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论教养》

合集下载

8《论教养》公开课课件

8《论教养》公开课课件

论教养的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 于论教养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断 提高,论教养将成为未来教育的
重要内容之一。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应用,论 教养的方式和手段也将不断更新 和完善,将更加注重个性化和差
异化,更加注重实践和应用。
论教养的发展将更加注重与国际 接轨,吸收国际先进的教育理念 和方法,推动全球教育的共同发
教养产生影响。
社会活动
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和志愿者服务 ,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
同理心,提升其教养水平。
PART 04
论教养的实践与运用
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体现良好的教养
尊重他人
尊重他人的权利和感受 ,不侵犯他人的隐私和
尊严。
礼貌待人
使用礼貌用语,主动向 他人问好,告别时道别

关爱家人
关心和照顾家人的需要 ,尊重家人的意见和决
教养是个人素质和社会文 明的重要体现,良好的教 养能够促进人际关系的和 谐,提升社会文明水平。
课程目的
通过学习《论教养》,引 导学生认识到教养的重要 性,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和道德品质。
课程目标
知识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掌握《论教养》的基本概念、原则和 方法。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培养 良好的行为习惯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教养风范。
父母应该以身作则,成为孩子 学习的榜样,通过言传身教来 培养孩子的教养。
家庭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 道德品质、礼仪礼貌和行为习 惯等方面,全面提升孩子的个 人修养。
PART 03
如何培养良好的教养
家庭教育对培养良好教养的影响
家庭氛围
良好的家庭氛围有助于培 养孩子的自尊、自信和责 任感,促进孩子形成积极 向上的性格。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第8课《论教养》教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第8课《论教养》教案
(3)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学会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教养原则;
(4)针对不同场景,灵活运用文明礼仪,提高交往能力。
举例:
-在讲解教养内涵时,通过对比分析教养与礼貌、礼仪的区别,帮助学生准确理解;
-在分析作者观点时,教师引导学生学会提问、思考,培养批判性思维;
-创设生活场景,让学生模拟实践,学会在不同情境下运用教养原则;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教养的定义和重要性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教养与礼貌、礼仪的区别。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教养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角色扮演活动。这个活动将演示教养在人际交往中的基本原理。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课文阅读、观点分析、讨论交流、实践应用等环节,旨在帮助学生们认识到教养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交往的重要性,并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教养习惯。
二、核心素养目标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第8课《论教养》核心素养目标:
1.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使其理解教养的内涵,认识到教养对个人品质和人际关系的影响;
2.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学会分析作者观点,形成自己的见解;
3.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修养,使其在实际生活中践行文明礼仪,提升自身教养;
4.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学会倾听、尊重他人,共同探讨教养问题;
5.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阐述对教养的认识,并在实践中运用。
在新课讲授环节,我着重强调了教养的定义和重要性,并通过举例和比较,帮助学生理解教养与礼貌、礼仪的区别。从学生的反馈来看,这种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然而,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理解难点内容时仍存在一定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这些学生,采取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帮助他们突破难点。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知识《论教养》课堂笔记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知识《论教养》课堂笔记

第8课《论教养》一、作者简介德米特里·利哈乔夫(1906年11月28日-1999年9月30日)是20世纪俄罗斯著名的知识分子之一,政治家、作家、文艺理论家和基督教活动家,被誉为“俄罗斯知识分子的良心”。

他生于圣彼得堡,目睹了十月革命。

17岁时进大学学习人类学与语言学。

1938年,入列宁格勒的俄罗斯文学研究所。

参加过惨烈的列宁格勒保卫战。

从1946-1953年,在列宁格勒大学任教授。

1971年,被推举为苏联科学院(现俄罗斯科学院)院士。

1986年,他开始重新寻找基督教和俄罗斯文化之根。

苏联解体后其地位相当于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

作为文化大师,他把他的一生都献给了他的祖国,成为20世纪俄罗斯的知识象征。

其代表作有《寻常一步》《第三次呼吸》《暗室》《多甫拉托夫》《猛虎之恋》等。

二、写作背景德米特里·利哈乔夫(1906-1999),是20世前苏联著名的知识分子之一,政治家、作家、文艺理论家和基督教活动家。

他生于圣彼得堡,目睹了十月革命。

17岁时进大学学习人类学与语言学。

1938年,入列宁格勒的俄罗斯文学研究所。

参加过惨烈的列宁格勒保卫战。

从1946-1953年,在列宁格勒大学任教授。

1971年,被推举为苏联科学院(现俄罗斯科学院)院士。

1986年,他开始重新寻找基督教和俄罗斯文化之根。

苏联解体后其地位相当于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

作为文化大师,他把他的一生都献给了他的祖国,成为20世纪俄罗斯的知识象征。

三、字词(1)字音贸然(mào)疲惫不堪(kān)大发雷霆(tíng)涵养(hán)恕我直言(shù)自吹自擂(lěi)恪守(kè)允诺(nuò)自持(chí)汲取(jí)矫揉造作(jiǎo)(2)词义漠不关心:态度冷淡,毫不关心。

漠:冷淡。

随心所欲:随着自己的意思,想要干什么就干什么。

随,任凭;欲,想要。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8课《论教养》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8课《论教养》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8课《论教养》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论教养》是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8课的一篇文章,作者是苏联作家利哈乔夫。

这篇文章以生动的例子和深刻的哲理,论述了教养的重要性。

文章语言优美,寓意深刻,旨在引导学生认识教养的内涵,懂得做人的道理。

通过学习本文,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对人生哲理有一定的认识。

但文中一些句子含义深刻,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此外,学生对于如何将文章中的哲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可能还需要进一步引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学会如何分析文章结构,理解作者的观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教养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

2.难点:分析课文结构,深刻理解文章的寓意。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引导相结合的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作者利哈乔夫及其作品,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主题。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遇到问题可以组内讨论。

3.合作探讨:学生进行合作探讨,分析课文结构,理解作者的观点。

4.教师引导:针对学生的讨论,教师进行引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拓展延伸: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教养的认识。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教养的重要性。

7.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撰写一篇关于教养的短文,可以是心得体会或者观点阐述。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教学评价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学生对作者观点的把握程度。

【说课稿】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8课《论教养》参考说课稿1

【说课稿】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8课《论教养》参考说课稿1

【说课稿】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8课《论教养》参考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论教养》是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8课的一篇议论文。

作者从日常生活入手,讨论了教养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提高教养的途径。

文章语言平实,举例生动,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教养对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教养的内涵,认识教养的重要性,并学会如何提高自己的教养。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对议论文的结构和论证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针对本文所涉及的教养这一概念,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认知空白。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教养的内涵,并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认识到教养的重要性。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教养的内涵,掌握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学会分析论证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学生能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认识到教养的重要性,树立提高自身教养的自觉性。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教养的内涵,掌握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学会分析论证方法。

2.教学难点:深刻理解教养的重要性,并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思考。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材、课外阅读材料等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教养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文,理解教养的内涵,掌握议论文的基本结构。

3.合作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论证方法,并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教养的认识。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情况,教师进行讲解,深入阐述教养的重要性。

5.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例子。

6.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明确教养的重要性,并提出提高教养的途径。

人教版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论教养》课件(共47张PPT)

人教版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论教养》课件(共47张PPT)

作者简介
利哈乔夫(1906-1999),全名德米特里・谢尔盖耶 维奇・利哈乔夫,苏联学者、作家。他是20世纪俄罗斯 的知识象征,被称为利哈乔夫的世纪。利哈乔夫被誉为 “俄罗斯知识分子的良心”“俄罗斯民族的良心”,被 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称为是“唯一没有污点的人”。20 世纪的俄罗斯风云变幻,许多权柄在握、不可一世的人 物,来去匆匆,成了时代的过客,唯独德米特里·利哈 乔夫的名字屹立不倒。代表作品有《罪犯的纸牌游戏》 《伊戈尔远征记》等。
第二都分第二层(⑦-12):从对亲人的了解关心、关爱父母、 尊重他人、待人处事等角度论述一个人是否有教养。
第二部分(②-12)问题思考 第一层(②-⑥) 1.请你赏析文章第③段在语言运用上的巧妙之处。 (1)第③段“贸然”一词,显得比较谦虚;“就某些想 法跟读者交换意见”表述委婉。作为一篇以“论教养” 为题的文章,这样的遣词造句,充分体现了作者的良 好教养。 (2)本文的读者为广大青年,这样的用语显得比较亲切, 易于被读者接受。
2.请你说说文章第11、12段是从哪个角度展开论 证的?
此两段文字从正面立论,分别从“一个有教 养的人,必定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也善于尊重 别人”及有教养的人如何待人处事的角度论证了 怎样叫作有教养。
13.谈论“风度”的书籍很多。在社会交往中,比如出门做 客或者在家接待客人,在剧场,在工作场合,人究竟该如何 自持?如何举止有度?怎么样对待老人和孩子?怎么样谈吐オ 算得体,不致使对方听了感到难堪?怎么样打扮才算合适, 不致让周围的人们侧目而视? 列举有关“风度”的各种问题,引出下文的观点。 对于诸如此类的问题,这些书大都有详尽的论述。遗憾的是, 人们却很少从这些书中汲取有益的见解。之所以出现这种状 况,我认为原因在于这些讲解优雅风度的著作有个缺陷,就 是很少解释人们为什么需要优雅风度,其必要性究竟何在。 有些人有一种错觉,似乎优雅风度就是矫揉造作,是出于无 聊,是附庸风雅,是毫无意义的扭捏作态。

《论教养》课文原文

《论教养》课文原文

《论教养》课文原文良好的教养不仅来自家庭和学校,而且可以得之于自身。

但是必须了解,什么是真正的教养。

我不敢贸然提供有关教养的“处方”,因为我不认为自己是教养完美的典范。

我倒是愿意就某些想法跟读者交换意见。

比方说,我确信,一个人是不是真正有教养,首先要看他在自己家里、在自己亲属之间的表现,看他和亲人们的关系究竟怎么样。

一个男人,假如他在街道能为陌生的妇女让路,让她先行,乘坐公共汽车时,能让妇女首先上车,甚至亲手为她把车门打开,可是他在家里,却懒得帮助疲惫不堪的妻子刷洗餐具——那么,我们可以断定这个男人还存在着教养上的缺陷。

假如一个男人跟朋友和熟人见面时彬彬有礼,可是在家里对妻子儿女动不动就大发雷霆——那就可以肯定他不是一个有教养的人。

一个人,如果对自己亲人的性格、心理缺乏了解,对他们的习惯和愿望总是漠不关心,那就不能说他是个有教养的人。

假如一个人已经进入成年,仍把接受父母的关爱看作理所当然的事情,与此同时却看不到父母也需要关爱和帮助,那么同样不能说他是个有教养的人。

假如一个人在家里,不管是不是有人在看书或者在做功课,即便做功课的是他年龄幼小的孩子,他都不管不顾地打开收音机或者电视,并且把音量放得很大,或者随心所欲地高声说话——那么,可以断定这个人缺乏教养,而且他永远也不会把自己的子女培养成有教养的人。

在车厢里,一个人如果大声地和朋友说话,旁若无人,或者在餐厅里,一边吃饭一边大声地打电话,丝毫不顾及其他顾客的感受,那么这样的人是缺乏教养的。

在有教养的优雅举止中总是包容着深刻的含义。

它是以慎重的态度对待世界:敬重社会,珍惜大自然,甚至珍惜动物,珍惜花草树木,珍惜当地的美丽风光,珍惜你居住地的历史,等等。

无须背诵数以百计的格言信条,只须记住一条:必须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

如果你懂得了这一点,再加上几分随机应变的智慧,那么风度就会自动来到你的身边。

换句话说,你会自然而然地记住保持优雅举止的具体做法,你将乐于实施并且善于把这些法则付诸实践。

九年级上册语文8课《论教养》预习+教案+课件

九年级上册语文8课《论教养》预习+教案+课件

九年级上册语文8课《论教养》预习+教案+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九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论教养》,涉及教材的第三章“文明与教养”部分。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教养的定义,探讨教养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分析作者如何通过举例论证教养的重要性,以及探讨如何提升个人教养。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教养的定义,认识到教养对个人及社会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通过具体事例论证观点的能力,提高写作技巧。

3. 培养学生的文明意识,提高个人教养,使其成为具有文明素养的现代人。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教养的定义和体现,以及如何提升个人教养。

难点:通过具体事例论证教养的重要性,以及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提升教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关于教养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教养的思考,进而引入本课。

2. 新课导入:讲解教养的定义,让学生了解教养的内涵。

3. 课文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作者观点,并做好笔记。

4.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作者如何通过举例论证教养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学会运用事例论证。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教养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

6. 小组讨论:探讨如何提升个人教养,分享经验,互相学习。

六、板书设计1. 教养的定义2. 教养的重要性事例论证日常体现3. 提升教养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以“教养在我心中”为主题,写一篇议论文。

2. 答案要点:论述教养的定义、重要性、日常体现和提升方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掌握程度,以及教学过程中的不足。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更多关于教养的文章,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养观念,提高自身教养水平。

同时,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以教养为切入点,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3. 作业设计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教学难点与重点是教学过程中的核心部分,对于本节课而言:1. 教养的定义和体现:需要详细解释教养的内涵,使学生充分理解教养对个人及社会的重要性。

【教案】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8课《论教养》参考教案3

【教案】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8课《论教养》参考教案3

【教案】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8课《论教养》参考教案3一. 教材分析《论教养》是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八课的一篇文章,作者是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

本文主要论述了教养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培养良好的教养。

文章语言优美,论述深刻,对于青少年学生来说,具有很强的启示性和教育意义。

本文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文章主旨,掌握重点词语和句式,以及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能够独立阅读和理解中等难度的文章。

但是,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句式和词语,仍需要教师的引导和解释。

此外,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还有待提高,这也是本文教学的重点之一。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文章的主旨,掌握重点词语和句式;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教养的重要性,树立良好的教养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文章主旨,掌握重点词语和句式;2.难点: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主旨,讲解重点词语和句式;2.讨论法: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培养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3.案例分析法:教师提供相关案例,学生进行分析讨论。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文讲解,相关案例收集;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阅生词。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教养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你们认为什么是教养?为什么说教养对一个人很重要?”2.呈现(15分钟)教师讲解课文,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主旨,讲解重点词语和句式。

如:“教养”一词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文章是如何论述教养的重要性的?3.操练(15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针对文章中的观点进行思考和分析。

教师提供相关案例,学生进行分析讨论。

例如:讨论身边是否有缺乏教养的现象,以及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

4.巩固(10分钟)学生进行课堂练习,运用所学知识和观点进行写作或回答问题。

第8课《论教养》课件

第8课《论教养》课件
课程总结与回顾
2024/1/25
23
关键知识点总结回顾
教养的定义和内涵
教养是指一个人在思想、品德、 文化、礼仪等方面的修养和素质 ,它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
教养的重要性
教养对于个人和社会都具有重要 意义,它是个人品德的基石,也
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保障。
教养的培养途径
家庭、学校、社会等环境对教养 的形成都起着重要作用,同时, 个人的自我修养也是提高教养的
辅助教材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 内容,本课程还将选用一些相关的辅 助教材,如《礼仪常识》、《心理学 导论》等。
2024/1/25
5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法
讨论法
通过教师的系统讲授,引导学生了解和掌 握课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全班讨论,鼓励 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和表达能力。
思辨性强
文章不仅阐述了教养的正面作 用,还指出了教养缺失的危害 ,引导读者进行深入思考和探
讨。
14
04
主题思想探讨与价值体现
2024/1/25
15
主题思想阐述与启示
教养是品德与行为的统一
教养与成功相辅相成
本课强调教养不仅仅是表面的礼貌和 仪态,更是内在品德和外在行为的和 谐统一。
本课认为,良好的教养有助于个人在 社会中获得成功,而成功也会反过来 提升个人的教养水平。
探讨教养的缺失 与危害
提出提升教养的 方法和途径
简要介绍文章背景和主题 ,引出下文。
阐述教养的定义和内涵, 包括礼貌、尊重、谦逊、 真诚等方面。
从个人和社会两个层面分 析教养的重要性,强调教 养对于个人品德和社会和 谐的作用。
指出当前社会中存在的教 养缺失现象及其危害,如 粗俗、傲慢、虚伪等。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八课《论教养》教案及知识点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八课《论教养》教案及知识点

【导语】《论教养》⼀⽂通过列举众多“有教养”及“⽆教养”的现象,深⼊浅出地探究“真正的教养”和“优雅风度”的本质,启发我们思考教养的真谛,⾃觉做⼀个有教养的⼈。

以下是⽆忧考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1.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第⼋课《论教养》教案 【教学⽬标】 知识与技能 1.积累词语,读准字⾳,记清字形,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理解观点和⽀撑观点的材料之间、中⼼论点和分论点之间的关系。

3.培养独⽴阅读、认真探究、积极讨论的能⼒。

过程与⽅法 1.在快速⾼效的默读中,把握⽂章的结构,理解⽂章的思路,了解议论⽂中常⽤的道理论证、举例论证的⽅法。

2.体会本⽂语⾔严谨平和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创造性思维在实际⽣活中的重⼤意义,⿎励学⽣争做⼀个具有创造精神和创造⼒的⼈。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本⽂紧扣中⼼逐层展开论述的论证思路以及运⽤事实论证的⽅法。

2.理解观点和⽀撑观点的材料之间的关系。

3.理解“发挥创造⼒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知识”这⼀句话的含意。

4.品味设问句的表达效果。

【教学⼯具】 教学PPT,朗读⾳频 【教学⽅法】 1.情境教学法。

2.互动探究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课时 ⼀、趣味导⼊ 同学们,⼀张⽩纸有四个⾓,假如你把它剪掉⼀个,它还有⼏个⾓?(3个、5个……这取决于剪的⽅法,可能是沿对⾓线剪,可能是只剪⼀个⼩⾓,也可能是弯曲着⼀个⾓剪……)可见,⽣活中事物的正确答案不⽌⼀个,正如苏东坡的诗句所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低各不同。

”每⼀种事物从不同的⾓度去观察、思考,结论也各不相同,这就需要我们具有创造性思维。

今天我们⼀起来学习⼀篇讲述这个道理的课⽂——《谈创造性思维》。

⼆、知识卡⽚ 1.作者档案 罗迦·费·因格,1948年⽣,美国实业家、学者、创造学家。

发表过《踢醒沉睡之⼼》《当头棒喝》等著作。

“真正快乐的⼈们是⼉童和富有创造性的那⼀部分⼈”是他的名⾔。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论教养》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论教养》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论教养》课文原文及教案导读:本文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论教养》课文原文及教案,来源互联网,仅供读者阅读参考.课文[苏联]德米特里•谢尔盖耶维奇•利哈乔夫良好的教养不仅来自家庭和学校,而且可以得之于自身。

但是必须了解,什么是真正的教养。

我不敢贸然提供有关教养的“处方”,因为我不认为自己是教养完美的典范。

不过,我倒是愿意就某些想法跟读者交换意见。

比方说,我确信,一个人是不是真正有教养,首先要看他在自己家里、在自己亲属之间的表现,看他和亲人们的关系究竟怎么样。

一个男人,假如他在街道能为陌生的妇女让路,让她先行,乘坐公共汽车时,能让妇女首先上车,甚至亲手为她把车门打开,可是他在家里,却懒得帮助疲惫不堪的妻子刷洗餐具——那么,我们可以断定这个男人还存在着教养上的缺陷。

假如一个男人跟朋友和熟人见面时彬彬有礼,可是在家里对妻子儿女动不动就大发雷霆——那就可以肯定他不是个有教养的人。

一个人,如果对自己亲人的性格、心理缺乏了解,对他们的习惯和愿望总是漠不关心,那就不能说他是个有教养的人。

假如一个人已经进入成年,仍把接受父母的关爱看作理所当然的事情,与此同时却看不到父母也需要关爱和帮助,那么同样不能说他是个有教养的人。

假如一个人在家里,不管是不是有人在看书或者在做功课,即便做功课的是他年龄幼小的孩子,他都不管不顾地打开收音机或者电视,并且把音量放得很大,或者随心所欲地高声说话——那么,可以断定这个人缺乏教养,而且他永远也不会把自己的子女培养成有涵养的人。

假如一个人喜欢跟妻子或者孩子们开玩笑,却不顾及他们的自尊心,尤其是当有外人在场的时候,还要一意孤行,恕我直言,这样的人简直蠢到了极点!一个有教养的人,必定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也善于尊重别人。

对他来说,礼貌待人不仅习以为常,轻松自然,而且能让他心情愉快。

有教养的人对别人一律谦让和礼让,无论接触的人年长还是年幼,是社会贤达还是平民百姓。

(全)九年级上册「08论教养」课文批注+字词

(全)九年级上册「08论教养」课文批注+字词

九年级上册「08论教养」课文批注+字词第08课《论教养》①良好的教养不仅来自家庭和学校,而且可以得之于自身。

②但是必须了解,什么是真正的教养。

[批注]这就是全文的论题。

③我不敢贸然提供有关教养的“处方”,因为我不认为自己是教养完美的典范。

不过,我倒是愿意就某些想法跟读者交换意见。

④比方说,我确信,一个人是不是真正有教养,首先要看他在自己家里、在自己亲属之间的表现,看他和亲人们的关系究竟怎么样。

[批注]从家庭、亲人关系说起,让人佩服作者的敏锐深刻!的确,社交场合,人们常常为了“面子”收敛和伪装,表现地很有教养;但家庭最能暴露人的秉性。

⑤一个男人,假如他在街道上能为陌生的妇女让路,让她先行,乘坐公共汽车时,能让妇女首先上车,甚至亲手为她把车门打开,可是他在家里,却懒得帮助疲惫不堪的妻子刷洗餐具——那么,我们可以断定这个男人还存在着教养上的缺陷。

⑥假如一个男人跟朋友和熟人见面时彬彬有礼,可是在家里对妻子儿女动不动就大发雷霆——那就可以肯定他不是一个有教养的人。

⑦一个人,如果对自己亲人的性格、心理缺乏了解,对他们的习惯和愿望总是漠不关心,那就不能说他是个有教养的人。

⑧假如一个人已经进人成年,仍把接受父母的关爱看作理所当然的事情,与此同时却看不到父母也需要关爱和帮助,那么同样不能说他是个有教养的人。

⑨假如一个人在家里,不管是不是有人在看书或者做功课,即便做功课的是他年龄幼小的孩子,他都不管不顾地打开收音机或者电视,并且把音量放得很大,或者随心所欲地高声说话一一那么,可以断定这个人缺乏教养,而且他水远也不会把自己的子女培养成有涵养的人。

假如一个人喜欢跟妻子或者孩子们开玩笑,却不顾及他们的自尊心,尤其是当有外人在场的时候.还要一意孤行,恕我直言,这样的人简直愚蠢到了极点![批注]以上列举6种现象,直观生动地表现了人有无教养的真相。

每一种现象,都能引起读者对自己家庭成员或自身的感触。

⑩一个有教养的人,必定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也善于尊重别人。

部编教材九年级(上)第8课《论教养》

部编教材九年级(上)第8课《论教养》
第8课《论教养》
利哈乔夫
三字经
【作者】王应麟 【朝代】宋朝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作者简介
【利哈乔夫】(1906-1999)
20世纪俄罗斯著名的知识分子之 一,政治家、作家、文艺理论家。 他17岁时进大学学习人类学与语 言学。1938年,入列宁格勒的俄 罗斯文学研究所。参加过惨烈的 列宁格勒保卫战。从1946-1953 年,在列宁格勒大学任教授。 1971年,被推举为苏联科学院院 士。1986年,他开始重新寻找基 督教和俄罗斯文化之根。被誉为 ‚俄罗斯知识分子的良心‛。著 作有《善与美书简》、《俄罗斯 思考》等。
阅读第四部分,思考:
这一段有什么作用? 总结全文,照应开头,强调以尊重的 态度对待别人,再加上随机应变的智慧就 会具有优雅的风度,给人以启迪。
三、品味语言
说说下列两个句子画线词语的作用。
1.我不敢贸然提供有关教养的‚处方‛,因为我不认 为自己是教养完美的典范。
比喻的修辞手法,用‚处方‛比喻让人们拥有教 养的独特方法,语言生动形象。 2.有教养的人对别人一律谦让和礼让,无论接触的人 年长还是年幼,是社会贤达还是平民百姓。 ‚一律‛和‚无论‛强调了有教养的人从内心深 处尊重别人,对人们的谦让和礼让是无条件的。
一、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抓住议论性的句子,把握作者 的观点,理解观点和材料之间的关系,理清文 章结构。
1.从文题中你得到哪些信息?
“论”——“论说,议论”表明文章的体载是议论 文。
“教养”是论的内容,是指一般文化和品德的修养, 是社会影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个人修养的结果。

【教案】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8课《论教养》精品教案

【教案】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8课《论教养》精品教案

【教案】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8课《论教养》精品教案一. 教材分析《论教养》是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8课的一篇文章,作者是苏联著名作家和文化活动家萨哈罗夫。

本文主要论述了教养的重要性,通过对比有教养和没有教养的人的行为表现,强调了教养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和社会交往的重要性。

文章语言优美,论点明确,适合中学生阅读和讨论。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对于论证类文章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针对本文的一些深层次的含义和观点,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解读。

此外,学生对于教养的内涵和外延可能存在理解上的偏差,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纠正和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论证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认识到教养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教养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论证方法。

2.难点:深刻理解教养的内涵和外延,以及如何将教养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文章中的案例,引导学生理解教养的重要性。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六. 教学准备1.备课资料: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作者的生平和背景,以便为学生提供更深入的解读。

2.教学工具: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以便进行板书。

3.教学设计: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包括每个环节的内容和时间安排。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教养的重要性,例如:“你们认为什么是教养?为什么说教养对一个人很重要?”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从而引出本文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作者的生平和背景,然后让学生阅读文章,边读边思考文章的主要观点和论证方法。

【教案】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8课《论教养》参考教案1

【教案】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8课《论教养》参考教案1

【教案】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8课《论教养》参考教案1一. 教材分析《论教养》是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八课的一篇文章,作者是苏联著名作家、思想家、哲学家别尔嘉耶夫。

本文主要论述了教养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培养良好的教养。

文章语言优美,论述深刻,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说,既有启发性,又具有挑战性。

通过学习本文,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丰富自己的思想内涵。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他们对人生、价值观等方面的问题开始产生兴趣,并愿意进行深入思考。

但同时,由于年龄和经历的限制,他们对教养的认识可能还不够全面。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去理解和思考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论述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自己的语文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教养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教养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论述方法。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去理解和思考问题,提高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引导他们自主学习。

2.案例分析法:以文章中的实例为例,引导学生分析、总结教养的重要性。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准备相关教学材料。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阅相关资料,准备参与课堂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论教养。

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随课文内容进行思考。

在朗读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关键词和观点。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针对文章中的观点进行分析和评价。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和引导。

第二单元第8课《论教养》课件

第二单元第8课《论教养》课件

第二单元第8课《论教养》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二单元第8课《论教养》。

本篇文章是苏联作家利哈乔夫的散文,主要阐述了好教养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培养好教养。

文章语言优美,事例丰富,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理解好教养的含义,认识到好教养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学会如何培养自己的好教养。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课文主要观点。

2. 能够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学习作者运用事例、对比等论证技巧,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3. 能够深入理解好教养的含义,认识到好教养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学会如何培养自己的好教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课文主要观点。

难点: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学习作者运用事例、对比等论证技巧,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课文朗读录音带。

2. 学具:课文文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个现实生活中的场景引入,例如在公共场所遇到不文明行为,引发学生对好教养的思考。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课文主要观点。

3. 课堂讲解:a. 讲解课文第一段,引导学生理解好教养的含义。

b. 通过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运用事例、对比等论证技巧。

c. 讲解课文第二段,让学生认识到好教养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d. 讲解课文第三段,引导学生学习如何培养自己的好教养。

4.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好教养的理解和培养好教养的方法。

5. 课后拓展: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思考如何在生活中体现好教养,并将自己的思考写成作文。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好教养的重要性1. 好教养的含义2. 好教养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3. 如何培养好教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篇关于如何培养好教养的作文。

2024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8《论教养》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2024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8《论教养》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② 教养的内涵与表现:
- 内涵:理解、尊重、自律、关爱
- 表现:礼貌、谦逊、宽容、负责
③ 教养的培养方法:
- 家庭教育:父母的言传身教
- 学校教育:老师的教导和榜样
- 社会教育:公众人物的影响和社会环境的熏陶
④ 教养在个人和社会中的作用:
- 个人成长:提升自身素质,塑造良好品格
- 社会和谐:促进人际关系,营造文明社会氛围
4. 价值观念:通过对比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教养的重要性,培养其正确的价值观,使其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注重自身教养的培养和提升。
学情分析
九年级一班的学生整体学习成绩优良,对语文学科有着较高的兴趣和热情。他们在之前的语文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阅读和写作技巧,对于文言文和现代文的理解能力较强。然而,部分学生在理解较为深奥的文本时,仍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和帮助。
1. 语言能力:通过阅读和分析课文,提高学生的文本理解能力,使其能够熟练掌握并运用文中出现的关键词汇和句型。
2. 思维品质:通过对课文内容的深入探讨,锻炼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使其能够独立思考,对文章观点提出自己的见解。
3. 文化素养: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和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教养观念,提高其文化素养。
(6)建议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如教育平台、学术论坛等,寻找与教养相关的学习材料,进行自主学习。
(7)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者服务、社区活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品行,提升教养。
板书设计
① 文章结构梳理:
- 引言:论教养的重要性
- 正文:教养的内涵、表现、培养方法
- 结论:教养在个人和社会中的作用
素质方面,学生们普遍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道德品质,但在自我反省和自律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通过学习《论教养》,有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教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贸然、疲惫不堪、自持”等字词的音形义。

2.通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
1.理顺文章的论证思路。

理解什么是真正的教养和优雅风度。

2.理解本文使用的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明确作者的观点,学会做一个真正有教养和优雅风度的人。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理顺文章的论证思路。

教学难点
理解本文使用的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作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大家都知道,有教养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不过,每个人对教养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

那么,在著名作家和文艺理论家德米特里·利哈乔夫的眼里,怎样才能算是有教养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论教养》这篇文章,探索这个问题的答案。

二、自主预习
1.背景资料
德米特里·利哈乔夫(1906-1999),是20世前苏联著名的知识分子之一,政治家、作家、文艺理论家和基督教活动家。

他生于圣彼得堡,目睹了十月革命。

17岁时进大学学习人类学与语言学。

1938年,入列宁格勒的俄罗斯文学研究所。

参加过惨烈的列宁格勒保卫战。

从1946-1953年,在列宁格勒大学任教授。

1971年,被推举为苏联科学院(现俄罗斯科学院)院士。

1986年,他开始重新寻找基督教和俄罗斯文化之根。

苏联解体后其地位相当于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

作为文化大师,他把他的一生都献给了他的祖国,成为20世纪俄罗斯的知识象征。

2.检查预习
(1)订正字音
贸.然(mào)疲惫不堪.(kān)大发雷霆.(tíng)涵.养(hán)恕.我直言(shù)自吹自擂.(lěi)恪.守(kè)允诺.(nuò)自持.(chí)汲.取(jí)矫.揉造作(jiāo)
扭捏.(niē)箴.言(zhēn)嚼.(jué)絮.絮叨叨(xù)尴.尬(gān)
原处(chù)教书(jiāo)困难(nán)
处境(chǔ) 教养(jiào)灾难(nàn)
(2)词语释义
漠不关心:态度冷淡,毫不关心。

漠:冷淡。

随心所欲:随着自己的意思,想要干什么就干什么。

随,任凭;欲,想要。

一意孤行:指不接受别人的劝告,顽固地按照自己的主观想法去做。

自吹自擂:自己吹喇叭,自己打鼓。

比喻自我吹嘘。

擂,打鼓。

矫揉造作:形容过分做作、极不自然。

矫,把弯的弄直。

揉,把直的弄弯。

附庸风雅:为了装点门面交结文人,参加有关的文化活动。

随机应变:随着情况的变化灵活机动地应付。

机,时机,形势。

三、合作探究
(一)整体感知
1.本文的主旨是什么?
答案示例:本文透过众多“有教养”及“无教养”的现象,对众多事例进行了比较、分析,自然而然地得出自己的结论,探究“真正的教养”和“优雅风度”的本质。

2.这篇文章的论证思路是怎样的?
答案示例:第一部分(1、2段):开门见山,引入论题。

第二部分(3-12段):先谈“无教养”的例子,再谈“有教养”的表现,论说什么是“有教养”。

第三部分(13-18段):通过列举事例和现象,论证什么是“优雅风度”。

(二)研读分析
1.突破重难
(1)第5-10段主要论述了什么?这几段的论述有什么共同点?
答案示例:第5-10段主要从反方面论述了没有教养的表现。

这几段的论述都是先假设一个人在外面的表现彬彬有礼,但是在家里却表现的不尊重家人。

在对比中反映了一个人怎样才算有教养。

(2)作者在论说“风度”时的论证思路是怎样的?
答案示例:首先由谈论“风度”的书籍谈起,提出待人接物的问题,然后批驳错误的观点。

接着解说风度的缘起。

接着列举有风度的现象,论述优雅风度遵循的准则。

最后得出结论::必须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才能保持优雅的举止。

(3)举例说明本文主要的论证方法。

答案示例:①举例论证。

本文的5—10段,17段都进行了集中举例论述。

5—10段集中列举了无教养的例子,17段集中列举了优雅风度的具体表现。

这些例子都鲜活地证明了怎样才是真正的教养和优雅的风度。

②对比论证。

本文多处使用了对比论证方法。

5—10段每一段都是通过假设、对比,列举了没有教养的表现,体现了没有教养的具体指向。

第二部分的两层也是前一层为先谈“无教养”的例子,再谈“有教养”的表现,这样对比起来,更能体现真正的教养。

2.写法探究
这篇文章的写作特色有哪些?
答案示例:(1)行文活泼、灵动,思路清晰。

本文从讨论教养本身,到剖析教养的重要表现——“优雅风度”,其中贯穿着作者的基本见解:教养的本质是尊重。

作为一片写给青少年的“书简”,文中有探讨问题的逻辑和推论,又有大量生动的事例,加上精辟的观点和格言式的句子,引人深思,值得反复咀嚼、品味。

(2)方法多样,论证有力。

举例论证:本文的5—10段,17段都进行了集中举例论述。

5—10段集中列举了无教养的例子,17段集中列举了优雅风度的具体表现。

这些例子都鲜活地证明了怎样才是真正的教养和优雅的风度。

对比论证:本文多处使用了对比论证方法。

5—10段每一段都是通过假设、对比,列举了没有教养的表现,体现了没有教养的具体指向。

第二部分的两层也是前一层为先谈“无教养”的例子,再谈“有教养”的表现,这样对比起来,更能体现真正的教养。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有教养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才能做到有教养。

相信作者的观点一定给了大家许多启示。

当然,大家对于教养一定也有许多自己的看法,课下可以继续探索讨论。

但无论如何,我们都要向作者学习,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五、练习设计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