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学生教育帮扶工作制度
学生帮扶管理制度
学生帮扶管理制度学生帮扶管理制度是指为了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学术能力和综合素质,学校建立的一套管理制度。
这个制度包括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学生之间的互助支持等方面,旨在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成长平台。
同时,学生帮扶管理制度也是一种体现学校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的重要方式。
以下将从多个角度对学生帮扶管理制度进行探讨。
一,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学校要通过建立帮扶管理制度来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首先,学校要提供适合学生学习的场所,例如安静的图书馆、宽敞的教室等。
其次,学校要完善学习设施,确保学生有充分的资源去学习,如图书、电脑等。
最后,学校还要加强学风建设,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二,建立师生之间的互动机制师生之间的互动是学生帮扶管理制度的重要环节。
学校应鼓励教师与学生保持密切的联系,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困难,及时给予帮助和支持。
同时,学校还可以组织一些活动,如学习沙龙、主题演讲,让学生与教师进行深入的交流和互动,促进双方的共同成长。
三,提供个性化的辅导服务学生帮扶管理制度还应提供个性化的辅导服务。
学校可以设立专门的辅导机构,配备专业的辅导老师,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学习辅导。
此外,学校还可以与社会资源合作,引进有经验的教育机构或个人来为学生提供专业的辅导服务。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学习效果。
四,加强学生互助支持学生之间的互助支持是学生帮扶管理制度的核心内容。
学校应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帮助,建立友爱、互信的关系。
学校可以组织一些团队合作的活动,鼓励学生共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
同时,学校还可以设立学生互助小组,由学生自己管理,提供学习、生活等方面的互助支持。
五,建立学生反馈机制学生反馈机制是促进学生帮扶管理制度持续改进的重要手段。
学校应设立学生反馈渠道,鼓励学生提出建议和意见,及时解决学生所面临的问题。
学校还可以定期开展学生满意度调查,了解学生对帮扶管理制度的评价,进一步完善制度。
学生关爱帮扶工作制度
学生关爱帮扶工作制度一、总则为了加强对学生的关爱帮扶工作,落实学校关爱学生政策,保障学生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制度。
二、关爱帮扶工作的原则1. 全面关爱,注重个体差异。
关爱全体学生,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给予有针对性的关爱和帮扶。
2. 家校合作,形成合力。
加强家校沟通,充分发挥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的作用,形成关爱学生的合力。
3. 预防为主,教育相结合。
注重预防,加强教育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理素质。
4. 公开透明,公平公正。
关爱帮扶工作应当公开透明,确保公平公正,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的监督。
三、关爱帮扶工作的内容1. 生活关爱(1)关注学生的生活条件,确保学生吃得饱、穿得暖、住得安全。
(2)定期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给予资助。
(3)关心学生的身体健康,定期组织健康检查,关注学生生长发育情况。
(4)加强校园安全管理,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
2. 学习关爱(1)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辅导。
(2)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兴趣小组和社团活动,培养学生的特长和兴趣爱好。
(3)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4)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和生涯规划指导,帮助学生明确发展方向。
3. 精神关爱(1)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建立师生沟通渠道,倾听学生心声。
(2)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3)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
(4)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四、关爱帮扶工作的实施1. 建立学生关爱帮扶工作小组,明确成员职责,统筹协调各方力量,全面负责关爱帮扶工作。
2. 建立健全学生信息档案,对学生家庭情况、学习状况、心理健康等方面进行全面了解,为关爱帮扶工作提供依据。
3. 定期开展关爱帮扶活动,如家访、座谈会、心理辅导等,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了解学生需求,提供针对性的帮助。
学生关爱帮扶工作制度汇编
学生关爱帮扶工作制度汇编一、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学生的关爱和帮扶,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对学生进行的关爱和帮扶工作。
第三条学生关爱帮扶工作应以人为本,注重实效,尊重学生权益,发扬爱心精神,为学生提供全面、全过程的帮助和支持。
第四条学生关爱帮扶工作应坚持以下原则:(一)公平公正原则: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确保帮扶资源合理分配,机会均等。
(二)分类指导原则: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
(三)家校共育原则:加强家校合作,共同关心、教育和引导学生。
(四)身心并重原则:关注学生身心健康,提供心理辅导和生理健康服务。
第五条学生关爱帮扶工作的目标是:(一)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全面发展。
(二)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增强社会责任感。
(三)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学习和心理等方面的困难。
(四)预防学生不良行为,减少青少年犯罪。
(五)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第六条学校成立学生关爱帮扶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校学生关爱帮扶工作的规划、组织、协调和监督。
第七条学校设立学生关爱帮扶工作办公室,具体负责日常工作的实施和管理。
第八条班主任、辅导员、教师、教职工等相关人员应积极参与学生关爱帮扶工作,明确各自职责,形成工作合力。
三、关爱帮扶内容与措施第九条生活关爱(一)关心学生生活,提供必要的生活帮助,如衣物、食品、住宿等。
(二)定期了解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实施困难学生资助政策。
(三)加强学生食堂、宿舍等生活设施的管理,确保学生生活环境安全、舒适。
第十条学习辅导(一)针对学生学习困难,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指导,提高学习效果。
(二)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
(三)开展学习互助活动,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帮助。
第十一条心理健康教育(一)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青少年帮教工作制度
青少年帮教工作制度1. 前言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是国家的宝贵资源。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青少年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压力和挑战,包括精神压力、成长困境、违法犯罪等问题,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因此,建立青少年帮教工作制度,搭建青少年成长的保障和服务平台,既是国家和社会责任的体现,也是关爱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具体行动。
2. 青少年帮教工作制度的内容2.1 建立帮教工作机构建立帮教机构是青少年帮教工作的首要任务。
该机构应当由专业人员组建,包括心理帮助专家、社会工作者、律师、司法局官员等。
机构通过制定青少年心理健康测试标准,对不同年龄段的青少年进行心理测评,对于出现问题的青少年展开心理疏导,并为他们提供合适的帮助和服务。
2.2 依法帮教青少年帮教是在法律框架内进行的,也是帮助的主要方式。
帮教机构应指导青少年依法依规行为,加强法律知识普及,阻止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行径。
将青少年违法行为的后果告知他们,让他们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对于已经违法的青少年,进行法治教育,引导他们认识到错误,加强心理教育,避免再次犯罪。
2.3 社会工作改善家庭教育环境,建立健全各种青少年事务服务机构,加强对青少年的心理、生理、道德等基本问题的关注和指导。
在社会上设立更多的和青少年相关的公共服务和设施,开展“阳光体育”、“兴趣课程”等活动,多角度呵护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2.4 记录档案青少年在帮教机构接受帮助期间,应进行各种类型档案资料的记录,包括辅导记录、心理健康记录、法治教育记录、故事分享记录等,从而更好地跟进青少年进展,及时发现问题,并针对性地帮助青少年。
3. 青少年帮教工作制度的执行3.1 提高鉴定能力在日常帮助青少年的过程中,帮教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鉴定能力。
他们需要学习和研究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法律等基本知识,提高专业素养,以便更好地为青少年提供帮助。
3.2 加强培训青少年帮教工作是一个复杂的工作,需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敏锐的观察力。
学生疏导与帮扶制度
学生疏导与帮扶制度一、了解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性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学生们面临着较大的学习和生活压力。
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可能存在不同类型的心理问题,如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困扰、自我认同困惑等。
因此,学校和教育部门应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建立健全的疏导与帮扶制度。
二、学生疏导帮扶的目标学生疏导帮扶制度的目标是为了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成绩和自我认知,培养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
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应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增强他们应对心理问题的能力。
通过心理课程的教学,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情绪和心理需求,并学会积极面对挑战。
四、心理咨询服务学校应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室,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师。
学生可以在隐私和安全的环境中寻求帮助,倾诉内心的困扰。
心理咨询师可以通过倾听和引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并提供相应的咨询和支持。
五、学生互助小组学生互助小组是学生疏导帮扶制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组建不同类型的学生互助小组,如学习小组、情感支持小组等,学生可以分享彼此的经验和困惑,相互支持和鼓励。
这种互助机制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减轻个体心理压力。
六、家长参与家长在学生疏导帮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学校可以积极组织家长参与心理教育活动,提供家庭教育的指导意见,帮助家长了解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困惑和挑战,共同努力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
七、社会资源整合学校和社会资源的整合可以加强学生疏导帮扶制度的实施效果。
学校可以与社会各界建立合作关系,邀请心理专家、社工人员等参与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工作。
社会资源的得到应用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为全面和专业的帮扶服务。
八、培养师生间的信任和沟通建立信任关系是学生疏导帮扶的前提。
师生间开展积极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和困惑,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
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积极信任他人,主动寻求帮助和支持的意识。
九、及时发现和介入学生问题学校和教育部门需要建立健全的信息搜集和反馈机制,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青少年教育帮扶工作实施方案
德令哈市第四中学青少年教育帮扶工作实施方案为促进青少年成长,加强对重点青少年群体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做好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中华人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刑法》和《预防青少年犯罪法》等法律法规为依据,以促进青少年犯罪工作为核心,以重点青少年为目标群体,大力开展帮助救助和权益保护工作,加强对重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预防和减少重点青少年犯罪,促进校园环境和谐稳定。
二、工作目标通过对我校青少年学生教育帮扶对象基本情况及普遍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建立健全青少年学生教育帮扶对象工作档案,找到影响青少年学生教育帮扶对象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为“青少年学生教育帮扶对象”营造健康成长的社会围,从学生学习、生活和心理等方面帮助青少年学生教育帮扶对象,促进青少年学生教育帮扶对象生理和心理健康成长,乐于学习。
同时,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大力宣传,建立目标责任制和完善的工作考评制度,不断提高我校关爱青少年学生教育帮扶对象工作的水平和成效。
三、主要措施㈠健全机制,加强关爱工作的领导。
..首先成立关爱青少年学生教育帮扶对象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制订具体工作计划,并努力实施“关爱青少年学生教育帮扶对象”工作计划,逐步使关爱工作制度化、规化和经常化。
充分发挥班集体作用,使班级真正成为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主渠道。
1、成立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
成立关爱青少年学生教育帮扶对象领导小组,加强对青少年学生教育帮扶对象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保证各项工作要求全面认真落实到位。
组长:京龙副组长:万寿郭亮组员:玉成媛常东霞若尖措阿珍2、分三类建立青少年学生教育帮扶对象档案和联系卡制度要认真调查研究,摸清青少年学生教育帮扶对象的底数,分三类(留守儿童、外来务工子女、单亲或孤儿)建立每个青少年学生教育帮扶对象的专门档案和联系卡。
学校青少年帮扶登记制度
一、制度背景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关于青少年成长成才的政策要求,进一步加强学校对青少年学生的关爱和帮扶工作,提高学校教育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特制定本制度。
二、制度目的1. 建立健全学校青少年帮扶工作机制,确保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
2. 及时发现和解决青少年学生面临的心理、学业、生活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
3. 促进家校合作,共同关爱青少年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制度内容1. 登记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全校范围内,包括义务教育阶段、高中阶段以及在校大学生。
2. 登记内容(1)学生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班级、联系方式等。
(2)帮扶需求:心理问题、学业困难、生活困境、家庭状况等。
(3)帮扶措施:个性化辅导、心理疏导、家庭关怀、社会实践等。
(4)帮扶责任人:班主任、心理教师、辅导员等。
3. 登记程序(1)学生本人或家长提出帮扶需求,填写《学校青少年帮扶登记表》。
(2)班主任或辅导员对《学校青少年帮扶登记表》进行审核,确定帮扶责任人。
(3)帮扶责任人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帮扶计划,实施帮扶措施。
(4)帮扶责任人定期对帮扶效果进行评估,填写《学校青少年帮扶记录表》。
4. 帮扶措施(1)心理辅导:针对学生的心理问题,提供心理咨询、心理疏导等服务。
(2)学业辅导:针对学生的学业困难,提供个性化辅导、学习小组、学科竞赛等。
(3)生活关怀:关注学生的生活困境,提供生活物资、生活技能培训等。
(4)家庭关怀: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家庭状况,提供家庭支持。
(5)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四、制度要求1. 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青少年帮扶工作,将其纳入学校工作的重要议程。
2. 班主任、辅导员要切实履行职责,认真做好帮扶登记工作。
3. 教师要关心关爱学生,积极参与帮扶工作,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
4. 家长要积极配合学校,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共同参与帮扶工作。
5. 学校要定期对帮扶工作进行总结,不断优化帮扶机制,提高帮扶效果。
青少年帮扶工作计划
青少年帮扶工作计划一、目标与宗旨1. 提升青少年的自我认知与社会责任感。
2. 增强青少年的社会实践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
3. 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为社会培养有用之才。
二、帮扶对象1. 经济困难家庭的青少年。
2. 学习困难或有特殊教育需求的青少年。
3. 需要心理辅导或情感支持的青少年。
三、帮扶内容1. 教育支持:提供学业辅导、学习资源和奖学金机会。
2. 心理辅导:组织专业心理辅导团队,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和个体咨询。
3. 生活关怀:提供生活必需品,如衣物、食品和学习用品。
4. 职业指导:开展职业规划讲座,提供实习机会,帮助青少年了解不同职业路径。
四、实施步骤1. 调研需求:通过问卷调查、家访等方式了解青少年的具体需求。
2. 制定计划:根据调研结果,制定详细的帮扶计划和时间表。
3. 资源整合:联系学校、社区、企业等资源,形成帮扶网络。
4. 实施帮扶:按照计划开展各项帮扶活动,确保帮扶工作的顺利进行。
5. 效果评估:定期对帮扶效果进行评估,及时调整帮扶策略。
五、组织架构1. 成立青少年帮扶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整体规划和协调。
2. 设立专项工作小组,负责具体帮扶活动的实施和管理。
3. 建立志愿者团队,鼓励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帮扶工作。
六、资金与物资1. 明确资金来源,包括政府资助、企业捐赠、社会筹资等。
2. 确保物资供应,包括学习用品、生活用品等。
七、宣传与推广1. 利用媒体和社交平台宣传帮扶工作的重要性和成果。
2. 举办公益活动,提高社会对青少年帮扶工作的关注度。
八、风险管理1. 建立风险评估机制,识别和预防可能的风险。
2. 设立应急预案,确保在突发事件中能够迅速响应。
九、监督与反馈1. 建立监督机制,确保帮扶工作的透明和公正。
2. 鼓励受助青少年和社会各界提供反馈,不断优化帮扶计划。
十、持续发展1. 定期更新帮扶计划,适应青少年成长和社会变化的需要。
2. 探索可持续发展模式,确保帮扶工作的长期有效性。
通过上述计划的实施,我们期望能够有效地帮助青少年解决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并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有责任感、有能力的新一代。
小学学生帮扶工作制度范本
一、总则为加强我校学生帮扶工作,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帮扶原则1. 教育为先,关爱为本。
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尊重学生个性差异,提供个性化帮扶。
2. 全员参与,协同推进。
充分发挥教师、家长、社会等各方力量,共同关注学生成长。
3. 因材施教,分类指导。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提高帮扶效果。
4. 动态管理,持续改进。
及时调整帮扶策略,确保帮扶工作取得实效。
三、帮扶对象1. 学习困难学生:指在学习过程中,成绩低于年级平均水平的学生。
2. 家庭困难学生:指家庭经济困难、生活困难的学生。
3. 心理问题学生:指存在心理困扰、心理障碍的学生。
4. 行为问题学生:指在行为习惯、道德品质等方面存在问题的学生。
四、帮扶措施1. 教学帮扶(1)制定个性化学习计划,帮助学生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
(2)针对学生学习难点,开展个别辅导,提高学习效果。
(3)组织学生参加学习小组,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2. 生活帮扶(1)关注学生生活状况,提供生活上的帮助。
(2)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协助解决生活困难。
3. 心理帮扶(1)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2)对心理问题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解决心理困扰。
4. 行为帮扶(1)加强学生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2)针对行为问题学生,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案,帮助他们改正错误。
五、帮扶工作流程1. 教师发现学生存在问题,及时上报班主任。
2. 班主任组织召开班会,了解学生情况,确定帮扶对象。
3. 班主任制定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措施、责任人及时间节点。
4. 教师根据帮扶计划,开展帮扶工作。
5. 班主任定期检查帮扶工作进展,及时调整帮扶措施。
6. 家长参与帮扶工作,关注学生成长。
六、工作要求1. 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帮扶工作,认真履行职责,确保帮扶工作取得实效。
青少年学生教育帮扶工作实施方案
青少年学生教育帮扶工作实施方案青少年学生教育帮扶工作实施方案为进一步推进青少年学生管理创新,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工作格局,切实维护青少年学生的合法权益,促进青少年学生教育帮扶对象健康成长,有效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根据教体局《关于创新青少年学生教育帮扶对象教育帮扶工作的实施意见》(灵教〔2011〕107号)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进一步加强青少年学生教育帮扶对象心理健康教育、家庭教育、法制观念教育的帮扶,全面促进青少年学生教育帮扶对象健康快乐成长。
二、工作目标通过对我校青少年学生教育帮扶对象基本情况及普遍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建立健全青少年学生教育帮扶对象工作档案,找到影响青少年学生教育帮扶对象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为“青少年学生教育帮扶对象”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
同时,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大力宣传,建立目标责任制和完善的工作考评制度,不断提高我校关爱青少年学生教育帮扶对象工作的水平和成效。
1、建立青少年学生教育帮扶对象档案,使青少年学生教育帮扶对象建档率达100%;2、青少年学生教育帮扶对象入学率、巩固率均达100%;3、关爱青少年学生教育帮扶对象,开展结对帮扶活动,从学习、生活和心理等方面帮助青少年学生教育帮扶对象,促进青少年学生教育帮扶对象生理和心理健康成长,乐于学习。
三、主要措施㈠健全机制,加强关爱工作的领导。
首先成长关爱青少年学生教育帮扶对象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制订具体工作计划,并努力实施“关爱青少年学生教育帮扶对象”工作计划,逐步使关爱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
充分发挥班集体作用,使班级真正成为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主渠道。
学校困难学生帮扶制度制度
一、指导思想为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扶贫政策,切实保障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我校特制定困难学生帮扶制度。
该制度以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为依据,以关爱学生、促进教育公平为目标,旨在为困难学生提供全面、精准的帮扶,助力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二、帮扶对象1.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指家庭经济条件较差,无力承担学费、住宿费、生活费等费用,需要学校给予资助的学生。
2. 健康困难学生:指因疾病、残疾等原因,无法正常参加学校教育教学活动,需要学校给予特殊关怀和帮助的学生。
3. 心理困难学生:指因家庭、学业、人际关系等问题,导致心理压力过大,需要学校给予心理辅导和支持的学生。
三、帮扶措施1. 资助政策(1)设立奖学金、助学金、励志奖学金等,对困难学生进行经济资助。
(2)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临时困难补助,解决其基本生活需求。
(3)协助困难学生申请国家助学贷款、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等。
2. 生活保障(1)为困难学生提供免费住宿,减轻其生活压力。
(2)为困难学生提供免费或优惠的食堂就餐服务。
(3)为困难学生提供生活用品、衣物等物资援助。
3. 健康关怀(1)为困难学生提供免费或优惠的体检服务。
(2)为因病、残疾等原因无法正常参加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学生提供康复训练、心理辅导等。
4. 心理支持(1)设立心理咨询室,为困难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2)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困难学生的心理素质。
(3)组织心理辅导师为困难学生提供个性化辅导。
四、帮扶流程1. 学生申请:困难学生向学校提出申请,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2. 学校审核:学校相关部门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确定帮扶对象。
3. 帮扶实施:学校根据困难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帮扶方案,并落实帮扶措施。
4. 监督检查:学校定期对帮扶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帮扶措施落实到位。
五、保障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困难学生帮扶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帮扶工作的统筹协调。
2.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校师生对困难学生帮扶工作的认识和支持。
学校师生帮扶工作制度
学校师生帮扶工作制度一、总则为了更好地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功能,加强对师生的关爱和教育,促进师生健康成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师生帮扶工作的目标1. 关心关爱每一位师生,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为他们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2.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师生全面发展。
3. 构建和谐校园,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家校关系。
三、师生帮扶工作的原则1. 面向全体,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2. 师生互动,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共同参与。
3. 家校结合,社会协同,形成全方位的帮扶体系。
4. 预防为主,教育与惩罚相结合。
四、师生帮扶工作的内容1. 教育教学帮扶:针对学生的学习困难,教师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对于学有困难的学生,学校要提供课后辅导服务。
2. 心理健康帮扶:关注师生的心理健康,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服务。
对于心理问题较为严重的师生,要及时转介专业心理治疗机构。
3. 生活关怀帮扶:关心师生的生活,特别是对家庭经济困难、身患重病、单亲家庭等特殊师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4. 职业发展帮扶:为师生提供职业规划指导、就业推荐等服务,特别是对毕业年级的学生,要提供充分的就业信息和指导。
5. 法治教育帮扶:加强师生的法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预防违法犯罪行为。
五、师生帮扶工作的组织实施1. 学校成立师生帮扶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校师生帮扶工作的领导、协调和监督。
2. 各部门、各班级要切实履行职责,落实帮扶措施,定期汇报帮扶工作进展。
3. 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主动发现和解决他们的问题,积极参与帮扶工作。
4. 师生要相互关爱,形成良好的互助关系,共同营造和谐校园氛围。
六、师生帮扶工作的评价与反馈1. 学校定期对师生帮扶工作进行评价,对成效显著的部门、班级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学生帮困结对制度
学生帮困结对制度一、指导思想在义务教育阶段,促进教育的均衡化发展已成为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为更好地贯彻执行新的《义务教育法》要求,学校的教育要面向每一个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更加关注困难学生,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克服困难,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初中毕业生。
二、工作原则1、对困难学生进行帮教是《教师法》、《义务教育法》等赋予教师的责任,每个教师有义务在教育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对困难学生进行帮教。
对困难学生进行帮教工作是教师履行职责、贯彻教育法规的重要表现,也是教师师德高尚的重要体现。
2、对成长困难学生进行帮助和教育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作,每个教师在工作中应坚持不懈,做到真心、真情、真切关爱成长困难学生,并对学生开展教育教学个案研究活动,不断总结经验。
3、学校从起始年级起就应该重视成长困难学生的帮助和教育工作,每一个年级必须开展成困生转化工作,各年级的教育教学对学生成长负责,并对学校高一年级负责。
4、成困生帮教工作应有计划、有重点开展,各年级通过各种形式与载体进行,力求实效。
5、成困生帮教分为行规严重偏差学生和学习困难学生,名单上交教导处,行规严重偏差学生名单同时上交综合治理老师,同时由政教处进行重点教育、帮助,学习困难学生以本年级干部、党员、团员为骨干,任课教师一起参与进行帮教。
三、工作步骤与措施1、学校成立成困生帮教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书记任副组长,成员有教导主任、政教主任、综合治理老师及各年级组长组成。
2、学校制订大手牵小手师生结对协议,规定教师、学生、家长的基本要求与责任。
3、各班级在每学期开学1--2周内,进行自摸,确定(或调整)帮困名单,形成重点帮教和一般帮教名单,然后将名单上交年级组,由年级组协调后,确定正式名单,并根据学生特点落实帮教人。
4、年级制订帮教工作计划与措施,召开帮困结对工作会议,签定协议,明确工作要求。
各帮教老师根据被帮教学生情况,分对象制订帮教计划。
学校帮教帮扶制度
一、制度背景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我校根据国家教育政策和学校实际情况,制定本帮教帮扶制度。
二、制度目标1. 提高全体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支持,帮助困难学生克服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困难。
3. 增强学校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4. 促进家校合作,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关注学生成长。
三、制度内容1. 帮教帮扶对象(1)学习困难学生:指在学科学习上成绩不理想,需要教师关注和帮助的学生。
(2)生活困难学生:指在生活方面存在困难,需要学校和家庭关注和帮助的学生。
(3)心理困难学生:指在心理方面存在困扰,需要教师和家长关注和帮助的学生。
2. 帮教帮扶形式(1)教师一对一辅导:针对学习困难学生,教师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
(2)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3)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扰。
(4)生活关爱:关注生活困难学生的生活状况,提供必要的生活帮助。
3. 帮教帮扶措施(1)建立帮教帮扶档案:记录学生的帮教帮扶情况,包括学生姓名、年级、班级、帮扶教师、帮扶措施、帮扶效果等。
(2)定期召开帮教帮扶会议:分析学生帮教帮扶情况,研究解决方案,调整帮扶措施。
(3)开展家校沟通:及时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共同关注学生成长。
(4)举办专题讲座:邀请专家学者开展专题讲座,提高教师和家长的帮教帮扶能力。
4. 考核与评价(1)教师考核:将帮教帮扶工作纳入教师考核体系,对教师进行考核评价。
(2)学生评价:定期对学生进行评价,了解帮教帮扶效果。
四、制度实施1. 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确保帮教帮扶工作落到实处。
2. 定期开展帮教帮扶工作培训,提高教师和家长的帮教帮扶能力。
帮扶学生制度
帮扶学生制度第一篇:帮扶学生制度乐都区七里店学校党员结对学生帮扶制度为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不断创新扶贫帮困形式,规范工作程序,加大工作力度,努力为困难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切实体现“权为困难群众所用,情为困难群众所系,利为困难群众所谋”,使党员在实际行动中充分体现其先进性,为维护社会稳定,构造和谐社会发挥积极作用。
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和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制定本制度。
一、结对帮扶对象以特困家庭学生为帮扶对象,在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需要帮扶的党员也可作为结对帮扶对象。
二、结对帮扶目标和原则结对帮扶要切实做到“四个一”,即每个特困家庭学生至少有一名党员结对帮扶,党员上门看望特困家庭每半年至少一次,党员每年给特困家庭学生送温暖至少一次,党员为每个特困家庭学生在“艰苦创业、安居乐业、完成学业”等方面至少解决1个实际问题。
要按照因人而异、注重实效的原则,通过组织决定与个人选定相结合,形势多样地开展党员与群众、党员干部与普通党员、党员与党员的结对帮扶活动。
三、结对帮扶内容1、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国际、国内、本地区的形势,认真学习贯彻党支部决定,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
2、对子女难以完成学业的特困家庭,采取建立长期助学计划,使其顺利完成学业,增强其家庭的脱贫能力。
3、在宣传公民道德新风尚,推行移风易俗和计划生育,反对封建迷信,严格遵纪守法,维护社会治安,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方面积极发挥示范引导作用。
四、结对帮扶形式根据帮扶对象年龄、文化等具体情况和经济状况、居住状况的不同,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开展结对帮扶,主要有以下形式:一个党员联系一户。
根据党员的自身能力和贫困户的具体情况,具体确定党员帮扶贫困户再就业的要求和自助创业的项目、达到的目标、脱贫的时限等任务。
一般承担这种任务的党员主要是领导干部和那些有某一方面专业技术特长、有经济头脑、社会交往面宽的那一部分党员。
对受伤害学生关爱,帮扶制度
对受伤害学生关爱,帮扶制度1、加强对校园欺凌治理的人防、物防和技防建设力度,确保人员、安全防卫设施及时到位。
2、安全处定期召开班主任会议,研究解决学生心理疏导和矛盾纠纷排解问题。
3、德育处和少先队充分利用心理咨询室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和疏导,4、办公室公布学生救助或校园欺凌治理的电话号码并明确负责人。
5、办公室及时做好值周领导和值周教师安排,明确相关责任人职责,确保正常上课期间校园中不发生校园欺凌事件。
6、门卫人员要详实记载交接班记录和来人来访登记表,防止外来人员进入校园闹事。
7、安全处要求班主任做好假前学生安全防事故教育工作,确保学生来去学校路途安全,及时安排每日(节假日)值、带班人员,确保校园安全。
8、安全处及时发现、调查处置校园欺凌事件,涉嫌违法犯罪的,要及时向公安部门报案并配合立案查处。
帮扶计划:一、工作思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建好一支帮扶队伍,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切实做好帮扶转化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创建和谐校园而努力奋斗。
二、工作容 1.狠抓教学质量,以教学质量的提高,推动问题学生的转化。
教学质量始终是学校的生命线,以提高质量为目标,狠抓教学常规,落实教学常规管理,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建立良好的帮扶转差工作领导集体,形成帮扶工作网络。
教师都应参与到青少年德育工作中来,形成各职能部门协作,齐抓共管的立体帮扶网络。
3.狠抓帮扶转差工作队伍建设,尤其是班主任队伍建设。
帮扶工作中要做到“定人员”“定措施”“定目标”,作好帮扶记录,要从思想表现、学习成绩、生活健康等方面关心学生,确保帮扶对象有较明显的进步。
4.构建家校沟通平台,确保家校交流渠道畅通,整合资源,做好问题帮扶转化工作。
5.设立家长开放日,全面开放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工作,邀请家长走进校园,走进课堂,参与到帮扶工作中来。
健全老师家访,家长制度。
老师、家长共同“会诊”,找到问题学生“病因”,“对症下药”,务求“药到病除”。
学生帮扶制度
学生帮扶制度
学生帮扶制度是指针对需要帮助的学生,学校或社会组织实施的一系列帮助措施和政策。
学生帮扶制度的目的是帮助具有特殊需求或困难的学生获得教育机会,提供支持和帮助,促进他们的学业发展和全面发展。
学生帮扶制度可以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
1. 经济资助:为有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奖学金、助学贷款、学费减免等形式的经济资助,帮助他们解决经济问题,减轻负担。
2. 学业辅导:为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提供个别或小组辅导,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成绩。
同时,提供学习方法指导、学科选修建议等,帮助学生做出正确的学习规划和选择。
3. 心理辅导:为心理问题较多的学生建立心理咨询服务平台,提供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帮助他们解决情绪、人际关系、学业压力等问题,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4. 社会支持:提供就业指导、实习机会、创业支持等,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业意识,为他们顺利就业或创业提供支持。
5. 寒暑假工作:为学生提供寒暑假工作机会,帮助他们提高实践能力、增加社会经验,并解决一部分生活费用。
6. 身体健康关怀:提供体检服务,加强健康教育,关注学生身体健康状况,提供健康咨询和治疗支持。
7. 权益保护:建立学生权益保护机制,监督学校和教职员工对学生权益的尊重和保护,及时处理学生投诉和问题。
通过学生帮扶制度的实施,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教育质量和生活品质,减少因为个人困难而造成的学业滞后和辍学现象,全面促进教育公平和学生全面发展。
关于创新青少年学生教育帮扶工作的
关于创新青少年学生教育帮扶工作的实施意见为进一步推进青少年社会管理创新,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工作格局,切实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有效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根据中央、省关于社会管理创新及灵宝市委、市政府《关于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意见》(灵发…2011‟6号)精神,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进一步加强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家庭教育、法制观念教育的帮扶,全面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二、工作目标创新青少年学生教育帮扶工作,各学校要形成校长主导,教师参与,职责明确,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
建立健全信息动态收集、分析制度,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教育、服务等措施手段,对留守儿童、潜能生、辍学生、有不良行为倾向的学生、单亲或失亲等特殊家庭子女实现教育帮扶全覆盖。
让他们学有所教、惑有所解、爱有所依、困有所帮,使学校德育工作水平、教育帮扶能力、预防违法犯罪作用明显提升,使平安和谐校园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三、工作任务(一)建立青少年学生教育帮扶制度1、建立青少年学生教育帮扶对象情况登记制度。
各学校要全面掌握教育帮扶对象基本情况,建立帮扶台账。
2、建立青少年学生家长联系制度。
各学校要定期召开家长会议,定期家访、定期和家长进行电话沟通和视频联系,向家长通报帮扶对象的学习、生活、思想和心理健康情况,提出管理教育的针对性建议,指导家长进行正确的家庭教育。
3、完善青少年学生德育实践制度。
通过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团队实践、心理健康、社会实践、法制安全等教育活动,增强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德育工作的时代感和针对性。
4、完善学校心理健康咨询制度。
各学校要进一步建立以心理健康教师为核心,班主任为主体,任课教师广泛参与的心理健康咨询队伍,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室的作用,使青少年有说话的地方、有倾诉的对象、有解决问题的途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官坡中心小学青少年学生教育
帮扶工作制度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
官坡中心小学
2014年月9日
青少年学生教育帮扶工作制度
近年来,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品德缺陷、学习困难、或有心理疾病的学生,已构成了一个不能忽视的特殊群体。
教育好他们,既是学校不可推卸的责任,更是稳定学校秩序、打造我校教育品牌的关键。
为此,学校经过排查后,对全校特殊学生进行了分类,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制定了相应的帮扶方案,具体如下:
一、学生教育帮扶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宋涛
副组长:贾新超、周明海
成员:何霞、郭丽、张娜、刘晓丽、郭卉、莫未愁、王晶、陈金歌、王昀
二、帮扶对象:
留守儿童、潜能生、有不良行为倾向的学生、单亲或失亲特殊家庭子女。
三、职责分工:
1、德育处负责全校学生教育帮扶工作档案的制定、收集;学校教育帮扶活动的开展,并建设相应的功能室(家长学校、亲情家园、知心屋、)及有不良行为倾向学生方面的教育工作。
2、教务处负责潜能生方面的教育及学习帮扶工作。
3、办公室负责“一对一”结对帮扶人员的分配及档案收集。
4、各年级主任负责本年级留守儿童,特殊家庭(单亲、失亲)学生的全部工作。
四、主要措施
1、年级主任、班主任每期开学要认真调查,同时注意调查方法,摸清本年级特殊学生的人数,协同德育处建立专门档案。
2、建立三类帮扶组织:学校针对特殊学生的不同特点,将采取“一对一”的结对帮扶、帮教形式,科任老师——学生、学生——学生帮扶、帮教组织,做到目标到人、责任到人。
特殊家庭学生(单亲、失亲)、有不良行为倾向的学生中采取帮扶、帮教制。
办公室与年级主任结合安排领导班子“一对一”帮扶,班主任、科任老师“一对一”帮扶,班主任负责本班学生之间“一对一”帮扶,注意必须是本班优秀学生来帮扶特殊学生,不安排学生帮扶单亲、失亲学生。
老师和优秀学生在帮扶学生时一定注意方法,保护好特殊学生的隐私、自尊心,在帮扶、帮教过程中最好采取“单独”帮扶,保护好学生的“面子”心理,保守好学生的秘密,切实让学生感到亲情。
3、开展多样活动,增强特殊学生的自信。
每月留守儿童集体活动一次;根据特殊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每期组织一次个人作品展;每期对帮扶对象分类进行一次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辅导。
五、帮扶具体要求:
1、留守儿童、特殊家庭子女方面:
教师必须尽到“代管家长”的义务,要了解这方面学生的基本情况、监护人情况、父母外出务工情况,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制定、实施相适应的帮扶、帮教计划及措施。
要求每月与学生谈心、谈话不少于2次;每期与监护人、委托人交流沟通(电话和家访)各不少于2次;每月组织留守学生通过电话与父母交流一次;每学期给孩子写一封信;每年让留守学生过一个快乐的生日。
2、潜能生、有不良行为倾向的学生方面:
帮教老师要细心了解,认真分析问题形成的原因,以便因材施教。
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信任,要定期与家长、学生交流,注意与家长结合起来,共促学生进步。
要求每学期给孩子写一封信;与家长会一次面,并进行一次家访,每月与家长通一次电话,每星期与孩子交流、沟通一次。
3、其他:
1)班主任要配合好其他老师对本班特殊学生的帮扶,帮扶教师要制定措施、做好记录;填好各类帮扶记录表。
2)心理咨询室的老师,要与帮扶教师沟通好,了解特殊学生的一切情况,做好心理辅导,每学年要对全校帮扶对象进行一次心理辅导,并针对不同类型的群体,召开一次不同类型的心理讲座。
3)功能室分布:心理咨询室在。
4)每期期末将评出优秀帮扶教师、优秀帮扶学生,并纳入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