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外业务的特点及其风险管理

合集下载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管理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管理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管理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管理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特殊性。

首先,表外业务涉及到的合作主体较多,包括企业、个人、其他金融机构等,需要商业银行与各方建立起长期合作关系,确保业务的顺利进行。

其次,表外业务涉及的风险高于传统的银行业务,例如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需要商业银行具备较强的风险管理能力。

再次,表外业务相对于传统的存贷款业务而言,对商业银行的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商业银行合理配置资本、管理资金,保障表外业务的健康发展。

最后,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管理需要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维护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的稳定。

为加强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管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确保表外业务操作的合规性和规范性。

商业银行应建立完善的内部审核体系,制定明确的操作流程和相关制度规定,严格执行风险控制制度,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其次,加强风险管理,防范表外业务风险。

商业银行应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设定合理的风险限额,控制表外业务的总体风险水平。

同时,加强对风险敞口的监控,及时调整风险管理措施,防范风险发生。

再次,建立科学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促进员工依法合规开展表外业务。

商业银行应加强对员工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员工的法律法规意识,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员工遵守规章制度,保证表外业务的安全运作。

最后,加强业务创新和技术支持,提高表外业务管理的效率和效益。

商业银行应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手段,提高数据处理和信息管理能力,提升表外业务管理的智能化水平。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管理对于银行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合规、规范的表外业务管理,可以提升商业银行的综合竞争力,增强其风险抵御能力,推动金融市场的发展。

然而,商业银行在表外业务管理中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风险,例如不良贷款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

因此,商业银行需要加强内部管理,加强风险管理,提高员工素质,引进先进技术,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以应对表外业务管理的挑战。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风险管理

一、背景介绍近年来,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频繁的汇率和利率波动、金融行业发展自由化、金融创新不断涌现等复杂的经营状况变化,商业银行提供的表外业务服务种类开始迅速地增多,业务量也不断扩大。

随着金融业务表外化的不断发展,其已经同资本证券化、银行经营国际化一起对商业银行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是开展金融业务的一大方向。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在降低和规避某些风险同时,又给银行带来了新的更大的风险,特别是金融衍生工具的过度发展给商业银行经营的安全性带来隐患。

表外业务风险的管理和防范日益成为金融界关注的焦点。

二、表外业务概述表外业务指不被记入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只可能在商业银行财务报表附注内反映的各类交易活动。

在这里“可能”包含的意思是并不是全部的表外业务都会反映在财务报表附注内。

所以,表外业务存在广义概念和狭义概念的区别。

狭义上的表外业务指商业银行所从事的,依照通行的会计准则不被列入资产负债表内,不影响资产负债的金额变动,但会构成商业银行或有资产和或有负债的各类交易活动。

这些交易活动虽不被列入资产负债表内,但在一定的条件达到时会转化为表内业务,与表内资产和负债项目密切相关,需要在资产负债表附注中加以反应,方便银行和其他利益相关者进行了解和管理。

广义上的表外业务指所有不被列入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的经营管理活动,包含狭义表外业务和金融服务类表外业务,即中间业务。

中间业务一般不影响表内业务的具体质量,仅给商业银行创造服务性质的收入。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按照具体业务的性质,大体可分为四类:与贸易有关的结算、支付、融资等各类贸易融通类业务;金融衍生工具类业务;运用商誉来取得收入的金融保证类业务;中介服务类业务。

三、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风险管理(一)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现状目前我国大多数商业银行对于现代意义上的风险管理概念并不是很深入,现代意义的风险管理部门还不够完善。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风险管理仍然以宏观定性化管理为主,量化管理薄弱,即使是在数量特征较强的外汇、衍生产品上也是如此。

银行的表内表外表表外业务概述

银行的表内表外表表外业务概述

银行的表内表外表表外业务概述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银行业作为金融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的支持和推动下,也不断发展壮大。

其中,银行的表内业务和表外业务是其经营管理的两大重要方面。

本文将对银行的表内业务和表外业务进行概述,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把握银行业务的运营情况。

一、表内业务概述表内业务是指银行与客户之间进行的传统存款、贷款、票据承兑和转账结算等业务。

这些业务是银行最基本的服务内容,也是银行运行的核心。

具体来说,表内业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存款业务:包括活期存款、定期存款、通知存款等。

存款业务是银行的主要业务之一,通过吸收客户存款,为经济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

2. 贷款业务:包括个人贷款和企业贷款。

贷款业务是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通过为客户提供资金,帮助他们实现消费或投资。

贷款业务的风险较大,需要银行进行风险评估和管理。

3. 票据承兑业务:指银行在客户持有的商业票据到期日到来时,按票据金额支付票款的业务。

票据承兑是一种重要的信用担保手段,有助于促进经济的流通和发展。

4. 转账结算业务:包括电子转账、支票支付和汇兑等。

转账结算是银行与客户之间实现资金调拨和结算的重要手段,可以提高经济的效率和便捷性。

二、表外业务概述表外业务是指银行在传统存贷款、票据和转账结算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他金融业务。

这些业务通常更加复杂和专业化,需要银行具备更高的金融技术和风险管理能力。

具体来说,表外业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理财业务:指银行为客户提供的各种金融产品和服务。

这些产品多种多样,包括货币基金、股票基金、债券基金等。

理财业务的风险较大,需要投资者对市场有一定的认知和判断能力。

2. 信托业务:指银行作为信托人,接受委托管理和运作的信托业务。

信托业务通过信托合同将委托人的财产进行管理和运用,为委托人提供收益。

3. 金融衍生品交易:指银行与客户之间进行的各种金融衍生品的买卖交易。

金融衍生品交易的风险极高,需要投资者具备较强的风险管理能力和专业知识。

金融风险管理表外业务风险和管理

金融风险管理表外业务风险和管理
随机提取贷款
贷款承诺对应的风险
(三)信用风险 这里的信用风险主要是指借款者的信用等级的下降将 导致金融机构面临较大的风险。 金融机构在制定贷款承诺的利率时通常要加上基于借 款者当前信用评估的信用风险溢价 。如果借款者的信 用等级下降将使金融机构面临较大的或有信用风险。
贷款承诺对应的风险
(四)总筹资风险 信贷紧缩时,金融机构筹资最困难且成本最高,而借 款者支取贷款承诺的总需求可能最大。同时,在困难的 信贷条件下,当众多的金融机构争夺资金以满足客户对 贷款承诺的行使时,总承诺支取效应会使资金成本高于 正常水平。
备用信用证(SLC)
备用信用证比贷款本身的风险低得多,而且资产负债 表外的备用信用证也可提高金融机构资产整体的多元化 程度。因此,一般说来,备用信用证如果应用得当可以 降低金融机构的风险。 事实上,开展备用信用证业务的金融机构至少面临着 信用风险、利率风险和流动性风险。
金融衍生工具
三、金融衍生工具:远期、期货、互换和期权 远期(Forward)合约是指由交易双方订立的,约定在 未来某日按签订合约时所约定的价格交割一定数量的特 定标的物的非标准化合约,是一种没有外部保证的柜台 或场外协议。 期货(Future)合约是指由交易双方订立的,约定在 未来某日按签订合约时所约定的价格交割一定数量的特 定标的物的标准化合约,是一种由有组织的交易所保证 的场内交易。
II 主要的表外业务
金融机构主要的表外业务
贷款承诺 商业信用证 备用信用证 衍生合约(期货、远期、互换和期权) 贷款出售
贷款承诺(Loan Commitment)
一、贷款承诺(Loan Commitment) 贷款承诺是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承诺客户在未来一 定的时期内,按照双方事先确定的条件,应客户的要求, 随时提供不超过一定限额的贷款。

《金融风险管理》表外业务风险和管理

《金融风险管理》表外业务风险和管理
《金融风险管理》表外业 务风险和管理
在本节中,我们将探讨金融风险管理中一个关键领域:表外业务风险和管理。 了解表外业务的定义、特点以及其风险的种类和特征。
表外业务的定义和特点
什么是表外业务?
解释表外业务是什么,以及它与表内业务的区别。
表外业务的特点
描述表外业务的一些独特特征,如高风险、高回报等。
表外业务风险的种类和特征
解释不断变化的监管环境对表外业务风险管理带来的挑战。
复杂性
讨论表外业务复杂性对风险管理的影响以及解决复杂性的方法。
不可预见性
描述管理表外业务风险中的不可预见性和应对策略。
表外业务风险管理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金融机构A
分享金融机构A如何成功应对表 外业务风险的案例分析。
案例二:科技公司B
案例三:金融机构C
维护市场稳定
描述好的风险管理体系如何有助于维护市场稳定性。
表外业务风险管理的原则和方法
1
风险识别
介绍如何识别表外业务风险并建立一个
风险评估
2
完整的风险清单。
讲解如何评估表外业务风险的严重程度
以及可能的影响。
3
风险控制
说明如何制定和执行控制措施来降低表 外业务风险。
表外业务风险管理的挑战和难点
监管变革
探讨科技公司B在表外业务风险 管理方面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
分析金融机构C如何利用数据分 析和可视化工具来管理表外业务 风险。
总结和展望
总结讨论的要点,分享表外业务风险管理的最佳实践,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1 信用风险
解释信用风险是如何在表外业务中产生,并 提供实际案例。
2 流动性风险
描述流动性风险对表外业务的影响和可能的 后果。

表外业务风险和管理课件

表外业务风险和管理课件

风险分类
根据风险性质对识别出的 风险进行分类,以便有针 对性地进行管理。
风险清单
建立表外业务风险清单, 记录各类风险的详细信息 ,为后续的风险评估和监 控提供基础数据。
风险评估
风险量化
运用定量和定性方法对识 别出的风险进行量化评估 ,确定各类风险的大小和 影响程度。
风险评级
根据风险量化结果对各类 风险进行评级,以便优先 处理高风险业务。
解释
表外业务是指那些未列入银行资产负债表并且不影响资产负债表总额的业务, 这些业务虽然不占用银行资金,但对银行收入和收益产生直接影响。
表外业务的种类
担保类业务
包括各种担保,如备用信用 证、承诺担保等。
承诺类业务
包括贷款承诺、备用信用承 诺等。
金融衍生交易类 业务
包括远期合约、期货、期权 等。
资产证券化业务
04
案例分析
案例一:某银行表外业务信用风险案例
总结词
未严格审核客户信用状况,导致大量不良贷款
详细描述
某银行在开展表外业务时,未对客户的信用状况进行严格审核,导致大量不良贷款产生,给银行带来了巨大的损 失。
案例二:某证券公司表外业务市场风险案例
总结词
高杠杆操作引发市场崩盘
详细描述
某证券公司在开展表外业务时,过度使用高杠杆操作,当市场出现不利变动时,引发了市场崩盘,导 致公司破产。
表外业务风险和管理 课件
• 表外业务概述 • 表外业务风险 • 表外业务风险管理 • 案例分析 • 表外业务风险管理建议
目录
01
表外业务概述
表外业务的定义
定义
表外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从事的,按照通行的会计准则不计入资产负债表内,不 影响资产负债总额,但能改变当期损益及营运资金,从而提高银行资产报酬率 的经营活动。

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例题

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例题

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例题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金融市场的不断进步,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在金融体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表外业务包括贷款担保、信用证、信托、代理业务等诸多方面,不仅为商业银行带来了较高的利润,同时也为客户提供了更加全面的金融服务。

本文将通过几个实际案例,来阐述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的特点和风险,以及商业银行应如何应对和管理这些风险。

案例一:贷款担保业务某商业银行与一家中小企业签订了一份为期五年的贷款担保合同。

根据合同约定,商业银行对该企业的贷款给予全额担保。

然而,在过去的两年里,由于经营不善,该企业面临着倒闭的风险。

商业银行的担保责任将面临巨大的风险。

为了应对这一风险,商业银行应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风险评估:商业银行在与企业签订贷款担保合同之前,应对企业的信用状况、财务状况进行全面评估,并制定相应的担保风险管理措施。

2. 分散风险:商业银行应当避免过于集中担保业务,可以通过与多家企业合作、参与担保协会等方式,实现风险的分散。

3. 建立合理的补偿机制:商业银行应在合同中明确约定贷款担保的风险补偿机制,确保在风险出现时,能够得到合理的补偿。

案例二:信托业务商业银行作为信托公司,与一位客户签订了一份信托合同,将其资金托管给银行,由银行代为投资。

然而,在投资过程中,由于市场波动等原因,客户的投资账户遭受了亏损。

商业银行面临着客户的索赔风险。

为了应对这一风险,商业银行应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风险把控:商业银行应对投资项目进行全面的尽职调查,确保投资项目的合法合规性和风险可控性,避免因为投资亏损导致的纠纷。

2. 与客户建立合理的风险认知:商业银行在签订信托合同之前,应与客户充分沟通,明确投资风险,并告知客户投资可能存在的风险和亏损。

3. 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商业银行应建立监测和管理投资风险的机制,及时跟踪投资项目的市场变化,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风险控制。

案例三:代理业务商业银行作为代理行,代为办理对外支付结算业务。

《金融风险管理》表外业务风险和管理

《金融风险管理》表外业务风险和管理

金融机构应加强内部控制,合 理利用杠杆,提高风险管理意 识,并确保信息披露透明。
监管机构应加强对金融机构表 外业务的监管,制定更严格的 监管政策和标准。
谢谢
THANKS
法律风险
识别与表外业务相关的法律、法规变化,评 估合规性。
风险评估
定性评估
通过专家意见、历史数据和经验判断对风险 进行评估。
定量评估
运用数学模型、统计方法对风险进行量化和 预测。
压力测试
模拟极端市场环境,评估表外业务在不利情 况下的风险承受能力。
敏感性分析
分析关键风险因素对表外业务的影响程度。
风险控制
国内案例
案例三
中航油事件
总结词
风险管理意识薄弱
详细描述
中航油在石油衍生品交易中,由于 风险管理意识薄弱,过度投机,导 致巨损事件
总结词
信息披露不透明
详细描述
中信泰富在澳元外汇合约中亏损数 十亿,关键信息未及时披露,引发 投资者和监管机构的质疑。
案例分析总结
表外业务风险主要来源于内部 控制失效、高杠杆操作、风险 管理意识薄弱和信息披露不透 明。
信用风险
总结词
信用风险是指借款人或债务人违约导致的表外业务损失的风 险。
详细描述
信用风险通常出现在银行贷款、担保和证券化等业务中。当 债务人无法按期偿还债务时,银行可能会面临巨大的损失。
操作风险
总结词
操作风险是指由于内部流程、人为错误或系统故障等因素导致的表外业务损失的风险。
详细描述
操作风险可能出现在任何业务中,包括交易、清算和估值等环节。由于人为错误或系统故障,可能会 导致表外业务的损失。
《金融风险管理》表外业务风 险和管理

银行表外业务的主要风险及其管理方

银行表外业务的主要风险及其管理方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主要风险及管理方法与传统的表内业务相比,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也存在信贷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常见的金融风险,不过,表外业务风险更为分散、隐蔽性更强、表现形式更为多样化,这要求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风险管理需要借助更多的工具,需要更为复杂和灵活的管理方法。

一、表外业务风险的类别商业银行在划分表外业务和传统业务的风险采用了基本相似的方法。

表外业务的风险有以下种类:(一)信贷风险传统意义上银行的信用风险在于信贷业务中,大规模贷款的企业容易造成信用风险。

但在实际上,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如信用证业务、票据承兑业务、担保业务等,在交易对象无力履约时同样会引发信用风险,此类或有负债业务的风险却往往被人忽视。

虽然这些业务不直接涉及债权债务关系,但当潜在的债务人由于各方原因发生支付违约时,银行就有可能变成债务人。

例如,在信用证业务和票据发行业务中,一旦开证人或票据发行人资金周转困难或资金链断裂因而不能按期偿付,银行就要承担连带偿付责任。

(二)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因利率、外汇市场、资本市场和商品市场的价格变动造成商业银行表内和表外业务发生损失的风险。

由于利率、汇率等的频繁波动,在银行的交易活动中市场风险最为显著,是表外业务面临的主要的风险之一,尤其在各种复杂的金融衍生业务中非常突出。

市场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利率风险、汇率风险、权益风险和商品风险。

(三)操作风险操作风险是指由于银行系统内部内控机制的缺陷带来失误,或者发生灾难事故而造成意外损失。

主要指由于系统故障、业务操作流程不合理、人为过错、外部意外事件造成损失的风险。

它主要关系到各种欺诈、业务操作中断或系统失败、内部流程管理等风险。

(四)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当银行的流动性不足,出现较大缺口而无法及时弥补,无法以合理的成本迅速获得足够的资金,常常会导致严重后果。

历史上因流动性问题发生银行遭受巨大损失甚至倒闭的事件不胜枚举。

表外业务风险

表外业务风险

难以驯服的表外业务风险黄志凌最近三四十年间,表外业务浪潮席卷全球,出现与表内业务并驾齐驱的态势,深刻改变了国际银行业的面貌。

由于表外业务创新活跃、结构复杂,蕴含着多样化的风险形态,怎样理解和管理好表外业务风险具有很大的挑战性。

金融海啸中众多银行的惨痛经历也提醒我们必须重视并着力加强表外业务风险管理。

潜在风险敞口不容小视1.表外业务内涵与外延不断扩大按照现行的会计准则,表外业务(Off-Balance Sheet Activities)是不计入资产负债表内,不形成现实资产负债,但能改变损益的业务,传统意义的表外业务主要包括贷款承诺、资本性租赁、备用信用证、信贷担保等。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随着全球金融及商品市场波动性增加、金融工程发展及清算结算的技术性革命,金融衍生产品作为表外业务的新品种开始出现,引领表外业务爆炸式增长,大有与银行传统的资产负债表平分秋色之势,并成为国际金融市场最显着、最重要的特征之一。

进入新世纪以来,特别是安然、世通事件之后,出于风险隔离的需要,美国大型金融机构发起设立众多管道公司(Conduits),通过发行短期票据(表外融资)筹集资金,并投资于CDO等高风险资产,逐渐形成了“影子银行体系(Shadow Banking System)”(当前,国内商业银行发起的依托于信托公司的理财产品,其实质与国外管道公司并无二致,也属于影子银行体系范畴),成为国际大型金融机构表外业务的重要内容。

2.名义余额巨大,与实体经济比例悬殊从国际大型银行年报看,表外业务规模巨大,且增长迅速。

除传统的贷款承诺外,表外衍生产品业务与影子银行占主导地位。

国际清算银行(BIS)统计报告显示,截止到2007年底,金融衍生品场外交易工具(OTC)与场内交易工具名义本金之和已超过676万亿美元,而1987年这个数字还不到1.6万亿美元。

1987年到2007年,金融衍生品规模增长了400多倍,与此同时,全球GDP还不到原来的3倍。

表外业务管理知识分析

表外业务管理知识分析

03
表外业务管理流程
表外业务风险评估
总结词
识别、衡量与评估
详细描述
表外业务风险评估是对表外业务进行全面的风险识别、衡量和评估的过程。它旨在确保表外业务的合规性、风 险可控性和可行性。在风险评估中,需要对表外业务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等进行全面 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控制和降低风险。
表外业务报告与记录
总结词
报告与记录
详细描述
表外业务报告与记录是对表外业务进行报告和记录的过 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对表外业务的决策审批、执行 情况、监控结果等进行全面、准确、及时的报告和记录 。同时,需要对表外业务的合同、协议、交易记录等进 行整理和保存,确保业务档案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报 告与记录是表外业务管理的重要环节,有助于提高管理 的透明度和责任性,同时也有助于为决策提供支持和为 审计提供依据。
04
表外业务风险管理
风险识别与评估
总结词
识别和评估表外业务的主要风险是管理表外业务的首要任务。
详细描述
风险识别是通过对表外业务活动的全面分析和研究,找出可能对业务产生负面影响的风险因素。评估 则是基于这些风险因素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对它们进行量化和排序。这需要收集和分析各种数据和 信息,包括市场动态、行业趋势、政策变化等,以识别潜在的风险源。
付汇票金额。
信用证
银行应进口商要求,向出口商开 出承诺付款的书面文件,保证在 符合条件的情况下支付货款。
保函
银行应申请人要求,向受益人开出 具有担保性质的书面文件,保证申 请人履行其义务或承诺。
承诺类表外业务
贷款承诺
银行向客户做出承诺,在未来 一定时间内提供一定金额的贷
款。客户需支付承诺费。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指引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指引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指引《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指引》专题文章一、引言在当今经济体系中,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资金存储、信贷资金发放、风险管理等多种重要职能。

其中,表外业务是商业银行的重要经营方式之一。

然而,作为一种非标准化业务,表外业务也伴随着相应的风险。

商业银行在进行表外业务时,必须严格遵循《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指引》,充分认识和规避风险,加强风险管理,确保银行业务的健康发展。

二、表外业务风险的特点表外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在资产负债表以外的特殊业务,如远期外汇买卖、利率互换、资产证券化等。

这些业务具有以下特点:1. 风险暴露度高2. 流动性风险大3. 信用风险较高4. 法律风险复杂三、《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指引》的主要内容《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指引》围绕着风险认识、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三个方面,提出了针对表外业务的管理要求。

主要内容包括:1. 风险认识1.1. 深入理解表外业务的特点和风险1.2. 完善风险认识的内部管理机制2. 风险评估2.1. 建立有效的风险评估模型2.2. 定期对表外业务风险进行评估和监控3. 风险管理3.1. 制定科学的风险管理政策3.2. 指导银行加强资本充足性管理四、对《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指引》的个人观点和理解《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指引》的出台,对于规范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经营行为,提高表外业务风险管理水平,保护银行的安全和稳定具有积极的意义。

我认为,商业银行需要在执行这一指引的过程中,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 加强对表外业务风险的认识和评估,科学合理地对表外业务进行监控和管理,以规避潜在风险;2. 不断完善内部管理机制,提高银行内部人员对表外业务风险的识别和规避能力;3. 着力加强风险管理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切实做好表外业务的风险管理工作。

五、总结通过对《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指引》的全面解读,我们更深入地认识到商业银行在进行表外业务时所面临的风险。

企业会计准则中表外业务

企业会计准则中表外业务

企业会计准则中表外业务表外业务是企业会计准则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指的是企业通过与其他实体进行合作或交易,但不以合同形式存在的经济活动。

这类经济活动在企业的财务报表上通常不会直接体现,而是通过其他方式反映出来。

表外业务的特点是不以合同形式存在,因此企业在进行这类经济活动时,要特别注意风险的控制和合规性的审查。

这类经济活动往往具有较高的不确定性,可能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产生重大影响。

因此,企业在处理表外业务时,需要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并进行风险评估和监控。

对于表外业务的处理,企业需要遵循财务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金融工具和金融资产及负债的会计处理,表外业务主要包括金融衍生产品、金融担保以及金融资产和负债的转移等。

这些业务在财务报表上可能以各种不同的方式体现,比如注释披露、附注或其他方式。

在财务报表中,企业需要对表外业务进行充分的披露,以便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能够了解企业的风险状况和经营情况。

披露的内容应包括表外业务的性质、规模、风险管理政策和控制措施等。

同时,企业还应披露与表外业务相关的财务指标和风险评估结果,以提供更全面的信息。

表外业务的披露对于投资者的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投资者可以通过了解企业的表外业务,判断企业的风险承受能力和盈利能力,并作出相应的投资决策。

因此,企业应积极主动地进行披露,提高信息透明度,增加投资者的信任和依赖。

在实践中,企业在处理表外业务时需要注意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的规定,确保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同时,企业还应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表外业务的管理和监督,防范风险和损失的发生。

表外业务是企业会计准则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具有重要影响。

企业在处理表外业务时,应注重风险管理和合规性审查,充分披露相关信息,提高信息透明度。

同时,企业还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的规定,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表外业务风险管理办法

表外业务风险管理办法

表外业务风险管理办法摘要:近些年来,银行业出现了持续增长的表外业务,它比传统业务更具挑战性、更加复杂,也为银行的经营活动带来更大的风险。

因此,有必要制定一套表外业务风险管理办法,以确保表外业务的稳妥运行。

本文简要概述了表外业务及其风险,结合相关法规要求,提出了表外业务风险管理办法的主要内容,涵盖了自身风险管理能力的提升、风险控制的强化、风险监测的完善等重点工作,从而加强银行的表外业务风险控制。

关键词:表外业务、风险管理、风险控制一、表外业务概述表外业务是指业务规模未计入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内或基本业务范围外客户开展的业务。

表外业务是金融机构发展的必要选择,它包括金融机构外部合作和资源整合活动、资产管理业务、非银行金融业务、综合金融服务、投资客户服务等,这些业务分散于不同的控股公司、子公司、机构客户等,而且覆盖范围也极其广泛。

表外业务不仅给银行带来新的业务机遇,减轻下游机构的资产压力,也有助于加强银行的非货币客户服务,拓展市场份额。

但它也会给银行带来更多的风险,如交易风险、金融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以及法律法规失当执行导致的经济损失等。

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办法随着表外业务日益普及,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积极投身于此领域,但受制于相关法规,他们也不得不加强表外业务风险管理,确保表外业务的稳妥运行。

为此,有必要制定一套表外业务风险管理办法,确立表外业务的管理体系及有效的审慎管理措施。

下面着重阐述表外业务风险管理办法:(1)加强银行表外业务风险控制能力,提升风险管理水平首先,银行应加强自身风险管理能力建设,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提升表外业务的控制能力。

包括加强配置专业结构化的风险管理团队,优化其组织结构和风险管理细则,建立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妥善安排风险报告等。

(2)强化表外业务风险控制,确保风险可控其次,银行应对表外业务进行全面的风险控制,强化资本管理,加强对表外业务的审核,完善授信前后管理流程。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风险管理【摘要】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风险管理是保障银行健康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章从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主要内容、具体措施、监督评估和挑战等方面展开探讨。

通过对各项措施的分析和评价,可帮助银行有效应对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等挑战。

文章还对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的现状进行了概括,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并再次强调了其重要性。

商业银行应加强表外业务的监管和管理,提高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能力,确保银行业务稳健运行,为经济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金融支持。

【关键词】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重要性,主要内容,具体措施,监督评估,挑战,现状,展望,再强调。

1. 引言1.1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风险管理概述商业银行表外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在传统融资、存款、贷款等业务之外从事的金融业务,包括证券投资、衍生品交易、信贷担保、资产管理等。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风险管理是指商业银行对参与表外业务的各种风险进行全面有效的监控和控制,确保风险在可控范围内。

由于表外业务具有复杂性、风险性高、波动性大等特点,若风险管理不到位,将对商业银行的资金安全、盈利能力和声誉造成严重影响。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风险管理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等多方面内容,需要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和制度。

商业银行还需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变化、金融市场风险、监管政策和企业内部管理风险等挑战,加强风险管理的灵活性和前瞻性。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风险管理对于维护金融机构的稳健经营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只有不断完善风险管理机制、加强风险监控和评估,商业银行才能有效规避各类风险,保持业务稳健发展。

2. 正文2.1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商业银行表外业务指的是商业银行通过各种金融工程手段来进行金融业务的拓展,包括信用衍生品、利率衍生品、外汇衍生品等。

在当前金融市场高度复杂,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及其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及其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及其风险管理摘要:本文介绍了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概念、种类和特点,以及表外业务风险的概念、类型和特点,并详细地探讨了表外业务的风险管理对策。

关键词: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Abstract: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table outside the commercial banking business concept, types and characteristics, as well as off-balance sheet business risk of the concept,types and characteristics, and detailed description of the balance—sheet business risk management strategies。

Key Words:Commercial Banks OBSA Risk Management前言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世界经济处于动荡之中,市场利率、汇率起伏不定.通货膨胀居高不下,经济时而高涨、时而萧条。

以此为契机,金融创新活动在西方高潮迭起,并迅速扩展到全球。

这股金融创新热潮引发了商业银行业务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的创新。

商业银行为了应付时值不利的市场条件,满足客户的各种需求,同时为了增加收入,提高资本与资产的比率,开始大规模从事表外业务活动。

国外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品种上都有了质的飞跃.商业银行通过表外业务起到了服务客户、联系客户、促进银行传统资产负债业务发展的作用。

可以说,表外业务的发展程度已成为现代商业银行的重要标志.表外业务收入占银行全部收入的比重逐年增加,成为商业银行赢利的主要手段.金融业务表外化和商业银行经营国际化、资本证券化一样成为国际金融业务发展的一大趋势。

但是表外业务为商业银行带来机遇的同时,也以其巨大的风险对银行的风险管理提出了挑战.表外业务金融杠杆性高、盈亏数目巨大、透明度低、监管难度大,潜藏着巨大的风险,稍有不慎就会给银行带来灭顶之灾。

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发展现状及风险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发展现状及风险分析

产业财经 Industrial Finance28摘 要:伴随金融市场创新,对外开放深入推进以及金融领域日趋激烈的竞争态势,我国的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经营风险加大、挑战攀升。

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发展现状,重点分析了审慎开展该项业务面临的主要风险,并总结了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稳健发展的风险策略建议。

关键词:表外业务;风险;风险管理近年来,随着金融体制改革深入推进,金融工具层出不穷,社会融资总体规模日益扩大,表外业务得到了显著进步。

银行表外业务蕴含的诸多风险日渐暴露,对其开展严格、审慎的风险管理迫在眉睫。

在此背景下,本文对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发展及风险特点进行剖析,提出该业务稳健发展的策略建议。

一、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发展概况(一)表外业务规模持续攀升,增速有回落趋势根据央行公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9)》资料显示,2018年商业银行表外业务余额 338.42万亿元,同比增长12.02%,增速较去年下降 7.15%。

就总体规模而言,近年来表外业务量持续攀升,而从增速上看,呈现相对平稳且有下行趋势。

就业务结构而言,金融资产服务类业务占据主导地位,占比超过55%,近年来呈现下降趋势,从2016年的64.9%下降到了2018年的55.8%。

表1 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表外业务规模与增速年份银行业金融机构表外业务余额余额分类增速担保类承诺类金融资产服务类2016253.5219.0316.08164.6312.042017302.1118.3421.98186.0919.17%2018338.4220.6624.46188.812.02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网站(二)表外业务逐渐成为商业银行的重头之戏目前,在利率市场化深入推进与金融脱媒双重背景叠加下,以银行为中介的间接融资作用发挥日渐式微,金融市场融资格局正显著变化。

我国商业银行表外资产规模超过表内业务,2016年前者相当于后者的109.16%(分母为法人口径资产),2017年这一数字为119.69%,2018年则达到了126.1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外业务的特点及其风险管理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给全球银行业的经营管理再次敲响了警钟,表外业务的泛滥和高风险成为导致这次金融危机的重要诱因。

近年来,国内银行业表外业务发展很快,理财产品、代客衍生产品、国际结算等表外业务新产品层出不穷,如何认识表外业务的风险特征,采取有针对性地管理措施,是中国银行业健康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表外业务的内涵表外业务(off-balancesheetactivities)中的“ 表” 指“ ,的是资产负债表,之所以称其为表外” 是由于这些业务按照传统的会计理论无法在资产负债表内核算。

由于会计与法律制度不同,表外业务的定义和范围存在或大或小的差异。

(一)巴塞尔委员会对表外业务的定义按照巴塞尔委员会所确定的标准,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狭义的表外业务是指构成银行或有资产、或有负债,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表内资产或负债的业务;广义的表外业务泛指银行从事的所有不在资产负债表中反映的业务,包括狭义的表外业务及结算、代理等金融服务类表外业务。

(二)人民银行对表外业务的定义2000年11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指引》,将表外业务定义为“ 商业银行所从事的,按照现行的1会计准则不计入资产负债表内,不形成现实资产负债,但能改变损益的业务。

具体包括担保类、承诺类和金融衍生交易三种类型的业务。

” (三)表外业务和中间业务的区别,根据2001年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中间业务是指“ 不构成商业银行表内资产、表内负债,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这一表述与表外业务的定义相似。

二者的区别在于所涵盖的业务类别不同。

人民银行规定,中间业务涵盖的业务类别不仅包含属于表外业务范围的担保、承诺和金融衍生交易三类交易,还包括支付结算、银行卡、代理、托管、咨询等银行完全不承担资金损失的手续费类业务。

通过对国内外表外业务定义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与巴塞尔委员会定义的广义表外业务的内容基本一致,而我国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即巴塞尔委员会定义的狭义的表外业务。

而中间业务不仅包括有可能转换为表内资产、负债的表外业务,还包括银行不承担资金损失的手续费类业务。

本文提到的表外业务区别于银行不承担任何资金损失的中间业务,主要指商业银行的或有资产和或有负债。

二、表外业务快速兴起的原因(一)避险需要(二)规避监管(三)市场竞争(四)利润追求 2 (五)国内三、表外业务的特点及风险特征四、国内商业银行对于表外业务的认识误区五、加强表外业务的思考和建议二、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兴起的背景及原因表外业务是社会经济和信用关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商业银行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从某种程度上讲,表外业务发展是商业银行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尤其是上个世纪70 年代以来,基于外部经营环境的变化和自身管理水平的提升,商业银行纷纷加快业务创新步伐,其中表外业务的快速发展更引人注目,表外业务已成为西方商业银行与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并驾齐驱的三大支柱之一。

1、金融市场的发展及融资方式的变化。

金融市场的迅速发展,导致直接融资规模不断扩大,而通过商业银行实现的间接融资规模日趋缩小,商业银行传统生存模式受到严峻挑战,迫使商业银行在表外从事大量非传统银行业务,如从事有价证券发行,资产证券化等业务。

由于直接融资活动的扩大,各种长短期有价证券在发行、转让及债权债务的结算等环节上的违约风险不断加大,从而客观上产生了大量信3用担保的需求,这也促成了商业银行贷款承诺、信用担保等表外业务的发展。

2、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及金融自由化。

1973 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带来了全球性货币金融活动的自由化。

由于浮动汇率、浮动利率取代了固定汇率和固定利率,导致包括商业银行在内的各经济主体,日益受利率、汇率波动的影响,经营活动的风险不断扩大,特别是对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业务及其经营管理活动的影响尤为严重。

为了规避市场风险,作为新兴风险管理手段的以期货、期权和互换为主体的金融衍生工具迅速发展起来。

3、避免金融资本管制。

1988 年,巴塞尔委员会提出了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最低应达到8的要求。

为了达到《巴塞尔协议》要求,又不减少银行的盈利,西方商业银行便注重发展风险系数小、盈利性较高的资产业务。

同时,将业务的重心转向表外业务和其他各种综合服务业务,并通过表外业务将原有的高风险资产转换为低风险、无风险和流动性强的资产。

4、科技进步为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80 年代以来,电信、信息处理和电子计算机等技术的长足进步,极大地推动了表外业务的发展。

电信的全球化创造了全球性的金融市场,促进了表外业务规模经济化,取得了巨大的规模效益。

信息处理和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商业银行有可能设计出新的更为复杂的表外业务金融工具,并进行新的风险管理和减少表外业务成本,增强表外业务的竞争实力。

4 (一)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兴起的外因 1.商业银行的经营环境变化剧烈以美元-黄金为核心的布雷顿森林制度,客观上为二战后全球经济的发展建立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汇率制度。

1971 年8 月,美国财政部停止向外国官方机构出售黄金,揭开了全球浮动汇率的序幕。

此后,汇率变化不断加剧。

与此同时,信息技术革命带来了“第四次产业革命”。

微电子技术日益成熟并广泛地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电子计算机和高科技通讯技术成功地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函数,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大大提升,金融交易的技术成本急剧下降。

1957 年存储容量为100 万字节计算机的月租费为10.56 万美元,到了1979 年则只有430 美元;每月计算10 万次的费用则由1958 年的0.26 美元降至1971 年的0.01美元。

汇率风险的加剧,导致各类经济主体应对资金的跨国流动压力加大,对于金融服务的需求提高;交易成本的降低,大大刺激了直接金融的发展。

直接金融市场上,资金的需求者能够以更低的成本和更快的速度,与资金供给者建立联系,更为灵活地设定交易价格和期限。

尤其是一些规模大、信誉好的公司,能够通过发行商业票据等方式直接进入金融市场筹集资金。

与此同时资金供给者,更倾向于从银行提取资金投资于金融市场中收益率更高的直接投资工具,“脱媒”现象日益明显。

八十年代以来,融资的证券化趋势发展十分迅速。

据统计,1982 年证券占资本市场的比例为42,到1986 年已高达87。

2.商业银行的监管日益放松金融竞争的加剧和交易结构的多元化,促使了监管的放松。

管制的放松主要体现为放松价格管制、产品管制和地域管制。

5 首先,价格管制即对银行为获得资金而支付利息的管制放松。

(the depository1980 年,美国《存款机构放松管制和货币控制法》institutions deregulation and monetary control act 0f1980DIDMCA)不仅统一了存款准备金制度,更主要的是废除了Q 条例,解除对于商业银行利率上限的管制。

1978 年,日本废止了《临时利率调整法》对存款利率实行最高限额,推行规定最高限额的自由利率存款。

其次,产品管制即对银行和存款机构提供服务品种的业务管制放松。

30 年代的经济危机,导致全球范围内实行严厉的金融机构分业经营监管政策。

除欧洲部分国家外,全球商业银行不得经营投资银行、保险等业务。

金融需求的多元化和金融工具的丰富,加速了金融机构业务的交叉,促使了业务管制的放松。

1981 年日本通过新银行法,明确银行和证券公司业务、银行间业务可以交叉,并允许证券公司发放公共债券担保的贷款。

1999 年美国《金融服务现代化法》规定金融持股公司可以从事各种金融业务,包括承销证券和保险、商业银行业务和不动产开发。

最后,对银行和存款机构地域管制放松。

1994 年美国的《riegle-neal 跨州银行业务和设立分支机构效率法》,敞开了跨州银行业务的大门,对于符合某些条件的银行持股公司,可在任何州收购银行。

3.商业银行的竞争加剧管制的放松和交易成本的降低,导致银行业面临更严峻的竞争形势。

以美国为例,由于很多非银行机构可以提供大量金融服务,导致20 世纪80 年代商业银行的市场份额持续减少,过去金融服务主要由银行提供的格局,正被更有效率的专门从事投资工具、信用卡、商业6信贷和消费信贷甚至其它小类别业务的金融机构代替。

商业银行竞争者提供的金融服务品种不断扩大,商业银行面对来自于其它机构的竞争压力日益加剧。

1980 年,美国商业银行在整个金融业中的资产占比为34,1997 年这一比例降低为24。

(二)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兴起的内因除了外部因素的变化之外,商业银行的内部管理能力不断提升,经营管理创新不断,表外业务应运而生。

1.商业银行的管理能力得到提升首先,信息技术广泛应用。

电子计算机不仅直接应用于自动化服务机具,比如ATM 机、电话银行、网络银行等,还直接渗透入银行传统业务处理中的计算简单、复杂性强、核算数据量大的统计、记账、支票处理等活动,并进一步能够为资产、负债信息的深度处理提供支持,银行的信息化能力大大增强。

其次,银行管理技术不断提高。

基于海量的信息处理技术,银行能够更为快捷地接收到金融市场、客户的信息,能够实现对客户行为的模拟,可以更为便利的获得收益曲线、久期等资产负债管理的关键指标,商业银行资产组合管理的能力大大提高。

最后,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技术的提升尤为明显。

80 年代以来,以VaR 技术为代表的市场风险计量被普遍接受,Risk manager 等成熟的市场风险计量软件成功应用于市场交易业务管理中;以违约概率PD 模型为核心的信用风险计量技术,开始在银行信贷决策与分析中得到应用,个别领先银行能够初步提供债项损失率LGD、预期损失EL、非预期损失UL;涵盖更多风险的经济资本EC 工具开始得到应用。

2.商业银行业务创新不断,表外业务应运而生在内外部环境的全面改变下,商业银行为了提高自身的利润创造7能力,必须不断开拓新的业务领域,挖掘新的利润增长点,可以说创新活动始终贯穿于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过程中。

纵观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发展史,商业银行业务创新基本遵循了“资产业务的创新—负债业务的创新—资产负债业务的组合创新—表外业务的创新”的轨迹,是一个逐步演进的过程。

第一,资产管理及创新最初的银行活动,集中于资产管理。

即假定资金成本确定的条件下,如何最大化资产的收益。

最为直接的体现就是尽可能扩张收息资产规模、增加收益水平较高的资产的占比和提高信贷的收益率。

资产领域的创新,集中体现为近几十年来消费信贷、住宅贷款的迅猛发展,浮动利率信贷产品大行其道。

第二,负债管理及创新利率管制的放松,加剧了银行资金成本和可获得性管理的难度,促使了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论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