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学萍教学案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郭学萍教学案例

季节在行进着,四季在瞬间转换。当新课程走进你我生活的时候,平凡的日子便被抹上奇异的色彩。咀嚼新课程,犹如咀嚼一枚青橄榄,淡淡的苦涩,却有更多的余味在心头。语文教学该如何浸润人文的色彩?如何负载精神的使命?如何流溢生命的动感?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尝试着给出一个诗意的回答,那就是——当我们用心灵去撞击心灵的时候,语文教学原来可以如此美丽!

——郭学萍

江苏省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八届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观摩活动

《灰椋鸟》(第1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内容】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11册

【教学目标】

学习和欣赏本课描写灰椋鸟归林时、归林后情景的优美句段;学习造较复杂的比喻句,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感受灰椋鸟归林时场面的壮观、喧闹。体会作者对鸟类的热爱。赏读课文,学习作者是如何有条理地将看到的和听到的写得具体生动的。利用音乐创设氛围,引导学生说写结合,内化语言。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发挥学生在阅读中的自主性、积极性。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不断“理解、积累、转化、运用”语言的实践过程,教师应该为学生的语言实践与发展提供尽可能多的空间和机会。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感悟和思考。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喜欢阅读,这样不仅能唤起学生全部的热情,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而且能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情感得到最大程度的释放,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

【教学预案】

(课间:多媒体播放《一个真实的故事》,上课铃声响,画面定格。)

一、谈话导入,揭示新课

1、同学们,刚刚在课间,我们听到的是一首老歌,名字叫《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中那个为了救一只丹顶鹤,而不慎陷入沼泽地的女孩,名叫——徐秀娟

(多媒体:出示徐秀娟的照片,照片旁有三个字:徐秀娟)

徐秀娟一生爱鸟,不惜为鸟牺牲了自己的生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她生前写过的一篇关于鸟的文章,题目就叫——(板书)灰椋鸟

二、板书课题,学习生字

1、注意,这里的“椋”是一个生字,不仅要注意它的读音(板书:liáng),还要注意它的书写。谁来读一读。

2、像这样木字旁的生字课文中还有两个,谁来读一读。

tuǒ qī

多媒体出示生字:椭栖

3、组成词,谁再来读一读。

tuǒ qī

多媒体出示生字:椭圆形栖息

三、出示图片,认识灰椋鸟

(多媒体:出示灰椋鸟的图片)

1、看,这就是灰椋鸟。它的嘴——尖尖的,它的背——灰灰的,远远望去——黑乎乎的,有什么好看的呢?

2、就是这样不起眼的灰椋鸟,在徐秀娟的笔下却是那么富有灵性,尤其是在这些鸟儿归林的时候。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下面,就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全文,找出文中具体描写灰椋鸟归林的段落。

2、请同学们自由、轻声地读一读课文4、5两个自然段,静静地感受一下灰椋鸟归林时的场面。

3、如果让你用一个词语来概括灰椋鸟归林时的场面,你会用哪一个词?

(请同学把自己说的写在黑板上。)

五、学习课文的第4自然段

4、群鸟归林,美丽、壮观、喧闹,而又热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那片树林,走进灰椋鸟的世界。

(多媒体出示学习方法:

读:读课文的第4自然段。

画:画出你喜欢的描写鸟的句子。

思:边读边思,你喜欢这些句子的理由。

5、要求:默读课文的第4自然段,静静地看、静静地听,静静地欣赏,如果有哪个句子打动你了,就用横线画出来,然后再静静地想一想:你为什么喜欢这些句子。

(多媒体:播放轻音乐)

6、谁愿意说一说。

△交流。

■先回来的鸟在林内不停地鸣叫,好像互相倾诉着一天的见闻和收获,又像在呼唤未归同伴和儿女。

△你喜欢这一句,我相信你也能通过朗读把你对鸟儿的喜爱之情表达出来。

△生读。

作者在倾听鸟儿鸣叫的时候,展开了美好的想象,把灰椋鸟儿想象成会说话、懂感情的人了。你能通过朗读,把作者对鸟儿的这份喜爱之情表达出来吗?

△生读。

想一想,假如你就是其中的一只灰椋鸟,你会向同伴倾诉些什么呢?

这一些些的倾诉,那一声声的呼唤,后到的鸟听懂了吗?哪一个词语告诉了我们。我们一起读——

后到的鸟与林中的鸟互相应和,边飞边鸣,很快找到自己栖息的处所,与熟悉的伙伴汇合。

△还有哪些同学喜欢其它写鸟的句子?

■没有几分钟,“大部队”便排空而至,老远就听到它们的叫声。它们大都是整群整群地列队飞行。有的排成数百米长的长队,有的围成一个巨大的椭圆形,一批一批,浩浩荡荡地从我们头顶飞过。

△这是描写“大部队”的句子。

△还有哪些句子也是描写大部队的?

闭上眼睛,听我读一读这个部分。一边听,一边在脑海里想象画面。

教师范读。

告诉大家,你仿佛看到了?

生:我仿佛看到了许多许多灰椋鸟,黑压压的一片,从天边向这片刺槐林飞来。

师:这样的情景就是——“排空而至”。

生:我仿佛看到了整群整群的灰椋鸟正排着长长的队伍,从远处飞来,边飞边鸣,气势磅礴。生:我仿佛看到了一批又一批的灰椋鸟,浩浩荡荡地从我们头顶飞过。

师:很壮观。

师:要想读出如此壮观的气势,你们觉得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读最合适?(齐读)

师:我也想加入你们齐读的大部队中,给我这个机会吗?那我们就一起来吧!

齐读。

△还有同学喜欢其他写鸟的句子吗?

■一开始还是一小群一小群地飞过来,盘旋着,陆续投入刺槐林。

(多媒体:出示两张图片,一张是单株的刺槐,一张是成片的刺槐。)

教师介绍:看,这就是刺槐,一棵棵刺槐,变成了一片刺槐林。

△请每一个同学用手做一个“盘旋”灰椋鸟为啥要在枝头“盘旋”呢?也许

___________________,也许_________________。

△多美的句子,谁能读好?

△指名读,评读、再读。

7、刚才老师与大家愉快地交流了写灰椋鸟的句子,老师也感受到了大家对灰椋鸟的喜爱之情,但美中不足的是,同学们将灰椋鸟归林的场面说得有点散乱,但你在读第4节的时候,有乱的感觉吗?这是为什么?

是啊,正是因为作者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来写,我们才感到条理清楚,这种顺序,具体表现在:

(多媒体出示:

作者按照时间先后顺序:

从“一开始”写到__________________。

从“一小群”写到__________________。

从“先回来的鸟”写到___________________。)

△按照作者的写作顺序,老师想跟大家合作朗读第4自然段,愿意吗?我们来商量一下应什么方式。你觉得“一开始还是一小群……”这句话哪些人愿意读?为什么?

“大部队”呢?

老师也想参与,就读先回来的鸟吧?剩下的同学都是后回来的鸟,好吗?

△师生合作朗读第4自然段。

六、学习第5自然段

1、刚才我们随着作者亲眼目睹了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场面,真是意犹未尽。不知不觉,夕阳已渐渐西沉,晚霞映红了天空,也映红了刺槐林和竹林,此时林中又是怎样的一派景象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