,四肢百骸,五脏六腑,肌肤骨节都要松开。

松的关键在于全身筋络松开,筋络松开的关键在于节窍的放松。

太极拳运行的基本规律

太极拳运行的基本规律

太极拳运行的基本规律学习太极拳,我们需要掌握太极拳的基本运行规律,太极拳的运行规律是非常独特的,不同于其他运动形式,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太极拳运行的基本规律。

欢迎阅读!太极拳运行的基本规律第一、逢转必沉:向左转沉左胯,向右转沉右胯,边沉边转边外撑,要贯穿始终。

第二、逢沉必领:只要是沉,必有上下的对拉拔长,上下有了,前后开,前后有了左右找,自己的身体始终是个圆球,走的也是由内而外的撑劲。

所以有沉,就有领,领起来再找前后和左右。

没有领,找到左右也没用。

第三、逢起必落:两腿在虚实转换中,一条腿起,另一条腿必落,不是脚的起落,而是胯的感觉。

怎么找,就是要端平两胯。

比如云手,一条腿起的时候,领一条腿的胯根要下沉,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保证身高没有起伏,身高不起伏,胯才能守住,不然起落之间容易漂浮。

逢起必落就是在起落之间找平衡和稳定。

第四、逢定必松沉:是指在所有的定势快到位的时候,要向下松沉,最明显的就是肩胯。

肩一松,尾闾一收,就感觉有东西把丹田充实满了。

身体重量松沉下去要到两脚脚跟,不要到脚掌,任何动作都是如此。

四个规律,贯穿在每个动作里面,这就是起、承、转、合的练法。

太极拳运动的基本运行规律关于太极拳运行规律的学习,我们需要从一个“圆”字开始说起。

太极拳的演练是离不开这个“圆”字的,所以前人在教练太极拳时曾产生过一篇《乱环诀》。

我在学太极拳过程中师父也多次强调太极拳运动要“臂成弧形”、“动作成弧形”!突出了太极拳“圆”的特性。

太极拳的运动轨迹基本上无处不圆“无处不是圈”:大圈、小圈、竖面圈、平面圈、斜面圈,圈圈相叠,环环相扣。

在太极拳的步法训练中,也是离不开这些圈或者是弧形的动作。

初学时可以将圆弧断开先练分解动作,但不能将断折的、直线分解动作固定成习惯;要通过不断练习,将断折处连起来并练得圆滑。

这就是前人总结的“无使有凹凸处、无使有断折处”的运动规矩。

太极拳要练得稳定、圆滑、柔和,中规中矩,非经长期努力、踏踏实实锻炼不可,除此一途,别无取巧捷径。

太极拳的松沉劲

太极拳的松沉劲

太极拳的松沉劲太极拳的松沉劲松沉劲就是通过形体放松和意气的修炼而形成的一种向下的松沉到脚底的沉劲。

修炼出松沉劲,自己的感觉是百会虚领,空胸松腹,意气下沉,周身意气、肌肉像气流、像水流从头、颈、肩、胸腹、后背到胯、经膝一直流到脚底,快时瞬间就到,意气与大地相合,久而久之成为自然,人体上虚下实,脚下生根。

松沉劲可使人体下盘稳固沉实,好像不倒翁一样;松沉劲是太极十三势的基础,没有松沉劲太极拳的“■捋挤按,采■肘靠,进退顾盼定”都难以发挥作用;松沉劲可使两脚自然、平稳、轻松地分出阴阳,行拳预备式时两脚平均承担体重,进入起势时只要意气沉向一只脚,这只脚必然会逐渐承接全身体重而下沉变实,另一脚自然会逐渐变虚而轻灵提起,松沉劲是利用重力行拳,而不是用体力蹬地把脚提起;松沉劲可使行拳中的猫步轻灵、圆活、自然。

太极拳的松沉劲拳经中“实中实”、“虚中虚”就是松沉劲在两脚虚实转换中的运用要领,实脚一侧(例如右弓步的右脚)意气再一次向下松沉到涌泉,就是实脚的“实中实”,同时虚脚(右弓步的左脚)自然会“虚中虚”变轻;当实脚涌泉沉满时,气到脚跟,脚跟下沉,自然虚灵顶劲,意气像泉水一样从脚底上涌到肩井,带动右胯托(或称抽)左胯,左胯提左膝,随即左脚跟离地,最后脚尖离地,左腿轻灵向前上步,脚跟轻轻落地,此时仍为右实左虚;然后左膝放松使整条腿再次放松,又达“虚中虚”,同时右脚又一次“实中实”松沉下落;随着右脚的下沉,大地产生反弹力从右脚上传,重心前移,意气像流水一样从右脚过胯流向左脚,使左脚掌落地,左脚变实,形成左弓步,转换成左实右虚。

此种轻灵、均匀而不断劲的猫步虚实变化,全是松沉劲的作用。

否则,蹬地提膝、“砸夯”落步,绝对达不到轻灵地用重力、借地力松沉行拳的内功行拳效果。

有了松沉劲,推手时可通过形体放松意气下沉到脚,把对方来力从接点吸入地下,让对方推而不动。

还可以像弹簧一样,先把对方来力吸到脚下,随即借地反坐把对方弹出。

松沉劲的作用还可列举许多。

十八式单扇文字口令

十八式单扇文字口令

十八式单扇文字口令第一式:起势1、并脚站立。

2、步(提开落)。

3、两前翅。

4、屈膝按掌第二式:金刚捣难1、右转松沉。

2、左转前拥。

3、右转平捋。

4、提膝出步推掌。

5、马步下捋。

6、弓步分手。

7、虚步前合一起一落。

8、提膝举拳。

9、震脚砸拳。

第三式:懒扎衣1、旋腰十字。

2、提膝按掌。

3、出步切掌。

4、右转茶壶。

第四式:六封四闭1、缠腰搭腕。

2、下捋左转上拥。

3、右转按掌收脚。

第五式:单鞭1、缠手抽丝。

2、提膝出步。

3、转体出肘。

4、回转搭腕。

5、弓步分手。

第六式:白鹅亮翅1、左转交掌。

2、上步插掌。

3、跟步分掌。

第七式:斜形1、左转砍掌。

2、右转提膝。

3、出步推掌。

4、马步合掌。

5、弓吵搂推。

6、右转开掌。

7、松合转正。

第八式:搂膝1、松沉前合。

2、收脚提掌。

1、推掌下捋提膝。

2、上一步。

3、上二步,上三步交掌。

第十式:掩手肽拳1、左移开掌。

2、右移蓄拳。

3、蹬腿转腰顶肘发拳。

第十一式:高探马1、旋腰下合分掌。

2、旋腰撤步上合分掌。

第十二式:左蹬一跟1、收脚交掌。

2、开脚开掌。

3、提收脚交拳。

4、蹬脚开崩拳。

第十三式:玉女穿梭1、合分掌右转虚步。

2、手脚提震。

3、收脚交掌。

4、蹬脚开崩掌。

5、跳步穿掌-架掌插脚-转体捋掌。

第十四式:云手1、拥掌出脚。

2、又步左云一出步右云。

3、叉步左云一出步右云。

4、又步左云。

第十五式:转身摆莲脚1、转体提膝。

2、出步推掌。

3、弓步下捋。

4、旋腰摆莲。

第十六式:当头炮1、撤步前拥。

2、右转后捋蓄拳。

3、左转发拳。

第十七式:金刚捣锥1、右转后捋。

2、左转马步下捋。

3、弓步分手。

4、虚步前合-起一落。

5、提膝举拳。

6、震脚砸拳。

1、开掌捧气。

2、按掌沉气。

3、直立收脚。

太极拳概述与术语

太极拳概述与术语

太极拳概述与术语1. 嘿,您知道太极拳不?这太极拳啊,就像是一场慢动作的舞蹈,可又比舞蹈多了好多门道。

它是咱中国传统武术里的一颗大明珠呢!就说公园里那些练太极拳的大爷大妈,那一招一式,慢中有稳,稳中有劲,就像行云流水一样,看着就特别舒服。

2. 太极拳呀,那可不是简单的比划几下胳膊腿儿。

它有自己的一套规则,术语老多了。

比如说“掤”,这就好比你跟人顶牛的时候,用一种有弹性的劲儿去抵抗,就像气球一样,你压它一下,它会反弹,但又不是那种硬邦邦的反抗。

3. 我跟您说啊,太极拳的每个动作都像是在讲述一个故事。

像“捋”这个动作,你看啊,就像是你在轻轻地拉着什么东西,又不想把它拉坏,得顺着劲儿来,就好像你牵着一只小宠物,小心翼翼的。

4. 您见过打太极拳的人吧?他们在做“挤”这个动作的时候,就像两个人在互相轻轻推搡,不过是很有技巧的那种。

这太极拳的动作啊,都不是随随便便的,每个都有深意,就像我们做人做事一样,都得讲究个分寸。

5. 太极拳里还有个术语叫“按”。

想象一下,你面前有个东西,你不是用力地去砸它,而是用一种沉稳的力量去把它推开,就像推开一扇很旧的门,得用巧劲儿,可不能莽撞。

6. 这太极拳可真是个神奇的东西。

我有个朋友开始练的时候,觉得那些术语特别难理解,什么“采”啊,感觉云里雾里的。

后来慢慢明白了,这“采”就像是从树上摘果子,轻轻一采,果子就下来了,得用对劲儿。

7. 练太极拳的人常常提到“挒”这个词。

我理解啊,就像是你在拧毛巾,把毛巾里的水拧出来那种感觉,但是又不是真的在拧毛巾,是用身体的力量去做这个动作。

8. 哎呀,您可别小看这太极拳的术语。

就像“肘”这个术语对应的动作,不是简单地用肘子去顶人,而是一种巧妙的运用身体部位的力量。

我曾经看到一个老师傅教徒弟,说这个动作要像水流过手肘一样自然。

9. 再说说“靠”这个术语吧。

就好比你靠在墙上休息,但是在太极拳里,这个靠是带着一种力量的,就像你靠着墙的时候,墙能感受到你的力量,但你又不是用力去撞墙。

太极拳松的外在表现

太极拳松的外在表现

太极拳松的外在表现1:松沉“松”的练习能够使我们的肌肉骨骼变得柔软,练习太极拳的人能很清晰的感觉到下沉,浊气也能顺畅下沉至脚底。

1:松活“松”的状态中,人体各个关节已被内劲冲开,处于太极阴阳转换所需要的灵活度;同时,“松”的练习可以使各个关节松软灵活,随着内气的强劲,逐步达到太极阴阳转换所需要的灵活度。

1:松圆长时间“松”的练习后,习练者可以很容易方角走圆,四正四隅方位的转换全部通过圆弧动作实现,太极拳动作外方内圆,非行家里手难以看出动作转换的奥妙,其奥妙就在于动作圆弧的转换上,内在动作的圆弧转换不为外人所知,尤其走动太极小圈,更是可以顺畅转换内劲,如果内劲可以就地转换,即太极的阴阳转换由小圈达到无圈境界,与人推手较计总能得机得势,其本质是松圆使然。

1:松展随着各个关节的逐步松活和松圆在太极动作转换中发挥的作用份量越来越重,太极动作会舒展大方,随着功夫的积累,太极动作在外形上不再舒展大方,但各个关节及其筋络在动作转换过程中表现的非常柔软舒展,松展是“松”在形体上的一种表现。

1:松静“松”的练习可以使习练者进入一种“静”的状态,这个“静”一是指身体内精、气、神和意的中和运动,二是屏蔽外界干扰的一种意识屏障。

在“静”中,没有外界干扰、妄想杂念,神清意静,气血和顺。

所以,松静是衡量太极功夫层次的标准之一。

1:松放首先体现在精神层面,通过“松”的练习,可将心中的一切俗务、心事等等都放下,进入忘物的境界,专心于太极的玩味中。

春风只一事,开出万重花,松放是太极功夫达到一定程度的标志,作者在练习太极拳时,有时会进入一种时间缩短的状态,练拳实际时间是75分钟左右,但感觉就像2分钟那么短暂。

太极拳的学习要领一、动作连贯,柔和缠绕,劲力完整太极拳要求手、脚、头、眼神配合一气,保持上下相随,节节贯穿,连续圆活,轻松自然地做好每一个动作。

在每一个动作的转换过程中不能有停顿和断续的感觉。

似停而非停,在似停的一瞬间,动作表现得极缓,但仍要保持所有的动作能缠绕不断地进行。

论放松(马虹)

论放松(马虹)

关于放松,我在拙作《松活弹抖论》一文中曾略作阐述。

为了引起广大陈式太极拳爱好者对这个问题的重视,拟再作进一步论述,根据观察,当今练杨式、吴式太极拳者,对这个放松问题比较重视,强调比较突出,而某些练陈式太极拳的人,则往往由于重视了发劲的锻炼,而忽略了对放松功夫的修炼;其实,他们没有充分认识到放松才是发放刚柔相济、松活弹抖劲力的前提。

因此,我感到有必要加重笔墨,对这个问题再作详论。

放松的意义及其内涵陈式太极拳一代宗师陈照奎先生特别重视放松功夫的修炼。

1973年夏天先师陈照奎在他家中给我讲拳时曾说:“太极拳全过程都要松下来,要沉下来,要百分之百地放松。

同时,周身节节都要松下来,要松到手指肚。

只有在放松的情况下,以掤劲为纲,为统帅,发劲才能淋漓潇洒,不发则已,一发则迅雷不及掩耳。

”一语道透了放松与发劲的关系。

太极拳,是一种顺其人体的自然状态、其自然规律,而引发其自然之力的一项体育运动。

它是通过一种特殊的整体修炼过程,去调整和强化人体本能、开拓人体潜能,而使人的身心两个方面,都达到高层次的平衡和自由。

因此,太极拳的整个运动过程,必然是在大脑(司令部)的统一指挥下,使全身肌肉、韧带、骨酪以及各个脏器,都能随从意念的需要,而达到既协调又有序,既迅速又灵活,既松柔,又有弹力地“屈伸开合任自由”的一种理想境界。

也就是说,通过太极拳的锻炼,使整个人体在意念导引下,做到“一声令下,百体皆依”,随心所欲地发放人体的能量。

一句话,也就是使大脑信号与肌体动作同步化。

从技击角度讲,即通过锻炼,在应敌时能随从意念的需要,以丹田为核心,迅速调动全身内力,集中到一个施力点上。

为此,必须使全身随时都处于一种处处松开,节节松开,像婴儿一样,恢复人体的自然状态,如此才便于周身力量的迅速集中,和快速发放。

象那松软的鞭子一样,在未抽打之前,它是那样的柔软,一旦抽打出去,那种挨到何处何处击的强而有力的刚柔劲,是很难想像的。

放松的一个标准,叫做松透。

怎样做到松沉?

怎样做到松沉?

松和沉是太极拳的两个要素,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故有松沉之说,虽说含义不同,但是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松是在沉的基础上放松;沉是在松的前提下沉实。没有沉的松是松懈,是飘浮;没有松的沉是真沉,是僵滞。所以,松沉相因,松沉互济。在演练中对松沉的总体要求应做到:舒松自然、庄重沉稳。对身体各部位的要求则是:头部须正直沉着,神贯于顶;肩肘须松沉下垂,双臂微屈;胸腹舒松内收,气沉丹田;腰胯圆转自如,松静沉塌;腿足虚实分明,轻灵沉稳。在心静体松的同时,按此行功走架,即可做到松沉。

怎样做到松沉?
答:沉,意为降落、往下落、向下放。太极拳称为沉静、沉着、沉稳、气沉等。太极拳演练中的沉,要在心静体松、气沉丹田、用意不用力的引导下,在形体上做到沉肩垂肘、含胸拔背、松腰落胯,使之两足有力、下盘稳固。正如杨式太极拳名家李雅轩比喻的那样:练习太极拳身势如载重之船,既有动荡之形势,又有沉稳之状态,上有重力下沉,下有浮力上承。又如火车车厢下弹簧,不使车厢上扬下落,平稳前进。

太极拳的“四逢”内涵

太极拳的“四逢”内涵

太极拳的“四逢”内涵太极拳是我国优秀民族文化遗产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我国一项传统的体育健身项目。

太极拳的文化内涵是非常深厚的,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太极拳的“四逢”内涵。

欢迎阅读!太极拳的“四逢”内涵学习太极拳贵在坚持,初学太极拳要慢练,在练中熟悉拳理拳法,而且要在练习中掌握太极拳的要领。

第一,逢转必沉向左转沉左胯,向右转沉右胯,要贯穿始终,比如左掤接右掤,向左转,沉左胯,边沉边转,边外撑,这个螺旋劲就出来了。

第二,逢沉必领只要是沉,必有上下的对拉拔长,上下有了,前后开,前后有了,左右找,自己的身体始终是个圆球,走的也是由内而外的撑劲。

所以有沉,就有领,领起来再找前后和左右。

没有领,找到左右也没用。

太极拳是由阴阳而生,太极拳中包含了很多对称统一又相互矛盾的关系,在练习中,要分清两者之间的关系。

第三,逢起必落两腿在虚实转换中,一条腿起,另一条腿必落,不是脚的起落,而是胯的感觉,怎么找,就是要端平两胯。

比如云手,一条腿起的时候,另一条腿的胯根要下沉,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保证身高不要有起伏,身高不起伏,胯才能守住,不然起落之间容易漂浮。

逢起必落就是在起落之间找平衡和稳定。

第四,逢定必松沉是指在所有的定势快到位的时候,要向下松沉,最明显的就是肩胯。

肩一松,尾闾一收,就感觉有东西把丹田充实满了。

阴阳变化是太极拳的特点,在练习中,阴阳变化运用到每个动作上,阴阳贯彻整套拳法的演练,还能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

身体重量松沉下去要到两脚脚跟,不要到脚掌,任何动作都是如此。

以上四个规律,贯穿在每个动作里面。

这就是起、承、转、合的练法,每个动作都有起承转合。

太极拳的动作要领1、练拳前要做好必要的准备活动一般来说,练拳以清晨为宜。

最好能排空大小便,喝一点豆浆、麦乳精之类的饮料,或吃几片饼干,但千万不要吃饱。

有条件的最好选择一个清静避风的环境,如公园,河边,树林等,以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接着可结合散步做一些随意的准备活动,然后静立片刻,调匀呼吸,排除杂念,准备操拳。

五禽戏功法

五禽戏功法

五禽戏一、起势调息起势调息动作的习练目的是调整呼吸,使身体放松,为练功做好准备。

其动作要点:一是松沉。

在两脚分开站立后两手上举前,身体有个向下松沉的动作,松沉的实质就是脊柱的微屈与骨盆微前倾,同时两膝关节微屈。

做到松沉的要领是注意肩关节的放松,即“沉肩坠肘”。

二是圆活。

起势调息的两手上提下按,切忌直上直下,要做到圆活自然。

上提时,在松沉的基础上,微伸膝、微伸髋使骨盆微后倾;当两手上提接近与胸高时,伸腰、伸胸,胸廓微开展,同时两手边上提边内合,从而使两手在上提与内合的“转弯处”自然划出圆弧形。

二、虎戏1.虎举“虎举”运动是脊柱由屈到伸,再由伸到屈的过程。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欲扬先抑”,这些都是中国传统的矛盾哲理。

要做到两手上举时“提胸收腹”的伸脊柱动作,必须先有脊柱“含胸松腰”的屈脊柱动作。

因此,“虎举”在两手抓握后的姿势应该是“脊柱微屈,臀部内敛(即骨盆前倾),低头看手”这样一个屈脊柱动作。

两拳上提,至胸前由拳变掌,两掌向上托举,整个动作过程就是脊柱渐渐伸直的由屈到伸的过程。

2.虎扑“虎扑”中的前扑动作是在体前屈时最大能力的伸脊柱动作。

动作要抬头、塌腰、尾闾上翘,两手尽量前扑。

假想身体直立时做“虎扑”的躯干动作,那么伸脊柱的动作就容易理解了——抬头挺胸、伸腰翘臀(骨盆后倾)、两手上举。

本动作在躯干前屈时再伸,加大了腰背肌肉的负荷,使腰背部的肌群得到了锻炼。

三、鹿戏1.鹿抵“鹿抵”模仿鹿运用“鹿角”相互磨抵嬉戏的动作,其动作实质是脊柱的侧屈加回旋,同时异侧骨盆前倾内收。

在重心前移成弓步时,膝关节前顶使得骨盆成前倾内收姿势固定,然后转腰、转头,同时脊柱侧屈,形成对一侧脏腑的按摩和异侧脊柱的牵拉拔长。

2.鹿奔“鹿奔”的整个运动是脊柱由伸到屈、再由屈到伸的过程。

弓步屈手腕时,脊柱处于自然放松状态;重心后移、脊柱后弓时,整个身体由伸膝、扣髋(骨盆尽力前倾)、弓腰(腰椎屈)、含胸(胸椎屈)、扣肩,再两臂内旋把腰背的力量传至手指尖,使脊柱得到充分的伸展和拔长。

胯真正松开后的感觉

胯真正松开后的感觉

胯真正松开后的感觉放松一定要松到脚下,真的能松下来,身体的重量一定会传到脚下去的,松了之后必然带来沉。

腿部会承受很大的身体重量,腿的承重程度实际上就是松的程度,那时候大腿会很酸。

不知道大家在练拳过程中,有没有这样的体会,如果没有就说明练的有问题。

肢体放松,既可顺着地心引力向下松,也可顺着地面反作用力向上松,还能在这上下两力的综合作用下向周围各个方向松。

在所有方向的放松之中,向下松是最基本的,向下放松重在一个“放”字。

像把肩上、背上、手上、腰胯上的重物放到地下。

顺着地心引力向下放。

把骨架放顺放正,皮肉像晾在衣架上的衣服似的挂在骨架上自然垂坠。

真正放松到脚下了。

放下的部位就有沉甸甸的感觉,就能感受到自身的重量。

向下放松,体内意气就像水中泥沙向下沉,因此也叫松沉,或简称“沉”。

身体愈多部位放松,放到地面的身体重量就愈多,气也愈下沉于脚底。

气愈沉脚底则重心也随之到脚底,反弹力亦随之增加,与地心吸引力更为相合。

松到脚底,关键在于松腰松胯,腰胯松开则气自合,气下到两足,下盘稳固。

真的松沉到脚底,就会觉得有一股劲力从脚底向上升起,充盈全身,将人向上顶起,这是大地反座力的作用。

在练拳时膝盖不能受力,不是膝关节承载身体重量,而是靠松腰松胯把身体重量下沉至脚底。

能松腰松胯,则膝盖松开自然受力。

有人用弯曲膝关节来降低重心和身体高度的练法,不是松沉,而是刻意降低重心;膝关节僵硬,不利于虚实变化,又容易损伤膝关节。

只有松腰、松胯的身势下沉,气沉到脚底,膝盖不受力,才是松沉。

拳架太低,不是松沉而是僵紧,膝盖受力,久之则膝盖受损;只有沉到脚底能与地面相吸、顺着反座力往上松,达到中正安舒,才是恰到好处。

练拳者的重心有四种:第一是实际重心,也就是人体的真实重心。

第二是意念重心。

比如说打拳时要用腰脊带动,也说过用丹田带动全身打拳,这腰脊就是意念重心,意念重心是可变的。

第三是感觉重心,打拳时你自己感觉到的你的重心在那里,如果你沉到脚底了,会感觉出来。

浅谈太极拳的松与沉

浅谈太极拳的松与沉

浅谈太极拳的松与沉作者:李年初来源:《求知导刊》2017年第22期摘要:凡练太极拳者,皆知松、沉为太极拳之主要条件。

文章作者在二十余年的练拳过程和教学研究中,经常碰到有人问起,怎样练出松、沉的感觉,几乎所有太极拳爱好者也都有过此想法,文章通过作者多年对太极拳松、沉的认识和实践,阐述了太极拳松、沉的概念及特点,以及松与沉之间的辩证关系,并就如何练习松沉劲提出了个人的看法,希望能为广大太极拳爱好者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太极拳;松;沉;松沉劲;方法中图分类号:G852.11 文献标识码:A一、引言太极拳,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中国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结合易学的阴阳五行之变化,中医经络学,古代的导引术和吐纳术形成的一种内外兼修、柔和、缓慢、轻灵、刚柔相济的中国传统拳术。

太极拳是中国武术众多拳种流派中最具代表性的拳种之一,具有绵缓的动作特点,要求用意不用力,尤其忌用拙力,通过长年累月的以意行气、以气运身的锻炼,逐渐达到积柔成刚、刚柔相济、虚至虚灵的高级境界。

然而,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劳动中,不可避免地因接触重物而养成了使力的习惯,从而造成肌肉紧张、关节僵硬、筋韧不活,形成了不同程度的拙力和僵劲,这些反映到初习太极拳者身上,他们就会感到这儿不顺,那儿不适,周身难以松沉。

因此,“松沉劲”与本身的“拙力僵劲”形成了一对矛盾。

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就成了初习太极拳者的首要问题。

笔者总结二十余年习拳的经历,认为由松沉入手求柔顺是初习太极拳者去掉拙力僵劲,进入柔顺阶段,培养太极柔韧内劲的关键和方法。

本文以研究松沉劲的训练方法与松沉劲的运用为重点,从松与沉的释义和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入手,进一步论述和分析如何将松沉运用到太极行拳过程中,从而加深对太极拳的认识。

对于更好地传承太极文化、促进太极拳在国内外的传播和推广也大有裨益,同时有利于太极爱好者更全面地学习、感悟太极拳的独特风格和魅力。

祁家通背拳的拳意歌诀

祁家通背拳的拳意歌诀

祁家通背拳的拳意歌诀通背拳在传统武术中源远流长,流传十分广泛。

关于通背拳的起源,传说不一。

下面是店铺为专门您整理好的:祁家通背拳的拳意歌诀。

祁家通背拳的拳意歌诀祁家通背拳拳意歌诀(张策一支)拳意阐释一、通臂拳的技术准则1.探腰拔背,放长击远通臂拳的基本手法以摔、拍、穿、劈、钻、圈为主。

其基本姿势多以"引手"为主。

欲达到放长击远,一动即要探腰拔背,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周身节节贯串,完整一气。

2.冷弹柔进,坚韧交错发劲以松柔冷弹为主,拳谚:"出拳如发炮,用掌须坚韧","着力似冷弹,变换要交错"。

身形转换须敏捷灵活,上下动作须整体协调,身随足行,手随步出,腾挪闪战,转换自如,化发敏捷利落。

3.抡臂成圆,直出直入摔、拍、穿、劈、钻、圈,要求立抡成圆为基础,以腰带背,以背带肩,肘如环,手如铁,腕如棉,手臂如皮鞭,手柔如柳,出击如梭,左右交替,连环相应,逢门即入,来不空,去不空,手手不离中,百发百中。

4.鹰目猿神,气势贯通眼神锐利,配合动作灵敏,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神到意到气到,气势圆满,支撑八面,势势相连,流畅不息,一气呵成。

二、通臂拳的势法准则通臂拳对形体的要求,头顶、项领,前空、后丰、虚胸、洼肚、探臂、松肩、长臂、合肘、活腕、腿曲、三折、九扣、琵琶骨活如扇、两手相连似星转、肩、肘、腕、胯、膝、心、力、气、血、胆。

手似铁,腕如绵,胳膊似皮鞭。

拳似流星眼似电,身如蛇形脚赛钻,猫扑虎窜,猴闪莺翻,吞吐纵合,俯仰伸缩。

三、通臂拳的掌法准则通臂拳的掌法,以柔活舒展,轻舒自然,意气贯通于指尖。

伸臂摔腕、仰掌松屈、状似流星锤:伸臂抖腕,覆掌拍击:手疾如穿杨之箭,直射前上:掌如立斧,臂软如鞭,柔中有刚,其劲为冷、弹、脆、快、硬。

所谓一掌二掌连三掌,名家遇此也难防。

四、通臂拳的拳法准则通臂拳的拳法为尖拳,四指握拳,中指节扣紧凸出为尖拳,拳出如钻,其疾如风,劲为冷急。

太极拳:逢转必沉、逢沉必领、逢起必落、逢定必合

太极拳:逢转必沉、逢沉必领、逢起必落、逢定必合

太极拳:逢转必沉、逢沉必领、逢起必落、逢定必合“逢转必沉”、“逢沉必领”、“逢起必落”和“逢定必松沉”。

这“四个逢”,“逢转必沉”是重点,像“逢沉必领”、“逢起必落”和“逢定必松沉”都比较好理解,比较简单。

一、逢转必沉我们首先搞清楚什么是转?转也就是转换,这个转换应该是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步伐的转换,另一个方面是重心的转换。

“沉”是什么意思?其实就是松胯下沉。

我们站着不动怎么能沉呢?把“胯一松”身体就会沉。

我们有的朋友会问为什么要“逢转必沉”?我们必须把它的原理弄清楚,这样对拳理的理解就会更深一步。

“松胯下沉”的目的,就是你“腿脚蹬地”能使上劲,这是最根本的东西。

我们知道在练习太极拳时所有的力源都来自于“腿脚蹬地”,我们大家经常说裆劲,对于我们初学者或初级阶段练拳的人来说,你就把“裆劲”理解成“腿脚蹬地”,没有腿脚蹬地你就没有裆劲!松胯下沉以后有时胸向不发生变化,有的时候胸向发生变化,我们要把这个搞清楚。

大家看一下前后的弓箭步,我现在的重心在后,我实腿的胯一松一沉,“松”是“因”、“沉”是“果”,“一松”身体就会往下沉,这一沉我的胸向没有发生变化,那么这个重心的移动就叫“裆走锅底”或叫“胯走下弧”。

另外一种是这个胯一松,身体往下沉,在沉的同时会发生身体胸向的偏转,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旋转,这个松胯下沉走的是“胯走后下弧”。

松胯下沉后如果你的胸向不变,叫“胯走下弧”;如果你的胸向发生了变化,叫“胯走后下弧”或者说叫“裆走后下弧”。

这个概念搞清楚后,我们再看松胯下沉后胸向发生改变和胸向不发生改变之间的区别:胸向不发生变化,在你的实腿上只是一个地面的反弹力,有了这个反弹力你的腿蹬地就能使上劲,你的胯一松一沉就相当于给了地面一个力,地面就会给你一个反弹力,我们借着这个“反弹力”,腿蹬地就能使上劲了。

我们再看一下松胯下沉的同时你的胸向发生了变化,也就是发生了偏转、旋转,在脚上会产生什么东西?我们刚才说了松胯下沉,你相当于给地面一个力,地面会给你一个反弹力,使你的腿脚蹬地能使上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松沉,是太极拳的初级功夫
在《太极拳轻重浮沉解》中,有“双重”是病,“双沉”不是病的说法。

“沉”和“重”在表示重量这个意义上,意思是相近的,可是在太极拳中,“双重”却是病,而“双沉”则不是病。

什么是“双重”?什么是“双沉”?“双重”和“双沉”有什么区别?请听太极名家梅墨生的讲解。

所谓“双沉”,我认为是太极拳初期练习时的要求。

太极拳的练习要沉着松静,太极拳练出功夫的表现就是沉着、松静。

能够做到松沉,这是太极拳功夫上身的第一步。

在这一步骤的练习中,要能够在肢体上做到松柔、松顺,使气血流通,之后才有可能做到沉。

所谓沉,实际就是意、气、劲沉到了下面。

所以,练习太极拳,意能够沉下去,气也就能够沉下去,劲力也自然就能够沉下去。

当然,我们也可以把这种“沉下去”简单理解为身体的重心沉下去。

太极拳的功夫是能够往下沉一分,功夫就长一分。

在推手中,谁能沉得低,谁就能战胜对方;谁沉得不够低,推手中就会重心上浮。

因此,我们认为,太极拳的练习,谁松沉得好,谁的功夫就深。

这是太极拳早期的功夫,所谓的“松沉”,是练习太极拳功夫的第一步,也是功夫上身的标志。

所谓的“双沉”和“双重”,从形体来说,是指双腿、双足的虚实是否分清;从意气的角度来说,则是指阴阳、虚实、刚柔是否分清。

“双重”之所以是病,是由于阴阳不分、虚实不分。

“双重”
之病产生的原因,无论是自身盘架子练习,还是与人推手,都是由于自身没有分阴阳,也可以说是自身没有分虚实。

没有分开阴阳,没有分虚实,所以是病。

这里的“重”,是凝滞的意思,虚实不分,呈现呆滞的现象。

拳论说:“双重则滞,偏沉则随。

”由于“双重”,所以,无论是练拳还是推手,就会动转不灵活;只有虚实分清,才能达到松沉,才能运转灵活。

当然,松沉阶段的练习只是太极拳的初级功夫,不是最高功夫。

松沉之后,还要“率尔腾虚”,也就是能够达到轻灵、虚灵的地步。

所以,拳论中还说:“双轻不为病,双浮为病。

”所谓“双轻”就是松沉到极致之后,返回到轻灵的阶段。

浮,是漂浮,没有根基;而轻,则是轻灵,是下盘稳固,上盘轻灵。

练习太极拳,能把沉重练到轻灵,这是功夫又上了一层楼。

这就像形意拳的明劲、暗劲、化劲三个阶段。

松沉劲相当于形意拳的明劲阶段;轻灵劲则是形意拳的暗劲(或者柔劲)阶段;再进一步就是刚柔相济、刚柔混一、阴阳混一,这就是化劲阶段。

太极拳的练习,开始阶段要分清虚实,分清阴阳,到了最后阶段,则要阴阳混一,也就是开就是合,合就是开;化就是打,打就是化,从心所欲而不逾矩。

这是形意拳的化劲阶段,也就是太极拳的神明阶段。

总之,太极拳的初步功夫是松沉,第二步功夫是轻灵,第三步功夫是神明,即化打合一、收放合一、拿发合一。

所以,我认为杨澄甫的“太极拳十要”讲“要分清虚实”,这是初级的练习阶段。

在太极拳的技击运用时,虚实则是合一的。

也就是说,先要在练
拳中自身合住劲,在推手时还要与对方合住劲。

所以,无论是自身练习拳架时的“双沉”,还是与对方推手时的“双沉”,都是要合成一个。

我的老师说,这就是不留一丝缝隙。

这是指劲路上没有一丝缝隙,如果劲路上有缝隙,就会给人以可乘之机。

这也是太极拳先求开展,后求紧凑的原因。

紧凑,是劲力的紧凑,是意气的紧凑,要绵密而无间隙。

能把自己练到绵密无间,就能处于不败之地,从而从心所欲化解对方的进攻。

“双沉”,在与对方推手时,我认为是指双方都能沉下去。

这不是病,是双方势均力敌。

如果是单独练习拳架,则是指自身的阴阳都能沉下去。

在推手时,接触点上如果双方顶牛,这就是“双重”,这时力大者胜。

这不是太极拳要练习的功夫。

太极拳练习的是化打、拿放、吞吐的功夫。

因此,在推手时,太极拳要求绝对不能顶牛,要顺遂、柔化,所谓“刚在他力前,柔在他力后”,这样才能练出“四两拨千斤”的功夫。

所以,推手时,在接触点上要运化,不能硬顶。

所谓不顶,关键是在接触点上要分阴阳,也就是不能“双重”,而要做到“双沉”。

“双沉”是练习到一定程度,功夫上身了,才能做到。

“双重”,则是凝滞,是顶的一个原因。

总之,太极拳练习的是轻灵圆活、轻沉兼备,最后要达到松与沉混一,沉与轻混一,拿与放混一。

当然,在练习时,先要松沉,能沉下去,沉到脚下,然后借地面
支撑力将劲力反上来,也就是“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

这是太极拳的松沉功夫,也是初级功夫。

进一步的功夫是求轻灵。

太极拳的虚灵顶劲很重要,拳论有“满身轻利顶头悬,气遍身躯不稍滞”的要求,也就是太极拳练习到后来,脚下不是沉重的,而是轻灵的。

郝为真说:打太极拳要像在水中浮着打,要像在水面上打拳。

这些都讲的是练拳要求轻灵的意思,要有仿佛能把自身提起来的意思。

这时,太极拳的练习就已经超越了前一阶段松沉、落地生根的阶段。

到了轻灵阶段,就是懂劲了;再往后就是神明阶段了,这时就能够从心所欲。

当然,练习太极拳能够达到轻灵圆活阶段,就已经很不错了;练到神明阶段的,就很少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