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式教学论文
运用小组合作教学,培养数学创新能力论文
运用小组合作教学,培养数学创新能力一、运用小组合作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可行性按教学大纲的要求,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就一般教育原则而言,数学创新教育不应只是对少数学生的英才教育,而应是面对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
而学生数学创新能力及其发展具有类型和层次上的差别,这种差别是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交互影响形成的。
因此对每个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不可一概而论,不能用一个模式去培养,以其自身的特点,正好适应学生创新能力的这种发展规律。
首先,小组合作教学,优化了教学信息的传递渠道。
教学中,教育对象由一个个的学生转变为一个个的小组,师生信息的交流方式上,由单一的注入式转变为师生间多向式的交流形式。
让学生直接参与教学活动,将注重学生对知识结果的学习转变为注重学生对知识过程学习,教师与学生之间有相互的呼应和信息交流,学生与学生之间也有相互的信息交流。
其次,小组合作教学,以其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对学生施以不同的刺激方式,能够始终抓住学生思维的兴奋点。
如搞一些“改错课”、“小组自学课”、“小组竞赛课”等,让学生积极参与,而正是在这种多样化和多层次的积极参与和思维启迪中,学生的创新火花才被点燃,并最终成燎原之势,达到我们的教育目的。
再次,小组合作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的评价体系。
传统的学习评价以考试分数来体现,而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评价。
小组合作教学是对小组全面而客观的评价,尤其是把学习评价渗透到教学过程中,把个人评价与集体评价,考试评价与学习过程评价,特别是把知识评价爱与创新能力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学习成绩册上已不单单是一个分数,而是学生对知识掌握和能力提高的一个集中体现。
二、运用小组合作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1、通过小组活动,创设竞争情景,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初中生的非智力因素发展处于半成熟半幼稚的状态,这个阶段的学生具有近景性、直接性的学习动机,这就使他们具有好胜心强、喜欢竞争的性格特点。
小学数学教学小组合作学习论文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的小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由于它在改善课堂气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等方面产生了很好的效果,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我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下面我简单谈谈我的做法及思考: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意义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内涵丰富,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
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在小组成员间形成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使小组成员间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之间的共同进步。
因此,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新课标的需要!二、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过程小组合作学习只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多种学习方式中的一种,并没有固定的操作模式。
我在教学中,常常是这样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1. 创设情境创设情境的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二年级的学生才6、7岁左右,天真、爱幻想、是他们的天性。
因此,我在教学中经常采用的办法就是描述一个美丽的童话故事或贴近儿童生活的事件,要解决的问题就包含在这个故事或事件之中,实际上就是为学生设置了解决身边数学问题的情境,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新教材编辑了大量的情境教学内容,图画精美、生动细腻,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为我们创设情境提供了生动有趣的素材。
2. 明确学习任务为了让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开展得有序、有效,学生一定要有明确的学习任务。
也就是教师向学生说明学习的内容和目标、完成任务的方法,评价的标同参与,人人都有事可做!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的任务,可以避免小组合作学习的盲目性,充分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3. 合作、探究合作探究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动性。
例如:在学习”量长度”时,我让孩子们分组测量,于是孩子们有的指挥,有的手拿粉笔做记号,有的充当标杆,有的用尺子量……每个人都兴高采烈,洋溢着主人翁的自豪感。
高中数学小组式教学实践研究论文
高中数学小组探究式教学的实践研究摘要:小组探究式教学,是我们在高中数学学习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对我们实际的教学活动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本文从高中数学小组探究式教学的实践形式和内容方面做出了详细的讲解,希望藉此给同行带来一些启示。
关键词:高中数学小组探究式教学实践高中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不仅要求我们在基础知识、运算思维、空间想象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提高,还要求我们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检查、自身实践的能力。
基于此,我们提出了“探究式”教学活动实践,旨在提高学生主体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数学小组探究式教学的实践如下:一、探究式教学的实践构思。
由于目前科技的进步,以计算机信息技术为主导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我们拟将现代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进行整合运用,其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主创新、自我实践、自我完善能力。
二、探究式教学的方案。
教学方案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的评价。
根据高中数学新课程大纲注重数学能力培养的要求,我们经过精心的策划和深入的思考,联系数学课堂实际,决定从课堂的情境教学手段开始,由情境引出问题,这一部分属于教师“教”的范畴;提出问题之后,由学生分步骤进行自我探索、小组协作,并通过网络手段实现网上自我测试、自我评价,这一个过程属于学生“学”的范畴;最后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共同对流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双向的剖析和探讨。
用简单的单向流程图则是“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自主探索——小组协作——网上评价——课堂小结”这样一个过程。
要以学生自我发展、自我评价为主要模式,以认知和教学互动理论为实践研究的主要理论基础,借助校园网络环境作为平台,其核心就是“小组探究式”高中数学课堂双向“教”与“学”实践活动。
三、探究式教学的实例。
1.创设情境。
自课改以来,“情境”教学手段备受教师们的喜爱。
情境教学手段最大的功能就在于,能够使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之下快速进入学习的状态,并在情境中能够发挥超常的学习热情,继而增强了学习的效果。
小学语文小组合作论文(2)
⼩学语⽂⼩组合作论⽂(2) ⼩学语⽂⼩组合作论⽂篇三 ⼀、建⽴有序的合作常规是有效开展⼩组讨论的重要保障 ⼩组讨论使课堂⽓氛活跃起来了,同时也给教师控制课堂秩序带来了困难,易使课堂教学产⽣看似热闹实则混乱的局⾯。
这就需要建⽴⼀套活⽽有序的合作常规,并通过训练使之形成习惯。
具体来说,可从两⽅⾯来操作: 1.合理分⼯,明确职责。
在⼩组中,⼈⼈都是学习的主体,在⼀个阶段每⼈都有相对侧重的⼀项职责,担任⼀个具体的合作⾓⾊,要培养组员的责任感和合作精神,所以讨论时分⼯⼀定要明确。
根据不同活动需要设⽴不同⾓⾊后,教师还要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学⽣的特长、个性差异等进⾏合理分⼯(也可由⼩组成员民主协商,⾃⾏分⼯),向学⽣提出本次活动的内容和要求,让他们知道要做什么,怎么做,明确各⾃责任。
每个⼩组应设⽴⼩组长、记录员、汇报员及其他成员等。
⼩组长应选有较强组织能⼒和合作意识的学⽣担任。
其主要职责是对组员分⼯,组织全组⼈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操作、探究活动。
2.培养良好的讨论习惯。
学会合作是时代对⼈的基本要求。
课堂上⼩组讨论的形式能为学⽣提供更多的表现⾃我和欣赏他⼈的机会,有利于学会⼈际交往,优势互补,促使个体的社会化。
但如果没有良好的讨论习惯,则合作只是空谈。
因此,教师应利⽤⼩班⼈数少的优势,切实做好对学⽣良好讨论习惯的培养。
(1)独⽴思考的习惯。
⼩组讨论要建⽴在独⽴思考的基础上。
没有经个体精思⽽匆忙展开的讨论如“⽆源之⽔,⽆本之⽊”,表达的见解既不成熟,也不具备深度,更谈不上个性和创见。
只有在学⽣思考到⼀定程度时开展⼩组讨论,才有可能出现⼀点即通、恍然⼤悟的效果及观点的针锋相对和正⾯交锋,才能找到最佳答案。
(2)认真倾听和⽂明发⾔的习惯。
在⼩组内交流时,要多采⽤轮流发⾔式,应在“主持⼈”的协调下,每位学⽣依次发表意见(可让后进⽣先发⾔),使每个成员不得不参与思考、讨论,提⾼弱势群体主动参与意识,变被动为主动,在合作交流中有所收获和提⾼。
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论文
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论文引言随着教育理念的改变和教学方式的创新,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语文教育中日渐流行。
小组合作学习能提升学生的学术表现、促进其他领域的发展以及提高创造性思维等质量,有助于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技能,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合作。
本文旨在分析和探讨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效果,进一步激发教师和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理论基础小组合作学习概述根据 Vygotsky 的理论,人类的认知获得是通过社交相关的互动和合作来完成的。
如今在教育领域,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基于此理论的教学方式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协作完成某项任务或者项目,并在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指导和支持。
该方式不仅有利于学生发掘自身天赋,同时也能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交流技巧和社交技能等品质。
初中语文教育初中语文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与想象力能力,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以及加深对汉语历史文化的了解。
语文能力也是其他学科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实践研究前置调查在进行实践研究之前,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和学生问卷调查,来了解他们对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接受程度。
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态度积极,认为这可以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语言知识。
实践方案在教学中,我们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他们协作完成一个特定的任务。
比如,阅读一段散文,让学生分工合作,一起创作出一本小册子,或者基于所学知识,编写一个短剧本等等。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框架和指导,同时也有利于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指引学生有效地完成任务,并及时给予好的反馈。
研究结果通过对这些课堂的调查和访谈以及学生的学习表现观察,我们发现,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大部分学生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和表现。
小组学习可以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促进学生之间的好奇心和兴趣,并使学生对课程有更深入的理解。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们也开始对彼此产生关注和兴趣,建立起互帮互助的好习惯和良好的学习氛围。
高中语文小组合作教学论文
高中语文小组合作教学论文高中语文小组合作教学论文基于合作学习有效性的考虑,教室应主动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之中,以便在学生讨论问题的重心发生偏移时,及时进行纠正和引导。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中语文小组合作教学论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摘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越来越重要,它对于学生语文学习的效率和兴趣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为此,本文将结合笔者自身的教学经验,就高中语文小组合作教学的几点策略展开研究。
关键词:高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效率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异质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主体,以小组目标达成为标准,以小组成绩奖励为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
小组合作学习之所以能够广泛存在,主要是因为它的互助性和发展性,有利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
充分利用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能够恰如其分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那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组织小组合作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呢?下面我们分点论述。
一、科学遴选小组合作学习内容,提升合作学习效度基于提升学生小组学习效度的考量,教师应注重对学习内容的科学遴选。
通常而言,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能够被具备一定思考意义的问题所调动,进而使参与其中的每一个学生的求知欲望得以增进,同时合作欲望得以增强。
考虑到开放性问题通常包括多种解题思路,问题的答案也并非唯一,因此教师可考虑遴选开放性问题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相关内容。
考虑到学生对开放性问题的解题思路通常欠缺全面性,因此其在个人进行问题作答时会遭遇困境,基于此种情形,学生通常需要经由同其他同学的思维交流,实现对问题的破解。
在这一过程当中,每一位小组成员的观点实现交互碰撞,从而使存在争议的相关问题变得明晰,进而深化每一位学生对知识的认知与领悟,从而彰显了小组合作学习的价值。
笔者在讲授完《春江花月夜》一课时,要求学生先对全文进行细致阅读,并对文章中出现的一些景物进行思考,诸如美景对文章作者的哲理启发是什么,文中的月亮所指为何等,其后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前述问题的讨论,从而使学生实现对前述问题的破解。
小组合作学习研究论文
初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我国目前的外语教学水平,教学方法普遍存在“费时较多,收效较低的问题,亟需研究改进”。
之所以出现上述现象,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我们的教学思想与观念太落后,还始终未能摆脱“呈现——接受”的传统的教学模式,课堂组织形式单一,教学方法与学生的学习方法落后,师生关系僵化。
而“小组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教学模式,改变了现状,更强调从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行为入手,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技能的全面发展。
我校的英语教师采用了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方式。
这种方式通常要求学生2至6人一组,围绕所给的话题进行语言活动:表演对话、操练语言知识、发表个人见解、通过讨论解决某个问题等。
它有效地加大了学生语言的实践量,培养了学生在群体中与他人合作的能力,确实收到了不少成效。
然而,许多合作学习活动看似气氛热烈,学生兴趣浓厚,滔滔不绝,意犹未尽,但是热热闹闹之后,学生却一无所获,小组合作学习出现低效甚至无效现象。
因此,研究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合作学习的操作1、合理分组。
考虑学生知识结构、能力水平、个性、性别等因素,混合分成四人一组,让每个组尽量均衡,尽可能处于同一水平,具有同样的竞争力。
2、分工协作。
每个组内设立组长、记录员、资料员、发言人等个一名,采用轮班制,确定每个成员的职责,明确每个成员的任务。
3、增强合作意识。
平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特点,课内外设计一些适合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
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的趣味性、可行性和探究性,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
在课堂教学中适时恰当地把握时机,选择有讨论价值的内容,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既发扬了教学民主,又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机会。
在合作中,人人参与、个个发言、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增加了课堂信息交流量,促进了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发展。
4、训练合作技能。
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个人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学习—全班统一交流。
小学语文小组合作论文推荐(共5篇)【教学论文】
第1篇:浅析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现状及策略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当前教师教学改革和创新的一个策略和手段。
相比较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而言,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具有很多积极的意义。
但是,当前,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还存在很多问题。
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通过不断的总结和创新,找出存在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近年来,新课程改革发展如火如荼。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教师的课堂教学不应该在继续沿用传统落后的应试教育模式,而应当有所改革和创新,实现课堂教学的有序发展。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运用,具有很多积极的意义。
因此,教师应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积极推进小组合作学习,实现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又好又快发展。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生或群体,为了达到共同的目的而在行动上相互配合的过程。
小组合作学习是在班级授课背景上的一种教学方式,即在承认课堂教学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下,教师以学生学习小组为重要的推动性,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达到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的目的,改变了教师垄断整体课堂的信息源而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的局面,从而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也因此得以充分的发挥。
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理论与方略。
由于其实效显著,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当前,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还存在很多问题。
主要在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运用手段等不够熟悉,致使教师的教学不能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应有效果。
总结下来,主要问题如下:1.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当前,在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很多教师的合作学习模式开展不够到位,教师对合作学习的模式、注意事项等认识不足,致使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开展效率低下。
学习小组探究式教学论文范本
学习小组探究式教学论文学习小组探究式教学论文范本1合理划分学习小组每个小组都会配备组长和纪律管理员协调好组内的讨论氛围.以轮换发言作为基本机制,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正视问题,积极分析问题,交流看法,获得掌控课堂的机会.每次需要发言的学生整合小组内部观点及解题思路,确保发言时有话可说,目标明确,观点鲜明.2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在教学中,当老师抛出一个问题,会面临几种情况:(1)较为优异的班级,会有部分学生主动分析(2)较为普通的班几乎很少有学生愿意主动回答,就算回答也多是支支吾吾;(3)学生不经思考便胡乱回答,扰乱其他学生的思考.这些现象的出现是学生面对问题的态度不同,学生在探索问题起始阶段都是愿意去独立分析和解决的,但是不同人思维的严密性和完整性不同,思考所需时间也不同,使得大部分思维效率低的学生在单独面对了多次的思维挫败之后就不愿再去主动思考而是等着其他学生或教师的陈述.这样的课堂就算是以问题引领为主线,也是浮于表象,不能真正称之谓有效课堂.学习小组的引入就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在组内讨论的过程中学生经过独立的思考将各自的观点或表述或补充,既不缺乏独立的思考,又融合了集体的智慧.原先不愿思考的学生也会被带动起来,不用担心在课堂上因为说错而懊恼,他可以在轻松自由的空间中说出自己的观点同时汲取其他同学的思维闪光点,在不断地讨论中让枯燥的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地探究,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通过学习小组的讨论,可以培养学生对问题表象的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能力,培养他们敢于提出不同观点的能力.3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让学生动起来使课堂有了生机,但动起来是否有效,还要看学生如何说.学生的说在于两方面:第一是学生之间的交流.要说出自身的观点让其他组员信服,就必须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细致的分析,这就触发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说出的观点不被其他组员接受,要面对其他组员的反驳并与之辩解,这不但可以培养学生面对分歧耐心接受的心态还能让他们在辩解中对问题的本质进一步挖掘,对问题的理解更加的全面,思维得到升华,随之而来的想要解决问题的热情就得到了激发,让他们感受到每一节课都是有兴奋点的,都是可以通过自己来解决问题而不只是教师的讲解而已.第二是学生向老师和其他同学的阐述.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小组的发言人,对学生而言这是一项代表集体智慧的演说,也是自身能力在全班的展示.这样的.方式不但避免了教师在随机提问中遇到的诸多尴尬场面,还提高了教学时间的有效性.学生的观点无论是否全面都会激发其他学生的共鸣,并无形中触发了其他学生积极的对比自身的观点,加强了课堂中生生互动以及师生互动.学生说出想法和阐明观点的同时促使学生将问题主动暴露,让他们的思维更加的开放,学生除了在课上能够独立思考外,更多的是在讨论中调整了对知识的整体认识,通过长期的训练和强化,形成对问题分析和把握的惯性,这是单独依靠教师的讲解所不能达到的.在这样的氛围下教师只需稍加点拨并给予必要的方法总结就可以让这节课达到预期.4让学生走上讲台教师的阵地在讲台,很少会让学生占领.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可以轻松的走下讲台,为学生让出一片天地,学生在充分的讨论和思考之后更有自信的走上讲台.教师除了让学生在新授课中板演例题,在习题课的讲解中,还要鼓励学生在讲台上以教师的姿态给其他同学讲解问题.凡是能够通过流利的语言将问题要点剖析清楚并条理分明的表述出来,其实就是意味着学生对此问题已经了如指掌,深入掌握了.这样的课堂比起单一的教师引导解析要高效充实的多.当然,在学生的讲解中,教师不用期望学生讲的面面俱到,因为教师仍然是组织者和掌控者;是组内研讨的参与者;是小组研讨的引导者.在学生犯错时鼓励其他同学纠错,在学生有所疏漏时及时补充,让整节课能够在有序的讨论中得到升华.这样的课堂教师不用讲太多,把时间还给了学生,让学生体会到了探究的乐趣,意识到了学习在于不断地攻克难题,培养了他们分析和思考问题的能力,使他们更有信心面对新的问题.课堂上,没有思维碰撞是不深刻的,没有激情的辩论是不精彩的,没有亲身体验是不完整的.现在提倡的探究式教学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学习小组的应用让探究式教学变得更加丰满而富有成效.。
怎样利用小组合作进行有效教学论文
如何利用小组合作进行有效教学摘要在新课程改革中,利用小组合作教学的过程中;怎样分组,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知识准备,怎样开展合作和合作分工。
其次教师在小组合作中的学案设计,在合作过程中对学生的关注。
以及怎样对合作学习的评价和课后反思。
关键词开放分组小组合作小组评价实施新课程改革最关键的环节就是学习方式的变革。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能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我县先学习了杜朗口中学的教学模式,我校实行三刻钟教学改革。
在尝试使用合作学习这种方式的过程中,我们也总结了一定的经验,下面我结合实践谈一谈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一步发掘小组合作学习的价值。
一、开放分组,重视全体小组的组成应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商讨决定,要考虑学生的成绩、性格、性别、交际能力等。
同时,要引导学生学会与不同的人相处,尤其要关心那些交际能力弱、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同学,争取组内同学共同进步,要求组内每一个成员做到全身心投入和全程参与。
每个小组的人数应适当。
各小组确定一名组长,和一名副组长。
二、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准备首先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有一个适合于探讨的问题,而且是能让所有的学生都要参与进来,每一个人都要有独立思考的机会,做到人人有事做,每一个学生都是课堂的主人。
(一)注意指导学生做好知识储备和这节课有关的知识要做好复习,下一节新课做好预习。
这样在课堂上他们才能表现。
(二)要设立小组目标在活动中,小组是一个整体。
目标的达成是以小组而不是以个别组员的成就来衡量的。
也就是说,只有当小组的其他成员都达到了目标时,自己才达到目标。
在共同目标的作用下,各组成员结成“利益共同体”:成绩好、能力强的学生在自己完成学习任务后会积极地去帮助其他学生;而成绩较差,能力较弱的学生则会出于集体荣誉感和自尊心,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学习,以保证自己所在小组不会因为自己失败而失败。
(三)个人的职责要明确为了实现小组目标,保证每个组员都能对小组成绩有所贡献,小组活动应对组内成员作明确的分工。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论文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论文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写过论文,肯定对各类论文都很熟悉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提高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一篇什么样的论文才能称为优秀论文呢?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写作小组合作学习论文,山草香整理分享了9篇浅谈小组合作学习论文。
一、确定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主题以学生为主体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在实施过程中,探究问题合理确定会直接影响探究效果,一般来说,问题越具体学生的探究活动越容易深入,倘若探究的课题过于宽泛,学生的探究活动就会浮于表面,无法出成果。
如在《发达的古代农业》这节课中,笔者给学生布置的第一个探究课题是农业在古代中国中的地位及其具体表现,这个探究问题相对来说提得较具体,学生在思考和回答的过程中会更有针对性,从而不容易出现偏离主题的现象。
二、引入小组竞争机制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通过合作学习积极发掘学生各方面的知识和潜力,这种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学习如果恰当地引入竞争机制,往往会更好地强化合作学习目标,更有效地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讲到“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这个框题时,笔者把学生分成四个学习小组,让他们分别从农具的改进、耕作技术的进步、耕作制度的变化和水利灌溉技术的提高四个方面进行探究,然后综合这四个方面的情况说明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处于不断成熟的过程中。
这样把较大的问题分解成一个个具体的问题,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明确探究的方向,还可以在小组之间营造竞争的气氛,提高学生探究思考和回答的积极性。
三、注意合作学习过后的总结归纳和难点突破以教师为主体的讲授式教学活动可以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做到系统化、逻辑化,相对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合作学习方式获得的学习成果显得比较杂乱。
在合作学习活动结束后,如果教师不能及时地对学习活动的成果进行点拨总结归纳,就会使合作学习成果大打折扣。
因此,在合作学习过后,教师一定要注意总结归纳。
除此以外,每个章节都会有一些难点内容,这些内容仅仅依靠学生的合作学习往往难以有效突破,这时候,教师要对这些难点内容进行更进一步的分析讲解和突破。
教学中的小组合作论文
教学中的小组合作论文教学中的小组合作论文一、理论认识1. 什么是“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
2. 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小组合作学习,首先使学生在小集体中相互适应,通过适应这个小集体,逐步过渡到适应大集体,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小组成员能够在小组内进行充分的语言、思维及胆量的训练。
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他们能够大胆地将自己的见解通过语言表达出来。
在交流中逐步培养学生能主动与别人交往,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
(3)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锻炼机会,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一个能够充分表现自我的氛围,为每个学生个体提供更多的机遇。
(4)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小组合作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组内的每一个学生都树立起集体中心意识,增强学生为捍卫集体荣誉而学习的强烈动机,这种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正是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具体体现。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原则1. 分组要科学课堂上我们要根据学科内容,学生的特点进行科学分组。
首先,每组中必须具备一名有组织能力、表达能力、乐于助人的学生作为每组的组长。
2. 合作学习的任务要得当合作学习的任务难易要适度。
如果合作所解决的问题不用思考就完成,小组合作就会流于形式;如果所布置的问题太难,学生则不知如何下手,这样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而且也会造成学生对合作失去兴趣。
3. 合作学习的.程序要清晰在小组合作讨论之前,先让学生充分地独立思考片刻,然后各抒己见,进行充分的交流。
而后再进行综合分析,判断,从而确定本组的最佳方案。
最后进行全部的交流,得出最后的结果。
4. 合作学习的评价要全面首先,小组之间的评价,要让学生充分地考虑到每个小组是否都积极地参与到合作之中,每个小组在合作中是否互相协作,每个小组是否在活动中有所创新,每个小组是否遵规守纪等。
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教学论文
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一)、学生方面1、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去发展自己的数学思想,去倾听别人的想法,去学会进行数学交流,以增强整体合作意识,那么如何让学生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呢?平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特点,设计一些适合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并通过激励性的评价,使学生体会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每个人的长处都能在集体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2、训练合作技能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主要是通过讨论、争辩、表达、倾听及参与实践等形式来展开的。
为了提高合作的有效性,必须重视合作技能的培养。
(1)学会倾听在小组讨论过程中,要求1人先说,其他人必须认真听并且不能打断别人的发言,要能听出别人发言的重点,对别人的发言做出判断,有自己的补充或独到见解,在这样要求下训练,学生不但养成了专心听的习惯,而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尊重的品质。
这种品质的功能也能延续到学生的一生发展。
(2)学会讨论合作学习中,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通过共同讨论、相互启发,从而达到合作的目的。
为了提高讨论的质量,教师要教给学生讨论的方法:各组由一人汇报自学或独立思考的内容,其它成员必须认真听,并且有自己的补充和见解,最后,还应将各自遇到的问题提供给全组成员讨论,对达成共识和未能解决的问题分别归纳整理,准备发言。
(3)学会表达在合作学习中,学生的友好交流和自我表达都离不开语言的表述,为了达到训练目标,首先教师要提供讨论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敢说、会说,培养学生善于倾听、思考、判断、选择和补充别人意见的好习惯。
其次要求小组成员人人都说,而且要能大胆完整地说,要鼓励礼貌用语。
如对某一问题有不同看法时,起来补充或纠正时可以这样说:“我对第X小组XXX同学的意见有补充或有不同看法。
”听、说技能是合作学习的基本技能,它是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讨论和探索形成的。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相互帮助,相互启发,实现了学习互补,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发展。
小组教学模式有效性论文
小组讨论教学模式的有效性小组讨论是合作学习中教学环境最宽松、学生参与度最高的互动学习方式。
在教学中,小组讨论的使用也最为广泛。
不容忽视的是,一些课堂的小组讨论虽然看来是有组织的,但学生的合作未必有效。
在缺乏有效性的小组讨论过程中,你会看到一种表面的热闹——学生热烈地发言,各自陈述自己的意见,但做出积极思考的仍是那些成绩好的学生,相当一部分学生仍是陪衬或旁观者。
很多时候,学生只是分成小组坐着,学习活动依然彼此独立。
随着新课程的深入,活动将会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小组讨论将会被更广泛地运用。
美国教育学家布卢姆认为:当学习转化为一种合作过程,人人都从中受益时,小组学习是十分有效的。
那么,提高小组讨论有效性,就成为当下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作为一线教师,我认为,从教师的角度出发,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如何提高小组讨论的有效性。
一、切实转变教育理念,为师生“课堂心理零距离”奠定基础在小组讨论中,教师并不是置身于外的,而是更要发挥主导作用。
作为主导的教师必须切实转变教育理念,才能与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找到师生、课堂的最佳结合点,提高小组讨论的有效性。
教师对教材的“二度开发”,对课堂的组织,要有新课程的理念作为支撑。
小组讨论的有效进行,需要教师从点滴做起,用新课程理念研究、分析、重组教材,才能真正贴近学生,融洽课堂气氛。
教师还要深入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实际(素养及现时发展水平等),最大限度地实现学生的共鸣。
否则,出现“学生关心的未必是教师预设的,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未必感兴趣”这种问题,则难以实现有效的合作与讨论。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行为需要教师从自身做起,要求教师以身示范并渗透到教学过程中。
课堂评价体现了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
注重使用过程性评价,抓住学生的闪光点,采用因人而异的激励性原则,才能实现与学生的“心理零距离”。
课堂的即时评价要宽容,比如不说“错了,请坐”而说“有其他的回答吗?”等。
小组讨论目的是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分享彼此的观点,然后在反思中比较、提高。
小学科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研究 论文
小学科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研究摘要:从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来看,从简单的信息传递到当前的复杂纷乱信息数据时代,亘古不变的是大多数人都依赖于相互合作。
可以说,合作是人类社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合作学习是现代教育的重要形式,是提高学生课堂参与效率的重要途径。
小组合作学习以其独特的优势推动了中国的教育改革进程,从而有助于中国教育改革新领域的开拓。
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我已经开始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实践的研究,寻找合作教学的可能性,并且总结经验,提供相关措施与意见。
关键词:小组学习小学合作学习科学一、合作学习的意义(一)理论意义新课程教学改革的理论意义在于,它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始终坚持以任课老师为教学主导,以学生为课堂中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进而产生学习主动意识。
在这一变化中,大多数教师仍然摆脱不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因而无法充分发掘学生的学习主动意识。
本文根据小学科学教学的要求,对小组教学进行了深入研究。
本研究的预期结果对小学科学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为小学科学教师课堂教学提供参考。
(二)实践意义本文主要通过对小学科学教学的调查,系统地研究当前小学生在科学课程学习中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标,现代科学素养的形成仍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早期的科学教育在学生学习习惯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而决定的作用。
家庭和社会肩负着科学思想启蒙工作的使命。
对于学生的期望不同,会引起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不同,没有适当的引导也会导致学生缺少自主参与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他们对科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热情,引导他们积极地学习新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感受科学活动的整个过程和方式,让他们理解科学技术与现代社会之间的关系,并且愿意积极地与他人共同协作,追求终身学习和科研学习等各门专业的全面发展,更促进学生逐步形成科学的思维认知模型和科学观。
本研究旨在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兴趣,在现代小学科学教育课程中开展一种合作式的学习。
科学教学中探究式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论文
科学教学中探究式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论文第一篇:科学教学中探究式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论文一、合理分组,奠定小组合作学习的良好基础虽然在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下,许多教师的教学理念发生了相应的转变,对于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有了日益充分的认识,然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小学科学课堂上的小组合作学习并没有得到科学的开展,其中不合理分组的问题表现得尤为突出。
在传统的小学科学课堂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常常出于便利,直接将学生按照就近原则进行分组,这种方法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具体情况,非常不科学。
因此,需要按照异质搭配和男女搭配的原则来进行分组。
异质搭配指的是考虑到学生态度、知识、能力和情感等方面存在差异,按照取长补短、相互帮助和共同成长的方法进行分组;男女搭配,指的是使小组成员的男女比例保持相同,从而在优势互补的基础上促进组内的合作与组外的竞争。
在分组时,首先,教师必须做好对学生基本情况的充分了解。
其次,合理地把学生分到各个小组当中,可按照学习成绩、性格特征、男女比例和知识技能等因素,将学生进行分组,一般每组保持4~5人。
而后通过教师委派或学生选举的方法确定各组的组长、组织员、协调员和督察员等,采取轮流担任制来调动每个小组成员的积极性,在角色互换中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
最后,应当定期地召开小组长、协调员、组织员和督察员会议,教师通过对反馈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及时地发现问题,并进行解决与改进。
二、制定规则,保障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保证小组合作学习规范化而制定的规则,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正确学习习惯,从而实现小组合作学习优势的充分发挥。
1.合理做好组员分工,明确组员职责确保每一个小组中都有一名组长、一名汇报员和一名记录员。
其中组长主要负责组员的分工和组员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组织与开展,通常都会让组织能力、合作意识相对较强的学生来担任;汇报员主要是将组内的合作学习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并在班级的交流活动当中做好汇报;记录员主要是对合作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进行记录。
高职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实验设计论文[精选5篇]
高职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实验设计论文[精选5篇]第一篇:高职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实验设计论文摘要:本文试图对高职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进行重新设计,设定了该模式的实践过程分为准备、实施和总结分析三个阶段。
以项目化教学为基础,能够发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作用,增强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切实达成人才培养的目的。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项目化教学;高职一研究背景学会合作不仅是学习的需要,更是工作和生活的需要(张茜,2007)。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把“学会合作”看作是面向21世纪的四大教育支柱之一,“学会共同生活,学会与他人一起生活”成为学校教育培养的目标之一。
我们在针对广东160家用人单位对高职学生的人才需求调查中,企业明确表示岗位要求的职业道德规范中团结互助是仅次于敬业爱岗和诚实守信的。
且在对多个岗位招聘信息分析中也发现对应聘者团队合作能力的要求。
如何在学校教育中激发学生的合作动机,培养与他人的合作能力,是时代前进、社会发展对学校提出的新要求(Jaeobsetal,杨宁等译,2005)。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被普遍接受的教学改革,在现今高职教育中,如何充分发挥该方式对人才培养的作用,是一个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问题。
如何把“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切实有效实施,需要寻找突破口,结合项目化教学,可能是一个比较好的视角。
究竟怎样操作,首先要有个具体设计。
设计的理念要考虑到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和实际操作的问题和困难,才可能行之有效。
合作学习(CooperativeLearning)是学习者以小组形式参与、为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在一定的激励机制下而合作互助的学习行为。
在教学实践中,合作学习通常由4个基本要素组成,即小组、成员、辅导教师和学习环境。
本研究参照胡小勇等(2009)优化分组学习效果的实践策略——以《教育传播学》课程为例的研究一文中的实践过程设计框架,试图以项目教学为前提,围绕项目进行分工和实施,提出一种“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实践过程将划分为三个阶段,具体如下:二实验的准备阶段首先,要明确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地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组式教学
生本教育现在在全国搞得如火如荼,那么作为一名教师的我们该如何进行生本教育呢?下面我就自己探索生本教育过程的总结。
一、合理分组、全面均衡
首先,要了解全班同学的性格,老师必须深入到学生群体中去,跟每个学生一一谈心,与他们做知心朋友,从中了解他们的优点、缺点、爱好和困难、各科成绩等方面的问题。
当对全部学生的性格,爱好,成绩等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之后,那就要对全班同学进行合理的分组了,合理的分组必须把握住以下几点:
1.每一小组的成绩要均衡。
在每一个小组内需得有一名相对各科成绩都比较良好的学生,这样就有利于小组内部的互助学习。
2.在每一个小组内要将性格活泼开朗的与文静内向的同学插开,避免一个小组全部是外向型,另一组全部是内向型的,这样有助于培养每一个同学的健全性格。
3.尽量将拥有相同志向的同学分到一个组,同时,尽量保证每个小组男女均衡。
二、循循善诱、渐入佳境
合理分组后,我们就要任命组内每一科成绩良好的同学担当学科带头人,起到小组内的帮扶工作。
首先,我们要求作为组内的学科带头人,必须督促组内的每一位同学将该学科的作业及时完成,同时帮助组内的同学及时预习和复习,其次,作为组内的学科带头人,我们要求必须帮助其他的同学进行课外辅导,讲解其他同学不会的
知识点和问题,以促进全组内的均衡发展。
再者,我们要求作为组内的学科带头人,让他们去注意观察自己特长科目任课教师的授课方式,作为教师怎样去处理一些学生不会的问题、知识点。
并写出自己的学习心得,然后我们会让着一部分学科带头人在自习课或课余时间尝试着为全班同学讲解一部分习题,并且让课任教师跟踪观察,对学科带头人在讲解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指正和提出解决意见。
新课程标准要求在课堂上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并不是不要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是对教师的主导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在教材、教法、学生的研究方面狠下工夫,在学生讨论交流的过程中,给予适时、恰当的点拨、激励,启发思维、开阔思路、疏导疑难。
因为学生的知识积淀和认知水平有限,他们在对知识的感受和理解时要么出现困难,要么只停留在表层,没有教师恰如其分地进行点拨和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就很难引向深入,很难达到突破教学重点、难点的目的。
三、细心指导、努力提高
当这部分学科带头人能够比较熟练的讲解习题课时,我们会将这部分学科带头人集合起来,在老师的细心指导下,让他们尝试着去写一部分老师已经讲解过的课文的教案,并自己尝试着去讲这一部分课文,当他们能够熟练的驾驭这一部分课文时,我们就可以让他们去展示这一堂课,在讲解结束后,老师对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及时的反馈给学生,让学生针对这些问题写出自己的心得。
四、小组合作、独当一面
通过教师与学生的通力合作,这部分学科带头人能够顺利完成一堂课时,我们就会要求学科带头人带领自己所在的小组开始针对一堂新课进行预习、设计。
当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出一堂完善的、合理的课时,我们就会让这个小组承担这一节新课的展示。
学科带头人带领自己所在的小组进行预习设计时,必须做好课前分工与协作。
在课前分工协作是完成学习任务(包括准备工作)的一种合作方式。
这种方式一般是把总任务分解为几个子任务,由小组里的成员分别承担一个子任务,通过汇总每个成员的子任务来完成整个小组的学习任务,同一小组的成员可以在不同的时间内完成各自的任务。
比如为了学习某个内容,需要先进行社会调查,以便收集有关的数据,这时就可以将调查的内容分成若干项目,由各小组分别承担进行调查,然后将各小组的调查结果进行汇总。
通过这种方式的培养,这部分学科带头人既充实了自己,又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和求知欲。
同时也充分调动了其他同学的积极性,为了展示一堂充实的课程,他们群策群力,每一个人都在努力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总的,通过这四步的培养,我们的学生已经能够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熟练的驾驭一堂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