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面具戏剧 —— 能乐

合集下载

日本能剧

日本能剧

日本能剧介绍姚凤法学0901【摘要】日本的能剧和狂言的产生可以追溯到8世纪,随后的发展又融入了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如杂技、歌曲、舞蹈和滑稽戏。

今天,它已经成为了日本最主要的传统戏剧。

这类剧主要以日本传统文学作品为脚本,在表演形式上辅以面具、服装、道具和舞蹈组成。

【关键字】日本文化能剧起源影响能剧的衍进旷时良久,但是发扬有功之人却是观阿弥(1333-84)即世阿弥(1363-1443)父子。

这些早期的剧作家至今仍为此种形式的大师。

今日仍经常上演的约二百四十剧中,有一百以上是出自世阿弥之手。

而能剧再演出时,原则规例之设置亦始自世阿弥。

因此之故,能剧根基之初扎,主要在十四及十五两个世纪。

能剧的传统泰半在1650 年之前即已固定。

能剧初时虽为各种阶级的人所喜爱,在幕府时代则是贵族的特好。

十七世纪时,能剧演员享有最高的武士地位,而由国家以统筹征收的收入作为薪酬。

1868 年之后,能剧的特权地位尽失,指在特殊机构的存护之下保存下来。

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日人视能剧为国宝,因此地位稍见稳固。

尽管如此,能剧因本质上是一种属于过去的形式,因此并不广为接受。

语言是据十四世纪贵族的言谈而作,无法为今日大多数人所了解。

许多观众需携带剧本入场,否则无法理解。

台词中散文诗句皆有,或吟或唱。

口念的台词通常不多于三分之一则以特定的方式朗诵。

日常的语言指在两幕之间可闻,由一人上台将一幕做一总结。

能剧本质上是种舞剧,剧本乃是用来创造舞蹈动作的背景。

能剧的主旨不在戏剧行动的呈现。

它所致力的毋宁再以抒情的形式表达一种情境。

所有的能剧都以一场舞蹈为极致,在这场高潮性的舞蹈之前的台词主要的功能在为此一高潮预为铺设。

演员舞蹈时则由歌队唱初台词,故事也泰半由歌队叙述。

一出能剧的剧本通常要短于西方的独幕剧。

能剧约可分为五类:一. 神事物或胁物----以神祇为题材。

二. 修罗物----以武士为题材。

三. 鬘物----以妇人为题材。

四. 狂物----以狂人为题材,通常为恶魂。

从日本能乐的文化内涵探究能乐的生命力

从日本能乐的文化内涵探究能乐的生命力

| 海外艺术1从日本能乐的文化内涵探究能乐的生命力□鲁静雯/文能乐与作为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戏剧形式之一,仍然活跃在日本艺术界,这固然与现今日本政府与国民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支持有很大关系,但在很大程度上帮助能乐这门艺术发展和延续至今的,是能乐本身固有的文化内涵和特点。

从日本能乐的文化内涵出发,探究能乐保持旺盛生命力背后的原因,主要源于其宗教内涵、政治内涵、艺术美学内涵,以及固有的杂糅性。

日本四大古典戏剧包括能乐、狂言、歌舞伎以及人形净琉璃。

其中,能乐于2002年与中国昆曲一同入选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定的“人类口头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1]。

广义上的能乐包含能剧、狂言与三番叟(又名“翁”“式三番”)三个部分,狂言主要以滑稽剧的形式在能乐的幕间演出,三番叟也出现在歌舞伎和人形净琉璃中。

现在一般将狂言和三番叟单独列出,不包括在能乐之内。

若从音乐角度来说,能乐属于剧场音乐,是包含文学、戏剧、音乐等各种元素的综合艺术;而与西方以音乐为中心的歌剧不同,能乐中的音乐可以说是戏剧的附属品。

因此,能乐研究一般归属于古典戏剧和古典文学研究[2]。

本文从日本能乐的文化内涵出发,探究能乐保持旺盛生命力背后的原因,也可为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保护和发展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

1 能乐概况1.1 能乐的起源关于能乐的起源,学界尚无定论。

对于能乐起源的定义和理解方式也主要分为两种:一是能乐最初形态的萌芽,二是能乐较为成熟稳定形态的形成。

现有关于能乐起源的观点有以下几种。

(1)以能乐最初形态的萌芽为定义做出的阐释:1)能乐的起源为日本民间表演艺术与中国唐代散乐的融合[3]。

能乐在江户时代以前被称为“猿乐”,猿乐是日本中古到中世纪即兴的滑稽模仿语言艺术。

据世阿弥所著能乐理论书《风姿花传》第四篇记载,被认为是能乐始祖的秦河胜创作了《六十六番模仿》,在紫宸殿上宫太子(圣德太子)面前表演,据说这就是“申乐”的起源。

“申乐”是世阿弥在著作中因忌讳猿乐(与申乐的日语读音相同,读做sarugaku )的“猿”字而使用的写法,世阿弥认为“sarugaku ”是圣德太子在申日这天取“神乐”之意,以“神”字的右半部分“申”命名,因而不应写做“猿乐”。

日本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日本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日本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一.歌舞伎是日本所独有的一种戏剧,也是日本传统艺能之一。

在日本国内被列为重要无形文化财,也在200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现代歌舞伎的特征是布景精致、舞台机关复杂,演员服装与化妆华丽,且演员清一色为男性。

流传最广的说法是源于“傾く(かぶく)”此字的连用形。

日语中,将引人注目的动作、服装称为“かぶき”,而这样的人称为“倾奇者(かぶき者)”。

有人因此贴切地用了同音的三个汉字:歌(か)、舞(ぶ)、妓(き)来为这种表演命名。

而宽永年间,游女歌舞伎被禁止,因此就用会联想到伎乐的“伎”字取代会让人联想到艺妓的“妓”字。

不过在江户时代,“歌舞伎”与“歌舞妓”这两种用法都是通用的,确定将此项技艺定名为“歌舞伎”,则是明治时代的事。

二.狂言是日本戏剧的一个流派。

它与能一道,从猿乐衍化发展而来,狂言与能同属于日本四大古典戏剧之一。

狂言一般穿插在能剧之间表演。

与能的不同,狂言是一种内容简单而即兴的喜剧。

在语言方面狂言大量运用民间的俚语。

而内容上则一般取材于民间题材,并运用讽刺的手法尖锐的抨击了武士或者贵族。

也正因为如此,狂言比起能剧更受到平民们的欢迎,渐渐发展成一种最为典型的民间艺术形式。

狂言在起源初期并没有剧本,在后来的漫长发展过程中,渐渐出现了用文字记载的狂言剧本。

现今保存下的剧本有260多个。

表演狂言的演员被称作狂言师。

在现代,比较著名的狂言师有野村万斋。

在日本的奈良初期,中国的散乐已经流传进日本。

而能剧与狂言剧就是民间的艺术家在此基础上加上了一些独特的滑稽表演,渐渐的发展出了自己独特的表演方式“猿乐”。

在这个时代,能与狂言并没有太大的区别,直到镰仓时代,这两种剧目才有了明显的差别,但也仅仅只是作为一种民间的娱乐方式而已。

之后在南北朝时代,因为得到了贵族阶级的支持,能与狂言才真正转化成一种比较正式的戏剧形式,并且迅速发展起来。

狂言主要分为三个流派:“大藏流”,“鹭流”与“和泉流”。

浅谈日本能乐

浅谈日本能乐

浅谈日本能乐作者:张诗祎来源:《黄河之声》2019年第14期摘要:日本能乐是拥有悠久历史的戏剧表演艺术,融合了中国的戏曲元素,发展成了独特的艺术表演形式,本文从其起源、乐舞、角色方面进行阐述。

展现了能乐独有的魅力。

关键词:能乐;起源;乐舞;角色一、起源能乐是日本一种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戏剧形式,据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了,仍被传承上演。

能乐在以前一直被称为“猿乐”,以日本南北朝为界,分为前期猿乐与后期猿乐,两种猿乐风格大不相同。

如今,我们将后期猿乐称为“能乐”。

能乐的发展集聚了非常多的外来因素。

中国的文化对能乐有着巨大的影响。

早在隋唐时,日本便派出“遣随史”,中国的乐舞便传入日本,而后将我国的琵琶及乐谱带回日本,唐朝的音乐影响了日本。

在舞蹈方面,我国的民乐,舞乐与散乐流传到了日本。

隋初设置的国伎、清商伎、高丽伎、天竺伎、安国伎、龟兹伎、文康伎合称为七部乐,相传在吴国学习乐舞的百济人味糜之归化了日本以后,在日本教授伎学,日本当时的太子非常喜爱伎乐,于是开始推广并将这种舞蹈定为佛教祭仪,伎乐在日本流行起来。

这对能乐的形成发展有极大的影响。

我国的散乐本是民间的乐舞,传入日本,经过发展变化,由猿乐变为能乐。

能乐形成于室町幕府时期,在此阶段,天皇族所统治的古代国家里逐渐成长起来的武士阶级,摧毁了腐朽的旧体制,建立了新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

在此时传入日本,原先在神社表演的歌舞伎乐转移到了寺院演出,能乐从寺院走入了贵族府邸,成为了与平民世界无关的贵族乐舞,能乐发展中,观阿弥与世阿弥父子的贡献不可磨灭,提出了诸多的理论并运用到实践当中,确立了能乐幽玄、风雅的意境,能乐的發展呈蓬勃之势,融合了大唐乐舞的能乐已经成为独立独特的艺术形式。

二、乐舞日本能乐的舞蹈有着非常浓郁的日本民族传统。

动作一板一眼,程式化地演出,连一个举动,眼神,笑容,都是规定好的。

为了突出其情感,节奏忽然舒缓动作优雅而又沉稳。

舞蹈时,屈膝半蹲,后背挺直,臀部下垂,五指并拢,舞蹈行进时,脚掌着地,拖地而行。

日本能乐的"静"之美——与中国戏曲美相较而论

日本能乐的"静"之美——与中国戏曲美相较而论

质”上也在一定程度同《韶》乐一样。室町时代,禅宗带 幅一般都比较短小而且集中,情节也很单一,限于篇幅,
给日本人美学上的意识以极大的影响,代表着日本艺术美 其戏剧冲突不可能太激烈,一段情节往往要演很长时间,
的“空寂”与“闲寂”,都“属于主观感受性的东西”,在 特别需要呈现的部分则以风格化的近乎停滞的姿势表现出 禅宗的影响之下,逐渐染上了精神主义的色彩。世阿弥对 来,这不仅仅是古典和歌的“延长线上的戏剧化”,②也是
文艺
日本能乐的“静”之美——与中国戏曲美相较而论
文 / 狄鑫
摘要:日本能乐与中国戏曲同为东方戏剧的主要形 子,风格上讲求的是庄严肃穆。能乐中基本不用器乐,鼓
式,但与中国戏曲的艺术美不同,日本能乐受到日本本民 在能乐中作为主要的乐器出现,其宽亮浑厚的特点,使得
族思想和美学精神的影响,展现出了能乐独特的“静”之 配合鼓声出现的行动也都被控制在一个姿态持续的时间
国儒家有着很多相似点,甚至有的日本学者认为天皇是 “顿挫”之感。
孔子的后人。我们知道孔子是儒家的代表人物,孔子认
三、脚本
为《韶》乐尽善尽美,在儒家的心目中,完美的音乐一定
日本能乐用了大量的谣曲作为脚本,其题材大多取自
是具有“中和”的特点,蕴含日本文化精髓的能乐在“气 传说和古典文学,与成熟的中国戏曲不同,能乐的剧本篇
去想象其无限大和喜怒哀乐的表情,从其缓慢乃至静止的 段所列举的《海人》亦是如此。按照世阿弥的观点,舞台
动作中去体味其充实感,再加上谣曲的单调伴奏,造成一 上的呈现是感情的外化,这是符合自然顺序的,符合这种
种‘寂’的气氛,使能剧的表演达到幽玄的‘无’的美学 哀婉之情的动作,需要在缓缓中见出。
境界。”①

回味的余地,看到肉眼所看不到的更深的内涵。也就是强 事矛盾的解决是由平宗盛心情的转化完成的。在《海人》 调表演要含蓄才有深度。缘此,能剧的舞台无布景、无道 中,海女放弃抵抗,俯身而卧,虽然选择的是死亡抵抗,

日本 能乐

日本 能乐

能和狂言的演出舞台
日本能劇藝術大師井音重(左)
在東京的自家戲台為演員化妝。
日本能劇藝術大師井音重在東京展示面具。 能劇的道具包括戲裝、頭飾和面具等, 其中面具本身就是一件藝術品。
面具
若女
山姥(やまんば)

若男
中尉(ちゅうじょう)
喝食(かっしき)
大鬼神(だいきじん)
面具、角色、服装和道具 许多没有直接接触过能乐的海内外人士首先 通过著名的面具了解能乐,这些面具在博物 馆和特别的展览会上可以见到。能乐的面具 可以分为很多种类,例如青年女子、老人和 恶魔;用于同一个角色的面具也还有不同等 级,这影响到角色和戏剧将如何表演。欢乐 和悲伤可以通过同一个面具来表现,而仅仅 需要稍稍调整。一般说来,只有主角(shite) 带面具,但是在有些剧目中伴角(tsure)也 带面具。但是配角(waki)、配角的伴角 (wakizure)以及儿童角(kokata)均不戴 面具。
紅葉鬼青(もみじおに)
剧照
狂言という文字からすると、狂人の言葉
ととれますが、もともと冗談や、戯言の 意味で、猿楽と呼ばれた時代には滑稽な ものまね芸であったが、江戸時代の幕府 の式楽(武家の儀式に用いる意味)とな り、更に洗練され格調の高いものになっ ていった。
如同面具一样,能乐中鲜艳奢华的服装也非常 著名,这与能乐的光秃秃的舞台和拘谨的动作 相比,形成十分鲜明的对比。主角服装厚达五 层,还有用锦缎制作的外套。演员穿上这套行 头营造出威严伟岸的效果,在某些演出中还要 加上红色或者白色的假发,效果非凡。主角和 配角可以用手势表达复杂的意思,通过使用道 具这种手势语言的效果得到加强。最常见的道 具就是折扇。扇子可以用来象征一个物品,例 如匕首或者勺子,也可以用来表示动作,例如 召唤或者赏月

日本“能剧”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戏曲

日本“能剧”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戏曲

日本“能剧”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戏曲能剧,日文中念作“NOU”,“能”具有才能或技能的意义,能剧在日语里的意思就是“有情节的艺能”。

能剧是一种结合了舞蹈、戏剧、音乐和诗歌等的舞台美学表演,是日本最具有代表性的传统艺术形式之一,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专业戏剧。

能剧的产生可以追溯到8世纪,随后的发展又融入了多种艺术形式,如杂技、歌曲、舞蹈和滑稽戏,今天,它已经成为了日本最主要的传统戏剧。

10世纪后,中国散乐的输入,促进了日本杂耍艺术的发展。

到12世纪末,每逢宫廷举行祝贺仪式或各大寺院、神社举行法会,都要举行演艺大会,在此基础上就产生了一种带有一定情节的歌舞剧——“猿乐能”,后简称为“能”。

在民间,农民庆丰收时也举行艺能表演,称为“田乐能”。

到14世纪初,全国出现许多能剧团,他们一般都有贵族的赞助,并巡回地在寺庙、神社和节庆场合演出,京都一带出现了四大剧团,其中以“结崎座”剧团势力最大。

14世纪时,有一位出色的戏剧作家兼演员观阿弥将猿乐改革成为能乐,他创设的表演形式基本上被沿袭至今。

室町幕府倒台之后,能乐得到军事领袖丰臣秀吉的赞助。

17世纪,能乐成为德川将军一家的官方财产。

到了明治时代时期,能剧在一批优秀的艺术表演家的执著坚持,以及得到不少贵族的赞助,得以继续发展下去。

今天,人数不多但是非常热忱的观众继续支持能剧,相当数量的业余爱好者通过缴纳歌舞学费在继续支持能剧的发展。

日本有专门的国立能乐堂来定期上演能剧。

而不少著名的表演艺术家获得了“人间国宝”的称号,在政府的资助下,继续弘扬这一传统的戏剧艺术。

“能剧”表现的是一种超现实世界,其中的主角人物是以超自然的英雄的化身形象出现的,由他来讲述故事并完成剧情的推动。

加上伴奏唱念及奏乐,构成的一部高雅的音乐剧。

能剧的最大特征,是演员戴面具表演,面具是能剧中一个非常特殊而又关键的道具,有一个专业的名称,叫“能面”。

能剧的面具基本上分为五类:老人、男人、女人、神以及妖怪,五类之中又各有变化,用于同一个角色的面具也还有不同的等级。

世界民族音乐解释和论述题

世界民族音乐解释和论述题

一、名词解释1、雅乐(广义):雅乐是把日本古代以来的祭祀歌舞以及接受了从亚洲大陆输入的唐乐和高丽乐影响而新创作的艺术歌曲。

这类歌曲(包括催马乐,朗咏,披讲)。

且雅乐是给神听的,演奏全是男子。

2,能乐——武士阶级的音乐。

象征剧:表演者戴着象征人,鬼,神的面具。

以唱,念,做来表现剧情和刻画人物的性格。

狂言:滑稽剧,讲人的故事。

猿乐:日本歌舞杂技的总称。

3,庶民音乐——以歌舞伎为代表的三味线音乐。

1,集乐,舞,唱,念,做,打和哑剧,脸谱于一体的综合性表演的喜剧艺术,是最能代表日本民族心态和美学趣味的庶民戏剧。

4,拉格:来自梵文,意为“感染人的心灵”是一种旋律的框架和曲式框架,每一种拉格都有它自己特有的音阶,音程以及演奏特定的时间段落并表达麽一种特定的情绪,拉格的演奏演唱是以即兴为特征的。

5,塔拉:印度音乐另一支柱,是印度人对节奏节拍的总称.塔拉是一个基本计数时间,一个周期,要通过分割产生再计分计数,时间才是实际的节拍单位.6,洽瓦利(qawwali)(巴基斯坦):是印度次大陆伊斯兰教徒独特的宗教歌曲,作为一种音乐体裁,包含了在北印度音乐文化范围内,是古典音乐要素与民俗音乐要素兼而有之的中间性音乐,称为准古典音乐,其流传中心地是巴基斯坦,意为祝词.7,船歌(孟加拉):一般由掌舵船夫演唱,内容广泛,带有寓意,节奏较自由,音域不宽,没有太大跳跃,习惯把音阶中第七个音阶降低半音,旋律婉转曲折,其典型乐句是唱腔在一个音上延长,经过短小装饰音转折后在同一个长音上结束。

8,保乌尔(孟加拉):音域较广,演唱情绪慷慨激昂,具有鲜明,纯粹的民歌风格,曲调,节奏都源于孟加拉深厚的音乐文化传统。

9,甘美兰(印尼):这个词是爪哇语,主要指打击乐为主的合奏音乐,同时又可以用来繁殖一切合奏音乐,此外还只演奏这些音乐的乐队。

它是由许多音色不同的音响层次和几条相互独立的旋律线组合而成,各种节奏错落有致,是一首长,大的乐曲,旋律似乎固定不变,不断的循环往复,变化无穷。

四种戏剧样式

四种戏剧样式

四种戏剧样式:(1),古希腊罗马悲剧和喜剧:人类最早成熟的戏剧形态是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诞生的悲、喜剧,它具备了我们对戏剧理解的全部要素与含义,它的演出成为纯碎的人类娱乐与审美活动,它造就了一批伟大的剧作家产生了众多的戏剧文学剧本以及建筑了雄伟的剧场。

后被古罗马悲、喜剧接引过去,在公元4世纪走向湮灭。

(2),古印度梵剧:人类文明中诞生的第二种成熟的喜剧样式是印度梵剧,它出现于公元前4世纪,在创作上产生了马鸣、跋娑这样的大戏剧家,理论上产生了《舞论》,提供了迦梨陀娑《沙恭达罗》这样的世界名著和一大批梵剧剧本,写意型的戏剧样式,于公元12世纪走向衰亡。

(3),中国戏曲:12世纪走向了成熟,以众多戏剧家作品,以及民间的广泛演出,承接了繁盛的人类戏剧。

同样是写意型的戏剧样式,和程式化的表演。

其深入民间的程度、以及对中国文化影响的细密程度独标史册。

能够随时变化各种地方声腔剧种,使其生命保持生生不息,一直走入了近现代。

(4),日本能乐:13世纪孕育成熟,东方又一个具备强烈写意性特征的戏剧形态,第一位能乐表演大师世阿弥也是戏剧理论大师,为能乐提供了著作《花传书》。

面具的运用:使观众对剧种的人物年龄、身份等特征一目了然,而人物的表情也被刻画在上面,最为常见的悲剧面具造型:眉毛高举,嘴巴下垂,额角紧蹙,显示出一种深沉的悲哀。

嘴部呈喇叭形,有助于传远声音,这些优点都使面具成为悲剧演出中必不可少的造型因素。

歌队在悲剧演出中的作用:一、它是戏剧中的一个角色,参与整个情节的发展。

二、歌队可以为全剧设立一个道德架构和普遍标准,作为判定戏剧人物行动的依据。

三、歌队又是理想观众的范型。

四、歌队常常是戏剧情节发展的以及氛围创造的关键因素,能使戏剧效果大大增强。

五、歌队载歌载舞的群体形象使舞台场面更为生动形象。

六、歌队具有重要的节律作用,它在戏剧行动进展过程中造成停顿,给以观众前瞻后顾的机会,从而对观众感情需求给予极大的满足。

悲剧与喜剧的区别:悲剧和喜剧在形态以及形式方面有着明显不同,其根本区别还在各自表现的人物、事件、以及结构和演出效果的不同上。

日本能剧

日本能剧

能剧的角色和道具
• 能剧的演员分为“仕手”(主角)和“肋”(配角)两大 类,所有演员都是男性,如扮演女角则戴假面。
• 能剧中的主角和配角都要用手势表达复杂的意思。通过使 用道具,使得手势语言的效果得到加强。其中最常见的道 具是折扇,扇子可以表现刮风、下雨、落叶、流水等事物, 也可以表现欢乐或悲愤、激动或平静等情绪。
能剧与日本动漫
• 《名侦探柯南》剧场版《迷宫 的十字路口》中凶手所带的面 具是能剧里的老翁面具。
• 日本漫画大师宫崎骏笔下的《千不千寻》中有许多 神灵的面孔都来源于能剧,这表达了宫崎骏对日本 传统文化的敬意,也显示出能剧幵没有淡出当下日 本年轻人的规线。
谢谢观赏!
日本能剧
能剧的起源
• 能剧中“能”的起源最进可追溯至奈良时期,中国唐朝的 散乐传入日本,是从中国传到日本的一种娱乐形式。
能剧的发展
• 能剧属于日本四种古典戏剧形式之列。“能”最初称做 “猿乐”或“猿乐能”,具有才能或技能的意义。演员通 过面部表情和形体动作暗示故事的本质,现在这一剧种在 日本仍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能剧的舞台
• 能乐的舞台由正台、桥廊、后座、地谣座四个部分 组成。舞台后面有三四个乐师吹笛、打小手鼓和大 手鼓,剧情需要时则打大鼓。
对于能剧和狂言的保护
• 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对能剧和狂言提出了具体的保护计 划,日本政府也已经把能剧及狂言列入到“文化财产”之 列,能剧和狂言及其艺术家们得到了全方位的保护。培养 戏剧演员的计划得到了日本政府的财政支持。
能剧的剧目
• 能剧的题材范围是很广泛的,主要取材于古代日本或中国 的文学作品,属于中国历叱题材的剧目有《白乐天》、 《东方朔》、《杨贵妃》、《项羽》等。
能剧的面具
• 能剧的面具数量多达200多种,大致可分为老人、男人、女 人、鬼神和怨灵,在表演时一般只有主角戴面具。

灵动与静默--浅析中国昆曲与日本能乐

灵动与静默--浅析中国昆曲与日本能乐

舞台 简洁、 乐曲悠远、 舞蹈缓慢, 充满静默之感。 二 昆曲的灵动与能乐的静默
昆曲的灵动和能乐的静默在各 自 的表演中体现得淋漓
中国戏剧表演讲究“ 千表归于眼, 万动归于腰” 。尤其 强调眼神的传情达意。 昆曲也不例外。昆剧传统化妆总
的 分两大类, 生旦化妆与 净丑化 妆。 通常生旦白 净俊秀, 化 尽致。笔者将从舞蹈 、 眼部化妆、 舞台布景三个方面进行探 妆漂亮、 艳丽, 非常重视眼睛的化妆。中国人以“ 凤眼” 为 讨和比较。 美, 男子英武 , 女子秀丽。为增强眼睛的表现力, 化妆后将 1 . 舞蹈。 前额罩上网巾, 微微吊起双眼并绷紧, 演员的眼睛就成“ 凤 眼” 。这使眼睛变美的同时, 更能透过眼部的灵动展现嬉笑 ( 1 ) 昆曲的舞蹈。
作者简介 : 卢立杰 , 在读硕士 , 曲阜师范大学 。研究方向 : 日语翻译与 日本文化。 徐凤 , 副教授 , 硕士研究生导师 , 曲阜师范大学翻译学院 日语 系。研 究方 向: 日本文学 、 日本文化 、 汉 日对 比与翻译。

1 48 ・
第 2期
灵动与静默——浅析 中国昆曲与 1 3 本 能乐
昆曲是中国最古老的传统戏曲剧种之一, 有6 0 0余年
昆曲是歌舞合一的综合艺术, 讲究“ 四功五法” , 四功
历史, 素有“ 百戏之主” 之美誉。能乐也有6 0 0多年历史, 在 指唱念做打, 五法指手眼身法步。 j . 昆曲的舞蹈吸收和继
日 本戏剧中占 有重要地位。传统上将能和狂言总称为能 承了中国古代民 间和宫廷舞蹈的传统, 在长期的演出实践 乐, 但能乐是以歌舞为中心的抒情剧, 狂言是以科白为中心 中, 形成载歌载舞、 歌舞交融的表演特色。昆曲舞蹈形态优 的滑稽剧。因此文中能乐不包括狂言部分。 美、 动作细腻、 飘若仙风、 凛若道骨、 歌唱与舞蹈的身段结合 中国昆曲与日本能乐 得巧妙和谐, 一个眼神 、 一个微笑都展示着美的张力。顾盼 之间洋溢着一种灵动跳跃之美 , 将角色的内心情感展露无 1 . 昆曲。

能乐的历史

能乐的历史

能乐的历史一、起源能乐,在日语里意为“有情节的艺能”,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日本传统艺术形式之一。

就其广义而言,能乐包括“能”与“狂言”两项,两者每每在同时同台演出,乃是一道发展起来并且密不可分的,但是它们在许多方面确实大相径庭。

前者是极具宗教意味的假面悲剧,后者则是十分世俗化的滑稽科白剧。

其实能乐是一个非常晚出的名称,从平安时代中叶(782-1185)直至江户时代(1603-1868),这种艺能一直被称为“猿乐”或者“猿乐之能”。

而且,以日本南北朝为界,前期猿乐与后期猿乐面貌迥异,故现今日本学术界将前者称作“古猿乐”,而将后者称作“能乐”。

关于能乐的起源,虽然在具体分析上存在着许多分歧,但能乐是“古代日本本土艺能与外来艺能之集大成”,可谓学术界的共识。

许多文化样式都对能乐的形成,发展和定型起到过作用。

其中也包括中国的古代文化。

古代的日本早就有了十分丰富多采的歌舞艺能,其中包括祈神祭祖的仪式、赞美生产劳动的歌谣、关于战争题材的英雄赞歌,以及描写男女爱情生活的歌舞等等。

在民间,还有傀儡师、游女、巫子等流浪艺人,他们在很长一个历史阶段是民间戏剧的表演者和传播者。

在奈良、平安初期,即相当于我国唐朝的时期,大陆各国及朝鲜半岛的伎乐、舞乐、散乐陆续传入日本后,长期在宫廷演出。

这样就使日本古代的艺术,以中国、朝鲜、林邑为媒介,和印度以及欧洲国家等早期演剧联系起来,大大提高了日本的音乐、舞蹈和表演艺术的水平,培养了很多艺术人材,甚至还保存了后来别国已经失传的宝贵艺术财富。

把外来因素和民族传统结合起来,出现了一个“百戏杂陈”的民族文化的高涨时期。

镰仓时代以后,新兴的武士阶级代替了旧贵族的统治地位。

宗教文化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越来越强调了民族文化的独立发展。

这时的演剧艺术,就和普遍开展的宗教活动结合起来,以各地的寺院、神社为基点,进行各种演出活动。

延年、田乐和猿乐等广为流行。

到了十二、三世纪,已经出现了不少专业的戏班(座),并已开始有了艺人的世袭制度。

日本伝统文化

日本伝统文化

日本伝統文化能乐:平安時代から江戸時代にかけて能はずっと猿乐(さるがく)”、“申乐(さるごう)といいます。

明治時代は能といいます。

1603年能は宫廷音楽になりました.民間で出演することができませんでした。

あの時の人は能の台本を読むことを文化修養にしました。

能乐的演出,包括剧目的选择和顺序的安排,都要按照严格的规矩进行。

每次演出都要上演五出能,分别是五种不同类型的能,按照这五出能的主角的类型划分,为“神”、“男”、“女”、“狂”、“鬼”五种。

演出的顺序是第一场称作“胁能”,第二场称为“二番目”,第三场称为“三番目”,第四场称为“四番目”,第五场即结束曲称为“尾能”或者“切能”,这种形式就是所谓的“五番立”。

在这五出能之间,还要插演四出狂言。

●能乐舞台的规格在江户时代中期才固定下来的,以江户城本丸的舞台为基准。

至于能乐发展的初期则无所谓舞台,能乐的演员曾在门板上表演过,也曾在草草搭建的草棚中表演过。

而成熟时期的舞台则借鉴了“田乐”的舞台形式。

“田乐”的舞台两边各有一个走廊,形成一个“V”字形,能乐则只保留了左边的走廊。

●能乐的舞台构成,由正台、桥廊、后座、地谣座组成,正台是主要表演场地,桥廊是既作表演场地又起到连接镜间和正台的作用。

后座和地谣座是为演出服务的场所。

能乐的演出,一般只有两三个演员,除仕手(主角)和脇(配角)外,有时还会有一两人物,但基本上没多少戏。

所有演员都是男性,如扮演女角则戴假面。

仕手方(してかた)能表演的主角,日语称做“仕手”,是整个表演的中心,一场能只能有一个主角。

仕手方除了主角外,还有一些辅助人员:连(副主角),主要是作为主角的同伴出场于某些重要的场合,在某些剧目里甚至和主演有同样的份量。

後见(辅佐),在演绎能时坐在舞台后方,以应付舞台上的一些突发事件,并负责整理仕手的装束,操纵道具等。

作用十分重要,与仕手同格,甚至常由实力比仕手更上位的人担任。

地谣(伴唱),通过合唱,描写情景,表现人物心情。

日本古典艺能

日本古典艺能

浅析日本古典艺能【摘要】能乐,作为日本传统文化中最为神秘与古老的艺能有着600年的历史。

广义的能乐包括能与狂言,能乐是极具宗教特色的假面艺术并有浓重的悲剧色彩,多以历史中的名人和事件为主题。

狂言是在能乐演出时每场之间以对话为主的滑稽剧,大多是有关大名或市民的故事。

明治维新之前能乐一直被称作“猿乐”。

明治维新之后改称能乐,最初是模仿日常生活的滑稽戏。

到了镰仓时代,配以音乐和歌舞,形成能乐的雏形。

室町时代的观阿弥及世阿弥父子将能乐推向顶峰。

【关键词】能乐发展;表演形式一、能乐的发展历程能乐有着悠久的历史背景,大体上分为形成期、发展期、转型期、曲折发展期、以及保护期这五个时期。

1、早在公元8世纪到公元14世纪上半期,我国的隋唐时期日本的奈良时代日本就分别派出了遣隋使和遣唐使来中国大陆学习,包括汉代的散乐。

散乐在初传日本之后首先进入的是日本宫廷存于的相扑、神乐助兴的表演。

此时日本散乐分为五类:模仿艺能包括相扑、歌舞、杂技、魔术、木偶。

由宫廷设立“散乐户”供养,然而时间不长在782年“散乐户”被废除,公元8世纪中期走上了以滑稽模仿为主的方向。

由于猴子善于模仿,因此散乐被称为”猿乐”。

13世纪初,流入民间的散乐艺人将分化了的一部分猿乐与“田乐”结合并取长补短,最终促成了日本能乐的形成。

专从事能乐演出的戏班子座在此时也出现了。

2、14世纪时期能乐获得了大发展,归功于统治阶级的大力支持和能乐艺人的不断努力而得以实现。

在统治阶级方面幕府将军掌握了国家政权这为能乐的发展起到保护的作用。

幕府将军非常喜欢能乐,能乐依附于政治的色彩愈发明显。

在艺人方面观主要以两位父子演员观阿弥和世阿弥为核心人物,世阿弥在日本戏剧史上有着独一无二的地位,至今被称为“日本戏剧之集大成者”,他对能乐的艺术风格进行大胆的创新,其子世阿弥推动能乐的发展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世阿弥善于迎合当时观众的喜好,在总结前人成果及吸收当代名角长处的基础上,创造出了以“幽玄”为目标,以歌舞为主体的“梦幻能”,另外,世阿弥写成了研究日本古代能乐的经典著作《风姿花传》一书,此时期的能乐逐渐开始摆脱早期对中国文化的过度崇拜和依赖,开始走上了向本土化转变的道路,以更能够适应日本独特的岛国土壤,能乐开始进人了繁荣期。

27369390_似笑非笑的“脸”

27369390_似笑非笑的“脸”

面具代替人脸、演员不露脸的形式,是“能”成为经典的最大魅力点之一。

所以在表演时,面具才是真正的“脸”。

表情变化的面具文|龚萍 图|Emily似笑非笑的“脸”能WORLD VISION 2022.NO.14具有600多年历史的古典戏剧——日本能乐,于2001年与昆曲同时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类口述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您一定见过这种面具,或是鬼魅魍魉的头,或是似笑非笑的脸,在纯黑的背景中散发着神秘的气息。

这种面具叫做“能面”。

如果说缓慢悠长的舞蹈动作和雍容华贵的服饰体现了能剧优雅高贵的一面,那么能面就代表其神秘诡谲的另一面。

剧场之外,它们凭借一己之力,盘活无数“惊悚区”和“恐怖区”封面;剧场之内,它们却是演员和剧团珍视的宝物,为每个舞台注入灵魂。

在日本的动漫作品中有大量能面的出现,能面分几种:翁面、老人面、鬼神面(日本百鬼夜行中出现的鬼怪较为多见)、女面、男面、灵面、特殊面、小面等。

翁戏面具日本古代神话中的太阳神——天照大神,一直隐藏于天之岩不肯出来,天地陷于昏暗,昼夜不分。

于是,天界八众神聚集商量对策,不仅供奉出各种宝物,而且决定演奏神乐给大神舒缓放松。

其中有一位仙女凑到岩洞前摇动作法用的枝条、纸串,且歌且舞,佯作神灵附体,众神仙哄然大笑。

这时,天照大神听得外头喧闹,禁不住好奇之心,向外张望时便被众神请了出来,于是天地间重现光明。

8世纪初期的《古事记》在描写众神欢乐的场景时使用了词语“面白”,也就是现代日语“有趣”这个词的语源。

100年后的平安时代初期,史书《古语拾遗》中也提到了“面白”,由此,可以更进一步推论出日本歌舞的起源。

此说靡及后世,世阿弥在《风姿花传·神仪云》中将猿乐视为奉献给众神的娱乐,取“神”字右边的“申”,称为“申乐”。

挖掘神话传说提高身份地位的做法自古以来甚为常见。

猿乐艺人们经常参加神事法会的表演,为保持事业的正统性和可持续性,他们更需要神圣确凿的精神信念。

其实,这段传说背后暗示了征服、接受臣服和进献的仪礼过程。

日本神秘面具的两种表情

日本神秘面具的两种表情

日本“神秘面具”的两种表情在日本的传统文化中,最神秘最古老的当属能乐。

2001年,能乐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重新受到人们的关注。

日本的能乐已有600年历史。

能乐起源于平安朝时期的猿乐,到了镰仓时代,配以音乐和歌舞,形成能乐的雏形。

室町时代的观阿弥及世阿弥父子将能乐推向巅峰,并制定了许多能乐独有的形式。

如今能乐分为观世流、宝生流等5个流派。

虽然流派不同,艺风各异,但能乐的共同之处是展现人与鬼神的对话。

为情爱所困、抑郁而终的女孩,受到诅咒变成蛇身的少妇,在战争中捐躯武士的亡灵,还有狮子神、菊花神等诸多鬼神,都是能乐的主角。

因此,能乐又被称为“幽玄的艺术”神秘面具有两种表情海上喜喝酒的瑞兽日本的般若指的是女子因为怨气太重,死后不能成佛而化身而成的恶鬼。

般若能面用于《道成寺》《葵上》《黑冢》剧目中的怨女灵万媚面比一般女面妖艳,用于妖媚女性。

用于嫉妒女人能面。

能面由桧木雕刻而成,不少已有五六百年的历史。

能面的独特之处在于兼有“悲哀与微笑两种截然相反的表情”。

有的能面看似微笑,眼角却如泣如诉;有的能面看似悲伤,唇边却漾出一丝平和的笑意。

兼具悲喜的能面扩大了能乐师的表演空间。

戴能面表演难度很大。

能面给眼睛留的缝隙很小,一旦佩戴,视野就变得极为狭窄。

能乐师如果不能默记在舞台上每一步的位置,就有跌下台或在台上打趔趄的危险。

产生时代早于能的神乐歌舞,登场人物是叫做翁、千岁、三番叟的神翁。

“翁”与“三番叟”都是吊颚面。

下颚部与上颚部是断开的,用绳连接。

“翁”面颜色为白色,“三番叟”面是黑色。

法性寺僧都俊宽,因密谋反叛平家而被流放到鬼界岛,在失意与严重营养不良的交困下衰朽至极的形象。

充满愤恨和欲望的双眼兼有消沉之色,因消瘦造成面部骨骼极其突出。

“瘦男”因生前犯杀生之罪而附入地狱,成反悔罪过的幽灵。

面为土黄色,眼窝、两腮深陷,瘦骨嶙峋,无力地微张着嘴,嘴中只有上齿。

只有上齿的能面一般是表现高贵、优雅,但在c面中表现的是衰弱无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的面具戏剧——能乐
————————————————————————————————作者:————————————————————————————————日期:
日本的面具戏剧——能乐-音乐论文
日本的面具戏剧——能乐
谢佳音
不知读者朋友们是否听说过“ 傩舞”?这是流行在我国江西、湖南、湖北和广东等地的一种汉族民间舞蹈,俗称“鬼戏”或“跳鬼脸”。

人们之所以给它起这样的名字,是与它的表演形式联系在一起的:人们身披兽皮,头戴各种各样的鬼脸面具,手持戈盾,嘴里吼出“傩、傩”的声响,跳着各种驱鬼、祭祀的傩仪式舞蹈。

在日本,也有一种与傩舞的表演相似、同样带着面具演出,但是内容和意义却不同的戏剧艺术形式——能乐。

乍一听“能乐”一词,似乎有些抽象。

什么叫“能”乐?难道还有“不能”之乐吗?“能”一字在日语里有着“具有才能或技能”的意思,如此看来,“能乐”也确实是“有能之人”才能为之的表演。

能乐,与歌舞伎、狂言、人形净琉璃并称为日本的四大古典戏剧,它是日本传统文化中神秘而古老的存在,是日本古典艺术中一朵美丽的奇葩。

2001年5月18日,能乐和我国的昆曲一起入选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世界第一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

能乐的历史,要追溯到公元8世纪从中国传入的散乐,散乐对日本的民众艺能田乐和猿乐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总体说来,能乐的形成和发展先后经历了公元8世纪~公元14世纪的日本奈良时代到镰仓时代的“形成期”、公元1 4世纪中后期的南北朝时代的“发展期”、公元1 5世纪室町时代到江户时代的“转型期”、明治维新到二战结束时的“曲折发展期”和二战之后的“保护期”。

在能乐的发展过程中不得不提两父子:观阿弥和世阿弥。

1333年的日本室町幕府时代,伊贺国山田村的一个贵族后裔家庭里一个男孩呱呱落地了,信奉佛
教、崇奉观世音菩萨的家长给这个孩子取名“观世丸”。

在这个三代从事能乐表演的家庭里,男孩的命运注定与能乐扯上了关系,艺名“观阿弥”的观世丸,把田乐的歌舞吸收进了猿乐中,去除了猿乐中的滑稽表演,创立了集美术、戏剧舞蹈与音乐为一体的能乐。

年纪轻轻的观阿弥也很快成为这种新的能乐表演的代表人物,被后世认为是能乐的奠基人。

1363年,30岁的观阿弥喜得贵子,艺能更胜于父亲、被誉为能乐泰斗的世阿弥出生了。

2010年12月中央戏剧学院实验剧场曾上演了一场中戏表演系的毕业大戏——《世阿弥》,向观众展示了这位能乐大师的一生。

世阿弥从小跟着父亲登台演出,不到10岁时就在父亲身边配演小生,演技毫不逊色。

2010年8月《世界》杂志里的一篇文章曾用这样一句话解读世阿弥的一生:“机缘或者巧合,仿佛一切早已注定”。

文中写道:“才华横溢、美貌可爱的世阿弥俊俏扮相实在惹人喜爱,被将军赐名‘藤若’。

不过,由始至终,也只有一个人有权这样唤他,那个人就是年仅17岁的日本的王——义满将军。

正如武家人的传统,世阿弥成了这位义满殿下的宠童,并且相伴20年。


艺术家与政治家的命运产生交集,势必会改写能乐的历史。

在幕府的支持下,能乐开始大踏步地迈入黄金时代,逐渐成为深受平民和贵族喜爱的舞台艺术。

3 7岁时,世阿弥被公认为是能乐艺术的最高代表,他广泛参与演出,在前辈艺术家的成果之上吸取各家所长,创造了以“幽玄”为目标,以歌舞为主体的“梦幻能”,他编写新的演出剧目,并且写成了《风姿花传》一书,大大丰富了能乐艺术的理论研究。

政治可以成就一个艺术家,也可以摧毁一个艺术家。

随着1408年足利义满的去世,世阿弥被迫离开舞台。

此后十余年,世阿弥低调做人、勤奋著书,但依
然逃不过命运的戏谑。

古稀之年的他,人生跌入了谷底。

1428年,73岁的世阿弥被流放到佐渡岛。

苍老不堪的世阿弥举目无亲,凄凄惨惨地在孤岛上度过了6年的流放生活,直到足利义教被人刺死后才得以获释返回京都。

能乐的表演是几近静态的。

从动作上而言,它是“步行的艺术”。

演员在舞台上向前向后、往左往右的移动都以移步的方式变换,一举手、一投足都经过了精心的设计,不多的动作也都有严格的规定。

从音乐而言,无论是对白还是歌唱都参照事先固定好的乐谱,器乐基本不用,用也只有简单的长笛和小鼓,没有即兴的发挥,没有创造性的“意外之音”,一切都是平缓的。

从舞台布景而言,能乐堂是简约的,4根立柱支起一个屋顶就是舞台,舞台后面画着松树的一堵墙就是唯一的背景。

屋顶是神道风格的,舞台由正台、后座、地谣座、桥廊四个部分组成。

正台为表演用,桥廊是延伸到舞台左侧的一道窄窄的通道,一般合唱队就站在这里,表演旁白或阐述主角思想。

面具,是能乐表演不可或缺的。

一般来说,只有主角戴着假面,其余的角色不戴面具。

面具被视为是角色的灵魂,“一个面具,就是一个独一无二的灵魂,决不能让他人侵犯。

”所以,假面被演员无比珍视着,它被放在一个铺有锦布的木盒里,其他人决不能轻易碰触。

表演者小心翼翼地将假面从木盒中取出,两手捏假面两侧边缘,凝视其正面60秒,对着假面说:“现在,我要成为你。

”如仪式般将假面戴上,之后就再不能碰触一下,要由他人来帮助更衣、戴假发等。

听上去虽然有些不可思议,但每个能剧表演者均如此,千百年来不曾改变。

或许,这就是神的力量。

面具的表情一般比较平和、安详,似乎是一个被赋予了新的灵魂的角色,也就不再需要多余的表情来演绎无限的情绪了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