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服务
精神病院护理服务工作制度
精神病院护理服务工作制度1. 引言本文档旨在规范精神病院护理服务工作,提供专业、高效、安全的护理服务。
护理服务是精神病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病人的健康恢复至关重要。
2. 职责与权限2.1 护士的基本职责:- 为病人提供合理、安全、有效的护理服务;- 按照医嘱执行药物治疗;- 监测病人的身体状况和精神状态;- 做好护理记录并及时上报。
2.2 护士的权限:- 根据病人的病情,调整护理计划;- 在紧急情况下采取适当的抢救措施;- 向医生汇报病人的变化情况。
3. 护理流程3.1 入院护理:- 完成入院护理评估,记录病人的个人信息、疾病状况等;- 给予必要的心理疏导,帮助病人适应环境。
3.2 日常护理:- 每日对病人进行生活自理评估,鼓励病人积极参与日常活动;- 定期监测病人的体温、血压等生命体征,并记录;- 根据医嘱,按时给予药物治疗;- 提供便利的饮食和生活环境,确保病人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
3.3 特殊护理:- 针对自杀倾向的病人,实施防自杀措施;- 针对暴力倾向的病人,实施安全措施;- 针对病人家属,提供适当的心理支持。
4. 卫生与感染控制4.1 护士的卫生职责:- 定期对病房进行清洁消毒;- 做好手卫生、穿戴规范的防护装备。
4.2 感染控制措施:- 严格执行医院的感染控制政策;- 根据标准操作程序,正确处理医疗废弃物。
5. 紧急情况处理5.1 紧急情况的定义:- 自杀或自伤行为;- 暴力行为;- 心脏骤停等急救情况。
5.2 紧急情况的处理:- 护士应立即按照急救程序采取必要的措施;- 向医生和其他相关人员汇报情况。
6. 护理记录与汇报6.1 护理记录:- 根据护理要求,详细记录病人的情况和护理措施;- 护理记录应准确、完整、规范。
6.2 护理汇报:- 护士应及时向医生汇报病人的变化情况;- 协助医生制定和调整治疗计划。
7. 总结本文档规范了精神病院护理服务的工作制度,包括职责与权限、护理流程、卫生与感染控制、紧急情况处理、护理记录与汇报等方面内容。
精神疾病服务人员工作职责
公共卫生服务人员工作职责
一、在预防和处置精神病人肇事肇祸行为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负责制定精神病患者康复防治工作年度计划,按规定认真组织开展工作。
二、按要求认真填写汇报表,根据病情变化及用药后的疗效和副反应情况及时进行相应地治疗,并认真记录在案。
三、认真做好康复训练指导,进行健康教育讲座,讲解精神卫生和家庭护理有关知识,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卫生知识水平,使患者和家属了解精神卫生及家庭护理知识,自觉接受、配合康复治疗。
四、保持与民政局优抚科和社会保障科的联系,随时掌握精神病患者的病情,以便指导治疗和服务。
精神疾病患者的康复管理与服务
精神疾病患者的康复管理与服务概述:精神疾病患者的康复管理与服务有着很高的专业性,涉及到许多方面的知识,包括临床心理学、康复医学、社会学、医学心理学等等。
良好的康复管理与服务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复发率。
一、精神疾病的分类精神疾病包括多种类型,涉及到精神、思维和行为等多个方面。
根据不同的病因、发病机制、症状和临床表现,精神疾病可以分为多个类型,例如:1. 精神分裂症2. 双相情感障碍3. 抑郁症4. 焦虑症5. 强迫症6. 躁狂症7. 精神发育迟滞8. 罕见精神疾病根据疾病类型的不同,患者的具体症状和表现也有所区别。
二、精神疾病的康复管理与服务精神疾病的康复管理与服务包括多个方面的内容,涉及到医疗、心理、社会等多个领域。
以下是其中的一些主要内容:1. 药物治疗精神疾病的治疗主要依靠药物,常用的药物包括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抗焦虑药等。
虽然药物治疗对于一些患者来说非常有效,但也可能会存在一些不良反应,例如体重增加、锥体外系症状等。
2. 心理治疗心理治疗是精神疾病康复管理与服务的重要部分,包括认知行为疗法、支持性心理治疗、动态心理治疗等。
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改变不良的认知和行为习惯,增强自我调节和适应能力。
3. 康复训练康复训练包括生活技能训练、社交技能训练、职业训练等多个方面。
通过康复训练,患者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复发率。
4. 社会支持社会支持包括患者家庭、社会福利机构、志愿者团体等多个方面。
通过社会支持,患者可以获得心理和物质上的支持,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减轻焦虑和抑郁情绪。
三、精神疾病患者的康复管理与服务的重要性精神疾病患者的康复管理与服务对于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
良好的康复管理与服务可以帮助患者适应社会生活,提高生活质量,减少病情复发。
以下是其中的几点重要性:1. 改善生命质量良好的康复管理与服务可以帮助患者改善生命质量,增强自信心和适应能力,缓解心理障碍和不良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精神病患者服务管理工作总结
精神病患者服务管理工作总结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压力的增加,精神病患者数量逐年上升。
精神病患者的服务管理工作,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精神病患者的服务管理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本文旨在总结精神病患者的服务管理工作,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二、精神病患者的服务管理工作现状1.政策支持近年来,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和促进精神病患者的服务管理工作。
如《精神卫生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等,为精神病患者的服务管理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政策支持。
2.服务体系建设精神卫生专业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层医疗机构等。
这些机构为精神病患者的诊断、治疗、康复和预防提供了全方位的服务。
3.服务内容丰富精神病患者的服务管理工作主要包括:健康教育、心理疏导、药物治疗、康复训练、家庭护理、社会支持等。
这些服务内容丰富,能够满足精神病患者的不同需求。
4.服务效果显著通过精神病患者的服务管理工作,许多精神病患者的病情得到了控制,生活质量得到了提高,社会功能得到了恢复。
同时,精神病患者的家庭负担得到了减轻,社会和谐稳定得到了保障。
三、存在的问题1.服务资源不足务资源仍然不足,无法满足所有精神病患者的服务需求。
特别是在基层医疗机构,专业精神卫生人员短缺,服务设施不完善,影响了服务工作的开展。
2.服务内容不均衡目前,精神病患者的服务管理工作主要集中在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方面,而忽视了健康教育、心理疏导、家庭护理和社会支持等方面。
这导致精神病患者的整体服务水平不高,无法满足患者的多元化需求。
3.服务模式单一精神病患者的服务管理工作主要依靠专业机构进行,而忽视了社区和家庭的参与。
这种单一的服务模式无法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也无法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四、改进措施1.增加服务资源政府应当加大对精神病患者的服务投入,增加服务资源,提高服务设施的完善度。
重性精神病服务内容1
服务对象是: 辖区内诊断明确, 在家居住的严重精 神障碍患者。
严重精神障碍是指: 表现有幻觉、妄想、 严重思维障碍、行 为紊乱等症状。
服务内容有: 测血压、体重、血常规、 尿常规、肝功、肾功、 血糖、血脂、心电图、 透视等。
检查前准备工作: 空腹,带本人身 份证。
要求空腹的原因: 体检项目中空腹血 糖等项要求空腹。
体检时间地点: 早晨8点开始、 长白山中心医院3楼 重精办公室
每周三至每周 五,法定节假日 休息。
实验室检查目的: 确定患者是否患有躯 体疾病以及有无抗精 神病药物副作用.
有以下6种情况时应 报告医院
1:有首次发病的患 者,应报告医院, 争取得到早期系统 的彻底治疗。
2:患者病情特殊, 严重影响他人或自 身安全,冲动、伤 人、毁物。
3:有严重消极 厌世情绪。
4:拒绝服药, 不听家人劝阻和 管理到处乱跑或 木僵状态。
5:病情明显, 但患者坚决拒绝 治疗,长期延误 有恶化的可能
6:患者神志不清、 抽搐、或合并脑炎、 肝炎、心脏病等躯 体疾病,在家治疗 困难。
请时刻保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联系电 话通畅。
严重精神病障碍患者管理服务内容
严重精神病障碍患者管理服务内容精神病障碍是指临床上显现出来的某种精神功能障碍,可以分为重性精神病障碍和轻度精神病障碍。
严重精神病障碍患者的管理服务内容包括:沟通护理服务。
沟通护理服务的核心内容是有效地沟通,以建立与患者的良好关系,明确疾病学者和治疗者之间的角色,并增加沟通双方之间的交流效率。
护士应通过专业、细致的沟通,让患者清晰表达自己的愿望和想法。
药物治疗服务。
药物治疗服务主要帮助患者更好地控制病情,建立有效的药物治疗计划,不断监测患者的临床状态,以及定期督导患者使用药物的方式和频率等。
心理治疗服务。
心理治疗服务基于心理学的理论,有效地改变患者的行为,改善病情,并帮助患者根据自身情况重新定义自己,建立正确的认知,促进患者的身心健康状态的提升。
职业治疗服务。
职业治疗服务是一种为严重精神病障碍患者提供职业技能培训,以及个性化职业计划、生活技能培训和心理支持等辅助服务的一种服务。
生活自理服务。
生活自理服务即为针对患者自身日常生活行为能力的培训,包括日常护理、饮食营养、人际关系、起居活动、康复等,帮助患者改善自身生活质量,实现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
社会综合服务。
社会综合服务是指以提高残疾人的社会融入和应用知识,为他们提供社会支持服务。
主要内容包括社会交往训练、职业咨询、家庭情绪咨询、社会心理辅导等。
精神卫生教育服务。
精神卫生教育服务着重于改善思想健康,帮助患者认识自身病情,增强意志力、正确处理精神病障碍的相关情绪,增强抗逆能力,积极参与治疗,能改善患者的身心健康状况。
总之,严重精神病障碍患者的管理服务内容包括沟通护理服务、药物治疗服务、心理治疗服务、职业治疗服务、生活自理服务、社会综合服务和精神卫生教育服务等。
为了提高患者的精神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管理服务应当综合考虑患者的社会环境、心理和生物特点,采取有效的措施,制定科学的治疗计划,促进患者快速康复,确保患者的精神素质得到良好的发展。
中国精神疾病服务机构数、床位数及精神疾病治疗方法分析
中国精神疾病服务机构数、床位数及精神疾病治疗方法分析精神疾病是指在各种生物学、心理学以及社会环境因素影响下,大脑功能失调,导致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精神活动出现不同程度障碍为临床表现的疾病。
我国广泛建立精神疾病的防治机构,发展社区精神卫生服务,有利于精神疾病的康复、防止复发。
一、机构数截至2020年底,全国提供住宿的民政机构数为40749个,较上年增加4049个,同比增长11.03%;其中,养老机构数38069个,增长11.75%;精神疾病服务机构数144个,较上年持平;儿童福利和救助机构数735个,增长10.86%;其他提供住宿机构数1801个,下降1.48%。
按地区分,四川精神疾病服务机构19个,位居全国第一;紧随其后的是贵州,精神疾病服务机构17个;福建精神疾病服务机构14个,排名第三;其余江苏、湖南精神疾病服务机构11个;吉林、新疆精神疾病服务机构8个;黑龙江、云南精神疾病服务机构6个。
二、床位数截至2020年底,全国提供住宿的民政机构床位数为510万张,较上年增加52万张,同比增长11.46%;其中,养老机构床位数483万张,增长12.59%;精神疾病服务机构床位数6.7万张,增长3.08%;儿童福利和救助机构床位数9.8万张,增长1.03%;其他提供住宿机构床位数10.6万张,下降13.82%。
由于市场上精神疾病治疗需求量较小,精神病服务机构数量呈持续递减趋势,精神病服务机构的床位也随之减少。
截至2020年底,全国精神疾病服务机构床位数为6.7万张,较上年增加0.2万张,同比增长1.31%。
按地区分,四川精神疾病服务机构床位数最多,达1.47万张;其次湖南精神疾病服务机构床位数0.59万张,排第二;江苏第三,精神疾病服务机构床位数0.56万张;其余吉林、福建、新疆、贵州、黑龙江、重庆、广西精神疾病服务机构床位数分别是0.5万张、0.41万张、0.39万张、0.38万张、0.37万张、0.27万张、0.26万张。
浅谈如何搞好精神病患者的优质护理服务
到只有加强服务 , 才能满 足精神病患 者的身心健康需 求 ; 只有
加强服务 , 才能赢得 精神病患者的信赖 ; 只有加强服务 , 才能体 现 出 自身 的价值和满足 自我实现的需要 。 要树立 患者是上帝的 服务理念 , 真正把患者当作亲人来对待 , 做到 “ 四个一” 一张笑 :
24 对 生 物危 害 的 防护 .
2 _ 知识培 训 医务 人员要 掌握 各种传染 病的 临床表 .3 4 现、 传播途径 、 潜伏期及 防护措施 。 已知的明确 的传染患者要 对 做好隔离 , 患者离开诊 室后严格做 好终末 消毒 , 证环境及 器 保
械 、 品的清洁 , 好个人防护。 物 做
会 到独特的信任和满足 , 更能体会到他们 的人格 尊严存 在。我
院精神科 自从开展优质护理服务 活动以来 , 一直倡 导人 性化管 理, 坚持 “ 以病人为 中心 ” 为患者 实施药物 、 理 、 , 心 康复等 为主
者的需 求 、 满足患者的需求 、 确保患者成为医院的回头客。 中 其
对 患者的态度极其重要 , 内容包括 : 要展示 自己的最佳形象 , 良 好 的第一形象是决定 患者 是否信任你 的基础 ; 要用 良好 的形体 语 言表达 ,通过形体语言 可以体 现 一个 人的个 性及气质 , 这 是 与患者互相 了解 的关键渠道 ; 注意说话 的语气要 自然 、 亲切 , 让 对方乐意接受 ; 要正确掌 握打 电话 的技巧 ; 随时保 持饱满 的 精 神状 态 , 防止疲劳过度 。 3 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技巧与方法 31 增强服务意识 的重 要性 . 精神科护士必须 强化 服务 意识 , 改善服务态度 , 南被动服务变 为主动服务 。 应该充分认识
重性精神病服务规范解读
门诊 住院
最近诊断情况
最近一次治疗效果 患病对家庭 社会的影响
□/□/□/□/□/□/□/□/□/□/□/□
1未治 2间断门诊治疗 3连续门诊治疗
□
首次抗精神病药治疗时间
年月日
曾住精神专科医院/综合医院精神专科
次
诊断
确诊医院
确诊日期
1痊愈 2好转 3无变化 4 加重
□
1轻度滋事
次 2肇事
次 3肇祸
次
诊断证明书
住院病历
门诊病历 .
排查患者名单 12
不符合要求管理的档案
诊断病种不符合要求(精神病、精神障碍) 无诊断证明材料证明为管理病种
同时为以上两种情况者可判断为不符合管 理要求的档案,建议重新复核诊断。
.
13
规范解读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服务
二.服务内容
信息管理
国家重性精神疾病基本数据收集分析系统(Ⅰ
期)
开发部门:国家卫生部(2011.7) 国家严重精神障碍信息管理系统(Ⅱ期)
开发部门:国家卫生部(2013)
服务规范和规范解读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服务规范
二.服务内容
(二)随访评估 对应管理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每年至少随访4次,每次随访应
知情同意
对象-社区居家患者+机构门诊和出院患者
例外:符合《严重精神障碍发病报告管理办法》的,仅 需告知不需获得同意,出院后直接社区管理
有相应的地方立法规定
类型-同意社区;同意门诊;不同意
管理治疗网络知情同意书
.
7
解读
诊断病种:《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个人信息补充 表》
对精神病患者和家属服务内容
对精神病患者和家属服务内容精神病学拥有悠久的历史,自古以来,人们就担心人们的精神健康,并利用医学和社会资源提供服务和支持来缓解精神疾病的影响。
但是,直到最近几十年,才有人开始关注精神病患者和家属所面临的问题,以及他们需要的服务。
精神病患者是社会上最脆弱的群体之一,他们深受精神疾病的影响,需要时刻的支持和关怀,有时需要特殊的服务,以帮助他们应对社会环境。
为了满足这些需求,不同的机构都提供了一系列的服务,包括医疗服务、职业培训、心理咨询、社区支持服务、法律援助、教育和治疗等。
这些服务的目的是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帮助他们实现正常的社会生活。
除此之外,精神病患者家属也有普遍的需求,他们需要支持和照顾孩子,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家庭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因此,一些机构也为精神病患者家属提供服务,包括心理咨询、职业培训、社区支持、法律援助、家庭支持等。
同时,有一些专业的心理社会工作者也为家庭提供解决家庭问题的咨询和指导服务。
此外,还有一些健康服务机构也提供专业的医疗、心理咨询、康复护理服务,帮助患者应对精神疾病。
此外,在支持精神病患者和家属方面,也可以采取一些非营利性的措施,通过社会福利机构、宗教团体和志愿者团体等组织,为患者及其家庭提供免费的心理咨询、社会服务和心理康复服务。
总之,以上所列的服务非常重要,因为它们有助于改善精神病患者的日常状态,减轻他们的痛苦,促进他们实现正常的社会生活。
基于此,政府部门也应采取更多措施来促进精神病患者和家属的服务内容,以改善他们的日常生活。
自古以来,精神病学一直是一个重要的学科,伴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对精神病患者和家属提供的服务内容也在不断地改善和更新,以帮助患者应对精神疾病,实现正常的生活方式。
为了让更多的精神病患者和家属得到有效的支持,除了医疗、社会服务和心理康复服务外,还应该让政府部门不断改进服务,以更好地帮助这些患者和家庭。
重症精神病患者管理服务规范
诊断目的
为患者提供合适的治疗和管理 方案,帮助患者恢复健康和正
常生活。
04 重症精神病患者的治疗与 康复
药物治疗
1
药物治疗是重症精神病患者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
2
治疗过程中应定期评估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效果, 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和种类,以保持最佳的治疗效 果。
信息资源的共享
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实现患者信息、医疗信息和康复信息的互通与共 享。
照护质量的监测与改进
定期评估
对患者进行定期评估,了解患者 的病情状况、照护需求和照护效 果,为制定个性化的照护计划提 供依据。
质量监测
建立质量监测机制,对照护过程 和效果进行实时监测,及时Βιβλιοθήκη 现 和解决存在的问题。持续改进
就业安置
与相关机构合作,为患者提供合适的就业机会和就业 安置服务。
06 重症精神病患者的长期照 护
长期照护模式
持续照护模式
为患者提供持续的照护和支持,包括日常照顾、医疗护理、康复 训练等,确保患者的身心健康。
家庭照护模式
以家庭为中心,将照护服务延伸至家庭环境中,帮助家庭成员更 好地照顾患者,减轻家庭负担。
全面性原则
关注患者的生理、心 理和社会需求,提供 全面的护理和治疗。
关注患者的长期康复 和预防复发,提供持 续的支持和指导。
重视患者的家庭和社 会支持系统,促进其 康复和融入社会。
03 重症精神病患者的评估与 诊断
初次评估
评估内容
了解患者病史、家族史、生活环境、 工作状况、社会关系等,以及精神症 状、认知功能、生活自理能力等。
社区照护模式
利用社区资源,建立患者与社区的联系,促进患者融入社区,提 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服务工作制度
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服务工作制度重性精神病患者是指患有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持久的妄想性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等严重精神疾病的患者。
这些患者由于疾病的特殊性,需要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和管理。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这一特殊群体,我国制定了《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服务工作制度》,旨在为重性精神病患者提供全面、规范、人性化的管理服务。
一、服务对象《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服务工作制度》的服务对象为辖区内所有符合重性精神疾病诊断标准的患者,包括在家居住的患者和住院患者。
二、服务内容1. 患者信息管理为患者建立一般居民健康档案,收集患者的个人信息,包括疾病诊疗相关信息,并按照要求填写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个人信息补充表。
2. 随访评估对应管理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每年至少随访4次,每次随访应对患者进行危险性评估。
检查患者的精神状况,包括感觉、知觉、思维、情感和意志行为、自知力等。
询问患者的躯体疾病、社会功能情况、服药情况及各项实验室检查结果等。
3. 分类干预根据患者的危险性评估结果,对患者进行分类干预。
0级患者无需特殊干预;1级患者需进行口头劝告,提醒患者注意行为举止;2级患者需进行家庭监护,限制患者的行为;3级患者需进行住院治疗;4级患者需进行紧急救治,防止患者伤害自己或他人;5级患者需进行严密监护,防止患者实施暴力行为。
4. 治疗与管理为患者提供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康复治疗等综合治疗措施,以缓解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同时,加强对患者的管理,确保患者按时服药、定期复诊,降低疾病复发率。
5. 关爱与帮扶为患者提供关爱与帮扶,包括家庭关爱、社会支持、志愿者服务等。
帮助患者解决生活中的困难,提高患者的社会功能,促进患者融入社会。
6. 健康教育与宣传开展重性精神疾病健康教育与宣传,提高公众对重性精神疾病的认识,消除歧视,为患者营造一个包容、友善的社会环境。
三、服务流程1. 患者识别通过医疗机构、社区、家庭等多渠道识别重性精神病患者,确保患者得到及时的治疗和管理。
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精神病部分
目录
CONTENTS
• 引言 • 精神病的基本知识 • 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在精神病领域的应用 • 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在精神病领域的挑战与对
策 • 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在精神病领域的未来展望
01
CHAPTER
引言
目的和背景
目的
制定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确保精神病患者能够获得及时、专业、全面的医疗服 务。
部门间沟通不畅
公共卫生、医疗、康复等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 通机制,导致信息不畅、资源无法共享。
合作机制不完善
各部门之间的合作缺乏有效的协调和配合,导致 服务重复、资源浪费。
跨部门政策不统一
不同部门之间的政策存在差异,导致精神病患者 无法得到统一、连贯的服务。
05
CHAPTER
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在精神病 领域的未来展望
背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精神疾病的发病率逐渐上升,对公共卫生服务的需求也随之 增加。为了提高精神病患者的医疗质量和治疗效果,制定公共卫生服务规范显 得尤为重要。
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的重要性
统一服务标准
提高服务质量
规范能够统一公共卫生服务的标准,确保 精神病患者无论在哪个地区都能获得相同 质量的医疗服务。
通过规范服务流程和内容,提高公共卫生 服务的质量和效果,使精神病患者得到更 好的治疗和关怀。
环境因素
如生活压力、创伤性事件、药物滥用 等。
03
CHAPTER
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在精神病 领域的应用
预防与控制
预防精神疾病的宣传教育
通过开展精神卫生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精神疾病的认识,减少 歧视和偏见。
早期筛查与干预
建立精神障碍早期筛查机制,对有潜在精神障碍风险的个体进行早 期识别和干预。
精神疾病患者服务管治实施方案
精神疾病患者服务管治实施方案精神疾病是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疾病,它带给患者和家庭的生活、经济和社会问题是不可忽视的,而在精神疾病患者服务的管治中,实施方案的制定和执行相当重要。
一、背景我国目前,精神疾病患者的数量很大,在城市和乡村都有很多患者都无法得到恰当的治疗和关注。
而且精神疾病的影响并不只是单独对患者自身身心健康的影响,同时还涉及到对相应家庭和社会的负面影响。
二、问题近几年,我们发现有许多企图极端行为的精神病患者,他们并没有足够的关心或治疗,这一现象非常不好。
而且,在社会上对精神疾病仍然存在一种较为严重的歧视,这种现象也使得许多精神疾病患者无法正常融入社会,受到更多的伤害。
三、实施方案1. 从社会层面上加强对精神疾病患者的关注和管理精神疾病患者的管理需要不仅依靠医疗机构和医生、护士等人员的管理,同时还需要社会的积极关注。
因此,在加强精神疾病患者管理的同时,应该倡导更多的社会人士加入社区志愿者队伍,关注患者的身心健康。
2. 管理体系建立在加强精神疾病患者的管理之前,需要完善管理体系,建立完善的关于精神疾病患者管理的机构和人力体系。
这些机构需要特别招募具备专业技能的专家人员,他们不仅需要解决医疗问题,还要处理其中相关的社会和精神问题。
3. 制定精神疾病的帮助政策和最优疗法政府应该保障精神疾病患者得到及时的最佳医疗疗法,同时也要提供相应的就业、学习、生活建议与方便,为他们的生活提供基础保障。
4. 改善精神疾病患者的家庭环境家庭环境是精神疾病患者的关键,因此在管治实施方案中,政府和社区志愿者要积极为精神疾病患者家庭提供支持,帮助他们提升自我意识和心理学素质。
5. 加大宣传在各大媒体上加大宣传精神疾病患者的需求和情况,同时也要增强公众对精神疾病的认知,让更多的人理解和关注精神疾病患者的处境,扭转公众对精神疾病患者的歧视和误解。
四、结语在精神疾病患者的服务管治实施方案中,需要的不仅是医护人员的时时关注,更必须要依托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志愿者,共同为精神疾病患者带来更多温情和关爱。
加强精神病人服务的措施
加强精神病人服务的措施
加强精神病人服务是一项重要的社会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以下是一些措施:
1.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建立和完善精神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精神卫生
防治水平。
2.加强宣传教育:通过新媒体进行社会宣传,引导群众关爱精神疾病患者及其家庭。
3.实施精细化管理:对不服药患者实施精细化管理,督促家属履行监护责任,积极动员监
护人配合做好患者接受药物治疗的管理工作。
4.加强家属护理教育:对患者家属开展随访管理、药物不良反应识别和处理、康复指导等
基本服务。
5.建立社会化康复机制: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充分发挥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网底
功能,定期上门服务,规范管理患者。
精神病履约服务内容
精神病履约服务内容
精准执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
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文件精神,按照自愿原则,家庭医生团队按户与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签订服务协议,做到应签尽签。
对不愿接受签约服务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要积极宣传引导,并建立管理台账详细记录相关情况。
切实提高家庭医生履约服务质量。
家庭医生组织开展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健康评估,全面摸清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健康状况和疾病救治需求,并建立工作台账,采取针对性措施,做到签约一人、履约一人、做实一人。
服务任务
实现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覆盖。
高血压、糖尿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肺结核患者规范化健康管理率分别达60%以上;为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人口每年开展1次健康体检。
服务形式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应当采取团队服务形式,实行“1+1+1+1”模式。
即1名乡镇卫生院医生、1名乡镇卫生院公卫医生、1名乡镇卫生院护理人员和1名乡村医生等组成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
服务内容及服务费标准
服务内容: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康管理服务。
服务费标准:根据各地实际情况规定人均补助费,其中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承担一部分,医保基金承担一部分。
享受的优惠政策
签约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在签约机构可享受“三优三免”优惠服务。
即经家庭医生转往上级医院优先预约专家门诊、优先安排辅助检查、优先安排住院服务;看病免收一般诊疗费个人承担部分、免费享受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供的14大项服务、免费获得一份健康教育宣传资料。
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服务规范.精选PPT
分类干预的原则
稳定:
若无其他异常,继续执行上级医院制定的治疗方 案,3个月时随访。 (参与社会活动患者数:是指生活上能处理、参加家务劳动,社会中能够参加社会生产和社会活动的精神病患者数。
自知力不全:患者承认有病,但缺乏正确认识和分析自己病态表现的能力。 对辖区内确诊的重症精神疾病患者统一登记建卡和报告。
与原主管医生联系。调整过后,可连续观察4—6 交待家属保管药品的重要性
(6)嫉妒妄想:病人坚信爱人对自己不忠实另有外遇。
周,若有好转,维持治疗,3个月时随访; 暴力行为的危险性评估:
2级:打砸行为,局限在家里,针对财物。
无效上转,2周内随访转诊结果。 若无其他异常,继续执行上级医院制定的治疗方案,3个月时随访。
0级:无符合以下1-5级中的任何行为。 1级:口头威胁,喊叫,但没有打砸行为。 2级:打砸行为,局限在家里,针对财物。能被劝说制止。 3级:明显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不能接受劝说
而停止。 4级:持续的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或人,不能接
受劝说而停止。 5级:持管制性危险武器的针对人的任何暴力行为,或者纵
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服务规范 每次随访应对患者进行危险性评估.
1、精神分裂症 指临床幻觉、妄想、严重思维障碍、行为紊乱等精神病性症状 ,且患者社会生活能力严重受损的一组精神疾病。
根据患病以来到登记时的情况填写,在相应的级别上填写次数。 2、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
2、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 基本稳定:精神症状、自知力、社会功能状况至少有一方面较差,处于“病情不稳定”和“病情稳定”之间。
火,爆炸等行为。无论在家里还是公共场合
(三)、分类干预
进行病情评估。 检查:1、精神功能检查:包括知、情、意和自知力等; 2、询问体疾、社会功能、服药情况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等; 评估:1、症状是否消失;2、工作能力、社会功能是否恢
对精神病患者和家属服务内容
对精神病患者和家属服务内容
近几十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精神病患者的治疗方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家庭的支持也成为了治疗精神病的关键因素。
因此,如何提供针对精神病患者及其家庭的有效服务,已经成为值得关注的焦点。
首先,为了更好地向精神病患者提供服务,应尽可能多地了解其病情和家庭背景,以便能够更有效地针对患者的需要提供服务。
其次,针对精神病患者提供必要的治疗服务,例如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职业治疗等,可以有效缓解精神病患者的症状,改善其病情。
此外,还应为精神病患者及其家庭提供其他服务,如社区支持、医疗保健、家庭支持和心理咨询等,以促进患者的恢复及其家人的帮助。
社区支持系统可以提供住宿、交通、教育和就业服务等,以帮助患者尽快恢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节奏。
医疗保健服务可以利用电子医疗记录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和专业咨询服务等,以帮助患者更加有效地控制其病情。
家庭支持服务可以提供家庭咨询、儿童保育服务、护理服务等,以帮助家庭解决家庭困难,改善家庭成员间的关系,促进患者的恢复。
心理咨询服务可以提供专业介入,对患者及其家人进行指导,缓解病情,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
总之,要想有效改善精神病患者及其家庭的状况,需要通过提供全面有效的服务来支持他们。
因此,社会责任感应充分落实,政府和医院应当加大对精神病患者和家属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加周密、优质
的服务,以改善精神健康服务的整体水平,进一步促进精神病患者的康复。
以上就是关于对精神病患者和家属服务内容的3000字文章。
希望能够给读者提供一些帮助,促进精神健康服务的提高,让更多的精神病患者及其家属获得更切实的援助和关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神病服务与艾滋病神病防治工作计划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和全国农村卫生工作会议精神,扎实做好我区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根据《全国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十五”实施方案》、《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要求》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情况,特制订本计划。
一、目标与任务(一)全面启动全区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
具体目标任务是:精神病患者检出率5‰ 左右,监护率达到90%,显好率达到65%,社会参与率达到55%,肇事率下降到3‰以下。
(二)建立政府牵头,残联协调,卫生唱戏,各部门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全社会参与的精防工作组织管理体系,初步建立精神病人监护、家访、家庭病床和工(农)疗站、康疗站等康复系统。
(三)完善以医疗卫生机构为骨干,社区、村(居)委会为基础,家庭为依托的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体系,确保我区接受精神卫生服务的人群覆盖面达95%以上。
二、主要措施(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竞争压力增加和社会大的变革,精神卫生问题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开展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是政府和相关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区将把精防工作作为为民办好事、办实事的一项主要工作来抓,纳入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内容之一,确保建立和完善精防康复工作网络。
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认真落实,积极配合,形成政府牵头、相关部门齐抓共管的精神病综合防治工作新局面。
(二)精心组织,落到实处。
每季召开一次有关人员参加的精防会议,对各村的精神病人情况做到及时了解。
充分利用摄取康复中心的资源,引导摄取的精病人员进行一些有益有康复的各项活动。
落实随访制度,发现病情及时通报,同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生活上,精神上多关心他们,积极鼓励他们参加社区各类活动。
及时准确做好台帐及报表。
(三)广泛宣传,形成合力。
充分发挥宣传媒体作用,加强精神疾病防治康复知识宣传力度。
要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加强群众性精神病防治康复知识宣传,让群众认识精神疾病的本质和发生发展规律,掌握精神疾病的预防、治疗、康复措施,消除公众的歧视与偏见,倡导全社会都来关心、爱护和帮助精神疾病患者,为精神病人融入社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四)突出重点,确保质量。
精防普查与社区康复工作是精防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帮助患者及其家庭解决实际问题、体现社会效益的关键工作,要紧紧依靠各级精防组织,充分发动基层干部、患者家庭及所在单位和社会志愿者积极参与精神病患者的普查与监护工作,建立好看护网,挑选好社区、村(居)家访医生,把精神病防治工作作为残疾人康复和社区卫生服务的一项主要内容,对发现的关锁病人,逐个制定解锁方案。
对一级管治范围的病人要积极动员住院治疗。
要按照全国、省精防康复工作要求和考核办法,把好质量关。
(五)建立机制,长效运转。
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是一项长期性工作,要通过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的启动和保持良性运转的要求,逐步探索建立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长效运转机制,结合和利用社区、村卫生服务和基层三级防保网的力量,把我区的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精神病防治康复实施方案按照中国残疾人精神病防治康复“十一五”实施方案,结合我镇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的实际,特制定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实施方案。
一、任务目标为使我镇精神残疾人得到更好的康复服务,大力推广“社会化、综合性、开放式”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模式,使我镇广大精神病患者有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通过“十一五”期间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的开展,精神病人的监护率达到90%,显好率达到60%,社会参与率达50%,肇事率下降至0.3%,调查检出率达到6‰。
二、主要措施1、大力推广“社会化、综合性、开放式”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模式。
2、组织管理成立以镇民政、卫生、残联和相关精防医生为成员的镇精神残疾人康复技术指导中心,负责对全县精神残疾人康复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
(1)民政部门及时收容和治疗社会上无法定抚养人和瞻养人、无劳动能力、无经济来源的精神病患者,在医疗、康复、就业、扶贫救济、社会服务等方面对贫困精神病患者予以扶助。
(2)卫生部门将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纳入社区卫生服务和农村基层卫生服务内容,开展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的业务指导、人员培训,组织所属精神卫生机构及各级医务人员对精神病患者进行治疗,指导康复训练。
(3)残联做好宣传、发动、组织、服务工作。
组织精神病患者治疗后的康复训练,配合卫生、民政等部门,对贫困精神病患者进行救助,维护精神病患者的合法权益,组织乡镇(区)残联对精神病患者进行调查统计。
三、提供精防康复服务以精神卫生机构为依托,以社区(乡镇)卫生服务机构为基础,发挥村卫生室和精神病院的作用,从而形成住院、门诊、家庭病床、家庭看护相互配合的治疗系统。
多方筹措资金,加强精神病康复机构建设。
利用社区服务设施,对精神病人开展心理疏导、生活自理、社会适应能力训练等康复活动。
对贫困精神病患者免费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范围。
将贫困患者纳入定期免费服药范围,对特别贫困的急发性精神病住院患者实施救助。
对从事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的管理人员、社区医生、康复人员进行培训,增强为精神病患者服务的能力。
利用“助残日”、“世界精神卫生日”等活动,加强精神卫生知识宣传教育,反对歧视精神病患者,为患者回归社会生活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四、加强督查确保精防工作顺利实施通过县精防机构和技术指导服务网络的建设,定期对全镇精防工作进行督促检查、技术指导、考核评估,确保精防工作在我县顺利完成。
五、康复训练1、社区康复主要由监护人负责,社区(村)委会干部、社区精防医生和志愿者配合。
根据被看护精神病患者的具体情况,在精防医生的指导下,制定康复训练计划,并根据康复训练计划,对康复者进行有效的看护,在医生的指导下督促按时服药,并进行心理疏导以及体能训练、家庭生活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的训练,定期随访,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密切注意病人病情,如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协助家属送病人入院接受治疗。
2、机构康复⑴社区(村)采取多种形式,接收、安排精神病人参加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开展社会适应能力训练和文体娱乐活动、精神卫生知识讲座,进行医疗看护和心理康复,为精神病人提供康复、管理、就业等服务。
⑵长期养护对于家庭无看护能力且病情稳定的精神病患者,对有需求的精神病患者实施养护为主,兼顾医疗、康复、职业培训等综合性的服务。
3、其他针对康复后有能力参与社会正常生活的精神病患者,在基本生活保障的基础上,积极组织社区内精神病患者参加文化、体育活动,参与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融入社会生活,扶持病情稳定、恢复较好的患者就业。
六、工作流程1、乡镇(区)残联和社区(村)干部要定期随访,向精防医生反馈病人情况。
2、精防医生根据反馈情况作相应处理。
3、精防医生对处理情况进行监督和技术指导。
4、社区(村)根据医生的指导,及时调整康复内容。
全国重性精神疾病排查患者登记表辖区精神障碍患者管理登记册(按疾病分类)辖区精神障碍患者管理登记册(按疾病分类)辖区精神障碍患者管理登记册(按村分类)辖区精神障碍患者管理登记册(按村分类)重症精神病管理重性精神疾病档案资料管理制度1.成立本辖区重性精神疾病卫生工作小组,制定工作计划,定期召开例会。
2.开展重性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准确掌握精神病人基本情况,实行动态管理,及时准确将相关报表上报至中心重性精神疾病领导小组工作办公室。
3.开展重点人群的心理卫生咨询、心理行为干预、精神疾病预防等服务,早期发现精神疾患病人。
4.开展对慢性或服用维持剂量药物的精神病人诊治,对新发现或疑似病人应及时转诊至上级专业机构确诊。
5.建立随访制度。
定期走访居委会,按疾病分期随访精神病人,及时掌握病情变化、治疗情况、去向,填写随访记录,进行康复治疗指导。
6.指导监护人督促病人按时服药.观察可能出现的药物副反应和精神症状,动员病人参加社区组织的康复活动。
7.病人就诊或医务人员到病人家中诊疗时,应有家属或监护人陪同。
8.做好重性精神病人的管理,防止肇事肇祸事件的发生。
9.对“三无”精神病人登记造册并上报;对生活困难、符合免费服药治疗标准的患者,帮助申请享受、发放免费药物治疗。
服务随访制度1.要定期走访村(居)委会病人,至少每3个入户走访一次辖区登记在卡的精神病人,按要求填写“重性精神病患者随访服务记录表”,及时掌握病人变化情况,见面率达90%以上。
2.对新出院患者的第一次随访,确定疾病的分期,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康复治疗指导,完整填写随访记录。
3.对疾病期、波动期、人在户不在、户在人不在的精神病人进行随访,了解病人的病情变化、治疗情况、去向,填写随访记录。
4.指导监护人督促患者按时服药,观察患者可能出现的药物副反应和精神症状,动员患者参加村(社区)组织的康复活动。
5.随访期间发现生活困难,符合免费服药治疗标准的患者,与有关部门协商,使患者享受免费药物治疗。
6.入户随访前应了解患者家庭的基本情况,提前与所在地的村(居)委会干部联系,并通知患者家属,尤其对病情不稳定患者的随访要做好安全防护工作。
艾滋病保密程序1、咨询门诊(室)的环境布置符合保密要求:艾滋病自愿咨询室设在单独的场所,咨询室环境安静舒适,一对一咨询,提供保密性咨询。
2、咨询过程保密:未经本人同意,不得记录与求询者个人识别特征有关的信息;不得接受对有关求询者感染情况的调查。
非咨询人员不得进入咨询室,咨询过程中不得有任何无关人员在场。
3、检测报告过程保密:对初筛疑似阳性感染者不能告诉受检者本人,更不能到处乱讲。
工作人员不得向无关人员提供检验结果,要妥善保存各种实验记录。
初筛实验室的有关检验资料,档案、结果记录其他人不得翻录查阅,修改和销毁。
实验室工作人员,不能在非正式场合对外提供任何结果、数据。
不能将HIV抗体检验单(无论结果如何)随意放在化验室由求询者自取。
阳性检测结果不应通过电话告知。
4、未经本人同意,任何科室及个人不得将咨询者姓名、住址和有关个人、家庭、工作、检测结果、治疗、求助、转介等信息情况向外界公布或传播。
5、转介服务过程保密:在向指定提供转介服务的机构或组织(提供HIV确认试验和CD4淋巴细胞检测服务的机构,提供抗病毒治疗或信息的医疗机构,提供机会性感染和其它艾滋病相关疾病治疗的机构,提供母婴阻断服务的机构以及提供对感染者、病人及其家庭关怀和帮助的机构或组织等)进行转介过程中,注意患者信息不得扩散。
6、档案资料保密:规范管理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资料,咨询资料(病历、登记表、化验单等)均应放在能加锁的保密文件柜保存,专人保管,注意保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