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万土壤数据说明
土壤环境背景值(名词解释)_概述及解释说明
![土壤环境背景值(名词解释)_概述及解释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c665e0dd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21.png)
土壤环境背景值(名词解释) 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土壤环境背景值是指某个特定土壤区域内各种污染物在自然条件下的普遍存在水平。
它反映了该地区的土壤生态系统中自然元素和物质的基本水平,通常被用作评估和监测土壤环境质量、判断污染程度以及制定相关环保政策的依据。
对于保护土壤资源、维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土壤环境背景值进行详细解释和说明:第二部分将给出对土壤环境背景值的定义与背景,介绍其概念来源以及研究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里程碑和理论基础。
第三部分将概述与解释说明土壤环境背景值的研究意义,包括为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辅助污染风险评估以及推动可持续发展等方面。
最后,在结论部分将总结论文主要观点,并对未来研究方向提出展望。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阐明土壤环境背景值的概念、影响因素、应用与重要性,并解释其相关理论和方法。
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展示土壤环境背景值的研究成果,并展望其在未来的应用前景。
希望本文能为读者深入了解和掌握土壤环境背景值提供有益的信息和参考。
2. 土壤环境背景值(名词解释)2.1 定义与背景:土壤环境背景值是指在一个特定地区,没有受到人类活动干扰和污染的情况下,土壤中某种污染物的自然存在浓度水平。
这种浓度水平是指土壤环境中该污染物的普遍存在程度,不包括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任何外部输入。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土壤污染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有效管理和修复受到污染的土壤,研究土壤环境背景值变得尤为重要。
通过了解和确定土壤环境背景值,我们可以将其作为参考基准来评估当地土壤的污染程度,并制定相应的治理策略。
2.2 影响因素:土壤环境背景值受多个因素影响。
其中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a) 岩石类型: 不同岩石类型具有不同的化学成分,从而决定了其中所含有害元素的丰度水平。
例如,富含铁、铜、锌等金属元素的岩石会导致土壤中这些元素浓度较高。
(b) 地球化学特征: 土壤的地球化学特征也对土壤环境背景值产生影响。
中国1:100万土壤数据库研究分析报告
![中国1:100万土壤数据库研究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2eb933783c4bb4cf7ecd14f.png)
专题任务书编号:2001-BA608B-03-04 密级:公开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土壤数据库专题研究分析报告一、专题的目标、研究内容和实施计划总体目标按照已有的国家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的有关标准和行政区划标准,在国家1:400万—1:100万基础地理数据库平台上,对中国1:100万土壤资源数据进行集成,实现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的有机整合。
主要研究内容1、全国1:100万土壤类型空间数据集成;2、全国1:100万土壤理化性状数据集成;3、土壤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的有机整合。
实施计划2001年度:根据总项目组拟定的规范和技术要求,完成制定本专题的技术及实施方案。
2002年度:1、整理不同资料的土壤类型数据,规范化现有的土壤数据库;2、按省(直辖市)集成全国1:100万土壤类型空间数据库;3、按省(直辖市)集成全国1:100万土壤理化性状数据库;4、研究土壤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的对接方法。
2003年度:1、全国1:100万土壤与空间数据库的集成;2、实现土壤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的有机整合;3、数据库的标准化,创建元数据库;4、研究分析报告。
二、工作进展与研究成果1、土壤类型名称规范与编码土壤分类至今为止国际上还没有统一分类,国内在各个历史时期分类也不统一。
目前我国是“发生分类”和“系统分类”并用,即使都是“发生分类”,不同时期也有区别。
后来我们以国家土壤类型划分标准为基础,确定土壤类型分类。
国家标准中的代码系统由于非常复杂,码位很长,字母和数字混用,不利于建库和检索。
我们收集了自70年代以来的所有分类系统,进行了综合整编,再与经验丰富的老土壤学家讨论,形成了一个土壤类型编码规范,并把它作为这个数据库标准编码。
根据项目组要求,对这一编码进行了标准化转换(附表1)。
2、土壤图件的数字化即空间数据库建立图1 标准分幅的土壤数字化地图土壤图的数字化工作前,首先用扫描仪将土壤图扫描成栅格图像,然后设定投影方式和参数,对栅格图像进行几何矫正,确保地图要素之间正确的空间关系。
甘肃省1100万土壤类型图2018年
![甘肃省1100万土壤类型图2018年](https://img.taocdn.com/s3/m/c1734c72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f3.png)
(郑梦思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南京市北京东路71号210008,,2022.10)图例土类,其它r冷钙土■山地草匍土■石质土・新积土■粗命土匚二]崎粽填口红粘土■■林灌草甸土■草毡土■栗钙土・标填■棕澳土■棕钙土・水稻土■沼泽土2.2字段(要素)名称解释a.名称解释b.量纲(度量单位)C.数据精度(数字图像的解析度/比例尺)1:100万比例尺3数据源描述a.如果是来自文献、资料等,将数据源列表来自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1:100万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图》,是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的重要成果。
b.如果来自相关课题,要列出课题负责人、单位、资助者C.如果是镜像、购买、交换、下载数据,要说明出处d.如果是试验、观测、调查数据,要说明相关的仪器、设备、方法、过程的基本信息e.如果是统计数据要说明数据发布的部门f.其他数据要说明数据产生基本情况4数据加工方法a.如果是属性数据、文本数据要写明数字化手段。
b.如果是空间数据要写明数据数字化工具和简单流程首先是经过图集扫描、图像预处理、地理配准、人工跟踪数字化、属性录入儿个步骤,完成图集的矢量化,并将数字化土壤图与最新的土地利用图叠加进行更新。
加工完成后通过图斑矢量化检查、属性录入检查等质控方法,确保最终数据质量。
数字化软件:ARCGIS10.2数字化方式:人工跟踪数字化几何纠正及投影变换软件:ARCGIS10.2C.如果是经过数学运算、或模型产生的数据要交待清楚数学运算的算・濯漠土■寒钙土■单甸土■福土・风沙土■黄棕塘■黄绵土・黄梅土■器土■照明土匚二]黑毡土■黑钙土匚二]龟裂土■泥炭土■灰漠土■灰得土■灰钙土■盐土0 55 110 220 千米。
中国土壤数据库使用说明
![中国土壤数据库使用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37f84d8702d276a200292ed4.png)
土壤分类数据库 包括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和发生分类的土纲、亚纲、土类、亚类以及对应的典型剖面数据。
中国土壤数据库使用说明
一、数据库内容简介
土壤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自然资源,它是农业发展的物质基础。 中国土壤数据库以自主版权为主的权威性公开出版物,若干由南京土壤所主持研究项目获取的数据以及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陆地生态站部分监测数据为数据来源。上述数据均是在国家、中国科学院统一规划下,有组织的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中国土壤数据库分为11个子库,包括:
图3. 中国土种数据库按地点查询过程
图4.依据高级搜索直接查询数据表
2.农田土壤肥力类数据
数据来自农田土壤肥力监测或调查、长期试验或长期定位监测等土壤科学研究活动中所产生的原始属性数据,包括:土壤类型和分类、采样地点调查信息、土壤养分、土壤物理性质、中量微量元素含量、肥料用量、作物产量和养分含量等;以及与上述数据相关的农村经济统计数据(作物和播种面积)、肥料施用统计、气象数据等。中国土壤数据库中的土壤肥力类数据包括:养分循环长期试验数据库、主要农田生态系统土壤养分现状数据库、主要农田生态系统土壤环境现状数据库、 第二次土壤普查农田肥力数据子库、第一次土壤普查农田肥力数据子库、土壤样品数据库。图5显示了农田土壤肥力类数据模型。一般地,农田土壤肥力类数据由下述关系表格组成,1)场地信息(采样地块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土壤类型名称、土地利用方式、采样地块耕作施肥背景信息);2)方法信息(试验设计、采样分析方法、样品保存等);3)施肥与作物信息(肥料施用水平和施用总量、作物产量和养分含量);4)土壤分类信息(中国土壤发生分类与采样地块关系,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与采样地块的关系);5)土壤养分数据(大量、中量、微量元素);6)土壤物理性质(土壤颗粒组成和容重);7)土壤化学性质(土壤交换性能和矿质全量);8)土壤环境数据(重金属)。
土壤的环境背景值与容量PPT演示课件
![土壤的环境背景值与容量PPT演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7760031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8e8ed47.png)
了解某地区土壤环境背 景值与容量,为土地利 用和规划提科学依据。
评估方法
采集该地区不同类型土 壤样品,进行理化性质 分析,结合地理信息系 统(GIS)技术进行空 间分析。
评估结果
该地区土壤环境背景值 较低,但土壤容量相对 较高,适合发展农业和 林业。
某地区土壤污染治理案例
治理目的
降低土壤中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的含量,保障生 态安全和人体健康。
土壤环境背景值是评估土壤质量、环境污染程度和制定土壤环境标准的重要依据。
土壤环境背景值的意义
了解土壤环境背景值有助于判断 土壤质量的好坏,评估土壤污染
程度和潜在的环境风险。
通过比较土壤环境背景值与实际 测量值,可以判断某一地区的土 壤是否受到人为活动的影响,以
及影响的程度和范围。
土壤环境背景值还可以为制定土 壤环境质量标准、土壤污染控制 标准和土地利用规划提供科学依
在进行土壤环境管理和污染治理时,需要综合考虑土壤环境背景值和容 量的关系,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来保护土壤环境。
通过了解和掌握土壤环境背景值与容量的关系,可以更好地评估土壤环 境的健康状况和生态功能,为制定科学合理的环境保护政策提供依据。
04
土壤环境背景值与容量的 应用
在土壤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01
土壤环境背景值是评估土壤污染程度的重要依据,通过与背景值的比较,可以 确定污染物的来源和程度。
在土地规划中,需要避免在土壤环境敏 土地规划还需要考虑土壤的保护和修复,
感区域进行高污染、高风险的开发活动, 对于受到污染的土壤,需要采取相应的
同时也要合理规划土地利用方式,减少 措施进行治理和修复,使其达到或接近
污染物排放。
背景值。
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应用
2022年中国土壤污染数据分析
![2022年中国土壤污染数据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6e7b85a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6f.png)
2022年中国土壤污染数据分析土壤是人类生存的根基,假如没有土壤,植物不能生长,人类也不能种植粮食,更无法生存。
在这片人类赖以生存的土地上,却在渐渐的患病着污染,那么在去年,我国的土壤是怎样的呢?以下是我整理的关于2022年中国土壤污染状况数据。
调查结果显示,全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工矿业废弃地土壤环境问题突出。
全国土壤总的点位超标率为16.1%,其中稍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11.2%、2.3%、1.5%和1.1%。
从土地利用类型看,耕地、林地、草地土壤点位超标率分别为19.4%、10.0%、10.4%。
从污染类型看,以无机型为主,有机型次之,复合型污染比重较小,无机污染物超标点位数占全部超标点位的82.8%。
从污染物超标状况看,镉、汞、砷、铜、铅、铬、锌、镍8种无机污染物点位超标率分别为7.0%、1.6%、2.7%、2.1%、1.5%、1.1%、0.9%、4.8%;六六六、滴滴涕、多环芳烃3类有机污染物点位超标率分别为0.5%、1.9%、1.4%。
2022年4月至2022年12月,环境爱护部会同国土资源部开展了首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
调查的范围是除香港、澳门特殊行政区和台湾省以外的陆地国土,调查点位掩盖全部耕地,部分林地、草地、未利用地和建设用地,实际调查面积约630万平方公里。
调查采纳统一的方法、标准,基本把握了全国土壤环境总体状况。
据环境污染行业市场调查分析报告显示,土壤环境质量受多重因素叠加影响,我国土壤污染是在经济社会进展过程中长期累积形成的。
工矿业、农业生产等人类活动和自然背景值高是造成土壤污染或超标的主要缘由。
面对严峻的土壤环境形势,国家正在或将要实行一系列措施加强土壤环境爱护和污染治理,坚决向土壤污染宣战。
一是编制土壤污染防治行动方案。
依据国务院部署,环境爱护部正在会同有关部门抓紧编制土壤污染防治行动方案。
二是加快推动土壤环境爱护立法进程。
甘肃土壤图
![甘肃土壤图](https://img.taocdn.com/s3/m/df2e892e16fc700abb68fc44.png)
甘肃1:100万土壤空间数据
经度-东经度-西纬度-南纬度-北
制图时间:制图人:史学正、于东升、潘贤章
投影:比例尺:1:1000000
供图单位: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项目名称: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项目
该省份不同类型的土壤的面积百分比分布:
灰棕漠土19.11%;黄绵土12.74%;风沙土5.49%;灰钙土5.4%;黑毡土5.14%;褐土4.45%;
棕漠土4.17%;冷钙土4.03%; 栗钙土3.72%;黑垆土3.46%;棕壤3.37%;草毡土3.22%;
石质土3.18%;灰褐土2.85%;灌漠土2.14%;寒钙土1.99%;盐土1.92%;粗骨土1.73%;
暗棕壤1.46%;新积土1.36%;棕钙土1.3%;草甸土1.09%;寒冻土1.07%;漠境盐土1.01%;项目描述:中国1:100万土壤数据库得到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项目的资助,在有关单位
的大力支持下,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史学正、于东升和潘贤章等有关人员通过数字化、修边及编辑后完成的。
数据库根据全国土壤普查办公室1995年编制并出版的《1:100万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图》,采用了传统的“土壤发生分类”系统,基本制图单元为亚类,共分出12土纲,61个土类,227个亚类。
该数据库有2部分组成,土壤空间数据——中国1:100万数据化土壤图、土壤属性数据,是目前最为详细的全国性数字化土壤数据库。
该数据库可用于相关的科学与教育。
swat土壤数据说明
![swat土壤数据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728d20dd33d4b14e85246810.png)
酸性硫酸盐土
1
23118131
寒原盐土
14
寒原盐土
1
23118141
寒原草甸盐土
2
23118142
寒原碱化盐土
3
23118143
碱土
15
草甸碱土
1
23118151
草原碱土
2
23118152
龟裂碱土
3
23118153
荒漠碱土
4
23118154
人为土
19
水稻土
10
水稻土
1
23119101
潴育水稻土
2
火山灰土
16
火山灰土
1
23115161
暗火山灰土
2
23115162
基性岩火山灰土
3
23115163
紫色土
17
紫色土
1
23115171
酸性紫色土
2
23115172
中性紫色土
3
23115173
石灰性紫色土
4
23115174
石质土
18
石质土
1
23115181
酸性石质土
2
23115182
中性石质土
3
23115183
23114103
盐化灰漠土
4
23114104
碱化灰漠土
5
23114105
灌耕灰漠土
6
23114106
灰棕漠土
11
灰棕漠土
1
23114111
石膏灰棕漠土
2
23114112
石膏盐盘灰棕漠土
3
23114113
青藏高原土壤有机碳储量与密度分布_田玉强
![青藏高原土壤有机碳储量与密度分布_田玉强](https://img.taocdn.com/s3/m/d27397afb0717fd5360cdc99.png)
。然而到目前为止 , 关
[ 12 ~22 ]
于整个青藏高原的 SOC 储量估算问题一直都没有 得到充分重视和详细研究 。尽管在全国尺度 和区域尺度上
[ 23 ~33 ]
。 SOC
已经开展了相关研究 ,但是就青
库的微小变化都会引起大气中 CO2 浓度的极大变
,因此目前关于 SOC 库的研究已经成 要 采用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结合作者的实测数据 ,利用 1 ∶ 100 万土壤数据库对青藏高原土 壤有机质层 、 土壤矿质层及整个剖面的土壤有机碳密度和土壤有机碳储量分别进行了估算 。结果表明 : 青藏 高原的平均土壤有机碳密度约为 C 712 kg m - 2 ,较前人的 C 8101 ~19105 kg m - 2全国平均土壤有机碳密度偏 低 。青藏高原总的土壤有机碳储量约为 18137 Pg,其中有机质层土壤有机碳储量约占 38114% ,矿质层土壤 有机碳储量则占 61186% 。 关键词 青藏高原 ; 土壤有机碳储量 ; 土壤有机碳密度 ; 分布 中图分类号 S15316; S15912 文献标识码 A
-3 土层土壤容重 ( g cm ) ; Ci为第 i层土壤 > 2 mm 石砾 百分含量 ( % ) ; n 为土层数目 ; i为第 i土层。
11213 SOC 储量的估算 本研究估算 SOC 储量
11212 土壤容重的计算 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
数据 基本没有包含土壤容重信息 , 所以本文中 计算土种 SOCD 所需要的土壤容重数据 , 全部来自 作者于 2004 年 7 ~8 月实测 312 个土样的 SOC 含量 与土壤容重之间建立的函数关系 (图 1 ) 。通过将土 壤剖面数据中已有的 SOC 含量代入下式获得土壤 容重值 。函数关系如下 : SOC ρ = 11405 5 ×e- 01103 9 × ( 2) 式中 , SOC 为土壤有机碳百分含量 ( % ) ,ρ 含义同式
《土壤污染防治法》正式实施,如何精准掌握土壤数据?
![《土壤污染防治法》正式实施,如何精准掌握土壤数据?](https://img.taocdn.com/s3/m/2a06acd0770bf78a6529544b.png)
《土壤污染防治法》正式实施,如何精准掌握土壤数据?2019年新年伊始,《土壤污染防治法》开始正式实施。
俗语说,土生万物。
土壤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自然资源,它是农业发展的物质基础。
土壤污染更是关乎食品安全、公众健康和环境保护的大事。
那么,中国的土壤情况是怎样的呢?2014年环境保护部和国土资源部公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显示:全国土壤总超标率16.1%,耕地点位超标率19.4%,土壤镉超标率7.0%,重污染企业及周边土壤超标点位36.3%,固体废物集中处理处置场地土壤超标点位21.3%。
根据披露出的一系列数字来看,我国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工矿业废弃地土壤环境问题突出。
从此可以得出,精准掌握土壤数据是保证粮食安全、助力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自建国以来,中国分别于1958年-1960年、1979年-1985年两次开展全国土壤普查。
囿于技术装备和业务流程等原因,国内的土壤普查往往存在着周期长、费用高、时效性差等不足之处。
这也是2005年开始全国实行测土配方政策以来积累的大量土壤数据无法应用到生产实践的原因之一。
现在,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已过去了近40年,测土配方形成的数据大多数无法定位、溯源,不能很好的在时间和空间上形成连续。
为更科学、高效、准确的掌握土壤情况,我们需要建立更高要求的土壤数据管理平台,解决土壤信息溯源和土壤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问题。
禾大科技作为一家从成立起,便从土壤源头着手,以4S技术(土壤地图SOIL、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为依托,围绕土壤数据的整合和应用展开探索的互联网+农业企业。
鉴于以上情况,禾大科技以土壤普查为突破口,通过3S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建设数字化土壤数据服务平台-土库,使得土壤普查整个流程科学、快速高效、简单易行,解决传统土壤普查过程中耗费大量人力,时间等问题,帮助政府、企业更加精准、科学、高效的完成土壤数据的采集工作。
全国1-400万土壤类型分布图
![全国1-400万土壤类型分布图](https://img.taocdn.com/s3/m/0c915890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c7.png)
全国1:400万土壤类型分布图(1990s中国土壤系统分类首次方案)(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网编制 2008-4-10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南京市北京东路71号,210008,**************.cn)1.引言全国1:400万分类土壤类型分布图(中国土壤系统分类首次方案),是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研究的成果之一。
该图采用了中国土壤系统分类(首次方案)的研究成果,以中国土壤系统分类首次方案作为分类系统,对全国1:400万土壤类型分布图重新进行综合、描绘和编制而成。
该土壤图的最小制图单元为中国土壤系统分类(首次方案)的亚类,共有72个土类,247个亚类。
全国1:400万土壤类型分布图(中国土壤系统分类首次方案),由主持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研究的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编制完成的,编制人员主要有:高以信李锦周明枞蔡凤歧王鹤林,该图1998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本图是对出版发行的纸质图进行扫描、空间几何纠正、数字化加工编辑而成,并严格执行了原图的制图规范和标准。
本文档是对该数字化成果的详细技术说明。
1.1数据库名全国1:400万土壤类型分布图(1990s中国土壤系统分类首次方案)1.2 编写目的为了完整地介绍该土壤专题数据库,详细说明经过数字化加工后的土壤专题数据库的内容,以及方便用户的使用,特编写本文档。
1.3 定义土壤(SOIL)是指目前可供农、林、牧业或其它各业利用的资源、是人类生存的基本资料和劳动对象,具有质和量两个内容。
依据一定的分类系统和标准,土壤可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按照不同的分类级别,土壤拥有其相应的分类名称。
按照土壤发生分类系统,土壤的分类级别由高到低依次为土纲、亚纲、土类、亚类、土属、土种和变种7种。
土壤类型分布图是表达各类型土壤在空间上分布规律及其数量特征的一种专题地图。
是在农林牧副业生产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农业工程图件。
2.数据库内容说明2.1数据库内容一般描述(限200字)全国1:400万分类土壤类型分布图(中国土壤系统分类首次方案),是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研究的成果之一。
1100万中国土壤数据库土壤类型代码表
![1100万中国土壤数据库土壤类型代码表](https://img.taocdn.com/s3/m/468b9009647d27284b735127.png)
1
23110121
暗黄棕壤
2
23110122
黄棕壤性土
3
23110123
黄褐土
13
黄褐土
1
23110131
粘盘黄褐土
2
23110132
白浆化黄褐土
3
23110133
黄褐土性土
4
23110134
棕壤
14
棕壤
1
23110141
白浆化棕壤
2
23110142
潮棕壤
3
23110143
棕壤性土
4
23110144
13
龟裂土
1
23115131
风沙土
14
荒漠风沙土
1
23115141
草原风沙土
2
23115142
草甸风沙土
3
23115143
滨海风沙土
4
23115144
石灰(岩)土
15
石灰(岩)土
1
23115151
红色石灰土
2
23115152
黑色石灰土
3
23115153
棕色石灰土
4
23115154
黄色石灰土
5
23115155
3
23114123
石膏盐盘棕漠土
4
23114124
灌耕棕漠土
5
23114125
初育土
15
黄绵土
10
黄绵土
1
23115101
红粘土
11
红粘土
1
23115111
积钙红粘土
2
23115112
复盐基红粘土
基于1:100万土壤数据库的中国土壤资源特征
![基于1:100万土壤数据库的中国土壤资源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1e45b51652ea551810a68771.png)
基于1:100万土壤数据库的中国土壤资源特征摘要:本文运用新建立的中国1:100万土壤数据库,分析我国土壤类型、数量和空间分布以及成土环境与特征。
对于正确理解和应用中国1:100万土壤数据库,从空间上、数量上更为准确了解和把握中国土壤资源,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关键字:土壤数据库,中国土壤,土壤资源中国1:100万土壤数据库,是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以史学正研究员为学术带头人的土壤资源与数字化管理创新科研小组,历经四年建成的。
该数据库由2部分组成,即土壤空间数据库、土壤属性数据库。
数据库的建立得到了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项目资助,并在刘纪远和庄大方研究员的领导下完成的。
土壤空间数据库,即全国1:100万数字化土壤图,是依据全国土壤普查办公室1995年编制并出版的《1:100万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图》,由本创新科研组通过对土壤图进行数字化、图幅接边和编辑后完成的。
全国1:100万土壤图共有64幅1:100万的标准分幅图,该数字化土壤图如实地反映了原土壤图的面貌,继承了原土壤图编制时的制图单元,其基本制图单元大部分为土属,共有12个土纲,61个土类,235个亚类。
它是目前全国性唯一的、也是最为详细的数字化土壤图件。
土壤属性数据库,中国1:100万土壤数据库中的土壤属性数据引自《中国土种志》,该套土种志共分六卷,收集了近2540个土种。
土壤属性数据可分为土壤物理性质、土壤化学性质和土壤养分等。
土壤物理性质包括土壤颗粒组成和土壤质地等,土壤化学性质如pH、有机质等,土壤养分如全N、全P、全K以及有效P和有效K等。
本文运用最新建立的中国1:100万土壤数据库,对中国土壤资源的类型、数量和空间分布以及成土环境和特征,按中国土壤土纲类型再次分别进行讨论与分析。
对于正确理解和应用中国1:100万土壤数据库,从空间上、数量上更为准确了解和把握中国土壤资源,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第一节中国土壤类型概述中国地域辽阔,土壤类型众多,根据中国土壤分类,基于1:100万中国土壤数据库,我国土壤类型共有12个土纲,61个土类,235个亚类。
土壤科学数据元数据
![土壤科学数据元数据](https://img.taocdn.com/s3/m/6fb2a18e5acfa1c7ab00cceb.png)
土壤科学数据元数据1 范围本标准定义了土壤科学数据元数据的要求、技术内容和概念模式,规定了元数据应用必备的最小元数据元素集(简称核心元数据),以及对元数据进行取舍、扩展和制定元数据专用标准的规则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土壤科学数据集的编目和描述、组织管理以及数据交换网站的数据服务。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4880(所有部分)语种名称代码GB/T 7408 数据元和交换格式信息交换日期和时间表示法GB/T 13745 学科分类与代码GB/T 16831 基于坐标的地理点位置标准表示法GB/T 17296 中国土壤分类与代码GB/T 21010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土壤科学数据 soil science data野外调查、观测、试验等土壤科学研究活动产生的原始数据,通过地图和测量技术形成的有关土壤信息的空间数据,以及对上述数据进行加工而形成的数据。
3.2土壤分类 soil classification依土壤性质与量的差异,系统划分土壤类型及其分类级别,拟出土壤分类系统。
3.3数据集 dataset可识别的数据集合。
注1:通过诸如空间范围或数据获取方法或要素类型的限制,数据集在物理上可以是更大数据集较小的部分。
一张非数字化的硬拷贝地图和图表均可以被认为是一个数据集。
注2:改写GB/T 19710-2005,定义4.2。
3.4数据实体 data entity包含数据内容的一个逻辑的或物理的存储单元,一个数据集可能由一个或多个数据实体组成。
示例:文本文件、关系数据库数据表、电子表格、空间格网数据和GIS图层中的属性文件等。
注:改写GB/T 20533-2006,定义3.6。
元数据 metadata定义和描述其他数据的数据。
100万土壤数据说明
![100万土壤数据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3b0170480b4c2e3f57276398.png)
1:100万中国土壤数据库有关说明一、数据库简介本数据库得到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项目的资助,并在刘纪远和庄大方研究员的领导下由南京土壤研究所史学正、于东升和潘贤章等有关人员通过数字化、修边及编辑后完成的。
数据库根据全国土壤普查办公室1995年编制并出版的《1:100万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图》,采用了传统的“土壤发生分类”系统,基本制图单元为亚类,共分出12土纲,61个土类,227个亚类。
土壤属性数据库记录数达2647条,属性数据项16个,基本覆盖了全国各种类型土壤及其主要属性特征。
二、数据参数空间数据库在储存格式上以矢量数据ARC/INFO软件下的COVERAGE文件。
属性数据库以DBF文件格式存储。
土壤数字化地图采用的坐标系统Projection AlbersUnits METERS Spheroid KRASOVSKY Parameters1st standard parallel 25 0 0.0002st standard parallel 47 0 0.000central meridian 105 0 0.000latitude of projection's origin 0 0 0.000False easting(meters) 0False northing(meters) 0三、数据库使用本数据库的原数据是《1:100万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图》和《中国土种志》,在土壤图和有关书籍编制过程中南京土壤研究所作为技术支撑单位,许多土壤科学工作者参与其中,但整个图集由全国土壤普查办公室组织完成的。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在项目首席科学家的领导下完成了数据库建设,为此在本数据市场化过程中请认真处理这些权属关系。
附1:土壤类型代码表1)1)本数据为土地资源与环境大类(代码23)中土壤小类(代码1)数据,土壤代码8位数中前3位码(231)为统一的分类码。
附2土壤属性数据库数据项简述。
《土壤质量土壤相关数据的数字交换》
![《土壤质量土壤相关数据的数字交换》](https://img.taocdn.com/s3/m/01ac144dff00bed5b9f31dcb.png)
《土壤质量土壤相关数据的数字交换》Soil quality — Digital exchange of soil-related data(ISO28258:2013,IDT)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国家标准《土壤质量土壤相关数据的数字交换》标准起草组二〇一九年三月项目名称:土壤质量土壤相关数据的数字交换计划编号:20184363-T-326项目负责单位: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项目负责人:潘贤章技术委员会:全国土壤质量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目录1、工作简况 (1)1.1任务来源与协作单位 (1)1.2主要工作内容 (1)1.3主要起草人及分工 (1)1.4编制目的和意义 (1)2、标准编制原则和主要内容 (2)2.1基本原则 (2)2.2主要内容 (2)3、国内外有关标准现状 (3)4、与现行法律、法规、标准的协调性 (3)5、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 (3)6、对国家标准建议 (3)7、对标准贯彻的建议 (3)8、其他应予说明的事项 (3)1、工作简况1.1任务来源与协作单位2018年12月中国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下达了《关于下达2018年第四批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国标委发函[2018] 83号),其中《土壤质量土壤相关数据的数字交换》获得批准成为2018年第四批国家标准制订计划项目,计划编号20184363-T-326,主管部门为农业农村部,技术归口单位为全国土壤质量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负责编制工作,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江苏省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参与编制工作。
1.2主要工作内容本标准的编写技术依据是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一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
保持标准内容和结构不变,但按照我国标准编制方法,去除了资料性概述要素,包括封面、目次、前言和引言,重新编写了前言,并进行了一些编辑性的修改。
1.3主要起草人及分工潘贤章、潘恺,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负责ISO标准中土壤相关技术要素的翻译;周园春,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负责ISO标准中数据、接口等信息化技术要素的翻译;郑重、周广军,江苏省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负责等同采用ISO标准的规范性编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00万中国土壤数据库有关说明
一、数据库简介
本数据库得到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项目的资助,并在刘纪远和庄大方研究员
的领导下由南京土壤研究所史学正、于东升和潘贤章等有关人员通过数字化、
修边及编辑后完成的。
数据库根据全国土壤普查办公室1995年编制并出版的《1:100万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图》,采用了传统的“土壤发生分类”系统,基本制
图单元为亚类,共分出12土纲,61个土类,227个亚类。
土壤属性数据库记录
数达2647条,属性数据项16个,基本覆盖了全国各种类型土壤及其主要属性
特征。
二、数据参数
空间数据库在储存格式上以矢量数据ARC/INFO软件下的COVERAGE文
件。
属性数据库以DBF文件格式存储。
土壤数字化地图采用的坐标系统
Projection Albers
Units METERS Spheroid KRASOVSKY Parameters
1st standard parallel 25 0 0.000
2st standard parallel 47 0 0.000
central meridian 105 0 0.000
latitude of projection's origin 0 0 0.000
False easting(meters) 0
False northing(meters) 0
三、数据库使用
本数据库的原数据是《1:100万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图》和《中国土种志》,
在土壤图和有关书籍编制过程中南京土壤研究所作为技术支撑单位,许多土壤
科学工作者参与其中,但整个图集由全国土壤普查办公室组织完成的。
中国科
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在项目首席科学家的领导下完成了数据库建设,为此在本
数据市场化过程中请认真处理这些权属关系。
附1:
土壤类型代码表1)
1)本数据为土地资源与环境大类(代码23)中土壤小类(代码1)数据,土壤代码8位数中前3位码(231)为统一的分类码。
附2
土壤属性数据库数据项简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